CN104142291A - 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2291A
CN104142291A CN201410314804.9A CN201410314804A CN104142291A CN 104142291 A CN104142291 A CN 104142291A CN 201410314804 A CN201410314804 A CN 201410314804A CN 104142291 A CN104142291 A CN 104142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soil
infiltration
infiltrate
web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148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42291B (zh
Inventor
雷廷武
张婧
胡雅琪
殷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3148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422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42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2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42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22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和方法,本发明装置包括:两个半土槽,半土槽连接板,有机玻璃板,固定有机玻璃板和半土槽连接板的螺栓,固定两个半土槽的螺栓,可剖分入渗环,入渗环连接板。本发明还公开了使用本发明装置的方法。通过本发明能够观察到优先流对整个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环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提供基础,对分析环式入渗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及提出消除优先流影响的改进装置提供有力依据。

Description

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入渗特性测量领域,更具体涉及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入渗性能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土壤所具有的最大可能入渗率,是土壤的固有属性;与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作物灌溉管理,溶质运移等方面密切相关。很多学者认为土壤入渗性能的测量是土壤性质的指示器,因此出现众多土壤入渗率测量方法,如双环法、圆盘入渗仪法、人工降雨法、降雨-入流-积水法、降雨-入流-产流法、线源入流测量方法等。其中双环入渗仪由于操作过程简单、计算方法直观和设备便宜等特点,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也是很经典的土壤入渗性能测量方法。双环入渗仪,采用两个同心圆环,用铁锤将内环和外环同心地砸入地表10-15cm;向内外环同时供水并保证两环内水位相同。其中内环为试验面积,外环供水满足侧向渗流,从而保证内环中的水分入渗为垂直向下一维入渗,通过记录内环一定时间内入渗的水量,除以内环面积,计算得到入渗率。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环式入渗仪测量结果是人工降雨法的2-10倍。而目前对环式入渗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内变水头和常水头对入渗结果的影响,双环和单环测量结果的对比,环内水头、双环直径、缓冲指数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以上研究并未关注安装环式入渗仪过程中产生的环壁和土壤间的缝隙引起的优先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而这一问题在环式入渗仪安装过程中普遍存在,并且严重影响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优先流的存在可能造成环式入渗仪测定的初始入渗率是真实值的3.3倍。该结论是利用可剖分入渗环及打击装置,在初始入渗结束后通过剖切环内土体、观测土壤剖面、并将测定结果与模拟真实值对比获得的。但上述试验方法无法分析优先流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在初始入渗结束后,优先流是否存在及其对后续的入渗过程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尚不得而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能够观察到优先流对整个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环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提供基础,对分析环式入渗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及提出消除优先流影响的改进装置提供有力依据,而提供一套能够显示在优先流影响下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可视化试验装置和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可视化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半土槽,半土槽连接板,下部有机玻璃板,上部有机玻璃板,固定有机玻璃板和半土槽连接板的螺栓,固定两个所述半土槽的螺栓,可剖分入渗环,入渗环连接板;每个所述半土槽两边均焊有半土槽连接板;两个所述半土槽中,一者的下部连接板用螺栓与所述下部有机玻璃板固定,将另一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半土槽与连接下部有机玻璃板的半土槽用螺栓组装成一个完整土槽,形成试验中可拆分的入渗土槽,与剖分入渗环构成入渗过程可视化的试验装置;所述可剖分入渗环的两边焊有入渗环连接板,所述上部有机玻璃板封固于所述下部有机玻璃板上方的半土槽连接板和入渗环连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半土槽内部长、宽、高分别为30cm、50cm、75cm;所述连接板长宽分别为75cm,5cm,连接板上每隔7cm打有螺孔;下部有机玻璃板长宽分别为60cm、55cm,上部有机玻璃板60cm、20c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可视化试验装置的使用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将两个半土槽组装成一个可拆分的入渗土槽;将入渗环剖分面放置在半土槽连接板所处位置,砸入入渗环;用钢板将入渗环内的土壤沿径向切分成两部分,移去半个入渗环及其中土壤;铲出将要移出的半土槽中入渗环外土壤,移出半个土槽;在硅胶条上打上玻璃胶粘贴在入渗环连接板上,防止入渗环连接板和上部有机玻璃板连接处渗水;用上部有机玻璃板封闭和固定剩下半个入渗环内的土壤,即形成半个入渗环内及下部土壤剖切面;用电子秤称取一定量的水一次性加入入渗环内,当入渗环内水位下降到一定值时再加一定量的水使水位上升,始终保持入渗环内最低水位与最高水位为一固定值,直至稳渗;由秒表记录水位每下降一定距离所用的入渗时间,根据供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由记录得到的不同时刻环内水位的变化过程,通过计算得到土壤的入渗性能。
优选地,所述用电子秤称取的一定量的水为2kg;当所述入渗环内水位下降到1.5cm水头时所加一定量的水为1.2kg,使水位上升到4cm,始终保持环内最低水位1.5cm,最高水位4cm;所述由秒表记录水位每下降的一定距离为0.5cm。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直接观察在优先流影响下入渗环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试验装置,配合相应的使用方法,能够直观地显示入渗环内土壤水分真实的入渗过程及优先流对环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该装置首次将优先流影响下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状况可视化,为进一步研究环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试验提供基础,对分析环式入渗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及提出消除优先流影响的改进装置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半土槽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的完整土槽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使用方法入渗环内土壤湿润特征第一入渗阶段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使用方法入渗环内土壤湿润特征第二入渗阶段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使用方法入渗环内土壤湿润特征第三入渗阶段示意图;
图6是土壤入渗性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中:(a)前30分钟入渗过程,(b)30-120分钟入渗过程;
图中标记:1、半土槽,2、半土槽连接板,3固定有机玻璃板和半土槽连接板的螺栓,4、下部有机玻璃板,5、固定两个半土槽的螺栓,6、上部有机玻璃板,7、可剖分入渗环,8、入渗环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为获得入渗环打击入土后能够观察环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可拆分的室内试验土槽装置。该装置由可以拆分的土槽和可剖分入渗环及可以透视的有机玻璃板组成。当在土槽内将入渗环打击入土后,用钢板将环内的土壤沿径向切分成两半后,移去其中一个半环及其中的土壤。用有机玻璃板封闭和固定剩下半环内的土壤,用于进行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可视化试验,观察环式入渗仪内的水分运动过程。半个土槽内部长、宽、高分别为30cm、50cm、75cm,2个同样的半土槽1(图1)可以组装成如图2所示的土槽。半土槽1的两边焊有半土槽连接板2(5cm×75cm),半土槽连接板2上每隔7cm打有螺孔。首先在一个半土槽1外边的下部用螺栓固定长宽分别为60cm×55cm的下部有机玻璃板4。然后再将另外一个半土槽1与连接下部有机玻璃板4的半土槽1组装成一个完整土槽,即形成试验中可拆分的入渗土槽。这两个半土槽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当剖分入渗环7时,只需移出半个土槽和半个入渗环,并将上部有机玻璃板6封固于下部有机玻璃板4上方的半槽连接板2和入渗环连接板8上,即能透过有机玻璃板显示出入渗环内部及下部土壤剖面内入渗水分的运动过程。
本发明试验装置主要包括可剖分的入渗环及可拆分的如图2所示的入渗土槽。供试土壤为粉壤土(粘粒15%,粉粒50.2%,砂粒34.8%)。在0.5×0.6×0.75m的土槽内,装土容重控制在1.4g/cm3,初始含水量约为10%,每5cm为一层分层装入。试验进行两次重复。
本发明装置实际操作过程如下:
1.将两个半土槽组装成一个可拆分的入渗土槽;
2.将入渗环剖分面放置在土槽连接板所处位置,砸入入渗环;
3.用钢板将环内的土壤沿径向切分成两部分,移去一个半环及其中土壤;
4.铲出将要移出的半个土槽中入渗环外土壤,移出半个土槽;
5.在硅胶条上打上玻璃胶粘贴在入渗环连接板上,上部有机玻璃板封固于下部有机玻璃板上方的半土槽连接板和入渗环连接板上,防止入渗环连接板和有机玻璃板连接处渗水;
6.用有机玻璃板封闭和固定剩下半环内的土壤,即形成半环内及下部土壤剖切面;
7.用电子秤称取2kg水一次性加入环内,当环内水位下降到1.5cm水头时加水1.2kg使水位上升到4cm,始终保持环内最低水位1.5cm,最高水位4cm,直至稳渗;
8.由秒表记录水位每下降0.5cm所用的入渗时间,根据供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由记录得到的不同时刻环内水位的变化过程,计算得到土壤的入渗性能曲线。
实验结果分析:
1.入渗水分在环内土壤中运动过程的描述
根据湿润土体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入渗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入渗阶段、过渡阶段、稳渗阶段。
1.1初始入渗阶段
图3清楚地显示出,入渗环与土壤间的缝隙引起了优先流。环内水分的入渗包括地表的入渗和侧壁入渗两部分。图3显示了优先流影响下环内土体入渗过程第一个阶段即初始入渗阶段的特征。初次向入渗环内加水后,水流迅速充满环壁和土壤之间的缝隙并覆盖地表,形成垂直和径向入渗,半环剖切面呈现出由地表向下和侧壁向内的湿润状况。缝隙底部的水分以线源的形式进行入渗;剖切面上土壤湿润特征是由地表向下和环壁向内共同湿润环内土体的结果,湿润锋为直线状向前推进,在剖切面上显示入渗环底部缝隙内水分以点源方式弧形向内向外入渗。由于优先流的影响,环内水分真实的入渗体积由环内土体的上表面和侧面入渗共同构成;侧面入渗造成环式入渗仪测定的初始入渗率远大于土壤的真实初始入渗率。初始入渗阶段,土壤入渗率主要由基质势控制,重力作用相对很小,因此垂直入渗深度和径向入渗宽度近似相等。除底部两侧点源入渗外,垂直向下和径向向内的湿润锋均以直线的方式向前推进,半环剖切面未湿润面积为矩形(图3)。该阶段称为初始入渗阶段,持续时间较短,大约为3min。
1.2过渡阶段
初始入渗阶段过后,由于优先流的作用,环壁和土壤之间缝隙内的水分继续产生径向入渗;此外由于土壤初始入渗率很大,垂直湿润面积和水平径向湿润面积相互重叠部分迅速增加,重叠部分为垂直和径向入渗共同作用的区域,其入渗速率大于单项垂直和径向入渗速率,因此侧壁重叠部分土壤的径向入渗宽度大于底部土壤,垂直入渗深度大于位于中间位置的土壤。湿润锋逐渐由直线变为曲线向前推移。缝隙底部的水分继续以线源的方式向环下部和侧部土壤入渗,湿润面积逐渐增大,此后进入第二个入渗阶段,剖切面湿润形状如图4所示。随着时间推移,土壤入渗率降低,重力对入渗的作用逐渐增大,入渗环中间位置土壤的入渗深度逐渐大于环壁两侧土壤的径向入渗宽度,湿润锋的弯曲度趋于平缓。入渗继续推进,当环内土壤基本全部湿润后,湿润锋逐渐由环内部向环下部推进,剖切面湿润锋形状逐渐趋于水平,此时第二个入渗阶段基本结束。第二阶段承接着第一和第三阶段,称为过渡阶段。
1.3稳渗阶段
当半环剖切面内土壤全部湿润后,入渗进入第三个阶段,该阶段湿润面积形态特征基本不再发生明显变化。此阶段,来自地表的垂直入渗和侧壁缝隙侧向入渗两部分水分汇集后,在重力势的作用下向下入渗,进入到环下部土壤,形成垂直入渗,同时还会向入渗环向下延长线的外侧形成侧渗,因此土壤的垂直入渗深度逐渐大于两侧土壤的垂直入渗深度。此时剖面上土壤湿润锋逐渐呈现椭圆形状,并以此形状向前推进。在土壤入渗趋于稳定时,湿润锋推进速度和形状也趋于稳定,形成如图5所示的湿润状况。
与理想状态(无侧壁优先流存在)垂直一维入渗相比,在优先流影响下,环内土体更易达到充分饱和,此阶段环下部土壤入渗是在有水压的情况下进行,因此环式入渗仪测得的稳定入渗率也可能偏高。第三阶段,土壤剖切面湿润面积特征不再发生变化,因此称为稳渗阶段。
2.土壤入渗性能计算
环式入渗仪土壤入渗率根据水量平衡进行计算,公式为:
i = ΔQ Δt × A - - - ( 1 )
其中,ΔQ为Δt时段马氏瓶供水量,mm3;Δt为入渗时段,h;A为内环面积,mm2
利用试验中记录的入渗一定水量所需时间,计算各时刻的入渗率,得到土壤入渗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曲线(图6),进而可以用土壤入渗模型入渗过程进行拟合,包括Philip、Horton、Kostiakov入渗模型。
由于优先流的产生增加了水分入渗体积,造成测定的初始入渗率高达2117mm/h,初始入渗阶段土壤入渗率降低很快,入渗进行到3min时初始入渗率降低到415mm/h,减小幅度大于一般情况下初始入渗率的减小幅度。第二个阶段的入渗曲线变化趋于平缓,入渗率降低幅度变慢。在第三个入渗阶段土壤入渗率逐渐趋于稳定,湿润锋推进速度也趋于稳定。环内土体完全湿润后,环壁和土壤缝隙之间的水分产生径向入渗与垂直入渗水分汇集后向下入渗,因此环式入渗仪测得的稳定入渗率大于土壤的真实入渗性能。
本发明根据剖切面土壤湿润面积特征将入渗过程划分为初始入渗、过渡和稳渗三个阶段。根据供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计算了土壤入渗速率曲线,能很好地表达优先流影响下的土壤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本发明装置首次将优先流影响下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状况可视化,为进一步研究环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试验提供基础,对分析环式入渗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及提出消除优先流影响的改进装置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Claims (4)

1.一种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两个半土槽,半土槽连接板,下部有机玻璃板,上部有机玻璃板,固定有机玻璃板和半土槽连接板的螺栓,固定两个所述半土槽的螺栓,可剖分入渗环,入渗环连接板;每个所述半土槽两边均焊有半土槽连接板;两个所述半土槽中,一者的下部连接板用螺栓与所述下部有机玻璃板固定,将另一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半土槽与连接下部有机玻璃板的半土槽用螺栓组装成一个完整土槽,形成试验中可拆分的入渗土槽,与剖分入渗环构成入渗过程可视化的试验装置;所述可剖分入渗环的两边焊有入渗环连接板,所述上部有机玻璃板封固于所述下部有机玻璃板上方的半土槽连接板和入渗环连接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土槽内部长、宽、高分别为30cm、50cm、75cm;所述连接板长宽分别为75cm,5cm,连接板上每隔7cm打有螺孔;下部有机玻璃板长宽分别为60cm、55cm;上部有机玻璃板长宽分别为60cm、20cm。
3.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两个半土槽组装成一个可拆分的入渗土槽;将入渗环剖分面放置在半土槽连接板所处位置,砸入入渗环;用钢板将入渗环内的土壤沿径向切分成两部分,移去半个入渗环及其中土壤;铲出将要移出的半土槽中入渗环外土壤,移出半个土槽;在硅胶条上打上玻璃胶粘贴在入渗环连接板上,防止入渗环连接板和上部有机玻璃板连接处渗水;用上部有机玻璃板封闭和固定剩下半个入渗环内的土壤,即形成半个入渗环内及下部土壤剖切面;用电子秤称取一定量的水一次性加入入渗环内,当入渗环内水位下降到一定值时再加一定量的水使水位上升,始终保持入渗环内最低水位与最高水位为一固定值,直至稳渗;由秒表记录水位每下降一定距离所用的入渗时间,根据供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由记录得到的不同时刻环内水位的变化过程,通过计算得到土壤的入渗性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使用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子秤称取的一定量的水为2kg;当所述入渗环内水位下降到1.5cm水头时所加一定量的水为1.2kg,使水位上升到4cm,始终保持环内最低水位1.5cm,最高水位4cm;所述由秒表记录水位每下降的一定距离为0.5cm。
CN201410314804.9A 2014-07-03 2014-07-03 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42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14804.9A CN104142291B (zh) 2014-07-03 2014-07-03 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14804.9A CN104142291B (zh) 2014-07-03 2014-07-03 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2291A true CN104142291A (zh) 2014-11-12
CN104142291B CN104142291B (zh) 2016-05-04

Family

ID=51851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480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42291B (zh) 2014-07-03 2014-07-03 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4229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8264A (zh) * 2016-02-04 2016-07-06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快速确定土壤入渗率的方法
CN105784564A (zh) * 2016-03-24 2016-07-20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改进双环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和方法
CN109297879A (zh) * 2018-08-15 2019-02-01 北京林业大学 土壤优先流区和基质流区的溶液扩散模拟装置与方法
CN110346257A (zh) * 2019-05-16 2019-10-1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测量土石混合物入渗过程的方法
CN114659938A (zh) * 2022-04-08 2022-06-24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土壤优先流实验的全自动测量仪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1117A (zh) * 2008-01-23 2008-07-16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土壤入渗性能的测量系统和方法
KR20090020392A (ko) * 2007-08-23 2009-02-26 곽정민 변수위 투수시험기
CN201242521Y (zh) * 2008-08-20 2009-05-20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土壤渗透参数的测量装置
CN202153204U (zh) * 2011-07-27 2012-02-29 福建农林大学 双筒土壤渗透速率测定仪
CN103743660A (zh) * 2013-12-23 2014-04-23 中国农业大学 检验环式入渗仪测量初始入渗率效果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20392A (ko) * 2007-08-23 2009-02-26 곽정민 변수위 투수시험기
CN101221117A (zh) * 2008-01-23 2008-07-16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土壤入渗性能的测量系统和方法
CN201242521Y (zh) * 2008-08-20 2009-05-20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土壤渗透参数的测量装置
CN202153204U (zh) * 2011-07-27 2012-02-29 福建农林大学 双筒土壤渗透速率测定仪
CN103743660A (zh) * 2013-12-23 2014-04-23 中国农业大学 检验环式入渗仪测量初始入渗率效果的装置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冶运涛 等: "双套环测定土壤渗透系数数值模拟分析", 《灌溉排水学报》 *
胡顺军 等: "土壤渗透系数测定与计算方法的探讨", 《农业工程学报》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8264A (zh) * 2016-02-04 2016-07-06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快速确定土壤入渗率的方法
CN105784564A (zh) * 2016-03-24 2016-07-20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改进双环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和方法
CN105784564B (zh) * 2016-03-24 2019-04-19 青岛理工大学 一种改进双环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和方法
CN109297879A (zh) * 2018-08-15 2019-02-01 北京林业大学 土壤优先流区和基质流区的溶液扩散模拟装置与方法
CN109297879B (zh) * 2018-08-15 2020-10-02 北京林业大学 土壤优先流区和基质流区的溶液扩散模拟装置与方法
CN110346257A (zh) * 2019-05-16 2019-10-1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一种测量土石混合物入渗过程的方法
CN114659938A (zh) * 2022-04-08 2022-06-24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用于土壤优先流实验的全自动测量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2291B (zh) 2016-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42291B (zh) 环式入渗仪内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装置和方法
CN103063820B (zh) 一种野外原位测量土壤水动力参数的方法
CN105004611B (zh) 一种研究混凝土断裂过程区材料力学行为方法
CN103510503B (zh) 一种夯点土体加固状态振动实时监控方法
CN203929586U (zh) 一种土壤入渗自动补水和测量装置
CN104034550B (zh) 一种多功能教学泥水盾构试验系统
CN105545325A (zh) 类矩形盾构同步注浆可视化模拟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3235845B (zh) 一种用于公路施工中进行水土流失监测的方法
CN203824878U (zh) 一种模拟堤基工程土体防渗的试验装置
CN107621438A (zh) 一种坡面地形演变与水蚀过程耦合的动态监测方法
CN103353537B (zh) 一种浅薄层水流流速测定装置
CN201697855U (zh) 一种降雨侵蚀监测槽
CN202661360U (zh) 一种改进的土壤水分入渗测定装置
CN110835932B (zh) 可实现多方位调节的双隧开挖对桩基影响的模型试验装置
CN206291906U (zh) 一种便携式定位仪器
CN104075747B (zh) 定义并计算夯沉比评价夯锤转换效能的方法
CN209277211U (zh) 一种推移式滑坡-抗滑桩模型试验监测系统
CN207396284U (zh) 一种双环入渗仪
CN207751826U (zh) 混凝土塌落度筒
CN206609878U (zh) 一种土壤养分淋溶渗漏试验模拟装置
CN207051151U (zh) 一维竖向吹填土颗粒浓度测试装置
Ji et al. Design of the up-film transplanter and kinematic analysis of its planting devices
CN206515207U (zh) 一种灌区灌渠渗流试验装置
CN206248682U (zh) 一种路面风沙流输沙和风速同步集成观测装置
CN104459074B (zh) 一种测定水体富营养化驱动力因子的实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