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3626A - 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3626A
CN104133626A CN201410348731.5A CN201410348731A CN104133626A CN 104133626 A CN104133626 A CN 104133626A CN 201410348731 A CN201410348731 A CN 201410348731A CN 104133626 A CN104133626 A CN 104133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article read
user
interface element
read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487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33626B (zh
Inventor
林柏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4873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33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33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3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33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3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其中方法包括:响应用户通过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输入的指令,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第二界面为非文章阅读界面的任意一个当前显示界面;建立与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对应的第一界面元素,并将所述第一界面元素维持显示于第二界面;当检测到第一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获取缓存的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进行显示。本申请中,用户在非文章阅读界面的任意一个界面上均可看到第一界面元素,通过操作第一界面元素,即可获取缓存的文章阅读界面并显示,整个切换过程无需经历现有的多个中间步骤,减少了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复杂度。

Description

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界面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移动互联网时代里,用户对于即时通讯IM(Instant Messenger)软件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IM软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MSN、微信、QQ,其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功能,例如聊天、刷朋友圈、订阅各种公众账号、阅读各种文章等。
但是,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对现有IM软件功能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缺点:现有的IM软件中,当用户阅读一篇文章时很难做到断点续读,即用户很有可能在阅读文章时被许多突发而来的聊天信息所打断,这时就需要用户必须退出正在阅读的文章界面,返回聊天界面去回复聊天信息。在回复完聊天信息之后,用户需要依次返回聊天信息列表,找到订阅号的收纳条目,找到所关注的公众账号,再定位到用户之前所阅读的文章,然后点击该文章并定位到之前阅读的位置。而若用户的信息列表很长、订阅的公众号又多的话,这个返回查找的过程将会非常繁琐。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在文章阅读界面与其它界面之间切换的过程非常复杂,不便于用户的使用操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的文章阅读界面与其它界面之间切换方式较为繁琐,不便于用户的使用操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包括:
响应用户通过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输入的指令,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非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的任意一个界面;
建立与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对应的第一界面元素,并将所述第一界面元素维持显示于所述第二界面;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界面上的所述第一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获取缓存的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进行显示。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包括:
用户指令响应单元,用于响应用户通过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输入的指令,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非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的任意一个界面;
第一界面元素建立单元,用于建立与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对应的第一界面元素,并将所述第一界面元素维持显示于所述第二界面;
文章阅读界面显示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界面上的所述第一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获取缓存的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进行显示。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通过响应用户通过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输入的指令,将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非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的任意一个界面,同时建立与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对应的第一界面元素,并将该第一界面元素维持显示在第二界面上,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界面上的第一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获取缓存的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进行显示。本申请中当用户在阅读文章时,可以给系统下发指令,将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建立一个界面元素来关联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将该界面元素维持显示在任何一个当前显示的界面的顶部,即用户在非文章阅读界面的任意一个界面上均可以看到该第一界面元素,当用户想返回继续阅读文章时,可以操作界面上的第一界面元素,即可获取缓存的文章阅读界面并显示,整个切换过程无需经历现有技术中的多个中间步骤,一次性即可切换成功,大大减少了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复杂度,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文章阅读界面切换方法的一个应用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文章阅读界面切换方法的另一个应用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文章阅读界面切换方法的又一个应用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的部分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用户指令响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文章阅读界面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S100:响应用户通过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输入的指令,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非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的任意一个界面;
具体地,当用户在利用即时通讯IM软件浏览文章时,有可能会想暂时中断浏览文章而去进行其他操作,如和朋友聊天、刷朋友圈等。此时,用户可以通过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输入指令,系统会根据指令将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将当前显示界面切换至第二界面。具体地,可以将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缓存到服务器端,或者是本地。
用户所输入的指令可以是点击界面上预先设置的一个界面元素如按钮,或者是预先在现有的文章阅读界面的功能列表中增加一个选择键,例如“悬挂并稍后阅读”,参见图2所示。其中终端设备10的显示界面上,在阅读文章时通常会提供一个功能选项11,点击该功能选项11即可调出功能列表,该功能列表中提供一些基本的功能,例如:“分享到朋友圈”、“收藏”、“刷新”等等。我们可以借助现有的这种方式,在功能列表中增加一个功能选项12“悬挂并稍后阅读”,这样,通过点击该功能选项12即可输入用户的指令。可以想到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指令的输入,如语音输入等。
接收到用户的指令后,会定位用户当前阅读的文章的界面,然后将该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
步骤S110:建立与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对应的第一界面元素,并将所述第一界面元素维持显示于第二界面;
具体地,在上一步骤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建立与缓存在服务器端的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相对应的第一界面元素,并将该第一界面元素维持显示于第二界面。参见图3所示,图3示出了在将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缓存到服务器端后,终端10的显示界面跳转到“微信订阅号”界面14(此处我们拿微信举例),这时系统建立的与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相对应的第一界面元素可以是一个小标签13,在该小标签13中还可以增加部分文章提示,如“继续阅读”。
需要注意的是,该第一界面元素还可以是其它的形式,而并非限定为标签。但是,第一界面元素会显示在任意一个当前用户切换到的显示界面上,即在用户跳离文章阅读界面后,无论进入哪一个界面,在该界面均会显示该第一界面元素。
我们这里可以选择将第一界面元素置于界面的顶部,而非界面的底部或者其它位置,主要是考虑到设置在顶部更加方便用户的操作,如果设置在底部或其它位置很有可能会影响到用户的操作,给用户带来误操作。当然,如果我们不计较这些因素,第一界面元素可以设置在当前显示界面的任何一个位置,只要用户可以操作到即可。
第一界面元素与缓存在服务器端的当前文章阅读界面之间已经建立了关联,通过第一界面元素即可调取缓存的文章阅读界面。
步骤S120:当检测到第二界面上的所述第一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获取缓存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进行显示。
具体地,用户在非文章阅读界面时,如果想回到文章阅读界面继续阅读文章的话,可以通过操作当前界面顶部的第一界面元素,激活该第一界面元素,系统会自动获取缓存在服务器端或者本地的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将该文章阅读界面显示给用户。参见图4,图4示出了用户在“微信订阅号”界面14选择切换到文章阅读界面时,通过操作第一界面元素小标签13进行下拉,此时会获取缓存的文章阅读界面15,并伴随着用户的下拉操作逐步的显示。
当然,上述对第一界面元素所进行的操作是点击并下拉,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操作方式,如点击、双击等。而界面的显示过程,可以是在检测到用户对第一界面元素进行操作后,直接将获取的文章阅读界面以截图的形式覆盖在当前显示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通过响应用户通过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输入的指令,将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非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的任意一个界面,同时建立与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对应的第一界面元素,并将该第一界面元素维持显示于第二界面,在检测到第一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获取缓存的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进行显示。本申请中当用户在阅读文章时,可以给系统下发指令,将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建立一个界面元素来关联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将该界面元素显示在任何一个当前显示的界面的顶部,即用户在非文章阅读界面的任意一个界面上均可以看到该第一界面元素,当用户想返回继续阅读文章时,可以操作界面上的第一界面元素,即可获取缓存的文章阅读界面并显示,整个切换过程无需经历现有技术中的多个中间步骤,一次性即可切换成功,大大减少了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复杂度,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可选的,图5示例了上述步骤S100:响应用户通过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输入的指令,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的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该步骤可以包括:
步骤S500:检测预先设置在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的功能列表中的第二界面元素是否被用户操作;
步骤S510:在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触发所述指令,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
为了更清楚的对上述过程进行解释,我们以即时通讯软件为微信为例子进行说明:
我们在微信中查看某一个公众号的文章,而大家所熟知的在阅读文章界面,右上角会有一个功能选项,点击即可弹出各种功能提示按钮。因此,本申请可以以此为基础,在功能列表中增加一个第二界面元素,该第二界面元素可以是一个选项按钮,并且具有文字提示。使用过程中,系统检测该第二界面元素是否被用户操作,在检测到该第二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即将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
用户的操作可以是预先定义的,例如点击操作、双击操作或右击操作等。
可选的,参见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相比于附图1,本实施例进一步在步骤S110和步骤S120之间增加了步骤S600:设置所述第一界面元素的透明度参数为第一透明度参数。
其中,将建立的第一界面元素的透明度参数设置为第一透明度参数,该第一透明度参数相比于当前显示界面上其他界面元素的透明度偏高。通过这种设置方法,我们在非文章阅读界面进行其他操作,例如聊天时,避免了第一界面元素遮挡当前显示界面中的内容。当然,该第一透明度参数可以人为的进行调节,设置成用户想要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20:当检测到第二界面上的所述第一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获取缓存的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进行显示,可以以附图7的方式实现,参见附图7所示:
步骤S700: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界面元素处于选中状态时,调整所述第一界面元素的透明度参数由第一透明度参数至第二透明度参数,所述第二透明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度参数;
其中,第一界面元素在无用户操作时处于未选中状态,只有用户对其进行操作时才处于选中状态。当检测到其处于选中状态时,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我们将第一界面元素的透明度参数由第一透明度参数至第二透明度参数,所述第二透明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度参数。透明度参数越小,代表该界面元素的颜色越深,更加容易被用户看到,从而更加方便用户对其进行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我们设定的第一界面元素的选中状态是在用户单击操作时触发,很可能造成用户在非文章阅读界面进行其他操作时,不小心触碰到第一界面元素,而带来误操作。为此,我们可以设置第一界面元素处于选中状态的触发操作是持续触碰第一界面元素一定的时间,或者双击第一界面元素。
步骤S710:提示用户下拉所述第一界面元素;
具体地,该过程可以是一个优选的方式,即在检测到第一界面元素处于选中状态时,给用户进行文字提示“下拉第一界面元素继续阅读文章”。当然,这仅仅是在切换文章阅读界面的操作为下拉第一界面元素时才成立的。如果我们预先设定的切换文章阅读界面的操作为单击第一界面元素,则直接会将获取的文章阅读界面以截图的方式展示给用户。
步骤S720:获取缓存的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由上至下逐步进行显示。
参见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相比于附图1,本实施例进一步增加了:
步骤S800:判断预先设置在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底部的第三界面元素是否被用户操作,在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三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执行步骤S810,否则执行步骤S820;
步骤S810:关闭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删除所述第一界面元素;
步骤S820:不做任何操作。
其中,第三界面元素是预先设置在文章阅读界面底部的一个功能选项图标。可以进行文字提示“关闭”。当检测到该第三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则关闭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删除已经创建的第一界面元素。
此举主要是考虑到用户选择关闭当前文章阅读界面,意味着已经完全阅读了该文章或者不想再次阅读该文章,那么也不会存在用户在进行其他操作时仍有返回该文章阅读界面的意愿,因此第一界面元素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在删除该第一界面元素的同时,还可以将缓冲在服务器端的当前文章阅读界面数据也同时删除,进一步释放服务器的内存,减轻存储压力。
参见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流程图。
相比于附图1,本实施例进一步增加了:
步骤S900:判断预先设置在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底部的第四界面元素是否被用户操作,在判断结果为所述第四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执行步骤S910,否则执行步骤S920;
步骤S910: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切换为第一预设界面,所述第一预设界面为预先设定的与所述第四界面元素相对应的界面;
步骤S920:不做任何操作。
与上一实施例所不同的,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底部的是第四界面元素,该第四界面元素是用于进行界面跳转的。我们预先将该第四界面元素与预先设定的第一预设界面进行关联,当检测到第四界面元素被操作时,立即切换到第一预设界面。举例如:在微信的文章界面底部,设置一个图标“返回公众号”,当用户点击该图标时,即可将界面切换到“公众号”界面。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第三界面元素与第四界面元素共同设置在文章阅读界面的底部,这样可以同时实现两种功能。二者之间互不影响,各自的实现方式参见上文介绍。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与上文描述的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如图10所示,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的结构可以包括:
用户指令响应单元100,用于响应用户通过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输入的指令,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非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的任意一个界面;
第一界面元素建立单元110,用于建立与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对应的第一界面元素,并将所述第一界面元素维持显示于第二界面;
文章阅读界面显示单元120,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界面上的所述第一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获取缓存的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进行显示。
可选的,图11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用户指令响应单元100的一种可选结构,如图11所示,用户指令响应单元100可以包括:
检测单元200,用于检测预先设置在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的功能列表中的第二界面元素是否被用户操作;
执行单元210,用于在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触发所述指令,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
可选的,图12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0和图12可知,该切换装置还可以包括:
透明度参数设置单元130,用于将所述第一界面元素建立单元110所建立的第一界面元素的透明度参数设置为第一透明度参数。
可选的,图13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文章阅读界面显示单元120的一种可选结构,如图13所示,文章阅读界面显示单元120可以包括:
透明度参数调整单元300,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界面元素处于选中状态时,调整所述第一界面元素的透明度参数由第一透明度参数至第二透明度参数,所述第二透明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度参数;
提示单元310,用于提示用户下拉所述第一界面元素;
处理单元320,用于在所述服务器端获取缓存的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由上至下逐步进行显示。
可选的,图14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0和图14可知,该切换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140,用于判断预先设置在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底部的第三界面元素是否被用户操作,在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三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关闭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删除所述第一界面元素。
可选的,图15示例了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0和图15可知,该切换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150,用于判断预先设置在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底部的第四界面元素是否被用户操作,在判断结果为所述第四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切换为第一预设界面,所述第一预设界面为预先设定的与所述第四界面元素相对应的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通过响应用户通过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输入的指令,将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非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的任意一个界面,同时建立与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对应的第一界面元素,并将该第一界面元素维持显示于第二界面,在检测到第一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获取缓存的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进行显示。本申请中当用户在阅读文章时,可以给系统下发指令,将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建立一个界面元素来关联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将该界面元素显示在任何一个当前显示的界面,即用户在非文章阅读界面的任意一个界面上均可以看到该第一界面元素,当用户想返回继续阅读文章时,可以操作界面上的第一界面元素,即可获取缓存的文章阅读界面并显示,整个切换过程无需经历现有技术中的多个中间步骤,一次性即可切换成功,大大减少了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复杂度,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能够进行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上述所述的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对于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的描述可参照上文对应部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进行描述,下文描述中涉及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的部分可参照上文对应部分描述。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6,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
处理器1,通信接口2,存储器3,通信总线4,和显示屏5;
其中处理器1、通信接口2、存储器3和显示屏5通过通信总线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可选的,通信接口2可以为通信模块的接口,如GSM模块的接口;
处理器1,用于执行程序;
存储器3,用于存放程序;
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处理器的操作指令。
处理器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其中,程序可具体用于:
响应用户通过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输入的指令,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非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的任意一个界面;
建立与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对应的第一界面元素,并将所述第一界面元素维持显示于第二界面;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界面上的所述第一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获取缓存的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进行显示。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用户通过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输入的指令,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非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的任意一个界面;
建立与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对应的第一界面元素,并将所述第一界面元素维持显示于所述第二界面;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界面上的所述第一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获取缓存的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用户通过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输入的指令,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包括:
检测预先设置在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的功能列表中的第二界面元素是否被用户操作;
在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触发所述指令,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立与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对应的第一界面元素,并将所述第一界面元素维持显示于所述第二界面之后,还包括:
设置所述第一界面元素的透明度参数为第一透明度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界面上的所述第一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获取缓存的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进行显示,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界面元素处于选中状态时,调整所述第一界面元素的透明度参数由第一透明度参数至第二透明度参数,所述第二透明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度参数;
提示用户下拉所述第一界面元素;
获取缓存的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由上至下逐步进行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缓存的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进行显示之后,还包括:
判断预先设置在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底部的第三界面元素是否被用户操作,在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三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关闭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删除所述第一界面元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缓存的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进行显示之后,还包括:
判断预先设置在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底部的第四界面元素是否被用户操作,在判断结果为所述第四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切换为第一预设界面,所述第一预设界面为预先设定的与所述第四界面元素相对应的界面。
7.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指令响应单元,用于响应用户通过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输入的指令,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为终端设备当前显示的非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的任意一个界面;
第一界面元素建立单元,用于建立与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对应的第一界面元素,并将所述第一界面元素维持显示于所述第二界面;
文章阅读界面显示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二界面上的所述第一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获取缓存的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进行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指令响应单元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预先设置在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的功能列表中的第二界面元素是否被用户操作;
执行单元,用于在检测结果为所述第二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触发所述指令,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进行缓存并切换至第二界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透明度参数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界面元素建立单元所建立的第一界面元素的透明度参数设置为第一透明度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文章阅读界面显示单元包括:
透明度参数调整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界面元素处于选中状态时,调整所述第一界面元素的透明度参数由第一透明度参数至第二透明度参数,所述第二透明度参数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度参数;
提示单元,用于提示用户下拉所述第一界面元素;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缓存的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由上至下逐步进行显示。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预先设置在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底部的第三界面元素是否被用户操作,在判断结果为所述第三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关闭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并删除所述第一界面元素。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预先设置在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底部的第四界面元素是否被用户操作,在判断结果为所述第四界面元素被用户操作时,将所述当前文章阅读界面切换为第一预设界面,所述第一预设界面为预先设定的与所述第四界面元素相对应的界面。
1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装置。
CN201410348731.5A 2014-07-21 2014-07-21 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04133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8731.5A CN104133626B (zh) 2014-07-21 2014-07-21 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8731.5A CN104133626B (zh) 2014-07-21 2014-07-21 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3626A true CN104133626A (zh) 2014-11-05
CN104133626B CN104133626B (zh) 2016-04-13

Family

ID=51806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48731.5A Active CN104133626B (zh) 2014-07-21 2014-07-21 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33626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4812A (zh) * 2015-06-30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6033303A (zh) * 2015-03-19 2016-10-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查找、标识方法及其装置
CN106383721A (zh) * 2016-09-30 2017-02-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528085A (zh) * 2016-09-30 2017-03-2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6557231A (zh) * 2016-11-14 2017-04-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页面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6997263A (zh) * 2016-01-25 2017-08-01 滴滴(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页面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885568A (zh) * 2017-11-09 2018-04-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输入法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491124A (zh) * 2018-03-08 2018-09-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处理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终端
CN111124223A (zh) * 2019-12-11 2020-05-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界面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610917A (zh) * 2020-05-21 2020-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860139A (zh) * 2019-11-26 2021-05-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界面切换方法、装置
WO2023103901A1 (zh) * 2021-12-08 2023-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4438A (zh) * 2011-10-10 2012-02-2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显示及分类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2929478A (zh) * 2012-09-25 2013-02-13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切换方法及通信终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4438A (zh) * 2011-10-10 2012-02-2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显示及分类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2929478A (zh) * 2012-09-25 2013-02-13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切换方法及通信终端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3303A (zh) * 2015-03-19 2016-10-19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查找、标识方法及其装置
CN105094812A (zh) * 2015-06-30 2015-11-2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6997263A (zh) * 2016-01-25 2017-08-01 滴滴(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页面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6997263B (zh) * 2016-01-25 2020-08-25 滴滴(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页面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6528085A (zh) * 2016-09-30 2017-03-2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6383721A (zh) * 2016-09-30 2017-02-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显示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557231A (zh) * 2016-11-14 2017-04-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页面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07885568A (zh) * 2017-11-09 2018-04-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输入法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491124A (zh) * 2018-03-08 2018-09-0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处理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终端
CN108491124B (zh) * 2018-03-08 2021-01-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处理方法及其设备、存储介质、终端
CN112860139A (zh) * 2019-11-26 2021-05-2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界面切换方法、装置
CN111124223A (zh) * 2019-12-11 2020-05-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界面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610917A (zh) * 2020-05-21 2020-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610917B (zh) * 2020-05-21 2021-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3103901A1 (zh) * 2021-12-08 2023-06-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管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3626B (zh)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3626B (zh) 一种文章阅读界面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290675B (zh) 截屏图片的分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8788947B2 (en) Object transfer method using gesture-based computing device
US9158409B2 (en) Object determining method, object display method, object switch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91736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essage in electronic device
CN102662576B (zh) 基于触摸的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3558958A (zh) 应用程序的功能调用方法及终端
CN102640114B (zh) 用于直接操纵即时通信客户端应用中的进入交互的方法
CN104135564A (zh) 即时通讯程序的多模式输入切换方法、显示界面及其装置
KR20160041899A (ko) 대화 병합 방법 및 모바일 단말기
US2019013820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8008888A (zh) 一种快速切换应用程序及其界面的方法及装置
CN105302458A (zh) 一种消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WO2021238840A1 (zh) 信息分享方法、信息分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638848A (zh) 页面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817676A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210259A (zh)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及终端
US10261666B2 (en) Context-independent navigation of electronic content
US1111293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iltering object by using pressure
WO2024041516A1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EP2222039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between conversations in instant messaging applications
CN112395029A (zh) 应用程序的界面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835601A (zh) 截图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3407079A (zh) 会话内容的显示方法、装置以及电子终端
WO2017124803A1 (zh) 操作应用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