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5059A - 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5059A
CN104125059A CN201310160790.5A CN201310160790A CN104125059A CN 104125059 A CN104125059 A CN 104125059A CN 201310160790 A CN201310160790 A CN 201310160790A CN 104125059 A CN104125059 A CN 104125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time
password
become
comp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07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1607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250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25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5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涉及信息和电子技术,主要提供一种“复合时变密码”和一种“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的原理方法。1、“复合时变密码”它是对“时变密码”的升级,是在基本密码基础上,融入包括时间变量、序列码、附加码在内的多种变量。使基本密码与选定的变量相互间进行约定的运算,其约定的运算方法通过编码定义,而且使这种运算可以多次循环,以增加破解难度。该系统的构建成本费用低、安全性更强。2、“时变数据加密方法”是利用“复合时变密码”的算法,进行数据的加密、解密的方法。它算法简单,可靠性高。可以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经济、军事等领域。

Description

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是一种“动态密码”的原理方法和一种“数据文件加密”的原理方法,属于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信息社会,大量地存在着各类“求证”和“验证”活动。“管理者”要对“客户”进行身份认证,往往以验证“密码”的形式进行。其过程一般由客户提出“求证”申请,提交“密码”;而管理者进行“验证”,则把客户提交的“密码”,与预先存储在于管理方的“密码”相比较,如果一致,则认可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如果不一致则不认可。
目前,社会上普遍使用的一般是“静态密码”,其“密码”是固定不变的,它易于记忆,使用简单方便,易于推广;但缺点是安全性差,密码容易被盗用。还有一种是“动态密码”,是根据专门的算法生成一个不可预测的随机数字组合,每个密码只能使用一次,可以有效保护交易和登录的认证安全,“动态密码”无需定期更换密码,安全省心,目前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但这些“动态密码”却存在成本高和操作不便的两大问题,它往往需要硬件支持,使用携带不方便。
为克服以上这些密码的缺点,本人提出了“时变密码”的概念,并于2013年4月3日进行了专利申请,名称为《时变密码和时变密码锁》(专利申请号为201310115701.5)。
但由于在《时变密码和时变密码锁》的专利申请时,只对“时变密码”的典型部分的进行了权利要求和说明,有进一步升级、优化的空间,其要求保护的权利范围也过于狭窄。
与此类似的,数据加密的活动也大量存在各类于通信过程中,其安全性问题也非常突出。为此人们也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加密方法,如:替换加密法、换位加密法、回转轮加密法、多码加密法,等等。也有很多标准,如:美国的数据加密标准DES,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等等。这些加密方法和标准,在军事、在商业等领域都有大量应用。
为了加强数据加密的防破解能力,很多算法大多都采用复杂的函数,往往整个设计过程不公开,使得人们会担心破译者利用函数的薄弱环节攻破,或者设计者有后门。所以人们非常需要加密简便而破解困难的密码系统。
在要此特别说明一下的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密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容易混淆。或者说,“密码”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秘密的号码,加密的代码。
“秘密的号码”一般是指不对外公开的秘密的号码,是一种特定的暗号、口令,它可以是一组数字或字符。
“加密的代码”一般是指经特别编制的可以公开的代码(电码、文件),但这些代码是通过一种变换手段加密了的,其本身含义是秘密的,需要解密才能有意义的,它可以是一组数字或字符,也可以是整篇文件。这种“密码”也称为“密文”,与之对应的称为“明码”或“明文”。
所以,在本专利系列文件中,为防止产生歧义,遵照俗定约成的,对两种“密码”作如下阐说:
“密码”专指秘密的号码,是秘密的口令,一种特定的暗号、口令。
“密文”专指加密的代码,是加密的数据(文件),是“明文”通过“加密方法”得出的代码。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优化“时变密码”的发明,更加完善其权利要求的保护的范围,本发明提供升级的一种“复合时变密码”的方法,它可以更加有效地防止密码被盗,而且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同时,本发明还根据该“复合时变密码”的原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加密方法,即“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它可以使人们对数据的加密,多一种安全、便捷的方法的选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解决以上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本发明为其中的“复合时变密码”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基本密码(基码)的基础上,融入变量“附属码”。“附属码”可以包括时间变量(值)、序列码(号)、附加码等多种变量。(为叙述方便,把时间变量、序列码、附加码统一归纳称为“附属码”。)
使“基码”与选定的“附属码”相互间进行约定的运算,其算法由编码定义,并且可以使这种计算多次循环,以增加破解难度。
具体的就是,使该密码系统具有“元始码”、“附属码”、“时变码”等,并具有“运算方法”“选算方法”“自算方法”和“计次方法”。
其中“元始码”是由“基码”、“运算码”组成的,它们均可以为数字、字符。
其中的“运算码”除了定义“选算方法”“运算方法”外,还可以定义“自算方法”。
“自算方法”是用于确定对“基码”进行选择、变换、运算的,其生成结果为“基衍码”,
其中的“选算方法”所针对的对象除“时间参数”外,还可以有“序列码”和“附加码”,也即通过“选算方法”可以对“时间参数”和“序列码”、“附加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数值进行选择、变换、运算而生成“时衍码”。
通过“运算方法”对“基衍码”(替代了“基码”)和“时衍码”间进行交互运算后,其结果可以先生成“中间码”,“中间码”继续分解为新的“基码”和“运算码”,可以再定义相应的计算方法,重复进行相应的运算,最后的“基衍码”和“时衍码”间进行交互运算结果才生成“时变码”。
其中间的重复的次数也可以由“运算码”定义确定。
也即“运算码”可以定义运算、选算、自算、计次(重复次数)各类运算方法。
“运算方法”特指:针对“基衍码”和“时衍码”间进行交互运算的算法。
“选算方法”特指:针对“时间参数”和“序列码”、“附加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数值进行选择、变换、运算的算法。
“自算方法”特指:针对“基码”进行选择、变换、运算的算法。
“重复次数”特指:循环生成“中间码”次数。
这些算法都可以是的基本算术运算,也可以是逻辑运算。其名称是为了叙述方便,加以区别,人为的命名。
“时间参数”是指由时钟产生的“时间值参数”,或称“时间值”。
“序列码”是指“序列号”的编码,当产生密码或加密有若干次时,可记录其序列。
在专利申请号为201310115701.5的《时变密码和时变密码锁》申请文件中,对定义算法的码元,按功能命名“运算码”、“选运码”。所以,在本申请文件中,对定义算法的码元,扩展后也可以按功能命名“运算码”、“选运码”、“自选码”、“计次码”等,再对应各类算法。
考虑到文章叙述的简洁,本文件统一用“运算码”概括,但变换计算过程是一样的,只是省略中间名称的具体命名。
二、本发明为其中的“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谓的“加密方法”指的是双方文件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密所采取的方法。发送方将“明文”在“密钥”的控制下进行运算得到“密文”,传送到接收方,接收方将“密文”在“密钥”的控制下进行运算得到“明文”。
它可以分为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1、分组密码,是发送方将“明文”划分n比特的数据组,然后在“密钥”的控制下进行运算得到“密文”,传送到接收方,接收方将“密文”也划分n比特的数据组,然后在“密钥”的控制下进行运算得到“明文”。2、序列密码,又称为密钥流密码,是不分组的直接加密、解密。
“时变数据加密方法”是一种基于“复合时变密码”的数据加密方法,它是利用“复合时变密码”(也可以是未升级前的“时变密码”)的算法,进行实施、进行加密、解密的。
发送方把“密钥”作为“元始码”,按其变换原理,先计算出“时变码”,然后把“明码”的数据进行分组,每组均与“时变码”进行“异或”,其结果作为“密文”传送到接收方,
接收方也将“密钥”作为“元始码”,先计算出“时变码”,然后把接收的“密文”的数据进行分组,每组均与“时变码”进行“异或”,(组合后)得出“明文”。
当然,如果一旦“明码”足够短而“时变密码”足够长,加密、解密过程就不用分组。
根据“异或”的逻辑运算法则,A与B异或后,其值再与B异或,其结果仍为A。即,(A⊕B)⊕B=A。
设发送方,使A为“明码”,B为由“密钥”生成的“时变码”,则可得“密文”为(A⊕B)。那么,接收方,就可以计算(A⊕B)⊕B,就重新得“明码”A。
由于发送(接收)方,是通过“密钥”计算生成的B,是他人不可知、不可预测的,所以(A⊕B)也就不可知、不可预测,作为“密文”安全性可以非常好。
归根到底,密码是一种用来混淆的技术,它就是将正常的、可识别的信息转变为无法识别的信息。“时变数据加密方法”就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三、本发明为其中的“复合时变密码”及“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如下。
1、“运算码”对运算方法、选算方法、自算方法、重复次数的定义,可以是合并混合定义的。即“运算方法”、“选算方法”、“自算方法”、“重复次数”中的几种算法捆绑在一起被“运算码”中某几位定义,如“运算码”中第一位的“01”代表着“运算方法”是加,“选算方法”是减,“自算方法”乘2,“重复次数”是3次;“02”代表着“运算方法”是减,“选算方法”是减,“自算方法”乘3,“重复次数”是1次。等等。
2、“运算码”对运算方法、选算方法、自算方法、重复次数的定义,也可以是分开的按位各自对应定义的。即“运算码”中某几位定义“运算方法”、某几位定义“选算方法”、某几位定义“自算方法”、某几位定义“重复次数”,相当于“时变密码”中直接有“运算码”、“选算码”等等,如“运算码”中第一位的“1、2、3、……”分别代表“运算方法”的“+、-、*、……”,第二位的“1、2、3、……”分别代表“选算方法”的“+、-、*、……”,第三位的“1、2、3、……”分别代表“自算方法”的“+、-、*、……”,等等。可以在变换过程中变换后再分开定义,也可以分开后的各自变换各自定义。
3、“运算码”码元的位置在每一次重复运算过程中,可以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某码元第一次的位置在第一位,第二次的位置在第三位。
4、运算码”对运算方法、选算方法、自算方法的定义,在重复运算过程中,可以是每一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第一次,1代表相加、2代表相减;而第二次1代表相减、2代表相乘。
四、其技术方案也还可以如下。
1、“自算方法”对“基码”进行选择、变换、运算而生成的“基衍码”,其长度相对“基码”可以相同,也可以是变化的。这样让破译者感到更加没有规律。
2、“基码”也可以是直接从“元始码”的多段码元中选择不同的一段,也即循环运算过程中各次的“基码”可以不一样。这样每一次的“基码”可以不一定就是前面的“基码”,相当于多个“元始码”中选择一个,也可以由随机的“附加码”定义选择。如事先准备一长串1000位的数,每次选择其中的一段,运算码对应的控制位是1,表示第一位开始的64位,2表示表示第一位开始的64位……,13表示第3位开始的偶数的64位……,这样运算不复杂,但更加安全。
3、“选算方法”对“时间参数”、“序列码”、“附加码”进行的选择、变换、运算,其针对的对象,可以全部的、也可以是其中一个的,在循环运算过程中各次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不同的。如第一次运算,选择“时间参数”中的天、小时,又选择“序列码”但没有“附加码”,第二次运算选择“时间参数”的周、分,有“附加码”,等等。
4、附加码可以每一次都不一样,可以随机产生,可以使得计算结果更加复杂。
5、附加码、序列、时间参数,可以由发送方和接收任何一方产生,而向对方传送。作为“附属码”可以统一由一方产生,也可以交叉传送,时间参数和序列可以各自独立产生。时间参数可以双方同步即可,不一定是标准时间。
五、其技术方案也还可以如下。
1、在“时变数据加密方法”中,序列码可以是“明文”(或“密文”)按位、或按字节、或按字段、或按分组编码的,可以从1开始计数,也可以从1以外的其他数开始,如150开始,以增加破解难度。
2、序列码也可以是时间值的延续,可以是在每一个时间段后序列重新计数的。
六、其技术方案也还可以如下。
1、附加码、序列码、时间参数等附属码可以与“复合时变码”或“密文”在同一信道上传输的,也可以相互间在不同的信道上传送。无论是作为口令还是密文使用,相互间在其他不同的信道上传送,被截获的概率更少安全性更强。
2、附属码也可以是加在“密文”的信源内传输。在信源中传送,相当于内容也参与加密计算,破解更加困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复合时变密码”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它是对“时变密码”的升级,所以它具备“时变密码”的优点,而且它不仅引进了时间值的运算,而且引进了序列码、附加码等动态变量,引入循环运算,更加安全,而构建的成本费用也低,也更适合有软件或微电脑的器件上使用。
本发明“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的有益效果:
由于是“时变数据加密方法”是一种基于复合时变密码的数据加密方法,它是利用“复合时变密码”的算法,进行实施、进行加密、解密的,因而它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1、算法简单、直观,不存“后门”。整个过程都是常规的变化,如:选择(是数据选择其中几段或者几个位)、变换(说码位的次序变换)、运算(是基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等,不需要采用复杂的函数,对使用者来说都是可公开的,也不存在其他薄弱环节。
2、计算变化是无规律的、发散的。它是以编码定义算式,使编码与各运算方法挂钩,是人为的、无规律的约定,这就使得整体的计算方法是人为定义的、发散的、无规律,要破译只有采用穷举法。
3、加密的成本低,而破译的开销非常大。普通基本的运算可以进行无限的变化约定,如果密钥是可以选择的(密钥多个选择一个,或在一长串中选取一段)在密钥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穷举法的开销可以无限大。如果密钥64bit,可设超长的6400bit元始码,然后简单地进行选择。
如果算法定义不开放,双方只是自己内部定义,而且随时变化,变换法则可以完全无限,外人根本无法破解。
如果算法定义开放,一旦元始码有足够长度,外人也很难无法破解。
即使元始码万一被盗,由于存在附属码,它可以在不同位置,在不同时间随机加入,也完全可以保护,使得外人难以破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复合时变密码”的工作原理的一种流程框图。
图2是常规使用的分组密码体制的框图。
图3是一种“时变数据加密方法”的工作原理的一种流程框图。
图中,其数据变化的流程主要涉及各类数码、算法、数据来源、流向、具体运算、“异或”运算等几部分。在图中分别为:
矩形方框如:表示各类数码,椭圆如:表示各类算法,
圆角矩形如:表示各类数据来源,箭头如:→表示各流向,
符号表示具体运算过程,符号异或”表示异或运算。
【特别说明一下,在专利申请号为201310115701.5的《时变密码和时变密码锁》申请文件中,是以符号表示具体运算过程的。在本文件中为区别“异或”的运算符号,使用符号表示具体运算过程。】
其中,各数码的名称、各算法的名称,都是人为命名的,只是为了在叙述方便,是为了描述变换过程中不至于混淆,能够相互区别而为的。
1、具体数码有:
“元始码”是指存于发送、接受双方的初始码元。在口令密码系统中可以是未经过变化的起始码,在数据加密系统中可以是“密钥”。
“运算码”是指“元始码”(或“中间码”)中用以定义运算方法、选算方法、自算方法、计次(重复次数)等各类算法的码元。
“基码”是指“元始码”(或“中间码”)中,仅作为常量,而不参与定义算法的码元。
“基衍码”是指由“基码”进行选择、变换、运算而来的码元。
“时衍码”是指由“时间参数”、“序列码”、“附加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数值进行选择、变换、运算而来的码元。
“中间码”是指由“基衍码”和“时衍码”间进行交互运算而来的码元,但它不作为结果输出,是要重新分解出“基码”、“运算码”,进行下次相互运算。
“时变码”是指由“基衍码”和“时衍码”间进行交互运算而来的码元,但它是作为输出的结果。
“时间参数”是指可以有时钟产生的“时间值参数”,或称为“时间值”。它可以由双方自身的时钟产生,也可以由对方或外界传入。
“序列码”是指“序列号”的编码,在口令密码系统中可以是发送密码口令的序列号,在数据加密系统中可以是数据分组、分段或字节的序列号。
“附加码”是指其他的附加码元,可以是随机的。附加码的作用可以有:1、可以作为用户名(在口令密码系统中);2、可以作为公开的密钥(数据加密系统中);3、可以作为对元始码进行的选择。
“附属码”是指(为了叙述方便)对“时间参数”、“序列码”、“附加码”的归类统称。
2、具体算法有:
“运算方法”是指针对“基衍码”和“时衍码”间进行交互运算的算法。
“选算方法”是指针对“时间参数”、“序列码”、“附加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数值进行选择、变换、运算的算法。
“自算方法”是指针对“基码”进行选择、变换、运算的算法。
“重复次数”是指控制限定循环生成“中间码”次数。
这些算法都可以是的基本算术运算,也可以是逻辑运算。它们可以都由“运算码”定义。
对于前述的“选择、变换、运算”,其中的“选择”可以是指:数据选择其中几段或者几个位;“变换”可以是指:码位的次序变换;“运算”可以是指:时钟基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具体实施方式
一、“复合时变密码”的实施方式。
在该密码系统被实施时,使用密码的“求证方”(客户)和“验证方”(管理者)的双方均需先期掌握“元始码”和相关的算法,然后每次使用都根据图1的流程,实时计算出“时变码”。
如图1,“元始码”分为“基码”、“运算码”两个部分。
其中“运算码”对应地定义着“自算方法”、“选算方法”、“运算方法”。“自算方法”使“基码”变换成“基衍码”。“选算方法”使“附属码”变换成“时衍码”。“运算方法”使“基衍码”、“时衍码”相互间运算成“中间码”。
“中间码”再分为“基码”、“运算码”两个部分。
其中“运算码”再对应地定义着“自算方法”、“选算方法”、“运算方法”,还定义着“重复次数”。“自算方法”、“选算方法”、“运算方法”的作用如前叙。“重复次数”决定循环次数,也即决定使“基衍码”、“时衍码”运算生成的是“中间码”还是最终的“时变码”。(如当“重复次数”值=0时,可以表示不重复,“中间码”直接转为“时变码”输出。)
如果“复合时变密码”的参数选择较少,“附属码”中只有“时间参数”,而且中间没有循环重复,就变成简单“时变密码”。
在“求证方”(客户)计算出“时变码”后,先提交实时的“时变码”;而“验证方”(管理者)在收到对方的提交后,调取已经预先存储在于管理方的该客户的“元始码”,也按照如图1的流程,计算出该时段“时变码”。
最后,“验证方”(管理者),把自己计算的“时变码”与客户提交的“时变码”相比较,进行“验证”,如果一致,则认可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如果不一致则不认可。
“时变码”比对这一步骤与普通的“静态密码”的验证步骤是一样的。另外,“求证方”(客户)可以像修改“静态密码”一样,随时修改“元始码”。
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的实施方式。
图2是常规使用的分组密码体制的框图。为了更好地说明“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在此先叙述一下常规的分组密码体制。
分组密码一次变换一组数据。发送方将“明文”划分n比特的数据组,然后在“密钥”的控制下进行运算得到“密文”,传送到接收方;接收方将“密文”也划分n比特的数据组,然后在“密钥”的控制下进行运算得到“明文”。
当其中的“加密算法”由“复合时变密码”的算法替代,就构成了一种基于“复合时变密码”的数据加密方法。可以方便地进行实施、进行加密、解密了。
图3就是这样一种“时变数据加密方法”的工作原理的一种流程框图。
图中,加密和解密的(发送、接收)双方使用的“加密算法”均采用“复合时变密码”的算法;放送方将“密钥”当作“元始码”进行运算生成“时变码”;“明文”划分n比特的数据组(码段),一个个“码段”分别与“时变码”进行“异或”运算,完成加密;加密后的“密文”送至接收方。
接收方也将“密钥”当作“元始码”进行运算生成“时变码”;把接收到的“密文”划分n比特的数据组(码段),一个个“码段”分别与“时变码”进行“异或”运算,完成解密。
“附属码”可由其中一方产生,同步传送到对方也一起参与运算。其中的“序列码“可以是“明文”“密文”分组的编号,也可以是数据的帧的帧号或者字节号。在加密过程中,与各“码段”进行“异或”计算的“时变码”将是变化的。

Claims (6)

1.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一种动态密码系统和一种利用其原理实现的数据加密方法,复合时变密码是对“时变密码”的一种升级,“时变密码”是指通过“元始码”结合时间参数进行运算而成的,“元始码”中的“运算码”定义着“选算方法”、“运算方法”,通过这些算法又使“元始码”中的“基码”与时间参数进行一系列运算而生成动态的“时变码”,在此基础上升级的复合时变码,其特征是:其中的“运算码”除定义“选算方法”、“运算方法”外,还可以定义“自算方法”,“自算方法”是用于确定对“基码”进行选择、变换、运算的,其生成结果为“基衍码”,其中的“选算方法”所针对的对象除“时间参数”外,还可以有“序列码”和“附加码”,也即通过“选算方法”可以对“时间参数”和“序列码”、“附加码”进行选择、变换、运算而生成“时衍码”,通过“运算方法”对“基衍码”和“时衍码”间进行交互运算后,可以生成“中间码”,“中间码”继续分解为新的“基码”和“运算码”,可以再定义相应的算法,重复进行相应的运算,最后的“基衍码”和“时衍码”间进行交互运算结果才生成“时变码”,其中间的重复的次数也可以由“运算码”定义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数据加密方法,其中的“加密方法”指的是,发送方将“明文”在“密钥”的控制下进行运算得到“密文”,传送到接收方,接收方将“密文”在“密钥”的控制下进行运算得到“明文”,“时变数据加密方法”其特征是:该加密方法是利用“复合时变密码”的算法原理进行实施的,发送方把“密钥”作为“元始码”而计算出“时变码”,把“明码”的数据进行分组,每组均与“时变码”进行“异或”,结果作为“密文”传送到接收方,接收方也将“密钥”作为“元始码”而计算出“时变码”,把接收的“密文”的数据进行分组,每组均与“时变码”进行“异或”,得出“明文”。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2所述的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其特征是:“运算码”对运算方法、选算方法、自算方法、重复次数的定义,可以是合并混合定义的,也可以是分开的按位各自对应定义的,码元的位置在每一次重复运算过程中,也可以是不同的,“运算码”对运算方法、选算方法、自算方法的定义结果,在重复运算过程中,每一次也可以是不同的。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2所述的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其特征是:“自算方法”对“基码”进行选择、变换、运算而生成的“基衍码”,其长度相对“基码”而言也可以是变化的,“基码”也可以是直接从“元始码”的多段码元中选择一段,也即循环运算过程中各次的“基码”可以不一样,“选算方法”对“时间参数”、“序列码”、“附加码”进行的选择、变换、运算,其针对的对象,可以是其中一个的、也可以是多个或全部的,在循环运算过程中各次定义的算法也可以是不同的,附加码、序列、时间参数,可以由发送方和接收任何一方产生,而向对方传送,附加码也可以每一次都不一样。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2所述的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其特征是:在“时变数据加密方法”中,序列码可以是“明文”或“密文”按位、或按字节、或按字段、或按分组编码的,序列码也可以是时间值的延续。
6.根据权利要求书1或2所述的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其特征是:附加码、序列码、时间参数与“复合时变码”或“密文”,相互间也可以在不同的信道上传送的,附加码、序列码、时间参数也可以是加在“密文”的信源内传输的。
CN201310160790.5A 2013-04-28 2013-04-28 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 Pending CN1041250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0790.5A CN104125059A (zh) 2013-04-28 2013-04-28 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0790.5A CN104125059A (zh) 2013-04-28 2013-04-28 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5059A true CN104125059A (zh) 2014-10-29

Family

ID=51770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0790.5A Pending CN104125059A (zh) 2013-04-28 2013-04-28 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2505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8038A (zh) * 2015-10-10 2015-12-30 郑志超 一种加密方法及装置
CN105337729A (zh) * 2015-11-19 2016-02-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加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871550A (zh) * 2016-06-13 2016-08-17 四川特伦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字信号加密传输的系统
CN106788983A (zh) * 2017-03-01 2017-05-31 深圳市中博睿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通讯数据加密方法及装置
CN111159721A (zh) * 2018-11-08 2020-05-15 陈麟华 变易密钥的码控式数据加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1834A (zh) * 2006-04-20 2006-09-13 成都昊芯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的动态加密方法和加密电路
US20080104417A1 (en) * 2006-10-25 2008-05-01 Nachtigall Ernest H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le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CN201730418U (zh) * 2010-05-21 2011-02-0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时间信息加密的遥控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1834A (zh) * 2006-04-20 2006-09-13 成都昊芯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的动态加密方法和加密电路
US20080104417A1 (en) * 2006-10-25 2008-05-01 Nachtigall Ernest H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le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CN201730418U (zh) * 2010-05-21 2011-02-0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时间信息加密的遥控锁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8038A (zh) * 2015-10-10 2015-12-30 郑志超 一种加密方法及装置
CN105337729A (zh) * 2015-11-19 2016-02-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加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337729B (zh) * 2015-11-19 2019-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加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871550A (zh) * 2016-06-13 2016-08-17 四川特伦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字信号加密传输的系统
CN105871550B (zh) * 2016-06-13 2019-04-09 四川特伦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字信号加密传输的系统
CN106788983A (zh) * 2017-03-01 2017-05-31 深圳市中博睿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通讯数据加密方法及装置
CN106788983B (zh) * 2017-03-01 2020-07-10 北京同有飞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通讯数据加密方法及装置
CN111159721A (zh) * 2018-11-08 2020-05-15 陈麟华 变易密钥的码控式数据加密方法
CN111159721B (zh) * 2018-11-08 2024-03-01 陈麟华 变易密钥的码控式数据加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umar et al. Development of modified AES algorithm for data security
CN104468090B (zh) 基于图像像素坐标的汉字密码编码方法
CN101447870B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口令技术的私钥安全存储方法
Gautam et al. An enhanced Cipher technique using Vigenere and modified Caesar cipher
US818004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putational transformation
CN101814985B (zh) 应用多混沌映射多动态s盒的分组密码系统
CN109951268A (zh) 基于位置换和位变换的加密解密方法和装置
CN104125059A (zh) 复合时变密码和时变式数据加密方法
CN104868995B (zh) 编码约定控制式认证法和编码约定控制式加密法
US20020159588A1 (en) Cryptography with unconditional security for the internet, commercial intranets, and data storage
CN103684772A (zh) 动态缺失加密系统
Vyakaranal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symmetric key cryptographic algorithms
CN116418481A (zh) 一种文本隐私数据双重加密保护方法、装置及设备
Kumar et al. A novel approach of symmetric key cryptography
Joshy et al. Text to image encryption technique using RGB substitution and AES
CN103346875A (zh) 混沌保密通信系统中数字混沌密码的产生方法
Najm et al. A New WoT Cryptography Algorithm Based on GOST and Novel 5d Chaotic System
CN103812658B (zh) 一种基于流密码的安全通信协议
Godara et al. An improved algorithmic implementation of rail fence cipher
CN101582170B (zh) 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遥感图像加密方法
Rajasekar et al. Introduction to classical cryptography
Bhowmik et al. A symmetric key based secret data sharing scheme
CN103220130A (zh) 数字混沌保密通信的加密及解密方法
Ahmed et al. Cryptography and State-of-the-art Techniques
JP2005114870A (ja) 暗号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