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2652A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2652A
CN104122652A CN201410079585.0A CN201410079585A CN104122652A CN 104122652 A CN104122652 A CN 104122652A CN 201410079585 A CN201410079585 A CN 201410079585A CN 104122652 A CN104122652 A CN 104122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axis
optical
optical imaging
re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795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22652B (zh
Inventor
许圣伟
唐子健
叶致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Xiam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795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226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22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2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2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2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与包含此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依序设有六个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正屈光率,第二透镜物侧面具有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二透镜像侧面具有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像侧面具有一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五透镜物侧面具有一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五透镜像侧面具有一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六透镜像侧面具有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且材质为塑料,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共六片。一种电子装置包含:一机壳及安装在该机壳内一影像模块,该影像模块内至少包括有本发明的镜头。本发明缩短镜头长度且提高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致上关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与包含此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较短镜头长度的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手机和数字相机的普及使得摄影模块(包含光学成像镜头、holder及sensor等)蓬勃发展,手机和数字相机的薄型轻巧化也让摄影模块的小型化需求愈来愈高,随着感光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组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的技术进步和尺寸缩小,装戴在摄影模块中的光学成像镜头也需要缩小体积,但光学成像镜头的良好光学性能也是必要顾及之处。
现有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多为四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由于透镜片数较少,光学成像镜头长度可以缩得较短,然而随着高规格的产品需求愈来愈多,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在像素及质量上的需求快速提升,极需发展更高规格的产品,如利用六片式透镜结构的光学成像镜头,然现有技术的六片式镜头如美国专利号US7663814及US8040618所示,其镜头长度高达21mm以上,不利手机和数字相机的薄型化,因此极需要开发成像质量良好且镜头长度缩短的镜头。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轻量化、低制造成本、长度缩短并能提供高分辨率与高成像质量的光学成像镜头。本发明六片式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在光轴上依序安排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以及一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正屈光率,第二透镜物侧面具有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二透镜像侧面具有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像侧面具有一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五透镜物侧面具有一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五透镜像侧面具有一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六透镜像侧面具有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且材质为塑料,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共六片。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宽度为G12、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宽度为G23、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宽度为G34、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宽度为G45、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空气间隙的宽度为G56,所以第一透镜到第六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五个空气间隙的总和为AAG,即AAG=G12+G23+G34+G45+G56。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2、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4、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5,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6,所以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和为ALT,即ALT=T1+T2+T3+T4+T5+T6。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T1/T6≦1.4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2≦BFL/G56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10.5≦EFL/G23≦30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AAG/G12≦9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1.9≦BFL/T5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1≦T6/G23≦3.5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T5/T6≦1.22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T1/G12≦3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G56/G12≦4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1.1≦T3/T4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ALT/T6≦6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G23/G12≦5.5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0.85≦T3/T5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2.6≦BFL/G23≦10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AAG/G12≦7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1.9≦EFL/T5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ALT/G12≦13.6的关系。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AAG/T6≦2.9的关系。
进一步地,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应用前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含机壳、以及安装在机壳内的影像模块。影像模块包括:符合前述技术特征的光学成像镜头、用于供光学成像镜头设置的镜筒、用于供镜筒设置的模块后座单元、用于供该模块后座单元设置的一基板,以及设置于该基板且位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一像侧的一影像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的A部分是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
图2的B部分是第一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2的C部分是第一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2的D部分是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
图3是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的A部分是第二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
图4的B部分是第二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4的C部分是第二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4的D部分是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
图5是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的A部分是第三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
图6的B部分是第三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6的C部分是第三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6的D部分是第三实施例的畸变像差。
图7是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的A部分是第四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
图8的B部分是第四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8的C部分是第四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8的D部分是第四实施例的畸变像差。
图9是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的A部分是第五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
图10的B部分是第五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10的C部分是第五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10的D部分是第五实施例的畸变像差。
图11是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的A部分是第六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
图12的B部分是第六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12的C部分是第六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12的D部分是第六实施例的畸变像差。
图13是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的A部分是第七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
图14的B部分是第七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14的C部分是第七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14的D部分是第七实施例的畸变像差。
图15是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八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6的A部分是第八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
图16的B部分是第八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16的C部分是第八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16的D部分是第八实施例的畸变像差。
图17是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九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8的A部分是第九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
图18的B部分是第九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18的C部分是第九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
图18的D部分是第九实施例的畸变像差。
图19是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曲率形状的示意图。
图20是应用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1是应用本发明六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2表示第一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
图23表示第一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
图24表示第二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
图25表示第二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
图26表示第三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
图27表示第三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
图28表示第四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
图29表示第四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
图30表示第五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
图31表示第五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
图32表示第六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
图33表示第六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
图34表示第七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
图35表示第七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
图36表示第八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
图37表示第八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
图38表示第九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
图39表示第九实施例详细的非球面数据。
图40表示各实施例的重要参数。
具体实施方式
在开始详细描述本发明之前,首先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其中,本篇说明书所言的「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在光轴附近区域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而言。「一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具有位于某区域的凸面部(或凹面部)」,是指该区域相较于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外侧区域,朝平行于光轴的方向更为「向外凸起」(或「向内凹陷」)而言。以图19为例,其中I为光轴且此一透镜是以该光轴I为对称轴径向地相互对称,该透镜的物侧面于A区域具有凸面部、B区域具有凹面部而C区域具有凸面部,原因在于A区域相较于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外侧区域(即B区域),朝平行于光轴的方向更为向外凸起,B区域则相较于C区域更为向内凹陷,而C区域相较于E区域也同理地更为向外凸起。「圆周附近区域」,是指位于透镜上仅供成像光线通过的曲面的圆周附近区域,亦即图中的C区域,其中,成像光线包括了主光线Lc(chief ray)及边缘光线Lm(marginal ray)。「光轴附近区域」是指该仅供成像光线通过的曲面的光轴附近区域,亦即图19中的A区域。此外,各透镜还包含一延伸部E,用以供该透镜组装于光学成像镜头内,理想的成像光线并不会通过该延伸部E,但该延伸部E的结构与形状并不限于此,以下的实施例为求附图简洁均省略了延伸部。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从放置物体(图未示)的物侧2至成像的像侧3,沿着光轴(optical axis)4,依序包含有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第六透镜60,滤光片72及成像面(image plane)71。一般说来,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与第六透镜60都可以是由透明的塑料材质所制成,但第一透镜10到第五透镜50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具有屈光率的镜片总共只有六片。光轴4为整个光学成像镜头1的光轴,所以每个透镜的光轴和光学成像镜头1的光轴都是相同的。
此外,光学成像镜头1还包含光圈(aperture stop)80,而设置于适当的位置。在图1中,光圈80是设置在第一透镜10之前。当由位于物侧2的待拍摄物(图未示)所发出的光线(图未示)进入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时,即会经由光圈80、第一透镜10、第二透镜20、第三透镜30、第四透镜40、第五透镜50、第六透镜60与滤光片72之后,会在像侧3的成像面71上聚焦而形成清晰的影像。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选择性设置的滤光片72还可以是具各种合适功能的滤镜,例如滤光片72可以是红外线滤除滤光片(IR cut filter),置于第六透镜60与成像面71之间。滤光片72的材质为玻璃。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的各个透镜,都分别具有朝向物侧2的物侧面,与朝向像侧3的像侧面。例如,第一透镜10具有第一物侧面11与第一像侧面12;第二透镜20具有第二物侧面21与第二像侧面22;第三透镜30具有第三物侧面31与第三像侧面32;第四透镜40具有第四物侧面41与第四像侧面42;第五透镜50具有第五物侧面51与第五像侧面52;第六透镜60具有第六物侧面61与第六像侧面62。另外,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的各个透镜,亦都具有接近光轴4的光轴附近区域、与远离光轴4的圆周附近区域。
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的各个透镜,还都分别具有位在光轴4上的中心厚度T。例如,第一透镜10具有第一透镜厚度T1、第二透镜20具有第二透镜厚度T2、第三透镜30具有第三透镜厚度T3、第四透镜40具有第四透镜厚度T4,第五透镜50具有第五透镜厚度T5,第六透镜60具有第六透镜厚度T6。所以,在光轴4上光学成像镜头1中透镜的中心厚度总和称为ALT。亦即,ALT=T1+T2+T3+T4+T5+T6。
另外,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在各个透镜之间又具有位在光轴4上的空气间隙(air gap)。例如,第一透镜10到第二透镜20之间空气间隙宽度G12、第二透镜20到第三透镜30之间空气间隙宽度G23、第三透镜30到第四透镜40之间空气间隙宽度G34、第四透镜40到第五透镜50之间空气间隙宽度G45、第五透镜50到第六透镜60之间空气间隙宽度G56。所以,第一透镜10到第六透镜50之间位于光轴4上各透镜间的五个空气间隙宽度的总和即称为AAG。亦即,AAG=G12+G23+G34+G45+G56。
另外,第一透镜10的第一物侧面11至成像面71在光轴4上的长度,也就是整个光学成像镜头的系统总长度为TTL;光学成像镜头1的整体焦距为EFL;第六透镜像侧面62至成像面71在光轴上的长度为BFL,包含第六透镜60的像侧面62到滤光片72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6R,滤光片72的厚度TF,及滤光片72到成像面71在该光轴上的距离TFP,亦即,BFL=T6R+TF+TFP。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请参考图2的A部分、弧矢(sagittal)方向的像散像差(astigmatic field aberration)请参考图2的B部分、子午(tangential)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2的C部分、以及畸变像差(distortion aberration)请参考图2的D部分。所有实施例中各球差图的Y轴代表视场,其最高点均为1.0,此实施例中各像散图及畸变图的Y轴代表像高,系统像高为2.93mm。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系统1主要由六枚以塑料材质制成又具有屈光率的透镜10~60、滤光片72、光圈80、与成像面71所构成。光圈80是设置在第一透镜10之前。滤光片72可以防止特定波长的光线(例如红外线)投射至成像面而影响成像质量。
第一透镜10具有正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第一物侧面11为凸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3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4,朝向像侧3的第一像侧面12为凹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6以及一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7,第一透镜10的第一物侧面11以及第一像侧面12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20具有负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第二物侧面21,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3以及一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4,朝向像侧3的第二像侧面22为一凹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6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7,第二透镜20的第二物侧面21以及第二像侧面2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0具有正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第三物侧面31,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3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4,而朝向像侧3的第三像侧面32为凸面,并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6以及一在圆周附近的凸面部37。另外,第三透镜30的第三物侧面31以及第三像侧面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40具有负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第四物侧面41为一凹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43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44,而朝向像侧3的第四像侧面42,并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6以及一在圆周附近的凸面部47。另外,第四透镜40的第四物侧面41以及第四像侧面42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50具有正屈光率,物侧2的第五物侧面51,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3以及一在圆周附近的凹面部54,朝向像侧3的第五像侧面52,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6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7。另外,第五透镜50的第五物侧面51及第五像侧面52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60具有负屈光率,朝向物侧2的第六物侧面61,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3以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4,以及一朝向像侧3的第六像侧面62,具有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6及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7。另外,第六透镜60的第六物侧面61及第六像侧面62皆为非球面。滤光片72位于第六透镜60以及成像面71之间。
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中,从第一透镜10到第六透镜60中,所有物侧面11/21/31/41/51/61与像侧面12/22/32/42/52/62共计十二个曲面,均为非球面。这些非球面是经由下列公式所定义:
Z ( Y ) = Y 2 R / ( 1 + 1 - ( 1 - K ) Y 2 R 2 ) + Σ i = 1 n a 2 i × Y 2 i
其中:
R表示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
Z表示非球面的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Y表示非球面曲面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K为锥面系数(conic constant);
a2i为第2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成像透镜系统的光学数据如图22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23所示。在以下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系统中,整体光学透镜系统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半视角(Half Field of View,简称HFOV)为整体光学透镜系统中最大视角(Field of View)的一半,又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毫米(mm)。光学成像镜头长度(第一透镜10的物侧面11至该成像面71的距离)为4.942毫米,而系统像高为2.93mm,HFOV为36.42度。第一实施例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列举如下:
EFL       =3.85mm
AAG       =1.261mm
ALT       =2.625mm
BFL       =1.057mm
TTL       =4.943mm
T1/T6     =0.741
BFL/G56   =3.683
EFL/G23   =18.780
AAG/G12   =5.389
BFL/T5    =1.943
T6/G23    =2.639
T5/T6     =1.006
T1/G12    =1.714
G56/G12   =1.226
T3/T4     =2.000
ALT/T6    =4.852
G23/G12   =0.876
T3/T5     =1.107
BFL/G23   =5.156
AAG/G12   =5.389
EFL/T5    =7.077
ALT/G12   =11.218
AAG/T6    =2.331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3,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二实施例,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图面的整洁,从第二实施例开始,图中只会标出与第一实施例面形不同处的标号与基本透镜标号,其它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如像侧面、物侧面、光轴附近区域的面形与圆周附近区域的面形等标号,则不再标出。第二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4的A部分、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4的B部分、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4的C部分、畸变像差请参考图4的D部分。第二实施例中各透镜表面的凹凸形状均与第一实施例大致上类似,不同处在于透镜的参数,如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等不同。第二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4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2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长度5.111毫米,而系统像高为2.93mm,HFOV为35.00度。其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为:
EFL       =4.052mm
AAG       =1.347mm
ALT       =2.69mm
BFL       =1.073mm
TTL       =5.11mm
T1/T6     =0.916
BFL/G56   =3.484
EFL/G23   =19.863
AAG/G12   =4.970
BFL/T5    =1.791
T6/G23    =2.456
T5/T6     =1.196
T1/G12    =1.694
G56/G12   =1.137
T3/T4     =1.359
ALT/T6    =5.369
G23/G12   =0.753
T3/T5     =0.866
BFL/G23   =5.260
AAG/G12   =4.970
EFL/T5    =6.765
ALT/G12   =9.926
AAG/T6    =2.689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5,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6的A部分、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6的B部分、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6的C部分、畸变像差请参考图6的D部分。第三实施例中各透镜表面的凹凸形状均与第一实施例大致上类似,不同处在于透镜的参数,如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等不同,以及第三透镜30的第三物侧面31是一凸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3A,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4A。第三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6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2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长度5.255毫米,而系统像高为2.93mm,HFOV为33.75度。其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为:
EFL       =4.239mm
AAG       =1.379mm
ALT       =2.827mm
BFL       =1.05mm
TTL       =5.256mm
T1/T6     =1.359
BFL/G56   =2.339
EFL/G23   =36.231
AAG/G12   =4.706
BFL/T5    =2.178
T6/G23    =4.171
T5/T6     =0.988
T1/G12    =2.263
G56/G12   =1.532
T3/T4     =1.715
ALT/T6    =5.793
G23/G12   =0.399
T3/T5     =1.263
BFL/G23   =8.974
AAG/G12   =4.706
EFL/T5    =8.795
ALT/G12   =9.648
AAG/T6    =2.826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7,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8的A部分、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8的B部分、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8的C部分、畸变像差请参考图8的D部分。第四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同处在于透镜的参数,如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等不同,以及第三透镜30的第三物侧面31是一凸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3B,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4B。第四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8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2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长度5.175毫米,而系统像高为2.93mm,HFOV为34.00度。其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为:
EFL       =4.228mm
AAG       =1.604mm
ALT       =2.486mm
BFL       =1.087mm
TTL       =5.177mm
T1/T6     =1.269
BFL/G56   =1.698
EFL/G23   =15.601
AAG/G12   =8.020
BFL/T5    =3.294
T6/G23    =1.716
T5/T6     =0.710
T1/G12    =2.950
G56/G12   =3.200
T3/T4     =1.721
ALT/T6    =5.346
G23/G12   =1.355
T3/T5     =1.627
BFL/G23   =4.011
AAG/G12   =8.020
EFL/T5    =12.812
ALT/G12   =12.430
AAG/T6    =3.449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9,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五实施例。第五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0的A部分、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0的B部分、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0的C部分、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0的D部分。第五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同处在于透镜的参数,如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等不同。第五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28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2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长度5.271毫米,而系统像高为2.93mm,HFOV为34.00度。其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为:
EFL       =4.209mm
AAG       =1.41mm
ALT       =2.709mm
BFL       =1.152mm
TTL       =5.271mm
T1/T6     =1.126
BFL/G56   =3.339
EFL/G23   =14.414
AAG/G12   =5.975
BFL/T5    =1.904
T6/G23    =1.301
T5/T6     =1.592
T1/G12    =1.814
G56/G12   =1.462
T3/T4     =1.473
ALT/T6    =7.129
G23/G12   =1.237
T3/T5     =1.050
BFL/G23   =3.945
AAG/G12   =5.975
EFL/T5    =6.957
ALT/G12   =11.479
AAG/T6    =3.711
第六实施例
请参阅图11,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六实施例。第六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2的A部分、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2的B部分、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2的C部分、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2的D部分。第六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同处在于透镜的参数,如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等不同。第六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32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3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长度5.258毫米,而系统像高为2.93mm,HFOV为34.33度。其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为:
EFL       =4.154mm
AAG       =1.343mm
ALT       =2.841mm
BFL       =1.074mm
TTL       =5.258mm
T1/T6     =0.800
BFL/G56   =3.150
EFL/G23   =24.726
AAG/G12   =4.729
BFL/T5    =1.904
T6/G23    =3.006
T5/T6     =1.117
T1/G12    =1.423
G56/G12   =1.201
T3/T4     =1.963
ALT/T6    =5.626
G23/G12   =0.592
T3/T5     =1.333
BFL/G23   =6.393
AAG/G12   =4.729
EFL/T5    =7.365
ALT/G12   =10.004
AAG/T6    =2.659
第七实施例
请参阅图13,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七实施例。第七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4的A部分、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4的B部分、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4的C部分、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4的D部分。第七实施例中各透镜表面的凹凸形状均与第一实施例大致上类似,不同处在于透镜的参数,如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等不同。第七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34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3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长度5.206毫米,而系统像高为2.93mm,HFOV为34.00度。其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为:
EFL       =4.199mm
AAG       =1.409mm
ALT       =2.739mm
BFL       =1.059mm
TTL       =5.207mm
T1/T6     =0.854
BFL/G56   =3.330
EFL/G23   =11.895
AAG/G12   =6.975
BFL/T5    =1.725
T6/G23    =1.436
T5/T6     =1.211
T1/G12    =2.144
G56/G12   =1.574
T3/T4     =1.388
ALT/T6    =5.402
G23/G12   =1.748
T3/T5     =0.904
BFL/G23   =3.000
AAG/G12   =6.975
EFL/T5    =6.839
ALT/G12   =13.559
AAG/T6    =2.779
第八实施例
请参阅图15,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八实施例。第八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6的A部分、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6的B部分、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6的C部分、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6的D部分。第八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同处在于透镜的参数,如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等不同,以及第一透镜10的第一像侧面12,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6C,与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7C,第三透镜30的第三物侧面31是一凹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3C,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4C。第八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36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3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长度5.184毫米,而系统像高为2.93mm,HFOV为34.00度。其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为:
EFL       =4.219mm
AAG       =1.345mm
ALT       =2.799mm
BFL       =1.04mm
TTL       =5.184mm
T1/T6     =1.179
BFL/G56   =2.488
EFL/G23   =14.302
AAG/G12   =20.379
BFL/T5    =2.088
T6/G23    =1.681
T5/T6     =1.004
T1/G12    =8.864
G56/G12   =6.333
T3/T4     =2.322
ALT/T6    =5.643
G23/G12   =4.470
T3/T5     =1.390
BFL/G23   =3.525
AAG/G12   =20.379
EFL/T5    =8.472
ALT/G12   =42.409
AAG/T6    =2.712
第九实施例
请参阅图17,例示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的第九实施例。第九实施例在成像面71上的纵向球差请参考图18的A部分、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8的B部分、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请参考图18的C部分、畸变像差请参考图18的D部分。第九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同处在于透镜的参数,如曲率半径、透镜屈光率、透镜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非球面系数或是后焦距等等不同。第九实施例详细的光学数据如图38所示,非球面数据如图3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长度5.503毫米,而系统像高为2.93mm,HFOV为34.00度。其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为:
EFL       =4.395mm
AAG       =0.852mm
ALT       =3.583mm
BFL       =1.068mm
TTL       =5.503mm
T1/T6     =1.503
BFL/G56   =10.680
EFL/G23   =26.161
AAG/G12   =3.000
BFL/T5    =0.607
T6/G23    =1.786
T5/T6     =5.863
T1/G12    =1.588
G56/G12   =0.352
T3/T4     =1.968
ALT/T6    =11.943
G23/G12   =0.592
T3/T5     =0.318
BFL/G23   =6.357
AAG/G12   =3.000
EFL/T5    =2.499
ALT/G12   =12.616
AAG/T6    =2.840
另外,各实施例的重要参数则整理于图40中。
本案的光学成像镜头可达成的功效至少包含:
1、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可帮助系统聚光,提供镜头整体所需要的屈光率。
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像侧面具有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像侧面具有一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可搭配地达到改善像差的效果。
3、第六透镜的材质为塑料,有利减低镜头重量及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依据以上的各实施例的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透过以下各参数的数值控制,可协助设计者设计出具备良好光学性能、整体长度有效缩短、且技术上可行的光学成像镜头。不同参数的比例有较佳的范围,例如:
(1)T1/T6建议应小于或等于1.4、ALT/T6建议应小于或等于6.0、T5/T6建议应小于或等于1.22、AAG/T6建议应小于或等于2.9:
第六透镜是光学有效径较大的透镜,所以厚度厚,较容易制作,而第一透镜的光学有效径较小,因此T1相较于T6可以变薄的比例较大,而ALT、AAG为镜头中占比例较大者,故若能设计缩短的比例较大,会有利光学成像镜头的长度缩短,另外,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面形是凸凹透镜,因此相对第六透镜可以做得较薄,故T1/T6、ALT/T6、T5/T6、AAG/T6应趋小设计。T1/T6建议应小于或等于1.4,并以介于0.3~1.4较佳,ALT/T6建议应小于或等于6.0,并以介于4.0~6.0较佳,T5/T6建议应小于或等于1.22,并以介于0.3~1.22之间较佳,AAG/T6建议应小于或等于2.9,并以介于1.9~2.9之间较佳。
(2)BFL/T5建议应大于或等于1.9、EFL/T5建议应大于或等于1.9、T3/T5建议应大于或等于0.85:
在镜头缩短的过程中,BFL与EFL都应趋小设计,第三透镜也应趋小设计,然而因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面形是凸凹透镜,所以T5相对EFL、BFL、T3可以缩短的比例较大,故BFL/T5、EFL/T5、T3/T5应趋大设计。BFL/T5建议应大于或等于1.9,并以介于1.9~4.0之间较佳,EFL/T5建议应大于或等于1.9,并以介于1.9~14.0之间较佳,T3/T5建议应大于或等于0.85,并以介于0.85~2.0之间较佳。
(3)BFL/G56建议应大于或等于2.0:
BFL和G56相比,由于BFL需具有一定的宽度供其它组件(如滤光片等)放置,而G56则无此限制,所以BFL能缩小的比例较G56小,故BFL/G56应趋大设计,BFL/G56建议应大于或等于2.0,并以介于2.0~11.0之间较佳。
(4)BFL/G23建议应介于2.6~10.0之间、EFL/G23建议应介于10.5~30.0之间、T6/G23建议应介于1.0~3.5之间、T3/T4建议应大于或等于1.1:
透镜的厚度、透镜间的间隙会影响焦距,而焦距会影响BFL,所以当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光学镜头缩短的过程中能有较好的配置,可避免某一参数过大而使镜头过长,或某一参数过小而使得制作困难。建议T3/T4建议应大于或等于1.1,并以介于1.1~3.0之间较佳。
(5)AAG/G12建议应小于或等于9.0、T1/G12建议应小于或等于3.0、G56/G12建议应小于或等于4.0、G23/G12建议应小于或等于5.5、ALT/G12建议应小于或等于13.6:
第一透镜具正屈光率,入射的光经过第一透镜后会聚光,由于该第二透镜的边缘两侧均为凹面,故光需在合适的高度内入射到到第二透镜内,最后经过其它透镜聚焦到成像面上,所以G12需保持有一定的宽度让成像效果更好,所以和其它参数相比,所能缩小的比例较小,故AAG/G12、T1/G12、G56/G12、G23/G12、ALT/G12应趋小设计。AAG/G12建议应小于或等于9.0,并以介于2.0~9.0之间较佳,更佳的,AAG/G12建议应小于或等于7.0,此时AAG较小,易于其它参数的配置,T1/G12建议应小于或等于3.0,并以介于1.0~3.0之间较佳,G56/G12建议应小于或等于4.0,并以介于0.05~4.0之间较佳,G23/G12建议应小于或等于5.5,并以介于0.05~5.5之间较佳,ALT/G12建议应小于或等于13.6,并以介于8.0~13.6之间较佳。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1,还可应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中。请参阅图20,其为应用前述光学成像镜头1的电子装置1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电子装置100包含机壳110,及安装在机壳110内的影像模块120。图20仅以手机为例,说明电子装置100,但电子装置100的型式不以此为限。
如图20中所示,影像模块120包括如前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1。图20例示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此外,电子装置100另包含用于供光学成像镜头1设置的镜筒130、用于供镜筒130设置的模块后座单元(module housingunit)140,用于供模块后座单元140设置的基板172,及设置于基板172、且位于光学成像镜头1的像侧3的影像传感器70。光学成像镜头1中的影像传感器70可以是电子感光组件,例如感光耦合组件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组件。成像面71是形成于影像传感器70。
本发明所使用的影像传感器70是采用板上连接式芯片封装的封装方式(Chip on Board,COB)而直接连接在基板172上。这和传统芯片尺寸封装的封装方式的差别在于,板上连接式芯片封装不需使用保护玻璃。因此,在光学成像镜头1中并不需要在影像传感器70之前设置保护玻璃,然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须注意的是,本实施例虽显示滤光片72,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省略滤光片72的结构,所以滤光片72并非必要。且机壳110、镜筒130、及/或模块后座单元140可为单一组件或多个组件组装而成,但无须限定于此。
具有屈光率的六片透镜10、20、30、40、50、60例示性地是以于两透镜之间分别存在有空气间隔的方式设置于镜筒130内。模块后座单元140具有镜头后座141,及设置于镜头后座141与影像传感器70之间的影像传感器后座146,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不一定存在有影像传感器后座146。镜筒130是和镜头后座141沿轴线I-I'同轴设置,且镜筒130设置于镜头后座141的内侧。
另请参阅图21,为应用前述光学成像镜头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0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200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的主要差别在于:镜头后座141具有第一座体142、第二座体143、线圈144及磁性组件145。第一座体142供镜筒130设置并与镜筒130外侧相贴合且沿轴线I-I'设置、第二座体143沿轴线I-I'并环绕着第一座体142的外侧设置。线圈144设置在第一座体142的外侧与第二座体143的内侧之间。磁性组件145设置在线圈144的外侧与第二座体143的内侧之间。
第一座体142可带着镜筒130及设置在镜筒130内的光学成像镜头1沿轴线I-I',即图1的光轴4移动。影像传感器后座146则与第二座体143相贴合。滤光片72,则是设置在影像传感器后座146。第二实施例可携式电子装置200的其他组件结构则与第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100类似,故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从一物侧至一像侧沿一光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以及一第六透镜,且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都具有屈光率,且包括一朝向物侧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该第一透镜具正屈光率;
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像侧面具有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在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该第五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在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该像侧面具有一在该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
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在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且材质为塑料;
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共六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6,并满足T1/T6≦1.4的关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为BFL,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G56,并满足2≦BFL/G56的关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整体焦距为EFL,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G23,并满足10.5≦EFL/G23≦30的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五个空气间隙的宽度总和为AAG,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G12,并满足AAG/G12≦9的关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为BFL,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5,并满足1.9≦BFL/T5的关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6,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G23,并满足1≦T6/G23≦3.5的关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5,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6,并满足T5/T6≦1.22的关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1,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G12,并满足T1/G12≦3的关系。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G56,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G12,并满足G56/G12≦4的关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3,该第四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4,并满足1.1≦T3/T4的关系。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所有透镜的中心厚度总和为ALT,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6,并满足ALT/T6≦6的关系。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G12,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G23,并满足G23/G12≦5.5的关系。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3,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5,并满足0.85≦T3/T5的关系。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至一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长度为BFL,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G23,并满足2.6≦BFL/G23≦10的关系。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五个空气间隙的宽度总和为AAG,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G12,并满足AAG/G12≦7的关系。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整体焦距为EFL,该第五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5,并满足1.9≦EFL/T5的关系。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所有透镜的中心厚度总和为ALT,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的间隙宽度为G12,并满足ALT/G12≦13.6的关系。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之间在该光轴上五个空气间隙的宽度总和为AAG,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6,并满足AAG/T6≦2.9的关系。
20.一种电子装置,包含:
一机壳;及
一影像模块,安装在该机壳内,该影像模块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光学成像镜头;
用于供该光学成像镜头设置的一镜筒;
用于供该镜筒设置的一模块后座单元;
用于供该模块后座单元设置的一基板;以及
设置于该基板且位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一像侧的一影像传感器。
CN201410079585.0A 2014-03-06 2014-03-06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Active CN104122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9585.0A CN104122652B (zh) 2014-03-06 2014-03-06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79585.0A CN104122652B (zh) 2014-03-06 2014-03-06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2652A true CN104122652A (zh) 2014-10-29
CN104122652B CN104122652B (zh) 2017-09-29

Family

ID=51768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79585.0A Active CN104122652B (zh) 2014-03-06 2014-03-06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2265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2082A (zh) * 2017-07-04 2017-08-2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390354A (zh) * 2017-09-18 2017-11-2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组
US9835825B2 (en) 2015-06-08 2017-12-05 Optical Logic Inc. Imaging lens
CN109491050A (zh) * 2018-12-28 2019-03-19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9814230A (zh) * 2017-11-20 2019-05-2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398818A (zh) * 2019-06-30 2019-11-0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67015U (zh) * 2011-03-25 2011-12-0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用光学镜头组
CN202330843U (zh) * 2011-06-20 2012-07-1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拾取光学系统
US20120314301A1 (en) * 2011-06-10 2012-12-13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lens assembly
TW201326883A (zh) * 2013-02-25 2013-07-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系統鏡片組
TW201337320A (zh) * 2013-05-30 2013-09-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結像鏡片系統組及取像裝置
CN103472573A (zh) * 2012-06-06 2013-12-2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透镜系统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67015U (zh) * 2011-03-25 2011-12-07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用光学镜头组
US20120314301A1 (en) * 2011-06-10 2012-12-13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lens assembly
CN202330843U (zh) * 2011-06-20 2012-07-1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拾取光学系统
CN103472573A (zh) * 2012-06-06 2013-12-25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透镜系统组
TW201326883A (zh) * 2013-02-25 2013-07-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系統鏡片組
TW201337320A (zh) * 2013-05-30 2013-09-1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結像鏡片系統組及取像裝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35825B2 (en) 2015-06-08 2017-12-05 Optical Logic Inc. Imaging lens
US10330893B2 (en) 2015-06-08 2019-06-25 Kantatsu Co., Ltd. Imaging lens
CN107092082A (zh) * 2017-07-04 2017-08-2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390354A (zh) * 2017-09-18 2017-11-2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组
CN109814230A (zh) * 2017-11-20 2019-05-2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814230B (zh) * 2017-11-20 2022-02-01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US11347028B2 (en) 2017-11-20 2022-05-3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N109491050A (zh) * 2018-12-28 2019-03-19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9491050B (zh) * 2018-12-28 2020-08-25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398818A (zh) * 2019-06-30 2019-11-0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2652B (zh) 2017-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0869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CN103969805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CN105589182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412395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969808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4330879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5445898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4330868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676087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576286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185954B (zh) 光学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TWI529411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CN103412396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5093490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4238073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4122652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969791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777325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969794A (zh) 一种摄像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4122657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CN104238087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CN103969806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CN104142561A (zh)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TWI521230B (zh)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CN103913823A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