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7299B -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7299B
CN104117299B CN201410324868.7A CN201410324868A CN104117299B CN 104117299 B CN104117299 B CN 104117299B CN 201410324868 A CN201410324868 A CN 201410324868A CN 104117299 B CN104117299 B CN 1041172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cavity
aperture
head piece
tape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48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7299A (zh
Inventor
邓久帅
李浙昆
何伟
余国瑞
樊瑜瑾
施文丽
何邦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32486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172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17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7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7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7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属于选矿、废水处理、废纸脱墨、水产品养殖和运输等多个领域。本发明装置包括三种结构,分别为自吸气式结构、非自吸气式结构、混流式结构;方法包括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进入的方式;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流出的方式。本发明具有充气性能好、能耗低、产生的微泡尺寸均匀且分布合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进气口或出流口的形状、大小来达到自吸进气或两端都出流产生微泡的效果;供气方式可以采用自吸式供气或加压供气,并通过流体带入的方法使气体进入微泡发生器;具有结构简单、不易堵塞、维护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属于选矿、废水处理、废纸脱墨、水产品养殖和运输等多个领域。
背景技术
微泡是微泡浮选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同的浮选需要不同尺寸和不同数量的微泡,如何产生适合于不同要求的微泡,是微泡浮选分离成功的关键,在实践中发现,产生获得小尺寸、稳定的微泡尤其重要。
微泡浮选本身是浮选业的巨大革新,目前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金属与非金属选矿、废水处理、废纸脱墨等多个领域。微泡浮选是根据不同的固态物质的表面性质差异,通过对液体和气体的作用不同而实现分选的。微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其携带物粒的能力,微泡越小其比表面积就越大,每单位空气携带的物粒也越多,而且有利于提高粘性碰撞概率和惯性碰撞概率。但并不是越小的微泡其带物粒能力就越强,过小的微泡在浮选密度较大的物粒时,可能会造成浮力不够等不利因素。微泡浮选的重要关键技术在于如何获得尺寸、数量、分布合理的微泡。常用的微泡发生器主要有剪切发泡、微孔发泡、电解发泡和射流发泡等。剪切发泡虽然分选速度快,但是微泡尺寸严重分散,浮选效果很不理想;微孔发泡由于堵塞问题,使得微孔材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电解发泡,能源消耗量较大,运行费用高,而且微泡与矿粒的碰撞与吸附概率不高;作为微泡生成技术的一大变革,射流发泡技术能耗低、噪声小,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生成的微泡尺寸和分布上不均匀、尺寸不够小等问题,这将影响微泡浮选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以用于克服现有发泡技术生成的微泡在尺寸和分布上不均匀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包括三种结构,分别为自吸气式结构、非自吸气式结构、混流式结构。
所述自吸气式结构、非自吸气式结构都包括入流口1、进气口支架2、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环5、橡胶垫圈6、凸台支架7、螺钉8、小孔9、出流口10;其中入流口1的一端与泵连接,入流口1的另一端与圆形连接环5相切,连接环5两侧设有的螺纹分别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连接环5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的连接部位设有橡胶垫圈6,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均匀设有三个凸台支架7,三个凸台支架7分别通过螺钉8和进气口支架2连接,进气口支架2的中间有一根连接外部空气的中空管,锥形型腔Ⅰ3的一侧设有小孔9,锥形型腔Ⅱ4的一侧设有出流口10。
所述混流式结构包括入流口1、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环5、橡胶垫圈6、小孔9、出流口10;其中入流口1的一端与泵连接,入流口1的另一端与圆形连接环5相切,连接环5两侧设有的螺纹分别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连接环5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的连接部位设有橡胶垫圈6,锥形型腔Ⅰ3的一侧设有小孔9,锥形型腔Ⅱ4的一侧设有出流口10。
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替换为柱形型腔、球形型腔、椭球形型腔;其中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为相同型腔或者为不同型腔。
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替换为柱形型腔、球形型腔、椭球形型腔;其中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为相同型腔。
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为紧贴或者之间留有2mm-6mm的间隙。
所述凸台支架7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在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
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其中,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0.5mm-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1mm-10mm。
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相同;其中,可设置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1mm-10mm。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生成微泡的方法,所述生成微泡的具体步骤如下:
A、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进入的方式:
A1、如果为自吸气式结构或者非自吸气式结构,流体进入的方式为自吸气式或者非自吸气式,则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后,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
A2、如果为混流式结构,流体进入的方式为混流式,则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与由气泵加压的气体混合,形成气体与液体或者固液混合流体的混合流体,再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
B、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流出的方式:
B1、如果为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的方式吸入小孔9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B2、如果为非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且同时通过气泵主动供气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B3、如果为混流式,则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等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气体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从小孔9、出流口10一起喷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结构,可分别根据需要构建三种不同类型的旋流式微泡发生器。
如果为自吸式结构的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则生成微泡的过程为: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后,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的方式吸入小孔9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指吸入的空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指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如果为非自吸式结构的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则生成微泡的过程为: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后,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且同时通过气泵主动供气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指吸入的空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指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如果为混流式结构的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则生成微泡的过程为: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与由气泵加压的气体混合,形成气体与液体或者固液混合流体的混合流体,再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等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气体(指由气泵加压的气体)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指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从小孔9、出流口10一起喷出。
其中,图4给出了CFD仿真的内部流体流动的流线轨迹图(针对自吸、非自吸的情况);图5给出了通过CFD仿真的两个出流口情况时的内部流体流动的流线轨迹图(针对混流的情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涉及的微泡发生器结构简单,能有效防止堵塞。适用于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煤炭、造纸、废纸脱墨、工业废水处理、水产品养殖和运输等多个领域。
2、本发明提供三种给气方法,具有充气性能好、能耗低、产生的微泡尺寸均匀且分布合理。
3、本发明的三种给气方法中,自吸式的特点是:不需要气体加压泵,可以节约能源,但气体的最大流量与旋流产生的负压有关;非自吸式的特点是:气体的最大流量决定于气泵的压力,同时有负压自吸气的作用,通过气泵可以实现对气体流量的主动控制,便于实现对生成的微泡的尺寸和数量的控制,但此方法需要气体加压泵,有部分能源损失;混流式的特点是:气体的最大流量决定于气泵的压力,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与由气泵加压的气体混合,形成气体与液体或者固液混合流体的混合流体,流入微泡发生器,通过气泵可以实现对气体流量的主动控制,便于实现对生成的微泡的尺寸和数量的控制,且有两个出流口,产生的微泡数量多,但此方法需要气体加压泵,同样有部分能源损失。
4、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进气口或出流口的形状、大小来达到自吸进气或两端都出流产生微泡的效果;供气方式可以采用自吸式供气或加压供气,并通过流体带入的方法使气体进入微泡发生器。
5、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型腔,其型腔可以是锥形型腔、柱形型腔、球形型腔、椭球形型腔,其两个型腔可是相同型腔(对称型)或者为不同型腔(非对称型)。
6、本发明由于有三种给气方法,供不同的情况选用,且给气量可控,空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因此具有充气性能好、能耗低、产生的微泡尺寸均匀且分布合理的特点。
7、本发明的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具有结构简单、不易堵塞、维护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A-A剖面构造图;
图3为本发明的B向视图;
图4为本发明通过CFD仿真的内部流体流动的流线轨迹图;
图5为本发明通过CFD仿真的两个出流口情况时的内部流体流动的流线轨迹图;
图6为本发明中球形型腔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中球形型腔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中锥形型腔与球形型腔组合的旋流式微泡发生器;
图中各标号:1为入流口、2为进气口支架、3为锥形型腔Ⅰ、4为锥形型腔Ⅱ、5为连接环、6为橡胶垫圈、7为凸台支架、8为螺钉、9为小孔、10为出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8所示,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包括三种结构,分别为自吸气式结构、非自吸气式结构、混流式结构。
所述自吸气式结构、非自吸气式结构都包括入流口1、进气口支架2、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环5、橡胶垫圈6、凸台支架7、螺钉8、小孔9、出流口10;其中入流口1的一端与泵连接,入流口1的另一端与圆形连接环5相切,连接环5两侧设有的螺纹分别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连接环5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的连接部位设有橡胶垫圈6,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均匀设有三个凸台支架7,三个凸台支架7分别通过螺钉8和进气口支架2连接,进气口支架2的中间有一根连接外部空气的中空管,锥形型腔Ⅰ3的一侧设有小孔9,锥形型腔Ⅱ4的一侧设有出流口10。
所述混流式结构包括入流口1、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环5、橡胶垫圈6、小孔9、出流口10;其中入流口1的一端与泵连接,入流口1的另一端与圆形连接环5相切,连接环5两侧设有的螺纹分别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连接环5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的连接部位设有橡胶垫圈6,锥形型腔Ⅰ3的一侧设有小孔9,锥形型腔Ⅱ4的一侧设有出流口10。
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替换为柱形型腔、球形型腔、椭球形型腔;其中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为相同型腔或者为不同型腔(此种情况需为自吸气式结构或者为非自吸气式结构)。
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替换为柱形型腔、球形型腔、椭球形型腔;其中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的为相同型腔(此种情况需为混流式结构)。
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为紧贴或者之间留有2mm-6mm的间隙。
所述凸台支架7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在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
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其中,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0.5mm-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1mm-10mm。
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相同;其中,可设置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1mm-10mm。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生成微泡的方法,所述生成微泡的具体步骤如下:
A、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进入的方式:
A1、如果为自吸气式结构或者非自吸气式结构,流体进入的方式为自吸气式或者非自吸气式,则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后,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
A2、如果为混流式结构,流体进入的方式为混流式,则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与由气泵加压的气体混合,形成气体与液体或者固液混合流体的混合流体,再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
B、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流出的方式:
B1、如果为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的方式吸入小孔9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B2、如果为非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且同时通过气泵主动供气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B3、如果为混流式,则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等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气体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从小孔9、出流口10一起喷出。
实施例2:如图1-8所示,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为自吸气式结构或者为非自吸气式结构。
所述自吸气式结构、非自吸气式结构都包括入流口1、进气口支架2、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环5、橡胶垫圈6、凸台支架7、螺钉8、小孔9、出流口10;其中入流口1的一端与泵连接,入流口1的另一端与圆形连接环5相切,连接环5两侧设有的螺纹分别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连接环5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的连接部位设有橡胶垫圈6,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均匀设有三个凸台支架7,三个凸台支架7分别通过螺钉8和进气口支架2连接,进气口支架2的中间有一根连接外部空气的中空管,锥形型腔Ⅰ3的一侧设有小孔9,锥形型腔Ⅱ4的一侧设有出流口10。具体如图1-3所示。
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2mm的间隙。
所述凸台支架7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在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
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其中,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0.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1mm。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生成微泡的方法,所述生成微泡的具体步骤如下:
A、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进入的方式:
A1、如果为自吸气式结构或者非自吸气式结构,流体进入的方式为自吸气式或者非自吸气式,则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后,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
B、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流出的方式:
B1、如果为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的方式吸入小孔9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B2、如果为非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且同时通过气泵主动供气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实施例3:如图1-8所示,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为混流式结构。
所述混流式结构包括入流口1、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环5、橡胶垫圈6、小孔9、出流口10;其中入流口1的一端与泵连接,入流口1的另一端与圆形连接环5相切,连接环5两侧设有的螺纹分别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连接环5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的连接部位设有橡胶垫圈6,锥形型腔Ⅰ3的一侧设有小孔9,锥形型腔Ⅱ4的一侧设有出流口10。
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相同;其中,可设置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1mm。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生成微泡的方法,所述生成微泡的具体步骤如下:
A、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进入的方式:
A1、如果为混流式结构,流体进入的方式为混流式,则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与由气泵加压的气体混合,形成气体与液体或者固液混合流体的混合流体,再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
B、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流出的方式:
B1、如果为混流式,则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等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气体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从小孔9、出流口10一起喷出。
实施例4: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一个为锥形型腔,一个为球形型腔(表示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分别为锥形型腔、球形型腔,或者分别为球形型腔、锥形型腔),具体如图8所示;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3mm的间隙;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其中,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7mm。
实施例5: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都为椭球形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6mm的间隙;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4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10mm。
实施例6: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3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都为椭球形型腔;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相同;其中,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4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4mm。
实施例7: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都为柱形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紧贴;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3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10mm。
实施例8: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3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都为柱形型腔;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相同;其中,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10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10mm。
实施例9: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一个为锥形型腔,一个为柱形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紧贴;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3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6mm。
实施例10: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一个为椭球形型腔,一个为柱形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3mm间隙;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10mm。
实施例11: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一个为椭球形型腔,一个为锥形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紧贴;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4.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9mm。
实施例12: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同时替换为球形型腔,具体如图6-7所示;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2.8mm间隙;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9.5mm。
实施例13: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3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同时替换为球形型腔,具体如图6-7所示;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相同;其中,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7.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7.5mm。
实施例14: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一个为球形型腔,一个为柱形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2.1mm间隙;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3.5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8mm。
实施例15: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2情况基本相同,只是所述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一个为球形型腔,一个为椭球形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3mm间隙;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可设置小孔9的孔径为4mm,出流口10的孔径为9mm。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2)

1.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流口(1)、进气口支架(2)、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环(5)、橡胶垫圈(6)、凸台支架(7)、螺钉(8)、小孔(9)、出流口(10);其中入流口(1)的一端与泵连接,入流口(1)的另一端与圆形连接环(5)相切,连接环(5)两侧设有的螺纹分别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连接环(5)与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连接的连接部位设有橡胶垫圈(6),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均匀设有三个凸台支架(7),三个凸台支架(7)分别通过螺钉(8)和进气口支架(2)连接,进气口支架(2)的中间有一根连接外部空气的中空管,锥形型腔Ⅰ(3)的一侧设有小孔(9),锥形型腔Ⅱ(4)的一侧设有出流口(10);所述小孔(9)、出流口(10)的孔径为不同;其中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
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替换为柱形型腔、球形型腔、椭球形型腔;其中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可为相同型腔或者为不同型腔;所述进气口支架(2)处的中空管与小孔(9)之间留有2mm-6mm的间隙;所述凸台支架(7)采用焊接的方式焊接在锥形型腔Ⅰ(3)腔壁上。
2.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生成微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微泡的具体步骤如下:
A、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进入的方式:
A1、流体进入的方式为自吸气式或者非自吸气式,则液体或固液混合流体经泵加压后,经过入流口(1)沿着切线方向进入到连接环(5)中,接着沿锥形型腔Ⅰ(3)、锥形型腔Ⅱ(4)分别向两端前进,通过型腔的诱导作用形成旋流;
B、根据旋流式微泡发生器的不同结构,确定流体流出的方式:
B1、如果为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的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的方式吸入小孔(9)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B2、如果为非自吸气式,则旋流经型腔端部喷出后,在型腔的另一端将形成负压;通过设置小孔(9)的孔径小于出流口(10)的孔径使空气会从进气口支架(2)处通过自吸且同时通过气泵主动供气进入型腔,在旋流的强力作用下,被粉碎成微泡;与流体一起喷出出流口(10)。
CN201410324868.7A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Active CN104117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4868.7A CN104117299B (zh)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4868.7A CN104117299B (zh)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7299A CN104117299A (zh) 2014-10-29
CN104117299B true CN104117299B (zh) 2017-01-25

Family

ID=51763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4868.7A Active CN104117299B (zh)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172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5730A (zh) * 2016-08-05 2016-12-14 南京大学 微米气泡发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500067A (ja) * 1995-11-13 2000-01-11 アブ リベア エンイネアリング 水に酸素を添加する装置
KR100739922B1 (ko) * 2000-06-23 2007-07-16 이순화 미세기포발생기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미세기포발생장치
CN2666891Y (zh) * 2003-12-10 2004-12-29 郑德明 一种高效旋流式释放器
KR20090028835A (ko) * 2006-09-28 2009-03-19 가부시키가이샤 나카타 코팅 선회류 생성장치, 선회류 생성방법, 및 기상 발생장치, 미세기포 발생장치, 유체의 혼합장치, 유체 분사노즐
CN101565230B (zh) * 2008-04-24 2011-04-27 清华大学 一种微米气泡的发生装置及其专用旋流器
JP4652478B1 (ja) * 2010-07-07 2011-03-16 大巧技研有限会社 マイクロバブル発生装置
JP2012091153A (ja) * 2010-10-25 2012-05-17 Toshio Kawakami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7299A (zh) 2014-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69749B1 (ja) 微細気泡生成装置
CN1049845C (zh) 气液溶解混合装置
CN102847476B (zh) 一种风动射流式比例发泡装置
CN201949826U (zh) 微气泡气液混合装置
CN201890803U (zh) 一种射流曝气器
JP5573879B2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CN106964267A (zh) 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及微纳米气泡制备系统
CN109316989A (zh) 一种产生介孔气泡的发生装置
CN210411219U (zh) 用于精油高效雾化的二流体喷嘴
CN109157993B (zh) 一种微纳气泡产生器及产生方法
CN103342420B (zh) 一种高效节能射流曝气器
CN104117299B (zh)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及生成微泡的方法
CN202942819U (zh) 微泡发生器
CN1973977A (zh) 气水紊流再混合管
CN111298555A (zh) 一种流体动力学一体式泡沫降尘装置
CN209237735U (zh) 一种二次加压多级破碎的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CN107226539A (zh) 一种高效抗堵旋流组合式射流曝气装置
CN204074271U (zh) 一种新型高效射流浮选柱
CN103464016A (zh) 一种射流群快速高效溶氧处理的装置
CN204121992U (zh) 一种旋流式微泡发生器
CN203513375U (zh) 一种射流曝气搅拌器
CN202844943U (zh) 一种风动射流式比例发泡装置
CN203128310U (zh) 一种改进结构的水下增氧机
CN204550214U (zh) 一种悬挂式射流曝气系统
CN211836923U (zh) 一种流体动力学一体式泡沫降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