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5461A - 通过将无线电状况与网络活动去相关来建立无线电信道的质量指示符 - Google Patents

通过将无线电状况与网络活动去相关来建立无线电信道的质量指示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5461A
CN104115461A CN201280069629.0A CN201280069629A CN104115461A CN 104115461 A CN104115461 A CN 104115461A CN 201280069629 A CN201280069629 A CN 201280069629A CN 104115461 A CN104115461 A CN 104115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qi
quality indicator
load
pilot signal
usefu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96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5461B (zh
Inventor
D.T.范哈伊
V.迪亚斯科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ange SA
Original Assignee
France Telecom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ance Telecom SA filed Critical France Telecom SA
Publication of CN104115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5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5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54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6Inter-base station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为蜂窝网络的第一小区中的无线电传输信道建立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该蜂窝网络使用多个正交频分复用副载波来发送数据,该方法包括:位于第一小区中的第一发送设备(NB1)发送(11)参考控制信号(SP1),该参考控制信号包括在专用于传输数据符号以外的符号的一个或多个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所述正交副载波的一个或多个进行调制的总负载控制信号(SPCT)、以及在专用于数据符号传输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符号时间期间对一个或多个正交副载波进行调制的有效负载控制信号(SPCE);针对蜂窝网络中与第一小区相邻的每个小区,由位于所述相邻小区中的发送设备(NB2)来发送(13)干扰控制信号(SP2),该干扰控制信号(SP2)在所述总负载控制信号(SPCT)对一个或多个副载波进行调制的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所述由总负载控制信号(SPCT)调制的所述副载波进行调制;位于第一小区中的接收设备(M)使用总负载控制信号(SPCT)来测量(20)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并使用有效负载控制信号(SPCE)来测量信道在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以及根据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和信道在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来确定(30)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

Description

通过将无线电状况与网络活动去相关来建立无线电信道的质量指示符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领域是无线蜂窝电信网络领域,且更具体地是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来向移动终端传送数据的蜂窝网络。
背景技术
在该类型的蜂窝网络中,用户的移动终端通常在使用上行链路将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返回给基站之前、通过基站在下行链路上所发送的导频来测量其无线通信信道的质量。
该指示符CQI表示在该测量时移动终端所感知到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
图1示出了用于建立蜂窝网络中的该质量指示符的典型方法,仅通过示例,该蜂窝网络包括分别位于该网络的三个相邻小区中的三个基站NB1到NB3
在与第一小区相邻的和基站NB2和NB3关联的小区中,这些基站NB2和NB3发送信号,该信号自然会干扰第一小区中第一发送设备NB1和移动终端M之间的通信。
为了考虑该小区间干扰现象,基站NB1在与之关联的第一小区中在无线电通信信道的下行链路上传送导频信号SP,其特征对于移动终端M来说已知,从而该移动终端M能够(通过和已知的特征进行比较来)测量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并由此推导相应的指示符CQI。
移动终端M于是能够在被评估的无线电通信信道的上行链路上将指示符CQI相反地发送到基站NB1,从而后者知道移动终端M所测量的该信道的传输状况,并且能够使传输速度适应于这些状况。
该指示符CQI被基站NB1特别使用,以预测移动终端M将来会经历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且由此选择适合所预测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的速度。特别地,预测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越高,选择的速度越高,反之亦然。
被称为“链路自适应”(或者“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该类型的机制的效率依赖于返回给基站的指示符CQI的相关性。
如果该指示符CQI被低估,基站选择的速度低于最优速度,这导致效率损失。
另一方面,如果该指示符CQI被高估,则基站选择的速度高于最优速度,这会导致数据重传数量的增加,且由此增加传输延迟。
在用户使用偶发的(即数据包被偶发地发送)且基于实时(因此具有较大的延迟限制)的服务的情形下,正如与网络中的语音传输、流化或视频游戏相关的服务的情形,这尤其有问题。
原因在于,当被称为“目标用户”的用户在蜂窝网络的小区中时,被称为“干扰用户”的另一用户可能同样在与该小区相邻的小区中使用偶发的服务,这会产生偶发的干扰,返回到目标用户的小区的基站的指示符CQI不一定会反映该偶发的干扰。
事实上,在偶发的干扰的该情况下,返回的指示符CQI会展示出和数据传输生效时的信号与干扰噪声SINR比完全不同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
于是会出现两种场景:
-在第一情形下,返回的指示符CQI证明是过于乐观的:如果在目标用户的终端测量CQI时,干扰小区是不活动的并且在发送数据时变为活动,则返回的指示符CQI相对于实际状况会过高,且因此基站使用的速度将会太高,这导致大量的重传,大幅降低了目标用户的实时服务的质量。
-在第二情形下,返回的指示符CQI证明是过于悲观的:如果在目标用户的终端测量CQI时、干扰小区是活动的并且在传送数据时变为不活动,则返回的指示符CQI将会过低,并且基站选择的速度将会低于最优速度。小区(在支持的用户数方面的)容量将会被降低。
该现象通常用术语“CQI失配”来表示,并且在"3GPP LTE DownlinkSystem Performance",Farajidana et al.,Global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GLOBECOM2009中被观察和测量,其中,偶发的干扰用户的符号被表示为术语“部分负载”。
需要注意,甚至在相邻小区中的干扰流量并非偶发的时候,该CQI失配的现象也会存在。通过示例,CQI失配可以由与下列情形对应的“闪光”效应引起:由于光束聚焦过程(“光束形成”),尽管相邻单元连续地发送(即处于“满负载”),它们也会偶发地饱和并大幅干扰目标用户。
由于CQI失配主要影响具有不可忽略的干扰噪声比的目标用户,小区边缘上的用户受到该CQI失配的最大影响。
已经发展了若干种技术,尝试解决该CQI失配的问题:
·基站可以对移动终端报告的指示符CQI应用固定的裕量。基站因此在其链路自适应机制的输入处使用悲观的CQI,以稳健应对干扰变化。该技术具有对所有移动终端应用相同裕量而不管其特征的劣势,且因此被发现不够最优。
·基站可以对移动终端报告的若干个指示符CQI进行平均。基站然后在其链路自适应机制的输入时使用平均的指示符CQI以稳健应对干扰变化。该技术仍然是不够最优的,特别是由于难以解决优化每个小区的平均窗口的问题。
·设想借助于干扰消除方法,但这被证明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在接收数据时,移动终端需要能够对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共同进行解调,以排除干扰信号。该复杂度与需要被排除的干扰元素的数量成比例。
·类似可能使用一种技术,其中所有小区一直发送且可能填充比特以建立稳定的干扰。该技术不够最优,因为不必要地耗费能量来传送没有意义(填充)的比特(填充),在网络具有较低负载级别时,这是最不优化的。
·可能借助小区之间的干扰协调的技术(ICIC),这被类似地证明在规划方面非常复杂,且不能避免重叠区域的持续带来小区容量的降低。
·类似地设想在移动终端中放置衰减器,直接位于接收天线的下游和模/数信号处理链的上游。该衰减器在添加由模数转换引起的噪声之前衰减所接收到的信号。使用良好的衰减器,在面对噪声时干扰变得可以忽略,并且系统变得对干扰变化不敏感。
但是,该解决方案具有使移动终端所接收的有用信号衰减的劣势,这因此系统性地损失了容量和覆盖。此外,衰减器的性能依赖于移动制造商且因此无法被确保。
·最后,可以使用文章"Performance aspects of LTE uplink with variableload and bursty data traffic,"Rosa C.et al.,Personal Indoor and Mobile RadioCommunications(PIMRC),2010中所描述的链路自适应技术。
在该技术中,基站在链路自适应机制的输入处对CQI应用偏移量。该偏移量受环路控制。如果基站接收到用于移动终端所接收的包的“NACK”消息,基站应用减少的偏移量,且如果它接收到“ACK”消息,它应用增加的偏移量,增加和减少偏移量的步骤之间的关系依赖于目标“块误差率”比率。
该技术具有基站只能在数据被传送时才考虑偏移量的劣势。实际上,对于偶发的实时服务,数据传输的机会非常不频繁。BLER控制环路因此具有收敛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因此是解决CQI失配问题,而不会引起现有技术的尤其是增加复杂度、不够优化和容量损失方面的劣势。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为使用多个频分复用正交副载波来发送数据的蜂窝网络中的第一小区的无线电传输信道建立质量指示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由位于第一小区中的第一发送设备来发送参考导频信号,该参考导频信号包括在专用于传输数据符号以外的符号的至少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所述正交副载波的至少一个进行调制的总负载导频信号、以及在专用于数据符号传输的至少一个第二符号时间期间对所述正交副载波的至少一个进行调制的有效负载导频信号;
针对蜂窝网络中与第一小区相邻的每个小区,由位于所述相邻小区中的发送设备来发送干扰导频信号,该干扰导频信号在所述总负载导频信号对所述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制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所述由总负载导频信号调制的至少一个副载波进行调制;
由位于第一小区中的接收设备,通过总负载导频信号来测量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并通过有效负载导频信号来测量信道在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以及
根据信道在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和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来确定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总负载导频信号包括至少两个总负载导频符号,其在专用于传输数据符号以外的符号的至少一个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分别对至少两个副载波进行调制,或者在专用于传输数据符号以外的符号的至少两个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一个副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干扰导频信号包括多个干扰导频符号,在该多个干扰导频符号中,针对每个总负载导频符号,至少两个干扰导频符号在通过所述总负载导频符号来调制所述副载波的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分别调制由所述总负载导频符号调制的副载波。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方面,所述干扰导频信号不会在有效负载导频信号调制所述副载波的至少一个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符号时间期间、对由有效负载导频信号调制的所述至少一个副载波进行调制。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有效负载导频信号包括至少两个有效负载导频符号,其在专用于数据符号传输的至少一个第二符号时间期间对至少两个副载波分别进行调制,或者在专用于数据符号传输的至少两个第二符号时间期间对一个副载波进行调制,并且所述干扰导频信号不包含在有效负载导频符号调制所述副载波之一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符号时间期间、用于对由有效负载导频符号调制的所述副载波进行调制的符号。
根据特定的实施例,其中根据二维时间/频率块中的第一预定图案来布置参考导频信号的导频符号,在每个所述相邻的小区中:干扰导频信号包含多个导频符号,其根据所述预定图案来布置,并且相对于参考导频信号的导频符号进行频移,并且所述干扰导频信号还包括多个补充导频符号,其在总负载导频符号调制副载波的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多个正交副载波中没有被任何符号调制的所有副载波进行调制。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确定信道的质量指示符包括在时间窗口中计算信道在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和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之间的差函数的最小值,信道的质量指示符被确定为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和所述最小值之和。
在另一特定的实施例中,确定信道的质量指示符包括在时间窗口中计算信道在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和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之间的差函数的平均值,信道的质量指示符被确定为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和所述平均值之和。
在另一特定的实施例中,确定质量指示符包括在时间窗口中计算信道在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之间的差函数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信道的质量指示符被确定为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和第二变量之和,所述第二变量被基于平均值和阈值的比较而选择为等于所述最小值或所述最大值。
根据在第一发送设备中执行确定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的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将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和信道在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从接收设备发送到第一发送设备。
根据在接收设备中执行确定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的另一实施例,该方法还包括将质量指示符从接收设备发送到第一发送设备。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和相邻小区的发送设备是基站,且接收设备是移动终端。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在所述程序被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的处理模块执行时,该指令用于执行以上确定质量指示符的方法的步骤。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必需被认为是本专利申请寻求保护的范围内的产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站,用于建立与至少一个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该基站能够通过多个频分复用正交副载波来发送数据,并包含发送模块,其被配置为向移动终端发送参考导频信号,该参考导频信号包括在专用于传输数据符号以外的符号的至少一个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至少一个所述正交副载波进行调制的总负载导频信号、以及在专用于数据符号传输的至少一个第二符号时间期间对至少一个所述正交副载波进行调制的有效负载导频信号,并且总负载导频信号和有效负载导频信号能够被移动终端用于分别测量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和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其可被用于确定质量指示符。
在特定的实施例中,该基站还包括:接收模块,其能够接收移动终端所测量的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和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以及处理模块,其被配置为通过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和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来确定质量指示符。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用于建立与基站之间的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该基站能够通过多个频分复用正交副载波来发送数据,并该移动终端包含:发送模块,其能够从基站接收参考导频信号,该导频信号包括在专用于传输数据符号以外的符号的至少一个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至少一个所述正交副载波进行调制的总负载导频信号、以及在专用于数据符号传输的至少一个第二符号时间期间对至少一个所述正交副载波进行调制的有效负载导频信号;以及处理模块,其被配置为通过总负载导频信号来测量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并通过有效负载导频信号来测量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该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和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能够被用于确定质量指示符。
在该终端的特定实施例中,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和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来确定质量指示符,该移动终端还包括发送模块,其被配置为向基站发送质量指示符。
最后,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蜂窝网络,其中,多个频分复用正交副载波被用于发送数据,该蜂窝网络包括如上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基站、位于和第一基站所在的小区相邻的小区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该第二基站发送干扰导频信号,该干扰导频信号在总负载导频信号调制至少一个所述副载波的至少一个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由该总负载导频信号调制的所述至少一个副载波进行调制。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描述以及除了之前针对现有技术已经提到的图1以外的附图,其他特征和优势将会出现,在附图中: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的步骤;
-图3A到3E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根据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和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来确定质量指示符CQI的步骤;
-图4A到4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的步骤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蜂窝网络。
-图5A到5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的步骤以及实现该方法的蜂窝网络。
-图6A到6C示出了根据各种场景下的二维时间和频率块来展示的、由位于蜂窝网络的第一小区中第一发送设备来发送的、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参考导频信号;
-图6D示出了根据相同的二维时间和频率块来展示的、由位于和蜂窝网络的第一小区相邻的小区中的第二发送设备来发送的、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干扰导频信号;
-图7A到7C示出了通过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中的蜂窝网络的两个相邻小区发送的参考导频信号和干扰导频信号;并且
-图8A和8B示出了通过本发明的另一特定实施例中的蜂窝网络的两个相邻小区发送的参考导频信号和干扰导频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建立无线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的步骤。
特别地,该方法在与图1所示的蜂窝网络类似的蜂窝网络中实现,并且根据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表示正交频分复用)尤其在下行链路上使用L个副载波f0,…,fL-1的集合来发送数据。
蜂窝网络具有特定数量的小区,其中,存在第一小区,其包含例如以FDD(频分双工)模式在无线电通信信道上通信的第一发送设备NB1和接收设备M,即第一频率专用于下行链路且第二频率专用于上行链路。
第一发送设备NB1典型地是基站,例如在蜂窝网络是3GPP LTE类型时是“e-节点B”,其具有发送天线,能够发送在无线电通信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接收设备M典型地是移动终端,例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或便携式计算机,其具有接收天线,能够接收在无线电通信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第一小区被特定数量的相邻小区围绕。图1更具体地示出了与第一小区相邻的两个小区,以提供本发明原理的简单说明,但本发明可以应用任意数量的相邻小区,该相邻小区包含发送设备,该发送设备发送能够对在与第一小区中使用的无线电信道上发送的信号进行干扰的信号。
与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尤其包含第二发送设备NB2,其发送的信号自然会干扰第一小区中第一发送设备NB1和接收设备M之间的通信。
在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方法中,第一发送设备NB1在第一小区中发送(步骤11)与之关联的参考导频信号SP1
参考导频信号SP1首先包含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其在属于专用于传输数据符号以外的符号的第一符号时间间隔[t11;t12]的至少一个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来自所有正交副载波的至少一个副载波进行调制。第一符号时间间隔[t11;t12]不是必须位于数据帧的开始。
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的功能是允许测量被称为“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且用CQICT表示的第一质量指示符,其反映了在与第一小区相邻的所有小区都发送数据时获得的总负载。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包括多个总负载导频符号,下面用F1,…,Fi(其中i≥2)来表示。每个总负载导频符号Fi在属于第一间隔[t11;t12]的符号时间τ1,i期间对蜂窝网络中使用的L个正交副载波中的副载波fi进行调制。
这些总负载导频符号Fi尤其被互相布置,从而不在同一符号时间期间调制同一副载波。
于是,通过采用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仅包含两个总负载导频符号F1和F2的更严格的例子,这些符号F1和F2可以在两个单独的符号时间τ1,1和τ1,2期间(其中τ1,1≠τ1,2)对两个单独的副载波f1,f2(其中f1≠f2)分别进行调制,在同一符号时间τ1,1期间(其中τ1,1=τ1,2)对两个单独的副载波f1,f2(其中f1≠f2)分别进行调制,或者在两个单独的符号时间τ1,1和τ1,2期间(其中τ1,1≠τ1,2)对同一副载波f1(其中f1=f2)分别进行调制。另一方面,这些符号F1和F2不会对同一符号时间期间(其中τ1,1=τ1,2)的同一副载波f1(其中f1=f2)进行调制。
于是,在时间/频率图中存在至少两个单独的总负载导频符号F1和F2的事实使其以简单的方式来分别估算有用信号的功率和噪声的功能,且由此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来推导第一符号时间间隔[t11;t12]期间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CT。当然,总负载导频符号Fi的数量越多,该比率SINRCT的测量越精确。
参考导频信号SP1还包括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其在属于专用于数据符号传输的第二符号时间间隔[t21;t22]的至少一个第二时间符号期间对来自所有正交副载波的至少一个副载波进行调制。
该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的功能是允许测量被称为“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且用CQICE表示的第二质量指示符,其反映了由相邻小区中的数据传输带来的有效负载。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包括多个有效负载导频符号,用A1,…,Aj(其中j≥2)来表示。每个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j在属于第二符号时间间隔[t21;t22]的符号时间τ2,j期间对蜂窝网络中使用的L个正交副载波中的副载波fj进行调制。
通过和前述导频符号Fi类似的方式,这些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j被互相布置,从而不在同一符号时间期间调制同一副载波,其原因是允许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来推导第二符号时间间隔[t21;t22]期间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CE,可以理解,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j的数量越多,该比率SINRCE的测量越有效。
此外,在与蜂窝网络中的第一小区相邻的每个其他小区中,发送设备发送干扰导频信号(步骤13)。于是,在图1所示的网络中,发送设备NB2在第二小区中发送干扰导频信号SP2,且发送设备NB3在第三小区中发送干扰导频信号SP3
每个干扰导频信号调制与设备发送的参考导频信号SP的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所调制的副载波相同的副载波,这在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进行该调制的同一符号时间期间发生。
换句话说,在根据二维时间和频率块的表示中,每个干扰导频信号SP2,SP3,…包括位于和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的总负载导频符号Fi相同的时间/频率位置(fi;τ1,i)中的干扰符号。
为此,针对属于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的每个总负载导频符号Fi,干扰导频信号SP2包括干扰导频符号Fi’,其在同一符号时间期间τ1,i对和符号Fi一样的副载波fi进行调制。
这使得可能确保在该第一符号时间间隔[t11;t12]期间,所有相邻的小区对相同的副载波fi并且在与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的总负载导频符号Fi相同的符号时间τ1,i期间进行干扰。
相反,来自相邻小区的干扰导频信号被有利地布置,从而不包含在同一符号时间期间对与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的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j一样的同一副载波进行调制的干扰符号。
换句话说,仍然在根据二维时间和频率块的表示中,每个干扰导频信号SP2,SP3,…不会包含被放置在和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的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同样的位置(fj;τ2,j)的干扰导频符号。这是在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中存在所有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1,…,Aj的情形。
这使其可能确保没有干扰信号的导频符号来干扰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j,其因此可以仅用数据符号来干扰,这使其可能获得尽可能精确的比率SINRCE的测量。
接下来是通过位于第一小区中的接收设备M来测量(步骤20)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和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
特别地,通过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的总负载导频符号Fi、通过测量与该导频信号SPCT的所有总负载导频符号Fi关联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CT、并通过与传统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所做的类似的方式来推导与该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CT相对应的质量指示符,来测量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
相同地,通过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的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i、通过测量与该信号SPCE的所有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i关联的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CE、并通过与传统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所做的类似的方式来推导与该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NRCE相对应的质量指示符,来测量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
一旦质量指示符CQICT和CQICE已被测量,然后是根据这些质量指示符CQICT和CQICE来确定(步骤30)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标识CQI。
可以根据图3A到3E所示的各个实施例来实现根据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和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来确定质量指示符CQI的该步骤30。
为了较好地理解如何根据质量指示符CQICT和CQICE来获取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首先参考图3A,其示出了在特定时间段中测量的这些质量指示符CQICT和CQICE的各条曲线。
通过执行例如在系统的帧的多个时段定期地测量这些质量指示符的步骤20来获取这些曲线。于是,如果发送的数据帧具有1ms的持续时间,可以每隔k毫秒来实现指示符CQICT和CQICE的测量的步骤20,k是大于1的整数。
在该图3A中,用于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的曲线与网络活动独立地直接反映了影响接收设备M的无线电状况的发展。
就此部分,用于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的曲线与影响接收设备M的无线电状况相独立地、间接反映与无线电通信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的发展时的网络活动的影响相关的信息。
这些指示符CQICT和CQICE提供的两个去相关的信息能够被用于获取比现有技术中通常得到的指示符更精确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在确定质量指示符CQI的该步骤30的第一实施例中,原理考虑是在蜂窝网络中看到最大的负载活动,其提供了用于计算该指示符CQI的保守、简单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是通过在持续时间T的滑动时间窗口中计算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和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之间的差函数Δ(CQICE-CQICT)的最小值(Min[Δ(CQICE-CQICT)])来实现的,T是网络中发送的帧的持续时间的倍数(例如,如果帧具有1ms的持续时间,如3GPP LTE中的情形,这些测量可以每隔k毫秒进行,k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
特别地,在给定时刻n:
Min[Δ(CQICE-CQICT)](n)=Minimum{Min[Δ(CQICE-CQICT)](n-1),CQICE(n)-CQICT(n)}。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在给定的时刻n,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1于是被确定为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和该最小值之和。
换句话说,CQI1(n)=CQICT(n)+Min[Δ(CQICE-CQICT)](n)
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并且在这里不会详细讨论的技术,该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1然后可被发送设备NB1用于适应下行链路上的传输速度。
图3B示出了使用该确定步骤30的第一实施例而获得的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1随时间的发展。
特别地,需要注意质量指示符CQI1的曲线在所考虑的窗口在用于指示符CQICT和CQICE的曲线之间保持连续。
指示符CQI1考虑无线电状况的瞬时发展(通过其分量CQICT)和网络中的活动最大值的平均发展(通过其分量Min[Δ(CQICE-CQICT)])二者。
在质量指示符CQI的确定步骤30的第二实施例中,主要考虑在蜂窝网络中看到的最大负载活动和有效负载活动之间的差的平均值,这为计算指示符CQI提供了机会型且简单的解决方案。
这是通过在之前定义的滑动时间窗口T中计算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和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之间的差函数的平均值(Moy[Δ(CQICE-CQICT)])来实现的。
Moy[Δ(CQICE-CQICT)](n)=Mean{Moy[Δ(CQICE-CQICT)](n-1),CQICE(n)-CQICT(n)}。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在给定的时刻n,用于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2于是被确定为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和该平均值之和。
换句话说,CQI2(n)=CQICT(n)+Moy[Δ(CQICE-CQICT)]
该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2然后可被发送设备NB1用于适应下行链路上的传输速度。
图3C示出了使用该确定步骤30的第二实施例而获得的所述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2随时间的发展。
特别地,需要注意,在特定的时候,该指示符CQI2的曲线在考虑的窗口中超过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的曲线,这相当于在这些时刻高估了无线电信道的质量。
该指示符CQI2考虑无线电状况的瞬时发展(通过其分量CQICT)和网络中的活动的平均发展(通过其分量Moy[Δ(CQICE-CQICT)])二者。
最后,在质量指示符CQI的确定步骤30的第三实施例中,从统计上考虑在蜂窝网络中看到的最大负载活动和有效负载活动之间的差异,作为增加计算复杂的回报,这提供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是通过在之前定义的滑动时间窗口T中计算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和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之间的差函数Δ(CQICE-CQICT)的最小值(Min[Δ(CQICE-CQICT)])、平均值(Moy[Δ(CQICE-CQICT)])和最大值(Max[Δ(CQICE-CQICT)])来实现的。
图3D示出了使用该确定步骤30的第三实施例而获得的这三个值随时间的发展。
特别地,质量指示符CQ1和CQ2的曲线分别反映了最小值(Min[Δ(CQICE-CQICT)])和平均值(Moy[Δ(CQICE-CQICT)])随时间的发展,这已经在图3B和3C中分别说明。
例如在给定的时刻n,质量指示符CQ3的曲线本身反映了最大值(Max[Δ(CQICE-CQICT)])的值随时间的发展:
CQI3(n)=CQICT(n)+Max[Δ(CQICE-CQICT)](n)。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特别基于质量指示符CQ2与可参数化的阈值K的比较,在给定的时刻n,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4采用质量指示符CQ1的值或质量指示符CQ3的值,该阈值K例如可以是该时刻n的最大值(Max[Δ(CQICE-CQICT)])和最小值(Min[Δ(CQICE-CQICT)])之间的差异的给定百分比。
通过示例,在时刻n,该阈值可以取下列值:
K(n)=50%*(Max[Δ(CQICE-CQICT)]-Min[Δ(CQICE-CQICT)])
特别地,如果质量指示符CQ2在给定时刻n高于阈值K,则根据下列公式来确定质量指示符CQI4
CQI4(n)=CQI3(n)=CQICT(n)+Max[Δ(CQICE-CQICT)](n)
另一方面,一旦质量指示符CQ2低于或等于该阈值K,则根据下列保守的公式来确定质量指示符CQI4
CQI4(n)=CQI1(n)=CQICT(n)+Min[Δ(CQICE-CQICT)](n),
其对应之前讨论的第一实施例。
图3E示出了使用该确定步骤30的该第三实施例而获取的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4随时间的发展。
特别地,值得注意在该图中,质量指示符CQI4改变为第一状态,其中,它对应于在平均值(Moy[Δ(CQICE-CQICT)])超过阈值K的时刻所对应的情形①中的质量指示符CQI1,而该质量指示符CQI4改变为第二更保守的状态,其中,它对应于在平均值(Moy[Δ(CQICE-CQICT)])低于或等于该阈值K的时刻所对应的情形中②中的质量指示符CQI3
该指示符CQI4于是考虑通过其分量CQICT在无线电状况中的瞬时发展、以及通过第二分量在与参考活动阈值进行比较时在网络中具有高或低级别活动的可能性二者,该第二分量可以是最小值(Min[Δ(CQICE-CQICT)])或最大值(Max[Δ(CQICE-CQICT)])。
根据本发明的限制和应用上下文,可以在接收设备M或发送设备NB1上执行质量指示符CQI的确定。
图4A于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的步骤,其中,在接收设备M上进行该确定。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接收设备M根据质量指示符CQICT和CQICE来推导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步骤31),然后将它发送到第一发送设备NB1(步骤33),从而后者能够基于该指示符CQI来适应传输速度。
该第一实施例的优势在于,它对于发送设备NB1透明,因为后者接收与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的指示符类似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且因此能够和传统的基站一起使用,而不用调整后者的链路自适应过程。
图4B示出了蜂窝网络,其中实现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方法。
可以容易地看到,在该图中,在接收设备M上测量(步骤20)质量指示符CQICT和CQICE并根据这些指示符来推导质量指示符CQI(步骤31)。
为此,接收设备M包括:接收模块(例如无线电天线),其能够接收基站NB1发送的参考导频信号SP1;处理模块(典型地包括与随机存取存储器关联的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实现测量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和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以及根据这些指示符CQICT和CQICE来确定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的步骤;以及发送模块(例如无线电天线),用于将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发送到基站NB1
基站NB1本身包括:发送模块(典型地是无线电天线),其被配置为向移动终端M发送参考导频信号SP1;以及接收模块(典型地是无线电天线),其能够相反地接收移动终端M所计算和发送的用于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其他基站NB2和NB3本身每个包括发送模块(典型地是无线电天线),其被配置为在其各自的小区中发送如上所述的干扰导频信号SP2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的步骤,其中,在该情形下下在发送设备NB1中实现该确定。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在发送设备NB1开始根据质量指示符CQICT和CQICE来推导质量指示符CQI(步骤37)之前,这些质量指示符CQICT和CQICE首先被接收设备M发送(步骤35)到该发送设备NB1
第二实施例特别有优势,在于它允许限制接收设备M上必须的计算资源,因为现在在发送设备NB1上计算质量指示符CQI,该发送设备通常具有更大的计算能力(在基站与移动电话类型的便携式终端进行通信的网络的情形下尤其如此)。
此外,该实施例具有更为先进的优势,因为与更大数量且不同类的接收设备相比,操作者更容易更新属于其网络的发送设备。
图5B示出了蜂窝网络,其中实现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方法。
从该图中可以容易地看到,在接收设备M上仅实现质量指示符CQICT和CQICE的测量(步骤20),而在发送设备NB1上根据这些指示符来推导质量指示符CQI(步骤37)。
为此,基站NB1包括:发送模块(典型地是无线电天线),其被配置为向移动终端M发送参考导频信号SP1;以及接收模块(典型地是无线电天线),其能够相反地接收移动终端M所计算的质量指示符CQICT和CQICE。此外,基站NB1包括处理模块(典型地包括与随机存取存储器关联的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实现根据这些指示符CQICT和CQICE来确定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的步骤。其他基站NB2和NB3本身各自包括发送模块(典型地是无线电天线),其被配置为在其各自的小区中发送如上所述的干扰导频信号SP2
接收设备M本身包括:接收模块(例如是无线电天线),其能够接收基站NB1所发送的参考导频信号SP1;以及处理模块(典型地包括与随机存取存储器关联的处理器),其被配置为实现如前所述的测量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和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的步骤;以及发送模块(例如是无线电天线),用于将这些质量指示符CQICT和CQICE发送到基站NB1
现在参考图6A到6D,其示出了由位于蜂窝网络的第一小区中的第一发送设备发送的参考导频信号SP1以及由位于和蜂窝网络中的第一小区相邻的小区中的第二发送设备发送的干扰导频信号SP2,其根据同一个二维时间和频率块来表示。
特别地,图6A示出了由位于图1所示的蜂窝网络的第一小区中的第一发送设备NB1发送的参考导频信号SP1
根据由12个副载波f0到f11(纵轴)和从(t=0)到(t=13)的14个符号时间间隔(横轴)来限定的二维时间和频率块来表示该导频信号。
在非限制的例子中,该参考导频信号SP1特别包括两个总负载导频符号F1和F2、以及六个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1到A6
总负载导频符号F1和F2位于二维框的区域G1中,其在严格意义上专用于数据符号以外的符号的传输,例如信令或控制符号。于是,这些总负载导频符号F1和F2不能被其他相邻小区中发送的数据符号干扰。
在该情形下,该区域G1典型地对应于为控制符号而保留的前导码。于是,在基于3GPP LTE标准的网络中,该区域G1对应于为在第一间隔[t11;t12]期间发送的被称为PDCCH的符号保留的前导码,该第一间隔覆盖发送设备NB1、NB2等所发送的帧的前1、2或3个符号时间(根据PDCCH的配置)。
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1到A6本身被放置在二维时间和频率块的区域G2中,该区域在严格意义上专用于数据符号的传输。于是,这些有效负载导频符号可以仅被其他相邻小区中发送的数据符号干扰。
在该情形下,区域G2典型地对应于在通过发送设备NB1、NB2等所发送的帧的最后符号时间期间为数据符号保留的资源块或“载荷”字段。
图6B示出了在区域G1被完全载入而资源块G2为空时的二维时间和频率块。在该情形下,除了属于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的总负载导频符号F1和F2,该块的区域G1被PDCCH符号(用“c”来表示)完全填充。在区域G2中,仅出现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1到A6。
图6C示出了在区域G1被完全载入且资源块G2类似地被完全载入时的二维时间和频率块。在该情形下,除了总负载导频符号F1和F2,该二维块的区域G1被PDCCH符号(用“c”来表示)完全填充,并且除了属于有效负载导频符号SPCE的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1到A6,资源块G2被数据符号(用“d”来表示)完全填充。
图6D示出了由位于图1所示的蜂窝网络中的第二小区中的第二发送设备NB2发送的干扰导频信号SP2
该干扰导频信号SP2包括位于二维时间和频率块的区域G1中的两个干扰导频符号F’1、F’2,以及位于二维时间和频率块的区域G2中的三个其他干扰符号B1到B3。
干扰导频符号F’1、F’2被特别放置在该二维块中与发送设备NB1所发送的参考导频信号的图6A中的总负载导频符号F1、F2相同的位置,以干扰该参考导频信号。换句话说,发送设备NB2发送干扰导频信号,其中,符号F’1和F’2特别在相同的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在该情形下是t=0的二维块的第一符号时间)对与参考导频信号SP1中由符号F1和F2所调制的副载波相同的副载波(在该情形下是第一和第七副载波f0和f6)进行调制。
这些干扰导频符号F’1和F’2可被用于允许发送设备NB2按照与发送设备NB1实现的类似的方式来测量第二小区的总负载质量指示符CQICT2,在该情形下,在这些符号F’1和F’2对于第二小区中存在的接收设备来说已知的条件下,这些干扰导频符号于是可以对应于属于在第二小区中使用的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2的总负载导频符号,以允许确定该接收设备的该总负载质量指示符CQICT2
相反,三个其他的干扰符号B1到B3被放置在与参考导频符号SP1的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1到A6的位置不对应的二维块的位置。这些符号A1到A6的位置用图6D中的阴影框来表示。
使这些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1到A6保持独立于在相邻小区中发送的干扰导频信号中的任意干扰导频符号,从而只有相邻小区中发送的数据符号能够干扰感兴趣的小区中的这些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1到A6,且因此关于相邻小区中发送的数据尽可能准确地测量在反映有效负载的感兴趣的小区中的有效负载质量指示符CQICE,这实际上特别有利。
这些干扰符号B1到B3可以被类似地用于第二小区中,以允许发送设备NB2按照和发送设备NB1实现的类似的方式来测量第二小区的有效负载质量指示符CQICE2,在该情形下,在这些符号B1到B3对于第二小区中存在的接收设备来说已知的条件下,这些干扰导频符号于是从第二小区的角度可以对应于属于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2的有效负载导频符号,以允许通过接收设备来确定该有效负载质量指示符CQICE2
现在将参考特定的实施例,其中,相邻小区中的发送设备NBj发送导频信号,该导频信号展示了在二维时间和频率块中根据同一图案布置的同一组导频符号,但导频信号之间互相被频移。
图7A到7C示出了该其他实施例。
特别地,图7A再次示出了位于图1所示的蜂窝网络中的第一小区中的第一发送设备NB1发送的参考导频信号SP1,如图6A已经示出。属于该信号SP1的导频符号F1、F2和A根据二维时间和频率块中的预定图案来布置。
图7B示出了根据该其他实施例的由位于图1所示的蜂窝网络中的第二小区中的第二发送设备NB2所发送的干扰导频信号SP2
在该第二导频信号SP2中,作为副载波中的频移的回报,导频符号F1、F2和A具有在二维块中遵循与第一导频信号SP1的导频符号相同图案的布置。
通过示例,在二维块的第五符号时间期间,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对导频信号SP2中的第五和第十一正交副载波f4和f10进行调制,而在二维块的该同一第五符号时间期间,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对导频信号SP1中的第四和第十正交副载波f3和f9进行调制。
通过将导频符号每次移位一个副载波,于是可以在一组相邻小区的每个发送设备NBj所发送的每个导频信号SPj中恢复该导频符号的图案。
该导频信号的机制尤其可以和LTE(表示长期演进)类型的蜂窝网络中发送的参考信号相对应。
这些频移图案的使用确保了下列事实:对于导频信号SPj中的每个导频符号,不存在相邻小区的另一导频信号SPk,k≠j的其他导频符号SPj会干扰该导频信号。位于二维块的区域G2中的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于是可以仅被数据符号来干扰,这允许得到更可靠的有效负载质量标识CQICE
为了带来获取可靠的总负载质量指示符CQICT所必须的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的干扰,补充导频符号(用“ds”表示)被添加到相邻小区组中的每个导频信号SPj的总负载导频信号Fi。该类型的补充导频符号可以是任意类型的非零形式的填充符号。
特别地,这些补充导频符号ds在总负载导频符号Fi调制正交副载波之一的符号时间期间对L个正交符号中没有被任意符号调制的所有其他副载波进行调制。
这使其可能确保,在来自相邻小区组的导频符号SPj包含总负载导频符号Fi的符号时间中,通过符号对N个正交副载波中的每个进行调制。于是,对于给定的小区,于是来自与该小区相邻的小区的所有导频信号干扰每个总负载导频符号Fi,这使其可能得到可靠的总负载质量指示符CQICT
图7C示出了包含该类型的互补导频符号的干扰导频信号SP2
该干扰导频信号SP2实际包括两个总负载导频符号F1和F2,其在二维块的第一符号时间(t=0)期间对第八副载波f7和第二副载波f1进行调制。该干扰导频信号SP2还包括补充导频符号ds,其在该相同的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其他副载波f0、f2到f6和f8到f11进行调制。
针对二维块的区域G1的给定符号时间,该填充机制可以针对所有导频信号SP1,SP2,…来重复,以确保得到可靠的总负载质量指示符CQICT
现在参考另一特定的实施例,与之前的类似,但与之区别在于,在单独的第一符号时间期间调制总负载导频信号。
图8A示出了根据该其他特定实施例的由位于如图1所示的蜂窝网络的第一小区中的第一发送设备NB1所发送的参考导频信号SP1’。
特别地,除了有效负载符号A,参考导频信号SP1’包括在第一符号时间(t=0)期间对第七副载波f6进行调制的第一总负载导频符号F1和在第二符号时间(t=1)期间对第三副载波f2进行调制的第二总负载导频符号F2。
图8B示出了适合该参考导频信号SP1’的干扰导频信号SP2’。
特别地,除了相对于参考导频信号SP1’的有效负载导频符号移位一个副载波的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干扰导频信号SP2’包括在前两个符号时间(t=0)和(t=1)期间调制的补充导频符号。
至于涉及第一符号时间(t=0),除了对第八副载波f7进行调制的总负载导频符号F1,干扰导频信号SP2’包括在该相同的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其他副载波f0到f6和f8到f11进行调制的补充导频符号。
至于涉及第二符号时间(t=1),除了对第三副载波f2进行调制的总负载导频符号F2,干扰导频信号SP2’包括在该相同的第二符号时间期间对其他副载波f0到f1和f3到f11进行调制的补充导频符号。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含代码指令的计算机程序,在该程序和图5B所述的实施例中的情形一样被发送设备的处理模块执行时、或者和图4B所述实施例中的情形一样被接收设备执行时,该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前所述的用于建立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且尤其是根据总负载下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T和有效负载下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E来确定该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步骤。
该类型的程序可以使用任意编程语言,并且可以是源代码、目标代码或者介于源代码和目标代码之间的中间代码的形式,例如部分编译的形式或者任意其他想要的形式。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信息存储介质,其可以被数据处理器读取,并且具有用于上述程序中的一种的代码指令。该信息存储介质可以是能够存储上述程序的任意实体或设备。通过示例,介质可以具有:存储装置,例如ROM,诸如CD-ROM或微电子电路ROM;或者磁记录装置,诸如软盘或硬盘。该信息存储介质可以类似地具有FLASH类型的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并记录由客户端模块接收到的信息,以及RAM类型的存储器,用于保存临时数据例如服务器列表和关联的主题。
另一方面,该信息存储介质可以是可传输介质,例如电或光信号,其可以通过电或光缆通过无线电或其他方式来路由。根据本发明的程序特别可以从互联网类型的网络上下载。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描述和展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该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预期其他的模式和其他的实施例,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于是,本发明特别应用于在3GPP-LTE、LTE-A、IEEE WiMAX移动(IEEE802.16)和WiFI(IEEE802.11)标准中定义的FDD模式下的蜂窝OFDM网络。

Claims (17)

1.一种用于为蜂窝网络的第一小区中的无线电传输信道建立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该蜂窝网络使用多个频分复用正交副载波来发送数据,该方法包括:
由位于第一小区中的第一发送设备(NB1)来发送(11)参考导频信号(SP1),该参考导频信号包括在专用于传输数据符号以外的符号的至少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所述正交副载波的至少一个进行调制的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以及在专用于数据符号传输的至少一个第二符号时间期间对所述正交副载波的至少一个进行调制的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
针对蜂窝网络中与第一小区相邻的每个小区,由位于所述相邻小区中的发送设备(NB2)来发送(13)干扰导频信号(SP2),该干扰导频信号(SP2)在所述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对所述副载波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制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所述由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调制的至少一个副载波进行调制;
由位于第一小区中的接收设备(M),通过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来测量(20)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并通过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来测量信道在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以及
根据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和信道在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来确定(30)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其中,
所述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包括至少两个总负载导频符号(F1,F2),其在专用于传输数据符号以外的符号的至少一个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分别对至少两个副载波进行调制,或在专用于传输数据符号以外的符号的至少两个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一个副载波进行调制,并且
所述干扰导频信号(SP2)包括多个干扰导频符号,其中,针对总负载导频符号(F1,F2)中的每个,至少两个干扰导频符号(F1’,F2’)在由所述总负载导频符号调制副载波的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由所述总负载导频符号调制的所述副载波分别进行调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其中,所述干扰导频信号(SP2)不会在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调制所述副载波的至少一个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符号时间期间、对由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调制的所述至少一个副载波进行调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其中:
所述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包括至少两个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1,A2),其在专用于数据符号传输的至少一个第二符号时间期间对至少两个副载波分别进行调制、或者在专用于数据符号传输的至少两个第二符号时间期间对一个副载波进行调制,并且
所述干扰导频信号(SP2)不包含在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1,A2)调制所述副载波之一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符号时间期间、用于对由有效负载导频符号(A1,A2)调制的所述副载波进行调制的符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其中,根据二维时间/频率块中的第一预定图案来布置参考导频信号(SP1)的导频符号,并且其中,在每个所述相邻的小区中:
干扰导频信号(SP2)包含多个导频符号,该多个导频符号根据所述预定图案来布置、并且相对于参考导频信号的导频符号进行频移;并且
干扰导频信号(SP2)还包括多个补充导频符号(ds),其在总负载导频符号(F1,F2)调制副载波的每个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多个正交副载波中没有被任何符号调制的所有副载波分别进行调制。
6.如权利要求1到5中的一个所述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30)信道的质量指示符包括在时间窗口中计算信道在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与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之间的差函数的最小值(Min[Δ(CQICE-CQICT)]),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1)被确定为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和所述最小值(Min[Δ(CQICE-CQICT)])之和。
7.如权利要求1到5中的一个所述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30)信道的质量指示符包括在时间窗口中计算信道在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与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之间的差函数的平均值(Moy[Δ(CQICE-CQICT)]),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2)被确定为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和所述平均值(Moy[Δ(CQICE-CQICT)])之和。
8.如权利要求1到5中的一个所述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30)质量指示符(CQI)包括在时间窗口中计算信道在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之间的差函数的最小值Min[Δ(CQICE-CQICT)])、平均值(Moy[Δ(CQICE-CQICT)])和最大值Max[Δ(CQICE-CQICT)]),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4)被确定为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和第二变量之和,所述第二变量基于所述平均值Moy[Δ(CQICE-CQICT)])和阈值(K)的比较而被选择为等于所述最小值Min[Δ(CQICE-CQICT)])或所述最大值Max[Δ(CQICE-CQICT)])。
9.如权利要求1到8中的一个所述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其中,在第一发送设备(NB1)中执行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的确定(37),并且该方法还包括将信道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T)和信道在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从接收设备传送(35)到第一发送设备。
10.如权利要求1到9中的一个所述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其中,在接收设备(M)中执行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的确定(31),并且该方法还包括将质量指示符从接收设备传送(33)到第一发送设备。
11.如权利要求1到10中的一个所述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其中,第一小区和相邻小区的发送设备是基站,且接收设备是移动终端。
12.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在所述程序被发送设备或接收设备的处理模块执行时,该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到11中的任一个所述的用于确定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的步骤。
13.一种基站,用于建立与至少一个移动终端(M)之间的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该基站能够通过多个频分复用正交副载波来发送数据,并包含发送模块,其被配置为向移动终端发送参考导频信号(SP1),该参考导频信号包括在专用于传输数据符号以外的符号的至少一个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所述正交副载波的至少一个进行调制的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以及在专用于数据符号传输的至少一个第二符号时间期间对所述正交副载波的至少一个进行调制的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
所述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和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能被移动终端(M)分别用于测量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QCICT)和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该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QCICT)和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能被用于确定质量指示符(CQI)。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CQI)的基站,还包括:
接收模块,其能够接收移动终端(M)所测量的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QCICT)和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以及
处理模块,其被配置为利用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QCICT)和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来确定质量指示符(CQI)。
15.一种移动终端,用于建立与基站(NB1)之间的无线电传输信道的质量指示符(CQI),该基站能够通过多个频分复用正交副载波来发送数据,并且该移动终端包含:
发送模块,其能够从所述基站接收参考导频信号(SP1),该导频信号包括在专用于传输数据符号以外的符号的至少一个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所述正交副载波的至少一个进行调制的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以及在专用于数据符号传输的至少一个第二符号时间期间对所述正交副载波的至少一个进行调制的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以及
处理模块,其被配置为通过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来测量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QCICT)并通过有效负载导频信号(SPCE)来测量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该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和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QCICT)能被用于确定质量指示符(CQI)。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建立质量指示符(CQI)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还被配置为通过有效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CQICE)和总负载下的质量指示符(QCICT)来确定质量指示符(CQI),该移动终端还包括发送模块,其被配置为向基站(NB1)发送质量指示符(CQI)。
17.一种蜂窝网络,其中,多个频分复用正交副载波被用于发送数据,该蜂窝网络包括如权利要求13和14中的任一个所述的至少一个第一基站(NB1)、位于和第一基站所在的小区相邻的小区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站(NB2),该第二基站发送干扰导频信号(SP2),该干扰导频信号在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调制至少一个所述副载波的至少一个第一符号时间期间、对由该总负载导频信号(SPCT)调制的所述至少一个副载波进行调制。
CN201280069629.0A 2011-12-19 2012-11-29 通过将无线电状况与网络活动去相关来建立无线电信道的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基站、移动终端和蜂窝网络 Active CN1041154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161957A FR2984658A1 (fr) 2011-12-19 2011-12-19 Etablissement de l'indicateur de qualite d'un canal radio par decorrelation des conditions radio et de l'activite reseau
FR1161957 2011-12-19
PCT/FR2012/052748 WO2013093271A1 (fr) 2011-12-19 2012-11-29 Etablissement de l'indicateur de qualite d'un canal radio par decorrelation des conditions radio et de l'activite reseau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5461A true CN104115461A (zh) 2014-10-22
CN104115461B CN104115461B (zh) 2017-07-04

Family

ID=47436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9629.0A Active CN104115461B (zh) 2011-12-19 2012-11-29 通过将无线电状况与网络活动去相关来建立无线电信道的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基站、移动终端和蜂窝网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15760B2 (zh)
EP (1) EP2795860B1 (zh)
CN (1) CN104115461B (zh)
FR (1) FR2984658A1 (zh)
WO (1) WO20130932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98958B2 (en) * 2014-10-21 2017-07-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or temporally uncorrelated channel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68884A1 (en) * 2003-09-15 2005-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ssigning resources in a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047969A1 (en) * 2007-08-14 2009-02-19 Jungwoon Lee Pilot design for universal frequency reuse in cellula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s
US20100020771A1 (en) * 2008-01-30 2010-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pilot pollu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7748B2 (en) * 2000-12-15 2005-09-20 Adaptix, Inc. OFDMA with adaptive subcarrier-cluster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ve load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68884A1 (en) * 2003-09-15 2005-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ssigning resources in a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047969A1 (en) * 2007-08-14 2009-02-19 Jungwoon Lee Pilot design for universal frequency reuse in cellular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s
US20100020771A1 (en) * 2008-01-30 2010-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pilot pollu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93271A1 (fr) 2013-06-27
CN104115461B (zh) 2017-07-04
US20150071095A1 (en) 2015-03-12
US9515760B2 (en) 2016-12-06
FR2984658A1 (fr) 2013-06-21
EP2795860B1 (fr) 2019-04-17
EP2795860A1 (fr) 2014-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2076B (zh) 配置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4187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同信道干扰的表征
CN110602721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9252932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KR101567368B1 (ko)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 간 간섭 감소를 위한 자원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09150251B (zh) 一种用于功率调整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18598A (zh) 通信系统、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3718594A (zh) 通信系统、终端及基站
WO2015016986A1 (en) Controlling interference
CN103718622A (zh) 通信系统、终端及基站
WO2013035052A2 (en) Reference signal power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in a network with geographically separated antenna ports
CN110352572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对应于目标差错率的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报告
CN110535595B (zh) 测量参考信号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078224B2 (en) Downlink power control using relative load
CN108401524B (zh) 一种被用于功率调整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Elayoubi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dmission control and adaptive modulation in OFDMA WiMax systems
CN104854833A (zh) 在无线通信中追踪接收功率
Haci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with asynchronous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08574982B (zh) 一种被用于功率调整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4799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干扰进行自适应调度的方法与设备
CN110312281B (zh) 一种通信小区的下行吞吐量的计算方法和装置
CN104115461A (zh) 通过将无线电状况与网络活动去相关来建立无线电信道的质量指示符
WO2018210462A1 (en) Transmission power distribution
Ahmadzadeh et al. Influence of overhead on LTE downlink performance: a comprehensive model
CN104853359A (zh) 异构网络干扰协调方法及干扰协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