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5436A - 共享的ack/nack消息 - Google Patents

共享的ack/nack消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5436A
CN104115436A CN201380008824.7A CN201380008824A CN104115436A CN 104115436 A CN104115436 A CN 104115436A CN 201380008824 A CN201380008824 A CN 201380008824A CN 104115436 A CN104115436 A CN 104115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ata
data block
send
tfre
wireless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88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5436B (zh
Inventor
塞拉梅斯·纳米
安德斯·琼森
弗雷德里克·奥维斯琼
纳米尔·李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4115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54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54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54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57Implicit acknowledgement of correct or incorrect reception, e.g. with a moving win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2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intra-user or intra-termin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在MIMO信道上从无线网络节点向无线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使用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MIMO信道上向无线终端发送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响应于从无线终端接收到与使用第一TFRE发送的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NACK消息,可以使用第二TFRE在MIMO信道上向无线终端重传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

Description

共享的ACK/NACK消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涉及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及相关的网络节点和无线终端。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蜂窝无线系统中,无线终端(也称作用户设备单元节点、UE和/或移动台)经由无线接入网(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RAN覆盖地理区域,该地理区域被划分为小区区域,其中每一个小区区域由无线基站(也称作RAN节点、“NodeB”和/或增强的NodeB“eNodeB”)提供服务。小区区域是由在基站地点处的基站设备提供无线覆盖的地理区域。基站通过无线通信信道与基站范围内的UE进行通信。
此外,基站的小区区域可以被划分为围绕基站的多个扇区。例如,基站可以为围绕基站的三个120度扇区提供服务,并且基站可以为每一个扇区提供相应的定向收发机和扇区天线阵列。换言之,基站可以包括三个定向扇区天线阵列,这三个定向扇区天线阵列为围绕基站的相应120度基站扇区提供服务。
多天线技术可以显著增加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数据速率、和/或可靠性,如例如Telatar在“Capacity Of Multi-Antenna GaussianChannels”(European Transactions On Telecommunications,Vol.10,pp.585-595,Nov.1999)中所讨论的。如果基站扇区的发射机和接收机配备有多个天线(例如,扇区天线阵列)以为基站扇区提供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信道,则可以提高性能。此类系统和/或相关技术被统称为MIMO。LTE标准当前随着增强的MIMO支持和MIMO天线部署而发展。在更有利的信道条件下为了相对更高的数据速率而提供空间复用模式,并且在不太有利的信道条件下为了相对高的可靠性(在较低的数据速率上)而提供发送分集模式。
例如,在基站从扇区天线阵列通过MIMO信道向扇区中的无线终端进行发送的下行链路中,空间复用(或SM)可以允许在相同的频率上从扇区的基站扇区天线阵列同时发送多个符号流。换言之,可以在相同的下行链路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上从扇区的基站扇区天线阵列向无线终端发送多个符号流,以提供增加的数据速率。在相同基站扇区从相同的扇区天线阵列向相同的无线终端进行发送的下行链路中,发送分集(例如,使用空时码)可以允许在相同的频率上从基站扇区天线阵列的不同天线同时发送相同的符号流。换言之,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上从基站扇区天线阵列的不同天线向无线终端发送相同的符号流,以在无线终端处提供由于发送分集增益而导致的增加的接收可靠性。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化中针对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提出了四层MIMO发送方案。因此,可以在使用4分支MIMO发送时使用相同的TFRE来发送多达4个信道编码的传输数据块(有时称作传输数据块码字)。因为要在相同的TFRE期间发送的每一个传输数据块的ACK/NACK信令和/或信道编码可能要求无线终端反馈(例如,ACK/NACK和/或CQI或信道质量信息),因此当使用4分支MIMO发送时可能要求用于定义针对4个传输数据块的ACK/NACK和/或信道编码的反馈。在使用4分支MIMO发送时的反馈信令因此可能例如过高,这是因为可能在相同的TFRE期间在无线终端处以不同的质量、信号强度、误码率等接收到不同的MIMO层。
发明内容
因此,目的可以是解决上述缺点中的至少一些和/或改善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一种在MIMO信道上从无线网络节点向无线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使用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200)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NACK消息,可以使用第二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200)重传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所述NACK消息,可以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针对所述第二TFRE的数据指示符,以指示使用所述第二TFRE来重传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所述数据指示符可以是指示重传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的一比特数据指示符。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二TFRE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ACK消息,可以使用第三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第三传输数据块和第四传输数据块。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二TFRE重传的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所述ACK消息,可以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针对所述第三TFRE的数据指示符,以指示使用所述第三TFRE来初始发送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这二者。
可以使用所述第一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第三传输数据块。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NACK消息,可以使用所述第二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重传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所述NACK消息,可以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针对所述第二TFRE的数据指示符,以指示使用所述第二TFRE来重传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ACK消息,可以使用所述第二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200)发送第四传输数据块。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ACK消息,可以使用所述第二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第三传输数据块和第四传输数据块。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所述ACK消息,可以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针对所述第二TFRE的数据指示符,以指示使用所述第二TFRE来初始发送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这二者。
所述NACK消息可以是第一NACK消息,并且可以使用所述第一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第三传输数据块和第四传输数据块。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第二NACK消息,可以使用所述第二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重传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一MIMO发送流发送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二MIMO发送流发送的,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三MIMO发送流发送的,并且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四MIMO发送流发送的。
根据一些其他实施例,一种无线网络节点可以被配置为提供在MIMO信道上与无线终端的无线通信。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可以包括:收发机,被配置为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通信并且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通信;以及处理器,被耦合到所述收发机。所述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收发机使用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以及响应于通过所述收发机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NACK消息,通过所述收发机使用第二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重传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
所述NACK消息可以是第一NACK消息,并且所述处理器可以被进一步配置为:使用所述第一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第三传输数据块和第四传输数据块,以及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第二NACK消息,使用所述第二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重传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此外,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一MIMO发送流发送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二MIMO发送流发送的,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三MIMO发送流发送的,并且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四MIMO发送流发送的。
根据其他实施例,一种在无线终端处在MIMO信道上从无线网络节点接收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使用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从所述无线网络节点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响应于未能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解码,可以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NACK消息。
响应于成功地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进行解码,可以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ACK消息。
可以使用所述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从所述无线网络节点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块。响应于未能对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进行解码,可以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NACK消息。
响应于成功地对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进行解码,可以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ACK消息。
所述NACK消息可以是第一NACK消息,并且可以使用所述第一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从所述无线网络节点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块和第四传输数据块。响应于未能对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解码,可以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第二NACK消息。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一MIMO接收流接收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二MIMO接收流接收的,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三MIMO接收流接收的,并且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四MIMO接收流接收的。
根据其他实施例,一种无线终端可以被配置为提供在MIMO信道上与无线网络节点的通信。所述无线终端可以包括:收发机,被配置为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通信并且从所述无线网络节点接收通信;以及处理器,被耦合到所述收发机。所述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收发机使用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从所述无线网络节点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并且响应于未能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解码,通过所述收发机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NACK消息。
所述处理器可以被进一步配置为响应于成功地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进行解码,通过所述收发机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ACK消息。
所述NACK消息可以是第一NACK消息,并且所述处理器可以被进一步配置为通过所述收发机使用所述第一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从所述无线网络节点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块和第四传输数据块,并且响应于未能对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解码,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第二NACK消息。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一MIMO接收流接收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二MIMO接收流接收的,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三MIMO接收流接收的,并且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可以是使用第四MIMO接收流接收的。
根据其他实施例,一种在无线终端处在MIMO信道上从无线网络节点接收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使用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以及接收针对所述第一TFRE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数据指示符。响应于所述数据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是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的初始发送,可以在无需与在先软比特进行组合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进行解码。响应于所述数据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是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的重传,可以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一软缓冲区的软比特的组合进行解码,并且可以对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和第二软缓冲区的软比特的组合进行解码。所述数据指示符可以是一比特数据指示符。
响应于成功地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进行解码,可以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ACK消息。
响应于未能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解码,可以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NACK消息。
响应于未能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进行解码以及成功地对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进行解码,可以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NACK消息。
所述数据指示符可以是第一数据指示符,并且可以使用所述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块。可以接收针对所述第一TFRE与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第二数据指示符。响应于所述第二数据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是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的初始发送,可以在无需与在先软比特进行组合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进行解码。响应于所述第二数据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是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的重传,可以对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第三软缓冲区的软比特的组合进行解码。
响应于成功地对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进行解码,可以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ACK消息。响应于未能对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进行解码,可以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NACK消息。
响应于所述数据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是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的初始发送,可以清除分别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软缓冲区和所述第二软缓冲区。
根据更多实施例,一种无线终端可以被配置为提供在MIMO信道上与无线网络节点的通信。所述无线终端可以包括收发机,被配置为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通信并且从所述无线网络节点接收通信;以及处理器,被耦合到所述收发机。所述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收发机使用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通过所述收发机接收针对所述第一TFRE针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的数据指示符,响应于所述数据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是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的初始发送,在无需与在先软比特进行组合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进行解码,响应于所述数据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是重传,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一软缓冲区的软比特的组合进行解码,以及响应于所述数字指示符指示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是重传,对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和第二软缓冲区的软比特的组合进行解码。
根据本文所讨论的一些更多实施例,一种在MIMO信道上从无线网络节点(例如,基站)向无线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使用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可以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到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单个NACK消息,并且响应于所述单个NACK消息,可以使用第二时间频率资源单元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重传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此外,所述网络节点可以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针对所述第二TFRE的单个数据指示符(也称作指示符或新数据指示符),以指示重传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
根据本文讨论的更多实施例,一种在MIMO信道上从无线网络节点(例如,基站)向无线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使用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可以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到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单个ACK消息,并且响应于所述单个ACK消息,可以使用第二时间频率资源单元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第三传输数据块和第四传输数据块。此外,所述网络节点可以向所述无线终端发送针对所述第二TFRE的单个数据指示符(也称作指示符或新数据指示符),以指示初始发送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这二者。
根据本文讨论的更多实施例,一种在无线终端处在MIMO信道上从无线网络节点(例如,基站)接收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使用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从所述无线网络节点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响应于成功地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进行解码,可以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单个ACK消息。响应于未能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解码,可以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单个NACK消息。
根据本文讨论的其他实施例,一种在无线终端处在MIMO信道上从无线网络节点(例如,基站)接收数据的方法可以包括:使用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响应于接收到指示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是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的初始发送的单个数据指示符(也称作指示符或新数据指示符),可以清除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软缓冲区,并且可以在不与在先软比特进行组合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进行解码。响应于接收到指示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是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的重传的单个数据指示符,可以将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与相应软缓冲区的软比特进行组合,并且可以分别地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与所述相应软比特的组合进行解码。
附图说明
附图(其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示出了本发明构思的某些非限制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A和图1B是根据一些实施例配置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图1A和/或图1B的一些实施例的基站和无线终端的框图;
图3A是MIMO通信系统的消息序列图;
图3B示出了图3A的反馈信道报告格式;
图4是示出了根据图2的一些实施例的基站处理器的单元/功能的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图2的一些实施例的无线终端处理器的单元/功能的框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无线终端(UE)中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实体;
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在用于秩/层3和4MIMO发送的多个MIMO数据流之间共享HARQ进程的组合的表格;
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基站和无线终端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讨论的一些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
图10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UE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网络节点中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2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HARQ进程映射的表格;以及
图13是示出了映射HARQ进程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构思,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示例。然而,本发明构思可以用很多不同的形式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理解为受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详尽和完整,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应当注意的是,这些实施例不相互排斥。来自一个实施例的组成部分可以默认为存在于/用于另一实施例中。
仅为了说明和解释的目的,在RAN中操作的上下文中,本文描述了本发明构思的这些和其他实施例,其中,RAN在无线通信信道上与无线终端(也称作UE)进行通信。然而,将理解的是,本发明构思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一般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类型的通信网络中。如本文所使用的,无线终端(也称作UE)可以包括从通信网络接收数据的任何设备,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蜂窝”电话)、膝上型/便携式计算机、袖珍计算机、手持式计算机、和/或台式计算机。
在RAN的一些实施例中,几个基站可以(例如,通过陆线或无线信道)连接到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无线网络控制器(有时也称作基站控制器(BSC))监管并协调与之相连的多个基站的各种活动。无线网络控制器通常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核心网。
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其是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发展而来,并且旨在提供基于宽带码分多址(WCDMA)技术的增强移动通信服务。UTRAN(其是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的缩写)是构成UMTS无线接入网的节点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的统称。因此,UTRAN实质上是针对UE的使用宽带码分多址的无线接入网。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已经着手进一步发展基于UTRAN和GSM的无线接入网技术。在这一方面,在3GPP中,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的规范正在发展。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包括长期演进(LTE)和系统架构演进(SAE)。
注意,虽然来自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LTE(长期演进)的术语在本公开中用于例证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但是这不应当被视为将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局限于这些系统。其他无线系统(包括WCDMA(宽带码分多址)、WiMax(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UMB(超移动宽带)、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等)也可以受益于采用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
此外,应当注意的是,诸如基站(也称作eNodeB或演进节点B)和无线终端(也称作UE或用户设备)等的术语应当被认为是非限制性的,并且不暗指这二者之间的特定层级关系。通常,基站(例如,“eNodeB”)和无线终端(例如,“UE”)可以被认为是在无线信道上相互通信的相应不同通信设备的示例。虽然本文所讨论的实施例可能专注于从eNodeB到UE的下行链路中的无线发送,但是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例如上行链路中。
图1A是被配置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来操作的通信系统的框图。示出了示例RAN60a,其可以是长期演进(LTE)RAN。无线基站(例如,eNodeB)100a可以直接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核心网70a。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网络控制器的功能可以由无线基站100a来执行。无线基站100a在无线信道300a上与其相应通信服务小区(也称作覆盖区域)内的无线终端(也称作用户设备节点或UE)200a进行通信。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无线基站100a可以通过X2接口相互通信并且通过S1接口与核心网70a进行通信。
图1B是被配置为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一些其他实施例操作的通信系统的框图。示出了示例RAN60b,其可以是WCDMA RAN。无线基站(例如,NodeB)100b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无线网络控制器(RNC)65b耦合到核心网70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无线基站100b来执行无线网络控制器的功能。无线基站100b在无线信道300b上与其相应通信服务小区(也称作覆盖区域)内的无线终端(也称作用户设备节点或UE)200b进行通信。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无线基站100b可以相互通信并且与核心网70b进行通信。
图2是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在无线信道300(例如,无线信道300a和/或300b)上进行通信的图1A和/或图1B的基站100(例如,基站100a和/或100b)和无线终端200(例如,无线终端200a和/或200b)的框图。如图所示,基站100可以包括耦合在处理器101与天线阵列117(包括多个天线)之间的收发机109和耦合到处理器101的存储器118。此外,无线终端200可以包括耦合在天线阵列217与处理器201之间的收发机209,并且用户接口221和存储器218可以耦合到处理器201。因此,基站处理器101可以通过收发机109和天线阵列117发送通信,以便通过天线阵列217和收发机209在无线终端处理器201处进行接收。在另一方向上,无线终端处理器201可以通过收发机209和天线阵列217发送通信,以便通过天线阵列117和收发机109在基站处理器101处进行接收。为了支持多达4分支MIMO(从而允许使用相同的TFRE并行发送4个数据层/流),天线阵列117和217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四个(或更多个)天线单元。例如,图2的无线终端200可以是蜂窝无线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上网本/平板电脑/手持计算机或者提供无线通信的任何其他设备。例如,用户接口211可以包括视觉显示器,例如,液晶显示器、触敏视觉显示器、键区、扬声器、麦克风等。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可以指时间频率码资源单元。
对于从RAN60到无线终端200的MIMO下行链路发送,(在RAN60和无线终端200处已知的)预编码矢量的码本用于对在相同的TFRE期间从扇区天线阵列向无线终端200并行发送的不同数据层(数据流)进行预编码(例如,应用预编码权重),并且用于对在相同的TFRE期间在无线终端200处并行接收的数据层(数据流)进行解码。预编码矢量的相同码本可以被存储在无线终端存储器218和基站存储器118中。此外,无线终端200可以估计每一个下行链路信道的特征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CQI),并且来自无线终端200的CQI反馈可以被发送到基站100。然后,该CQI反馈可以由基站处理器101用以选择:发送秩(即,要在后续TFRE期间发送的数据层/流的数量);传输数据块长度;要用于对不同传输数据块进行信道编码的信道码率;调制阶数;符号到层的映射方案;和/或用于到无线终端200的相应下行链路发送的预编码矢量。
举例说明,基站天线阵列117可以包括4个天线并且无线终端天线阵列217可以包括四个天线,使得无线终端200可以在MIMO通信期间从基站天线阵列117接收多达四个下行链路数据层(数据流)。在该示例中,预编码码本可以包括(当从基站扇区天线阵列117向无线终端200发送一个下行链路数据流时使用的)秩1预编码矢量、(当从基站扇区天线阵列117向无线终端200发送两个下行链路数据流时使用的)秩2预编码矢量、(当从基站扇区天线阵列117向无线终端200发送三个下行链路数据流时使用的)秩3预编码矢量、以及(当从基站扇区天线阵列117向无线终端200发送四个下行链路数据流时使用的)秩4预编码矢量。预编码矢量也可以被称作例如预编码码本条目、预编码码字、和/或预编码矩阵。
HSDPA的四层MIMO发送方案的问题是应当支持什么数量的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码字/进程。为了减少上行链路和/或下行链路信令,可以在四层MIMO发送方案中将两个HARQ码字/进程用于与一层下行链路发送、两层下行链路发送、三层下行链路发送、和四层下行链路发送有关的反馈。使用两个HARQ码字/进程可以相对更容易实现,而不会显著地降低性能(相对于使用四个HARQ码字/进程)。
如下文更详细讨论的,实现HARQ功能的无线终端200可以包括用于在TFRE期间接收的每一个传输数据块的软缓冲区。更具体地,单个软缓冲区可以用于层/秩1MIMO发送/接收(在TFRE期间接收到一个传输数据块),两个软缓冲区可以用于层/秩2MIMO发送/接收(在TFRE期间接收到两个传输数据块),三个软缓冲区可以用于层/秩3MIMO发送/接收(在TFRE期间接收到三个传输数据块),以及四个软缓冲区可以用于层/秩4MIMO发送/接收(在TFRE期间接收到四个传输数据块)。如果传输数据块未被成功地解码,则每一个软缓冲区存储解码之前针对传输数据块的解调器输出,以在重传之后使用。针对支持多达两秩/层发送(在TFRE期间向UE发送多达两个传输数据块)的版本7MIMO,为每一个软缓冲区并且因而为每一个传输数据块提供HARQ进程。然而,当两个HARQ进程被映射到三或四层/秩MIMO发送/接收时,可能需要将UE接收机软缓冲区映射到HARQ进程的机制。
根据本文所讨论的一些实施例,针对支持的HARQ进程的数量小于系统所支持的MIMO发送层/秩的数量的情形(例如,当支持秩/层3和/或4MIMO发送但是仅支持两个HARQ进程时),在UE接收机软缓冲区与HARQ进程之间映射功能的方法。在两个HARQ进程的情况下,HARQ ACK/NACK消息可以被包含在反馈信道(例如,HS-DPCCH))的HARQ码字中。
图3A示出了MIMO通信系统中的基站100与无线终端200之间的消息序列。如图3A所示,基站100在下行链路信道上发送导频信号,并且无线终端200基于导频信号(针对从基站100到无线终端200的发送)估计下行链路信道。无线终端200产生(例如,计算)针对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并且无线终端200在反馈信道上向基站100报告信道状态信息。图3B中示出了针对两个报告间隔的反馈信道报告的格式的示例,并且图3B示出了反馈信道报告可以包括HARQ单元/消息/码字(包括要包含在HARQ码字中的肯定应答/ACK和/或否定应答/NACK信息))和/或CQI/PCI(信道质量信息和/或预编码控制指示符)信息。
图4是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在4个信道编码器和多达四层/秩MIMO下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支持两HARQ进程/码字MIMO的图2的基站处理器101的单元/功能的框图。根据图4的实施例,可以为四个传输数据块流B1、B2、B3和B4提供四个信道编码器CE1、CE2、CE3和CE4,其中四个数据流的符号被映射到同样多的四个不同的数据流。如图所示,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传输数据块产生器401、信道编码器403、调制器405、层映射器407、扩频器(spreader)/加扰器409、和层预编码器411。在图4的实施例中,信道编码器403可以包括用于四个传输数据块流B1、B2、B3和B4的信道编码器CE1、CE2、CE3和CE4,调制器405可以包括交织器/调制器IM1、IM2、IM3和IM4,并且层映射器407可以被配置为将得到的四个流的符号映射到同样多的四个不同的MIMO层(流)X1、X2、X3和X4,如下文更详细讨论的。此外,自适应控制器415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作为反馈从无线终端200接收的信道质量信息(CQI)来控制传输数据块产生器401、信道编码器403、调制器405、层映射器407、和/或层预编码器411。因此,响应于由信道编码器CE1、CE2、CE3和CE4使用(由自适应控制器415响应于无线终端200的反馈确定的)不同的信道编码分别产生的数据码字产生的符号可以被交织并分配(映射)到四个不同的MIMO层。更具体地,响应于两个数据码字(其中,数据码字CW是具有额外信道编码和/或CRC比特的传输数据块)产生的符号可以被交织然后划分在两个不同的MIMO层之间。根据本文讨论的一些实施例,层映射器407可以执行一对一映射。
例如,基站处理器101可以(例如,从核心网70、从另一基站等)接收输入数据以发送到无线终端200,并且传输数据块产生器401(包括传输数据块数据产生器TB1、TB2、TB3和TB4)可以提供单个数据块流(针对秩1发送)或者将输入数据分为多个不同的数据块流(针对秩2发送、秩3发送和秩4发送)。更具体地,针对秩1发送(仅提供1个MIMO层/流),可以通过传输数据块产生器TB1处理所有输入数据以提供单个传输数据块流B1(包括单独的传输数据块b1-1、b1-2、b1-3等),而无需使用传输数据块产生器TB2、TB3或TB4并且无需产生其他传输数据块流B2、B3或B4。针对秩2发送(提供2个MIMO层/流),传输数据块产生器TB1可以产生传输数据块流B1(包括单独的传输数据块b1-1、b1-2、b1-3等),并且传输数据块产生器TB2可以产生传输数据块流B2(包括单独的传输数据块b2-1、b2-2、b2-3等),而无需使用传输数据块产生器TB3或TB4并且无需产生其他传输数据块流B3或B4。针对秩3发送(提供3个MIMO层/流),传输数据块产生器TB1可以产生传输数据块流B1(包括单独的传输数据块b1-1、b1-2、b1-3等),传输数据块产生器TB2可以产生传输数据块流B2(包括单独的传输数据块b2-1、b2-2、b2-3等),并且传输数据块产生器TB3可以产生传输数据块流B3(包括单独的传输数据块b3-1、b3-2、b3-3等),而无需使用传输数据块产生器TB4并且无需产生另一传输数据块流B4。针对秩4发送(提供4个MIMO层/流),传输数据块产生器TB1可以产生传输数据块流B1(包括单独的传输数据块b1-1、b1-2、b1-3等),传输数据块产生器TB2可以产生传输数据块流B2(包括单独的传输数据块b2-1、b2-2、b2-3等),传输数据块产生器TB3可以产生传输数据块流B3(包括单独的传输数据块b3-1、b3-2、b3-3等),并且传输数据块产生器TB4可以产生传输数据块流B4(包括单独的传输数据块b4-1、b4-2、b4-3等)。
信道编码器403(包括信道编码器CE1、CE2、CE3和CE4)可以例如使用turbo编码、卷积编码等对由传输数据块产生器401产生的数据块流B1、B2、B3和/或B4进行编码,以提供相应的数据码字流CW1(包括单独的数据码字cw1-1、cw1-2、cw1-3等)、CW2(包括单独的数据码字cw2-1、cw2-2,cw2-3等)、CW3(包括单独的数据码字cw3-1、cw3-2、cw3-3等)、和/或CW4(包括单独的数据码字cw4-1、cw4-2、cw4-3等)。此外,自适应控制器415可以响应于无线终端200的反馈(例如,与下行链路信道有关的CQI)分别确定由信道编码器CE1、CE2、CE3和CE4应用的编码特性(例如,码率)。针对秩1发送,信道编码器403可以响应于数据块流B1,仅使用信道编码器CE1来产生单个数据码字流CW1。针对秩2发送,信道编码器403可以响应于相应的数据块流B1和B2,使用信道编码器CE1和信道编码器CE2来产生两个数据码字流CW1和CW2。针对秩3发送,信道编码器403可以响应于相应的数据块流B1、B2和B3,使用信道编码器CE1、信道编码器CE2和信道编码器CE3来产生三个数据码字流CW1、CW2和CW3。针对秩4发送,信道编码器403可以响应于相应的数据块流B1、B2、B3和B4使用信道编码器CE1、信道编码器CE2、信道编码器CE3和信道编码器CE4来产生四个数据码字流CW1、CW2、CW3和CW4。根据一些实施例,信道编码器CE1、CE2、CE3和/或CE4可以在秩2发送、秩3发送和/或秩4发送期间应用不同的编码特性(例如,不同的码率)以产生包括要在相同的TFRE期间发送的数据在内的相应(不同编码的)数据码字cw1-1、cw2-1、cw3-1、和/或cw4-1。
调制器405(包括交织器/调制器IM1、IM2、IM3和IM4)可以对由信道编码器403产生的数据码字流CW1、CW2、CW3和/或CW4进行交织和调制以提供相应的未映射的符号块流D1(包括未映射的符号块d1-1、d1-2、d1-3等)、D2(包括未映射的符号块d2-1、d2-2、d2-3等)、D3(包括未映射的符号块d3-1、d3-2、d3-3等)和/或D4(包括未映射的符号块d4-1、d4-2、d4-3等)。针对秩1发送(仅提供1个MIMO层/流),调制器405可以响应于数据码字流CW1,仅使用交织器/调制器IM1产生单个未映射的符号块流D1。针对秩2发送,调制器405可以响应于相应的数据码字流CW1和CW2,使用交织器/调制器IM1和IM2产生两个未映射的符号块流D1和D2。针对秩3发送,调制器405可以响应于相应的数据码字流CW1、CW2和CW3,使用交织器/调制器IM1、IM2和IM3产生三个未映射的符号块流D1、D2和D3。针对秩4发送,调制器405可以响应于相应的数据码字流CW1、CW2、CW3和CW4,使用交织器/调制器IM1、IM2、IM3和IM4产生四个未映射的符号块流D1、D2、D3和D4。调制器405可以响应于基于来自无线终端200的CQI反馈而确定的来自自适应控制器315的输入来应用调制阶数。
此外,每一个交织器/调制器IM1、IM2、IM3和/或IM4可以对流的两个或更多个数据码字的数据进行交织,使得相应流的两个或更多个连续未映射的符号块包括表示两个或更多个连续数据码字的数据的符号。例如,数据码字流CW1的连续数据码字cw1-1和cw1-2的数据可以被交织和调制,以提供流D1的连续未映射的符号块d1-1和d1-2。类似地,数据码字流CW2的连续数据码字cw2-1和cw2-2的数据可以被交织和调制,以提供流D2的连续未映射的符号块d2-1和d2-2;数据码字流CW3的连续数据码字cw3-1和cw3-2的数据可以被交织和调制,以提供流D3的连续未映射的符号块d3-1和d3-2;和/或数据码字流CW4的连续数据码字cw4-1和cw4-2的数据可以被交织和调制,以提供流D4的连续未映射的符号块d4-1和d4-2。
可以例如使用一对一映射将未映射符号块流D1、D2、D3和D4的符号映射到相应的映射符号块流X1、X2、X3和X4(针对相应的MIMO发送层)。虽然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讨论了一对一映射,但是如果层映射器407的映射函数对于基站100和无线终端200二者是已知的,则可以使用其他映射。
扩频器/加扰器409可以包括四个扩频器/加扰器SS1、SS2、SS3和SS4,并且针对由层映射器407提供的每一个映射的符号流,扩频器/加扰器409可以(例如,使用Walsh码)产生相应的扩频符号块流Y1、Y2、Y3和Y4。层预编码器411可以(基于由自适应控制器415解释的无线终端反馈)对扩频符号块流应用具有恰当秩的MIMO预编码矢量(例如,通过应用预编码权重),以通过收发机109和天线阵列117的天线Ant-1、Ant-2、Ant-3和Ant-4进行发送。在秩/层1发送的情况下,只可以使用图4的第一单元(例如,TB1、CE1、IM1和SS1);在秩/层2发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图4的两个单元(例如,TB1-2、CE1-2、IM1-2和SS1-2);在秩/层3发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图4的三个单元(例如,TB1-3、CE1-3、IM1-3和SS1-3);以及在秩/层4发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图4的四个单元(例如,TB1-4、CE1-4、IM1-4和SS1-4)。
在图4的实施例中,基站处理器101可以在4个信道编码器CE1~CE4的情况下支持两个HARQ进程的MIMO。通过使用来自无线终端200的反馈(由“反馈信道”指示),自适应控制器415选择传输块长度、调制阶数、和码率。自适应控制器415还产生由层预编码器411使用的预编码权重信息。即使编码器403包括四个信道编码器CE1~CE4,无线终端200也可以仅针对最多两个编码的传输数据块码字来提供反馈信息。换言之,无线终端200可以针对层1发送提供一个HARQ码字,无线终端200可以针对层2发送提供两个HARQ码字,无线终端200可以针对层3发送提供两个HARQ码字,并且无线终端200可以针对层4发送提供两个HARQ码字。
针对秩3发送和秩4发送,由传输块产生器401、编码器403、调制器405和扩频加扰器409产生的数据流的数量大于由无线终端200提供的HARQ进程的数量。根据本文所讨论的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HARQ进程可以针对秩3发送和秩4发送映射到多于一个数据流。例如,针对秩1发送,一个HARQ进程可以直接映射到一个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1、CE1、IM1、和/或SS1产生的)。例如,针对秩2发送,第一HARQ进程可以直接映射到第一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1、CE1、IM1、和/或SS1产生的),并且第二HARQ进程可以直接映射到第二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2、CE2、IM2、和/或SS2产生的)。针对秩3发送,第一HARQ进程可以映射到第一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1、CE1、IM1、和/或SS1产生的)和第二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2、CE2、IM2、和/或SS2产生的),并且第二HARQ进程可以映射到第三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3、CE3、IM3、和/或SS3产生的)。针对秩4发送,第一HARQ进程可以映射到第一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1、CE1、IM1、和/或SS1产生的)和第二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2、CE2、IM2、和/或SS2产生的),并且第二HARQ进程可以映射到第三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3、CE3、IM3、和/或SS3产生的)和第四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4、CE4、IM4、和/或SS4产生的)。
根据一些其他实施例,针对秩1发送,一个HARQ进程可以直接映射到一个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1、CE1、IMI和/或SS1产生的)。针对秩2发送,第一HARQ码字/进程/标识可以直接映射到第一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1、CE1、IM1、和/或SS1产生的),并且第二HARQ进程可以直接映射到第二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2、CE2、IM2、和/或SS2产生的)。针对秩3发送,第一HARQ进程可以映射到第一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1、CE1、IM1、和/或SS1产生的),并且第二HARQ进程可以映射到第二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2、CE2、IM2、和/或SS2产生的)和第三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3、CE3、IM3、和/或SS3产生的)。针对秩4发送,第一HARQ进程可以映射到第一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1、CE1、IM1、和/或SS1产生的)和第四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4、CE4、IM4、和/或SS4产生的),并且第二HARQ进程可以映射到第二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2、CE2、IM2、和/或SS2产生的)和第三数据流(例如,其是使用TB3、CE3、IM3、和/或SS3产生的)。
可以基于由自适应控制器415所选择的秩,将传输数据块传送到编码器403并且使用调制器405对编码器输出进行交织和调制。可以使用层映射器407将调制器405的输出映射到空时层,并且如上文所讨论的,层映射器407可以提供一对一层映射。可以使用扩频器/加扰器409对由层映射器407产生的符号流进行扩频和加扰,并且层预编码器411可以对扩频器/加扰器409的输出进行预编码,其中通过收发机109和天线阵列117(包括天线Ant-1、Ant-2、Ant-3和Ant-4)传送预编码器的输出。
在无线终端200处,当接收到由基站发送的MIMO下行链路通信时,处理器201的操作可以对基站处理器101的操作进行镜像。更具体地,图5中示出了如上文参照图4所讨论的对基站处理器101的单元/功能进行镜像的无线终端处理器201的单元/功能。
可以通过MIMO天线阵列217的MIMO天线单元和收发机209来接收无线信号,并且可以由层解码器601使用MIMO解码矢量来对无线信号进行解码,以根据用于发送/接收的MIMO秩来产生多个MIMO解码符号层X1’、X2’、X3’和/或X4’。层解码器601可以使用与由基站100使用的预编码矢量相对应的解码矢量。层解码器601可以针对秩1接收产生单个解码符号层X1’,层解码器601可以针对秩2接收产生两个解码符号层X1’和X2’,层解码器601可以针对秩3接收产生三个解码符号层X1’、X2’和X3’,并且层解码器601可以针对秩4发送产生四个解码符号层X1’、X2’、X3’和X4’。因此,层解码器601可以执行由基站100的层预编码器411和扩频器/加扰器409执行的操作的逆操作。层解码器601可以针对每一个数据流/层执行MIMO检测器的功能(其与层预编码器411的逆功能相对应)和解扩/解扰块的功能(其与扩频器/加扰器409的逆功能相对应)。层解映射器603可以用作层映射器407的逆映射器,以根据发送秩将解码符号层X1’、X2’、X3’和/或X4’解映射至相应的未映射的符号层D1’、D2’、D3’和/或D4’。
针对秩1接收,层解映射器603可以将解码符号层X1’的块x1’-j的符号直接解映射至未映射符号层D1’的块d1’-j的符号,解调器/解交织器DM-1可以对未映射符号层块d1’-j进行解调/解交织以提供数据码字流CW1’的数据码字cw1’-j,并且信道解码器CD1可以对数据码字流CW1’的数据码字cw1’-j进行解码以提供流B1’的传输块b1’-j。然后,传输块产生器607可以将流B1’的传输块b1’-j作为数据流进行传送。在秩1接收期间,可以不使用解调器/解交织器DM2、DM3和DM4以及信道解码器CD2、CD3和CD4。
针对秩2接收,层解码器601可以产生解码符号层X1’和X2’。层解映射器603可以将解码符号层X1’的块x1’-j的符号直接解映射至未映射符号层D1’的块d1’-j的符号,并且层解映射器603可以将解码符号层X2’的块x2’-j的符号直接解映射至未映射符号层D2’的块d2’-j的符号。解调器/解交织器DM-1可以对未映射符号层块d1’-j进行解调/解交织,以提供数据码字流CW1’的数据码字cw1’-j,并且解调器/解交织器DM-2可以对未映射符号层块d2’-j进行解调/解交织,以提供数据码字流CW2’的数据码字cw2’-j。信道解码器CD1可以对数据码字流CW1’的数据码字cw1’-j进行解码,以提供流B1’的传输块b1’-j,并且信道解码器CD2可以对数据码字流CW2’的数据码字cw2’-j进行解码,以提供流B2’的传输块b1’-j。然后,传输块产生器607可以将流B1’和B2’的传输块b1’-j和b2’-j组合为数据流。在秩2接收期间,可以不使用解调器/解交织器DM3和DM4以及信道解码器CD3和CD4。
针对秩3接收,层解码器601可以产生解码符号层X1’、X2’和X3’。层解映射器603可以将解码符号层X1’的块x1’-j的符号直接解映射至未映射符号层D1’的块d1’-j的符号,层解映射器603可以将解码符号层X2’的块x2’-j的符号直接解映射至未映射符号层D2’的块d2’-j的符号,并且层解映射器603可以将解码符号层X3’的块x3’-j的符号直接解映射至未映射符号层D3’的块d3’-j的符号。解调器/解交织器DM-1可以对未映射符号层块d1’-j进行解调/解交织,以提供数据码字流CW1’的数据码字cw1’-j,解调器/解交织器DM-2可以对未映射符号层块d2’-j进行解调/解交织,以提供数据码字流CW2’的数据码字cw2’-j,并且解调器/解交织器DM-3可以对未映射符号层块d3’-j进行解调/解交织,以提供数据码字流CW3’的数据码字cw3’-j。信道解码器CD1可以对数据码字流CW1’的数据码字cw1’-j进行解码,以提供流B1’的传输块b1’-j,信道解码器CD2可以对数据码字流CW2’的数据码字cw2’-j进行解码,以提供流B2’的传输块b2’-j,并且信道解码器CD3可以对数据码字流CW3’的数据码字cw3’-j进行解码,以提供流B3’的传输块b3’-j。然后,传输块产生器607可以将流B1’、B2’和B3’的传输块b1’-j、b2’-j和b3’-j组合为数据流。在秩3接收期间,可以不使用解调器/解交织器DM4以及信道解码器CD4。
针对秩4接收,层解码器601可以产生解码符号层X1’、X2’、X3’、X4’。层解映射器603可以将解码符号层X1’的块x1’-j的符号直接解映射至未映射符号层D1’的块d1’-j的符号,层解映射器603可以将解码符号层X2’的块x2’-j的符号直接解映射至未映射符号层D2’的块d2’-j的符号,层解映射器603可以将解码符号层X3’的块x3’-j的符号直接解映射至未映射符号层D3’的块d3’-j的符号,并且层解映射器603可以将解码符号层X4’的块x4’-j的符号直接解映射至未映射符号层D4’的块d4’-j的符号。解调器/解交织器DM-1可以对未映射符号层块d1’-j进行解调/解交织,以提供数据码字流CW1’的数据码字cw1’-j,解调器/解交织器DM-2可以对未映射符号层块d2’-j进行解调/解交织,以提供数据码字流CW2’的数据码字cw2’-j,解调器/解交织器DM-3可以对未映射符号层块d3’-j进行解调/解交织,以提供数据码字流CW3’的数据码字cw3’-j,并且解调器/解交织器DM-4可以对未映射符号层块d4’-j进行解调/解交织以提供数据码字流CW4’的数据码字cw4’-j。信道解码器CD1可以对数据码字流CW1’的数据码字cw1’-j进行解码,以提供流B1’的传输块b1’-j,信道解码器CD2可以对数据码字流CW2’的数据码字cw2’-j进行解码以提供流B2’的传输块b2’-j,信道解码器CD3可以对数据码字流CW3’的数据码字cw3’-j进行解码以提供流B3’的传输块b3’-j,并且信道解码器CD4可以对数据码字流CW4’的数据码字cw4’-j进行解码以提供流B4’的传输块b4’-j。然后,传输块产生器607可以将流B1’、B2’、B3’和B4’的传输块b1’-j、b2’-j、b3’-j和b4’-j组合为数据流。
如图5中进一步示出的,可以为每一个接收数据流提供相应的软缓冲区SB1、SB2、SB3和SB4,并且每一个解码器CD1、CD2、CD3和CD4可以被配置为确定每一个解码传输数据块通过解码还是未能解码。更具体地,由解调器/解码器DM产生的每一个未解码传输数据块可以被保存在相应的软缓冲区SB中,直到解码结果由信道解码器CD确定为止。如果传输数据块通过解码,则可以产生和提供ACK(肯定应答消息)作为基站的反馈,并且无需重传。如果传输数据块未通过解码,则可以产生和提供NACK(否定应答消息)作为基站的反馈,并且解调器/解交织器的未解码输出(也称作软比特)可以被保存在软缓冲区SB中。响应于NACK,基站可以重传失败的传输数据块,并且无线终端200可以使用重传的数据块以及保存在软缓冲区中的解调器/解交织器的先前未解码输出,对重传的数据块进行第二遍解码。通过使用软缓冲区对解调的数据块的第一版本和第二版本进行组合,可以在重传之后增加成功解码的可能性。
如图5中所示,层解码器601(例如,包括MIMO检测器,例如,最小均方误差或MMSE接收机)可以减小来自多径信道的干扰和/或可以减小其他天线干扰。在解扩、解映射、解调制和/或解交织之后,无线终端200可以尝试使用相应的信道解码器对传输数据块的编码比特进行解码。如果解码尝试失败,则无线终端在相应的软缓冲区中对所接收的传输数据块的软比特进行缓冲,并且通过发送NACK消息(例如,作为HARQ-ACK码字的一部分)来请求重传传输数据块。一旦重传被无线终端200接收到(并且经过解码、解映射、解调和/或解交织),无线终端就可以将缓冲的软比特与来自重传的接收软比特进行组合,并且尝试使用相应的信道解码器对该组合进行解码。
为了使软组合正确地操作,无线终端可能需要知道接收的发送是传输数据块的新发送还是先前发送的传输数据块的重传。为此,下行链路控制信令可以包括数据指示符(也称作指示符、新数据指示符、新/旧数据指示符等),无线终端使用该数据指示符来控制软缓冲区是否应当被清除或者是否应当进行软缓冲区和接收的软比特的软组合。针对到无线终端200的给定发送/重传,数据指示符因此可以具有用于指示新数据的初始发送的一个值和用于指示先前发送数据的重传的另一值。
只要当前发送不是重传,基站处理器101的NodeB基站MAC-ehs单元就可以递增单比特数据指示符(也称作指示符或新数据指示符)。因此,每次在MIMO层上发送新传输数据块时,可以切换单比特数据指示符。因此,数据指示符可以由无线终端处理器201用于针对每一个初始发送来清除软缓冲区,这是因为不应当针对新/初始发送进行软组合。指示符也可以用于检测状态信令中的错误情况。如果未对数据指示符进行切换(尽管事实是例如对所关注的HARQ进程的先前数据进行正确解码并且(使用ACK消息)进行肯定应答),则上行链路信令中的错误很可能已经发生。类似地,如果对指示符进行切换但是未对针对HARQ进程的先前数据进行正确解码,则无线终端可以使用新接收数据来替换先前在软缓冲区中针对HARQ进程的数据。
针对秩4发送,无线终端200因此可以在相同的TFRE中接收多达四个传输数据块。当在秩4发送期间针对TFRE进行解码之后,每一个解码器CD1、CD2、CD3和CD4可以根据相应的传输数据块是通过解码还是未能解码来产生相应的本地ACK或NACK。针对秩3发送,无线终端200因此可以在相同的TFRE中接收多达三个传输数据块。当在秩3发送期间针对TFRE进行解码之后,每一个解码器CD1、CD2和CD3可以根据相应的传输数据块是通过解码还是未能解码来产生相应的本地ACK或NACK。针对秩2发送,无线终端200因此可以在相同的TFRE中接收多达两个传输数据块。当在秩2发送期间针对TFRE进行解码之后,每一个解码器CD1和CD2可以根据相应的传输数据块是通过解码还是未能解码来产生相应的本地ACK或NACK。针对秩1发送,无线终端200因此可以在TFRE中接收一个传输数据块。当在秩1发送期间针对TFRE进行解码之后,解码器CD1可以根据传输数据块是通过解码还是未能解码来产生相应的本地ACK或NACK。
无线终端处理器201例如可以响应于经由下行链路信令从基站100提供的秩和/或预编码矢量信息来针对给定TTI/TFRE定义、配置和/或使用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接收层RL1(包括DM1、SB1和/或CD1)、RL2(包括DM2、SB2和/或CD2)、RL3(包括DM3、SB3和/或CD3)、RL4(包括DM4、SB4和/或CD4),如上文关于图3A所讨论的。例如,当无线终端检测到下行链路信道具有更高的SINR时(例如,当无线终端相对靠近基站时),可以选择更高的MIMO秩(其定义相应更高数量的接收层/流),并且当无线终端检测到下行链路信道具有更低的SINR时(例如,当无线终端相对远离基站时),可以选择更低的MIMO秩(其定义相应更低数量的接收层/流)。
虽然在图4中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示出了单独的传输块产生器、编码器、调制器、层映射器、扩频器/加扰器、和层预编码块,但是图4的块仅示出了基站处理器101和/或收发机109的功能/操作。图4的子块(例如,传输块TB1~TB4、信道编码器CE1~CE4、交织器/调制器IM1~IM4、以及扩频加扰器SS1~SS4)还示出了支持发送层TL1~TL4的传输块产生器、编码器块、调制器块、和扩频器/加扰器块的功能/操作。然而,处理器101可以在秩1发送期间提供/定义/配置仅一个发送层TL1的功能/操作;处理器101可以在秩2发送期间提供/定义/配置仅两个发送层TL1和TL2的功能/操作;处理器101可以在秩3发送期间提供/定义/配置仅三个发送层TL1、TL2和TL3的功能/操作;并且可以在秩4发送期间仅提供四个发送层TL1、TL2、TL3和TL4的功能/操作。当例如提供/定义/配置多个发送层时,处理器101可以提供/定义/配置多个传输块子块、多个信道解码器子块、多个交织器/调制器子块、和/或多个扩频器/加扰器子块的功能/操作,从而允许在TTI/TFRE期间在发送之前并行处理不同发送层的数据,或者处理器101可以提供/定义/配置单个传输块、单个信道编码器、单个交织器/调制器、和/或单个扩频加扰器的功能/操作,从而允许在TTI/TFRE期间在发送之前串行处理不同发送层的数据。
虽然在图5中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示出了单独的层解码器、层解映射器、解调器/解交织器、软缓冲区、信道解码器、和传输块组合器块/子块,但是图5的块仅示出了无线终端处理器201和/或收发机209的功能/操作。例如,图5的子块(例如,解调器/解交织器DM1~DM4、软缓冲区SB1~SB4、和信道解码器CD1~CD4)示出了提供接收层RL1~RL4的功能/操作。然而,处理器101可以在秩1接收期间提供/定义/配置仅一个接收层RL1的功能/操作;处理器101可以在秩2发送期间提供/定义/配置仅两个接收层RL1和RL2的功能/操作;处理器101可以在秩3发送期间提供/定义/配置仅三个接收层RL1、RL2和RL3的功能/操作;并且可以在秩4发送期间仅提供四个接收层RL1、RL2、RL3和RL4的功能/操作。当例如提供/定义/配置多个接收层时,处理器101可以提供/定义/配置多个解调器/解交织器块、多个软缓冲区块、和/或多个信道解码器块的功能/操作,从而允许在TTI/TFRE期间对不同接收层的数据进行并行处理,或者处理器101可以提供/定义/配置单个解调器/解交织器块、单个软缓冲区、和/或单个信道解码器的功能/操作,从而允许在TTI/TFRE期间串行处理不同接收层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无线终端处理器101的MAC-ehs中的HARQ进程可以提供图6中所示的MAC功能。图6示出了无线终端200处的MAC(媒体访问控制)功能。如图5中所示,一个HARQ实体可以针对每一个HS-DSCH(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针对一个用户的HARQ功能。一个HARQ实体能够支持停止和等待HARQ协议的多个实例(多个HARQ进程)。根据一些实施例,针对每一个HS-DSCH应当存在一个HARQ实体,针对单个流发送针对每一个TTI(发送时间间隔)应当存在一个HARQ进程,并且针对双流(2秩/层)的发送、三个流(3秩/层)的发送、和四个流(4秩/层)的发送针对每一个TTI应当存在两个HARQ进程。
因为针对三个下行链路流(3秩/层)和针对四个下行链路流(4秩/层)仅支持2个HARQ进程,因此针对秩3下行链路发送可以根据图7A的表格并且针对秩4下行链路发送可以根据图7B的表格来提供软缓冲区的映射。注意,图7A的组合中的任意一个可以用于秩4下行链路发送,并且图7B的组合中的任意一个可以用于秩3下行链路发送。只要针对共享的HARQ进程(即,由两个或更多个流/层共享的HARQ进程)的数据指示符(也称作指示符或数据指示符)指示已经在下行链路上初始发送新数据(例如,已经切换数据指示符比特),就应当清除与共享的HARQ进程相关联的两个/所有流的软缓冲区。只要针对共享的HARQ进程(即,由两个或更多个流/层共享的HARQ进程)的数据指示符(也称作指示符或新数据指示符)指示正在重传旧数据,就应当将针对与共享的HARQ进程相关联的两个/所有流的软缓冲区与相应数据流的重传数据进行组合。
针对秩/层1发送,单个HARQ进程可以用于单个下行链路数据流。因此,可以由基站针对下行链路数据流的一个传输数据块发送一个数据指示符标记,并且无线终端200可以使用DM1、SB1和CD1来接收一个传输数据块。如果数据指示符指示传输数据块是新/初始发送,则无线终端200可以清除软缓冲区SB1并且尝试使用信道解码器CD1进行解码。如果数据指示符指示传输数据块是先前失败的发送的重传,则无线终端200可以将重传的软比特(其由解调器/解交织器DM1产生)与来自软缓冲区SB1的软比特进行组合并且尝试使用信道解码器CD1对组合进行解码。如果信道解码器CD1能够成功地对发送/重传进行解码,则产生ACK消息并且将其(例如,作为HARQ-ACK码字的元素)发送到基站100。如果信道解码器CD1未能对发送/重传进行解码,则产生NACK消息并且将其(例如,作为HARQ-ACK码字的元素)发送到基站100。因此,单个HARQ进程(包括数据指示符/标记、NACK消息和/或ACK消息)可以映射到在秩/层1下行链路数据流上发送的每一个传输数据块。
针对秩/层2发送,第一HARQ进程(包括数据指示符/标记、NACK消息和/或ACK消息)可以映射到在秩2发送的第一流上发送的每一个传输数据块,并且第二HARQ进程(包括数据指示符/标记、NACK消息和/或ACK消息)可以映射到在秩2发送的第二流上发送的每一个传输数据块。因此,第一HARQ进程和第二HARQ进程中的每一个可以针对秩2发送的相应流的传输数据块操作,如上文关于秩/层1发送所讨论的。换言之,相应数据指示符/标记可以被提供用于在相同TFRE期间接收的每一个传输输数据块,可以响应于相应的数据指示符/标记,对相应的下行链路数据流的软缓冲区独立地进行清除或维护以用于重传组合,并且可以针对在相同TFRE期间接收的每一个传输数据块产生相应的ACK/NACK消息并且将其发送到基站100。
然而,针对更高阶发送秩/层,HARQ进程可以由两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数据流共享,以减小上行链路反馈信令。针对秩/层3下行链路发送,第一HARQ进程(包括数据指示符/标记、NACK消息和/或ACK消息)可以映射到使用DM1、SB1和CD1所接收的第一流的每一个传输数据块,如关于秩/层1下行链路传输和秩/层2下行链路传输所讨论的。然而,可以针对使用DM2、SB2和CD2所接收的第二流和使用DM3、SB3和CD3所接收的第三流的传输数据块共享第二HARQ进程。因此,可以在相同的TFRE期间在相应的第一流、第二流和第三流上发送第一传输数据块、第二传输数据块和第三传输数据块。可以由基站100针对第一流的第一传输数据块发送第一数据指示符标记,并且如果第一数据指示符指示第一传输数据块是初始发送,则软缓冲区SB1可以被清除,或者如果第一数据指示符指示第一传输数据块是重传,则软缓冲区SB1可以被维护以用于组合解码。
可以由基站100针对第二下行链路数据流和第三下行链路数据流的第二传输数据块和第三传输数据块这二者来发送第二数据指示符标记。如果第二数据指示符指示新/初始发送,则无线终端200可以清除软缓冲区SB2和SB3,并且尝试使用信道解码器CD2和CD3对第二传输数据块和第三传输数据块进行解码。如果第二数据指示符指示重传,则无线终端200可以将第二传输数据块和第三传输数据块的软比特(其是由解调器/解交织器DM2和DM3产生的)与来自相应软缓冲区SB2和SB3的软比特进行组合并且尝试使用相应的信道解码器CD2和CD3对组合进行解码。如果两个信道解码器CD2和CD3都能够成功地对发送/重传进行解码,则产生ACK消息并且将其(例如,作为共享的HARQ-ACK进程的元素)发送到基站100。如果信道解码器CD2或CD3中的任意一个未能对发送/重传进行解码,则产生NACK消息并且将其(作为共享的HARQ-ACK进程的元素)发送到基站100。因此,可以由在相同的TFRE期间在不同的下行链路数据流上发送的两个传输数据块来共享单个HARQ进程(包括单个数据指示符/标记、单个NACK消息和/或单个ACK消息)。
针对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秩/层4下行链路发送,可以在第一流(例如,其是使用DM1、SB1和CD1接收的)与第二流(例如,其是使用DM2、SB2和CD2接收的)之间共享第一HARQ进程,并且可以在第三流(例如,其是使用DM3、SB3和CD3接收的)与第四流(例如,其是使用DM4、SB4和CD4接收的)之间共享第二HARQ进程。针对根据一些其他实施例的秩/层4下行链路发送,可以在第一流(例如,其是使用DM1、SB1和CD1接收的)与第四流(例如,其是使用DM4、SB4和CD4接收的)之间共享第一HARQ进程,并且可以在第二流(例如,其是使用DM2、SB2和CD2接收的)与第三流(例如,其是使用DM3、SB3和CD3接收的)之间共享第二HARQ进程。在任何两个数据流之间共享HARQ进程可以与上文关于在秩/层3发送期间在第二数据流与第三数据流之间共享第二HARQ进程所讨论的相同。当在两个流之间共享HARQ进程的情况下,HARQ进程针对共享HARQ进程的所有数据流针对每一个TFRE提供一个数据指示符和一个ACK/NACK消息。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图8A和图8B的流程图更详细地讨论由多个数据流共享的HARQ进程的操作。
图8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的基站100使用共享的HARQ进程来发送多个MIMO数据流的操作,并且图8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的无线终端200使用共享的HARQ进程接收多个MIMO数据流的操作。将同时讨论图8A和图8B的操作,这是因为基站和无线终端的操作可能交错。
如图8A中所示,基站处理器101可以在框811处针对HARQ进程确定HARQ进程应用于单个MIMO数据流还是HARQ进程由多个(例如,两个)MIMO数据流共享。如果HARQ进程仅应用于一个MIMO数据流,则在框815处HARQ进程可以单独地应用于单个MIMO数据流,使得来自在先TFRE的(从无线终端200接收的)一个ACK/NACK消息针对当前TFRE仅应用于单个MIMO数据流,并且使得一个数据指示符针对当前TFRE仅应用于单个MIMO数据流。例如,如上文关于四天线系统所讨论的,可以将第一HARQ进程(HARQ-1)单独地应用于第一MIMO数据流(例如,使用TB1、CE1、IM1、DM1、SB1和/或CD1)以用于秩1发送/接收、秩2发送/接收、和秩3发送/接收,并且可以将第二HARQ进程(HARQ-2)单独地应用于第二MIMO数据流(例如,使用TB2、CE2、IM2、DM2、SB2和/或CD2)以用于秩2发送/接收。
如果在框811处HARQ进程由多个MIMO数据流共享,则基站处理器101可以响应于在TFRE/先前的TFRE中在多个MIMO数据流上发送的传输数据块来确定接收到ACK消息还是NACK消息。如上所述,无线终端200可以针对共享HARQ进程的多个数据流发送一个ACK或NACK消息。如上文关于四天线系统所讨论的,例如,第一HARQ进程(HARQ-1)可以由第一MIMO数据流(例如,使用TB1、CE1、IM1、DM1、SB1和/或CD1)和第四MIMO数据流(例如,使用TB4、CE4、IM4、DM4、SB4和/或CD4)共享,以用于秩4发送/接收,并且第二HARQ进程(HARQ-2)可以由第二MIMO数据流(例如,使用TB2、CE2、IM2、DM2、SB2和/或CD2)和第三MIMO数据流(例如,使用TB2、CE2、IM2、DM2、SB2和/或CD2)共享以用于秩3和秩4发送/接收。
如果在框817处针对在先的TFRE发送接收到ACK消息,则基站处理器101可以在框819处产生并发送数据指示符,该数据指示符针对在当前TFRE期间针对共享HARQ进程的数据流发送的所有传输数据块指示新数据的初始发送。在框821,基站处理器101可以针对共享HARQ进程的所有数据流产生和发送新传输数据块。
如果在框817处针对在先TFRE发送接收到NACK消息,则基站处理器101可以在框831处产生和发送数据指示符,该数据指示符针对共享HARQ进程的数据流在当前TFRE期间发送的所有传输数据块指示在先数据的重传。在框833处,基站处理器101可以重传针对共享HARQ进程的所有数据流先前发送的传输数据块。因此,单个NACK消息可以导致共享HARQ进程的所有数据流的传输数据块的重传。
如图8B中所示,响应于在框849处接收到TFRE的数据,无线终端处理器201可以在框851处针对HARQ进程确定HARQ进程应用于单个MIMO数据流还是HARQ进程由多个(例如,两个)MIMO数据流共享。如果HARQ进程仅应用于一个MIMO数据流,则在框853处HARQ进程可以单独地应用于单个MIMO数据流,使得仅针对单个MIMO数据流产生一个ACK/NACK消息并且使得数据指示符针对当前TFRE仅应用于单个MIMO数据流。例如,如上文关于四天线系统所讨论的,第一HARQ进程(HARQ-1)可以单独地应用于第一MIMO数据流(例如,使用TB1、CE1、IM1、DM1、SB1和/或CD1)以用于秩1发送/接收、秩2发送/接收、和秩3发送/接收,并且第二HARQ进程(HARQ-2)可以单独地应用于第二MIMO数据流(例如,使用TB2、CE2、IM2、DM2、SB2和/或CD2)以用于秩2发送/接收。
如果在框851处HARQ进程由多个MIMO数据流共享,则无线终端处理器201可以在框855处确定(由基站100发送的)数据指示符指示传输数据块是新数据的初始发送还是在先前TFRE中发送的数据的重传。例如,如上文关于四天线系统所讨论的,第一HARQ进程(HARQ-1)可以由第一MIMO数据流(例如,使用TB1、CE1、IM1、DM1、SB1和/或CD1)和第四MIMO数据流(例如,使用TB4、CE4、IM4、DM4、SB4和/或CD4)共享,以用于秩4发送/接收,并且第二HARQ进程(HARQ-2)可以由第二MIMO数据流(例如,使用TB2、CE2、IM2、DM2、SB2和/或CD2)和第三MIMO数据流(例如,使用TB2、CE2、IM2、DM2、SB2和/或CD2)共享,以用于秩3发送/接收和秩4发送/接收。
如果共享的HARQ进程的传输数据块是新数据的初始发送,则在框861处(响应于一个数据指示符)清除共享HARQ进程的数据流的所有软缓冲区,并且在框863处对共享HARQ进程的数据流的每一个传输数据块单独地解调,以产生针对相应的传输数据块的软比特。在框865处对针对相应的传输数据块的软比特进行解码以产生原始传输数据块。如果在框867处对共享HARQ进程的MIMO数据流的(当前TFRE的)所有当前传输数据块成功地解码,则可以在框869处针对共享HARQ进程的所有传输数据块产生一个ACK消息并且将其发送到基站100。如果在框867处共享HARQ进程的MIMO数据流的(当前TFRE的)当前传输数据块之一未能解码,则可以在框871处针对共享HARQ进程的所有传输数据块产生一个NACK消息并且将其发送到基站100。
如果在框855处共享的HARQ进程的传输数据块是重传,则在框881处(响应于指示重传的一个数据指示符)维护共享HAQ进程的数据流的所有软缓冲区,并且在框883处对共享HARQ进程的数据流的每一个传输数据块单独地解调,以产生针对相应的传输数据块的软比特。然后,在框885处将针对相应的传输数据块的软比特与来自相应软缓冲区的相应软比特进行组合,并且在框887处对旧/新软比特的组合进行单独地解码,以产生原始传输数据块。如果在框887和867处对共享HARQ进程的MIMO数据流的(当前TFRE的)所有当前传输数据块成功地解码,则可以在框869处针对共享HARQ进程的所有传输数据块产生一个ACK消息并且将其发送到基站100。如果在框867处共享HARQ进程的MIMO数据流的(当前TFRE的)当前传输数据块之一未能解码,则可以在框871处针对共享HARQ进程的所有传输数据块产生一个NACK消息并且将其发送到基站100。
下面讨论本发明构思的额外实施例。
HARQ码字的数量可以与HARQ进程的数量相对应。在2个码字的情况下,将存在2个HARQ进程。流(层)的数量与发送的秩相对应。
针对2码字MIMO,无线终端(UE)200可以通过反馈信道向网络(60)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反馈信息可以包括:秩信息(RI)、信道质量信息(CQI)和预编码控制索引(PCI)。RI可以包括用于指示秩发送的类型(即,秩1、秩2、秩3或秩4)的两个比特。(例如,在基站100的处理器101处实现的)调度器可以针对每一个TTI(时间发送间隔)确定要使用哪种类型的秩。
实现具有软组合的HARQ功能的每一个UE可以具有称作软缓冲区的块。每一个软缓冲区可以存储在发送和重传期间的软值。通常,针对版本7MIMO,每一个软缓冲区与HARQ进程一对一映射,即,针对每一个HARQ进程提供一个软缓冲区。然而,当2个HARQ进程被映射到四个天线时,可能需要适合的机制将UE接收机中的软缓冲区映射到HARQ进程,以实现具有软组合的HARQ功能。
概述了用于在HARQ进程的数量小于在系统中支持的层的数量时(例如,针对秩3发送/接收或秩4发送/接收和2个HARQ进程)在UE侧在软缓冲区与HARQ进程之间实现映射功能的方法。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HARQ和软组合功能的无线终端(UE)中提供方法,从而无线通信系统支持多流MIMO下行链路发送。该方法可以包括:从网络节点接收在下行链路信令中包含的数据指示符。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数据指示符来确定是否应当对当前接收的传输块/数据发送执行软组合。
UE可以基于数据指示符来确定当前发送是否是先前发送的数据的重传或者当前传输是否是新数据的初始发送。例如,可以从网络节点接收每一个HARQ进程的数据指示符。因此,针对秩3发送或秩4发送,针对第一HARQ进程接收到第一数据指示符并且针对第二HARQ进程接收到第二数据指示符。数据指示符可以是例如单比特数据指示符。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果数据指示符指示当前传输是重传,则将来自先前发送的缓冲数据与来自当前发送的数据进行软组合。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果数据指示符指示当前发送不是重传而是初始发送,则删除/清除在先前发送中接收到的并且存储在软缓冲区中的数据。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节点中提供方法,从而无线通信系统支持多流MIMO下行链路发送。网络节点(也称作基站)可以是节点B或e节点B。该方法可以包括:在下行链路发送中提供(包括)数据指示符。例如,可以在下行链路发送中包括针对每一个HARQ进程的数据指示符。因此,针对秩3发送或秩4发送,针对第一HARQ进程信号通知第一数据指示符并且针对第二HARQ进程信号通知第二数据指示符。数据指示符可以是一比特数据指示符。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当当前发送是初始发送时,改变数据指示符的值。改变数据指示符的值可以包括递增数据指示符的值。针对一比特数据指示符,可以针对每一个传输块的作为初始发送(即,非重传)的下行链路发送来切换比特。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果当前下行链路发送是先前发送的数据的重传(例如,先前发送的传输块的重传),则不修改数据指示符(即,保持数据指示符的当前值)。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现本方法和装置的实施例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网络100。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可以在涉及节点之间编码数据发送的其他类似的通信系统中进行实现。
在图9中,UMTS网络100可以包括核心网102和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103。UTRAN103可以包括具有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形式的多个节点(105a、105b),其中每一个被耦合到具有一个或多个NodeB104a、104b(也被称作基站)形式的相邻节点集合。每一个NodeB104负责给定的地理无线小区,并且控制RNC105负责在节点B104与核心网102之间路由用户和信令数据。所有RNC105相互耦合。在3GPP技术规范TS25.401V3.2.0中给出了UTRAN103的总体概述。
图9还示出了具有移动设备或用户设备(UE)形式的通信实体(106a、106b),其经由相应的空中接口111a、111b连接到UTRAN103中的相应NodeB104a、104b。由一个节点B提供服务的移动设备(例如,由NodeB104a提供服务的UE106a)位于所谓的无线小区中。核心网102可以包括由节点107表示的多个节点并且可以例如在与互联网109进行通信时经由UTRAN103向UE106提供通信服务,其中服务器110示意性地示出了可以与移动设备106进行通信的实体。图9中的网络100可以在核心网102和UTRAN103中以及在网络的典型实现中包括大量类似的功能单元,并且移动设备的数量可以非常大。
此外,如下文将更详细讨论的,UTRAN103中的节点与移动设备106之间的通信可以遵循由3GPP HSDPA规范所规定的协议。
图3A示出了MIMO系统的消息序列图,该MIMO系统包括NodeB和UE(例如,上文结合图1和/或图9所述的NodeB和UE中的任意一个)。如图3A中所示,UE接收导频信号并且根据导频信号对信道进行估计210。UE根据估计的信道来产生/计算220信道状态信息。UE通过反馈信道向节点B报告信道状态信息。
在图3B中示出了针对两个报告间隔的反馈信道报告的示例。如图3B中所示,反馈信道报告可以包括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K)信息和信道质量指示符/预编码控制指示(CQI/PCI)。
图4示出了两码字MIMO系统的框图,该两码字MIMO系统在NodeB(例如,图9和/或图1中的NodeB和/或基站中的任意一个)中的发射机400中具有四个信道编码器。自适应控制器根据UE反馈信息来选择传输块长度、调制阶数和码率。它还产生预编码权重信息。将注意的是,即使存在四个信道编码器,也接收到与最多两个码字(即,两个HARQ进程)相对应的反馈信息。可以根据三个可能的组合来完成HARQ进程到信道编码器403和/或交织器/调制器405的映射。在这里,为了便于讨论,针对秩1和秩2使用直接映射。针对该示例的秩3发送,第一HARQ进程被映射到前两个编码器,并且第二HARQ进程被映射到第三编码器。类似地,针对该示例的秩4发送,第一HARQ进程被映射到前两个编码器,并且第二HARQ进程被映射到第三和第四编码器。
可以基于由自适应控制器415选择的秩将传输块传送到信道编码器403并且由调制器405对输出进行交织和调制。由层映射器407将调制器405的输出映射到空时层。针对该示例,层被一对一映射,但是可以使用其他映射。一旦完成层映射,就使用扩频器/加扰器409对得到的符号进行扩频和加扰。将预编码应用于扩频器和加扰器409的输出,并且可以将输出信号传送到相应的天线端口Ant-1、Ant-2、Ant-3和Ant-4。
图5示出了说明UE(例如,图9和/或图1中的UE中的任意一个)中的接收机500的电路和/或单元的框图。在层解码器601中实现的MIMO检测器(通常最小均方误差MMSE接收机)根据经由天线Ant-1’、Ant-2’、Ant-3’和Ant-4’所接收的信号来减小来自多径的干扰以及其他天线干扰,并且MIMO检测可以作为由预编码器411执行的操作的逆操作来执行。层解码器601还可以执行作为由扩频器/加扰器409执行的操作的逆操作的解扩/解扰。层解映射器603可以执行层映射器407执行的操作的逆操作,解调器/解交织器DM1~4可以执行由交织器/调制器IM1~4执行的操作的逆操作,并且信道解码器CD1~CD4可以执行由信道编码器CE1~4执行的操作的逆操作。
在解扩之后,UE尝试对编码比特进行解码。如果解码尝试失败,则UE在相应的软缓冲区中缓冲接收到的软比特并且通过发送NAK来请求重传。一旦重传发生,UE就将缓冲的软比特与来自重传的接收的软比特进行组合并且尝试对组合进行解码。在例如Dahlman等的“3G Evolution HSPA and LTE for mobile broadband”,第二版,2008,第120ff页中描述了具有软组合的混合ARQ(HARQ)的各个方面。
可以看出,针对秩4发送,UE可以接收多达四个传输块。这意味着在信道解码之后,UE可以产生四个本地ACK/NACK结果。类似地,针对秩3发送,UE可以产生三个本地ACK/NACK结果。针对秩2发送,UE可以产生两个本地ACK/NACK结果。针对秩2发送和秩1发送,这些本地ACK/NACK结果可以直接映射到向基站发送的相应HARQ进程/码字/标识。
现在转向图6,图6示出了UE(例如,图9和/或图1中的UE中的任意一个)中的MAC-ehs实体的框图。MAC-ehs实体可以执行多个不同的任务,包括HARQ处理,但是为了清楚起见,在本公开中仅描述了HARQ功能。
为了使软组合正确地操作,可以向UE通知发送是否是先前发送的数据的重传或者发送是否是新数据的初始发送。为此,下行链路控制信令包括针对每一个HARQ进程的数据指示符。因此,针对秩3发送或秩4发送,针对第一HARQ进程信号通知第一数据指示符并且针对第二HARQ进程信号通知第二数据指示符。例如,数据指示符可以是单比特数据指示符。UE使用数据指示符以控制是否应当清除软缓冲区或者是否应当对软缓冲区和接收的软比特进行软组合,如图10中所示。图11示出了网络节点(例如,NodeB)中的有关方法的示例。
只要当前发送是初始发送而不是重传,NodeB MAC-ehs就改变数据指示符。例如,如果当前发送不是重传(即,该发送是新数据的初始发送),则NodeB MAC-ehs递增数据指示符。因此,针对每一个新传输块,切换数据指示符比特。基于单比特数据指示符,UE确定是否应当清除软缓冲区或者接收的软比特是否应当与软缓冲区的内容相结合以用于软组合。针对新数据的初始发送,按照定义,不应当进行软组合,因此应当清除软缓冲区。
数据指示符也可以用于检测状态信令中的错误情况。例如,如果未对新数据指示符进行切换(尽管事实是例如对所关注的相关联混合-ARQ(HARQ)进程的先前数据进行正确解码和肯定应答),则上行链路信令中的错误很可能已经发生。类似地,如果对数据指示符进行切换但是未对针对混合-ARQ(HARQ)进程的先前数据进行正确解码,则UE将使用新接收数据替换在软缓冲区中先前存储的数据。
可以看出,针对秩4发送,UE可以接收多达四个传输块。在信道解码之后,UE可以产生四个本地ACK/NACK结果。类似地,针对秩3发送,UE可以产生三个本地ACK/NACK结果。针对秩2发送,UE可以产生两个本地ACK/NACK结果,并且针对秩1发送,UE可以产生一个本地ACK/NACK结果。针对秩2发送和秩1发送,UE可以将这些ACK/NACK结果直接映射到HARQ进程/码字/标识。
如图6中所示,一个HARQ实体可以针对每一个HS-DSCH传输信道处理针对一个用户的混合ARQ功能。一个HARQ实体能够支持停止并等待HARQ协议的多个实例(HARQ进程)。针对每一个HS-DSCH可能存在一个HARQ实体,针对单个流发送针对每一个TTI(发送时间间隔)可能存在一个HARQ进程,并且针对2层/流发送、3层/流发送、和4层/流发送针对每一个TTI可能存在两个HARQ进程。
因为针对三个流的发送和四个流的发送仅支持2个HARQ进程,因此针对秩3和秩4可以根据图7A和图7B来提供软缓冲区的映射。请注意,可以使用图7A和图7B的组合中的任意一个。
只要切换特定HARQ进程的数据指示符,就应当清除与HARQ进程相对应的软缓冲区。
只要(针对旧/重传的数据)切换数据指示符标记,就应当分别组合与单独的HARQ进程相对应的软缓冲区(即,相同HARQ进程中的单独的软组合)。
HARQ进程(例如,HARQ-1或HARQ-2)和相应的HARQ标识(例如,H_a和/或H_b)可以用于支持从基站100到无线终端200的下行链路发送/重传,并且两个HARQ进程和相应的HARQ标识可以支持针对支持多达4层/流下行链路发送的4天线MIMO系统(和/或支持更高秩/层发送的更高天线系统)的HARQ ACK/NACK信令。针对秩1发送,第一HARQ进程/标识HARQ-1/H_a映射到第一发送/接收层(例如,包括TB1、CE1、IM1、DM1、SB1和/或CD1)。针对秩2发送,第一HARQ进程/标识HARQ-1/H_a映射到第一发送/接收层,并且第二HARQ进程/标识HARQ-2/H_a映射到第二发送/接收层(例如,包括TB2、CE2、IM2、DM2、SB2和/或CD2)。针对秩3发送,第一HARQ进程/标识HARQ-1/H_a映射到第一发送/接收层,并且第二HARQ进程/标识HARQ-2/H_b映射到第二发送/接收层和第三发送/接收层(例如,包括TB3、CE3、IM3、DM3、SB3和/或CD3)。针对秩4发送,第一HARQ进程/标识HARQ-1/H_a映射到第一发送/接收层和第四发送/接收层(例如,包括TB4、CE4、IM4、DM4、SB4和/或CD4),并且第二HARQ进程/标识HARQ-2/H_b映射到第二发送/接收层和第三发送/接收层。
由于基站100在第一下行链路TTI/TFRE期间向无线终端200发送第一数据块与从无线终端200接收针对第一数据块的HARQACK/NACK响应之间的延迟,可以在接收针对第一数据块的HARQACK/NACK响应之前在第二下行链路TTI/TFRE期间向无线终端200发送第二数据块。因此,HARQ进程标识可以由基站100用来区分针对向相同的无线终端200发送的不同下行链路TTI/TFRE的不同数据块的不同HARQ ACK/NACK响应。换言之,HARQ进程标识可以用于将HARQ ACK/NACK响应与适合的数据块和TTI/TFRE进行匹配。HARQ进程标识也可以由无线终端100用来将数据块与来自相应软缓冲区的适合软比特进行匹配。
因此,相同的HARQ进程标识可以用于向无线终端200进行数据块的初始发送和每一个重传,直到无线终端200成功地接收/解码数据块为止(如ACK所指示的)或者直到已经发生最大允许次数的重传为止。一旦已经对数据块进行成功地接收/解码或者已经发生最大次数的重传,可以销毁针对数据块的HARQ进程标识,这就意味着HARQ进程标识然后可以重用于新数据块。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从八个值之一(例如,1、2、3、4、5、6、7或8)中选择HARQ进程标识。针对到无线终端200的秩1下行链路发送、秩2下行链路发送、和秩3下行链路发送,针对使用第一发送/接收层的层1发送(例如,包括TB1、CE1、IM1、DM1、SB1和/或CD1),将HARQ进程标识H_a映射到第一HARQ进程HARQ-1。针对到无线终端的秩4下行链路发送,针对使用第一发送/接收层和第四发送/接收层的层1发送和层4发送,将HARQ进程标识H_a映射到第一HARQ进程HARQ-1。针对到无线终端200的秩2下行链路发送,针对使用第二发送/接收层的层2发送,将HARQ进程标识H_b映射到第二HARQ进程HARQ-2。针对到无线终端的秩3下行链路发送和秩4下行链路发送,针对使用第二发送/接收层和第三发送/接收层的层2发送和层3发送,将HARQ进程标识H_b映射到第二HARQ进程HARQ-2。因此,HARQ进程HARQ-1和标识H_a用于秩1发送、秩2发送、秩3发送和秩4发送,并且HARQ进程HARQ-2和标识H_b用于秩2发送、秩3发送和秩4发送。
针对数据块的初始秩1发送,当前未使用的标识值(例如,从1至8中选择的)被指派给HARQ进程HARQ-1的H_a,并且H_a用于标识应用于层1数据块的发送/重传并且应用于与层1数据块相对应的HARQ ACK/NACK响应的HARQ-1的实例。
针对在相同的TTI/TFRE期间使用两个HARQ进程HARQ-1和HARQ-2进行数据块的初始秩2发送、初始秩3发送或初始秩4发送,当前未使用的标识值(例如,从1至8中选择的)被指派给HARQ进程HARQ-1的H_a,并且另一标识值被指派给进程HARQ-2的H_b(例如,根据H_a)。因此,H_a用于标识应用于层1/4数据块的发送/重传(针对层1和/或层4发送/重传)并且应用于与层1/4数据块相对应的HARQ ACK/NACK响应的HARQ-1的实例,并且H_b用于标识应用于层2/3数据块的发送/重传(针对层2和/或层3发送/重传)并且应用于与层2/3数据块相对应的HARQ ACK/NACK响应的HARQ-2的实例。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以根据HARQ进程标识H_a来指派HARQ进程标识H_b。例如,在使用从1至8的八个不同的HARQ进程标识值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下式来指派标识H_b:
H_b=(H_a+N/2)mod(N),
其中,N是由更高层和/或由无线网络控制器配置的HARQ进程的数量(例如,针对HARQ-1和HARQ-2为两个)。在两个HARQ进程和八个不同的HARQ进程标识值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下表根据H_a来选择标识H_b:
因此,可能需要在基站100与无线终端200之间发送HARQ进程标识中的仅一个HARQ进程标识(例如,H_a),且另一HARQ进程标识(例如,H_b)是在接收设备处使用H_a导出的。
根据一些实施例,用于改进移动通信设备中的HARQ的方法可以包括:接收多个数据流,执行包括映射的HARQ处理,使得与所接收的数据流相对应的第一多个ACK/NACK被映射到第二多个ACK/NACK,第二多个ACK/NACK少于第一多个ACK/NACK。
移动通信设备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执行这种方法的电路。
也即是说,可以在UE中提供HARQ功能,其中HARQ进程的数量小于在系统中支持的MIMO层或流的数量。例如,这可能是有利的,其原因在于它可以实现无线接入网中的实体之间的减少的信令。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现本方法和装置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网络100。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轻易在涉及节点之间编码数据发送的其他类似通信系统中进行实现。
在图9中,UMTS网络100包括核心网102和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103。UTRAN103包括具有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形式的多个节点(105a、105b),其中每一个被耦合到具有一个或多个NodeB104a、104b形式的相邻节点集合。每一个NodeB104负责给定的地理无线小区并且控制RNC105负责在该节点B104与核心网102之间路由用户和信令数据。所有RNC105相互耦合。在3GPP技术规范TS25.401V3.2.0中给出了UTRAN103的总体概述。
图9还示出了具有移动设备或用户设备(UE)形式的通信实体(106a、106b),其经由相应的空中接口111a、111b连接到UTRAN103中的相应NodeB104a、104b。由一个节点B提供服务的移动设备(例如,由NodeB104a提供服务的UE106a)位于所谓的无线小区中。核心网102包括由节点107表示的多个节点并且可以例如在与互联网109进行通信时经由UTRAN103向UE106提供通信服务,其中服务器110示意性地示出了可以与移动设备106进行通信的实体。本领域技术人员认识到,图9中的网络100可以在核心网102和UTRAN103中以及在网络的典型实现中包括大量类似的功能单元,并且移动设备的数量可以非常大。
此外,如下文将更详细讨论的,UTRAN103中的节点与移动设备106之间的通信可以遵循由3GPP HSDPA规范所规定的协议。
图3A示出了MIMO系统的消息序列图,该MIMO系统包括NodeB和UE(例如,上文结合图9所述的NodeB和UE中的任意一个)。如图3A中所示,UE接收导频信号并且根据导频信号对信道进行估计210。UE根据估计的信道来产生/计算220信道状态信息。UE通过反馈信道向节点B报告信道状态信息。在图3B中示出了针对两个报告间隔的典型反馈信道报告。如图3B中所示,反馈信道包括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K)信息和信道质量指示符/预编码控制指示(CQI/PCI)。
图4示出了两码字MIMO系统的框图,该两码字MIMO系统在NodeB(例如,图9中的NodeB中的任意一个)中的发射机/处理器中具有四个信道编码器。自适应控制器根据UE的反馈信息来选择传输块长度、调制阶数和码率。它还产生预编码权重信息。将注意的是,即使存在四个信道编码器,也接收到与最多两个码字(即,两个HARQ进程)相对应的反馈信息。可以根据三个可能的组合来完成HARQ进程到信道编码器/交织器和调制器的映射。在这里,为了简单起见,针对秩1和秩2使用直接映射,并且针对秩3发送,第一HARQ进程可以被映射到前两个编码器,并且第二HARQ进程可以被映射到第三编码器。类似地,针对秩4发送,第一HARQ进程可以被映射到前两个编码器,并且第二HARQ进程可以被映射到第三和第四编码器。
可以基于由自适应控制器选择的秩将传输块传送到信道编码器并且对输出进行交织和调制。由层映射器将交织器和调制器的输出映射到空时层。针对该方案,层被一对一映射。一旦完成层映射,就对得到的符号进行扩频和加扰。将预编码应用于扩频器和加扰器的输出,并且将输出信号传送到相应的天线端口。
图5示出了说明UE(例如,图9中的UE中的任意一个)中的接收机/处理器的电路的框图。层解码器中的MIMO检测器(通常最小均方误差MMSE接收机)可以根据经由天线所接收的信号来减小来自多径的干扰以及其他天线干扰。剩余的功能(包括(层解码器中的)解扩器和解扰器、层解映射器、解交织器和解调器以及解码器块)可以执行上文结合图4所述的发射机块的相应操作的逆操作。
可以看出,针对秩4发送,UE得到多达四个传输块。这意味着在解码器之后,UE得到四个本地ACK/NAK。类似地,针对秩3发送,UE将得到三个本地ACK/NAK。针对秩2发送和秩1发送,UE分别得到两个本地ACK/NAK和一个本地ACK/NAK。针对秩2发送和秩1发送,这些本地ACK/NAK可以直接映射到HARQ进程。
现在转向图6,图6示出了UE(例如,图9中的UE中的任意一个)中的MAC-ehs实体的框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MAC-ehs实体执行多个不同的任务,包括HARQ处理,但是为了清楚起见,在本公开中仅描述了HARQ功能。
如图6中所示,一个HARQ实体可以针对每一个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传输信道处理针对一个用户的混合ARQ功能。一个HARQ实体能够支持停止并等待HARQ协议的多个实例(HARQ进程)。针对每一个HS-DSCH存在一个HARQ实体,针对单个流发送针对每一个发送时间间隔TTI存在一个HARQ进程,并且针对两个流发送、三个流发送和四个流发送针对每一个TTI存在两个HARQ进程。
因为针对三个流发送和四个流发送仅支持2个HARQ进程,因此可能需要用于将四个本地ACK/NAK映射到两个HARQ ACK/NAK(即,两个HARQ进程)的映射表格。图12的表格示出了当两个层被映射到一个HARQ进程时的这种映射表格。HARQ进程将传送的传输块映射到上层。也即是说,一旦HARQ决定其循环冗余校验CRC通过(即,被无误地接收和解码)的传输块时,它就向节点B发送ACK并且还将这些传输块隧道传输到上层(即,L2/L3)。
可以在如图13中所示的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表达图12的功能。在接收步骤702中,接收传输块。在HARQ步骤704中,如上所述地进行HARQ处理,并且在输出步骤706中,输出映射的ACK/NACK。
在本发明构思的各个实施例的以上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而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构思的目的。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构思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义相同的意义。还将理解的是,诸如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术语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本说明书和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将以本文明确定义的理想化或非常正式的意义上进行解释。
当提及单元被“连接到”、“耦合到”、“响应于”另一单元或者其变形时,该单元可以直接连接到、耦合到或响应于另一单元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单元。相比之下,当提及单元被“直接连接到”、“直接耦合到”、“直接响应于”另一单元或其变形时,不存在中间单元。在全文中,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似的单元。此外,本文所使用的“耦合”、“连接”“响应”或其变形可以包括无线耦合、连接或响应。如本文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所述”旨在还包括复数形式。为了简洁和/或清楚起见,可能未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或结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含”、“含有”、“列有”、“持有”、“具有”、“拥有”、“有”或其变形是开放式的,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陈述的特征、整数、要素、步骤、组件或功能,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要素、步骤、组件、功能或其组合。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根据拉丁语“exempli gratia”得到的常用缩略语“e.g.(例如)”可以用于介绍或说明先前提到的项的一般示例,而不旨在限制此项。根据拉丁语“id est”得到的常用缩略语“i.e.(即)”可以用于通过更一般的记载说明特定的项。
将理解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以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个要素/操作,但是这些要素/操作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要素/操作与另一要素/操作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教导的情况下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要素/操作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被称作第二要素/操作。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相同的参考指示符贯穿说明书指示相同或类似的要素。
在本文中参照计算机执行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或设备)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框图和/或流程图描述了示例实施例。将理解的是,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电路执行的计算机指令来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的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框的组合。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电路、专用计算机电路的处理电路和/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电路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和/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运行的指令对晶体管、存储器位置中存储的值、和此电路中的其他硬件组件进行转换和控制以执行框图和/或流程框图中规定的功能/动作,从而创建用于执行框图和/或流程框图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装置(功能)和/或结构。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有形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该有形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指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特定的方式工作,使得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指令产生制品,该制品包括执行框图和/或流程框图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指令。
有形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电子、磁性、光学、电磁或半导体数据存储系统、装置或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示例将包括以下各项:便携式计算机磁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路、只读存储器(ROM)电路、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电路、便携式高密度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便携式数字视频光盘只读存储器(DVD/蓝光)。
计算机程序指令还可以加载到计算机和/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上使得在计算机和/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执行一系列可操作步骤从而产生计算机实现的进程,以使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装置上运行的指令提供用于执行框图和/或流程框图中规定的功能/动作的步骤。因此,本发明构思的实施例可以具体实现在硬件和/或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代码等)中,其中硬件和/或软件在诸如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的处理器(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其变形)上运行。
还应当注意的是,在一些备选实现中,框中记载的功能/动作可以不按照流程图中记载的顺序发生。例如,连续示出的两个框实际上可以实质上同时执行或者这些框有时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取决于涉及的功能/动作。此外,流程图和/或框图的给定框的功能可以分为多个框,和/或可以至少部分地集成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两个或更多个框的功能。最后,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所示的框之间添加/插入其他框和/或可以省略框/操作。此外,虽然示意图中的一些在通信路径上包括箭头以显示通信的主方向,但是应当理解的是,通信可以在与所描绘的箭头相反的方向上发生。
本文已经结合上面的描述和附图公开了很多不同的实施例。将理解的是,逐字地描述和说明这些实施例的每一个组合和子组合将过度重复和模糊。因此,包括附图的本说明书将被理解为构成实施例的各个示例性组合和子组合以及获得和使用它们的方式和过程的完整书面描述,并且将支持针对任何此类组合或子组合的权利要求。
可以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原理的情况下对实施例进行很多改变和修改。所有此类变形和修改在本文中预期被包含在本发明构思的范围内。因此,上面公开的主题被认为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本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此类修改、增强和其他实施例。

Claims (21)

1.一种在MIMO信道上从无线网络节点(100)向无线终端(200)发送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200)发送(821)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以及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200)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NACK消息,使用第二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200)重传(833)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200)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所述NACK消息,向所述无线终端(200)发送(831)针对所述第二TFRE的数据指示符,以指示使用所述第二TFRE来重传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指示符是指示重传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的一比特数据指示符。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200)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二TFRE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ACK消息,使用第三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200)发送(821)第三传输数据块和第四传输数据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200)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二TFRE重传的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所述ACK消息,向所述无线终端(200)发送(819)针对所述第三TFRE的数据指示符,以指示使用所述第三TFRE来初始发送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这二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述第一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200)发送(821)第三传输数据块;以及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200)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NACK消息,使用所述第二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200)重传(833)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所述NACK消息,向所述无线终端(200)发送(831)针对所述第二TFRE的数据指示符,以指示使用所述第二TFRE重传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200)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ACK消息,使用所述第二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200)发送(821)第四传输数据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200)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ACK消息,使用所述第二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200)发送(821)第三传输数据块和第四传输数据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200)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所述ACK消息,向所述无线终端(200)发送(819)针对所述第二TFRE的数据指示符,以指示使用所述第二TFRE初始传输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这二者。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NACK消息包括第一NACK消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述第一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200)发送(821)第三传输数据块和第四传输数据块;以及
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200)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第二NACK消息,使用所述第二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200)重传(833)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一MIMO发送流发送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二MIMO发送流发送的,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三MIMO发送流发送的,并且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四MIMO发送流发送的。
12.一种无线网络节点(100),被配置为提供在MIMO信道上与无线终端(200)的无线通信,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包括:
收发机(109),被配置为向所述无线终端(200)发送通信并且从所述无线终端(200)接收通信;以及
处理器(101),被耦合到所述收发机(109),其中所述处理器(101)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收发机(109)使用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200)发送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以及响应于通过所述收发机(109)从所述无线终端(200)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NACK消息,通过所述收发机(109)使用第二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200)重传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网络节点,其中,所述NACK消息包括第一NACK消息,并且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
使用所述第一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200)发送第三传输数据块和第四传输数据块,以及响应于从所述无线终端(200)接收到与使用所述第一TFRE发送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第二NACK消息,使用所述第二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终端(200)重传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一MIMO发送流发送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二MIMO发送流发送的,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三MIMO发送流发送的,并且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四MIMO发送流发送的。
14.一种在无线终端处(200)在MIMO信道上从无线网络节点(100)接收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从所述无线网络节点接收(849)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以及
响应于未能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解码,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871)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NACK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成功地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进行解码,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869)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ACK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述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从所述无线网络节点接收(849)第三传输数据块;以及
响应于未能对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进行解码,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871)与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NACK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成功地对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进行解码,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869)与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相对应的ACK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NACK消息包括第一NACK消息,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用所述第一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从所述无线网络节点接收(849)第三传输数据块和第四传输数据块;以及
响应于未能对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解码,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871)与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第二NACK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一MIMO接收流接收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二MIMO接收流接收的,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三MIMO接收流接收的,并且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四MIMO接收流接收的。
19.一种无线终端(200),被配置为提供在MIMO信道上与无线网络节点(100)的通信,所述无线终端包括:
收发机(209),被配置为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100)发送通信并且从所述无线网络节点(100)接收通信;以及
处理器(201),被耦合到所述收发机(209),其中所述处理器(201)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收发机使用第一时间频率资源单元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从所述无线网络节点接收第一传输数据块和第二传输数据块,并且响应于未能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解码,通过所述收发机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NACK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终端(200),其中,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响应于成功地对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进行解码,通过所述收发机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ACK消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终端(200),其中,所述NACK消息包括第一NACK消息,并且所述处理器(201)被进一步配置为通过所述收发机使用所述第一TFRE在所述MIMO信道上从所述无线网络节点接收第三传输数据块和第四传输数据块,并且响应于未能对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解码,向所述无线网络节点发送与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和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这二者相对应的第二NACK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一MIMO接收流接收的,所述第三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二MIMO接收流接收的,所述第四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三MIMO接收流接收的,并且所述第二传输数据块是使用第四MIMO接收流接收的。
CN201380008824.7A 2012-02-08 2013-02-04 实现共享的ack/nack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154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261596369P 2012-02-08 2012-02-08
US61/596,369 2012-02-08
US201261613450P 2012-03-20 2012-03-20
US61/613,450 2012-03-20
PCT/SE2013/050089 WO2013119169A2 (en) 2012-02-08 2013-02-04 Shared ack/nack messag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5436A true CN104115436A (zh) 2014-10-22
CN104115436B CN104115436B (zh) 2017-12-29

Family

ID=48948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882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15436B (zh) 2012-02-08 2013-02-04 实现共享的ack/nack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148258B2 (zh)
EP (1) EP2813021A4 (zh)
CN (1) CN104115436B (zh)
AR (1) AR089906A1 (zh)
WO (1) WO2013119169A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0740A (zh) * 2014-11-26 2016-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数据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终端
CN108292973A (zh) * 2015-11-18 2018-07-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基于切换的接收成功的指示符
CN108605342A (zh) * 2016-01-11 2018-09-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具有传输间隙的数据块重复
CN109644055A (zh) * 2016-08-22 2019-04-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链路的反馈
CN110583040A (zh) * 2017-05-02 2019-12-17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13541884A (zh) * 2017-02-06 2021-10-2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部分重传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77290B2 (en) 2004-04-02 2019-04-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xploit areas of coherence in wireless systems
US11309943B2 (en) 2004-04-02 2022-04-19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US9819403B2 (en) 2004-04-02 2017-11-14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handoff of a client between different distributed-input-distributed-output (DIDO) networks based on detected velocity of the client
US10187133B2 (en) 2004-04-02 2019-01-22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and antenna grouping in a distributed-input-distributed-output (DIDO) network
US10985811B2 (en) 2004-04-02 2021-04-20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200094B2 (en) 2004-04-02 2019-02-05 Rearden, Llc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handoff, power control and link adaptation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DID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312929B2 (en) 2004-04-02 2016-04-12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to compensate for Doppler effects in multi-user (MU)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MAS)
US8654815B1 (en) 2004-04-02 2014-02-18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394436B2 (en) 2004-04-02 2022-07-19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542763B2 (en) 2004-04-02 2013-09-24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US9826537B2 (en) 2004-04-02 2017-11-21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nter-cluster handoff of clients which traverse multiple DIDO clusters
US10425134B2 (en) 2004-04-02 2019-09-24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US10749582B2 (en) 2004-04-02 2020-08-18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US10886979B2 (en) 2004-04-02 2021-01-05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in DIDO multicarrier systems
US11451275B2 (en) 2004-04-02 2022-09-20 Rearden,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685997B2 (en) 2007-08-20 2017-06-2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spatial diversity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wireless systems
ES2607884T3 (es) * 2012-09-21 2017-04-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étodo y aparato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o
US10194346B2 (en) 2012-11-26 2019-01-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118991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ing radioheads
US11190947B2 (en) 2014-04-16 2021-11-3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current spectrum usag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11050468B2 (en) 2014-04-16 2021-06-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EP2965481B1 (en) * 2013-03-08 2018-06-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ultiple transmitter codebook methods and devices
US9973246B2 (en) 2013-03-12 2018-05-15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9923657B2 (en) 2013-03-12 2018-03-20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0488535B2 (en) 2013-03-12 2019-11-26 Rearden,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still images and video using diffraction coded imaging techniques
US10164698B2 (en) 2013-03-12 2018-12-25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US10547358B2 (en) * 2013-03-15 2020-01-28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dio frequency calibration exploiting channel reciprocity in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P3048750B1 (en) * 2013-10-16 2019-12-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05723643B (zh) * 2013-11-12 2020-12-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网络中的盲传输(重传)的设备和方法
US11290162B2 (en) 2014-04-16 2022-03-29 Rearden,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US9729283B2 (en) * 2014-05-08 2017-08-08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flexible retransmissions
US10367621B2 (en) * 2014-10-27 2019-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untain HARQ for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EP3226572A4 (en) * 2014-11-26 2018-07-0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CN107005367B (zh) * 2014-12-01 2021-01-05 索尼公司 用于传输保护的通信装置、方法和节点
US9680578B2 (en) * 2014-12-30 2017-06-13 Mediatek Inc. Soft packet combining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US9893843B2 (en) * 2014-12-30 2018-02-13 Mediatek Inc. Rate matching and soft channel bits storage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US9831958B2 (en) 2014-12-30 2017-11-28 Mediatek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WO2016124457A1 (en) * 2015-02-02 2016-08-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lective codeword-to-layer mapping for mimo transmissions
WO2017053948A1 (en) * 2015-09-24 2017-03-30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enhanced multiplexing in wireless systems
WO2017135799A1 (en) * 2016-02-05 2017-08-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 access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
KR102533829B1 (ko) * 2016-03-04 2023-05-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자동 반복 요구 방식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신 및 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10721044B2 (en) * 2016-03-15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control and retransmission indicator channel for relaxing ACK processing time constraints
US10693596B2 (en) * 2016-12-01 2020-06-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ownlink HARQ feedback transmission
US10652169B2 (en) * 2017-02-10 2020-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anagement for differing types of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es
AU2017405969B2 (en) * 2017-03-23 2021-01-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and ACK/NACK for multiple HARQ grant-free transmission
US10171144B2 (en) * 2017-03-24 2019-01-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ow complexity high performance single codeword MIMO for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7125435B2 (ja) 2017-06-23 2022-08-24 フラウンホーファー-ゲゼルシャフト・ツール・フェルデルング・デル・アンゲヴァンテン・フォルシュング・アインゲトラーゲネル・フェライン 割当てリソース上の符号化されたデータを復号できないという指示に応答する再送信プロセスを実装する受信機、送信機、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3688879A1 (en) 2017-09-28 2020-08-05 Fraunhofer 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 Transmission of data by multiple users over shared resources
US11316620B2 (en) * 2017-11-30 2022-04-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nhanced HARQ algorithm for large round trip delay links
US10615916B2 (en) 2018-04-06 2020-04-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etransmission of failed transport blocks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0606790B2 (en) 2018-04-16 2020-03-31 Intel Corporation Precoding mechanism in PCI-express
US10790885B1 (en) * 2019-02-22 2020-09-29 Sprint Spectrum L.P. Control of MIMO configuration based on retransmission rate
US11909474B2 (en) * 2021-05-13 2024-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k adapation for MIMO transmissions and retransmissions
US11974255B2 (en) * 2021-05-24 2024-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ex for multiple bits on a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
US11856577B2 (en) * 2021-07-09 2023-1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ication of sidelink process for sidelink feedback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2652A (zh) * 2004-05-04 2006-01-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改变发射时间间隔的方法和设备
EP2048807A2 (en) * 2007-10-10 2009-04-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synchronous hybrid ARQ process indication in a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31950A (zh) * 2004-08-13 2009-05-13 诺基亚公司 在tti长度重新配置过程中的wcdma上行链路harq操作
WO2009088167A1 (en) * 2008-01-04 2009-07-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signals in mimo system employing harq scheme
CN101632237A (zh) * 2007-01-09 2010-01-20 诺基亚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确认传输的功率
CN101765147A (zh) * 2008-12-25 2010-06-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传输环境下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1021795A2 (en) * 2009-08-20 2011-02-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retransmission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64210A (en) 2000-06-30 2002-01-16 Nokia Oy Ab Diversity receiver and method of receiving a multi carrier signal
US20070263746A1 (en) * 2006-05-12 2007-11-15 Nokia Corporation Feedback frame structure for subspace tracking precoding
PL2078368T3 (pl) 2006-10-31 2015-10-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Technika HARQ w systemie MIMO z multipleksacją przestrzenną
EP2115921A4 (en) 2007-02-05 2013-11-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ENHANCED L1 CONTROL SIGNALING FOR HSDPA UTRAN
ES2922751T3 (es) 2007-02-14 2022-09-20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Mapeo entre palabras codificadas y capas en un sistema que implementa HARQ
US8451915B2 (en) 2007-03-21 2013-05-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icient uplink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51494B2 (en) * 2007-06-05 2010-07-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duced search space technique for codeword selection
US7769098B2 (en) 2007-06-05 2010-08-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ow complexity precoding matrix selection
GB0800366D0 (en) * 2008-01-09 2008-02-20 Icera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634333B2 (en) * 2008-05-07 2014-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Bundling of 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591086B1 (ko) 2008-05-21 2016-0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방법
KR101542384B1 (ko) 2008-11-24 2015-08-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 적응형 harq를 위한 pmi 선택 방법
EP2234308A1 (en) * 2009-03-23 2010-09-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transmission mode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26519B2 (en) 2009-12-14 2013-09-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rank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PMI) feedback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
ES2567084T3 (es) * 2010-03-29 2016-04-19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y dispositivo eficaces para transmitir información de control destinados a dar apoyo a la transmisión multiantena en el enlace ascendente
EP2664089A1 (en) 2011-01-14 2013-11-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Bundled codeword to layer mapping for mimo with reduced signall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2652A (zh) * 2004-05-04 2006-01-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改变发射时间间隔的方法和设备
CN101431950A (zh) * 2004-08-13 2009-05-13 诺基亚公司 在tti长度重新配置过程中的wcdma上行链路harq操作
CN101632237A (zh) * 2007-01-09 2010-01-20 诺基亚公司 用于上行链路确认传输的功率
EP2048807A2 (en) * 2007-10-10 2009-04-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synchronous hybrid ARQ process indication in a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9088167A1 (en) * 2008-01-04 2009-07-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signals in mimo system employing harq scheme
CN101765147A (zh) * 2008-12-25 2010-06-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传输环境下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1021795A2 (en) * 2009-08-20 2011-02-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retransmission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0740B (zh) * 2014-11-26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数据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终端
CN105940740A (zh) * 2014-11-26 2016-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数据的方法、网络节点和终端
CN108292973A (zh) * 2015-11-18 2018-07-17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基于切换的接收成功的指示符
CN108292973B (zh) * 2015-11-18 2021-01-2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基于切换的接收成功的指示符
CN108605342B (zh) * 2016-01-11 2021-10-1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具有传输间隙的数据块重复
CN108605342A (zh) * 2016-01-11 2018-09-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具有传输间隙的数据块重复
US11477812B2 (en) 2016-01-11 2022-10-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a data blo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644055A (zh) * 2016-08-22 2019-04-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链路的反馈
CN109644055B (zh) * 2016-08-22 2021-08-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链路的反馈
US11456945B2 (en) 2016-08-22 2022-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vent trigger for independent links
US11509569B2 (en) 2016-08-22 2022-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information for independent links
US11765070B2 (en) 2016-08-22 2023-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Event trigger for independent links
CN113541884A (zh) * 2017-02-06 2021-10-2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部分重传的方法
US11838130B2 (en) 2017-02-06 2023-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partial retransmission
CN113541884B (zh) * 2017-02-06 2024-04-0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部分重传的方法
CN110583040A (zh) * 2017-05-02 2019-12-17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10583040B (zh) * 2017-05-02 2024-04-26 索尼公司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13021A4 (en) 2015-07-01
EP2813021A2 (en) 2014-12-17
AR089906A1 (es) 2014-10-01
US9276707B2 (en) 2016-03-01
CN104115436B (zh) 2017-12-29
US20140245095A1 (en) 2014-08-28
WO2013119169A2 (en) 2013-08-15
US9148258B2 (en) 2015-09-29
WO2013119169A3 (en) 2013-11-14
US20150256295A1 (en) 2015-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5436A (zh) 共享的ack/nack消息
CN104205706B (zh) 选择mimo秩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4380642B (zh) 映射响应于捆绑式nack消息的重发的方法以及用于多层mimo发射的相关设备
US9461720B2 (en) Methods of receiving retransmissions including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indicators in MIMO systems
US886145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aling configuration of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CN104919888B (zh) 包括不连续发射的重发方法和相关设备
TW201345188A (zh) 有關多輸入多輸出通信之方法及裝置
CN101689975A (zh) 用于在mimo系统中进行改进的无线电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CN107005249A (zh) Pmi选择
CN106416113B (zh) 速率匹配和软信道比特存储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Termination date: 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