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1849A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1849A
CN104111849A CN201410307779.1A CN201410307779A CN104111849A CN 104111849 A CN104111849 A CN 104111849A CN 201410307779 A CN201410307779 A CN 201410307779A CN 104111849 A CN104111849 A CN 104111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ignal
interface
system module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077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祁卫
殷瑞平
陈剑峰
雷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077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118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11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18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第一系统模块检测接口模块,得到接口模块的状态参数;解析状态参数,当状态参数表征第二系统模块与接口模块耦合时,通过接口模块向第二系统模块发送第一指令;其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系统模块通过接口模块与外围模块建立信号连接,以使第二操作系统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对电子设备的第一系统模块进行升级,实现了对电子设备的主要硬件的快速升级,并且无需对电子设备中的第一系统模块进行人工拆除和替换操作,操作方便,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市场上智能电视的占比逐步提升,明显体现出替代传统电视的趋势。智能电视由于要支持音视频内容播放以外的更多的功能,比如视频通话,网络浏览,文件处理,游戏等,对于硬件配置(CPU、GPU、内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让智能电视的硬件(例如CPU和内存)实现快速的更新换代,比如CPU从Arm7升级到Arm9内核,从单核升级到双核,四核等。
相关技术中,通常是智能电视的硬件(如CPU、GPU、内存)直接焊接在智能电视的主板上。当需要对智能电视的相应硬件进行升级时,需要对相应的硬件进行熔焊处理,然后再将硬件焊接在智能电视主板上。这种更换方式较为复杂,且更换难度较高,容易对智能电视主板造成损坏,对于用户来说难以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支持对电子设备进行快速方便的升级。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附属体,所述本体设置有第一系统模块、外围模块以及接口模块;所述附属体设置有第二系统模块;所述第一系统模块支持运行第一操作系统,以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所述第二系统模块支持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以使所述附属体与所述本体一体化设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模块检测所述接口模块,得到所述接口模块的状态参数;
解析所述状态参数,当所述状态参数表征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时,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向所述第二系统模块发送第一指令;其中,
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系统模块通过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外围模块建立信号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附属体,所述本体支持与所述附属体一体化设置;
所述本体设置有第一系统模块、外围模块以及接口模块;所述附属体设置有第二系统模块;所述第一系统模块支持运行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第一系统模块支持运行第一操作系统,以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所述第二系统模块支持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以使所述本体与所述附属体成一体化设置;
所述第一系统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接口模块,得到所述接口模块的状态参数;解析所述状态参数,当所述状态参数表征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时,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向所述第二系统模块发送第一指令;
所述第二系统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时,通过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外围模块建立信号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第二系统模块与接口模块耦合的方式,对电子设备的第一系统模块进行升级,实现了对电子设备的主要硬件(包括CPU、存储单元)的快速方便的升级,无需对电子设备中的第一系统模块进行人工拆除和替换操作,升级简单方便;并且,第一系统模块能够自动识别与接口模块耦合的第二系统模块,并触发第二系统模块运行新的操作系统(即第二操作系统),完成对电子设备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操作简单方便,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电子设备第一系统模块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外围模块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第二系统模块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电子设备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智能电视等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附属体,所述本体与所述附属体可以一体化设置,即本体与附属体可以在物理分离,也可以在物理上设置为一个整体;
所述本体设置有第一系统模块、外围模块以及接口模块;所述附属体设置有第二系统模块;所述第一系统模块支持运行第一操作系统,以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所述第二系统模块支持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以使所述附属体与所述本体一体化设置。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第一系统模块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单元(例如随机存储单元和只读存储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支持在所述存储单元上运行安卓系统(对应第一操作系统),所述安卓系统支持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例如,通过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对应与外围模块进行数据信号传输、控制信号传输)。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外围模块可以包括电源单元(可用于对第一系统模块中的其他模块供电)、放音单元(可用于输出声音)、显示单元(可用于输出视频图像)、红外单元(可用于接收红外控制信号)、蓝牙单元(可用于接收蓝牙控制信号)、通用串行总线(USB)单元;所述USB单元设置有与以下信号至少之一对应的输入接口:安全数字记忆卡(SD)信号;以太网信号;无线保真度(WiFi信号);蓝牙信号,所述USB单元支持将通过自身的输入接口所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转换为USB信号,以使所述第二系统模块通过所述信号连接获取所述USB信号;所述外围单元中还可以设置非USB信号单元,用于接收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信号、复合视频广播信号(CVBS)信号、收音机信号等不支持转换为USB信号的信号。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接口模块设置有接口(可以采用引脚插槽的形式),所述接口用于供第二系统模块与接口模块进行耦合,根据不同的外围模块,可以预设第一系统模块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时的信号的电气属性,也即预设接口模块中的接口的电气属性(例如可以定义以下信号的电气属性:音视频信号、显示驱动信号、遥控器信号、电源信号),这就可以保证实现第二系统模块与外围模块之间建立信号连接,实现第二系统模块与外围模块之间的不同类型信号的交互。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第二系统模块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单元(例如随机存储单元和只读存储单元)和接口处理单元,所述接口处理单元设置有与接口模块的接口的电气属性对应的接口(可以采用引脚的形式),接口处理单元通过自身所设置的接口与接口模块所所设置的接口耦合(即实现了第二系统模块与接口模块的耦合),由于接口之间的电气属性是对应的,这样,接口处理单元和接口模块就接通了第二系统模块中的中央处理单元与外围模块之间的信号连接(对应第二系统模块与外围模块的信号连接),当第二系统模块中的中央处理单元运行第二操作系统时,可以通过接口处理单元的接口向所述接口模块的对应的接口发送信号以将信号传输至外围模块,或者通过接口处理单元的接口从接口模块接收来自外围模块的信号,从而实现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例如,实现数据信号的交互和/或控制信号的交互);
实际应用中第二系统模块可以采用总线板卡的形式,例如第二系统模块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的总线板卡: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总线板卡、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总线板卡、外设组件互连标准(PCI,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总线板卡;
需要指出的是,接口模块的接口可以根据第二系统模块中不同类型接口处理单元进行设置,如根据不同接口处理单元的尺寸对接口模块的尺寸进行设置,以使接口模块的接口与接口处理单元的接口能够耦合;根据不同接口处理单元的接口的电气属性,对接口模块的接口进行定义,以使接口处理单元和接口模块耦合,耦合的接口之间的电气属性能够对应;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第二系统模块中的接口处理单元的接口特性,对接口模块的接口进行设置,使一个接口模块能够同时与多个第二系统模块耦合,如可以延长接口模块的长度,使接口模块能够满足多个不同第二系统模块中接口处理单元的长度,这就可以避免频繁在接口模块上更换第二系统模块。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记载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所述第一系统模块检测所述接口模块,得到所述接口模块的状态参数。
步骤102,解析所述状态参数,当所述状态参数表征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时,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向所述第二系统模块发送第一指令。
所述接口模块的接口中包括用于对第二系统模块进行供电的接口、以及与第二系统模块进行信号交互的接口;实际应用中,当根据所述参数判断出接口的电压被拉低(即接入负载)时,确定第二系统模块与接口模块耦合,也即第二系统模块的接口与接口模块的接口耦合;此时,第一系统模块可以向第二系统模块发送第一指令,以使第二系统模块通过运行第二操作系统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例如,当外围模块包括电源单元、放音单元、显示单元和USB单元时,即可实现智能电视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第二系统模块与接口模块耦合的方式,对电子设备的第一系统模块进行升级,实现了对电子设备的主要硬件(包括CPU、存储单元)的快速方便的升级,无需对电子设备中的第一系统模块进行人工拆除和替换操作,升级简单方便;并且,第一系统模块能够自动识别与接口模块耦合的第二系统模块,并触发第二系统模块运行新的操作系统(即第二操作系统),完成对电子设备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操作简单方便,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智能电视等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附属体,所述本体与所述附属体可以一体化设置,即本体与附属体可以在物理分离,也可以在物理上设置为一个整体;
所述本体设置有第一系统模块、外围模块以及接口模块;所述附属体设置有第二系统模块;所述第一系统模块支持运行第一操作系统,以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所述第二系统模块支持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以使所述附属体与所述本体一体化设置。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第一系统模块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单元(例如随机存储单元和只读存储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支持在所述存储单元上运行安卓系统(对应第一操作系统),所述安卓系统支持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例如,通过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对应与外围模块进行数据信号传输、控制信号传输)。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外围模块可以包括电源单元(可用于对第一系统模块中的其他模块供电)、放音单元(可用于输出声音)、显示单元(可用于输出视频图像)、红外单元(可用于接收红外控制信号)、蓝牙单元(可用于接收蓝牙控制信号)、通用串行总线(USB)单元;所述USB单元设置有与以下信号至少之一对应的输入接口:安全数字记忆卡(SD)信号;以太网信号;无线保真度(WiFi信号);蓝牙信号;所述USB单元支持将所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转换为USB信号,以使所述第二系统模块通过所述信号连接获取USB信号;所述外围单元中还可以设置非USB信号单元,用于接收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信号、复合视频广播信号(CVBS)信号、收音机信号等不支持转换为USB信号的信号。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接口模块设置有接口(可以采用引脚插槽的形式),所述接口用于供第二系统模块与第一系统模块进行耦合,根据不同的外围模块,可以预设第一系统模块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时的信号的电气属性,也即预设接口模块中的接口的电气属性(例如可以定义以下信号的电气属性:音视频信号、显示驱动信号、遥控器信号、电源信号),这就可以保证实现第二系统模块与外围模块之间建立信号连接,实现第二系统模块与外围模块之间的不同类型信号的交互。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第二系统模块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单元(例如随机存储单元和只读存储单元)和接口处理单元,所述接口处理单元设置有与接口模块的接口的电气属性对应的接口(可以采用引脚的形式),接口处理单元通过自身所设置的接口与接口模块所所设置的接口耦合(即实现了第二系统模块与接口模块的耦合),由于接口之间的电气属性是对应的,这样,接口处理单元和接口模块就接通了第二系统模块中的中央处理单元与外围模块之间的信号连接(对应第二系统模块与外围模块的信号连接),当第二系统模块中的中央处理单元运行第二操作系统时,可以通过接口处理单元的接口向所述接口模块的对应的接口发送信号以将信号传输至外围模块,或者通过接口处理单元的接口从接口模块接收来自外围模块的信号,从而实现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例如,实现数据信号的交互和/或控制信号的交互);
实际应用中第二系统模块可以采用总线板卡的形式,例如第二系统模块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的总线板卡: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总线板卡、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总线板卡、外设组件互连标准(PCI,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总线板卡;
需要指出的是,接口模块的接口可以根据第二系统模块中不同类型接口处理单元进行设置,如根据不同接口处理单元的尺寸对接口模块的尺寸进行设置,以使接口模块的接口与接口处理单元的接口能够耦合;根据不同接口处理单元的接口的电气属性,对接口模块的接口进行定义,以使接口处理单元和接口模块耦合,耦合的接口之间的电气属性能够对应;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第二系统模块中的接口处理单元的接口特性,对接口模块的接口进行设置,使一个接口模块能够同时与多个第二系统模块耦合,如可以延长接口模块的长度,使接口模块能够满足多个不同第二系统模块中接口处理单元的长度,这就可以避免频繁在接口模块上更换第二系统模块。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记载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系统模块完成上电启动,并运行第一操作系统。
步骤202,所述第一系统模块检测所述接口模块,得到所述接口模块的状态参数。
步骤203,解析所述状态参数,当所述状态参数表征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时,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向所述第二系统模块发送第一指令。
所述接口模块的接口中包括用于对第二系统模块进行供电的接口、以及与第二系统模块进行信号交互的接口;实际应用中,当根据所述参数判断出接口的电压被拉低(即接入负载)时,确定第二系统模块与接口模块耦合,也即第二系统模块的接口与接口模块的接口耦合;此时,第一系统模块可以向第二系统模块发送第一指令,以使第二系统模块通过运行第二操作系统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例如,当外围模块包括电源单元、放音单元、显示单元和USB单元时,即可实现智能电视的功能。
步骤204,所述第一系统模块从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为运行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并使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第一系统模块中断与所述外围模块的信号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停止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的功耗小于所述第一模式的功耗。
步骤201至步骤204的处理对应以下场景,电子设备中的第一系统模块上电启动时,此时第二系统模块并未与接口模块耦合,则第一系统模块运行第一操作系统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可以使电子设备实现智能电视的功能,例如播放以太网信号形式传输的视频;当用户操作第二系统模块与接口模块耦合时,第一系统模块检测到第二系统模块,则触发第二系统模块通过运行第二操作系统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实现智能电视的功能;并且,第一系统模块可以进入低功耗模式(对应第二模式)以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
步骤205,解析所述状态参数,当所述状态参数表征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不再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时,从所述第二模式切换至第一模式。
步骤205对应以下场景,当用户操作第二系统模块不再与接口模块耦合时,第一系统模块退出低功耗模式,以通过运行第一操作系统进行与外围模块的信号交互,实现智能电视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第二系统模块与接口模块耦合的方式,对电子设备的第一系统模块进行升级,实现了对电子设备的主要硬件(包括CPU、存储单元)的升级,无需对电子设备中的第一系统模块进行人工拆除和替换操作,升级简单方便;并且,第一系统模块能够自动识别与接口模块耦合的第二系统模块,并触发第二系统模块运行新的操作系统(即第二操作系统),完成对电子设备硬件和软件的升级;在需要重新恢复升级前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对应第一系统模块和第一操作系统)时,用户只需操作第二系统模块与接口模块不再耦合即可,操作简单方便,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智能电视等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附属体,所述本体与所述附属体可以一体化设置,即本体与附属体可以在物理分离,也可以在物理上设置为一个整体;
所述本体设置有第一系统模块、外围模块以及接口模块;所述附属体设置有第二系统模块;所述第一系统模块支持运行第一操作系统,以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所述第二系统模块支持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以使所述附属体与所述本体一体化设置。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第一系统模块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单元(例如随机存储单元和只读存储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支持在所述存储单元上运行安卓系统(对应第一操作系统),所述安卓系统支持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例如,通过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对应与外围模块进行数据信号传输、控制信号传输)。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外围模块可以包括电源单元(可用于对第一系统模块中的其他模块供电)、放音单元(可用于输出声音)、显示单元(可用于输出视频图像)、红外单元(可用于接收红外控制信号)、蓝牙单元(可用于接收蓝牙控制信号)、通用串行总线单元(USB);所述USB单元设置有与以下信号至少之一对应的输入接口:安全数字记忆卡(SD)信号;以太网信号;无线保真度(WiFi信号);蓝牙信号,所述USB单元支持将通过自身的输入接口所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转换为USB信号,以使所述第二系统模块通过所述信号连接获取所述USB信号;所述外围单元中还可以设置非USB信号单元,用于接收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信号、复合视频广播信号(CVBS)信号、收音机信号等不支持转换为USB信号的信号。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接口模块设置有接口(可以采用引脚插槽的形式),所述接口用于供第二系统模块与第一系统模块进行耦合,根据不同的外围模块,可以预设第一系统模块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时的信号的电气属性,也即预设接口模块中的接口的电气属性(例如可以定义以下信号的电气属性:音视频信号、显示驱动信号、遥控器信号、电源信号),这就可以保证实现第二系统模块与外围模块之间建立信号连接,实现第二系统模块与外围模块之间的不同类型信号的交互。
作为一个示例,所述第二系统模块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单元(例如随机存储单元和只读存储单元)和接口处理单元,所述接口处理单元设置有与接口模块的接口的电气属性对应的接口(可以采用引脚的形式),接口处理单元通过自身所设置的接口与接口模块所所设置的接口耦合(即实现了第二系统模块与接口模块的耦合),由于接口之间的电气属性是对应的,这样,接口处理单元和接口模块就接通了第二系统模块中的中央处理单元与外围模块之间的信号连接(对应第二系统模块与外围模块的信号连接),当第二系统模块中的中央处理单元运行第二操作系统时,可以通过接口处理单元的接口向所述接口模块的对应的接口发送信号以将信号传输至外围模块,或者通过接口处理单元的接口从接口模块接收来自外围模块的信号,从而实现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例如,实现数据信号的交互和/或控制信号的交互);
实际应用中第二系统模块可以采用总线板卡的形式,例如第二系统模块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的总线板卡: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总线板卡、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总线板卡、外设组件互连标准(PCI,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总线板卡;
需要指出的是,接口模块的接口可以根据第二系统模块中不同类型接口处理单元进行设置,如根据不同接口处理单元的尺寸对接口模块的尺寸进行设置,以使接口模块的接口与接口处理单元的接口能够耦合;根据不同接口处理单元的接口的电气属性,对接口模块的接口进行定义,以使接口处理单元和接口模块耦合,耦合的接口之间的电气属性能够对应;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第二系统模块中的接口处理单元的接口特性,对接口模块的接口进行设置,使一个接口模块能够同时与多个第二系统模块耦合,如可以延长接口模块的长度,使接口模块能够满足多个不同第二系统模块中接口处理单元的长度,这就可以避免频繁在接口模块上更换第二系统模块。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记载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第一系统模块接收第一触发操作。
所述第一触发操作为触发电子设备上电启动的操作。
步骤302,第一系统模块检测所述接口模块,得到所述接口模块的状态参数。
步骤303,解析所述状态参数,判断所述状态参数是否表征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时,执行步骤304;否则,执行步骤305。
所述接口模块设置的接口包括用于对第二系统模块进行供电的接口、以及与第二系统模块进行信号交互的接口;实际应用中,当根据所述参数判断出接口的电压被拉低(即接入负载)时,确定第二系统模块与接口模块耦合,也即第二系统模块的接口与接口模块的接口耦合;此时,第一系统模块可以向第二系统模块发送第一指令,以使第二系统模块通过运行第二操作系统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例如,当外围模块包括电源单元、放音单元、显示单元和USB单元时,即可实现智能电视的功能。
步骤304,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向所述第二系统模块发送第一指令。
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系统模块通过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外围模块建立信号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也即将第一系统模块替换为第二系统模块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第二系统模块运行的操作系统可以是较第一系统模块运行的操作系统更新的版本,从而实现了对电子设备的硬件(第一系统模块)和软件(第一操作系统)的升级。
步骤305,通过运行第一操作系统与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
步骤305对应接口模块中未耦合有第二系统模块的场景;实际应用中,当步骤303判断结果为是,即第二系统模块与接口模块耦合时,在执行步骤304之前,第一系统模块还可以通过外围模块中的显示单元呈现是否需要运行第二系统模块的提示信息,并根据红外单元接收的控制信号(对应用户通过红外遥控器下达的指令),执行步骤304或步骤305。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将第二系统模块与接口模块耦合的方式,对电子设备的第一系统模块进行升级,实现了对电子设备的主要硬件(包括CPU、存储单元)的升级,并且无需对电子设备中的第一系统模块进行人工拆除和替换操作,升级简单方便;并且,第一系统模块能够自动识别与接口模块耦合的第二系统模块,并根据用户的指令触发第二系统模块运行新的操作系统(即第二操作系统),完成对电子设备硬件和软件的升级,操作简单方便,提升了用户体验。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下电子设备实施例中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不作赘述对于本发明电子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记载一种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10和附属体20,所述本体10与所述附属体20可以一体化设置,即本体10与附属体20可以在物理分离,也可以在物理上设置为一个整体,需要指出的是,图4是本体10和附属体20以一体化设置时的示意图。
下面对本体1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所述本体10设置有第一系统模块101(设置于本体10内部空间,图中未示出)、外围模块102(设置于本体10内部空间,图中未示出)以及接口模块103,接口模块103设置于本体10的背部;需要指出的是,接口模块103在本体10所设置的位置并不仅限于图5所示,实际应用中,接口模块103可以设置于本体10的任意位置,接口模块103的位置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物理尺寸和用户使用习惯设置,例如,在图6所示的本体10的俯视示意图中,接口模块103可以设置于本体10的顶部。
图7为第一系统模块10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系统模块101支持运行第一操作系统,以与所述外围模块102进行信号交互处理;所述第一系统模块101可以包括第一中央处理单元1011(即CPU)、第一存储单元1012(例如随机存储单元和只读存储单元),所述第一中央处理单元1011支持在所述第一存储单元1012上运行第一操作系统(例如安卓系统),以与外围模块102进行信号交互(例如,通过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对应与外围模块102进行数据信号传输、控制信号传输)。
如图8所示,所述外围模块102可以包括以下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源单元1021(可用于对第一系统模块101中的其他模块供电)、放音单元1022(可用于输出声音)、显示单元1023(可用于输出视频图像)、红外单元1024(可用于接收红外控制信号)、蓝牙单元1025(可用于接收蓝牙控制信号)、通用串行总线(USB)单元1026,各单元之间可以通过总线连接;所述USB单元1026设置有与以下信号至少之一对应的输入接口:安全数字记忆卡(SD)信号;以太网信号;无线保真度(WiFi信号);蓝牙信号,所述USB单元1026支持将通过自身的输入接口所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转换为USB信号,以使所述第二系统模块201通过所述信号连接获取所述USB信号;所述外围单元102中还可以设置非USB信号单元1027,用于接收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信号、复合视频广播信号(CVBS)信号、收音机信号等不支持转换为USB信号的信号;USB单元1026也可以视为一种USB接口端子。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口模块103设置有接口(可以采用引脚插槽的形式),所述接口用于供第二系统模块201与接口模块103进行耦合,第二系统模块201与接口模块103耦合的一个示意图如图9所示,接口模块103设置于本体10的背部;根据不同的外围模块102,可以预设第一系统模块101与外围模块102进行信号交互时的信号的电气属性,也即预设接口模块103中的接口的电气属性(例如可以定义以下信号的电气属性:音视频信号、显示驱动信号、遥控器信号、电源信号),这就可以保证实现第二系统模块201与外围模块102之间建立信号连接,实现第二系统模块201与外围模块102之间的不同类型信号的交互。
下面对附属体20的结构进行说明,所述附属体20内设置有第二系统模块201;所述第二系统模块201支持与所述接口模块103耦合,以使所述附属体20与所述本体10一体化设置;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系统模块201可以包括第二中央处理单元2011(可由CPU实现)、第二存储单元2012(例如随机存储单元和只读存储单元)和接口处理单元2013,所述接口处理单元2013设置有与接口模块103的接口的电气属性对应的接口(可以采用引脚的形式),接口处理单元2013通过自身所设置的接口与接口模块103所所设置的接口耦合(即实现了第二系统模块201与接口模块103的耦合),由于接口之间的电气属性是对应的,这样,接口处理单元2013和接口模块103就接通了第二系统模块201中的中央处理单元与外围模块102之间的信号连接(对应第二系统模块201与外围模块102的信号连接),当第二系统模块201中的中央处理单元运行第二操作系统时,可以通过接口处理单元2013的接口向所述接口模块103的对应的接口发送信号以将信号传输至外围模块102,或者通过接口处理单元2013的接口从接口模块103接收来自外围模块102的信号,从而实现与外围模块102进行信号交互(例如,实现数据信号的交互和/或控制信号的交互);
实际应用中第二系统模块201可以采用总线板卡的形式,例如第二系统模块201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的总线板卡: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总线板卡、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总线板卡、外设组件互连标准(PCI,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总线板卡;
还需要指出的是,接口模块103的接口可以根据第二系统模块201中不同类型接口处理单元2013进行设置,如根据不同接口处理单元2013的尺寸对接口模块103的尺寸进行设置,以使接口模块103的接口与接口处理单元2013的接口能够耦合;根据不同接口处理单元2013的接口的电气属性,对接口模块103的接口进行定义,以使接口处理单元2013和接口模块103耦合,耦合的接口之间的电气属性能够对应;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第二系统模块201中的接口处理单元2013的接口特性,对接口模块103的接口进行设置,使一个接口模块103能够同时与多个第二系统模块201耦合,如可以延长接口模块103的长度,使接口模块103能够满足多个不同第二系统模块201中接口处理单元2013的长度,这就可以避免频繁在接口模块103上更换第二系统模块201。
结合图4至图10,电子设备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实际应用中,第二系统模块201还可以设置有第二电源单元2014,用于对第一电源单元1021在接口模块103对应的输出端进行分压处理,以为第二系统模块201中的其他单元(例如第二中央处理单元2011)进行供电。
电子设备上电时,第一系统模块101检测接口模块103,得到所述接口模块103的状态参数,当所述状态参数表征所述第二系统模块201与所述接口模块103耦合时,通过所述接口模块103向所述第二系统模块201发送第一指令,使第二系统模块201通过运行第二操作系统,与外围模块102进行信号交互,实现了电子设备的主要硬件(对应第一系统模块101)和软件(对应第一操作系统)的升级;此时,第一系统模块101可以进入低功耗模式以节省功耗;当将附属体20从本体10分离时,第二系统模块201不再与接口模块103耦合,此时,第一系统模块101退出低功耗模式,并通过运行第一操作系统与外围模块102进行信号交互,还原电子设备为升级前的状态。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附属体,所述本体设置有第一系统模块、外围模块以及接口模块;所述附属体设置有第二系统模块;所述第一系统模块支持运行第一操作系统,以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所述第二系统模块支持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以使所述附属体与所述本体一体化设置;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模块检测所述接口模块,得到所述接口模块的状态参数;
解析所述状态参数,当所述状态参数表征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时,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向所述第二系统模块发送第一指令;其中,
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系统模块通过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外围模块建立信号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模块运行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且所述状态参数表征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模块从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其中,
所述第一模式为运行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并使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所述第一系统模块中断与所述外围模块的信号连接,以停止通过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的功耗小于所述第一模式的功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模块检测所述接口模块之前还接收到第一触发操作,且解析出所述状态参数表征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时,所述第一触发操作为触发所述第一系统模块上电启动的操作,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模块从第三模式切换进入第四模式,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第一系统模块响应所述第一触发操作,进行初始化以运行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模式,所述第四模式的功耗小于所述所述第一模式的功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向所述第二系统模块发送第一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模块继续对所述接口模块进行检测,以得到所述接口模块的状态参数;
当解析出所得到的状态参数表征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未耦合时,与所述外围模块建立信号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模块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单元,所述USB单元设置有与以下信号至少之一对应的输入接口:安全数字记忆卡SD信号;以太网信号;无线保真度WiFi信号;蓝牙信号;
所述第二系统模块通过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外围模块建立信号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SB单元通过自身的输入接口接收到输入信号时,将所接收到的输入信号转换为USB信号,以使所述第二系统模块通过所述信号连接获取所述USB信号。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附属体,所述本体支持与所述附属体一体化设置;
所述本体设置有第一系统模块、外围模块以及接口模块;所述附属体设置有第二系统模块;所述第一系统模块支持运行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第一系统模块支持运行第一操作系统,以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所述第二系统模块支持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以使所述本体与所述附属体成一体化设置;
所述第一系统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接口模块,得到所述接口模块的状态参数;解析所述状态参数,当所述状态参数表征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时,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向所述第二系统模块发送第一指令;
所述第二系统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令时,通过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外围模块建立信号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时,根据根据预设的电气属性信息,适配所述外围模块与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之间传输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模块,还用于在运行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且所述状态参数表征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时,从第一模式切换进入第二模式;其中,
所述第一模式为通过运行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为中断与所述外围模块的信号连接,以停止通过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的模式;所述第二模式的功耗小于所述第一模式的功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系统模块,还用于在接收第一触发操作,且解析出所述状态参数表征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耦合时,从第三模式切换进入第四模式;其中,
所述第一触发操作为触发所述第一系统模块上电启动的操作,所述第三模式为所述第一系统模块响应所述第一触发操作,进行初始化以运行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模式,所述第四模式的功耗小于所述第三模式的功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系统模块,还用于在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向所述第二系统模块发送第一指令之后,继续对所述接口模块进行检测,以得到所述接口模块的状态参数;
当解析出所得到的状态参数表征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与所述接口模块未耦合时,与所述外围模块建立信号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操作系统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模块包括:
通用串行总线USB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系统模块通过所述接口模块与所述USB单元建立信号连接之后,且接收到输入信号时,将所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USB信号,并通过所述接口模块将所述USB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系统模块,以使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处理所述USB信号;其中,
所述输入信号包括以下类型信号;
安全数字记忆卡SD信号;以太网信号;无线保真度WiFi信号;蓝牙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统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接口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存储单元运行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以通过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外围模块之间的信号连接与所述外围模块进行信号交互处理;
所述接口处理单元设置有与所述接口模块的接口的电气属性对应的接口,所述接口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设置的接口与所述接口模块所设置的接口耦合,以接通所述中央处理单元与所述外围模块之间的信号连接。
CN201410307779.1A 2014-06-30 2014-06-30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41118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7779.1A CN104111849A (zh) 2014-06-30 2014-06-30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07779.1A CN104111849A (zh) 2014-06-30 2014-06-30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1849A true CN104111849A (zh) 2014-10-22

Family

ID=51708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07779.1A Pending CN104111849A (zh) 2014-06-30 2014-06-30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118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0192A (zh) * 2017-05-31 2017-09-29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通道切换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电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956A (zh) * 2009-08-17 2011-03-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117182A (zh) * 2009-12-31 2011-07-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多硬件系统数据处理设备及其存储设备的切换方法
CN102270013A (zh) * 2010-06-02 2011-12-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主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7956A (zh) * 2009-08-17 2011-03-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切换工作模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117182A (zh) * 2009-12-31 2011-07-0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多硬件系统数据处理设备及其存储设备的切换方法
CN102270013A (zh) * 2010-06-02 2011-12-0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主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0192A (zh) * 2017-05-31 2017-09-29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通道切换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电路
CN107220192B (zh) * 2017-05-31 2020-08-1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通道切换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22399B1 (ko) 휴대 단말에서 외부 디스플레이 기기로의 화면 표출 방법 및 그 휴대 단말
US7865629B1 (en) Configurable connector for system-level communication
US8650332B2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working mode, USB device, and host device
US9274988B2 (en) Mode switching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associated electronic device
US10380049B2 (en) Multi-host supported universal serial bus hub and automobile head unit using the same
WO2020034908A1 (zh) 一种遥控器与移动终端的通信方法、装置和遥控器
KR101554599B1 (ko) 외부 디바이스와 도킹 연결되는 휴대 단말 및 어플리케이션 실행 방법
US20140217962A1 (en) Charging apparatus and charging method
US2016012767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ontrolling method, and display system
CN103517117A (zh) 基于多媒体电子设备遥控器按键功能扩展的方法及系统
CN109257652B (zh) 配置信息的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4731734A (zh) 一种终端信号的输出方法和装置
US11113221B2 (en) Mode switching system and mode switch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3559149A (zh) Usb otg双角色设备工作方式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4111849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188060B (zh) 模式切换系统及应用其的模式切换方法
US20160099584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03391475A (zh) 显示装置及智能装置
US1168748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226424B (zh) 多媒体电子式切换器
US996542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upl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03289470U (zh) 一种可遥控的hdmi网关装置
CN102810054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US11412290B2 (en) Audio, video, and voice communication processors
JP6586832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