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9460B - 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9460B
CN104109460B CN201410337424.7A CN201410337424A CN104109460B CN 104109460 B CN104109460 B CN 104109460B CN 201410337424 A CN201410337424 A CN 201410337424A CN 104109460 B CN104109460 B CN 1041094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omponent
resistance
temperature resistant
pri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74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9460A (zh
Inventor
哈成勇
刘海峰
张涛
李天龙
胡志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Zhiqiang Heavy Defense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Guangzhou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Guangzhou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Guangzhou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41033742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094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09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9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9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94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烧延耐高温的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车间底漆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所述A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20~80份聚硅酸乙酯Si-40,20~80份有机溶剂,1~10份去离子水,0.5~5份浓酸;B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15~20份有机溶剂,2~5份聚乙烯醇缩醛,0~8份醇溶性有机硅树脂,1~6份环氧树脂,10~30份阻烧延剂,1~5份涂料助剂,4~8份1000-1500目的磷铁粉,20~40份1000-1500目的锌粉;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15~90∶100。所述底漆制得的涂层耐热性达到800℃以上,烧损面积极小,且切割或焊接作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烟雾。

Description

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世纪50年代初,车间底漆就作为超级游船、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大型钢铁结构件的预处理底涂。车间底漆为适应流水线作业,需满足干燥快、防锈性能优异、可焊接性与机械性能好等要求。
目前使用较广的车间底漆是以聚乙烯醇缩丁醛和硅酸乙酯水解物为基料,复配锌粉的预涂底漆,其缺点是在室外保养时间短(一般只有3个月),热加工时烧损面积较大,需重涂面积大。
还有一种是环氧富锌车间底漆,是由锌粉、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剂等配制而成,在国内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广泛地应用于船舶制造行业;其具有优异的阴极保护防腐蚀性能、耐机械磨损性、耐热性和焊割时漆膜烧损面小等,如干膜的厚度控制在20μm左右,则对钢材的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无不良影响,并能和常用的防锈漆、面漆配套;但该种车间底漆锌粉含量较多,在进行电焊、切割等热加工时,由于涂层无法耐受高温,故释放较多的氧化锌烟尘,易导致“锌热病”,而威胁人体健康,且该种涂层对切割速度和质量也有一定影响。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普通的车间底漆,但其不耐热,且在400℃以上就会气化,故还需重新涂漆。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所述车间底漆由下述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
所述A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20~80份聚硅酸乙酯Si-40,20~80份有机溶剂,1~10份去离子水,0.5~5份浓酸;所述浓酸为浓盐酸、浓硫酸或浓磷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B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15~20份有机溶剂,2~5份聚乙烯醇缩醛,0~8份醇溶性有机硅树脂,1~6份环氧树脂,10~30份阻烧延剂,1~5份涂料助剂,4~8份1000-1500目的磷铁粉,20~40份1000-1500目的锌粉;所述阻烧延剂为玻璃粉、轻钙、重钙、云母粉、硅微粉、霞长石、氢氧化铝、硅藻土、高岭土、海泡石粉、白炭黑、凹凸棒土或蒙脱土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异丙醇或正丁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15~90∶10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间底漆由下述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
所述A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45~80份聚硅酸乙酯Si-40,20~30份有机溶剂,1~7份去离子水,0.5~1份浓酸;
所述B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15~20份有机溶剂,2~3份聚乙烯醇缩醛,2~5份醇溶性有机硅树脂,1~3份环氧树脂,15~30份阻烧延剂,2.5~5份涂料助剂,4~6份1000-1500目的磷铁粉,23~30份1000-1500目的锌粉。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烧延剂包括玻璃粉和轻钙、重钙、云母粉、硅微粉、霞长石、氢氧化铝、硅藻土、高岭土、海泡石粉、白炭黑、凹凸棒土或蒙脱土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粉的熔点为380℃~160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粉的熔点为380℃~120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醇缩醛为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丙醛、聚乙烯醇缩乙醛或聚乙烯醇缩甲醛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醇缩醛为聚乙烯醇缩丁醛。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或酚醛型环氧树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E-20、E-44或E-5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涂料助剂包括涂料分散剂0.5~1份、涂料防沉剂0.5~1份、涂料消泡剂0.5~1份、流平剂0.5~1份和有机膨润土0.5~1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硅酸乙酯Si-40、有机溶剂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浓酸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液,控制温度为-10℃~50℃,滴加结束后静置22-26h,即得A组分;
(2)将有机溶剂置于容器中,在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聚乙烯醇缩醛,至完全溶解,再加入醇溶性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阻烧延剂和涂料助剂,经高速(4500-5000转/分钟)分散、研磨至粒度小于50μm后加入磷铁粉和锌粉,再经分散、砂磨至粒度小于50μm即得B组分;
(3)将步骤(1)所得的A组分与步骤(2)所得的B组分混匀,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道,无论是有机硅树脂还是无机硅聚合物,最高耐热极限不超过400℃温度。因此,传统的无机富锌底漆或无机硅酸锌车间底漆的耐热性只能达到400℃。在工况环境下进行氧焰切割和焊接作业,由于涂层无法耐受如此高温,必然产生损毁现象,其烧损面并向四周扩延;同时,由于锌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当温度达到225℃后,锌氧化激烈;锌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锌表面有一层氧化锌,燃烧时冒出白烟,而这种白色烟雾被人长期吸入,就会患上一种“锌热病”,危害人体健康。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经发明人大量的实验和研究,确定出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的最佳组分及其重量份,该种底漆所得的涂层耐热性达到800℃以上,烧损面积极小,切割或焊接作用过程中几乎不产生烟雾。其中,所述阻烧延剂配合其他原料可显著提高车间底漆的阻烧延耐高温性能;进一步地,所述阻烧延剂在切割或焊接条件下会形成连续膜或者发生分解吸收热量阻碍热量的扩散,进而保证涂层的耐热性能,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包覆锌粉粒子免于暴露在空气当中,以达到隔绝空气、防止氧化的目的;所述阻烧延剂中除玻璃粉之外的其余原料,还具有骨架填充作用,可提高漆膜的强度、耐水性,增加底漆对基层表面的沉积性和渗透性,亦能有效降低玻璃粉的用量且不影响阻烧延耐高温效果,且降低成本;两者与其他原料配合所制得的车间底漆具有显著的阻烧延和耐高温效果。
(2)本发明所述车间底漆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操作,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试验例1中对照组1的阻烧延效果图;
图2为试验例1中实验组-实施例1的阻烧延效果图;
图3为试验例1中实验组-实施例3的阻烧延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料如下:
聚硅酸乙酯(Si-40)生产商为江苏常余化工有限公司,但实现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公司;
聚乙烯醇缩醛生产商均为天津市光大冰峰化工有限公司,但实现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公司;其中,聚乙烯醇缩丁醛(10%乙醇溶液的粘度为10~15mPa·s);
醇溶性有机硅树脂购自深圳市恒润纳米材料有限公司,但实现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公司;
环氧树脂购自广州东风化工厂,但实现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公司;
玻璃粉购自深圳晶材化工有限公司,但实现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公司;
轻钙、重钙、云母粉、硅微粉、霞长石、氢氧化铝、硅藻土、高岭土、海泡石粉、白炭黑、凹凸棒土或蒙脱土购自广州拓亿贸易有限公司,但实现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公司;
涂料助剂包括分散剂、防沉剂、消泡剂、流平剂、有机膨润土等,购自世邦佳明有限公司,但实现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公司。
本发明所述乙醇为分析纯、化学纯,也可以为工业级。
本发明所述浓盐酸的浓度为37-38%,浓硫酸的浓度为98%左右,浓磷酸的浓度为85%左右。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
所述A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60份聚硅酸乙酯Si-40,12份乙醇,8份异丙醇,0.912份浓磷酸,7.088份去离子水;
所述B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10份乙醇,10份正丁醇,3份聚乙烯醇缩丁醛,5份醇溶性有机硅树脂,1份环氧树脂E-20,5份400℃玻璃粉,12份轻质碳酸钙,5份涂料助剂(其中涂料分散剂1份、涂料防沉剂1份、涂料消泡剂和流平剂各1份、有机膨润土1份),4份800-1500目的超细磷铁粉,23份800-1500目的超细锌粉;
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份配比1∶4。
上述车间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A组分:按上述重量份,顺序称取聚硅酸乙酯Si-40、乙醇、异丙醇和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搅拌的条件下缓慢滴加酸-去离子水溶液,控制温度为20℃~30℃,滴加结束后静置24h,用吗啡啉检测水解程度,即得A组分;
(2)B组分:按上述重量份,称取乙醇、正丁醇置于容器中,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至PVB完全溶解成透明状液体,再向容器中加入醇溶性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E-20、玻璃粉、轻质碳酸钙和涂料助剂,经高速分散、研磨至细度达到40μm后加入超细磷铁粉和超细锌粉,再经分散、砂磨至粒度小于50μm即得B组分;
(3)将A组分与B组分以重量份配比1∶4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所述车间底漆。
本实施例的产品应符合GB6747-2008标准,其特征指标见表1与表2。
表1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技术指标
表2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涂层性能技术指标
注:①为保证项目,切割速度的减慢不超过15%。
从表1和表2中可知:本实施例所制得的底漆寿命长、耐高温、切焊时产生的烟雾小、修复重涂量小的优点,且其耐盐雾性超过600h。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
所述A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48份聚硅酸乙酯Si-40,12份乙醇,14份异丙醇,0.684份浓磷酸,5.316份去离子水;
所述B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12份乙醇;8份正丁醇;3份聚乙烯醇缩丁醛;5份醇溶性有机硅树脂;2份环氧树脂E-20;8份800℃玻璃粉;8份重质碳酸钙;4份涂料助剂(其中涂料分散剂0.8份、涂料防沉剂0.8份、涂料消泡剂和流平剂各0.8份、有机膨润土0.8份);5份800-1500目的超细磷铁粉;25份800-1500目的超细锌粉;
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15∶100。
上述车间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A组分:按顺序称取聚硅酸乙酯Si-40、乙醇、异丙醇和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搅拌的条件下缓慢滴加磷酸-去离子水溶液,控制温度为30℃~40℃,滴加结束后静置26h,用吗啡啉检测水解程度,即得A组分;
(2)B组分:按重量份数称取乙醇、正丁醇置于容器中,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至PVB完全溶解成透明状液体,再向容器中加入醇溶性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E-20、400℃玻璃粉、重质碳酸钙和涂料助剂,经高速分散、研磨至细度达到40μm后加入超细磷铁粉和超细锌粉,再经分散、砂磨至粒度小于50μm即得B组分;
(3)将A组分与B组分以重量比15∶10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所述车间底漆。
本实施例产品特征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具体数据略去。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的:
所述A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60份聚硅酸乙酯Si-40,30份乙醇,2份去离子水,0.5份浓盐酸;
所述B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15份乙醇,5份正丁醇,3份聚乙烯醇缩丁醛,5份醇溶性有机硅树脂,2份环氧树脂E-51,15份玻璃粉(800℃)和10份轻钙,5份涂料助剂(其中涂料分散剂1份、涂料防沉剂1份、涂料消泡剂和流平剂各1份、有机膨润土1份),4份1000-1500目的超细磷铁粉,25份1000-1500目的超细锌粉;
上述车间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A组分:按上述重量份依次称取聚硅酸乙酯Si-40、工业乙醇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搅拌的条件下缓慢滴加浓盐酸的去离子水溶液,控制温度为30℃~50℃,滴加结束后静置24h即得A组分;
(2)B组分: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工业乙醇、正丁醇置于容器中,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聚乙烯醇缩丁醛至其完全溶解成透明状液体,再向容器中加入醇溶性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E-51、阻烧延剂和涂料助剂,经高速分散、研磨至细度达到20μm后加入超细磷铁粉和超细锌粉,再经分散、砂磨至粒度小于50μm,即得B组分;
(3)将A组分与B组分以重量份配比25∶10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所述车间底漆。
本实施例的产品应符合GB6747-86标准,其特征指标见表3与表4。
表3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技术指标
表4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涂层性能技术指标
注:①为保证项目,切割速度的减慢不超过15%;②为保证项目。
从表3和表4中可知:本实施例所制得的底漆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的同时在耐热性能(即阻烧延性能)、耐盐雾性能等方面亦表现优秀。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
所述A组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80份聚硅酸乙酯Si-40,20份乙醇,5份异丙醇,5份正丁醇,2份去离子水,1份浓磷酸。
所述B组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15份异丙醇,5份正丁醇,2份聚乙烯醇缩丁醛,2份醇溶性有机硅树脂,2份环氧树脂E-51,30份阻烧延剂——玻璃粉(800℃)、轻钙和重钙,其重量份配比为1:1:1;2.5份涂料助剂(其中涂料分散剂0.5份、涂料防沉剂0.5份、涂料消泡剂和流平剂各0.5份、有机膨润土0.5份),5份1000-1500目的超细磷铁粉,30份1000-1500目的超细锌粉;
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40∶100。
上述车间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A组分:按重量份数顺序称取聚硅酸乙酯Si-40、乙醇、异丙醇和丁醇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搅拌的条件下缓慢滴加磷酸去离子水溶液,控制温度为-10℃~10℃,滴加结束后静置24h即得A组分;
(2)B组分:按重量份数称取异丙醇、正丁醇置于容器中,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聚乙烯醇缩丁醛至聚乙烯醇缩丁醛完全溶解成透明状液体,再向容器中加入醇溶性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阻烧延剂和涂料助剂,经高速分散、研磨至细度达到20μm后加入超细磷铁粉和超细锌粉,再经分散、砂磨至粒度小于50μm即得B组分;
(3)将A组分与B组分按重量份配比40∶10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所述车间底漆。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车间底漆的产品特征指标与实施例3相同,具体数据略去。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所述车间底漆的原料及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烧延剂——玻璃粉(800℃)、轻钙、重钙、云母粉、硅微粉和氢氧化铝,其重量份配比为等份重量。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车间底漆的产品特征指标具体数据如下:
表5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技术指标
表6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涂层性能技术指标
注:①为保证项目,切割速度的减慢不超过15%。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的:
所述A组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60份聚硅酸乙酯Si-40,30份乙醇,2份去离子水,0.5份浓盐酸;
所述B组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15份乙醇,5份正丁醇,3份聚乙烯醇缩丁醛,5份醇溶性有机硅树脂,2份环氧树脂E-51,15份阻烧延剂——轻钙,5份涂料助剂(其中涂料分散剂1份、涂料防沉剂1份、涂料消泡剂和流平剂各1份、有机膨润土1份),4份1000-1500目的超细磷铁粉,25份1000-1500目的超细锌粉;
上述车间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A组分:按重量份数顺序称取聚硅酸乙酯Si-40、工业乙醇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搅拌的条件下缓慢滴加浓盐酸的去离子水溶液,控制温度为0℃~20℃,滴加结束后静置24h即得A组分;
(2)B组分:按重量份数称取工业乙醇、正丁醇置于容器中,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聚乙烯醇缩丁醛至聚乙烯醇缩丁醛完全溶解成透明状液体,再向容器中加入醇溶性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阻烧延剂和涂料助剂,经高速分散、研磨至细度达到20μm后加入超细磷铁粉和超细锌粉,再经分散、砂磨至粒度小于50μm即得B组分;
(3)将A组分与B组分以重量份配比15∶10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所述车间底漆。
本实施例产品特征指标具体数据如下:
表7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技术指标
表8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涂层性能技术指标
注:①为保证项目,切割速度的减慢不超过15%。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所述车间底漆的原料及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烧延剂——轻钙和重钙,其重量份配比为1:1。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车间底漆的产品特征指标与实施例6相同,具体数据略去。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所述车间底漆的原料及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烧延剂——轻钙、重钙、云母粉、硅微粉和氢氧化铝,其重量份配比为等份重量。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车间底漆的产品特征指标具体数据如下:
表9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技术指标
表10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涂层性能技术指标
注:①为保证项目,切割速度的减慢不超过15%。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所述车间底漆的原料及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阻烧延剂为玻璃粉(800℃)。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车间底漆的产品特征指标与实施例3相同,具体数据略去。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
所述A组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60份聚硅酸乙酯Si-40,30份乙醇,2份去离子水,0.5份浓盐酸;
所述B组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15份异丙醇,5份正丁醇,2份聚乙烯醇缩丁醛,2份醇溶性有机硅树脂,2份环氧树脂E-44,20份硅微粉,2.5份涂料助剂(其中涂料分散剂0.5份、涂料防沉剂0.5份、涂料消泡剂和流平剂各0.5份、有机膨润土0.5份),5份1000-1500目的超细磷铁粉,30份1000-1500目的超细锌粉;
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25∶100。
上述车间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A组分:按重量份数顺序称取聚硅酸乙酯Si-40、乙醇、异丙醇和丁醇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搅拌的条件下缓慢滴加浓盐酸去离子水溶液,控制温度为-10℃~50℃,滴加结束后静置24h即得A组分;
(2)B组分:按重量份数称取异丙醇、正丁醇置于容器中,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聚乙烯醇缩醛至其完全溶解成透明状液体,再向容器中加入醇溶性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硅微粉和涂料助剂,经高速分散、研磨至细度达到20μm后加入超细磷铁粉和超细锌粉,再经分散、砂磨至粒度小于50μm即得B组分;
(3)将A组分与B组分按重量份配比25∶10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所述车间底漆。
本实施例所制得的车间底漆的产品特征指标与实施例3相同,具体数据略去。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
所述A组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60份聚硅酸乙酯Si-40,30份乙醇,2份去离子水,0.5份浓盐酸;
所述B组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15份异丙醇,5份正丁醇,2.5份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和聚乙烯醇缩丁醛,其重量份配比为1:2:2,2份醇溶性有机硅树脂,2份环氧树脂E-44,20份硅微粉,2.5份涂料助剂(其中涂料分散剂0.5份、涂料防沉剂0.5份、涂料消泡剂和流平剂各0.5份、有机膨润土0.5份),5份1000-1500目的超细磷铁粉,30份1000-1500目的超细锌粉;
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25∶100。
上述车间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A组分:按重量份数顺序称取聚硅酸乙酯Si-40、乙醇、异丙醇和丁醇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搅拌的条件下缓慢滴加浓盐酸去离子水溶液控制温度为-10℃~50℃,滴加结束后静置24h即得A组分;
(2)B组分:按重量份数称取异丙醇、正丁醇置于容器中,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聚乙烯醇缩醛至其完全溶解成透明状液体,再向容器中加入醇溶性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硅微粉和涂料助剂,经高速分散、研磨至细度达到20μm后加入超细磷铁粉和超细锌粉,再经分散、砂磨至粒度小于50μm即得B组分;
(3)将A组分与B组分按重量份配比25∶10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所述车间底漆。
本实施例产品特征指标与实施例3相同,具体数据略去。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
所述A组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60份聚硅酸乙酯Si-40,30份乙醇,2份去离子水,0.5份浓盐酸;
所述B组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15份异丙醇,5份正丁醇,2份聚乙烯醇缩丁醛,2份醇溶性有机硅树脂,2份环氧树脂酚醛型环氧树脂,5份硅微粉,5份硅藻土,5份高岭土,5份氢氧化铝,1份白炭黑,4份云母粉,2.5份涂料助剂(其中涂料分散剂0.5份、涂料防沉剂0.5份、涂料消泡剂和流平剂各0.5份、有机膨润土0.5份),5份1000-1500目的超细磷铁粉,30份1000-1500目的超细锌粉;
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25∶100。
上述车间底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A组分:按重量份数顺序称取聚硅酸乙酯Si-40、乙醇、异丙醇和丁醇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搅拌的条件下缓慢滴加浓盐酸去离子水溶液,控制温度为-10℃~50℃,滴加结束后静置水解24h后即得A组分;
(2)B组分:按重量份数称取异丙醇、正丁醇置于容器中,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聚乙烯醇缩丁醛至聚乙烯醇缩丁醛完全溶解成透明状液体,再向容器中加入醇溶性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硅微粉、硅藻土、高岭土、氢氧化铝、白炭黑云母粉和涂料助剂,经高速分散、研磨至细度达到20μm后加入超细磷铁粉和超细锌粉,再经分散、砂磨至粒度小于50μm,即得B组分;
(3)将A组分与B组分按重量份配比25∶100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所述车间底漆。
本实施例产品特征指标与实施例3相同,具体数据略去。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所述车间底漆的原料和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E-20、E-44和酚醛型环氧树脂,其重量份配比为1:1:1。
本实施例产品特征指标与实施例3相同,具体数据略去。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的:
所述A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20份聚硅酸乙酯Si-40,20份异丙醇,1份去离子水,0.5份浓硫酸;
所述B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5份乙醇,5份异丙醇和5份正丁醇,2份聚乙烯醇丁醛,1份环氧树脂E-20,2份玻璃粉(380℃),3份轻钙,5份云母粉,1份涂料助剂(其与实施例1所述助剂相同),4份1000-1500目的超细磷铁粉;20份1000-1500目的超细锌粉;
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15:100;
上述车间底漆的制备方法具体参见实施例1。
本实施例产品特征指标与实施例3相同,具体数据略去。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是由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的:
所述A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80份聚硅酸乙酯Si-40,80份异丙醇,10份去离子水,5份浓硫酸;
所述B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10份乙醇,5份异丙醇和5份正丁醇,5份聚乙烯醇丁醛,6份环氧树脂E-20,2份玻璃粉(1600℃),14份轻钙,14份云母粉,5份涂料助剂(其与实施例1所述助剂相同),8份1000-1500目的超细磷铁粉;40份1000-1500目的超细锌粉;
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90∶100;
上述车间底漆的制备方法具体参见实施例1。
本实施例产品特征指标与实施例3相同,具体数据略去。
试验例1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评价上述实施例所制得的车间底漆的阻烧延性能。
二、实验方法
本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观察单边烧延、双边烧延效果,评价底漆的阻烧延效果;具体方法为:按照国标GB/T6747-2008《船用车间底漆》规定制备试板,采用氧乙炔火焰切割试板,并测量单边和双边烧延的长度,并以此评价车间底漆的阻烧延性能,国标GB/T6747-2008《船用车间底漆》规定焊接或切割缝两边的损坏宽度不超过20cm。
其中,所述实验组具体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3所制得的车间底漆;
所述对照组具体为:
对照组1——该组原料及其重量份、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未添加阻烧延剂。
三、实验结果
结果参见图1-图3,其中,图1为对照组1的阻烧延效果图,从图中可看出未添加阻烧延剂的单边烧延最大可达3cm,最小为2cm,双边烧延在5~6cm左右;
图2为实施例1的阻烧延效果图,从图中可看出:单边最大烧延为1.5cm,最小烧延为1cm,双边烧延为2~2.5cm;
图3为实施例3的阻烧延效果图,从图中可看出:单边最大烧延为1.5cm,最小烧延为1cm,双边烧延为2~2.5cm。
从上述各阻烧延效果图可知:与对照组1相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3所制得的底漆具有优良的阻烧延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间底漆由下述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
所述A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20~80份聚硅酸乙酯Si-40,20~80份有机溶剂,1~10份去离子水,0.5~5份浓酸;所述浓酸为浓盐酸、浓硫酸或浓磷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B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15~20份有机溶剂,2~5份聚乙烯醇缩醛,0~8份醇溶性有机硅树脂,1~6份环氧树脂,10~30份阻烧延剂,1~5份涂料助剂,4~8份1000~1500目的磷铁粉,20~40份1000~1500目的锌粉;
所述阻烧延剂包括玻璃粉和轻钙、重钙、云母粉、硅微粉、霞长石、氢氧化铝、硅藻土、高岭土、海泡石粉、白炭黑、凹凸棒土或蒙脱土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异丙醇或正丁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A组分和B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15~90∶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间底漆由下述A组分和B组分制备而成:
所述A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45~80份聚硅酸乙酯Si-40,20~30份有机溶剂,1~7份去离子水,0.5~1份浓酸;
所述B组分的原料及其重量份为:15~20份有机溶剂,2~3份聚乙烯醇缩醛,2~5份醇溶性有机硅树脂,1~3份环氧树脂,15~30份阻烧延剂,2.5~5份涂料助剂,4~6份1000~1500目的磷铁粉,23~30份1000~1500目的锌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粉的熔点为380℃~160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缩醛为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丙醛、聚乙烯醇缩乙醛或聚乙烯醇缩甲醛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缩醛为聚乙烯醇缩丁醛。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或酚醛型环氧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E-20、E-44或E-5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助剂包括涂料分散剂0.5~1份、涂料防沉剂0.5~1份、涂料消泡剂0.5~1份、流平剂0.5~1份和有机膨润土0.5~1份。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硅酸乙酯Si-40、有机溶剂置于密闭反应器中,在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浓酸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液,控制温度为-10℃~50℃,滴加结束后静置22-26h即得A组分;
(2)将有机溶剂置于容器中,在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聚乙烯醇缩醛,至完全溶解,再加入醇溶性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阻烧延剂和涂料助剂,经高速分散、研磨后加入磷铁粉和锌粉,再经分散、砂磨至粒度小于50μm即得B组分;
(3)将步骤(1)所得的A组分与步骤(2)所得的B组分混匀,即可。
CN201410337424.7A 2014-05-19 2014-07-15 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1094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7424.7A CN104109460B (zh) 2014-05-19 2014-07-15 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2263.9 2014-05-19
CN2014102122639 2014-05-19
CN201410212263 2014-05-19
CN201410337424.7A CN104109460B (zh) 2014-05-19 2014-07-15 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9460A CN104109460A (zh) 2014-10-22
CN104109460B true CN104109460B (zh) 2016-06-29

Family

ID=51706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7424.7A Active CN104109460B (zh) 2014-05-19 2014-07-15 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094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9755A (zh) * 2014-12-25 2015-04-29 上海海隆石油化工研究所 低膜高防锈蚀保护底漆
CN104987758B (zh) * 2015-07-07 2017-12-08 冶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性无机车间底漆
CN107652879A (zh) * 2017-10-22 2018-02-02 惠州市阿斯顿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长效冷镀锌耐高温防腐涂料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9195A (zh) * 2008-07-04 2010-01-06 上海暄洋化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车间底漆及其制备工艺
CN102558922A (zh) * 2011-12-20 2012-07-11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9195A (zh) * 2008-07-04 2010-01-06 上海暄洋化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车间底漆及其制备工艺
CN102558922A (zh) * 2011-12-20 2012-07-11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9460A (zh) 201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6529B (zh) 环保水性陶瓷基防腐材料
CN102558922B (zh) 一种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7484B (zh) 石油化工油罐用水性节能隔热保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30942B (zh) 导电抗氧化自愈合石墨电极涂料
CN104403381A (zh) 一种耐腐蚀陶瓷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02415B (zh) 钢结构表面防护用vci粉末富锌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82533B (zh) 一种环保型水性工业隔热涂料
CN104761936A (zh) 一种水性无机隔热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09460B (zh) 阻烧延耐高温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5808A (zh) 一种高热导率耐高温重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40939A (zh) 一种石墨烯增强水性抗氧化耐热涂料、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3265264A (zh) 陶瓷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加热炉炉管
CN106336780B (zh) 一种防腐绝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2621B (zh) 钢结构表面防护用vci粉末双金属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74927A (zh) 一种抗沾污结渣陶瓷涂料及制备方法
CN102268221A (zh) 一种双组份水性无机非膨胀型防火涂料及制备方法
CN103350539A (zh) 耐高温防腐蚀镀铝锌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2004A (zh) 一种紫外光固化耐热涂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04371524A (zh) 一种隔热防火水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33325A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改性的无机硅酸锌车间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CN202278789U (zh) 一种喷涂不锈钢的钢结构耐磨耐高温防腐复合涂层
CN104277653B (zh) 一种超薄型耐高温保温涂料
CN104194552B (zh) 一种保温吸热一体化涂料
CN105925177B (zh) 一种水性有机无机杂化耐高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0756B (zh) 一种环氧重防腐导静电防火涂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18

Address after: 511455 53 Huang Ge section, South Road, Huang Ge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KEYBOND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458 Nansha District Haibin Road, Guangdong, China, No. 1121, No.

Patentee before: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GUANGZHOU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4

Address after: Room 2308, Building 1, Qilin Plaza, No. 1 Qilin 1st Street, Huangge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1455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Jianxi Surf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455 53 Huang Ge section, South Road, Huang Ge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KEYBOND CHEM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7

Address after: 710606 Building 2, 2nd Floor, Xi'an Avi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ark, National Aviation High tech Industrial Base, Yanliang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anxi Zhiqiang Heavy Defense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308, Building 1, Qilin Plaza, No. 1 Qilin 1st Street, Huangge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1455 (Office only)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Jianxi Surfa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