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4001A - 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4001A
CN104104001A CN201410370908.1A CN201410370908A CN104104001A CN 104104001 A CN104104001 A CN 104104001A CN 201410370908 A CN201410370908 A CN 201410370908A CN 104104001 A CN104104001 A CN 104104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optical fiber
optical
bundling device
brillou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709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剑秋
罗永锋
唐玉龙
杨建龙
王世伟
王尧
颜硕
张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3709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040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04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40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asers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包括:种子光源、第一光纤隔离器、第一光纤合束器、第一泵浦光、第一掺铥光纤、第二光纤隔离器、第二泵浦光、第二光纤合束器、第二掺铥光纤、第一光纤环形器、偏振控制器、单模光纤、光纤耦合器、第二光纤环形器、非一致性光纤、第三泵浦光、第三光纤合束器、第三掺铥光纤和第三光纤隔离器。本发明基于受激布里渊及环形腔产生kHz量级窄线宽激光,利用瑞利散射反馈进一步压缩线宽到Hz量级,同时实现了超窄线宽、高信噪比、高功率等应用要求。

Description

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2μm单频光纤激光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μ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本发明属于中红外激光器技术研究领域范畴,应用领域包括激光测距,激光遥感,激光成像,光电对抗,医学诊断和治疗,材料处理,光学信号处理,数据处理等领域。
背景技术
中红外激光器广泛应用于激光测距,激光遥感,激光成像,光电对抗,医学诊断和治疗,材料处理,光学信号处理,数据处理等领域。在一些领域中,需要达到高输出功率,高光束质量,超窄线宽技术,单纵模,信噪比高和频率稳定性高等要求。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相对于其他种类的激光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上述要求,并可做成轻型,紧凑,高效器件,能够满足各个领域对技术指标的要求。
2μ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已经有相关研究,利用受激布里渊散射及环形腔的的线宽压缩,输出线宽可以达到kHz量级。布里渊单频激光器具有结构简单;输出功率高且稳定,可以达到瓦特量级;信噪比高等优点。但,对于实现线宽小于kHz量级,仍然有一定挑战性。
为了获得超窄线宽、更高的信噪比、高频率稳定性,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引入瑞利散射反馈,从而能够实现Hz量级、更高信噪比、高频率稳定性的单频激光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受激瑞利散射反馈的2μ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且具有结构简单,长期稳定性好,光束质量高,整机成本较低,光学性能较好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特点在于其构成包括:种子光源、第一光纤隔离器、第一光纤合束器、第一泵浦光、第一掺铥光纤、第二光纤隔离器、第二泵浦光、第二光纤合束器、第二掺铥光纤、第一光纤环形器、偏振控制器、单模光纤、光纤耦合器、第二光纤环形器、非一致性光纤、第三泵浦光、第三光纤合束器、第三掺铥光纤、第三光纤隔离器,上述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的种子光源与所述的第一光纤隔离器的输入端相连,该第一光纤隔离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光纤合束器的信号光纤输入端相连,第一泵浦光与所述的第一光纤合束器的泵浦光纤输入端相连,该第一光纤合束器的输出端经第一掺铥光纤与所述的第二光纤隔离器的输入端相连,该第二光纤隔离器的输出端接所述的第二光纤合束器的信号光纤输入端,所述的第二泵浦光与所述的第二光纤合束器的泵浦光纤输入端相连,该第二光纤合束器的输出端经第二掺铥光纤与所述的第一光纤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相连,该第一光纤环形器的第二端口经所述的偏振控制器和单模光纤接所述的光纤耦合器的第一端口,该光纤耦合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的第一光纤环形器的第三端口相连,第一光纤环形器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之间的光路构成受激布里渊激光器的环形腔,所述的光纤耦合器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的第二光纤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相连,该第二光纤环形器的第二端口接所述的非一致性光纤,该第二光纤环形器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的第三光纤合束器的信号光纤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第三泵浦光与该第三光纤合束器的泵浦光纤输入端相连,该第三光纤合束器的输出端经第三掺铥光纤与所述的第三光纤隔离器的输入端相连,该第三光纤隔离器的输出端接所述的光纤耦合器的第四端口,所述的非一致性光纤的另一端为激光器的输出端。
所述的种子光源是带尾纤2μm DFB固体激光器,其线宽小于1MHz,输出功率为2mW,输出尾纤为Corning SM-28e。
所述的第一泵浦光、第二泵浦光和第三泵浦光的中心波长均为793±3nm,光纤芯径105/125μm,最大输出功率为12W。
所述的第一光纤隔离器的隔离度为30dB,承受功率为200mW,中心波长为2μm,带宽±10nm,插入损耗1.3dB;所述第二光纤隔离器的隔离度为50dB,承受功率为5W,中心波长为2μm,带宽±10nm,插入损耗1.3dB。
所述的第一光纤合束器、第二光纤合束器与第三光纤合束器均为(2+1):1型,阈值功率20W,泵浦端光纤芯径105/125μm,信号端光纤芯径9/125μm,信号光损耗0.23dB,输出光纤为10/125μm。
所述的第一掺铥光纤、第二掺铥光纤与第三掺铥光纤均为双包层光纤,10/130NA=0.15/0.46,吸收系数为3dB/m793nm,长度为4m。
所述的第一光纤环形器与第二光纤环形器的工作波长均为2μm,1→2插入损耗1.05dB,2→3插入损耗1.14dB,2→1隔离度20dB,3→2隔离度20dB,尾纤类型Corning SMF-28e。
所述的偏振控制器为thorlabs微型偏振控制器FPC020。
所述的单模光纤类型为Corning SMF-28e,长度10m。
所述的光纤耦合器的工作波长为2μm,带宽为±10nm,分光比40:60,尾纤Corning SMF-28e。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两级放大器将种子光源放大到受激布里渊环形激光器阈值之上,再利用受激布里渊激光器实现了超窄线宽输出,利用瑞利散射反馈实现超窄线宽单频激光输出。
(2)实现了高功率、超窄线宽、高信噪比,频率长期稳定等应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种子光功率放大部分、布里渊环形腔、反馈部分组成。更具体的说,本发明由如下器件构成:
种子放大功率部分:种子光源1是DFB固体激光器,其线宽小于1MHz,尾纤熔接到第一光纤隔离器2,该第一光纤隔离器2的工作波长2μm,承受功率200mW,隔离度30dB,防止回返光对DFB固体激光器1的光学损伤。第一合束器3将种子光源1及第一泵浦光4耦合进第一掺铥光纤5,对种子光进行放大,为了减小自发辐发的影响采用两级放大,第一级为小功率放大器,第一掺铥光纤5的输出端熔接第一光纤隔离器6,该第一光纤隔离器6的承受功率为5W,隔离度为50dB。第二合束器8将第一级放大信号光和第二泵浦光7耦合进入第二掺铥光纤9。该第二掺铥光纤9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光纤环形器10的第一端口。
布里渊环形腔部分:第一光纤环形器10的第二端口接偏振控制器11,偏振控制器连接Corning SMF-28e标准单模光纤12的一端,使腔长达到单频输出要求,Corning SMF-28e标准单模光纤12的另一端连接2um光纤耦合器13的第一端口,该光纤耦合器13的分光比为40:60,其第二端口连接第一光纤环形器的第三端口。
反馈部分:光纤耦合器13的第三端口为受激布里渊激光器的输出,即光纤耦合器13的第三端口(输出端)连接第二光纤环形器14的第一端口,其第二端口连接非一致光纤15,第三端口连接该第三光纤合束器17的信号光纤输入端,第三泵浦光16连接该第三光纤合束器17的泵浦光纤输入端。该第三光纤合束器17的输出端经掺铥光纤18连接第三光纤隔离器19的输入端,该第三光纤隔离器19的输出端连接光纤耦合器13的第四端口,即反馈端口。
所述的第一泵浦光、第二泵浦光和第三泵浦光的中心波长均为793±3nm,光纤芯径105/125μm,最大输出功率为12W。
所述的第一光纤隔离器的隔离度为30dB,承受功率为200mW,中心波长为2μm,带宽±10nm,插入损耗1.3dB;所述第二光纤隔离器的隔离度为50dB,承受功率为5W,中心波长为2μm,带宽±10nm,插入损耗1.3dB。
所述的第一光纤合束器、第二光纤合束器与第三光纤合束器均为(2+1):1型,阈值功率20W,泵浦端光纤芯径105/125μm,信号端光纤芯径9/125μm,信号光损耗0.23dB,输出光纤为10/125μm。
所述的第一掺铥光纤、第二掺铥光纤与第三掺铥光纤均为双包层光纤,10/130NA=0.15/0.46,吸收系数为3dB/m793nm,长度为4m。
所述的第一光纤环形器与第二光纤环形器的工作波长均为2μm,1→2插入损耗1.05dB,2→3插入损耗1.14dB,2→1隔离度20dB,3→2隔离度20dB,尾纤类型Corning SMF-28e。
所述的偏振控制器为thorlabs微型偏振控制器FPC020。
所述的单模光纤类型为Corning SMF-28e,长度10m。
所述的光纤耦合器的工作波长为2μm,带宽为±10nm,分光比40:60,尾纤Corning SMF-28e。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DFB固体激光器功率2mW,线宽小于1MHz经过第一级放大后为150mW,经过第二级放大后光功率可以达到5W,环形器最大承受功率为5W,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泵浦功率将功率控制在5W以内,经过放大后的2μm单频光作为泵浦光通过环形器(顺时针)进入环形腔。经过理论计算,受激布里渊散射阈值在1W左右,当超过阈值后,产生与泵浦光方向相反的stokes(逆时针)光,反向的stokes光在环形腔中形成谐振,实现单频也即窄线宽输出。
布里渊激光器输出作为泵浦光经过第二环形器14的第一端口1,由第二端口输出到非一致性光纤15,产生背向瑞利散射,背向散射光与泵浦光同频率。由于瑞利散射在长波长方向增益较小,而在短波长方向增益较大,因此瑞利散射的线宽要小于泵浦光。瑞利散射第二环形器14的第二端口到第三端口后,经第三光纤合束器17、第三掺铥光纤18、第三光纤隔离器19,反馈回布里渊光纤环形腔。瑞利散射作为受激布里渊的信号光(逆时针),继续放大,与新产生的受激布里渊信号光干涉,从而进一步压缩输出光的线宽。非一致性光纤15的另一端作为激光器的输出端。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种子光源(1)、第一光纤隔离器(2)、第一光纤合束器(3)、第一泵浦光(4)、第一掺铥光纤(5)、第二光纤隔离器(6)、第二泵浦光(7)、第二光纤合束器(8)、第二掺铥光纤(9)、第一光纤环形器(10)、偏振控制器(11)、单模光纤(12)、光纤耦合器(13)、第二光纤环形器(14)、非一致性光纤(15)、第三泵浦光(16)、第三光纤合束器(17)、第三掺铥光纤(18)、第三光纤隔离器(19),上述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的种子光源与所述的第一光纤隔离器的输入端相连,该第一光纤隔离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光纤合束器的信号光纤输入端相连,第一泵浦光与所述的第一光纤合束器的泵浦光纤输入端相连,该第一光纤合束器的输出端经第一掺铥光纤与所述的第二光纤隔离器的输入端相连,该第二光纤隔离器的输出端接所述的第二光纤合束器的信号光纤输入端,所述的第二泵浦光与所述的第二光纤合束器的泵浦光纤输入端相连,该第二光纤合束器的输出端经第二掺铥光纤与所述的第一光纤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相连,该第一光纤环形器的第二端口经所述的偏振控制器和单模光纤接所述的光纤耦合器的第一端口,该光纤耦合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的第一光纤环形器的第三端口相连,第一光纤环形器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之间的光路构成受激布里渊激光器的环形腔,所述的光纤耦合器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的第二光纤环形器的第一端口相连,该第二光纤环形器的第二端口接所述的非一致性光纤的一端,该第二光纤环形器的第三端口与所述的第三光纤合束器的信号光纤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第三泵浦光与该第三光纤合束器的泵浦光纤输入端相连,该第三光纤合束器的输出端经第三掺铥光纤与所述的第三光纤隔离器的输入端相连,该第三光纤隔离器的输出端接所述的光纤耦合器的第四端口,所述的非一致性光纤的另一端为激光器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子光源是带尾纤2μm DFB固体激光器,其线宽小于1MHz,输出功率为2mW,输出尾纤为Corning SM-28e。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泵浦光、第二泵浦光和第三泵浦光的中心波长均为793±3nm,光纤芯径105/125μm,最大输出功率为12W。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光纤隔离器的隔离度为30dB,承受功率为200mW,中心波长为2μm,带宽±10nm,插入损耗1.3dB;所述第二光纤隔离器的隔离度为50dB,承受功率为5W,中心波长为2μm,带宽±10nm,插入损耗1.3d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光纤合束器、第二光纤合束器与第三光纤合束器均为(2+1):1型,阈值功率20W,泵浦端光纤芯径105/125μm,信号端光纤芯径9/125μm,信号光损耗0.23dB,输出光纤为10/12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掺铥光纤、第二掺铥光纤与第三掺铥光纤均为双包层光纤,10/130NA=0.15/0.46,吸收系数为3dB/m793nm,长度为4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光纤环形器与第二光纤环形器的工作波长均为2μm,1→2插入损耗1.05dB,2→3插入损耗1.14dB,2→1隔离度20dB,3→2隔离度20dB,尾纤类型CorningSMF-28e。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振控制器为thorlabs微型偏振控制器FPC0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模光纤类型为Corning SMF-28e,长度10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耦合器的工作波长为2μm,带宽为±10nm,分光比40:60,尾纤Corning SMF-28e。
CN201410370908.1A 2014-07-31 2014-07-31 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 Pending CN1041040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0908.1A CN104104001A (zh) 2014-07-31 2014-07-31 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70908.1A CN104104001A (zh) 2014-07-31 2014-07-31 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4001A true CN104104001A (zh) 2014-10-15

Family

ID=51671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70908.1A Pending CN104104001A (zh) 2014-07-31 2014-07-31 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2um布里渊单频光纤激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04001A (zh)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ONGFENG LUO ET AL.: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single-frequency 2 μm Brillouin fiber laser", 《OPTICS LETTERS》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36667B2 (en) High power single mode ytterbium fiber laser system with single mode neodymium fiber pump source
EP2748901B1 (en) High power fiber pump source with high brightness low noise output in about 974 - 1030 nm wavelength range
CN103490272B (zh) 振幅调制频率可调2um单频脉冲光纤激光器
Alegria et al. 83-W single-frequency narrow-linewidth MOPA using large-core erbium-ytterbium co-doped fiber
CN107681425A (zh) 一种泵浦光源及其构成的光纤放大器
CN103022866A (zh) Mopa型随机光纤激光器
CN101714740A (zh) 提高高功率泵浦铒镱共掺光纤放大器泵浦转化效率的方法
CN102263358A (zh) 高功率全光纤结构宽带超荧光光源
CN100492148C (zh) 全光纤窄线宽百纳秒脉冲信号系统
CN205081351U (zh) 全光纤结构的大功率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
CN103794981A (zh) 高能量混合式掺铥脉冲激光单频放大器
CN102280803A (zh) 一种脉冲光纤放大器
CN105742947A (zh) 一种抑制反向泵浦双包层光纤激光放大器中ase的系统
CN207265406U (zh) 一种1064泵浦大功率窄线宽C‑band掺铒光纤放大器
CN106099635A (zh) 带有功率反馈机制的2μm波段线偏振单频光纤激光器
Ouyang et al. Yb band parasitic lasing suppression in Er/Yb-co-doped pulsed fiber amplifier based on all-solid photonic bandgap fiber
CN107248689B (zh) 一种大功率窄线宽全多模泵浦双包层光纤放大器
CN202183550U (zh) 一种脉冲光纤放大器
CN206340823U (zh) 带有功率反馈机制的2μm波段线偏振单频光纤激光器
CN113285335B (zh) 一种混合增益半开腔结构2um光纤随机激光器
CN100571080C (zh) 波长为1053nm、高功率、窄线宽的信号源装置
CN201166768Y (zh) 全光纤窄线宽脉冲信号装置
CN209929673U (zh) 具有抑制sbs作用的双向泵浦双包层光纤激光放大器
CN212517877U (zh) 一种高效率短增益光纤激光器
CN211238802U (zh) 末级放大器及光纤激光输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