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0301A - 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 - Google Patents

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0301A
CN104100301A CN201310112558.4A CN201310112558A CN104100301A CN 104100301 A CN104100301 A CN 104100301A CN 201310112558 A CN201310112558 A CN 201310112558A CN 104100301 A CN104100301 A CN 1041003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des
diaphragm
level
working medium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25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0301B (zh
Inventor
程信华
沈自荣
陈勇
张兴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HENGHANG 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HENGHANG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HENGHANG 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HENGHANG 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125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003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00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0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0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03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调节多级差压径流涡轮喷嘴环开度,包括中空的壳体以及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上套合有一级叶轮、二级叶轮以及三级叶轮,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之间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一级后整流隔板和二级前导流隔板,二级叶轮和三级叶轮之间设置有用整流叶片互连接的二级后整流隔板和三级前导流隔板,二级前导流隔板和壳体之间设置有二级喷嘴环,三级前导流隔板和壳体之间设置有三级喷嘴环,二级喷嘴环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轴插入对应的二级前导流隔板和壳体;三级喷嘴环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轴插入对应的三级前导流隔板和壳体。该多级差压径流涡轮采用可变几何设计技术,通过叶片安装角改变,调整喷嘴环叶栅喉道面积,保证获得更高的能量回收率。

Description

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涡轮,尤其是涉及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属于石化和冶金行业中回收高压气体能量的领域。
背景技术
透平机械的共同特点是装有叶片的转子作高速旋转运动,流体(气体或液体)流经叶片之间通道时,叶片与流体之间产生力的相互作用,借以实现流体能量(热能、势能或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主轴驱动发电机或其他从动机。透平机械的工质可以是蒸汽、燃气、空气或其它混合气体。透平机械主要分为轴流式和径流式两种。在轴流式机械中,流体沿轴向流动;径流式机械中,流体主要沿着径向流动。还有一种斜流式机械,流体的流动方向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石化和冶金行业在回收高压气体中可用的剩余能量时,其气体在进入透平前常需冷却除尘,故透平进口温度                                                很低。回收低温(例如40℃~300℃)、高压(例如0.3MPa~3.0MPa)气体中潜能的透平习惯上称为差压透平,差压透平输出的机械能既可用于发电,也可用于驱动其它旋转部件。
本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该多级差压径流涡轮采用可变几何设计技术,即喷嘴环叶片可绕其自身轴心旋转,通过叶片安装角γ的改变,灵活地调整喷嘴环叶栅喉道面积,保证各种工况下差压透平均可获得更高的能量回收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调节多级差压径流涡轮喷嘴环开度,包括中空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的外壁上依次套合有一级叶轮、二级叶轮以及三级叶轮,且一级叶轮、二级叶轮以及三级叶轮均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之间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一级后整流隔板和二级前导流隔板,一级后整流隔板与壳体固定,二级前导流隔板同时与壳体和一级后整流隔板固定,所述二级叶轮和三级叶轮之间设置有用整流叶片互连接的二级后整流隔板和三级前导流隔板,二级后整流隔板与壳体固定,三级前导流隔板同时与壳体和二级后整流隔板固定,所述二级前导流隔板和壳体之间设置有二级喷嘴环,三级前导流隔板和壳体之间设置有三级喷嘴环,二级喷嘴环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轴插入对应的二级前导流隔板和壳体后形成连接;三级喷嘴环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轴插入对应的三级前导流隔板和壳体后形成连接,喷嘴环内的叶片能够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传统向心涡轮多为单级设置,回收高压气体中的能量时回收率不足,造成大量能量损失。本发明的多级向心涡轮设置,不局限于所述的三级设置,可根据具体的工作流程或者对能量的回收率要求,设置涡轮级数。
所述一级后整流隔板与一级叶轮之间存在工质流道一,一级后整流隔板和二级前导流隔板之间存在工质流道二,工质流道一与工质流道二连通;二级前导流隔板与壳体之间存在工质流道三,工质流道三与工质流道二连通;二级后整流隔板和三级前导流隔板之间存在工质流道四,工质流道四与工质流道三连通;三级前导流隔板与壳体之间存在工质流道五,且工质流道五与工质流道四连通;三级叶轮与壳体之间存在工质流道六,工质流道六与工质流道五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工质流道一、工质流道二、工质流道三、工质流道四、工质流道五以及工质流道六依次连通,形成流道尺寸逐渐增大的结构,作为气流流动的通道,气流在狭长的工质流道中,冲击叶轮且膨胀做功,使叶轮带动轴输出功。实现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称为工质,依靠它在热机中的状态变化(如膨胀)才能获得功,工质流道是指其流动的通道。
所述喷嘴叶片轴的一端伸出壳体,伸出端均固定有摇臂,摇臂远离叶片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臂,驱动臂连接有驱动环,驱动臂的两端均设置有横向销轴,其中一根横向销轴插入摇臂远离叶片轴的一端的孔中,另一根横向销轴插入驱动环的孔中,驱动环连接有气缸或油缸;所述二、三级喷嘴叶片中各有一个叶片轴伸出壳体的末端连接有角度指示器,且角度指示器壳体与主机外壳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角度指示器作为显示喷嘴环中叶片转动的数值,方便操作人员的观察和自动控制,驱动环由油缸等动力部件带动其运动,在运动中带动摇臂的移动而使喷嘴叶片转动一个角度让喷嘴环的开度变化,最少三个定位滚轮可使驱动环定心,确保其沿圆轨迹运动。
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滚轮轴,滚轮轴的外壁上套合有沿着滚轮轴转动的定位滚轮,定位滚轮与驱动环的外壁接触。定位滚轮始终在沿着滚轮轴转动,定位滚轮的轮面宽度大于驱动环的外壁宽度,将驱动环卡入定位滚轮的轮面内部,运动中更加稳定,不会脱落。
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蜗壳、外壳以及排气外壳,外壳和排气外壳均弯曲为与对应的二级前导流隔板或三级前导流隔板的形状相配合的结构,所述一级后整流隔板与外壳固定,二级后整流隔板与外壳固定,排气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排气通道,且排气通道与工质流道六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的结构由于要契合涡轮内部的结构,整体一块加工的难度很大,所以拆分为几部分加工,提高安装的效率以及加工时的容易度。
所述外壳和排气外壳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密封罩,摇臂、驱动环、驱动臂以及定位滚轮均设置在对应的密封罩与壳体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密封罩和壳体的结构配合,将驱动结构包裹在其中,防止灰尘等进入到驱动结构内部,造成机械性卡死,影响其中的部件的转动。密封罩的结构一般为折弯的半圆形,与壳体的外壁通过螺丝进行固定。
所述一级后整流隔板和二级前导流隔板之间设置有一级整流叶片,一级整流叶片设置在工质流道二内部;二级后整流隔板和三级前导流隔板之间设置有二级整流叶片,二级整流叶片设置在工质流道四内部。
所述一级整流叶片和二级整流叶片内均设置有螺栓,一级整流叶片中的螺栓穿过一级整流叶片后且螺栓的两端分别与一级后整流隔板和二级前导流隔板固定,二级整流叶片中的螺栓穿过二级整流叶片后且螺栓的两端分别与二级后整流隔板和三级前导流隔板固定;在二级前导流隔板的最大外径处和三级前导流隔板的最大外径处均固定有定位块,定位块内均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过定位块后且固定螺栓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二级前导流隔板、三级前导流隔板和外壳固定,一级叶轮和外壳之间设置有固定于外壳上的一级后整流隔板,外壳与一级后整流隔板、二级后整流隔板之间分别设置有定位止口实现轴向径向定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定位块是作为固定二级前导流隔板和三级前导流隔板的装置,将其与壳体连接为整体结构,在涡轮转动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震动,如果不采用定位块和固定螺栓,二级前导流隔板和三级前导流隔板容易产生松动移位,会导致喷嘴环产生位移,造成涡轮的工作效率降低。
所述转动部件为主轴、叶轮组合体,所述主轴的前轴颈上套合有径向轴承和轴向止推轴承,轴承的轴承座与进气蜗壳连接,主轴的后轴颈上装有径向轴承,径向轴承装于排气外壳内部,所述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之间、二级叶轮和三级叶轮之间的轴外壁上均设置有衬套,衬套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级叶轮和二级叶轮、二级叶轮和三级叶轮固定。
所述转动部件另外的实施方案为鼓筒、叶轮和轴颈组合体,鼓筒一的外壁同时与一级叶轮的内侧、二级叶轮的内侧固定,鼓筒二的外壁同时与二级叶轮的内侧、以及三级叶轮的内侧固定,一级叶轮和三级叶轮远离二级叶轮的一端均连接有轴颈。
鼓筒是用于代替主轴的功能,能够减小设备的整体重量,提高转子的临界转速。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与轴流差压透平相比较:容积流量小时具有更高的能量回收率;容积流量大时能量回收率不及轴流透平;
(2)与多级轴流差压透平相比较:多级向心透平轮盘和叶片为一体,故向心透平转子零件总数远远小于多级轴流透平,向心透平转子可靠性高,制造和维护成本低;
(3)容积流量越小,透平转速越高,采用多级向心透平可大幅度降低透平转速,用于发电时可降低变速器传动比,从而提高变速器可靠性,降低变速器制造和维护成本;
(4)首级采用无叶喷嘴环向心透平级,即采用精心设计的蜗壳保证周向均匀进气,并使气流在蜗壳中加速,以适合的气流角冲动叶轮,无叶喷嘴环比有叶喷嘴环具有更宽的流量范围,只有在工况变化很小的差压透平中,其首级才采用有叶喷嘴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X位置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5是图1的Y位置局部放大图;
图6是喷嘴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联轴器;2—主轴;3—封严机构一;4—止推轴承;5—前径向轴承;6—封严机构二;7—一级后整流隔板;8—一级叶轮;9—二级前导流隔板;10—衬套一;11—二级后整流隔板;12—二级叶轮;13—三级前导流隔板;14—衬套二;15—三级叶轮;16—轴端螺帽;17—封严机构三;18—后径向轴承;19—封严机构四;20—排气外壳;21—密封罩一;22—三级喷嘴环;23—定位块一;24—二级整流叶片;25—密封罩二;26—外壳;27—定位块二;28—二级喷嘴环;29—进气蜗壳;30—一级整流叶片;31—轴承座;32—驱动臂;33—摇臂;34—驱动环;35—定位滚轮;36—滚轮轴;37—角度指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包括中空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的外壁上依次套合有一级叶轮8、二级叶轮12以及三级叶轮15,转动部件与叶轮用花键传递扭矩,且一级叶轮8、二级叶轮12以及三级叶轮15均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一级叶轮8和二级叶轮12之间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一级后整流隔板7和二级前导流隔板9,一级后整流隔板7与壳体固定,二级前导流隔板9同时与壳体和一级后整流隔板7固定,所述二级叶轮12和三级叶轮15之间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二级后整流隔板11和三级前导流隔板13,二级后整流隔板11与壳体固定,三级前导流隔板13同时与壳体和转动部件固定,所述二级前导流隔板9和壳体之间设置有二级喷嘴环28,三级前导流隔板13和壳体之间设置有三级喷嘴环22,二级喷嘴环28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轴插入对应的二级前导流隔板9和壳体后形成连接;三级喷嘴环22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轴插入对应的三级前导流隔板13和壳体后形成连接,喷嘴环内的叶片能够转动。一级叶轮8前没有喷嘴环,精心设计的进气蜗壳可保证一级叶轮有合理的工质流动角度。以后各级叶轮进气均有可调喷嘴环,可以使整台多级涡轮在不同的工况下均可高效地工作。
回收高压气体废能时,单级涡轮的能量回收率低,,而本发明的多级差压涡轮增大了回收率,利用多级的回转通道,使得气流能够有合理的工质流动角度,通过可调喷嘴环,对于不同工况下的气流都能有效利用。
所述一级后整流隔板7与一级叶轮8之间存在工质流道一,一级后整流隔板7和二级前导流隔板9之间存在工质流道二,工质流道一与工质流道二连通;二级前导流隔板9与壳体之间存在工质流道三,工质流道三与工质流道二连通;二级后整流隔板11和三级前导流隔板13之间存在工质流道四,工质流道四与工质流道三连通;三级前导流隔板13与外壳26之间存在工质流道五,且工质流道五与工质流道四连通;三级叶轮15与壳体之间存在工质流道六,工质流道六与工质流道五连通。相互连通的各级工质流道,构成迥转通道,向心透平级间有较长的迥转通道,因工质呈膨胀降温流动状态,便会有水蒸汽凝结,在迥转通道外壁拐角处,安排凝结水排出。在三级叶轮15向着排气外壳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轴端螺帽16,且轴端螺帽16是固定在主轴2上,轴端螺帽16把三级叶轮8、12、15和两个衬套10、14固定在一起。
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所述喷嘴叶片轴的一端均伸出壳体,伸出端均固定有摇臂33,摇臂33远离叶片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臂32,驱动臂32连接有驱动环34,驱动臂32的两端均设置有横向销轴,其中一根横向销轴插入摇臂33远离叶片轴的一端的孔中,另一根横向销轴插入驱动环34的孔中,驱动环34连接有气缸或油缸;所述每级喷嘴环叶片中各有一个叶片的轴伸出壳体的末端上连接有一个角度指示器37,角度指示器37的壳体与外壳26固定。
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滚轮轴36,滚轮轴36的外壁上套合有沿着滚轮轴36转动的定位滚轮35,定位滚轮35与驱动环34的外壁接触。定位滚轮35始终是沿着其轴心转动,定位滚轮35迫使驱动环34只能以涡轮中心为圆心作圆周运动,驱动环34在油缸等动力部件带动下运动,带动摇臂33调整喷嘴环的开合度,定位滚轮35的数量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定位滚轮35的轮面契合在驱动环34的外壁面上,可对驱动环34定心。
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蜗壳29、外壳26以及排气外壳20,外壳26和排气外壳20均弯曲为与对应的二级前导流隔板9或三级前导流隔板13的形状相配合的结构,所述一级后整流隔板7及二级后整流隔板11均与外壳26固定,排气外壳20的内部设置有排气通道,且排气通道与工质流道六连通。
所述外壳26和排气外壳20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密封罩,摇臂33、驱动环34、驱动臂32以及定位滚轮35均设置在对应的密封罩与壳体之间。密封罩分为密封罩一21、密封罩二25,密封罩一21是设置在外壳26的外壁上,密封罩二25是设置在排气外壳20的外壁上,驱动机构均是设置在密封罩内部。
所述一级后整流隔板7和二级前导流隔板9之间设置有一级整流叶片30,一级整流叶片30设置在工质流道二内部且不能转动;二级后整流隔板11和三级前导流隔板13之间设置有二级整流叶片24,二级整流叶片24设置在工质流道四内部且不能转动。
整流叶片都是通过螺栓等固定在对应的工质流道中,不会转动,起着整流气流的作用,引导气流在工质流道的流向。
所述一级整流叶片30和二级整流叶片24内均设置有螺栓,一级整流叶片30中的螺栓穿过一级整流叶片30后且螺栓的两端分别与一级后整流隔板7和二级前导流隔板9固定,且一级整流叶片30不能绕着该螺栓转动,二级整流叶片中的螺栓穿过二级整流叶片24后,螺栓的两端分别与二级后整流隔板11和三级前导流隔板13固定,且二级整流叶片24不能绕着该螺栓转动;在二级前导流隔板9的最大外径处和三级前导流隔板13的最大外径处均固定有定位块,定位块内均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过定位块后连接在一起且分别与对应的二级前导流隔板9、三级前导流隔板13和外壳26固定牢,一级叶轮8和外壳26之间设置有固定于外壳26上的一级后整流隔板7,外壳26分别与一级后整流隔板7、二级后整流隔板11之间设置有定位止口实现轴向和径向定位。
所述转动部件为主轴2与叶轮的组合体,所述主轴2的前轴颈上套合有径向轴承和轴向止推轴承,轴承的轴承座31与进气蜗壳29连接,主轴2的后轴颈上装有径向轴承,径向轴承装于排气外壳20内部,所述一级叶轮8和二级叶轮12之间、二级叶轮12和三级叶轮15之间的轴外壁上均设置有衬套,衬套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级叶轮8和二级叶轮12、二级叶轮12和三级叶轮15的端面贴合在一起。衬套分为衬套一10和衬套二14,用于确定三个叶轮的轴向位置。
主轴2的端头连接有联轴器1,在轴承座31与主轴2之间设置有封严机构一3、封严机构二6,主轴2与排气外壳20之间设置有封严机构三17、封严机构四19,封严机构都是作为密封主轴2与连接部件之间的缝隙,起着封油和防工质的泄漏。
工作过程概述:高压的流体工质进入进气蜗壳29的A腔,精心设计的进气蜗壳可使工质均匀地且有合理的进气角度进入径流透平的一级叶轮8。工质冲击该一级叶轮8并且在一级叶轮8中膨胀做功推动一级叶轮旋转从而带动主轴2再经联轴器1将旋转扭矩传至用功单元(例如发电机)。
工质在一级叶轮8中做功后,在一级后整流隔板7和二级前导流隔板9的引导下进入B腔,流程中有一级整流叶片30将旋转的流动工质扭转为径向流动,进入B腔工质继续前进流经二级喷嘴环28,二级喷嘴环28的叶片引导工质以合理的角度进入二级叶轮12,同样地,工质冲击二级叶轮12且膨胀做功使二级叶轮12有转矩送到主轴2,相同的过程也在三级叶轮中发生;工质在二级叶轮12中做功后,在二级后整流隔板11和三级前导流隔板13的引导下进入C腔,流程中有二级整流叶片24将旋转的流动工质扭转为径向流动,进入C腔工质继续前进流经三级喷嘴环22,三级喷嘴环22的叶片引导工质以合理的角度进入三级叶轮15,同样地,工质冲击三级叶轮15且膨胀做功使三级叶轮15有转矩送到主轴2。
为使本向心透平能在不同工况下都能正常工作,应用了可以调节的喷嘴叶片,喷嘴环上的叶片呈环形排列,如图6所示,通过其角度合理的设置,实现工质以最有效的角度进入叶轮,工质有力地推动叶轮的转动,实现做功。
自动调节系统按监测到的工质的各项工况参数和调节规律,指令气缸或油缸动作,经→驱动环34→驱动臂32→摇臂33→叶片—这一串传动链,使喷嘴环达到所需开度从而达到调节目的。角度指示器37为市面上现有的设备,通过线路连接在自动控制器上,通过数值显示转动的角度,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观察和调整或自动调节,保证调节的精确性。
如图6所示,可旋喷嘴环的“开合度”用喷嘴环安装角控制,用喷嘴环喉部宽度o度量。安装角与喉部宽度o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额定安装角55度,安装角变化范围40~65度,喉部宽度o变化幅度37%~187%,可保证流量在50%~150%范围内变化,增大了流量的可调范围,本发明能够应用的范围更广。
因为喷嘴环处干两平面之间,喷嘴叶片两端与工质流道壁面之间的间隙易控制在较小数值,与轴流涡轮相比,工质流道损失小。
单级涡轮膨胀比最多能达3.5,而3级涡轮最高可达28。可充分利用高压气体的做功潜能。
低温(300℃)进气,单级涡轮每公斤焓降(做功能力)仅能达150 kW/kg,而本例3级涡轮己达420 kW/kg,大幅度增加废能回收率。
本例主要性能参数见下表
其它流量功率MW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设置为三级涡轮后,能够增加对高压气体的合理利用,在设备工作时,对气体的整体利用率提高,提高了废能的回收利用率,减少了能量损失。
实施例2:
所述转动部件为鼓筒、叶轮、轴颈组合体,鼓筒一的外壁同时与一级叶轮8的内侧、二级叶轮12的内侧固定,鼓筒二的外壁同时与一级叶轮12的内侧、三级叶轮15的内侧固定,一级叶轮8和三级叶轮15远离二级叶轮12的一端均连接有轴颈。叶轮——鼓筒式结构的转子也即用直径较大的鼓筒代替衬套固定在叶轮较大直径处,取消主轴2,在前叶轮与末叶轮两端用轴颈连结,鼓筒要传扭。叶轮——鼓筒结构可提高转子的临界转速。在本例转子扭矩=5506 N/m,叶轮——鼓筒式结构能够完全满足其扭转力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包括中空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中的转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的外壁上依次套合有一级叶轮(8)、二级叶轮(12)以及三级叶轮(15),且一级叶轮(8)、二级叶轮(12)以及三级叶轮(15)均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一级叶轮(8)和二级叶轮(12)之间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一级后整流隔板(7)和二级前导流隔板(9),一级后整流隔板(7)与壳体固定,二级前导流隔板(9)同时与壳体和一级后整流隔板(7)固定,所述二级叶轮(12)和三级叶轮(15)之间设置有相互连接的二级后整流隔板(11)和三级前导流隔板(13),二级后整流隔板(11)与壳体固定,三级前导流隔板(13)同时与壳体和二级后整流隔板(11)固定,所述二级前导流隔板(9)和壳体之间设置有二级喷嘴环(28),三级前导流隔板(13)和壳体之间设置有三级喷嘴环(22),二级喷嘴环(28)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轴插入对应的二级前导流隔板(9)和壳体后形成连接;三级喷嘴环(22)通过设置在其两端的轴插入对应的三级前导流隔板(13)和壳体后形成连接,喷嘴环内的叶片能够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后整流隔板(7)与一级叶轮(8)之间存在工质流道一,一级后整流隔板(7)和二级前导流隔板(9)之间存在工质流道二,工质流道一与工质流道二连通;二级前导流隔板(9)与壳体之间存在工质流道三,工质流道三与工质流道二连通;二级后整流隔板(11)和三级前导流隔板(13)之间存在工质流道四,工质流道四与工质流道三连通;三级前导流隔板(13)与外壳之间存在工质流道五,且工质流道五与工质流道四连通;三级叶轮与壳体之间存在工质流道六,工质流道六与工质流道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喷嘴环(28)的叶片轴和三级喷嘴环(22)的叶片轴的一端均伸出壳体,伸出端均固定有摇臂(33),摇臂(33)远离叶片轴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臂(32),驱动臂(32)连接有驱动环(34),驱动臂(32)的两端均设置有横向销轴,其中一根横向销轴插入摇臂(33)远离叶片轴的一端的孔中,另一根横向销轴插入驱动环(34)的孔中,驱动环(34)连接有气缸或油缸;所述二级喷嘴环(28)和三级喷嘴环(22)中各有一个叶片轴伸出壳体的一端的末端连接有角度指示器(37),且角度指示器(37)与壳体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滚轮轴(36),滚轮轴(36)的外壁上套合有沿着滚轮轴(36)转动的定位滚轮(35),定位滚轮(35)与驱动环(34)的外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气蜗壳(29)、外壳(26)以及排气外壳(20),外壳(26)和排气外壳(20)均弯曲为与对应的二级前导流隔板(9)或三级前导流隔板(13)的形状相配合的结构,所述一级后整流隔板(7)与外壳(26)固定,二级后整流隔板(11)也与外壳(26)固定,排气外壳(20)的内部设置有排气通道,且排气通道与工质流道六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6)和排气外壳(20)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密封罩,摇臂(33)、驱动环(34)、驱动臂(32)以及定位滚轮(35)均设置在对应的密封罩与壳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后整流隔板(7)和二级前导流隔板(9)之间设置有一级整流叶片(30),一级整流叶片(30)设置在工质流道二内部;二级后整流隔板(11)和三级前导流隔板(13)之间设置有二级整流叶片(24),二级整流叶片(24)设置在工质流道四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整流叶片(30)和二级整流叶片(24)内均设置有螺栓,一级整流叶片(30)中的螺栓穿过一级整流叶片(30)后螺栓的两端分别与一级后整流隔板(7)和二级前导流隔板(9)固定,二级整流叶片(24)中的螺栓穿过二级整流叶片(24)后螺栓的两端分别与二级后整流隔板(11)和三级前导流隔板(13)固定;在二级前导流隔板(9)的最大外径处和三级前导流隔板(13)的最大外径处均固定有定位块,定位块内均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过定位块,固定螺栓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二级前导流隔板(9)、三级前导流隔板(13)和外壳(26)固定,一级叶轮(8)和外壳(26)之间设置有固定于外壳(26)上的一级后整流隔板(7),外壳(26)分别与一级后整流隔板(7)、二级后整流隔板(11)之间设置有定位止口实现轴向和径向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为主轴(2),所述主轴(2)的轴颈上套合有轴承,且轴承的轴承座(31)的一端与进气蜗壳(29)的外壁连接,所述一级叶轮(8)和二级叶轮(12)之间、二级叶轮(12)和三级叶轮(15)之间的轴外壁上均设置有衬套,衬套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级叶轮(8)和二级叶轮(12)、二级叶轮(12)和三级叶轮(15)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为鼓筒,鼓筒的外壁同时与一级叶轮(8)的内侧、二级叶轮(12)的内侧以及三级叶轮(15)的内侧固定,一级叶轮(8)和三级叶轮(15)远离二级叶轮(12)的一端均连接有轴颈。
CN201310112558.4A 2013-04-02 2013-04-02 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003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2558.4A CN104100301B (zh) 2013-04-02 2013-04-02 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2558.4A CN104100301B (zh) 2013-04-02 2013-04-02 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0301A true CN104100301A (zh) 2014-10-15
CN104100301B CN104100301B (zh) 2015-12-02

Family

ID=51668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255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00301B (zh) 2013-04-02 2013-04-02 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0030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3540A (zh) * 2014-11-14 2015-04-22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保证作动环与压气机机匣同心度的装置
CN106640204A (zh) * 2017-03-13 2017-05-10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并流向心式有机工质发电膨胀机及其安装方法
CN113266425A (zh) * 2021-05-31 2021-08-17 张龙 一种封闭固定式环形涡喷蒸汽轮
CN114542210A (zh) * 2022-03-09 2022-05-2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一种汽轮机隔板持环的定位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0255A1 (en) * 1997-12-15 2000-10-04 Atlas Copco Rotoflow Inc. Nozzle adjusting mechanism
CN1474033A (zh) * 2003-08-08 2004-02-11 黄少斌 涡流轮式汽轮机
CN1743645A (zh) * 2005-09-28 2006-03-08 黄少斌 一种径流式汽轮机
CN1932257A (zh) * 2006-10-13 2007-03-2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船用径流式废气涡轮增压器可调喷嘴环机构
CN101255814A (zh) * 2007-02-28 2008-09-0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可变喷口机构的安装结构
CN101598037A (zh) * 2009-06-30 2009-12-09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可变喷嘴零间隙浮动调节装置
CN201474729U (zh) * 2009-05-26 2010-05-19 萍乡市德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紧凑盘形驱动可变截面喷嘴环组件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0255A1 (en) * 1997-12-15 2000-10-04 Atlas Copco Rotoflow Inc. Nozzle adjusting mechanism
CN1474033A (zh) * 2003-08-08 2004-02-11 黄少斌 涡流轮式汽轮机
CN1743645A (zh) * 2005-09-28 2006-03-08 黄少斌 一种径流式汽轮机
CN1932257A (zh) * 2006-10-13 2007-03-2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船用径流式废气涡轮增压器可调喷嘴环机构
CN101255814A (zh) * 2007-02-28 2008-09-0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可变喷口机构的安装结构
CN201474729U (zh) * 2009-05-26 2010-05-19 萍乡市德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紧凑盘形驱动可变截面喷嘴环组件
CN101598037A (zh) * 2009-06-30 2009-12-09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可变喷嘴零间隙浮动调节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3540A (zh) * 2014-11-14 2015-04-22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保证作动环与压气机机匣同心度的装置
CN106640204A (zh) * 2017-03-13 2017-05-10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并流向心式有机工质发电膨胀机及其安装方法
CN106640204B (zh) * 2017-03-13 2018-08-17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并流向心式有机工质发电膨胀机及其安装方法
CN113266425A (zh) * 2021-05-31 2021-08-17 张龙 一种封闭固定式环形涡喷蒸汽轮
CN114542210A (zh) * 2022-03-09 2022-05-2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一种汽轮机隔板持环的定位结构
CN114542210B (zh) * 2022-03-09 2023-12-0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一种汽轮机隔板持环的定位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0301B (zh)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eiß Volumetric expander versus turbine–which is the better choice for small ORC plants
EP2743463B1 (en)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generation of energy by organic Rankine cycle
CN104100301B (zh) 能够调节喷嘴环开度的多级差压径流涡轮
KR20090076158A (ko) 스팀 터빈
AU2013302217B2 (en) Turbine assembly
CN109252900B (zh) 一种复合式透平
CN104481620A (zh) 一种有机工质向心透平发电装置
US10247450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verting thermal energy
CN106870243A (zh) 一种多工况多级透平
US9228588B2 (en) Turbomachine component temperature control
CN110359964A (zh) 一种燃气轮机的动力透平
US2788951A (en) Cooling of turbine rotors
CN104948300B (zh) 燃气轮机
CN211397668U (zh) 一种部分进气轴流式超临界二氧化碳透平膨胀机
CN204267116U (zh) 一种有机工质向心透平发电装置
KR20150068906A (ko) 축방향 지향 밀봉 시스템
JP6929942B2 (ja) 低蒸気温度で作動するように適合される多段軸流タービン
RU181361U1 (ru) Центробежная турбина
CN208040454U (zh) 汽轮机的转子、汽轮机和原动机设备
CN113914942A (zh) 一种采用超音速透平膨胀机的orc装置
US20170107818A1 (en) Centrifugal radial turbine
CN110159353B (zh) 一种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向心透平装置
US10012234B2 (en) Balance piston seal centering
CN220285822U (zh) 绿环空调低压涡轮机构
CN109139121A (zh) 一种复合式透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