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0971A - 面向个性化应用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面向个性化应用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0971A
CN104090971A CN201410341643.2A CN201410341643A CN104090971A CN 104090971 A CN104090971 A CN 104090971A CN 201410341643 A CN201410341643 A CN 201410341643A CN 104090971 A CN104090971 A CN 104090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network
theme
video
networ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416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常胜
严明
桑基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14103416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90971A/zh
Publication of CN104090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09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8Organisation or management of web site content, e.g. publishing, maintaining pages or automatic lin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1Social networking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面向个性化应用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首先确定不同网络特有的异构信息并分别对其在各自网络进行主题建模,得到相应信息的主题分布表示;然后,聚合用户在各自网络的行为信息来分别计算得到用户在不同网络的主题分布表示,并利用跨网络关联用户在不同网络上主题分布的一一对应关系分别对不同网络学习一组网络相关的用户属性因子向量;最后,通过不同网络的用户属性因子向量使不同网络信息的主题分布可以进行互相转换,达到跨网络行为信息关联的目的。本发明通过引入主题模型和用户感知,使该关联突破语义关联的局限性,在更细的粒度下进行感知。

Description

面向个性化应用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社会媒体计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面向个性化应用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社会媒体和网络应用应运而生。为更好进行社交和信息获取,用户越来越频繁的使用多种社会媒体服务,这也使得用户的信息分散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只从单一的网络平台去分析用户的行为无法全方位的理解用户。因此,将不同网络平台用户的行为进行整合可以更好的分析用户兴趣,从而有助于设计更加精准的个性化应用。然而,用户在不同网络平台的行为往往是异构的,这种异构的跨网络行为经常无法简单的进行一一加和。因此,如何将不同网络平台的异构行为进行有效的整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里的关键就是找到跨网络异构行为之间的关联模式。
目前,跨网络分析和应用研究是一个相对崭新的领域,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者们目前主要从两方面研究该领域:多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和跨网络用户建模。多网络拓扑结构分析主要利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Analysis,SNA)的方法研究多网络下总体网络拓扑结构和属性,并分析不同网络平台属性和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信息在多网络结构下的传播机制。跨网络用户建模专注于将不同网络平台的同质用户行为进行聚合,比如将不同网络平台用户的标签和简介聚合起来,作为一个更加完整的用户文档来表示用户,然后基于该聚合文档对用户进行用户建模,得到多网络聚合的用户兴趣。这两方面研究目前还是主要分别从社会关系结构和同质行为(比如用户标签)来研究多网络场景下的相应特性,然而多网络情形下往往伴随着多种异构行为(比如用户标签和用户好友关系),这些异构的跨网络行为有时才能反映更加稳定的用户兴趣,因此如果能挖掘出跨网络异构行为之间的关联模式,则可以更好的理解跨网络下的用户兴趣和不同网络的知识特性。
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和子空间学习(Subspace Learning)是学习不同网络空间关联的两种重要技术。前者通过找一些共现数据(Co-occurrence Data)来学习得到不同平台的潜在关联模式,并将知识从源网络迁移到目标网络来解决目标网络上的分类、回归等问题。后者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学习一个公共的子空间来同时表达不同类型的异构数据,使得不同形式的异构数据可以在这个公共的子空间进行直接的比较。但这些技术都没有考虑过从跨网络关联用户的角度去对不同网络的异构行为进行关联,进而以用户集体智慧的方式发现不同网络间的关联模式。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将不同网络上的异构行为信息进行用户层的关联,并基于此关联设计个性化的应用。为此提出利用跨网络关联用户作为连接不同网络的桥梁,基于潜在用户属性发现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面向个性化应用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包括:
S1、分别对两个具有异构知识实体和用户行为的网络进行主题建模,分别得到反映用户行为的异构知识在不同主题空间的主题分布;
S2、将用户在所述两个网络的行为信息进行主题聚合,得到用户在所述两个网络的主题分布;
S3、基于潜在用户属性发现对所述两个网络进行跨网络主题关联;
S4、将所述跨网络的主题关联转换为跨网络的用户行为分布关联。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面向个性化应用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跨网络关联用户的集体智慧,使不同网络的异构行为能在用户层上进行跨网络关联,同时通过引入主题模型和用户感知,使该关联突破语义关联的局限性,在更细的粒度下进行感知。
(2)该发明提出了一种用户感知的跨网络异构行为关联方法,基于该关联可以从多种方向设计跨网络的个性化应用,有效的缓解了冷启动和数据稀疏性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面向个性化应用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视频主题空间多模态主题建模(iCorr-LDA)的图表示;
图3和图4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步骤S1异质主题建模学到的视频主题空间和社交网络用户兴趣空间的可视化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跨网络的行为关联。该问题存在如下挑战:首先,不同网络具有异构的知识实体和行为,例如视频兴趣行为和社交网络社会关系行为,如何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泛化表示;另外,不同网络的知识间没有直接的显式关联,也无法直观的给出不同网络上知识和行为的相关性指标,如何在跨平台网络间建立合理的联系。
本发明中所称的异构的知识实体和行为是指知识实体的内容属性,以及用户对知识实体的行为属性均不相同。上述的视频兴趣行为也可以扩展到音频兴趣或者商品兴趣行为等,社交网络社会关系行为也可以是微博文本兴趣行为或者加入圈子行为等。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主要以视频行为和社会关系行为的异构关联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该实施例中,具有异构的知识实体和用户行为的两个不同网络为社交网络推特(Twitter)和视频分享网络优突博(YouTube)。
图1是本发明面向个性化应用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首先用恰当的主题模型将不同网络的异构行为进行主题层泛化,然后利用跨网络关联用户的集体智慧将不同网络的主题进行量化关联,使不同网络的异构行为表示可以通过潜在的用户属性因子向量相互转换,基于此可以进而从多方向设计跨网络的个性化应用。所谓跨网络关联用户是指在不同网络均有账号的关联用户。由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用户感知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为理解多网络情景下用户的异构行为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发明主要分以下几个主要步骤:S1、异质主题建模;S2、用户主题分布聚合;S3、基于潜在用户属性发现的跨网络主题关联;S4、基于主题关联的跨网络行为分布转换。
这里的主题是指用户的兴趣主题。
S1、分别对两个具有异构知识实体和用户行为的网络进行主题建模,分别得到反映用户行为的异构知识在不同主题空间的主题分布。
该步骤的目的是发现视频分享网络和社交网络空间行为的潜在泛化结构,有助于后续的基于主题层次的分析和应用。我们设计生成式的主题模型分别对优突博视频和社交网络用户进行主题建模,分别得到优突博视频和社交网络用户在各自主题空间的主题分布。在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S1.1对所述视频分享网络上的视频提取文本描述信息以及关键帧视觉信息并建立视频语义-视觉文档,对每个视频文档,进行多模态主题建模(iCorr-LDA),最终得到每个视频在其语义空间上的主题分布向量。
为了使学到的视频主题能同时涵盖视频的文本和视觉描述信息,我们设计了一种变体的多模态主题模型(iCorr-LDA)。在我们的问题中,每个优突博视频可以表示为一个二元组(f;w),其中f为该视频的N个关键帧的视觉特征向量集合,w为该视频的M个标签单词集合,我们对跨网络数据集中所有优突博用户的视频二元组集合进行多模态主题建模,得到每个视频的视觉-语义主题分布。具体来说,首先从标准的潜在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LDA)中抽样得到视频的M个标签单词。然后,对视频的每个关键帧,先抽样得到一个标签单词,再从生成该标签单词的主题上抽样得到相应的关键帧视觉单词。该多模态主题模型(iCorr-LDA)的图表示参见图2。其中α,μ,σ,β为该主题模型的超参数,可以通过吉布斯采样方法进行近似求解;y为离散指示变量,等概率的在1到M间取整数值来控制选择合适的标签单词。图3抽样了两个视频主题进行可视化呈现,其中每个主题给出了该主题的前5个生成概率最大的标签单词以及前3个生成概率最大的视频。可以看出,这两个主题都有很明确的领域主题(游戏和德国),同时这两个学到的主题在视觉表示和文本语义表示上也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S1.2提取所述社交网络上用户的社会关系信息,然后对用户的社会关系图进行标准的潜在狄利克雷分布主题建模(LDA),最终得到每个用户在该用户兴趣空间上的主题分布向量。
在社交网络中,用户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任意的关注各种感兴趣的门户账号、领域专家以及真实好友等,用户的好友关系作为社交网络上的一种重要的用户行为,反映了一段时间内稳定的用户兴趣。因此,我们这里主要研究推特社交网络上的用户好友关系行为数据,进而对用户的兴趣进行主题建模。具体地说,我们将推特用户作为标准主题模型的“文档”,该用户的所有粉丝作为相应的“文档单词”,然后对该用户文档进行标准的潜在狄利克雷分布主题建模(LDA),以得到每个推特用户在这种用户-粉丝社交图谱结构空间的主题分布。由于主题建模本质上是利用了单词的共现关系,得到的推特社会关系用户主题实际上捕捉到的是每个粉丝群子集共同感兴趣的一些专业用户,反映了每个粉丝群子集的公共兴趣。同时,由于一段时间内用户的社会关系一般基本保持不变,通过用户的社会关系学得的用户兴趣因此也将会更加稳定和准确。图4抽样了3个学到的推特社会关系用户主题,其中每个主题给出了该主题的前3个生成概率最大的热门用户,每个热门用户由其用户ID,用户名,居住地,粉丝数量以及自我描述所表示。可以看出,学得的推特主题在粒度上有着很广的覆盖性:有游戏这种一般的主题,也有专门由福布斯影响力用户构成的特有主题,还有由来自同一个地方(德国)用户组成的地域性主题。以这种方式学得的多角度细粒度的主题也使得后续学得的跨网络关联具有更大的随意性,便于捕捉到更精准的跨网络主题关系。
S2、将用户在所述两个网络的行为信息进行主题聚合,得到用户在所述两个网络的主题分布。
由于不同网络的行为和信息都是由用户创造的,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网络的行为应该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以同一个用户在视频分享网络和社交网络上主题分布的一一对应关系为约束,通过大量跨网络关联用户的集体智慧来求得跨网络主题间的关系。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将用户在各自网络的行为信息分别进行主题聚合,得到用户在各自网络的兴趣主题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步骤S2聚合用户在所述视频分享网络中感兴趣的视频的主题分布,得到用户在视频语义空间上的主题分布,使所述视频分享网络和所述社交网络上行为的主题分布表示都上升到用户层次。
由于在社交网络上,我们直接对用户的社会关系进行主题建模,所以我们已经得到了用户的兴趣主题分布。因此,我们只需将用户在视频分享网络的视频行为进行主题聚合即可。具体地说,对任意给定的优突博用户,我们把该用户上传的视频,最喜爱的视频以及播放列表里的视频作为他感兴趣的视频集合,已知用户u感兴趣的视频集合以及第一步异质主题建模后得到的视频主题分布p(zY|v),通过简单的推导,我们可以得到用户u的主题分布如下:
p ( z k | u ) = Σ v ∈ V u N v ( f ) + N v ( w ) N ( f ) + N ( w ) · p ( z k Y | v ) - - - ( 1 )
其中,Nv(f)和Nv(w)表示视频v的关键帧总数和标签总数,分别表示用户u感兴趣的视频集合Vu包含的关键帧总数以及标签单词总数。通过用户主题分布聚合后,我们便可得到所有优突博用户在视频空间的主题分布表示。
S3、基于潜在用户属性发现对所述两个网络进行跨网络主题关联。
在具体实施例中,利用跨网络关联用户在所述视频分享网络和社交网络上主题分布的一一对应关系,分别对所述两个网络各自学习一组网络相关的用户属性因子向量,使用户在该两个网络的主题分布投影到相应的用户属性因子向量构成的空间后得到一致的用户表示。
我们利用跨网络关联用户作为不同网络间连接的桥梁来进行跨网络关联挖掘,其中基本的原理是:如果同一组跨网络关联用户都很关注网络X的主题A以及网络Y的主题B,那么有很大可能网络X的主题A和网络Y的主题B具有强关联性。基于大量的跨网络关联用户的集体智慧,我们便可以计算得到量化的跨网络主题关系,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潜在用户属性发现的跨网络主题关联方法。假设优突博和推特共有的跨网络用户子集为Uo=UY∩UT,其中UY和UT分别为优突博和推特数据集所有用户总集。对于跨网络用户来说,他们在不同网络的不同行为导致了他们的不同主题分布。我们认为反映用户各种行为的背后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用户的属性(比如用户年龄、性别、职业以及居住地等),由于不同的用户属性而导致了用户不同的行为,进而产生用户在不同网络的主题分布,这些属性是用户固有的,它们不随网络的改变而改变,因此通过挖掘出这样的共有用户属性,我们可以进一步计算得到用户在不同网络中的主题分布。在每个网络上,一组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分布向量(因子向量)被提取作为网络相关的用户因子来表示潜在的用户属性,即每种潜在的用户属性在不同的网络中都对应一个相应的用户因子向量,这些因子向量是网络相关的。
具体来说,每种用户属性在优突博和推特都有一套成对的用户因子向量,它们反映了同一种用户属性在不同网络的不同表示。通过保证跨网络用户子集Uo内用户的主题分布在投影到成对的因子向量空间后共享同样唯一的固有用户属性,我们提出如下优化目标函数来学习和发现每种潜在用户属性在不同网络所对应的成对用户因子向量:
min D Y , D T , S | | U o Y - D Y S | | 2 2 + | | U o T - D T S | | 2 2 + λ | | S | | 1 - - - ( 2 )
s . t . | | d Y | | 2 2 ≤ 1 , | | d T | | 2 2 ≤ 1 , ∀ d ∈ D
其中,分别为所有跨网络用户在优突博视频空间和推特用户兴趣空间上的主题分布向量的矩阵表示;DY和DT分别为优突博视频空间和推特用户兴趣空间上所有成对的用户因子向量的矩阵表示,该矩阵的每一列d表示一个用户因子向量,两个矩阵上相同位置的列反映同一种用户属性;S为跨网络用户在不同的网络上共有的潜在用户属性表示,该矩阵的每一列s表示某个用户的主题分布投影到成对的用户因子向量空间后的属性表示,对于同一个用户,该属性表示是唯一的,并不随网络的改变而改变,我们的算法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挖掘出用户唯一的属性表示来进行跨网络关联。对因子向量进行二范限制是为了防止学到的因子向量取值任意大,在目标函数引入l1范惩罚是为了有助于学到一个更紧凑的属性空间,使用户在该空间上能够被稀疏表示,λ是相应的平衡参数。
上式(2)又可以被重写为如下形式:
min D ^ , S | | U ^ o - D ^ S | | 2 2 + λ | | S | | 1 s . t . | | d ^ i | | 2 2 ≤ 1 , ∀ i - - - ( 3 )
其中,
U ^ o = U o Y U o T , D = D Y D T
上面式子(3)的优化问题可以通过稀疏编码(sparse coding)的经典算法对DY,DT和S进行有效的迭代求解,直到算法收敛。最后我们得到一对网络相关的用户属性因子向量矩阵DY和DT,它间接的将视频分享网络和社交网络上信息的主题分布进行了跨网络关联。
S4、将所述跨网络的主题关联转换为跨网络的用户行为分布关联。
在实施例中,利用视频分享网络和社交网络各自学到的用户属性因子向量矩阵对主题分布进行转换。
得到成对的用户因子向量矩阵DY和DT后,两个方向的跨网络用户行为分布转换皆可进行:1)从视频网络空间到社交网络空间,2)从社交网络空间到视频网络空间。这里以从视频网络空间到社交网络空间为例说明,给定新用户在视频空间的主题分布uY,我们可以通过稀疏编码的方式挖掘出该用户投影到DY构成的用户属性空间后的潜在属性表示如下:
s * = min s | | u Y - D Y s | | 2 2 + λ | | s | | 1 - - - ( 3 )
由于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网络共享一致的用户属性表示,即该用户在推特网络也同样具有s*的用户属性表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用户因子向量矩阵DT重建该用户的推特兴趣主题分布:
uT=DTs*
需知另一个方向的主题兴趣分布转换与上述过程类似,只是先将用户投影到DT构成的用户属性空间得到唯一的用户属性表示,然后再通过DY重建用户的优突博兴趣主题分布。
基于上述的跨网络用户行为主题分布转换,我们也可以从两个方向设计跨网络的个性化推荐应用:1)对一个长期的推特用户,假设他新注册了优突博账号,这时系统只能观测到他丰富的推特行为而不知道他在优突博的视频兴趣,这时候通过上述提出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我们可以从用户的推特用户兴趣推测其优突博视频兴趣,进而针对性的给该用户推荐其可能喜欢的优突博视频,2)同理,当一个长期的优突博用户新加入推特社交网络,我们也可以通过上述跨网络关联从其优突博视频兴趣推测其推特用户兴趣,进而为其推荐他可能感兴趣的推特用户账号。
所述视频分享网络是优酷(YouKu)、优突博(YouTube)等视频分享平台,实施例中以优突博(YouTube)为例进行说明;社交网络是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实施例中以推特(Twitter)为例进行说明。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分别对两个具有异构知识实体和用户行为的网络进行主题建模,分别得到反映用户行为的异构知识在不同主题空间的主题分布;
S2、将用户在所述两个网络的行为信息进行主题聚合,得到用户在所述两个网络的主题分布;
S3、基于潜在用户属性发现对所述两个网络进行跨网络主题关联;
S4、将所述跨网络的主题关联转换为跨网络的用户行为分布关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具有异构知识实体和用户行为的网络是视频分享网络和社交网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S1.1、对所述视频分享网络上的视频提取文本描述信息以及关键帧视觉信息并建立视频语义-视觉文档,对每个视频文档,进行多模态主题建模(iCorr-LDA),最终得到每个视频在其语义空间上的主题分布向量;
S1.2、提取所述社交网络上用户的社会关系信息,然后对用户的社会关系图进行标准的潜在狄利克雷分布主题建模(LDA),最终得到每个用户在该用户兴趣空间上的主题分布向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为:聚合用户在所述视频分享网络中感兴趣的视频的主题分布,得到用户在视频语义空间上的主题分布,使所述视频分享网络和所述社交网络上行为的主题分布表示都上升到用户层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对任意给定的视频分享网络用户,把该用户上传的视频,最喜爱的视频以及播放列表里的视频作为他感兴趣的视频集合,已知用户u感兴趣的视频集合以及第一步异质主题建模后得到的视频主题分布p(zY|v),得到用户u的主题分布如下:
p ( z k | u ) = Σ v ∈ V u N v ( f ) + N v ( w ) N ( f ) + N ( w ) · p ( z k Y | v )
其中,Nv(f)和Nv(w)表示视频v的关键帧总数和标签总数,分别表示用户u感兴趣的视频集合Vu包含的关键帧总数以及标签单词总数。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为:利用跨网络关联用户在所述视频分享网络和社交网络上主题分布的一一对应关系,分别对所述两个网络各自学习一组网络相关的用户属性因子向量,使用户在该两个网络的主题分布投影到相应的用户属性因子向量构成的空间后得到一致的用户表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视频分享网络和所述社交网络共有的跨网络用户子集为Uo=UY∩UT,其中UY和UT分别为视频分享网络和社交网络所有用户总集,通过如下优化目标函数来学习和发现每种潜在用户属性在视频分享网络和社交网络所对应的成对用户因子向量:
min D Y , D T , S | | U o Y - D Y S | | 2 2 + | | U o T - D T S | | 2 2 + λ | | S | | 1
s . t . | | d Y | | 2 2 ≤ 1 , | | d T | | 2 2 ≤ 1 , ∀ d ∈ D
其中DY和DT分别为视频分享网络和社交网络上所有成对的用户因子向量的矩阵表示,该矩阵的每一列d表示一个用户因子向量,两个矩阵上相同位置的列反映同一种用户属性;S为跨网络用户在不同的网络上共有的潜在用户属性表示,该矩阵的每一列s表示某个用户的主题分布投影到成对的用户因子向量空间后的属性表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4为:利用视频分享网络和社交网络各自学到的用户属性因子向量使对主题分布进行转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4中,当给定新用户在所述视频分享网络的主题分布uY,通过稀疏编码的方式得到该用户投影到DY构成的用户属性空间后的潜在属性表示如下:
s * = min s | | u Y - D Y s | | 2 2 + λ | | s | | 1 , 通过用户因子向量矩阵DT重建该用户的社交网络主题分布:uT=DTs*
CN201410341643.2A 2014-07-17 2014-07-17 面向个性化应用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 Pending CN1040909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1643.2A CN104090971A (zh) 2014-07-17 2014-07-17 面向个性化应用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1643.2A CN104090971A (zh) 2014-07-17 2014-07-17 面向个性化应用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0971A true CN104090971A (zh) 2014-10-08

Family

ID=51638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41643.2A Pending CN104090971A (zh) 2014-07-17 2014-07-17 面向个性化应用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90971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7959A (zh) * 2014-11-10 2015-01-2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社交平台的数据挖掘方法及装置
CN104978406A (zh) * 2015-06-11 2015-10-14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互联网络平台的用户行为分析方法
CN107341222A (zh) * 2017-06-28 2017-11-10 清华大学 跨平台主题关联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CN107357793A (zh) * 2016-05-10 2017-11-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推荐方法和装置
CN108197211A (zh) * 2017-12-28 2018-06-2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推荐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8256070A (zh) * 2018-01-17 2018-07-0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227800A1 (zh) * 2017-06-15 2018-12-20 北京图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及装置
WO2019019385A1 (zh) * 2017-07-26 2019-01-3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跨平台数据匹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72232A (zh) * 2018-10-31 2019-03-15 山东师范大学 基于多模态融合机制的视频语义表征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0489567A (zh) * 2019-08-26 2019-11-2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跨网络特征映射的节点信息获取方法及其装置
CN110704626A (zh) * 2019-09-30 2020-01-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短文本的分类方法及装置
CN112015955A (zh) * 2020-09-01 2020-12-01 清华大学 一种多模态数据关联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23725A1 (en) * 2010-12-15 2012-12-20 Fourthwall Medi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plementing content-based attributes with collaborative rating attributes for recommending or filtering items
CN103020116A (zh) * 2012-11-13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在社交媒体网络上自动筛选有影响力用户的方法
CN103793489A (zh) * 2014-01-16 2014-05-1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在线社交网络中社群话题的发现方法
CN103838806A (zh) * 2013-10-10 2014-06-0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社会网络用户参与主题行为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23725A1 (en) * 2010-12-15 2012-12-20 Fourthwall Medi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plementing content-based attributes with collaborative rating attributes for recommending or filtering items
CN103020116A (zh) * 2012-11-13 2013-04-03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在社交媒体网络上自动筛选有影响力用户的方法
CN103838806A (zh) * 2013-10-10 2014-06-0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社会网络用户参与主题行为分析方法
CN103793489A (zh) * 2014-01-16 2014-05-1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在线社交网络中社群话题的发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UMAN D.ROY ET AL.: "SocialTransfer:Cross-Domain Transfer Learning from Social Streams for Media Applications", 《MM"12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60230B2 (en) 2014-11-10 2019-07-23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social platform-based data mining
CN104317959A (zh) * 2014-11-10 2015-01-2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社交平台的数据挖掘方法及装置
CN108197330A (zh) * 2014-11-10 2018-06-2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社交平台的数据挖掘方法及装置
CN108197330B (zh) * 2014-11-10 2019-10-29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社交平台的数据挖掘方法及装置
CN104317959B (zh) * 2014-11-10 2018-07-17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社交平台的数据挖掘方法及装置
CN104978406A (zh) * 2015-06-11 2015-10-14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互联网络平台的用户行为分析方法
CN107357793B (zh) * 2016-05-10 2020-11-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推荐方法和装置
CN107357793A (zh) * 2016-05-10 2017-11-1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推荐方法和装置
WO2018227800A1 (zh) * 2017-06-15 2018-12-20 北京图森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及装置
CN107341222B (zh) * 2017-06-28 2020-04-07 清华大学 跨平台主题关联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CN107341222A (zh) * 2017-06-28 2017-11-10 清华大学 跨平台主题关联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WO2019019385A1 (zh) * 2017-07-26 2019-01-3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跨平台数据匹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030265B2 (en) 2017-07-26 2021-06-08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Cross-platform data matc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197211A (zh) * 2017-12-28 2018-06-2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推荐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8256070A (zh) * 2018-01-17 2018-07-06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72232A (zh) * 2018-10-31 2019-03-15 山东师范大学 基于多模态融合机制的视频语义表征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0489567A (zh) * 2019-08-26 2019-11-2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跨网络特征映射的节点信息获取方法及其装置
CN110489567B (zh) * 2019-08-26 2022-03-2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跨网络特征映射的节点信息获取方法及其装置
CN110704626A (zh) * 2019-09-30 2020-01-17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用于短文本的分类方法及装置
CN112015955A (zh) * 2020-09-01 2020-12-01 清华大学 一种多模态数据关联方法和装置
CN112015955B (zh) * 2020-09-01 2021-07-30 清华大学 一种多模态数据关联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0971A (zh) 面向个性化应用的跨网络行为关联方法
Guo et al. Deep learning-embedded social internet of things for ambiguity-aware social recommendations
Amato et al. SOS: a multimedia recommender system for online social networks
Li et al. Opinion community detection and opinion leader detection based on text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opology in cloud environment
CN111368219B (zh) 信息推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u et al. Research on trend prediction of internet user intention understanding and public intelligence mining based on fractional differential method
Bontcheva et al. Making sense of social media streams through semantics: a survey
Hong et al. A time-dependent topic model for multiple text streams
Sun et al. Community evolution detection in dynamic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networks
US20140330760A1 (en) Content distribution
CN105045931A (zh) 一种基于Web挖掘的视频推荐方法和系统
Guo et al. An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architecture for semantic-based heterogeneous multimedia big data retrieval
CN103106285A (zh) 一种基于信息安全专业社交网络平台的推荐算法
Xu et al. Personalized product recommendation method for analyzing user behavior using DeepFM
Xiong et al. Affective impression: Sentiment-awareness POI suggestion via embedding in heterogeneous LBSNs
CN117271818B (zh) 视觉问答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u et al. MLLDA: multi-level LDA for modelling users on content curation social networks
CN105205075B (zh) 基于协同自扩展的命名实体集合扩展方法及查询推荐方法
CN102982101A (zh) 基于用户情境本体的网络社区用户推送服务的方法
Komamizu et al. SPOOL: a SPARQL-based ETL framework for OLAP over linked data
Yang et al. The similar scholar recommendation in Schol@ t
Xu et al. Computing user similarity by combining item ratings and background knowledge from linked open data
Liu et al. Embedding and predicting the event at early stage
Wan et al. A personalised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of user preference products based on Bayesian network
Ou et al. Detection of topic communities in social networks based on Tri-LDA mod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