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9704A - 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9704A
CN104089704A CN201410325923.4A CN201410325923A CN104089704A CN 104089704 A CN104089704 A CN 104089704A CN 201410325923 A CN201410325923 A CN 201410325923A CN 104089704 A CN104089704 A CN 104089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intensity
light
reaction chambe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59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9704B (zh
Inventor
李成敏
严冬
王林梓
刘健鹏
张瑭
马小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irui Haot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 OPIT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 OPIT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 OPIT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2592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89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89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97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9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9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属于半导体制造领域。该方法首先利用第一探测装置标定出与黑体炉靶心处温度T0相对应的黑体炉辐射光强P0,再利用第二探测装置调节光源的光强至已知的P0,可以将光源等效为一个温度为T0的热辐射源,之后将已经调节好光强的光源置于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狭缝窗口底部,并将此时探测到经过半导体薄膜反应腔后的光线的最大光强P0'等效为半导体薄膜反应腔内温度T0时温度探测装置探测到的热辐射强度,最后,在已知T0和P0'的条件下,对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温度探测装置进行校准。该光源能够模拟温度为T0时的黑体辐射P0',为半导体薄膜反应腔温度校准提供支持。

Description

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
背景技术
温度是半导体薄膜生长性能控制的关键参数。通过对晶圆温度的实时监控,可以优化工艺控制,提高生长良率。通常,半导体薄膜生长在反应腔中进行,需要严格的反应条件,如高真空、高温、化学性质活泼的环境、高速旋转等。需要采用非接触的手段测量温度。
为了提高生产中温度测量的精度和重复性,更精确地控制晶圆对晶圆、批次对批次、反应腔对反应腔的温度偏差,要求定期用简易的方法进行温度校准。因此,发展更高精度且操作简便的校准方法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并且成本低的半导体薄膜生长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光强探测装置探测靶心处温度为T0的黑体炉的辐射光强P0
光源设置于所述黑体炉靶心处,调节所述光源,使得所述光强探测装置探测到的光强为P0
保持所述光源发光光强不变,将所述光源置于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狭缝窗口底部,通过温度探测装置探测透过所述狭缝窗口后光线的光强;
平移所述光源,直至透过所述狭缝窗口后光线的光强达到最大值P0',将所述光强P0'等效为半导体薄膜反应腔内温度T0时,所述温度探测装置探测到的热辐射强度;
在已知T0和P0'的条件下,对所述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温度探测装置进行校准。
本发明提供的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首先利用由光强探测装置和黑体炉组合成的第一探测装置标定出与黑体炉靶心处温度T0相对应的黑体炉辐射光强P0,再利用由光强探测装置和光源组合成的第二探测装置调节光源的光强至已知的P0,可以将光源等效为一个温度为T0的热辐射源,之后将已经调节好光强的光源置于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狭缝窗口底部,并将此时探测到经过半导体薄膜反应腔后的光线的最大光强P0'等效为半导体薄膜反应腔内温度T0时探测到的热辐射强度,最后,在已知T0和P0'的条件下,对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温度探测装置进行校准。由于对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温度探测装置进行校准时,半导体薄膜反应腔内温度T0和热辐射强度P0'均已知,因此,该光源能够模拟温度为T0时的黑体辐射P0',为半导体薄膜反应腔温度校准提供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半导体薄膜生长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的逻辑框图;
图2为光强探测装置与黑体炉配合构成第一探测装置在已知温度T0条件下的热辐射强度P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光强探测装置与光源配合构成第二探测装置将光源的发光中心光强调节到已知的光强P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将已调节好的光源置于半导体薄膜生长反应腔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光源调节电路的逻辑框图;
图6为积分球与光强探测装置配合构成第二探测装置将光源的发光中心光强调节到已知的光强P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将已调节好的积分球置于半导体薄膜生长反应腔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应用校准后的薄膜生长反应腔,采用双波长测温结构测量薄膜生长反应腔温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深入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本发明提供的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如附图2所示,光强探测装置探测靶心15处温度为T0的黑体炉13的辐射光强P0
步骤2:光如附图3所示,光源设置于黑体炉13靶心15处,调节光源,使得光强探测装置探测到的光强为P0
步骤3:保持光源发光光强不变,将光源置于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狭缝窗口1底部,如附图4所示,通过温度探测装置2探测透过狭缝窗口1后光线的光强;
步骤4:平移光源,直至透过狭缝窗口1后光线的光强达到最大值P0',将光强P0'等效为半导体薄膜反应腔内温度T0时,温度探测装置2探测到的热辐射强度;
在已知T0和P0'的条件下,对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温度探测装置进行校准。
本发明提供的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首先利用由光强探测装置和黑体炉组合成的附图2所示的第一探测装置标定出与黑体炉13靶心15处温度T0相对应的黑体炉13辐射光强P0,再利用由光强探测装置和光源组合成的附图3所示的第二探测装置调节光源的光强至已知的P0,可以将光源等效为一个温度为T0的热辐射源,之后将已经调节好光强的光源置于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狭缝窗口1底部,并将此时探测到经过半导体薄膜反应腔后的光线的最大光强P0'等效为半导体薄膜反应腔内温度T0时温度探测装置2探测到的热辐射强度,最后,在已知T0和P0'的条件下,对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温度探测装置进行校准。由于对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温度探测装置进行校准时,半导体薄膜反应腔内温度T0和热辐射强度P0'均已知,因此,该光源能够模拟温度为T0时的黑体辐射P0',为半导体薄膜反应腔温度校准提供帮助。
参见附图2,第一探测装置还包括热电偶14,热电偶14嵌入黑体炉13靶心15,用于测量靶心15的温度T0。此时,由于热电偶14测量的黑体炉13靶心15处的温度T0与光强探测装置探测到的光强P0是直接对应的,因此,测量结果更准确,用其辅助半导体薄膜反应腔温度校准时,校准结果更加准确。
参见附图2,此时,待测点为黑体炉13的靶心15。光强探测装置包括辐射接收探头8、光纤10、带通滤波片11和探测器12。辐射接收探头8内置的透镜9焦点处于黑体炉13的靶心15;辐射接收探头8用于接收黑体炉13的热辐射;光纤10用于将黑体炉13的热辐射传输至探测器12;带通滤波片11置于光强探测器12和光纤10之间,带通滤波片11中心波长为λ,用于使波长处于(λ-Δλ,λ+Δλ)的光通过;探测器12用于探测黑体炉13的热辐射。从而,该光强探测装置能够与黑体炉13相适应,用于探测黑体炉13靶心15处的热辐射强度P0
参见附图3,此时,待测点为光源的发光中心。光强探测装置包括辐射接收探头8、光纤10、带通滤波片11和探测器12。辐射接收探头8内置的透镜9焦点处于光源的发光中心;辐射接收探头8用于接收光源的热辐射;光纤10用于将光源的热辐射传输至探测器12;带通滤波片11置于光强探测器12和光纤10之间,带通滤波片11中心波长为λ,用于使波长处于(λ-Δλ,λ+Δλ)的光通过;探测器12用于探测光源的热辐射。从而,该光强探测装置能够与光源相适应,用于探测光源的热辐射强度P0
其中,还包括光强调节装置,用于对光源发出的光强进行调节。用光源模拟黑体炉13时,需要使光源发出的光强与已知的黑体炉13靶心15的热辐射P0相同,因此,需要对光源发出的光强进行调节,使其与已知的黑体炉13靶心15的热辐射P0相同,因此,需要引入光强调节装置。
参见附图5,作为光强调节装置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光强调节装置包括光源驱动电路,光源驱动电路包括反馈探测器、模数转换器、处理器、数模转换器和滤波器,反馈探测器用于探测光源的当前光强模拟信号,并将光源的当前光强模拟信号发送给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用于将光源的当前光强模拟信号转换成光源的当前光强数字信号,然后将光源的当前光强数字信号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根据光源的当前光强数字信号进行数据调节,得到调节后的光强数字信号,并将调节后的光强数字信号发送给数模转换器;数模转换器将调节后的光强数字信号转换成调节后的光强控制模拟信号,光强控制模拟信号驱动光源以调节后的光强控制信号发光;滤波器设置于光源和反馈探测器之间,本实施例中,用于滤除测温波长范围之外的近红外或者红外的杂散光。由于滤波器的选用,能够使反馈探测器接收到的测温波长范围之外的近红外或者红外的杂散光被滤除,近红外或者红外范围之内的光热量大,容易被探测到也容易通过调节而得到更加准确的光强。其中,为了避免电路各级之间阻抗不匹配及避免相互之间干扰,还可以在该光源驱动电路中设置一隔离电路。
作为处理器根据光源的当前光强数字信号进行数据调节的具体的实现方式,处理器根据光源的当前光强数字信号进行数据调节时,采用的算法是PID算法。它具有原理简单,易于实现,适用面广,控制参数相互独立,参数的选定比较简单等优点;而且在理论上可以证明,对于过程控制的典型对象──“一阶滞后+纯滞后”与“二阶滞后+纯滞后”的控制对象,PID控制器是一种最优控制,该算法与本发明提供的半导体薄膜生长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的工作原理贴合度较高。
参见附图6和附图7,本发明提供的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还包括积分球7,积分球7上至少设置有三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光源3发出的光经过第一端口进入积分球后,被内层涂层材料无数次反射后,向各个角度发出均匀的光,其中一路经过第二端口4射出,另一路经过第三端口后被反馈探测器5探测;在如图6所示的第二探测装置中,光源3发出的光经过第二端口4射出后被光强探测装置探测;如图7所示,光源置于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狭缝窗口1底部时,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第二端口4射出后射向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狭缝窗口1。应用积分球7上的优点是能够避免光源的入射角度、空间分布及极化对由光发光中心4发出的光的强度、均匀度造成的影响,在该积分球7的条件下,光源3发出的光经过第二端口4和第三端口的光强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反馈探测器5实际上能够准确地探测到经过第二端口4射出的光强,从而,能够为后续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校准准确模拟温度为T0时的黑体辐射P0'提供支持。此外,积分球7还可以为四端口设计,其中,一个端口作为光源的发光中心4,两个端口分别嵌入光源3和第二光源,该第二光源发出的光也经由第二端口4射出,剩下的一个端口则嵌入反馈探测器5,此时,需要同时调节光源3和第二光源,使其集成后从光源发光中心4发出的光的光强调节至P0。本实施例中,光源3发出光半高宽30nm,滤波器6的带宽是10nm,该滤波器6采用各向同性滤波,在波长小于光源3发光最小波长截止,其他波段通过,从而能够有效地滤除杂散光干扰。
本实施例中,反馈探测器5采用对光敏感的硅光电探测器或铟镓砷光电探测器,其对光敏感,能将采集到的光强转化为电流直接进入控制电流。由于反馈探测器5前端加入滤波器6,,对近红外或者红外范围之外的杂散光的滤除作用也较好。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半导体薄膜生长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并对半导体薄膜生长反应腔进行校准后,薄膜生长的实时测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不同温度下,黑体炉的响应光谱P(λ,T);
根据
P 0 ( λ 1 , T ) = ∫ λ 1 - Δ λ 1 λ 1 + Δ λ 1 f 1 ( λ ) g 1 ( λ ) P ( λ , T ) / τ ( T ) dλ
P 0 ( λ 2 , T ) = ∫ λ 2 - Δ λ 2 λ 2 + Δ λ 2 f 2 ( λ ) g 2 ( λ ) P ( λ , T ) / τ ( T ) dλ
其中,
P01,T),第一种波长λ1对应的热辐射功率,
λ1,第一种波长,
Δλ1,第一种波长λ1对应的带宽,
f1(λ),光学探测器在第一种波长λ1下的响应函数,
g1(λ),第一种波长λ1对应的辐射光在光学器件的透过率,
P(λ,T),黑体炉的响应光谱,
τ(T),光谱传输曲线的表达式,P02,T),第二种波长λ2对应的热辐射功率,
λ2,第二种波长,
Δλ2,第二种波长λ2对应的带宽,
f2(λ),光学探测器在第二种波长λ2下的响应函数,
g2(λ),第二种波长λ2对应的辐射光在光学器件的透过率,
T,温度,
测量不同温度下,第一种波长λ1对应的实际热辐射功率L(λ1,T),第二种波长λ2对应的实际热辐射功率L(λ2,T),并得到实际热辐射比值;
根据实际热辐射比值,在理论热辐射比值-温度曲线上描出与实际热辐射比值对应的点;
将点对应的温度T的值代入
L ( λ 1 , T ) = m 1 × ∫ λ 1 - Δ λ 1 λ 1 + Δ λ 1 f 1 ( λ ) g 1 ( λ ) ϵ ( λ ) × 2 π hc 2 / λ 5 exp ( hc kTλ ) - 1 dλ
L ( λ 2 , T ) = m 2 × ∫ λ 2 - Δ λ 2 λ 2 + Δ λ 2 f 2 ( λ ) g 2 ( λ ) ϵ ( λ ) × 2 π hc 2 / λ 5 exp ( hc kTλ ) - 1 dλ
分别得到m1和m2
其中,
L(λ1,T),第一种波长λ1对应的实际热辐射功率,
L(λ2,T),第二种波长λ2对应的实际热辐射功率,
m1,第一种波长λ1对应的校准系数,
m2,第二种波长λ2对应的校准系数,
f1(λ),光学探测器在第一种波长λ1下的响应函数,
g1(λ),第一种波长λ1对应的辐射光在光学器件的透过率,
f2(λ),光学探测器在第二种波长λ2下的响应函数,
g2(λ),第二种波长λ2对应的辐射光在光学器件的透过率,
ε(λ),外延片表面的发射率,
T,温度;
λ1,第一种波长,
Δλ1,第一种波长λ1对应的带宽,
λ2,第二种波长,
Δλ2,第二种波长λ2对应的带宽,
k,玻尔兹曼常数,k=1.3806×10-23J/K,
h为普照朗克常数,h=6.626×10-34J·s,
c,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108m/s;
测温范围为(Tmin,Tmax)为(400℃,1500℃),第一种波长λ1对应高温度区间(Tdown,Tmax),第二种波长λ2对应低温度区间(Tmin,Tup),温度过渡区间为(Tup,Tdown)。其中,Tmin<Tdown<Tup<Tmax
当薄膜生长反应腔处于低温温度区间时,测量第一种波长λ1对应的实际热辐射功率L(λ1,T),根据 L ( λ 1 , T ) = m 1 × ∫ λ 1 - Δ λ 1 λ 1 + Δ λ 1 f 1 ( λ ) g 1 ( λ ) ϵ ( λ ) × 2 π hc 2 / λ 5 exp ( hc kTλ ) - 1 dλ 计算MOCVD反应腔的温度;
当薄膜生长反应腔处于高温温度区间时,测量第一种波长λ2对应的实际热辐射功率L(λ2,T),根据 L ( λ 2 , T ) = m 2 × ∫ λ 2 - Δ λ 2 λ 2 + Δ λ 2 f 2 ( λ ) g 2 ( λ ) ϵ ( λ ) × 2 π hc 2 / λ 5 exp ( hc kTλ ) - 1 dλ 计算薄膜生长反应腔的温度;
当薄膜生长反应腔处于温度过渡区间时,测量第一种波长λ1对应的实际热辐射功率L(λ1,T1),根据 L ( λ 1 , T 1 ) = m 1 × ∫ λ 1 - Δ λ 1 λ 1 + Δ λ 1 f 1 ( λ ) g 1 ( λ ) ϵ ( λ ) × 2 π hc 2 / λ 5 exp ( hc kTλ ) - 1 dλ 计算MOCVD反应腔的温度;测量第二种波长λ2对应的实际热辐射功率L(λ2,T2),根据 L ( λ 2 , T 2 ) = m 2 × ∫ λ 2 - Δ λ 2 λ 2 + Δ λ 2 f 2 ( λ ) g 2 ( λ ) ϵ ( λ ) × 2 π hc 2 / λ 5 exp ( hc kTλ ) - 1 dλ 计算薄膜生长反应腔的温度;最终,过渡区间温度 T = T 1 × ( T 1 - T down ) + T 2 × ( T up - T 2 ) T up - T down , 若T1=T2,测T=T1=T2
其中,
L(λ1,T),第一种波长λ1对应的实际热辐射功率,
L(λ2,T),第二种波长λ2对应的实际热辐射功率,
m1,第一种波长λ1对应的校准系数,
m2,第二种波长λ2对应的校准系数,
f1(λ),光学探测器在第一种波长λ1下的响应函数,
g1(λ),第一种波长λ1对应的辐射光在光学器件的透过率,
f2(λ),光学探测器在第二种波长λ2下的响应函数,
g2(λ),第二种波长λ2对应的辐射光在光学器件的透过率,
ε(λ),外延片表面的发射率,
T,温度;
λ1,第一种波长,
Δλ1,第一种波长λ1对应的带宽,
λ2,第二种波长,
Δλ2,第二种波长λ2对应的带宽,
Tmin,温度测量范围下限,
Tmax,温度测量范围上限,
Tdown,温度过渡区间下限,
Tup,温度过渡区间上限,k,玻尔兹曼常数,k=1.3806×10-23J/K,
h为普照朗克常数,h=6.626×10-34J·s,
c,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108m/s。
参见附图8,用于实现该薄膜生长实时测温方法的自校准的一种装置包括薄膜生长反应腔及光学探测器2,薄膜生长反应腔包括外延片18、加热室16和石墨基座17,石墨基座17用于承载外延片18,加热室16用于对石墨基座17进行加热,进而对外延片18进行加热;薄膜生长反应腔的顶部设有狭缝窗口1,光学探测器2通过狭缝窗口1向外延片18发出波长分别为λ1和λ2的探测光束,光束外延片18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束由光学探测部分探测。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光强探测装置探测靶心处温度为T0的黑体炉的辐射光强P0
光源设置于所述黑体炉靶心处,调节所述光源,使得所述光强探测装置探测到的光强为P0
保持所述光源发光光强不变,将所述光源置于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狭缝窗口底部,通过温度探测装置探测透过所述狭缝窗口后光线的光强;
平移所述光源,直至透过所述狭缝窗口后光线的光强达到最大值P0',将所述光强P0'等效为半导体薄膜反应腔内温度T0时,所述温度探测装置探测到的热辐射强度;
在已知T0和P0'的条件下,对所述半导体薄膜反应腔的温度探测装置进行校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温度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黑体炉上还设置有热电偶,
所述热电偶可嵌入所述黑体炉靶心,用于测量所述靶心的温度T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温度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强探测装置包括辐射接收探头、光纤、带通滤波片和探测器,
所述辐射接收探头内置的透镜焦点处于待测点;
所述辐射接收探头用于接收所述待测点的热辐射;
所述光纤用于将所述待测点的热辐射传输至所述探测器;
所述带通滤波片置于所述光强探测器和所述光纤之间,所述带通滤波片中心波长为λ,用于使波长处于(λ-Δλ,λ+Δλ)的光通过;
所述探测器用于探测所述待测点的热辐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温度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强调节装置,用于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强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温度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强调节装置包括光源驱动电路,所述光源驱动电路包括反馈探测器、模数转换器、处理器、数模转换器和滤波器,
所述反馈探测器用于探测所述光源的当前光强模拟信号,并将所述光源的当前光强模拟信号发送给所述模数转换器;
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于将所述光源的当前光强模拟信号转换成光源的当前光强数字信号,然后将所述光源的当前光强数字信号发送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光源的当前光强数字信号进行数据调节,得到调节后的光强数字信号,并将所述调节后的光强数字信号发送给所述数模转换器;
所述数模转换器将所述调节后的光强数字信号转换成调节后的光强控制模拟信号,所述光强控制模拟信号驱动所述光源以所述调节后的光强控制信号发光;
所述滤波器设置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反馈探测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温度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光源的当前光强数字信号进行数据调节时,采用的算法是PID算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温度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积分球,所述积分球上设置有三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光源设置在第一端口,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经由所述第二端口射出,所述光强探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端口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辅助温度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积分球还包括第四端口,所述辅助温度校准装置包括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第四端口上,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也经由所述第二端口射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温度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的中心波长处于近红外范围。
CN201410325923.4A 2014-07-09 2014-07-09 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 Active CN104089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5923.4A CN104089704B (zh) 2014-07-09 2014-07-09 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5923.4A CN104089704B (zh) 2014-07-09 2014-07-09 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9704A true CN104089704A (zh) 2014-10-08
CN104089704B CN104089704B (zh) 2016-09-21

Family

ID=51637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5923.4A Active CN104089704B (zh) 2014-07-09 2014-07-09 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8970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6841A (zh) * 2015-03-09 2015-06-24 北京智朗芯光科技有限公司 半导体薄膜生长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08562378A (zh) * 2018-03-30 2018-09-21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温度校准的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3209A (ja) * 1994-08-01 1996-02-16 Nec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US20060255017A1 (en) * 2005-05-16 2006-11-16 Markle David A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a specular surface
CN102155994A (zh) * 2011-05-03 2011-08-17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五研究所 红外辐射计校准装置及其校准方法
CN102353454A (zh) * 2011-06-10 2012-02-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光学红外辐射高温校准装置及其自校准方法
CN103712695A (zh) * 2012-10-09 2014-04-09 甘志银 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红外辐射测温校准装置及其校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3209A (ja) * 1994-08-01 1996-02-16 Nec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US20060255017A1 (en) * 2005-05-16 2006-11-16 Markle David A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mot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of a specular surface
CN102155994A (zh) * 2011-05-03 2011-08-17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五研究所 红外辐射计校准装置及其校准方法
CN102353454A (zh) * 2011-06-10 2012-02-1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光学红外辐射高温校准装置及其自校准方法
CN103712695A (zh) * 2012-10-09 2014-04-09 甘志银 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红外辐射测温校准装置及其校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26841A (zh) * 2015-03-09 2015-06-24 北京智朗芯光科技有限公司 半导体薄膜生长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08562378A (zh) * 2018-03-30 2018-09-21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种温度校准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9704B (zh)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19542A (en) Emissivity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833348B2 (en)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of epitaxial growth apparatus
TWI504871B (zh) 使用低溫測溫法進行低溫測量及控制之方法
CN105624638B (zh) 化学气相沉积的晶片及薄膜温度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4697639B (zh) 一种mocvd设备实时测温系统自校准装置及方法
CN1272556A (zh) 用于实时测定加工过程中工件的原位发射率的系统和方法
Ulmer et al. Calibration corrections of solar tower flux density measurements
CN105784333A (zh) 红外窗口的高温光谱发射率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5136310B (zh) Mocvd外延片表面温度测量的紫外测温方法及装置
TW202001208A (zh) 用於測量溫度的方法及設備
CN109297685A (zh) 一种用于大口径平行光管的光谱透过率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8400099A (zh) 一种氮化物外延生长过程中薄膜纵向温度场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4089704A (zh) 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方法
CN104807754B (zh) 一种监测晶片生长薄膜特性的装置
CN107404357A (zh) 一种q波段接收机强度校准方法
CN104089703A (zh) 半导体薄膜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装置
CN104726841A (zh) 半导体薄膜生长反应腔辅助温度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08132100B (zh) 一种红外测温仪的校正装置及校正方法
CN207908059U (zh) 一种用于红外测温仪温度校正的视镜和一种红外测温仪的校正装置
CN104697666B (zh) 一种mocvd反应腔测温方法
JP5520238B2 (ja) 温度測定装置における補正データの取得方法およびこれを行う、温度測定方法、及び、温度測定装置。
CN109211796B (zh) 一种利用温度扰动法测量固体材料高温连续光谱发射率的方法
CN104697637B (zh) 一种薄膜生长的实时测温方法
CN104180905B (zh) 一种mocvd工艺生长的红外测温方法及装置
CN104697638B (zh) 一种mocvd设备实时测温系统自校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Ma Tiezhong

Inventor after: Yan Dong

Inventor after: Wang Linzi

Inventor after: Liu Jianpeng

Inventor before: Li Chengmin

Inventor before: Yan D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Linzi

Inventor before: Liu Jianpe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Tang

Inventor before: Ma Xiaochao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8

Address after: Room 503, Block B, Xinyuan Science Park, 97 Changp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06

Patentee after: Ongkun Vision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3, Block B, Xinyuan Science Park, 97 Changp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06

Patentee before: BEI OPTICS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7

Address after: B701, Building 8, No. 97, Changping Road,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00 (Changping Demonstration Park)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irui Haot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3, Block B, Xinyuan Science Park, 97 Changp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06

Patentee before: Ongkun Vision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