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9446A - 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9446A
CN104089446A CN201410334272.5A CN201410334272A CN104089446A CN 104089446 A CN104089446 A CN 104089446A CN 201410334272 A CN201410334272 A CN 201410334272A CN 104089446 A CN104089446 A CN 104089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oling
air outlet
wind
cover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42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9446B (zh
Inventor
凡伟
潘舒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342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89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89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9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9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9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冷风切换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壳体内形成有用于连通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冷却风风路,且壳体内还形成有用于连通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冷却风风路,第一出风口用于向风冷冰箱的第一间室内送风且第二出风口用于向风冷冰箱的第二间室内送风;第一风量调节装置和第二风量调节装置,第一风量调节装置设置在第一冷却风风路内且用于调节流向第一间室内的冷却风的风量,第二风量调节装置设置在第二冷却风风路内且用于调节流向第二间室内的冷却风的风量。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可以有效地提高间室的容积率,简化风冷冰箱的结构。

Description

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传统风冷冰箱的电动风门一般包括冷藏室风门和变温室风门,且分别安装在冷藏室和变温室风道内,受风道的结构及材质所限,风道必须要有一定的厚度,才能将电动风门安装定位,从而冷藏室风道内安装风门的位置必须要设置局部凸起,凸起部分的容积不可为用户所使用,因此造成容积上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所述冷风切换装置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一间室和/或第二间室的容积率,简化风冷冰箱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所述风冷冰箱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所述冷风切换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冷却风风路,且所述壳体内还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冷却风风路,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向所述第一间室内送风且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向所述第二间室内送风;第一风量调节装置和第二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风风路内且用于调节流向所述第一间室内的冷却风的风量,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风风路内且用于调节流向所述第二间室内的冷却风的风量。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所述冷风切换装置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一间室和/或第二间室的容积率,简化风冷冰箱的结构。
具体地,所述壳体包括:风道骨架,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在所述风道骨架上;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设置在所述风道骨架上,所述风道盖板上设置有风道盖板出风口,所述风道盖板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面罩,所述面罩设置在所述风道骨架的前表面上;以及后盖板,所述后盖板设置在所述风道骨架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盖板出风口包括: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和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相对所述第一出风口偏置设置,所述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的尺寸。由此,冷风切换装置可以均匀地向第一间室送风。
可选地,所述面罩上还设置有出风罩,所述出风罩设在所述面罩的前表面上且向前延伸,所述出风罩的后侧连通所述风道盖板出风口。由此,可以避免送风沉降,延长向前的送风距离。
具体地,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冷却风风路相同的截面以使进入到所述第一冷却风风路内的冷却风全部通过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并由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进行调节后输出给所述第一间室。
具体地,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二冷却风风路相同的截面以使进入到所述第二冷却风风路内的冷却风全部通过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并由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进行调节后输出给所述第二间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设在所述第一冷却风风路内;第一调节翻板,所述第一调节翻板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框体上;以及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调节翻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设在所述第二冷却风风路内;第二调节翻板,所述第二调节翻板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框体上;以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调节翻板相连。
可选地,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道骨架的底部,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骨架的前侧,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骨架的顶部,所述风道骨架上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间室连通的回风口。
具体地,所述壳体为扁平的长方体形。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风切换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冷风切换装置装配后的示意图,其中冷风装置不包括后盖板;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冷风切换装置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冷风切换装置装配后的示意图,其中冷风装置不包括后盖板和面罩;
图5是图1中所示的冷风切换装置装配后的示意图,其中冷风装置不包括后盖板。
附图标记:
100:冷风切换装置;
1:壳体;101:第一冷却风风路;1011:第一安装槽;
102:第二冷却风风路;1021:第二安装槽;
11:风道骨架;111:进风口;112:第一出风口;113:第二出风口;
114:回风口;
12:风道盖板;121: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2: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
13:面罩;131:开口;132:出风罩;133:回风罩;134:导风格栅;
14:后盖板;
2: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1:第一框体;22:第一驱动电机;
3: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1:第二框体;32:第二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100。
其中,风冷冰箱(图未示出)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间室(图未示出)和第二间室(图未示出),冷风切换装置100可以设置在第一间室或者第二间室上。例如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示例中,第一间室可以为变温间室,第二间室可以为冷藏间室,冷藏间室设在变温间室的正上方,且与变温间室上下间隔开。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间室与第二间室的功能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且冷风切换装置100还可以设在风冷冰箱内的其他位置。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100,包括:壳体1、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和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
其中,参照图1-图3,壳体1上具有进风口111、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3,壳体1内形成有用于连通进风口111与第一出风口112的第一冷却风风路101,且壳体1内还形成有用于连通进风口111与第二出风口113的第二冷却风风路102。
参照图1,壳体1内限定出冷却风路干路、冷却风路第一支路以及冷却风路第二支路,其中冷却风路干路的第一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下端)与进风口111相连通,冷却风路干路的第二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上端)同时与冷却风路第一支路的第一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下端)和冷却风路第二支路的第一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下端)相连通,冷却风路第一支路的第二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上端)与第一出风口112相连通,冷却风路第二支路的第二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上端)与第二出风口113相连通,从而冷却风路干路与冷却风路第一支路共同限定出用于连通进风口111与第一出风口112的第一冷却风风路101,冷却风路干路与冷却风路第二支路共同限定出用于连通进风口111与第二出风口113的第二冷却风风路102。
进一步地,参照图2,第一出风口112用于向第一间室内送风,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设置在第一冷却风风路101内且用于调节流向第一间室内的冷却风的风量,第二出风口113用于向第二间室内送风,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设置在第二冷却风风路102内且用于调节流向第二间室内的冷却风的风量。
具体地,如图2所述,第一出风口112与第一间室相连通,从进风口111流入第一冷却风风路101内的冷风可以通过第一冷却风风路101内的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从第一出风口112流出,继而进入到第一间室内,这样,通过控制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改变通入第一间室内的冷却风的风量,从而可以有效地调节第一间室内的温度;第二出风口113与第二间室相连通,从进风口111流入第二冷却风风路102内的冷风可以通过第二冷却风风路102内的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从第二出风口113流出,继而进入到第二间室内,这样,通过控制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改变通入第二间室内的冷却风的风量,从而可以有效地调节第二间室内的温度。
其中,第一间室可以与第二间室上下间隔开设置,且第一间室可以设在第二间室的下方,冷风切换装置100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间室上,且冷风切换装置100的前部可以伸入到第一间室内,此时第一出风口112可以形成在冷风切换装置100的前表面上,第二出风口113可以形成在冷风切换装置100后部的顶部,且可以通过送风管组件(图未示出)与第二间室相连通。其中,送风管组件的结构与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
由此,可以有效地节约冷风切换装置100在风冷冰箱内的安装空间,从而相应地提高第一间室、第二间室的容积。尤其是当第一间室为变温间室,且第二间室为冷藏间室时,可以有效地节省冷藏间室处的安装空间,提高冷藏间室的容积率,简化冷藏间室风道的结构。当冷风切换装置100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形时,冷藏间室的容积可以提高2L左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风切换装置100,冷风切换装置100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一间室和/或第二间室的容积率,简化风冷冰箱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壳体1为扁平的长方体形,且壳体1包括:风道骨架11、风道盖板12、面罩13以及后盖板14,其中,进风口111、第一出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13分别形成在风道骨架11上,其中进风口111可以位于风道骨架11的底部,第一出风口112可以位于风道骨架11的前侧,第二出风口113可以位于风道骨架11的顶部。
具体地,参照图1,风道骨架11可以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形,后盖板14设置在风道骨架11的后侧且与风道骨架11共同限定出冷却风路干路、冷却风路第一支路和冷却风路第二支路,冷却风路干路、冷却风路第一支路以及冷却风路第二支路分别从风道骨架11的后表面向前凹入,其中冷却风路第一支路与冷却风路第二支路左右隔离开,且位于冷却风路第二支路的右侧,冷却风路干路位于冷却风路第一支路和冷却风路第二支路之间的下方,且冷却风路干路的上端分别与冷却风路第一支路的下端和冷却风路第二支路的下端相连通,从而由冷却风路干路与冷却风路第一支路共同限定出的第一冷却风风路101、与由冷却风路干路与冷却风路第二支路共同限定出的第二冷却风风路102的下端相连通、上端左右间隔开。
参照图1和图2,进风口111自风道骨架11的下表面向上贯穿,且与冷却风路干路的下端相连通,第一出风口112自风道骨架11的前表面的右侧向后贯穿,且与冷却风路第一支路的上端相连通,第二出风口113自风道骨架11的上表面向下贯穿,且与冷却风路第二支路的上部相连通,这样,从进风口111进入冷却风路干路的冷风可以分别通过冷却风路第一支路从第一出风口112流出、以及通过冷却风路第二支路从第二出风口113流出,也就是说,从进风口111进入的冷风可以分别通过第一冷却风风路101从第一出风口112流出和通过第二冷却风风路102从第二出风口113流出。其中,进风口111处可以连接进风管组件(图未示出),以用于向进风口111输送冷风。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风道盖板12设置在风道骨架11上,风道盖板12上设置有风道盖板12出风口,风道盖板12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112连通,风道盖板12出风口包括: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1和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122,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1与第一出风口112相对设置,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122相对第一出风口112偏置设置,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1的尺寸小于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122的尺寸。
参照图1和图4,风道骨架11前表面的上部形成有向后凹入的长方形凹槽,凹槽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凹槽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略小于风道骨架1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风道盖板12大体形成为长方体形且适于配合在凹槽内且与凹槽的底壁共同限定出容纳腔,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1和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122分别沿前后方向贯穿风道盖板12,且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1和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122均大体形成为长方形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其中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1位于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122的右侧,由于第一出风口112设在风道骨架11的右上侧,从而第一出风口112可以与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1在前后方向上正对,且第一出风口112位于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122的右后侧。
这样,参照图4,从第一出风口112流出的冷却风可以首先进入容纳腔内,然后通过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1和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122向前流,由于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1与第一出风口112相对设置,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122相对第一出风口112偏置设置,且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1的尺寸小于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122的尺寸,也就是说,与第一出风口112正对的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1的出风面积小于与第一出风口112不正对的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122的出风面积,从而可以使得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1的风阻大于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122的风阻,进而保证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1和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122的出风量比较接近,保证风道盖板12可以大体均匀地送风。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5所示,面罩13设置在风道骨架11的前表面上,面罩13上还设置有出风罩132,出风罩132设在面罩13的前表面上且向前延伸,出风罩132的后侧连通风道盖板12出风口。具体地,面罩13的形状与风道骨架11的前表面形状相适配,面罩13可以罩设在风道骨架11上,且风道骨架11的前部可以伸入且配合在面罩13内,面罩13的上部形成有贯穿的开口131,开口131大体形成为长圆形,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开口131与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1和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122正对,出风罩132从开口131的边缘向前延伸,从而从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121和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122送出的风可以通过开口131从出风罩132流出。
由此,通过设置出风罩132可以有效地将出风向前方引导,防止送出的冷风直接下沉,避免风量短路的问题,从而使得冷风切换装置100可以更加有效地调节第一间室的温度。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出风罩132的形状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可选地,面罩13可以为塑料件,风道骨架11可以为泡沫件,这样,当安装固定冷风切换装置100时,可以将面罩13从第一间室伸出,从而可以保证冷风切换装置100的外观美观。
再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5,风道骨架11上还形成有回风口114,回风口114位于风道骨架11的下部且与第一间室相连通。具体地,回风口114沿前后方向贯穿骨架,且位于骨架的左下部,相应地,面罩13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贯穿的穿孔,且穿孔的边缘处设有向前延伸的回风罩133,穿孔处可以设置导风格栅134,从而第一间室内的空气可以通过回风罩133、穿过导风格栅134从回风口114向后流出,其中回风口114的后端面处可以设置回风管组件(图未示出),以用于收集第一间室内的回流风。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第一冷却风风路101相同的截面以使进入到第一冷却风风路101内的冷却风全部通过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并由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进行调节后输出给第一间室。可选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包括:第一框体21、第一调节翻板(图未示出)以及第一驱动电机22,第一框体21设在第一冷却风风路101内,第一调节翻板可枢转地设置在框体上,第一驱动电机22与第一调节翻板相连。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第一框体21大体形成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框,第一调节翻板的形状与第一框体21的内环截面形状相同,且第一调节翻板的左右两端可以与第一框体21的左右两端构成可枢转地连接,第一驱动电机22设在第一框体21的右侧,且第一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与第一调节翻板的右端固定在一起,从而第一驱动电机22可以驱动第一调节翻板在第一框体21内枢转,第一调节翻板与第一框体2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越大(最大为90°),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的通风量越大,第一调节翻板与第一框体2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越小(最大为0°),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的通风量越小。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第一冷却风风路101上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形成有自后向前凹入的第一安装槽1011,第一框体21的左端可以嵌设在第一冷却风风路101上的左侧的第一安装槽1011内,第一框体21的右端和第一电机可以嵌设在第一冷却风风路101上的右侧的第一安装槽1011内,从而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可以牢固地固定在第一冷却风风路101内,且第一框体21的外周壁与第一冷却风风路101的内周壁紧贴,从而第一冷却风风路101内的冷却风都必须经过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送出,也就是说,第一冷却风风路101内的冷却风都必须经过第一调节翻板与第一框体21之间的间隙送出。由此,通过调节第一调节翻板与第一框体21之间的夹角,可以调节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的通风量,进而调节第一间室的温度。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第二冷却风风路102相同的截面以使进入到第二冷却风风路102内的冷却风全部通过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并由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进行调节后输出给第二间室。可选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包括:第二框体31、第二调节翻板(图未示出)以及第二驱动电机32,第二框体31设在第二冷却风风路102内,第二调节翻板可枢转地设置在框体上,第二驱动电机32与第二调节翻板相连。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第二框体31大体形成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框,第二调节翻板的形状与第二框体31的内环截面形状相同,且第二调节翻板的左右两端可以与第二框体31的左右两端构成可枢转地连接,第二驱动电机32设在第二框体31的左侧,且第二驱动电机32的输出轴与第二调节翻板的左端固定在一起,从而第二驱动电机32可以驱动第二调节翻板在第二框体31内枢转,第二调节翻板与第二框体3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越大(最大为90°),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的通风量越大,第二调节翻板与第二框体3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越小(最大为0°),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的通风量越小。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第二冷却风风路102上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形成有自后向前凹入的第二安装槽1021,第二框体31的左端和第二电机可以嵌设在第二冷却风风路102上的左侧的第二安装槽1021内,第二框体31的右端可以嵌设在第二冷却风风路102上的右侧的第二安装槽1021内,从而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可以牢固地固定在第二冷却风风路102内,且第二框体31的外周壁与第二冷却风风路102的内周壁紧贴,从而第二冷却风风路102内的冷却风都必须经过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送出,也就是说,第二冷却风风路102内的冷却风都必须经过第二调节翻板与第二框体31之间的间隙送出。由此,通过调节第二调节翻板与第二框体31之间的夹角,可以调节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的通风量,进而调节第二间室的温度。
其中,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和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可以分别与控制器(图未示出)相连,控制器进一步与测温装置(图未示出)相连,测温装置用于检测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的温度,从而控制器可以根据测温装置检测的温度,适应性地调节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和第二风量调节装置3,以针对性地调节第一冷却风风路101和第二冷却风风路102的冷却风流通量,进而针对性地调节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的温度。其中,控制器的控制方法以及测温装置的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再详述。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风量调节装置2还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冰箱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所述冷风切换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冷却风风路,且所述壳体内还形成有用于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冷却风风路,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向所述第一间室内送风且所述第二出风口用于向所述第二间室内送风;
第一风量调节装置和第二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却风风路内且用于调节流向所述第一间室内的冷却风的风量,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风风路内且用于调节流向所述第二间室内的冷却风的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风道骨架,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在所述风道骨架上;
风道盖板,所述风道盖板设置在所述风道骨架上,所述风道盖板上设置有风道盖板出风口,所述风道盖板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面罩,所述面罩设置在所述风道骨架的前表面上;以及
后盖板,所述后盖板设置在所述风道骨架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出风口包括: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和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相对所述第一出风口偏置设置,所述第一风道盖板出风口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风道盖板出风口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上还设置有出风罩,所述出风罩设在所述面罩的前表面上且向前延伸,所述出风罩的后侧连通所述风道盖板出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一冷却风风路相同的截面以使进入到所述第一冷却风风路内的冷却风全部通过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并由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进行调节后输出给所述第一间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所述第二冷却风风路相同的截面以使进入到所述第二冷却风风路内的冷却风全部通过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并由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进行调节后输出给所述第二间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量调节装置包括:
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设在所述第一冷却风风路内;
第一调节翻板,所述第一调节翻板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框体上;以及
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调节翻板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量调节装置包括:
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设在所述第二冷却风风路内;
第二调节翻板,所述第二调节翻板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框体上;以及
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调节翻板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道骨架的底部,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骨架的前侧,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骨架的顶部,所述风道骨架上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间室连通的回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扁平的长方体形。
CN201410334272.5A 2014-07-14 2014-07-14 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 Active CN104089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4272.5A CN104089446B (zh) 2014-07-14 2014-07-14 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4272.5A CN104089446B (zh) 2014-07-14 2014-07-14 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9446A true CN104089446A (zh) 2014-10-08
CN104089446B CN104089446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637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4272.5A Active CN104089446B (zh) 2014-07-14 2014-07-14 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8944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6837A (zh) * 2015-09-24 2016-12-07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CN110411123A (zh) * 2019-07-23 2019-11-05 安徽康佳同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冷藏风道装置及冰箱
CN114608256A (zh) * 2022-03-08 2022-06-10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高冰箱容积率的冷冻风罩组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2137A (en) * 1991-05-16 1992-03-03 Amana Refrigeration, Inc. Refrigerator cold air duct apparatus
CN101975497A (zh) * 2010-10-27 2011-02-16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道装置以及具有该风道装置的冰箱
CN102645068A (zh) * 2012-04-26 2012-08-22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和具有该风道组件的冰箱
CN103673463A (zh) * 2013-12-27 2014-03-26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整体式送风回风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风冷冰箱
CN204027135U (zh) * 2014-07-14 2014-12-17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2137A (en) * 1991-05-16 1992-03-03 Amana Refrigeration, Inc. Refrigerator cold air duct apparatus
CN101975497A (zh) * 2010-10-27 2011-02-16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道装置以及具有该风道装置的冰箱
CN102645068A (zh) * 2012-04-26 2012-08-22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和具有该风道组件的冰箱
CN103673463A (zh) * 2013-12-27 2014-03-26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整体式送风回风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风冷冰箱
CN204027135U (zh) * 2014-07-14 2014-12-17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6837A (zh) * 2015-09-24 2016-12-07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CN106196837B (zh) * 2015-09-24 2018-07-13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US11131496B2 (en) 2015-09-24 2021-09-28 Qingdao Haier Joint Stock Co., Ltd Refrigerator
CN110411123A (zh) * 2019-07-23 2019-11-05 安徽康佳同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冷藏风道装置及冰箱
CN114608256A (zh) * 2022-03-08 2022-06-10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提高冰箱容积率的冷冻风罩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9446B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76835B2 (ja) 冷蔵庫用送風システム及び間冷式冷蔵庫
CN109974084B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4027135U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
CN105402978A (zh) 冰箱的风道装置及全变温冰箱
JP2017517713A (ja) 空冷式冷蔵庫
CN203908004U (zh) 热泵热水器
CN103528306B (zh) 风道组件和具有它的冰箱
CN104879904A (zh) 空调器
CN203605582U (zh) 风道组件和具有它的冰箱
CN103575023A (zh) 一种冰箱风道系统
CN203810670U (zh) 空调器
CN103499172A (zh) 冰箱
CN102692110B (zh) 冰箱
CN103512302A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门体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104534780A (zh) 风道组件和冰箱
CN104567202A (zh) 温控拨片结构和冰箱
CN104089446A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冷风切换装置
CN103033018A (zh) 冰箱
CN204611958U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101225982A (zh) 落地式空调机
CN104964341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03017446B (zh) 风冷冰箱
CN103033015B (zh) 冰箱
CN203857731U (zh) 风道组件和具有该风道组件的冰箱
CN104879987A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