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8749A - 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8749A
CN104088749A CN201410234179.7A CN201410234179A CN104088749A CN 104088749 A CN104088749 A CN 104088749A CN 201410234179 A CN201410234179 A CN 201410234179A CN 104088749 A CN104088749 A CN 104088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ar
pipe
closing
device proc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41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8749B (zh
Inventor
李承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wu Jil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李承忠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承忠 filed Critical 李承忠
Priority to CN2014102341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887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88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8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8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8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有一进水管和一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有一变向漏斗,所述变向漏斗下方设置有一变向流水槽,所述变向流水槽上具有两个进水口及对应两个所述进水口的两条导水槽,所述变向流水槽的两条导水槽分别连接有一动力制能装置,两所述动力制能装置最终汇总连接到动力输出装置上;本发明主要通过蓄水箱来积留各路水源,然后摆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在水流的向下冲击和重力作用下,再通过接击筒内蓄水后的浮力,从而实现浮筒向上向下运动来带动施力杆,施力杆再通过一套类似自行车驱动踏板机构的装置来最终带动输出轮旋转,最终实现势能成动能。

Description

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动力转化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利用风力、水力等自然力来转化为机械力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风力发电机、水力发电机、水车等等。
在中国专利网上有这么一个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110053319.7,名称为一种利用液体浮力将下落物体浮升而循环作功的动力装置,它由浮力球、浮力球上浮涌道和设备舱组成,其中设备舱是一个把包括浮力球下落通道、堵隔囊和转轮组成一体的空间,浮力球上浮涌道的一侧与设备舱相连,二者同置于液体中,堵隔囊固定在浮力球下落通道的底部,它巧妙地运囊体表面胶材的弹性和囊内物质自动复位的功能,在将浮力球挤入液体的同时,液体不向舱内溢冒,浮力球下落作功后,经堵隔囊进入液体浮升还原到下落起点,如此循环上下,带动转轮不停做功。据发明者自我介绍说该发明不消耗资源(消耗浮力),实为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动力装置。
然而,上述装置如果液体不流动,那么整个装置从力学上分析是不平衡的,换句话说浮力球根本就不会上浮,也不会如发明者所说的只消耗浮力,能够不停的循环转动做功,所以按照上述结构该发明是实现不了的,它的液体必须流动起来,而且要有进和出,不能自我循环,必须要外围的势能等作为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巧妙、节能环保,而利用自然力转化为机械力来提供动力,其转化效果好,利用效率高的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有一进水管和一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有一变向漏斗,所述变向漏斗下方设置有一变向流水槽,所述变向流水槽上具有两个进水口及对应两个所述进水口的两条导水槽,所述变向漏斗的两侧方分别连接有使所述变向漏斗出口选择去对应所述变向流水槽上其中一进水口的一拉线和一复位拉簧,所述变向流水槽的两条导水槽分别连接有一动力制能装置,两所述动力制能装置最终汇总连接到动力输出装置上;
所述动力制能装置由如下结构组成:包括一对浮筒和一对收纳所述浮筒的接击筒,两所述浮筒之间连接有一平衡杆和一连通管,所述平衡杆位于上端,所述连通管位于下端,所述浮筒由蓄水筒和空气筒上下一体连接构成,所述连通管导通两所述浮筒上的蓄水筒,两所述浮筒上的空气筒下方均包覆有一层缓冲橡胶垫;两所述接击筒之间连接有一桥梁杆和两互通管,所述桥梁杆位于上端,两所述互通管位于下端,两所述互通管均各自导通两所述接击筒,其中一互通管通过一连接管与所述连通管相导通,所述连通管在与所述连接管接通的位置上设置有一轻便阀门,该轻便阀门连接有一阀门启闭自动手,该阀门启闭自动手设置于桥梁杆上;另一互通管中部连接有一排水管并在该连接处也设置有一轻便阀门;所述桥梁杆上设置有一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两对不同方向的轨道套杆,其中一对轨道套杆中穿设有一升降主动杆,所述升降主动杆的下端与所述平衡杆相连接,所述升降主动杆的杆壁上分支出一连杆和一施力杆,所述连杆又连接有一升降从动杆,所述升降从动杆与所述升降主动杆相平行,所述升降从动杆穿设于另一对轨道套杆中,所述升降从动杆的杆壁上也支出有一阀门启闭自动手,而该阀门启闭自动手与所述互通管上的轻便阀门相连接;其中位于所述复位拉簧所在侧的所述升降从动杆的上自由端与所述拉线相连接;
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由如下结构组成:包括与两所述动力制能装置的施力杆相铰接的一对力臂杆和安装所述力臂杆的一对铰接座,两所述力臂杆的另一端各铰接有一偏心弯接轴,两所述偏心弯接轴偏心各轴接在一驱动盘的侧壁面上,两所述驱动盘各同心轴接有一主动齿轮,两所述主动齿轮均啮合连接到一从动齿轮上,所述从动齿轮同心轴接有一输出轮,在所述从动齿轮和输出轮之间还轴接有一配重飞轮。
本发明的重点是利用自然水源的势能来转化成动能,其主要实现方式是通过蓄水箱来积留各路自然水源,然后摆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在水流的向下冲击和重力作用下,再通过接击筒内蓄水后通过浮力浮起浮筒复位,从而实现浮筒向上向下运动来带动施力杆,施力杆再通过一套类似自行车驱动踏板机构的装置来最终带动输出轮旋转,最终实现势能成动能。
在上述整套设计当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1)因为是两套动力制能装置依次进行制能,所以设计变向漏斗选择转向的实现方案很重要,下面优选当中会具体讲到,这里不赘述;(2)浮筒蓄水后,因为自然水源的冲击和重力作用下去下沉到接击筒底,所以为了不使冲击当中被破坏,在下面包覆了缓冲橡胶垫,另外在浮筒放水接击筒进水后,浮筒要顺利上浮,所以浮筒的密度一定要小,所以增设空气筒;(3)浮筒进水要关闭阀门,浮筒出水要打开阀门,接击筒进水要关闭阀门,接击筒出水要打开阀门,简单的四个动作,需要岔开,相互要配合,要有序,所以连通管上轻便阀门的阀门启闭自动手和所述互通管上轻便阀门的启闭把手与阀门启闭自动手的连接方向是相反的,这个优选即是解决方案;(4)常态时,要保证浮筒不能依自己重力下降,所以需要增设保险装置,这个下面优选当中会详细说明,不再赘述。
拉线和复位拉簧设置在同一侧,这样只要一组拉线和复位拉簧,其实现方法也比较简单,比如无水状态下,复位拉簧把变向漏斗拉向其所在侧的浮筒,当灌水后,浮筒下沉,拉线也随即被下拉,这样拉线就慢慢克服复位拉簧的力,将变向漏斗拉向另一侧的浮筒,从而实现变向漏斗的转换。
作为优选,所述连通管上轻便阀门的启闭把手和所述互通管上轻便阀门的启闭把手与所述阀门启闭自动手的连接方向是相反的,即所述阀门启闭自动手的升和降两状态下两轻便阀门的状态如下,其中所述连通管上轻便阀门为开启和关闭,所述互通管上轻便阀门关闭和开启。
所述阀门启闭自动手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一对滑槽,两所述滑槽内各设置有一滑杆,两所述滑杆均伸出所述滑槽外并汇合共同连接有一拨杆,所述拨杆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上一下两拨爪。
上述两个优选的设计最主要是针对两阀门交叉关闭和开启。
作为优选,施力杆和动力输出装置之间设置有一保险装置,所述保险装置包括套设在施力杆上并能调节长度的杆套,所述杆套的下端设置有发力杆,所述发力杆与所述动力制能装置的力臂杆相连接,所述杆套的自由端配合设置有一离合钩,所述离合钩铰接在一基架上,所述离合钩的其中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与所述基架之间连接有拉力弹簧。
常态时,要保证浮筒不能依自己重力下降,需要保持平衡。
作为优选,两所述动力制能装置上升降从动杆的末端均设计为一齿条杆并各连接有一套部分水流回流装置,所述部分水流回流装置包括分别与两齿条杆啮合有两传动齿轮,两所述传动齿轮分别同心轴接有一大齿轮,两所述大齿轮分别啮合有一小齿轮,两所述小齿轮同心轴接在一驱动杆上,所述驱动杆中部上轴接有一大链带轮,所述大链带轮通过链带连接有一小链带轮,所述小链带轮同心轴接在一手摇抽水泵的转轴上,所述手摇抽水泵上连接有一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其中一端连接到蓄水箱的进水口中,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接击筒中。
为了节约水源,设计如上一套回流装置,虽然只能回流一小部分,那也可以达到节约的目的,注意:这里的导水管不能直接接到接击筒的排水管上,因为在动力上进行了分流,所以即便这里驱动了手摇抽水泵也不可能把所有水抽回去,能量是守恒的,不计算损耗,也一定得由水从排水管排出去,这样才能存在水的势能,自循环那是做不到的,就会成为背景技术的永动机了。这里的手摇抽水泵就不具体公开了,市场上有选购,这里附上一个产品“得力工具手摇抽水泵DL7425-WS-25”。 大链带轮实际为一个配重飞轮型加速齿轮,在实际当中在驱动起来后,利用其惯性也会在一定时间内运转,使整个设备的运转更流畅,不会因为出现断断续续的功能停转。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重点是利用自然水源的势能来转化成动能,其主要实现方式是通过蓄水箱来积留各路水源,然后摆在一个较高的位置,在水流的向下冲击和重力作用下,再通过接击筒内蓄水后的浮力,从而实现浮筒向上向下运动来带动施力杆,施力杆再通过一套类似自行车驱动踏板机构的装置来最终带动输出轮旋转,最终实现势能成动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动力制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保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阀门启闭自动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动力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部分水流回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水箱,2-进水管,3-出水管,4-变向漏斗,5-变向流水槽,6-复位拉簧,7-拉线,8-动力制能装置,9-进水口,10-浮筒,,11-蓄水筒,12-空气筒,13-缓冲橡胶垫,14-平衡杆,15-连通管,16-轻便阀门,17-接击筒,18-桥梁杆,19、20-互通管,21-排水管,22-连接管,23-立柱,24-升降主动杆,25-轨道套杆,26-连杆,27-升降从动杆,28-齿条杆,29-阀门启闭自动手,30-保险装置,31-动力输出装置,32-部分水流回流装置,33-杆套,34-离合钩,35-发力杆,36-基架,37-拉力弹簧,38-基座,39-滑槽,40-滑杆,41-蓄力弹簧,42-拨杆,43-力臂杆,44-铰接座,45-偏心弯接轴,46-驱动盘,47-主动齿轮,48-从动齿轮,49-输出轮,50-配重飞轮,51-大齿轮,52-小齿轮,53-大链带轮,54-链带,55-小链带轮,56-手摇抽水泵,57-导水管,58-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包括蓄水箱1,蓄水箱1上设置有一进水管2和一出水管3,出水管3连接有一变向漏斗4,变向漏斗4下方设置有一变向流水槽5,变向流水槽5上具有两个进水口及对应两个进水口的两条导水槽,变向漏斗4的两侧方分别连接有使变向漏斗4出口选择去对应变向流水槽5上其中一进水口的一拉线7和一复位拉簧6,拉线7挂在蓄水箱1上的一组拉线扣中并迂回到复位拉簧6所在侧。变向流水槽5的两条导水槽分别连接有一动力制能装置8,两动力制能装置8最终汇总连接到动力输出装置31上。
如图2,动力制能装置8由如下结构组成:包括一对浮筒10和一对收纳浮筒10的接击筒17,两浮筒10之间连接有一平衡杆14和一连通管15,平衡杆14位于上端,连通管15位于下端,浮筒10由蓄水筒11和空气筒12上下一体连接构成,连通管15导通两浮筒10上的蓄水筒,两浮筒10上的空气筒12下方均包覆有一层缓冲橡胶垫13;两接击筒17之间连接有一桥梁杆18和两互通管19、20,桥梁杆18位于上端,两互通管19、20位于下端,两互通管19、20均各自导通两接击筒17,其中一互通管19通过一连接管22与连通管15相导通,连通管15在与连接管22接通的位置上设置有一轻便阀门16,该轻便阀门16连接有一阀门启闭自动手29,该阀门启闭自动手29设置于桥梁杆18上;另一互通管20中部连接有一排水管21并在该连接处也设置有一轻便阀门16;桥梁杆18上设置有一立柱23,立柱23上设置有两对不同方向的轨道套杆25,其中一对轨道套杆25中穿设有一升降主动杆24,升降主动杆24的下端与平衡杆14相连接,升降主动杆24的杆壁上分支出一连杆26和一施力杆,连杆26又连接有一升降从动杆27,升降从动杆27与升降主动杆24相平行,升降从动杆27穿设于另一对轨道套杆25中,升降从动杆27的杆壁上也支出有一阀门启闭自动手29,而该阀门启闭自动手29与互通管19上的轻便阀门16相连接;其中位于复位拉簧6所在侧的升降从动杆27的上自由端与拉线7相连接,拉线7在该处是迂回过去的。
连通管15上轻便阀门16的启闭把手和互通管20上轻便阀门16的启闭把手与阀门启闭自动手的连接方向是相反的,即阀门启闭自动手29的升和降两状态下两轻便阀门16的状态如下,其中连通管15上轻便阀门16为开启和关闭,互通管20上轻便阀门16关闭和开启。
如图4所示,阀门启闭自动手29包括一基座38,基座38内设置有一对滑槽39,两滑槽内各设置有一滑杆40,两滑杆40均伸出滑槽39外并汇合共同连接有一拨杆42,拨杆42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上一下两拨爪,两滑杆40在滑槽39内的部分上套设有蓄力弹簧41。
如图5所示,动力输出装置31由如下结构组成:包括与两动力制能装置8的施力杆相铰接的一对力臂杆43和安装力臂杆43的一对铰接座44,两力臂杆43的另一端各铰接有一偏心弯接轴45,两偏心弯接轴45偏心各轴接在一驱动盘46的侧壁面上,两驱动盘46各同心轴接有一主动齿轮47,两主动齿轮47均啮合连接到一从动齿轮48上,从动齿轮48同心轴接有一输出轮49,在从动齿轮48和输出轮49之间还轴接有一配重飞轮50。
如图3所示,施力杆和动力输出装置31之间设置有一保险装置30,保险装置30包括套设在施力杆上并能调节长度的杆套33,杆套33的下端设置有发力杆35,发力杆35与动力制能装置31的力臂杆43相连接,杆套33的自由端配合设置有一离合钩34,离合钩34铰接在一基架36上,离合钩34的其中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与基架36之间连接有拉力弹簧37。
如图6所示,两动力制能装置8上升降从动杆的末端均设计为一齿条杆28并各连接有一套部分水流回流装置32,部分水流回流装置32包括分别与两齿条杆28啮合有两传动齿轮58,两传动齿轮58分别同心轴接有一大齿轮51,两大齿轮51分别啮合有一小齿轮52,两小齿轮52同心轴接在一驱动杆上,驱动杆中部上轴接有一大链带轮53,大链带轮53通过链带54连接有一小链带轮55,小链带轮55同心轴接在一手摇抽水泵56的转轴上,手摇抽水泵56上连接有一导水管57,导水管57的其中一端连接到蓄水箱1的进水口9中,另一端连接到接击筒17中。
实用:蓄水箱来积留各路自然水源,然后摆在一个较高的位置,起先复位拉簧会将变向漏斗拉向其所在侧,并在保险装置的作用下达到平衡,当浮筒蓄水后,脱离保险装置后,浮筒下降仍然还能使变向漏斗保持不变,此时升降主动杆就带动升降从动杆向下运动,也即能给力臂杆以动力,力臂杆再一蹬自行车式方式驱动主动齿轮,最终驱动输出轮转动,当升降从动杆下降到一定程度,浮筒靠近桥梁杆时,连通管上的轻便阀门开启,互通管上的轻便阀门关闭,浮筒内的水流入接击筒中,在受到浮力后浮筒上升,这样一次撬杆做功完成,从而最终实现弹力大小转化。同时在上述浮筒下沉过程中,因为拉线也向下运动,期间其克服复位拉簧的拉力而将变向漏斗拉往另一侧,另一侧动力制能装置开始上述做功。在浮筒上升远离桥梁杆时,连通管上的轻便阀门关闭,互通管上的轻便阀门开启放水。
另外升降从动杆下端的齿条杆也能够带动传动齿轮转动,进而由大齿轮驱动小齿轮,再由链带轮驱动手摇抽水泵,从而在接击筒内抽水到蓄水箱当中去,这里虽然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水能回流,但是也是一种节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5)

1. 一种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有一进水管和一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有一变向漏斗,所述变向漏斗下方设置有一变向流水槽,所述变向流水槽上具有两个进水口及对应两个所述进水口的两条导水槽,所述变向漏斗的两侧方分别连接有使所述变向漏斗出口选择去对应所述变向流水槽上其中一进水口的一拉线和一复位拉簧,所述变向流水槽的两条导水槽分别连接有一动力制能装置,两所述动力制能装置最终汇总连接到动力输出装置上;
所述动力制能装置由如下结构组成:包括一对浮筒和一对收纳所述浮筒的接击筒,两所述浮筒之间连接有一平衡杆和一连通管,所述平衡杆位于上端,所述连通管位于下端,所述浮筒由蓄水筒和空气筒上下一体连接构成,所述连通管导通两所述浮筒上的蓄水筒,两所述浮筒上的空气筒下方均包覆有一层缓冲橡胶垫;两所述接击筒之间连接有一桥梁杆和两互通管,所述桥梁杆位于上端,两所述互通管位于下端,两所述互通管均各自导通两所述接击筒,其中一互通管通过一连接管与所述连通管相导通,所述连通管在与所述连接管接通的位置上设置有一轻便阀门,该轻便阀门连接有一阀门启闭自动手,该阀门启闭自动手设置于桥梁杆上;另一互通管中部连接有一排水管并在该连接处也设置有一轻便阀门;所述桥梁杆上设置有一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两对不同方向的轨道套杆,其中一对轨道套杆中穿设有一升降主动杆,所述升降主动杆的下端与所述平衡杆相连接,所述升降主动杆的杆壁上分支出一连杆和一施力杆,所述连杆又连接有一升降从动杆,所述升降从动杆与所述升降主动杆相平行,所述升降从动杆穿设于另一对轨道套杆中,所述升降从动杆的杆壁上也支出有一阀门启闭自动手,而该阀门启闭自动手与所述互通管上的轻便阀门相连接;其中位于所述复位拉簧所在侧的所述升降从动杆的上自由端与所述拉线相连接;
所述动力输出装置由如下结构组成:包括与两所述动力制能装置的施力杆相铰接的一对力臂杆和安装所述力臂杆的一对铰接座,两所述力臂杆的另一端各铰接有一偏心弯接轴,两所述偏心弯接轴偏心各轴接在一驱动盘的侧壁面上,两所述驱动盘各同心轴接有一主动齿轮,两所述主动齿轮均啮合连接到一从动齿轮上,所述从动齿轮同心轴接有一输出轮,在所述从动齿轮和输出轮之间还轴接有一配重飞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上轻便阀门的启闭把手和所述互通管上轻便阀门的启闭把手与所述阀门启闭自动手的连接方向是相反的,即所述阀门启闭自动手的升和降两状态下两轻便阀门的状态如下,其中所述连通管上轻便阀门为开启和关闭,所述互通管上轻便阀门关闭和开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启闭自动手包括一基座,所述基座内设置有一对滑槽,两所述滑槽内各设置有一滑杆,两所述滑杆均伸出所述滑槽外并汇合共同连接有一拨杆,所述拨杆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上一下两拨爪。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施力杆和动力输出装置之间设置有一保险装置,所述保险装置包括套设在施力杆上并能调节长度的杆套,所述杆套的下端设置有发力杆,所述发力杆与所述动力制能装置的力臂杆相连接,所述杆套的自由端配合设置有一离合钩,所述离合钩铰接在一基架上,所述离合钩的其中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与所述基架之间连接有拉力弹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动力制能装置上升降从动杆的末端均设计为一齿条杆并各连接有一套部分水流回流装置,所述部分水流回流装置包括分别与两齿条杆啮合有两传动齿轮,两所述传动齿轮分别同心轴接有一大齿轮,两所述大齿轮分别啮合有一小齿轮,两所述小齿轮同心轴接在一驱动杆上,所述驱动杆中部上轴接有一大链带轮,所述大链带轮通过链带连接有一小链带轮,所述小链带轮同心轴接在一手摇抽水泵的转轴上,所述手摇抽水泵上连接有一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其中一端连接到蓄水箱的进水口中,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接击筒中。
CN201410234179.7A 2014-05-30 2014-05-30 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 Active CN1040887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4179.7A CN104088749B (zh) 2014-05-30 2014-05-30 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4179.7A CN104088749B (zh) 2014-05-30 2014-05-30 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8749A true CN104088749A (zh) 2014-10-08
CN104088749B CN104088749B (zh) 2016-06-22

Family

ID=51636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4179.7A Active CN104088749B (zh) 2014-05-30 2014-05-30 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8874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8570A (zh) * 2000-08-22 2002-03-06 陆晋全 水浮力发电装置及其方法
CN201053372Y (zh) * 2007-06-26 2008-04-30 易珉 一种利用浮力的动力传递装置
JP2009074526A (ja) * 2007-09-20 2009-04-09 Teruo Sato 合力のつりあっている車輪と浮力、重力のエネルギーを利用して、小さな力で、大きな力を生み出す発電装置。
KR20090090433A (ko) * 2008-02-21 2009-08-26 김상권 부력발전기
CN201420644Y (zh) * 2009-06-02 2010-03-10 万春雷 液浮压动力能源输出装置
CN102971525A (zh) * 2010-04-16 2013-03-13 阿久津一郎 球体循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8570A (zh) * 2000-08-22 2002-03-06 陆晋全 水浮力发电装置及其方法
CN201053372Y (zh) * 2007-06-26 2008-04-30 易珉 一种利用浮力的动力传递装置
JP2009074526A (ja) * 2007-09-20 2009-04-09 Teruo Sato 合力のつりあっている車輪と浮力、重力のエネルギーを利用して、小さな力で、大きな力を生み出す発電装置。
KR20090090433A (ko) * 2008-02-21 2009-08-26 김상권 부력발전기
CN201420644Y (zh) * 2009-06-02 2010-03-10 万春雷 液浮压动力能源输出装置
CN102971525A (zh) * 2010-04-16 2013-03-13 阿久津一郎 球体循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8749B (zh) 201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0367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energy
CN101238286B (zh) 发电装置,发电设备以及具有该发电装置的运输系统
CN108247832A (zh) 一种建筑混凝土搅拌设备
CN109024499B (zh) 一种带有污水处理装置的挡水闸门发电装置
CN205865651U (zh) 一种鱼类游泳训练装置
CN108432602A (zh) 一种可利用水力的抽水灌溉设备
CN106638524A (zh) 一种水面清洁装置
CN2869124Y (zh) 水力动力发电装置
CN104088749B (zh) 循环冲击式制能动力装置
CN112352746A (zh) 一种利用潮汐为动力的捕捉贝类且收集贝壳的设备
CN105465054B (zh) 提升流体压强或高度的装置
CN110040855A (zh) 一种人工湿地
CN203814419U (zh) 一种简易浮性浮游生物采集网
CN207354887U (zh) 一种鱼塘水草切割收集设备
CN207330271U (zh) 综合利用波浪能和潮流能的海洋深层水提升装置
CN109281792A (zh) 一种抽水发电站
CN215629802U (zh) 一种水利水电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
KR20200018848A (ko) 관람차를 이용한 신개념 소수력 발전기
CN112359774A (zh) 一种溪流拦水坝两侧鱼群交流装置
CN212774588U (zh) 余电蓄能装置
CN210738748U (zh) 一种能量转移电力能源系统
CN208631330U (zh) 一种太阳能水环境保护垃圾回收装置
CN207574321U (zh) 一种鱼缸清洁器
CN106194568B (zh) 基于stewart平台原理的下沉式水浪发电装置
CN207147823U (zh) 一种环境工程取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8

Address after: 322000 Room 401, Unit 2, 51 Building, Lingyun 8 District, Beiyuan Street, Yiwu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iwu Jil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2000 Tangtang Village Group 4, Beiyuan Street, Yiwu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 Cheng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