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8036A - 一种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8036A
CN104068036A CN201410326279.2A CN201410326279A CN104068036A CN 104068036 A CN104068036 A CN 104068036A CN 201410326279 A CN201410326279 A CN 201410326279A CN 104068036 A CN104068036 A CN 1040680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e
isoproturon
sealing
mefenacet
butach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262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光
明亮
胡存中
孙以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KE AGRO-CHEMICAL OF JIANGSU PROVI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KE AGRO-CHEMICAL OF JIANGSU PROVI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KE AGRO-CHEMICAL OF JIANGSU PROVI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KE AGRO-CHEMICAL OF JIANGSU PROVI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262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680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0680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80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包括施用除草剂,具体如下:第一次封闭,插秧前2-3d,向水稻田中施入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第二次封闭,插秧后7-15d,向水稻田中施入丁草胺、异丙隆和苄嘧磺隆;本发明首次提出“机插稻两次封闭除草技术”,针对当前大面积机械化种植过程中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混合发生,杂草在田间具有两次出草高峰期的特点,以分别施用不同的除草剂组合的方式,打破了传统“一封二杀三补”的方法,药剂之间互补性强、混配增效作用明显,杀草谱扩大、用量少,对水稻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稻米的生产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提倡机械插秧技术,但是机插秧过程中,由于干湿交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旱田杂草和水田杂草在机插秧稻田同时发生,特别是抗性稗草、千金子、马唐、鸭舌草、野慈姑等草害越来越严重,是影响机插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
机插稻的秧苗比较小,对化学除草剂的安全性要求比较严格,许多的除草剂(如丁草胺等)会造成水稻僵苗,分蘖减少,以至于田间基本苗数不够,影响水稻的总体产量;而机器插秧过程中又会造成田间土壤的翻动,杂草重新萌发出来;此外,水稻机插秧后需晾田5-7天,促进稻苗生根,这样环境又造成杂草出土发芽;稻田化除的传统策略是“一封、二杀、三补”,将除草的重点放在茎叶除草上,施用化学除草剂,但是,长期连续高剂量地使用品种或作用方式单一的化学除草剂,容易引起除草剂残留、环境污染以及耐药和抗药性杂草发展等问题,显然这种传统的除草策略已经完全不适合当今机插稻的发展,特别是稻田茎叶除草剂连续不合理使用,已经造成多地稗草、千金子、鸭舌草、野慈姑等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防除效果越来越不好,因此,如何研制一种适用于机插稻田的新型的除草方法,一直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稻田杂草的混生,单一使用防治效果较差、杀草谱不够宽,茎叶除草成本较高、使用期较短和对水稻安全性等问题,提出一种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通过两次不同的用药技术,扩大杀草谱,提高防效,对环境污染小,有利于机插稻无草害综合治理,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包括施用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水稻生长期间分别两次封闭除草,具体如下:
(a)第一次封闭,插秧前2-3d,向水稻田中施入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
(b)第二次封闭,插秧后7-15d,向水稻田中施入丁草胺、异丙隆和苄嘧磺隆。
本发明中,步骤a中向水稻田中施入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是指:将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施入土壤层后2-3天,再放水进行机械插秧;步骤b中向水稻田中施入丁草胺、异丙隆和苄嘧磺隆是指:先在水稻田放水形成浅水层,再施入丁草胺、异丙隆和苄嘧磺隆,施入后保持浅水层5-7天。
本发明中,步骤a中,向水稻田中施入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的质量依次为:15-30g/亩、15-30g/亩,1.8-3.6g/亩;步骤b中,向水稻田中施入丁草胺、异丙隆和苄嘧磺隆的质量依次为:15-30g/亩、15-30g/亩、1.5-3g/亩。
本发明中,步骤a中,向水稻田中施入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的质量依次为:15g/亩、15g/亩,1.8g/亩;步骤b中,向水稻田中施入丁草胺、异丙隆和苄嘧磺隆的质量依次为:15g/亩、15g/亩、1.5g/亩。
本发明中,步骤a中,将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制备成可湿性粉剂再施入;步骤本中,将丁草胺、异丙隆和苄嘧磺隆制备成可湿性粉剂再施入。
本发明技术构思为:申请人从机插稻的杂草发生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出发,经室内和田间系统性试验研究,从插秧前封闭对水稻小秧苗的安全性角度,筛选出混配药剂“苯噻酰草胺+异丙隆+乙氧磺隆”的配方;从插秧后封闭对杂草的封闭效果和杀芽效果的角度,筛选出混配药剂“异丙隆+丁草胺+苄嘧磺隆”的配方;将杂草杀死在萌发阶段,降低杂草抗药性的产生几率,每个组合之间的要交互不影响药效,并具备较高的增效互补作用,可以同时使用。
第一次封闭中苯噻酰草胺是酰胺类除草剂,可以通过杂草的的胚芽鞘和幼芽吸收,抑制蛋白质合成,造成杂草的芽和根的生长停止,生长点死亡,苯噻酰草胺具有除草效果高、选择性强,对大多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性,而水稻对其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和解毒机制,安全性较高,但其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差,除草谱较窄,只能杀死刚萌发的杂草,对已出苗的杂草无效,适用期与持效期短等缺陷,异丙隆属取代脲类除草剂,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一部分阔叶杂草均有很好的防效,以根系吸收为主,为光合作用抑制剂,使杂草饥饿而死,适用期较长,可在作物苗前、苗后使用,具有持效期较长的特点。对水稻发芽和幼苗生长高度安全。乙氧磺隆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可通过杂草根和叶吸收,在植株体内传导,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从而导致杂草停止生长,死亡;对水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但是它只对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有效。三者复配在一起,可以提高效果,扩大杀草谱,对机插稻的幼苗安全。
第二次封闭中丁草胺是酰胺类除草剂,可以通过杂草的的胚芽鞘和幼芽吸收,抑制蛋白质合成,造成杂草的芽和根的生长停止,生长点死亡。除草效果高、选择性强,对大多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性。其杀草活性要高于苯噻酰草胺,对已经萌发的幼芽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对已经生根的水稻安全性较高。异丙隆属取代脲类除草剂,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一部分阔叶杂草均有很好的防效,以根系吸收为主,为光合作用抑制剂,使杂草饥饿而死,适用期较长,可在作物苗前、苗后使用,具有持效期较长的特点。对水稻发芽和幼苗生长高度安全;苄嘧磺隆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可通过杂草根和叶吸收,在植株体内传导,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从而导致杂草停止生长,死亡;对水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但是它只对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有效;三者复配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效果,扩大杀草谱,提高封闭效果,而且可以对已经出芽的杂草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进一步提高药剂的效果;并具有对水稻较高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首次提出“机插稻两次封闭除草技术”,针对当前大面积机械化种植过程中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混合发生,杂草在田间具有两次出草高峰期的特点,以分别施用不同的除草剂组合的方式,打破了传统“一封二杀三补”的策略,加大对前期封闭除草剂的应用技术,减少后期除草剂的用药量,降低稻米的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解决茎叶除草产生抗药性的缺点;同时利用不同时期,施用不同的作用机制除草剂配方,不经可以提高防效,还可以提高对水稻的安全性,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药剂之间互补性强、混配增效作用明显,杀草谱扩大、用量减少。
(2)第一次封闭用药采用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的农药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明显的增效作用,降低了各自的用量,防治效果比单剂明显提高,扩大了杀草谱,弥补了单剂使用中的缺陷和局限性,且组合物对机插稻的小苗具有高度的安全性,要明显优于目前移栽稻田的常规除草剂。
(3)第二次封闭用药采用丁草胺、异丙隆和苄嘧磺隆的农药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明显的增效作用,降低了各自的用量,防治效果比单剂明显提高,扩大了杀草谱,弥补了单剂使用中的缺陷和局限性;且对已经发芽的杂草具有显著的杀芽作用,兼具了封闭和触杀作用,扩大了药剂的除草方式。
(4)本发明的药剂使用过程可根据杂草的发生情况,使用者对主导药剂的配方调整,减少总用药量,对环境污染明显降低,与环境兼容性更好,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量明显减少,符合农药的减量和农产品安全使用策略。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第一次封闭,异丙隆、苯噻酰草胺、乙氧磺隆最佳配比的室内生测
供试杂草:稗草、异型莎草、醴肠,2011年10月采自农科院试验田,自然风干后,放入试纸袋中置于冰箱中冷藏。
试验方法:将稗草、异型莎草、醴肠三种杂草种子播入预先准备的已装了营养土的直径30公分的底部钻孔的塑料盆钵中,采用底部渗灌方式,使土壤完全湿润。每盆分别播入稗草、异型莎草、醴肠50、50、50粒,播种后覆细土盖住杂草种子,保持土壤湿润,然后称取一定质量的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原药,加入甲醇充分溶解后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配成单剂母液,根据混配目的设置不同配比,每个配比设置6个浓度梯度,将配好的溶液在不同时期喷洒在土壤表面,放入玻璃温室内培养,温度在15-25℃,每天由底部补充水分,保持土壤湿润。
施药后定期观察杂草情况,20天调查稗草、异型莎草、醴肠的出苗和幼苗生长情况,调查各处理杂草的株防效,与空白对照相比,计算相对效果。
(1)异丙隆适宜用量的室内生测结果:
药后20天调查不同叶龄稗草防除效果,如表1所示,异丙隆对立针期的稗草防除效果最佳,15a.i.g/亩处理稗草株防效就达到了92.6%,异丙隆用药量20a.i.g/亩以上稗草的株防效都为100%;异丙隆对1叶1心期稗草的防除效果也较好,15a.i.g/亩处理稗草株防效就达到了88.6%,20a.i.g/亩处理稗草的株防效也达到了94.2%;异丙隆对芽前稗草封闭防除效果较好,15a.i.g/亩处理稗草的株防效达86.2%,在20a.i.g/亩的封闭效果达90.4%的株防效,从表1中可以看出:异丙隆15a.i.g/亩稗草的芽前封闭和芽后立针期和1叶期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表1 异丙隆对不同时期稗草的株防效结果
(2)苯噻酰草胺与异丙隆联合作用的适宜用量室内生测确定
为提高异丙隆对芽前稗草的防除作用,在异丙隆15a.i.g/亩中加入不同剂量苯噻酰草胺处理芽前稗草,其结果如表2所示,药后20天,在异丙隆15a.i.g/亩中加入苯噻酰草胺18a.i.g/亩后对芽前稗草有接近93.3%的防除效果。
表2 异丙隆中加入苯噻酰草胺后对芽前稗草的封闭效果
苯噻酰草胺加入量a.i.g/亩 芽前封闭稗草效果株防
效%
0 86.2
6 88.1
12 89.9
18 93.3
24 95.2
30 98.8
(3)乙氧磺隆与苯噻酰草胺和异丙隆联合作用的适宜用量室内生测确定
异丙隆15a.i.g/亩+苯噻酰草胺18a.i.g/亩对芽前至芽后立针和1叶1心期的稗草都有较好的封闭效果和杀芽效果,为了提高二者混配对异型莎草和鳢肠的防除效果,在施用异丙隆15a.i.g/亩和苯噻酰草胺18a.i.g/亩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不同用量乙氧磺隆,其结果如表3所示,药后20天,对异型莎草和鳢肠株防效调查结果显示在异丙隆15a.i.g/亩和苯噻酰草胺18a.i.g/亩中加入1.2a.i.g/亩乙氧磺隆后,对异型莎草和鳢肠的株防效分别达到了97.6%和98.2%。
表3 异丙隆、苯噻酰草胺中加入乙氧磺隆后对芽前异型莎草、鳢肠的封闭效果
(4)三个药剂混配后的增效作用室内生测
将混剂异丙隆15a.i.g/亩+苯噻酰草胺18a.i.g/亩+乙氧磺隆1.2a.i.g/亩及其三个单剂分别处理各类杂草,药后15天调查杂草株防效。采用COLBY法计算E值,比较药剂的增效作用,其中A、B、C分别为异丙隆、苯噻酰草胺、乙氧磺隆处理杂草生存率,E值等于实测值为加成,E值小于实测值为增效。
由表4可知,计算各类杂草的E值并与实测值比较可知,异丙隆、丁草胺、苄嘧磺隆三元混配对稗草的封闭和杀芽作用表现为明显的增效作用,对1叶1心期的稗草表现为加成作用,对异型莎草和鳢肠表现为轻微增效作用,由于稻田杂草出草高峰期不同,稗草发生期比异型莎草、鳢肠早10-15天,异型莎草、鳢肠的除草期也比较长为了保证混配药剂对后期发生的异型莎草、鳢肠也有优良的防除效果,考虑将三元混配中的乙氧磺隆的用药量提高到1.8a.i.g/亩。
表4 异丙隆、苯噻酰草胺、乙氧磺隆及混配剂对杂草株防效结果
注:对杂草防效做ducan’s法检验,显著性水平0.05
(5)同时施用异丙隆、苯噻酰草胺和乙氧磺隆对水稻安全性测定
将异丙隆、苯噻酰草胺、乙氧磺隆按上步得出的最佳用量混配,分别以1倍、1.5倍、2倍用量处理1叶1心期和3叶期水稻,30天检查对水稻株高和鲜重的影响,45天检测对水稻分蘖的影响,从而确定复配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
如表5所示,药后观察异丙隆15a.i.g/亩+苯噻酰草胺15a.i.g/亩+乙氧磺隆1.8a.i.g/亩组合及其1.5倍、2倍剂量处理对1叶1心期、3叶期的水稻均很安全,没有发现明显的药害症状。从水稻株高、鲜重调查结果可知,混剂在2倍的高剂量下对水稻苗期生长和分蘖没有不良影响。
表5 混配制剂加倍处理30天后对水稻株高、鲜重影响结果
实施例2第二次封闭,异丙隆、丁草胺和苄嘧磺隆最佳配比的室内生测
供试杂草:稗草、异型莎草、醴肠,2011年10月采自农科院试验田,自然风干后,放入试纸袋中置于冰箱中冷藏。
试验方法:将稗草、异型莎草、醴肠三种杂草种子播入预先准备的已装了营养土的直径30公分的底部钻孔的塑料盆钵中,采用底部渗灌方式,使土壤完全湿润。每盆分别播入稗草、异型莎草、醴肠50、50、50粒,播种后覆细土盖住杂草种子,保持土壤湿润。然后称取一定质量的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原药,加入甲醇充分溶解后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稀释,配成单剂母液,根据混配目的设置不同配比,每个配比设置6个浓度梯度。将配好的溶液及时喷洒在播种后的土壤上面,放入玻璃温室内培养,温度在15-25℃,每天由底部补充水分,保持土壤湿润。
施药后定期观察杂草情况,20天调查稗草、异型莎草、醴肠的出苗和幼苗生长情况,调查各处理杂草的株防效,与空白对照相比,计算相对效果。
(1)异丙隆适宜用量的室内生测结果
如表6所示,药后15天调查不同叶龄稗草防除效果,异丙隆对立针期的稗草防除效果最佳,15a.i.g/亩处理稗草株防效就达到了92.6%,异丙隆用药量20a.i.g/亩以上稗草的株防效都为100%;异丙隆对1叶1心期稗草的防除效果也较好,15a.i.g/亩处理稗草株防效就达到了88.6%,20a.i.g/亩处理稗草的株防效也达到了94.2%;异丙隆对芽前稗草封闭防除效果较好,15a.i.g/亩处理稗草的株防效达86.2%,在20a.i.g/亩的封闭效果达90.4%的株防效。从中可以看出:异丙隆15a.i.g/亩稗草的芽前封闭和芽后立针期和1叶期都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表6 异丙隆对不同时期稗草的株防效结果
(2)丁草胺与异丙隆联合作用的适宜用量室内生测确定
为提高异丙隆对芽前稗草的防除作用,在异丙隆15a.i.g/亩中加入不同剂量丁草胺处理芽前稗草,如表7所示,药后15天稗草株防效调查结果显示,在异丙隆15a.i.g/亩中加入丁草胺15a.i.g/亩后对芽前稗草有接近94.5%的防除效果。
表7 异丙隆中加入丁草胺后对芽前稗草的封闭效果
(3)苄嘧磺隆与丁草胺和异丙隆联合作用的适宜用量室内生测确定
异丙隆15a.i.g/亩+丁草胺15a.i.g/亩对芽前至芽后立针和1叶1心期的稗草都有较好的封闭效果和杀芽效果,为了提高二者混配对异型莎草和鳢肠的防除效果,在施用异丙隆15a.i.g/亩和丁草胺15a.i.g/亩的基础上,再施入不同用量苄嘧磺隆;如表8所示,药后15天对异型莎草和鳢肠株防效调查结果显示:在丁草胺、异丙隆中加入1a.i.g/亩苄嘧磺隆后,对异型莎草和鳢肠的株防效分别达到了99.2%和97.7%。
表8 异丙隆、丁草胺中加入苄嘧磺隆后对芽前异型莎草、鳢肠的封闭效果
(4)三个药剂混配后的增效作用室内生测
将混剂异丙隆15a.i.g/亩+丁草胺15a.i.g/亩+苄嘧磺隆1.5a.i.g/亩及三个单剂分别处理各类杂草,药后15天调查杂草株防效。采用采用COLBY法计算E值,比较药剂的增效作用,A、B、C分别为异丙隆、丁草胺、苄嘧磺隆三个单剂处理杂草生存率,E值等于实测值为加成,E值小于实测值为增效。
如表9所示,计算各类杂草的E值并与实测值比较可知,异丙隆、丁草胺、苄嘧磺隆三元混配对稗草的封闭和杀芽作用表现为明显的增效作用,对1叶1心期的稗草表现为加成作用,对异型莎草和鳢肠表现为轻微增效作用,由于稻田杂草出草高峰期不同,稗草发生期比异型莎草、鳢肠早10-15天,异型莎草、鳢肠的除草期也比较长,为了保证混配药剂对后期发生的异型莎草、鳢肠也有优良的防除效果,考虑将三元混配中的苄嘧磺隆的用药量提高到1.5a.i.g/亩。
表9 异丙隆、丁草胺、苄嘧磺隆及混配剂对杂草株防效结果
注:对杂草防效做ducan’s法检验,显著性水平0.05
(5)异丙隆、丁草胺、苄嘧磺隆对水稻安全性测定
将异丙隆、丁草胺、苄嘧磺隆按上步得出的最佳用量混配,分别以1倍、1.5倍、2倍用量处理1叶1心期和3叶期水稻,30天检查对水稻株高和鲜重的影响,45天检测对水稻分蘖的影响,从而确定复配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
如表10所示,药后观察异丙隆15a.i.g/亩+丁草胺15a.i.g/亩+苄嘧磺隆1.5a.i.g/亩组合及其1.5倍、2倍剂量处理对1叶1心期、3叶期的水稻均很安全,没有发现明显的药害症状,从水稻株高、鲜重调查结果可知,混剂在2倍的高剂量下对水稻苗期生长没有不良影响,但是在水稻苗相对较小时,对水稻的分蘖影响表现为迟缓,分蘖数较对照偏少;当水稻苗较大时施药,对分蘖的影响较小。
表10 混配制剂加倍处理30天后对水稻株高、鲜重影响结果
实施例3机插稻田最佳配比药剂及两次封闭除草技术的田间试验
田间草害封闭试验根据各地前一年杂草发生的情况,进行药剂的调整,采用田间两次混配施药技术。第一次以异丙隆、苯噻酰草胺和乙氧磺隆以传统方法混配制备的可湿性粉剂为主,使用不同的剂量;第二次以异丙隆、丁草胺和苄嘧磺隆以传统方法混配制备的可湿性粉剂为主,使用不同的剂量。对照药剂为53%苯噻酰草胺·苄磺隆可湿性粉剂,同时设置设不用药的空白对照。
最佳药剂的配比和含量:异丙隆、苯噻酰草胺和乙氧磺隆采用传统的工艺混配后的最佳配比为25:25:3,混配后三者总质量为可湿性粉剂的53%;异丙隆、丁草胺和苄嘧磺隆采用传统的工艺混配后的最佳配比为10:10:1,混配后三者的总质量为可湿性粉剂的51%。
如表11所示,田间两次用药试验设计:
第一次封闭:在机插口之前,土壤耙平后(即6月15日),每处理按亩分别用53%异丙隆+苯噻酰草胺+乙氧磺隆混配的可湿性粉剂80克、100克、120克、设200克破坏性试验、53%苯噻·苄WP40克、空白对照,共六个处理。每小区面积400m2,空白对照和破坏性试验的小区面积66.7m2,各处理拌有机肥20㎏均匀撒施。土壤沉实2天后再插秧。
第二次封闭:在第一次试验的基础上,机插后10d(即6月27日),每处理分别按亩用51%异丙隆+丁草胺+苄嘧磺隆混配可湿性粉剂60克、80克、100克、设200克破坏性试验、53%苯噻·苄WP60克、空白对照六个处理,各处理均拌碳酸氢铵10㎏均匀撒施。
表11 田间两次封闭用药的剂量安排如下:
田间调查方法:用药前每小区随机定5点,每点0.25m2。在第二次药后15d和30d,分二次调查,调查各处理杂草的残留数量,最后一次加称鲜重,并计算防效。药后适时观察对水稻的安全情况。处理⑥为空白对照。
试验结果(如表12所示)表明,第二次封闭施药后15天,调查各处理的株防效。处理①②③④防效均在95%以上,防效最好的是处理②和处理④,其次是处理③,再次是处理①,但差异不明显,处理5防效略差,为92.77%。
药后30d(如表13所示)调查各处理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株防效最好的是处理②、处理③,均为97.8%;其次是处理④,防效为95.6%;再次是处理①,防效为94.51%;防效最差的是处理⑤,防效为91.21%。鲜重防效最好的是处理③和处理②,防效分别是98.59%和98.51%;其次是处理④和处理①,防效分别是95.69%和95.73%;再次是处理⑤,防效为93.53%。
表12 药后15d调查各处理株防效  单位:株/m2、%
表13 药后30d调查各处理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单位:株/m2、克、%
两次封闭施药技术对机插水稻安全性:药后3d、5d、7d目测对水稻秧苗安全性观察,均未发现明显药害症状,各处理对秧苗生长均安全;处理④秧苗略黄,但也没有明显的药害症状。
机插稻田使用两次封闭除草技术:第一次施用57%异丙隆、苯噻酰草胺和乙氧磺隆可湿性粉剂;第二次50%施用异丙隆、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对机插稻田除草效果较为理想,可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两次施药均结合水稻的生长过程的需肥情况,拌毒土撒施,可以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案例,仅仅用于描述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包括施用除草剂,其特征在于:在水稻生长期间分别两次封闭除草,具体如下:
第一次封闭,插秧前2-3d,向水稻田中施入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
第二次封闭,插秧后7-15d,向水稻田中施入丁草胺、异丙隆和苄嘧磺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向水稻田中施入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是指:将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施入土壤层后2-3天,再放水进行机械插秧;步骤b中向水稻田中施入丁草胺、异丙隆和苄嘧磺隆是指:先在水稻田放水形成浅水层,再施入丁草胺、异丙隆和苄嘧磺隆,施入后保持浅水层5-7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中,向水稻田中施入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的质量依次为:15-30g/亩、15-30g/亩,1.8-3.6 g/亩;步骤b中,向水稻田中施入丁草胺、异丙隆和苄嘧磺隆的质量依次为:15-30g/亩、15-30g/亩、1.5-3g/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向水稻田中施入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的质量依次为:15g/亩、15g/亩,1.8g/亩;步骤b中,向水稻田中施入丁草胺、异丙隆和苄嘧磺隆的质量依次为:15g/亩、15g/亩、1.5g/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将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乙氧磺隆制备成可湿性粉剂再施入;步骤本中,将丁草胺、异丙隆和苄嘧磺隆制备成可湿性粉剂再施入。
CN201410326279.2A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 Pending CN1040680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6279.2A CN104068036A (zh)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26279.2A CN104068036A (zh)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8036A true CN104068036A (zh) 2014-10-01

Family

ID=51589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26279.2A Pending CN104068036A (zh) 2014-07-09 2014-07-09 一种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68036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4605A (zh) * 2015-01-08 2015-05-13 上海交通大学 稻田杂草的复合控制方法
CN104885825A (zh) * 2015-05-14 2015-09-09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机插秧田一封一补精准减量用药杂草防治方法
CN107494556A (zh) * 2017-08-04 2017-12-22 安徽圣丰生化有限公司 一种含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氯吡嘧磺隆的泡腾颗粒剂
CN109673438A (zh) * 2019-01-11 2019-04-2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 稻田综合种养中控水压草方法
CN110476974A (zh) * 2019-07-26 2019-11-22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育种中心) 一种旱直播稻田的二封一杀除草方法
WO2021036024A1 (en) * 2019-08-30 2021-03-04 Jiangsu Rotam Chemistry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rowth of glyphosate-tolerant plants
CN113180038A (zh) * 2021-04-20 2021-07-30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水稻用除草缓释剂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20A (zh) * 1993-06-29 1995-01-04 化学工业部沈阳化工研究院 苄嘧磺隆与丁草胺的制剂
CN102396481A (zh) * 2011-11-15 2012-04-04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乙氧磺隆与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
CN103749502A (zh) * 2013-12-23 2014-04-30 辽宁海佳农化有限公司 一种除草剂组合物及制法
CN103766355A (zh) * 2014-01-03 2014-05-07 丹东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一种水旱稻直播专用除草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20A (zh) * 1993-06-29 1995-01-04 化学工业部沈阳化工研究院 苄嘧磺隆与丁草胺的制剂
CN102396481A (zh) * 2011-11-15 2012-04-04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乙氧磺隆与酰胺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
CN103749502A (zh) * 2013-12-23 2014-04-30 辽宁海佳农化有限公司 一种除草剂组合物及制法
CN103766355A (zh) * 2014-01-03 2014-05-07 丹东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一种水旱稻直播专用除草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建伟,邱光: "机插稻二次封闭除草高效安全", 《江苏农业科技报》, 4 June 2014 (2014-06-04), pages 1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4605A (zh) * 2015-01-08 2015-05-13 上海交通大学 稻田杂草的复合控制方法
CN104604605B (zh) * 2015-01-08 2017-01-25 上海交通大学 稻田杂草的复合控制方法
CN104885825A (zh) * 2015-05-14 2015-09-09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一种机插秧田一封一补精准减量用药杂草防治方法
CN107494556A (zh) * 2017-08-04 2017-12-22 安徽圣丰生化有限公司 一种含苯噻酰草胺、异丙隆和氯吡嘧磺隆的泡腾颗粒剂
CN109673438A (zh) * 2019-01-11 2019-04-2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 稻田综合种养中控水压草方法
CN110476974A (zh) * 2019-07-26 2019-11-22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育种中心) 一种旱直播稻田的二封一杀除草方法
WO2021036024A1 (en) * 2019-08-30 2021-03-04 Jiangsu Rotam Chemistry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rowth of glyphosate-tolerant plants
CN114340395A (zh) * 2019-08-30 2022-04-12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控制草甘膦耐受性植物生长的方法
CN113180038A (zh) * 2021-04-20 2021-07-30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水稻用除草缓释剂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8036A (zh) 一种机插稻田的封闭除草方法
CN105981618A (zh) 一种有机稻的病虫害安全循环防控方法
CN107484597A (zh) 一种水稻种植方法
CN107926947A (zh) 一种安全高效的荔枝杀梢剂
CN106359397A (zh) 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211094B (zh) 林果防虫涂抹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396539A (zh) 一种香蕉-甘蔗轮作防控香蕉枯萎病的生态防治栽培方法
CN104430328A (zh) 具有缓解草甘膦除草剂药害功能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365658A (zh) 一种复配增效除草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6358747A (zh) 一种花生高垄密植滴灌免耕种植方法
CN102283235B (zh) 一种用于棉花田苗后复配除草剂
CN105794429A (zh) 茄子种植方法
CN106962394A (zh) 一种高效氨氯吡啶类杂草除草剂
CN104365336B (zh) 一种高产花生栽培方法
CN109197448A (zh) 农作物栽培方法
CN106472591B (zh) 一种生态杀虫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1380B (zh) 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136105A (zh) 一种水稻田的除草组合物
CN103960238B (zh) 一种水飞蓟田除草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6665592A (zh) 一种甘蔗田复配除草剂
CN106386289A (zh) 一种防治生姜土传病害的技术方法
CN106962384B (zh) 一种含三氟啶磺隆与胺鲜脂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410075A (zh) 一种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的植物源药剂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CN104886159B (zh) 一种水稻田用除草剂组合物
CN109328980A (zh) 农作物栽培组合物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