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6131A - 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6131A
CN104066131A CN201410336770.3A CN201410336770A CN104066131A CN 104066131 A CN104066131 A CN 104066131A CN 201410336770 A CN201410336770 A CN 201410336770A CN 104066131 A CN104066131 A CN 104066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acent area
cell reselection
community
value
reselection para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67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66131B (zh
Inventor
覃华忠
向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367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661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66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6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6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61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及基站,用于实现小区重选参数的自配置,提高小区网络性能。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基站侦听本小区的邻区,然后获取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根据该系统信息,将侦听到的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自配置参考邻区,根据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进行自配置。

Description

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使得信号能够覆盖到整片地理区域,通常需要按照宏基站的部署,对该区域进行合理细致地规划及设计,使得基站在整个地理范围内都能向移动终端提供较好的信号,即便如此,由于室内无线环境的独特信道特性,使得室内信号存在弱覆盖现象,为解决室内覆盖问题,业界提出微型基站,它间接连接(如通过数字用户线路(DSL,Digital SubscriberLine)路由器或调制解调器)或者直接连接到互联网和移动运营商网络上,与宏基站不同,微型基站一般部署在用户家庭,并提供即插即用功能,其网络规划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大量微型基站的无规划部署将会带来移动性操作问题,如移动终端在微型基站和宏基站信号叠加的覆盖区域内移动时,将有可能发生微型基站间、微型基站与宏基站间的互操作。
结合位置区码(LAC,location area code)配置,大量微型基站无规划部署还会带来其他问题。当采用静态配置方式时,则遇到以下问题:1、当存在室分信号或宏网信号较强(但屋内部分区域存在弱覆盖或无主导覆盖)时,则微型基站难以吸纳话务;2、不同参数影响范围不一致,如在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中,小区重选偏移量(CRO,Cell Reselect Offset)、Rxlev_Access_Min(即小区允许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接入的最小接收电平)等参数影响所有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而小区重选滞后(CRH,Cell Reselection Hysteresis)等参数只影响与微型基站异LAC配置的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当只调整CRO、Rxlev_Access_Min时,虽然微型基站吸纳了宏基站话务量,但易吸纳相邻微型基站话务,不符合微型基站的家庭化部署需求;当只调整CRH参数时,则只影响与微型基站异LAC配置的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而与微型基站同LAC配置的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依然面临静态配置问题。可见,合理配置小区重选参数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公知的小区重选参数配置主要基于路测配置或者采用典型值配置,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一方面实际网络中小区的数量较大,无线环境差异较大,难以对典型场景进行模型化,同时采用这样方式,均造成很大人力物力开销;另一方面这种方式受限于人工经验,并且个体差异性较大,容易造成参数配置不合理,从而导致重选不及时或者乒乓重选等问题,进而导致小区网络性能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及基站,用于实现小区重选参数的自配置,提高小区网络性能。
一种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包括:
基站侦听本小区的邻区;
获取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其中,所述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所述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
根据所述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侦听到的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自配置参考邻区;
根据所述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进行自配置。
一种基站,包括:
侦听模块,用于侦听本小区的邻区;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侦听模块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其中,所述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所述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侦听模块侦听到的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自配置参考邻区;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进行自配置。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中无需路测即可完成满足覆盖需求的小区重选参数的配置,同时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所需的输入信息通过侦听来获取,不局限于邻区之间的信息交互,极大提高了配置效率及准确性,另一方面,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的配置是根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自适应配置,改变了现有技术只对单一重选参数进行人工配置的问题,更能满足微型基站的家庭部署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另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另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另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基站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基站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及基站。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一个实施例包括:
101、基站侦听本小区的邻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通过对全部可工作频点和/或手工配置的预设频点进行侦听,搜索周围无线环境存在的小区(即本小区的邻区)。例如,基站可通过模拟MS,通过频率校正信道(FCCH,Frequency Correction Channel)和同步信道(SCH,Synchronisation Channel)查找周围无线环境存在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由于每个小区只能配置一个BCCH信道,因此,通过查找BCCH信道即可检测出BCCH信道对应的小区,进一步,基站还可以测量查找到的BCCH信道对应的接收功率值。
102、获取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
其中,上述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上述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
当在步骤101侦听到一个或者多个邻区时,基站获取并解析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其中,上述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
可选地,基站与侦听到的邻区所属的基站进行通讯,从邻区所属的基站处获取邻区的系统信息,或者,基站也可以通过集中控制器(如GMS系统中的基站控制器或基站架构下的网关等)获取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地,邻区的系统信息还包括:邻区与本小区的距离信息,其中,邻区与本小区的距离信息可通过邻区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质量表征,可选地,上述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质量为接收功率或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ReceivedSignal Code Power)或导频强度等。
103、根据所述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侦听到的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自配置参考邻区;
基站侦听到邻区的系统信息后,根据侦听到的系统信息,将侦听到的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自配置参考邻区。
104、根据所述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进行自配置。
基站确定自配置参考邻区后,根据该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进行自配置,使得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第一小区边缘处高于所述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或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第二小区边缘处低于所述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
其中,在所述第一小区边缘处,移动台对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置第一门限值,在所述第二小区边缘处,移动台对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置第二门限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需路测即可完成满足覆盖需求的小区重选参数的配置,同时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所需的输入信息通过侦听来获取,不局限于邻区之间的信息交互,极大提高了配置效率及准确性,另一方面,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的配置是根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自适应配置,改变了现有技术只对单一重选参数进行人工配置的问题,更能满足微型基站的家庭部署需求,进一步的,第一小区边缘和第二小区边缘可结合产品需求进行确定,以满足小区易进难出或者小区易进易出等效果,在提升基站的话务吸纳能力(特别是在存在室分信号环境或无主导无线环境下)的同时,也可杜绝乒乓重选现象,同时能够保证移动台在远离本小区时能够及时重选至相邻小区。
上面实施例中,将侦听到的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自配置参考邻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对邻区边界影响的范围的大小将小区重选参数分为第一小区重选参数与第二小区重选参数,将第一小区重选参数的可能参考邻区作为第一参考邻区,将第二小区重选参数的可能参考邻区作为第二参考邻区,从而分别得到两个自配置参考邻区,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201、基站侦听本小区的邻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通过对全部可工作频点和/或手工配置的预设频点进行侦听,搜索周围无线环境存在的小区(即本小区的邻区)。例如,基站可通过模拟MS,通过频率校正信道(FCCH,Frequency Correction Channel)和同步信道(SCH,Synchronisation Channel)查找周围无线环境存在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由于每个小区只能配置一个BCCH信道,因此,通过查找BCCH信道即可检测出BCCH信道对应的小区,进一步,基站还可以测量查找到的BCCH信道对应的接收功率值。
202、获取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
其中,上述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上述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
当在步骤201侦听到一个或者多个邻区时,基站获取并解析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其中,上述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
可选地,基站与侦听到的邻区所属的基站进行通讯,从邻区所属的基站处获取邻区的系统信息,或者,基站也可以通过集中控制器(如GMS系统中的基站控制器或基站架构下的网关等)获取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地,邻区的系统信息还包括:邻区与本小区的距离信息,其中,邻区与本小区的距离信息可通过邻区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质量表征,可选地,上述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质量为接收功率或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ReceivedSignal Code Power)或导频强度等。
203、若存在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则: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
204、若存在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则: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小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
在步骤203至步骤204中,基站可以检测监听到的邻区中是否存在第一类邻区或第二类邻区,若存在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则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若存在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则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小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
在步骤203与步骤204之前,可以根据对邻区边界影响的范围的大小可以将小区重选参数分为第一小区重选参数与第二小区重选参数,其中,第一小区重选参数为影响本小区的所有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的参数,第二小区重选参数为只影响一部分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的参数,将能被第二小区重选参数影响的这部分邻区作为第二类邻区,除第二类邻区外的邻区即为第一类邻区,即第一类邻区只能被第一小区重选参数影响,不能被第二小区重选参数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网络中,按照上述规则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第一类邻区与第二类邻区,例如,当基站位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中时,该邻区的系统信息还包括邻区的位置区码LAC配置信息,此时,该第一类邻区为LAC与所述本小区相同的邻区,该第二类邻区为LAC与所述本小区不同的邻区;再如,当位于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3G系统(如TD-SCDMA系统和WCDMA系统)中时,所述邻区的系统信息还包括所述邻区的层级优先级HCS-PRIO信息,此时第一类邻区与第二类邻区的区分与本小区是否使用分层小区结构HCS有关,当本小区使用HCS时,所述第一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相同的邻区,所述第二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不同的邻区;当所述本小区不使用分层小区结构HCS时,所述第一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不同的邻区,所述第二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相同的邻区,根据上述第一类邻区与第二类邻区的分类规则,还可以对其他网络中的邻区进行类似的分类,此处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若即不存在第一类邻区,也不存在第二类邻区,即基站在步骤202中没有获取到邻区的系统信息,则此时可以侦听信号质量最好或者地理位置最近的邻区作为第一类邻区中的自配置参考邻区,将第二类邻区设为空,可选的,可以将该自配置参考邻区对应的小区重选参数选用邻区默认配置值,或者根据其侦听信号质量选择不同的邻区默认配置值,此处不作限定。
步骤203与步骤204中得到第一参考邻区或第二参考邻区后,基站可以检测是否存在第一参考邻区或第二参考邻区,根据检测出的不同情况,来执行下述步骤205至207。
205、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
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满足自配置规则,其中,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中除进行配置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其它参数使用默认值;
其中,所述自配置规则具体包括: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第一小区边缘处高于所述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或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所述第二小区边缘处低于所述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
其中,在所述第一小区边缘处,移动台对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置第一门限值,在所述第二小区边缘处,移动台对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置第二门限值。
206、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
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满足自配置规则,其中,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中除进行配置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其它参数使用默认值。
207、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在配置后的所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
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在配置后的所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满足自配置规则,其中,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中除所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和所述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其它参数使用默认值。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5至步骤207中的一些参数使用默认值时,该默认值的设置方式与传统的小区静态配置相同,即基于场景采取典型值设置,设置时主要考虑上下行接收灵敏度和宏网典型场景设置值进行。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205至步骤207中所描述的仅仅是依据第一参考邻区与第二参考邻区对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和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自配置的一种情况,还可以有其他的依据第一参考邻区与第二参考邻区对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和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自配置,使得本小区的重选优先级满足自配置规则的方式,例如不管是否存在第二参考邻区,仅仅只对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自配置,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全部使用默认值等,此处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依据对邻区影响范围的不同将小区重选参数分为两类,对应的将侦听到的邻区也分为两类,分别传出自配置参考邻区作为两类小区重选参数的参考邻区,使得对小区重选参数的配置更加精细化,更能准确的达到使得本小区的重选优先级满足自配置规则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描述的一个小区的重选优先级高于另一个小区的重选优先级,或者一个小区的重选优先级低于另一个小区的重选优先级,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均可以包含有这个小区的重选优先级与另一个小区的重选优先级相同的情况,此处不作限定。
基站可以位于不同的网络系统中,例如2G的GSM系统、3G的TD-SCDMA系统或WCDMA系统,当位于不同的系统中时,本小区所采用的重选准则可能会不同,相应的具体重选参数也可能因为重选准则的计算公式不同而有所区别,下面分别举例对基站位于GMS系统中,或基站位于2G系统中时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3,当基站位于GSM系统中,且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301、基站侦听本小区的邻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通过对全部可工作频点和/或手工配置的预设频点进行侦听,搜索周围无线环境存在的小区(即本小区的邻区)。例如,基站可通过模拟MS,通过频率校正信道(FCCH,Frequency Correction Channel)和同步信道(SCH,Synchronisation Channel)查找周围无线环境存在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由于每个小区只能配置一个BCCH信道,因此,通过查找BCCH信道即可检测出BCCH信道对应的小区,进一步,基站还可以测量查找到的BCCH信道对应的接收功率值。
302、获取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
其中,上述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上述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和LAC配置信息。
当在步骤301侦听到一个或者多个邻区时,基站获取并解析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其中,上述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和LAC配置信息。
可选地,基站与侦听到的邻区所属的基站进行通讯,从邻区所属的基站处获取邻区的系统信息,或者,基站也可以通过集中控制器(如GMS系统中的基站控制器或基站架构下的网关等)获取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地,邻区的系统信息还包括:邻区与本小区的距离信息,其中,邻区与本小区的距离信息可通过邻区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质量表征,可选地,上述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质量为接收功率或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ReceivedSignal Code Power)或导频强度等。
303、若存在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则:根据上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上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同LAC配置参考邻区;
其中,上述第一类邻区为:LAC与本小区相同的邻区。
由于在GSM系统中,只需要根据LAC是否相同就可以将侦听到的各邻区区分成第一类邻区与第二类邻区,所以,本实施例中,第一类邻区中选出来的第一参考邻区也可称为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第二类邻区中选出的第二参考邻区也可称为异LAC配置参考邻区。
可选地,小区重选优先级利用协议规定值定义,如对于GSM系统,小区重选优先级可用协议规定的C2值表示,小区的C2值越大,则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随之越高,则基站根据上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上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C2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同LAC配置参考邻区。
可选地,小区重选优先级综合考小区绝对地表距离、小区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质量、小区层次信息与邻区所属系统类型等确定,如邻区绝对地表距离与本小区越近、邻区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质量(如接收功率或RSCP或导频功率)越高则该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越高,同时,与本小区同系统类型的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比与本小区不同系统类型的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高。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基站确定存在一个或多个第一类邻区时,根据步骤302获取到的各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从各个第一类邻区中选取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将该邻区确定为同LAC配置参考邻区。
304、若存在至少一个第二类小区,则:根据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类小区的系统信息,将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异LAC配置参考邻区;
其中,上述第二类邻区为:LAC与本小区不同的邻区。
可选的,也可以使用C2值来表示第二类小区的重选优先级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C2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
可选的,若某一类邻区中既有使用C2重选准则,又有使用C1重选准则的小区,可以综合考虑C1值与C2值,将其中C1值或者C2值最大的小区确定为该类小区中的自配置参考邻区。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基站确定存在一个或多个第二类邻区时,根据步骤302获取到的各个第二类邻区的系统信息,从各个第二类邻区中选取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将该邻区确定为异LAC配置参考邻区。
305、当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且存在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且不存在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时,根据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上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区重选准则包含C1和C2,具体为:
C1=RxLev-Rxlev_Access_Min-max((Ms_TxPwr_Max_CCH-P),0);
C 2 = C 1 + CRO - TO * H ( PT - T ) if : PT &NotEqual; 31 C 2 = C 1 - CRO if : PT = 31 H ( X ) = 1 if : X &GreaterEqual; 0 0 if : X < 0
其中,RxLev表示MS对小区BCCH接收电平;Rxlev_Access_Min(后续称为RxlevMin)表示小区允许MS接入的最小接收电平;Ms_TxPwr_Max_CCH表示小区允许MS接入系统的最大发射功率,该值由基站通过系统消息SI3和SI4广播,P表示MS自身能力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CRH表示小区重选滞后,单位为dB;CRO表示小区重选偏移量,单位dB;TO表示小区重选临时偏置,单位为dB;PT表示小区重选惩罚时间,无单位;T为初始值为0的计数器,当某个小区被MS记录在信号电平最大的六个邻区表中时,则对应该小区的计数器开始计数,精度为一个时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帧(约4.62毫秒),当该小区从MS信号电平最大的六个邻区表中去除时,相应的计数器T被复位。RxlevMin参数、CRH参数、CRO参数、TO参数、PT参数为小区重选参数,可由基站通过系统消息告知MS,用于后续C1/C2值的计算。
可选地,通过PI参数对C1小区重选准则或C2小区重选准则进行选择,当PI=0时,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进行小区重选判决,当PI=1时,则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进行小区重选判决,另外,如果本小区和邻区LAC配置不同时,则需要邻区的C2值连续5s超过本小区的C2值与本小区的CRH参数值之和,MS方可选入该邻区,由此可见,CRH参数会对第二类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造成影响,但CRH参数不影响第一类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
当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且存在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且不存在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时,基站根据步骤102获取的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上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在MS沿靠近上述基站的方向上移动时,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第一小区边缘处高于步骤103确定的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或使得在MS沿远离上述基站的方向上移动时,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第二小区边缘处低于步骤103确定的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其中,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中除上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其它参数使用默认值。
其中,上述第一小区边缘满足如下条件:在上述第一小区边缘处,MS对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置第一门限值;上述第二小区边缘满足如下条件:在上述第二小区边缘处,MS对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置第二门限值。可选地,上述第一门限值为信号质量门限值减去第一余量阈值后的值,上述第二门限值为信号质量门限值减去第二余量阈值后的值,可选地,上述信号质量门限值是指基站实际期望覆盖边界对应的下行广播信道接收功率,可选地,在计算邻区在小区边缘处(如第一小区边缘、第二小区边缘)的信号接收功率时,将邻区在小区边缘处的信号接收功率近似处理为基站对该邻区的侦听信号质量,或者根据该邻区的地理位置信息基于传播模型对基站对该邻区的侦听信号质量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信号作为邻区在小区边缘处的信号接收功率。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调整第一门限值或第二门限值的大小,可以调整第一小区边缘处或第二小区边缘处离基站的远近,进一步的,通过调整第一门限值相对于第二门限值的大小,可以调整第一小区边缘处相对于第二小区边缘处离基站的远近,例如若取第一门限值等于第二门限值,则可以使得第一小区边缘处与第二小区边缘处重合,而若取第一门限值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可以使得第一小区边缘处离基站比第二小区边缘处离基站更近,若取第一门限值大于第二门限值,则可以使得第一小区边缘处离基站比第二小区边缘处离基站更远,具体如何取值,可以执行依照实际需求进行确定。
或者,上述第一门限值和上述第二门限值也可结合产品需求进行确定,以满足小区易进难出或者易进易出等效果,此处不作限定。
其中,上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为影响本小区的所有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的参数(如GSM系统中的RxlevMin参数、CRO参数、TO参数)。
可选地,若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则基站根据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上述本小区的CRO参数进行配置,使本小区的C2值等于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C1值;若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则基站根据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CRO参数进行配置,使本小区的C2值等于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C2值。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也可以对本小区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中的其它一个或者几个参数进行配置(如对CRO、RxlevMin和TO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参数进行配置),使得本小区满足上述不同场景下的相应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小区未进行配置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即除上述进行配置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这里的默认值是采用传统的小区参数静态配置,即基于场景采用典型值设置,设置时主要考虑上下行接收灵敏度和宏网典型场景设置值设置。
306、当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且存在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且不存在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时,根据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
当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且存在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且不存在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时,基站根据步骤102获取到的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上述第一小区边缘处高于步骤104确定的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或使得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上述第二小区边缘处低于步骤104确定的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
其中,上述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为只影响上述第二类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的参数(如GSM系统中的CRH参数)。
可选地,若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则基站根据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上述本小区的CRO参数进行配置,使本小区的C2值等于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C1值;若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则基站根据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CRO参数进行配置,使本小区的C2值等于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C2值。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小区未进行配置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即除上述进行配置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这里的默认值是采用传统的小区参数静态配置,即基于场景采用典型值设置,设置时主要考虑上下行接收灵敏度和宏网典型场景设置值设置。
307、当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且存在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且存在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时,根据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在配置后的上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的基础上,根据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上述第一小区边缘处高于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或使得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上述第二小区边缘处低于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
可选地,若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则基站根据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CRO参数进行配置,使本小区的C2值等于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C1值;若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则基站根据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CRO参数进行配置,使本小区的C2值等于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C2值;在配置后的上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的基础上,基站根据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可选地,若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则在配置后的CRO参数的基础上,根据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CRH参数进行配置,使本小区的C2值等于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C1值;若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则在配置后的CRO参数的基础上,根据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CRH参数进行配置,使本小区的C2值等于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C2值。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也可以对本小区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中的其它一个或者几个参数进行配置(如对CRO、RxlevMin和TO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参数进行配置),使得本小区满足上述不同场景下的相应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小区未进行配置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即除上述进行配置的第一小区重选参数和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这里的默认值是采用传统的小区参数静态配置,即基于场景采用典型值设置,设置时主要考虑上下行接收灵敏度和宏网典型场景设置值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适用于GSM系统或者其它应用C2小区重选准则的系统,此处不作限定。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在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时,无需路测即可完成满足覆盖需求的小区重选参数的配置,同时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所需的输入信息通过侦听来获取,不局限于邻区之间的信息交互,极大提高了配置效率及准确性,另一方面,结合邻区的LAC确定参考邻区,解决了邻区在同时存在同LAC的邻区和异LAC的邻区时小区重选参数配置的问题,提高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收敛效果,再一方面,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的配置是根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自适应配置,改变了现有技术只对单一重选参数进行人工配置的问题,更能满足微型基站的家庭部署需求,再一方面,第一小区边缘和第二小区边缘可结合产品需求进行确定,以满足小区易进难出或者小区易进易出等效果,在提升基站的话务吸纳能力(特别是在存在室分信号环境或无主导无线环境下)的同时,也可杜绝乒乓重选现象,同时能够保证移动台在远离本小区时能够及时重选至相邻小区。综上,本发明实施例在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的场景下,能够实现小区重选参数的自配置,提高小区网络性能。
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当本小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时的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包括:
步骤401~404,其中,步骤401~404与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301~304类似,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301~304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405、当本小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且存在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且不存在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时,根据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RxlevMin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上述第一小区边缘处高于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或使得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上述第二小区边缘处低于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
其中,对于本小区未进行配置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即除上述进行配置的RxlevMin参数以外的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这里的默认值是采用传统的小区参数静态配置,即基于场景采用典型值设置,设置时主要考虑上下行接收灵敏度和宏网典型场景设置值设置。
406、当本小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且存在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且不存在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时,根据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RxlevMin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上述第一小区边缘处高于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或使得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上述第二小区边缘处低于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
其中,对于本小区未进行配置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即除上述进行配置的RxlevMin参数以外的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这里的默认值是采用传统的小区参数静态配置,即基于场景采用典型值设置,设置时主要考虑上下行接收灵敏度和宏网典型场景设置值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同LAC配置参考邻区作为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的参考邻区,异LAC配置参考邻区作为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的参考邻区的原则,在步骤406中只存在异LAC配置参考邻区,应该只对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但是本小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时,只配置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例如CRH),对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的本小区的优先级没有影响,按照上述原则应该将本小区的第一小区重选参数设为默认值,根据异LAC配置参考邻区对本小区的CRH进行配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按照步骤406所述的,根据异LAC配置参考邻区对本小区的第一小区重选参数(如RxlevMin参数)进行配置,使得即使本小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在只有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自配置影响本小区的重选优先级。
407、当本小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且存在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且存在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时,根据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RxlevMin参数进行配置,在配置后的RxlevMin参数的基础上,根据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本小区的CRH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上述第一小区边缘处高于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或使得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上述第二小区边缘处低于上述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上述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
其中,对于本小区未进行配置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即除上述进行配置的RxlevMin参数和CRH参数以外的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这里的默认值是采用传统的小区参数静态配置,即基于场景采用典型值设置,设置时主要考虑上下行接收灵敏度和宏网典型场景设置值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以图3所示实施例为基础且只对本小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的场景进行说明,对于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的场景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305~307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适用于GSM系统或者其它应用C1小区重选准则和C2小区重选准则的通讯系统,此处不作限定。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供本小区在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时的小区重选参数设置方法,当本小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时,同样无需路测即可完成满足覆盖需求的小区重选参数的配置,同时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所需的输入信息通过侦听来获取,不局限于邻区之间的信息交互,极大提高了配置效率及准确性,另一方面,结合邻区的LAC确定参考邻区,解决了邻区在同时存在同LAC的邻区和异LAC的邻区时小区重选参数配置的问题,提高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收敛效果,再一方面,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的配置是根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自适应配置,改变了现有技术只对单一重选参数进行人工配置的问题,更能满足微型基站的家庭部署需求,再一方面,第一小区边缘和第二小区边缘可结合产品需求进行确定,以满足小区易进难出或者小区易进易出等效果,在提升基站的话务吸纳能力(特别是在存在室分信号环境或无主导无线环境下)的同时,也可杜绝乒乓重选现象,同时能够保证移动台在远离本小区时能够及时重选至相邻小区。综上,本发明实施例在本小区采用C1和C2小区重选准则的场景下,能够实现小区重选参数的自配置,提高小区网络性能。
下面以一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进行描述,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以GSM系统和微型基站为例进行说明,并且,邻区的C2值越大,该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越高,另外,为了方便处理,设定微型基站第一小区边缘和第二小区边缘相同,同时将第一小区边缘和第二小区边缘处移动台MS对参考邻区广播信道的接收功率近似为微型基站对其侦听功率。
1、微型基站上电时对全部可工作频点和/或手工配置的预设频点进行侦听,确定周围无线环境中存在的邻区,如侦听到邻区,则记录下侦听到的邻区的侦听电平,并获取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该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LAC配置信息。
2、若侦听到一个或多个第一类邻区,则选择C2值最大的第一类邻区作为同LAC配置参考邻区,读取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侦听电平SniffingRxLevsame和默认小区重选参数(包括:PIsame、RxLevMinsame、CROsame和PTsame);若侦听到一个或多个第二类邻区,则选择C2值最大的第二类邻区作为异LAC配置参考邻区,读取异LAC配置参考邻区的侦听电平SniffingRxLevdiff和默认小区重选参数(包括:PIdiff、RxLevMindiff、CROdiff、CRHdiff和PTdiff)。
记本小区的PI为PIserving
3、当只存在同LAC配置参考邻区时,根据PIserving和PIsame执行如下配置:
(1)当PIserving=0,PIsame=0时,根据公式a对本小区的RxLevMin参数进行配置,其中,公式a为:
RxLevMinFemto=max(SBS,min(RxLevMinserving,RxLevMinsame));
其中,RxLevMinFemto表示本小区配置后的RxLevMin参数值,RxLevMinserving表示本小区的RxLevMin默认参数值,SBS表示微型基站的上行接收灵敏度。
本小区除RxLevMin参数外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
(2)当PIserving=0,PIsame=1时,根据公式b对本小区的RxLevMin参数进行配置,其中,公式b为:
C1,s(PFemto_rx_R,RxLevMinFemto)≥C2,n(SniffingRxLevsame,RxLevMinsame,CROsame,PTsame);
上式中C1,s(·)表示本小区的C1值,C2,n(·)表示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C2值,取等号即可计算出RxLevMinFemto,PFemto_rx_R为第一小区边缘处的接收电平值,此处将PFemto_rx_R近似为SBS,或者,PFemto_rx_R也可采用小区实际期望覆盖边界值表示。
本小区除RxLevMin参数外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
(3)当PIserving=1,PIsame=0时,根据公式c对本小区的RxLevMin参数和CRO参数进行配置,其中,公式c为:
RxLevMin Femto = max ( S BS , min ( RxLevMin serving , RxLevMin same ) ) C 2 , S ( CRO Femto , PI serving , P Femto _ rx _ R , P Femto _ rx _ C , RxLevMin serving ) &GreaterEqual; C 1 , n ( SniffingRxLev same , RxLevMin same )
上式中C2,S(·)表示本小区的C2值,C1,n(·)表示同LAC配置参考邻区的C1值,取等号即可计算出CROFemto;PFemto_rx_C为第一小区边缘处的接收电平取值,此处PFemto_rx_R和PFemto_rx_C均近似为RxLevMinserving,或者,PFemto_rx_R和PFemto_rx_C也可采用小区实际期望覆盖边界值表示。
本小区除RxLevMin参数和CRO参数外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
(4)当PIserving=1,PIsame=1时,根据公式d对本小区的RxLevMin参数和CRO参数进行配置,其中,公式d为:
RxLevMin Femto = max ( S BS , min ( RxLevMin serving , RxLevMin same ) ) C 2 , S ( P Femto _ rx _ R , P Femto _ rx _ C , RxLevMin serving , CRO Femto ) &GreaterEqual; C 2 , n ( SniffingRxLev same , RxLevMin same , CRO same , TO Femto , PT same )
当公式d中的第二条公式取等号时,即可计算出CROFemto,此处PFemto_rx_R和PFemto_rx_C均近似为RxLevMinserving,或者,PFemto_rx_R和PFemto_rx_C也可采用小区实际期望覆盖边界值表示。
本小区除RxLevMin参数和CRO参数外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
4、当只存在异LAC配置参考邻区时,根据PIserving和PIdiff执行如下配置:
(1)当PIserving=0,PIdiff=0时,根据公式e对本小区的RxLevMin参数进行配置,其中,公式e为:
其中,在公式e中第一条公式和第二条公式取等号时可以计算出RxLevMinserving_1和RxLevMinserving_2,根据RxLevMinserving_1和RxLevMinserving_2结合公式e中第三条公式可计算出RxLevMinFemto
本小区除RxLevMin参数外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
(2)当PIserving=0,PIdiff=1时,根据公式f对本小区的RxLevMin参数进行配置,其中,公式f为:
其中,在公式f中第一条公式和第二条公式取等号时可以计算出RxLevMinserving_1和RxLevMinserving_2,根据RxLevMinserving_1和RxLevMinserving_2结合公式f中第三条公式可计算出RxLevMinFemto,此处PFemto_rx_R和PFemto_rx_C均近似为RxLevMinserving,或者,PFemto_rx_R和PFemto_rx_C也可采用小区实际期望覆盖边界值表示。
本小区除RxLevMin参数外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
(3)当PIsame=1,PIdiff=0时,根据公式g对本小区的CRH参数进行配置,其中,公式g为:
其中,在公式g中第一条公式或第二条公式取等号时可以计算出CRHFemto,此处PFemto_rx_R和PFemto_rx_C均近似为RxLevMinserving,或者,PFemto_rx_R和PFemto_rx_C也可采用小区实际期望覆盖边界值表示。
本小区除CRH参数外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
(4)当PIsame=1,PIdiff=1时,根据公式h对本小区的CRH参数进行配置,其中,公式h为:
其中,在公式h中第二条公式或第三条公式取等号时可以计算出CRHFemto,此处PFemto_rx_R和PFemto_rx_C均近似为RxLevMinserving,或者,PFemto_rx_R和PFemto_rx_C也可采用小区实际期望覆盖边界值表示。
本小区除CRH参数外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
5、当同时存在同LAC配置参考邻区和异LAC配置参考邻区时,根据PIserving、PIsame和PIdiff执行如下配置:
(1)当PIserving=0时,若PIsame=0,则按照公式a对本小区的RxLevMin参数进行配置,若PIsame=1,则按照公式b对本小区的RxLevMin参数进行配置;在配置后的RxLevMin参数的基础上,若PIdiff=0,则根据公式I对本小区的CRH参数进行配置,若PIdiff=1,则根据公式J对本小区的CRH参数进行配置,其中,公式I为:
C 1 , s ( P Femto _ rx _ C , RxLevMin Femto ) + CRH serving &le; C 1 , n ( SniffingRxLev diff , RxLevMin diff ) CRH Femto = min ( CRH max , max ( CRH serving , CRH diff ) )
公式J为:
C 1 , femto ( P Femto _ rx _ C , RxLevMin Femto ) + CRH serving &le; C 2 , n ( SniffingRxLev diff , RxLevMin diff , CRO diff , p ( PT diff ) ) CRH Femto = min ( CRH max , max ( CRH serving , CRH diff ) )
其中,在公式I和公式J中,CRHmax表示系统规定的CRH最大取值(如14dB)。
本小区除RxLevMin参数和CRH参数外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
(2)当PIserving=1时,若PIsame=0,则按照公式c对本小区的CRO参数进行配置,若PIsame=1,则按照公式d对本小区的RxLevMin参数进行配置;在配置后的CRO参数的基础上,若PIdiff=0,则根据公式e对本小区的CRH参数进行配置,若PIdiff=1,则根据公式h对本小区的CRH参数进行配置。
本小区除RxLevMin参数和CRH参数外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的参数。
上面对基站位于GSM系统中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下面对基站位于3G系统中的情况进行说明:
结合图2,当基站位于3G系统(例如TD-SCDMA系统或WCDMA系统)中时,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201、基站侦听本小区的邻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通过对全部可工作频点和/或手工配置的预设频点进行侦听,搜索周围无线环境存在的小区(即本小区的邻区)。例如,基站可通过模拟MS,通过频率校正信道(FCCH,Frequency Correction Channel)和同步信道(SCH,Synchronisation Channel)查找周围无线环境存在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由于每个小区只能配置一个BCCH信道,因此,通过查找BCCH信道即可检测出BCCH信道对应的小区,进一步,基站还可以测量查找到的BCCH信道对应的接收功率值。
202、获取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
其中,上述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上述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和层级优先级HCS-PRIO信息。
当在步骤201侦听到一个或者多个邻区时,基站获取并解析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其中,上述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和HCS-PRIO信息。
可选地,基站与侦听到的邻区所属的基站进行通讯,从邻区所属的基站处获取邻区的系统信息,或者,基站也可以通过集中控制器(如GMS系统中的基站控制器或基站架构下的网关等)获取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地,邻区的系统信息还包括:邻区与本小区的距离信息,其中,邻区与本小区的距离信息可通过邻区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质量表征,可选地,上述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质量为接收功率或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ReceivedSignal Code Power)或导频强度等。
203、若存在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则:根据上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上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
204、若存在至少一个第二类小区,则:根据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类小区的系统信息,将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
在步骤203或步骤204中,由于基站位于3G系统中,所以第一类邻区与第二类邻区的划分与本小区是否使用分层小区结构HCS和邻区的HCS-PRIO与本小区的HCS-PRIO是否相同有关,当本小区使用分层小区结构HCS时,第一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相同的邻区,第二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不同的邻区;当本小区不使用分层小区结构HCS时,第一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不同的邻区,第二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相同的邻区。
可选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可以利用协议规定值定义,若小区使用HCS,则小区重选优先级可用协议规定的H值表示,若小区不使用HCS,则小区重选优先级可用协议规定的R值作为小区重选优先级,小区的H值或R值越大,则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随之越高,则基站根据上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上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H值或R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
可选的,基站根据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上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H值或R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
可选地,小区重选优先级综合考小区绝对地表距离、小区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质量、小区层次信息与邻区所属系统类型等确定,如邻区绝对地表距离与本小区越近、邻区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质量(如接收功率或RSCP或导频功率)越高则该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越高,同时,与本小区同系统类型的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比与本小区不同系统类型的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高。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基站确定存在一个或多个第一类邻区时,根据步骤202获取到的各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从各个第一类邻区中选取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将该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当基站确定存在一个或多个第二类邻区时,根据步骤202获取到的各个第二类邻区的系统信息,从各个第二类邻区中选取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将该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
205、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区重选准则根据小区是否使用HCS而有所不同,具体为:
1)、当系统消息指示使用分层小区结构(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HCS)时,即广播消息中设置HCS=TRUE,则小区重选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小区重选优先级:
H s = Q mea , s - Qhcs s H n = Q mea , n - Qhcs n - TO n * L n
TOn=TEMP_OFFSETn*W(PENALTY_TIMEn-Tn)
Ln=0 if HCS_PRIOn=HCS_PRIOs
Ln=1 if HCS_PRIOn≠HCS_PRIOs
W(x)=0 for x<0
W(x)=1 for x≥0
2)、当系统消息指示不使用HCS时,则小区重选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小区重选优先级:
R s = Q mea , s + Qhyst s + Qoffmbms R n = Q mea , n - Qoffset s , n + Qoffmbms - TO n * ( 1 - L n )
其中Qmea,s(或Qmea,n)表示表示服务小区(或邻区)测得的P-CCPCH的电平RSCP值,Qhcss(或Qhcsn)表示优先级的分层小区重选时本小区(或邻区)的质量门限值,Qhysts表示小区重选时的滞后值,Qoffsets,n表示小区重选时为邻区设置的偏移量,Qoffmbms为针对MBMS小区设置的偏移量,TEMP_OFFSETn为给邻区H和R值添加临时偏移量,PENALTY_TIMEn表示惩罚时间,Tn表示定时器。Qhcss参数,Qhcsn参数,Qhysts参数,Qoffsets,n参数,Qoffmbms参数,TEMP_OFFSETn参数,PENALTY_TIMEn参数为小区重选参数,可由基站通过系统消息告知MS,用于后续H/R值的计算。
其中,当使用HCS时,Qhcss参数,Qhcsn参数为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当不使用HCS时,Qhysts参数,Qoffsets,n参数为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Qoffmbms为针对MBMS小区设置的偏移量,即只影响部分小区的重选边界,所以不管是否使用HCS,Qoffmbms参数,TEMP_OFFSETn参数均为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而PENALTY_TIMEn属于第三类小区重选参数,它不影响邻区边界。
本实施例中,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基站根据步骤202获取的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上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在MS沿靠近上述基站的方向上移动时,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第一小区边缘处高于步骤203确定的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或使得在MS沿远离上述基站的方向上移动时,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第二小区边缘处低于步骤203确定的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其中,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中除上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其它参数使用默认值。
其中,上述第一小区边缘满足如下条件:在上述第一小区边缘处,MS对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置第一门限值;上述第二小区边缘满足如下条件:在上述第二小区边缘处,MS对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置第二门限值。可选地,上述第一门限值为信号质量门限值减去第一余量阈值后的值,上述第二门限值为信号质量门限值减去第二余量阈值后的值,可选地,上述信号质量门限值是指基站实际期望覆盖边界对应的下行广播信道接收功率,可选地,在计算邻区在小区边缘处(如第一小区边缘、第二小区边缘)的信号接收功率时,将邻区在小区边缘处的信号接收功率近似处理为基站对该邻区的侦听信号质量,或者根据该邻区的地理位置信息基于传播模型对基站对该邻区的侦听信号质量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信号作为邻区在小区边缘处的信号接收功率。
或者,上述第一门限值和上述第二门限值也可结合产品需求进行确定,以满足小区易进难出或者易进易出等效果,此处不作限定。
其中,上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为影响本小区的所有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的参数(如Qhcss参数,Qhcsn参数,Qhysts参数,Qoffsets,n参数)。
可选的,若本小区使用HCS,则根据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上述本小区的质量门限值Qhcss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取决于第一参考邻去是否使用HCS);若本小区不使用HCS,则根据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上述本小区的邻区偏移量Qoffsets,n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也可以对本小区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中的其它一个或者几个参数进行配置(如对Qhcss参数和Qhcsn参数,或Qhysts参数和Qoffsets,n参数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参数进行配置),使得本小区满足上述不同场景下的相应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小区未进行配置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即除上述进行配置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这里的默认值是采用固定默认配置值,是指在一般场景下,结合宏网的一般参数设置值,通过路测敲定的参数设置值。
206、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
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上述第一小区边缘处高于步骤204确定的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或使得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上述第二小区边缘处低于步骤204确定的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
其中,上述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为只影响上述第二类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的参数(如Qoffmbms参数,TEMP_OFFSETn参数)。
可选的,若所述本小区使用HCS,则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临时偏移量TEMP_OFFSETn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若所述本小区不使用HCS,则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所述临时偏移量TEMP_OFFSETn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小区未进行配置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即除上述进行配置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这里的默认值是采用固定默认配置值,是指在一般场景下,结合宏网的一般参数设置值,通过路测敲定的参数设置值。
207、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在配置后的所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上述第一小区边缘处高于上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上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或使得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上述第二小区边缘处低于上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上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
可选的,若本小区使用HCS,则根据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质量门限值Qhcss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在配置后的所述质量门限值Qhcss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临时偏移量TEMP_OFFSETn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若本小区不使用HCS,则根据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上述本小区的邻区偏移量Qoffsets,n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在配置后的所述邻区偏移量Qoffsets,n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所述临时偏移量参数TEMP_OFFSETn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也可以对本小区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中的其它一个或者几个参数进行配置(如对Qhcss参数和Qhcsn参数,或Qhysts参数和Qoffsets,n参数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参数进行配置),使得本小区满足上述不同场景下的相应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小区未进行配置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即除上述进行配置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这里的默认值是采用固定默认配置值,是指在一般场景下,结合宏网的一般参数设置值,通过路测敲定的参数设置值。
本发明实施例无需路测即可完成满足覆盖需求的小区重选参数的配置,同时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所需的输入信息通过侦听来获取,不局限于邻区之间的信息交互,极大提高了配置效率及准确性,另一方面,结合本小区是否使用HCS与邻区的HCS-PRIO确定参考邻区,提高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收敛效果,再一方面,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的配置是根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自适应配置,改变了现有技术只对单一重选参数进行人工配置的问题,更能满足微型基站的家庭部署需求,再一方面,第一小区边缘和第二小区边缘可结合产品需求进行确定,以满足小区易进难出或者小区易进易出等效果,在提升基站的话务吸纳能力(特别是在存在室分信号环境或无主导无线环境下)的同时,也可杜绝乒乓重选现象,同时能够保证移动台在远离本小区时能够及时重选至相邻小区。
下面以一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进行描述,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以3G系统和微型基站为例进行说明,并且,邻区的H/R值越大,该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越高,另外,为了方便处理,设定微型基站第一小区边缘和第二小区边缘相同,同时将第一小区边缘和第二小区边缘处移动台MS对参考邻区广播信道的接收功率近似为微型基站对其侦听功率。
1、微型基站上电时对全部可工作频点和/或手工配置的预设频点进行侦听,确定周围无线环境中存在的邻区,如侦听到邻区,则记录下侦听到的邻区的侦听电平,并获取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该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层级优先级HCS-PRIO信息。
2、若侦听到一个或多个第一类邻区,则根据邻区是否使用HCS,选择H值或R值最大的第一类邻区作为第一参考邻区,读取第一参考邻区的侦听电平Qmea,n参数、Qmea,s参数和小区重选参数(包括:HCS_PRIOn参数、Qhcss参数和Qhysts参数);若侦听到一个或多个第二类邻区,则选择H值或R值最大的第二类邻区作为第二参考邻区,读取第二参考邻区的侦听电平Qmea,n参数、Qmea,s参数和小区重选参数(包括:Qhcss参数,Qhcsn参数,Qhysts参数和Qoffsets,n参数),可以理解的是,若本小区使用HCS,则邻区的HCS-PRIO与本小区相同的邻区为第一类邻区,邻区的HCS-PRIO与本小区不同的邻区为第二类邻区,若本小区不使用HCS,则邻区的HCS-PRIO与本小区不同的邻区为第一类邻区,邻区的HCS-PRIO与本小区相同的邻区为第二类邻区。
3、当只存在第一参考邻区时,根据本小区是否使用HCS执行如下配置:
(1)、当本小区使用HCS,根据公式k对本小区的Qhcsn参数进行配置,其中,公式k为:
Qhcsn≥Qmea,n-Qmea,s+Qhcss
上式中Qmea,n参数、Qmea,s参数与Qhcss参数为第一参考邻区的参数,Qhcsn参数为本小区的质量门限值,当上式取等号时可以计算出Qhcsn
本小区除Qhcsn参数外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
(2)、当本小区不使用HCS,根据公式l对本小区的Qoffsets,n参数进行配置,其中,公式l为:
Qoffsets,n≥Qmea,n-Qmea,s-Qhysts
上式中Qmea,n参数、Qmea,s参数与Qhysts参数为第一参考邻区的参数,Qoffsets,n参数为本小区的邻区偏移量,当上式取等号时可以计算出Qoffsets,n
本小区除Qoffsets,n参数外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
4、当本小区只存在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本小区是否使用HCS执行如下配置:
(1)、当本小区使用HCS,则根据公式m对本小区的TEMP_OFFSETn参数进行配置,其中,公式m为:
TEMP_OFFSETn≥Qmea,n-Qoffsets,n-Qmea,s-Qhysts
上式中Qmea,n参数、Qmea,s参数、Qoffsets,n参数与Qhysts参数为第二参考邻区的参数,TEMP_OFFSETn参数为本小区的临时偏移量参数,当上式取等号时可以计算出TEMP_OFFSETn
本小区除TEMP_OFFSETn参数外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
(2)、当本小区不使用HCS,则根据公式n对本小区的TEMP_OFFSETn参数进行配置,其中,公式n为:
TEMP_OFFSETn≥Qmea,n-Qmea,s+Qhcss-Qhcsn
上式中Qmea,n参数、Qmea,s参数、Qhcss参数与Qhcsn参数为第二参考邻区的参数,TEMP_OFFSETn参数为本小区的临时偏移量参数,当上式取等号时可以计算出TEMP_OFFSETn
本小区除TEMP_OFFSETn参数外的其它小区重选参数使用默认值。
5、当同时存在第一参考邻区和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本小区是否使用HCS执行如下配置:
(1)、若本小区使用HCS,则按照公式k对本小区的Qhcsn参数进行配置,在配置后的Qhcsn参数的基础上,按照公式m对本小区的TEMP_OFFSETn参数进行配置。
(2)、若本小区不使用HCS,则按照公式l对本小区的Qoffsets,n参数进行配置,在配置后的Qoffsets,n参数的基础上,按照公式n对本小区的参数进行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的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站500包括:
侦听模块501,用于侦听本小区的邻区;
获取模块502,用于获取所述侦听模块501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其中,所述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所述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
确定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502获取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侦听模块侦听到的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自配置参考邻区;
配置模块504,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503确定的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进行自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需路测即可完成满足覆盖需求的小区重选参数的配置,同时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所需的输入信息通过侦听模块501侦听到邻区后,获取模块502来获取,不局限于邻区之间的信息交互,极大提高了配置效率及准确性,另一方面,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的配置是配置模块504根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自适应配置,改变了现有技术只对单一重选参数进行人工配置的问题,更能满足微型基站的家庭部署需求。
上面实施例中,确定模块503将侦听到的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自配置参考邻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对邻区边界影响的范围的大小将小区重选参数分为第一小区重选参数与第二小区重选参数,将第一小区重选参数的可能参考邻区作为第一参考邻区,将第二小区重选参数的可能参考邻区作为第二参考邻区,从而确定模块503可以分别得到两个自配置参考邻区,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600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侦听模块601,用于侦听本小区的邻区;
获取模块602,用于获取所述侦听模块601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其中,所述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所述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
确定模块603,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602获取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侦听模块侦听到的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自配置参考邻区;
配置模块604,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603确定的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进行自配置;
本实施例中,该确定模块603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6031,用于当存在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为一个自配置参考邻区;
第二确定单元6032,用于当存在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小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为另一个自配置参考邻区;
其中,当位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中时,所述邻区的系统信息还包括所述邻区的位置区码LAC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类邻区为LAC与所述本小区相同的邻区,所述第二类邻区为LAC与所述本小区不同的邻区;
当位于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3G系统中时,所述邻区的系统信息还包括所述邻区的层级优先级HCS-PRIO信息,当所述本小区使用分层小区结构HCS时,所述第一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相同的邻区,所述第二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不同的邻区;当所述本小区不使用分层小区结构HCS时,所述第一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不同的邻区,所述第二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相同的邻区;
该配置模块604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配置单元6041,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满足自配置规则,其中,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中除进行配置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其它参数使用默认值;
第二配置单元6042,用于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满足自配置规则,其中,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中除进行配置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其它参数使用默认值;
第三配置单元6043,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在配置后的所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满足自配置规则,其中,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中除所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和所述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其它参数使用默认值;
其中,所述自配置规则具体包括: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第一小区边缘处高于所述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或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所述第二小区边缘处低于所述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
其中,在所述第一小区边缘处,移动台对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置第一门限值,在所述第二小区边缘处,移动台对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置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为影响所述本小区的所有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的参数,所述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为只影响所述第二类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的参数。
可选的,当所述基站位于GSM中时,小区的C2值越大,该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越高,所述第一确定单元6031具体用于,当存在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C2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所述第二确定单元6032具体用于,当存在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C2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
可选的,当所述基站位于GSM中时,所述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时,所述第一配置单元6041具体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第一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C1值;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第一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C2值。
可选的,当所述基站位于GSM中时,所述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时,所述第二配置单元6042具体用于,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1值;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2值。
可选的,当所述基站位于GSM中时,所述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时,所述第三配置单元6043具体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第一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C1值,当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时,则在配置后的所述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1值,当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时,在配置后的所述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2值;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第一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C2值,当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时,则在配置后的所述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1值,当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时,在配置后的所述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2值。
可选的,当所述基站位于3G系统中时,小区的H值或R值越大,该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越高,所述H值为使用HCS的小区的一个优先级参数,所述R值为不使用HCS的小区的一个优先级参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6031具体用于,当存在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H值或R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所述第二确定单元6032具体用于,当存在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H值或R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
可选的,当所述基站位于3G系统中时,所述第一配置单元6041具体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本小区使用HCS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质量门限值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本小区不使用HCS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邻区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可选的,当所述基站位于3G系统中时,所述第二配置单元6042具体用于,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本小区使用HCS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临时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本小区不使用HCS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所述临时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可选的,当所述基站位于3G系统中时,所述第三配置单元6043具体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本小区使用HCS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质量门限值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在配置后的所述质量门限值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临时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本小区不使用HCS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邻区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在配置后的所述邻区偏移量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所述临时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本小区”是指基站600下的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技术方案,其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实现,其具体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无需路测即可完成满足覆盖需求的小区重选参数的配置,同时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所需的输入信息通过侦听来获取,不局限于邻区之间的信息交互,极大提高了配置效率及准确性,另一方面,结合邻区的LAC确定参考邻区,解决了邻区在同时存在同LAC的邻区和异LAC的邻区时小区重选参数配置的问题,提高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收敛效果,再一方面,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的配置是根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自适应配置,改变了现有技术只对单一重选参数进行人工配置的问题,更能满足微型基站的家庭部署需求,再一方面,第一小区边缘和第二小区边缘可结合产品需求进行确定,以满足小区易进难出或者小区易进易出等效果,在提升基站的话务吸纳能力(特别是在存在室分信号环境或无主导无线环境下)的同时,也可杜绝乒乓重选现象,同时能够保证移动台在远离本小区时能够及时重选至相邻小区。综上,本发明实施例在本小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和C2小区重选准则的场景下,能够实现小区重选参数的自配置,提高小区网络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中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及基站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2)

1.一种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侦听本小区的邻区;
获取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其中,所述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所述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
根据所述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侦听到的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自配置参考邻区;
根据所述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进行自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侦听到的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自配置参考邻区具体包括:
若存在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则: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为一个自配置参考邻区;
若存在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则: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小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为另一个自配置参考邻区;
其中,当位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中时,所述邻区的系统信息还包括所述邻区的位置区码LAC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类邻区为LAC与所述本小区相同的邻区,所述第二类邻区为LAC与所述本小区不同的邻区;
当位于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3G系统中时,所述邻区的系统信息还包括所述邻区的层级优先级HCS-PRIO信息,当所述本小区使用分层小区结构HCS时,所述第一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相同的邻区,所述第二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不同的邻区;当所述本小区不使用分层小区结构HCS时,所述第一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不同的邻区,所述第二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相同的邻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进行自配置具体包括:
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满足自配置规则,其中,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中除进行配置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其它参数使用默认值;
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满足自配置规则,其中,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中除进行配置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其它参数使用默认值;
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在配置后的所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满足自配置规则,其中,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中除所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和所述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其它参数使用默认值;
其中,所述自配置规则具体包括: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第一小区边缘处高于所述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或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所述第二小区边缘处低于所述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
其中,在所述第一小区边缘处,移动台对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置第一门限值,在所述第二小区边缘处,移动台对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置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为影响所述本小区的所有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的参数,所述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为只影响所述第二类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的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位于GSM中时,小区的C2值越大,该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越高;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C2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小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C2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位于GSM中时,所述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
所述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若所述第一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则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C1值;
若所述第一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则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C2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位于GSM中时,所述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
所述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若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则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1值;
若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则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2值。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位于GSM中时,所述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
所述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若所述第一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则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C1值;
若所述第一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则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C2值;
所述在配置后的所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若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则在配置后的所述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1值;
若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则在配置后的所述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2值。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位于3G系统中时,小区的H值或R值越大,该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越高,所述H值为使用HCS的小区的一个优先级参数,所述R值为不使用HCS的小区的一个优先级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H值或R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
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小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H值或R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位于3G系统中时,所述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若所述本小区使用HCS,则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质量门限值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若所述本小区不使用HCS,则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邻区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位于3G系统中时,所述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若所述本小区使用HCS,则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临时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若所述本小区不使用HCS,则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所述临时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位于3G系统中时,所述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若所述本小区使用HCS,则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质量门限值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若所述本小区不使用HCS,则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邻区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所述在配置后的所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若所述本小区使用HCS,则在配置后的所述质量门限值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临时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若所述本小区不使用HCS,则在配置后的所述邻区偏移量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所述临时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1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包括:
侦听模块,用于侦听本小区的邻区;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侦听模块侦听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其中,所述邻区的系统信息包括:所述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获取到的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侦听模块侦听到的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自配置参考邻区;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确定模块确定的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进行自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存在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为一个自配置参考邻区;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存在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小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小区重选优先级最高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为另一个自配置参考邻区;
其中,当位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中时,所述邻区的系统信息还包括所述邻区的位置区码LAC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类邻区为LAC与所述本小区相同的邻区,所述第二类邻区为LAC与所述本小区不同的邻区;
当位于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3G系统中时,所述邻区的系统信息还包括所述邻区的层级优先级HCS-PRIO信息,当所述本小区使用分层小区结构HCS时,所述第一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相同的邻区,所述第二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不同的邻区;当所述本小区不使用分层小区结构HCS时,所述第一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不同的邻区,所述第二类邻区为HCS-PRIO与所述本小区相同的邻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满足自配置规则,其中,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中除进行配置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其它参数使用默认值;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满足自配置规则,其中,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中除进行配置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其它参数使用默认值;
第三配置单元,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且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在配置后的所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进行配置,以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满足自配置规则,其中,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中除所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和所述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以外的其它参数使用默认值;
其中,所述自配置规则具体包括: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第一小区边缘处高于所述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和/或使得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在所述第二小区边缘处低于所述自配置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
其中,在所述第一小区边缘处,移动台对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置第一门限值,在所述第二小区边缘处,移动台对下行广播信道的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置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一类小区重选参数为影响所述本小区的所有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的参数,所述第二类小区重选参数为只影响所述第二类邻区的小区重选边界的参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站位于GSM中时,小区的C2值越大,该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越高;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存在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C2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存在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C2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站位于GSM中时,所述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
所述第一配置单元具体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第一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C1值;
所述第一配置单元还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第一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C2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站位于GSM中时,所述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
所述第二配置单元具体用于,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1值;
所述第二配置单元还用于,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2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站位于GSM中时,所述本小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
所述第三配置单元具体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第一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C1值,当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时,则在配置后的所述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1值,当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时,在配置后的所述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2值;
所述第三配置单元还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第一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C2值,当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1小区重选准则时,则在配置后的所述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1值,当所述第二参考邻区采用C2小区重选准则时,在配置后的所述小区重选偏移量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C2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C2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站位于3G系统中时,小区的H值或R值越大,该小区的小区重选优先级越高,所述H值为使用HCS的小区的一个优先级参数,所述R值为不使用HCS的小区的一个优先级参数;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存在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邻区中H值或R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第一参考邻区;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存在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的系统信息,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邻区中H值或R值最大的邻区确定为第二参考邻区。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站位于3G系统中时,所述第一配置单元具体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本小区使用HCS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质量门限值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所述第一配置单元还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不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本小区不使用HCS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邻区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站位于3G系统中时,所述第二配置单元具体用于,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本小区使用HCS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临时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所述第二配置单元还用于,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本小区不使用HCS时,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所述临时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基站位于3G系统中时,所述第三配置单元具体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本小区使用HCS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质量门限值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在配置后的所述质量门限值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临时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H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所述第三配置单元还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参考邻区,存在所述第二参考邻区,且所述本小区不使用HCS时,根据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邻区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一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在配置后的所述邻区偏移量参数的基础上,根据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小区重选参数,对所述本小区的所述临时偏移量参数进行配置,使所述本小区的R值等于所述第二参考邻区的H值或R值。
CN201410336770.3A 2014-07-15 2014-07-15 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及基站 Active CN1040661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6770.3A CN104066131B (zh) 2014-07-15 2014-07-15 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6770.3A CN104066131B (zh) 2014-07-15 2014-07-15 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6131A true CN104066131A (zh) 2014-09-24
CN104066131B CN104066131B (zh) 2017-07-28

Family

ID=51553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6770.3A Active CN104066131B (zh) 2014-07-15 2014-07-15 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6613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8255A (zh) * 2016-05-31 2016-08-10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频点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54224A (zh) * 2017-04-19 2017-07-14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配置的方法、基站及网管服务器
CN108353344A (zh) * 2015-11-06 2018-07-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高支持公共安全网络服务的通信系统中的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16936A (zh) * 2016-12-09 2018-10-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小区重选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8141816B (zh) * 2015-08-30 2021-01-2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由终端执行小区重选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648A (zh) * 2009-07-10 2011-0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37423A (zh) * 2010-01-26 2011-07-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小区重选的方法及装置
CN102752826A (zh) * 2012-07-03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
CN103889010A (zh) * 2014-03-25 2014-06-25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参数调整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648A (zh) * 2009-07-10 2011-01-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37423A (zh) * 2010-01-26 2011-07-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小区重选的方法及装置
CN102752826A (zh) * 2012-07-03 2012-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
CN103889010A (zh) * 2014-03-25 2014-06-25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重选参数调整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1816B (zh) * 2015-08-30 2021-01-2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由终端执行小区重选的方法和装置
US11064412B2 (en) 2015-08-30 2021-07-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ell reselection by terminal
CN108353344A (zh) * 2015-11-06 2018-07-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高支持公共安全网络服务的通信系统中的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53344B (zh) * 2015-11-06 2021-07-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高支持公共安全网络服务的通信系统中的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48255A (zh) * 2016-05-31 2016-08-10 深圳市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频点的方法及装置
CN108616936A (zh) * 2016-12-09 2018-10-0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小区重选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8616936B (zh) * 2016-12-09 2021-05-2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小区重选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6954224A (zh) * 2017-04-19 2017-07-14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配置的方法、基站及网管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6131B (zh) 2017-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enakis et al.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femtocells in LTE-advanced: Key aspects and survey of handover decision algorithms
EP237309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neighbor cell
RU2486709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параметров, чтобы компенсировать саморегулирующуюся мощность передачи и уровень чувствительности в узле-в
KR101170267B1 (ko) 선호 펨토 셀을 탐색하기 위한 배터리 효율적 방법
CN104066131A (zh) 小区重选参数配置方法及基站
TWI610585B (zh) 判斷小區是否可用在能量降低模式的方法及設備
WO2013165209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그널링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05898849A (zh) 传输功率管理设计和实现方式
KR101429630B1 (ko) 셀 내에 사용자 기기가 상주하는 것을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7635273A (zh) 小小区发现方法及用户设备
US1129023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esource for network devices serving over-the-air areas
CN103457652B (zh) 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和天线选择方法
CN103974316A (zh) 一种控制用户设备进行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JP2013038585A (ja) 無線基地局、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01925072A (zh) 一种参考符号信道的覆盖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2378243B (zh) 重选偏移量获取及处理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2264092B (zh) 一种邻区关系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4023362A (zh)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4125613A (zh)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905284A (zh) 一种异构网中ue移动状态判定的方法
CN102215473B (zh) 分层网络系统中信息交互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Buenestado et al. Mobility robustness optimization in enterprise LTE femtocells
CN105744574A (zh) 一种邻区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2149157B (zh) 一种小区重选的系统及方法
US20140080476A1 (en)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of femtocells, femtocell and user terminal equi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No. 10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No. 10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