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3581B - 一种道路交通参与者神经认知行为科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交通参与者神经认知行为科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3581B
CN104063581B CN201410239044.XA CN201410239044A CN104063581B CN 104063581 B CN104063581 B CN 104063581B CN 201410239044 A CN201410239044 A CN 201410239044A CN 104063581 B CN104063581 B CN 1040635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bq
research
analysis
modulus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90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63581A (zh
Inventor
沈勤
王廷华
李小青
李志中
李力燕
欧阳学兵
程彪
何建辉
李静
陈辉
陈雨虹
李劲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2390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6358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63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3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35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35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环境有关的道路交通参与者神经认知行为科学检测方法及装置,及一种针对不同人种检测的模型。包括:DBQ原27项结构性能研究;DBQ原28项结构性能研究;不同外部环境影响,以及受试对象因素对DBQ使用全样本时高可接受契合度混合影响作用的研究;DBQ精简版9项结构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BQ产品路用性能研究;DBQ产品路用性能结构设计体系研究;DBQ产品路用性能工艺技术研究。

Description

一种道路交通参与者神经认知行为科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神经行为学领域以及环境行为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与环境有关的道路交通参与者神经认知行为科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道路环境交通学,人体神经生物反应学,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相关领域现有技术未成体系,或者没有实现学科的交叉研究;并未像本发明这样明确提出DBQ27项,28项,9项检测的版本。同时本研究首次采用综合版本的结构框架,由检测对象能够自主完成各种版本采集,同时得到检测提示以及有效干预。另外该版本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已经中国大陆推广的可行性也是本项发明独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学神经认知行为检测的新技术及新工具,旨在解决一种基于道路交通环境参与人群的复杂认知过程的神经行为检测以及相关干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学神经认知行为检测的新技术及新工具。包括:
DBQ原27项结构性能研究;DBQ原28项结构性能研究;不同外部环境影响,以及受试对象因素对DBQ使用全样本时高可接受契合度混合影响作用的研究;DBQ精简版9项结构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BQ产品路用性能研究;DBQ产品路用性能结构设计体系研究;DBQ产品路用性能工艺技术研究。
进一步,所述的DBQ原27项结构性能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针对DBQ原27项基本结构性的功能要求,对其采集、汇总,进入程序分析等流程提出技术要求,采用两种提高效率的混合改性工作方式“行为”和“健康检查”,对其改良机理与改良工艺进行研究,为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对目标群体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常规试验,根据规范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包括监测车辆司机的国籍比值、当地环境适应疲劳损失、相对反应密度、速度率、情绪稳定性、与神经抗压指数的回归比例性、典型风险含量比例、反馈意识量及身体受应量等指标,验证是否满足要求,对所选行人(学童)和老人,以及妇女进行针对度、强化点和延度三大指标试验,验证是否满足要求。
进一步,所述的不同外部环境影响,以及受试对象因素对DBQ使用全样本时高可接受契合度混合影响作用的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对DBQ原28项结构三因素、四因素和双因素改良方案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各种改良方案改性基本试验确定哪种方案对获取最佳监测,预警效果起主要影响,由此选取适合的改良方案和与医学神经行为体检项目配比的最佳比值;
针对改良方案和与医学神经行为体检项目配比使用高模量回归统计,和神经行为学参数性能系统分析,主要测试静态回归模量、强度、动态回归模量、线性劲度模量等参数,研究三因素、四因素和双因素改良方案各种参数的影响规律,考察静态模量与动态模量的相关性,为结构设计时选取材料参数提供依据。
进一步,所述的DBQ精简版9项结构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针对DBQ精简版9项结构的特殊使用性,探索数据内二阶结构的效率大小;高阶因素的存在进一步表明了DBQ的有效性以及它的理论结构,验证性系数分析(CFA)被用于测试原始DBQ与极小型DBQ方法哪个更合适,同时也测试DBQ高阶结构存在的合适性。
进一步,所述的DBQ产品路用性能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基于不同交通里程、不同东南亚国籍群体、不同驾驶群体年龄,不同性别目标测试对象;所检测的DBQ版本被翻译为中文,泰文,老文,以及英语版本以确保意义接近进行大数据,并符合采集地区人种分布的地图式检测;
具体方法包括:通过手机云端服务器或电脑软件,或电话跟踪,或实际微型电子设备载体进行以下路用研究:
A、基于不同检测项目需求,将监测内容以生动,明了的图案,以及动画完成连续沟通动漫过程,同时配以医学人体基本健康检测项目传递到目标检测人群,请其完成神经行为认知识别,关键重点在于运用不同语言版本,以及符合该地区不同交通参与人种特征的手段以及方式完成;并完成人群分层抽样和统计分析研究;
B、目标人群根据对所有监测项目的行为认知判断完成分类答案、对完整内容的判断完成数据收集;通过建模研究的模型,进行流行病学以及统计学的处理。通过后台软件分析处理,自动计算出被测试人的驾驶状态风险,以及身体健康风险,同时,根据其得出的状态,自动提供解决方案,并提供短期的风险预测;
C、回收所有的监测数据,进行大数据地图汇总以及跟踪分析,了解研究期间内,监测地理区域内,检测群体的总体变化,并了解到能改善以及防护的实际状况。
进一步,所述的DBQ产品路用性能结构设计体系研究的方法包括DBQ合理结构层位的确定、DBQ高预警性弹性响应分析、DBQ永久变形数值模拟、DBQ产品技术指标研究;
所述的DBQ合理结构层位确定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一、完善由REASON原始DBQ因素结构中最高负载项目组成的迷 你DBQ,并且将其与长问卷、原始问卷比较实用性;
步骤二、测试由一个二阶因素“风险性驾驶”和三个一阶因素即违规、错误、失误所组成的二阶因素结构能否得以建立;
所述的DBQ高预警性弹性响应分析的具体方法为:
REASON的DBQ被翻译为中文,泰文,老文,接着再译为英语来确保意义接近,驾驶者通过基本的DBQ指令来在含有6点的李克特量表上表明他们出现危险性行为的频率,0表示从来不,5表示几乎所有时候;
所述的DBQ永久变形数值模拟的具体方法为:
在分析阶段开展标准ML估计,利用皮尔逊相关因素分析的前提下,运用DBQ数据分析策略,当DBQ使用李克特变量,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连续;显著或中性的非正常分布,因此也被考虑多变量正态的假设在各个变量的分布,利用最大似然估计因子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性时,所观察到的变量分布应是不连续的,在相关性变量因子载荷的数据拟合中得到DBQ各结构层在不同情况(即不同模量)下的参数,研究实际使用时的变形大小,荷载作用次数、模量和各结构层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所述的DBQ产品技术指标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通过对路面实际数值模拟分析,参考国内外DBQ设计方法及相关经验,合东南亚人群特点,提出高模量,高稳定性、高预警性、高舒适性DBQ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
进一步,所述的DBQ产品路用性能工艺技术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通过试验路段人群的普及使用,研究高模量DBQ产品的研制控制工艺技术,从实际人群环境应用效果来考查分析最终产品的可靠性,为后期研发,推广以及市场运用提供参考。
效果汇总
本发明的效果汇总包括DBQ原27项结构检测效果;DBQ原28项 结构检测效果;不同外部环境影响,以及受试对象因素对DBQ使用全样本时高可接受契合度混合影响作用的检测效果;DBQ精简版9项结构配合比设计检测效果;DBQ产品路用性能适用检测效果;DBQ产品路用性能结构设计适用检测效果;DBQ产品路用性能工艺适用检测效果。
各步骤综合效果以时间分期体现,例如:
第一阶段:关于老挝段的行人监测方案在此发明研究过程中:
1、固定点视频监控效果:
在行人穿越公路频繁或交通事故频发的固定地段,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对行人通行的数据进行视频采集,通过人工、或自动的方式,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分析,按照一定的周期,对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可以尽可能详细的分析项目执行过程中对老挝北部省份社区高危行人人群通行行为模式的改变。本方案实施的难点在于寻找合适的监测点,既满足监测样本选取的要求,又满足监测技术条件要求,本方案的技术方案在中国过内是完全成熟的,已经普遍使用在交警的交通监控中,但潜在的困难包括与老挝方面的协调、老挝当地的施工条件。本方案的优点在于采样数据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2、流动点视频监控效果:
在行人穿越公路频繁或交通事故频发的若干地段,采用流动视频监控设备,在不同地点轮流对行人通行的数据进行视频采集,通过人工、或自动的方式,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分析。本方案实施的难点在于不同监测地点的监测时间选取,合适的时间点才能保证视频采集的样本有足够的代表性。本方案的技术方案在中国过内是完全成熟的,已经普遍使用在交警的交通监控中,但潜在的困难包括与老挝方面的协调。本方案的优点在于投资小,实施简单。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加一般性的技术辅助方案效果
如果视频监控的方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实施,那么可以考虑采用问卷调 查加一般性的技术辅助方案,比如针对特定参加调查的对象进行通行行为记录,比如拍照、摄像、文字记录等方式。本方案的难点在于要有足够的人手去实施技术辅助方案,以便达到一定的样本数量。本方案的优点在于不依赖具体的技术手段。
第三阶段:老挝境内的通信方式解决方案效果
老挝境内的通信问题,主要影响采样数据的回传效率,如果互联网接入(包括移动互联网接入)是可用的,没有任何通信问题,但是如果缺乏互联网接入条件,那么考虑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基于传统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线路的数据传输技术。如果数据传输点附近存在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接入,可以使用调制解调器的方案来传递数据;需要根据老挝当地的通信网络设置情况,选取合适的调制解调器直接拨号到后台数据库,完成数据的传送。本方案的优点在于技术成熟、实施简单,但缺点在于工作点附近一定需要一般的通信接入手段。
2、人工传递。在完全没有通信覆盖,又不能使用卫星通信技术的地区,只能采取将数据导入到外部存储介质(U盘、光盘、移动硬盘等),再由工作人员携带外部存储介质去到附近的有互联网接入保障的地区,完成数据回传。从项目实际的实施地点看,到磨憨(中国)或到清孔(泰国)都是可行的。本方案的优点在于简单。
3、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高速/低速数据传输技术。在老挝境内可以使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A、基于海事卫星的数据传输系统。B、基于亚洲卫星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以上2个方案,使用海事卫星系统比较稳定,不需要携带大型的卫星设备出境,但数据传输速率较低。而使用亚洲卫星通信系统,则至少需要有越野车携带VSAT接收设备出境,但数据传输速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道路交通参与者神经认知行为科学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BQ27项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BQ28项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BQ总结构分析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BQ9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学神经认知行为检测的新技术以及新工具。包括:
DBQ原27项结构性能研究;DBQ原28项结构性能研究;不同外部环境影响,以及受试对象因素对DBQ使用全样本时高可接受契合度混合影响作用的研究;DBQ精简版9项结构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BQ产品路用性能研究;DBQ产品路用性能结构设计体系研究;DBQ产品路用性能工艺技术研究。
进一步,所述的DBQ原27项结构性能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针对DBQ原27项基本结构性的功能要求,对其采集、汇总,进入程 序分析等流程提出技术要求,采用两种提高效率的混合改性工作方式“行为”和“健康检查”,对其改良机理与改良工艺进行研究,为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对目标群体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常规试验,根据规范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包括监测车辆司机的国籍比值、当地环境适应疲劳损失、相对反应密度、速度率、情绪稳定性、与神经抗压指数的回归比例性、典型风险含量比例、反馈意识量及身体受应量等指标,验证是否满足要求,对所选行人(学童)和老人,以及妇女进行针对度、强化点和延度三大指标试验,验证是否满足要求。
进一步,所述的不同外部环境影响,以及受试对象因素对DBQ使用全样本时高可接受契合度混合影响作用的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对DBQ原28项结构三因素、四因素和双因素改良方案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各种改良方案改性基本试验确定哪种方案对获取最佳监测,预警效果起主要影响,由此选取适合的改良方案和与医学神经行为体检项目配比的最佳比值;
针对改良方案和与医学神经行为体检项目配比使用高模量回归统计,和神经行为学参数性能系统分析,主要测试静态回归模量、强度、动态回归模量、线性劲度模量等参数,研究三因素、四因素和双因素改良方案各种参数的影响规律,考察静态模量与动态模量的相关性,为结构设计时选取材料参数提供依据。
进一步,所述的DBQ精简版9项结构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针对DBQ精简版9项结构的特殊使用性,探索数据内二阶结构的效率大小,也就是说违规、错误、失误等方面的因素将被视为高阶的风险性驾驶行为因素;高阶因素的存在进一步表明了DBQ的有效性以及它的理论结构,验证性系数分析(CFA)被用于测试原始DBQ与极小型DBQ方法哪个更合适(例如测试模型在解释数据上达到多大程度),同时也测试DBQ高阶结 构存在的合适性。
进一步,所述的DBQ产品路用性能研究具体方法为:
基于不同交通里程、不同东南亚国籍群体、不同驾驶群体年龄,不同性别目标测试对象;所检测的DBQ版本被翻译为中文,泰文,老文,以及英语版本以确保意义接近进行大数据,并符合采集地区人种分布的地图式检测。
具体方法包括:通过手机云端服务器或电脑软件,或电话跟踪,或实际微型电子设备载体进行以下路用研究。
A基于不同检测项目需求,将监测内容以生动,明了的图案,以及动画完成连续沟通动漫过程,同时配以医学人体基本健康检测项目传递到目标检测人群,请其完成神经行为认知识别。关键重点在于运用不同语言版本,以及符合该地区不同交通参与人种特征的手段以及方式完成;并完成人群分层抽样和统计分析研究.
B目标人群根据对所有监测项目的行为认知判断完成分类答案、对完整内容的判断完成数据收集;通过建模研究的模型,进行流行病学以及统计学的处理。通过后台软件分析处理,自动计算出被测试人的驾驶状态风险,以及身体健康风险。同时,根据其得出的状态,自动提供解决方案,并提供短期(近3个月)的风险预测。
C回收所有的监测数据,进行大数据地图汇总以及跟踪分析,了解研究期间内,监测地理区域内,检测群体的总体变化,并了解到能改善以及防护的实际状况。
进一步,所述的DBQ产品路用性能结构设计体系研究的方法包括DBQ合理结构层位的确定、DBQ高预警性弹性响应分析、DBQ永久变形数值模拟、DBQ产品技术指标研究;
所述的DBQ合理结构层位的确定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一、完善由REASON原始DBQ因素结构中最高负载项目组成的迷你DBQ,并且将其与长问卷、原始问卷比较实用性;
步骤二、测试由一个二阶因素“风险性驾驶”和三个一阶因素(违规、错误、失误)所组成的二阶因素结构能否得以建立;
所述的DBQ高预警性弹性响应分析的具体方法为:
REASON的DBQ被翻译为中文,泰文,老文,接着再译为英语来确保意义接近。驾驶者通过基本的DBQ指令来在含有6点的李克特量表(0=从来不5=几乎所有时候)上表明他们出现危险性行为的频率;
所述的DBQ永久变形数值模拟的具体方法为:
在分析阶段开展标准ML估计,利用皮尔逊相关因素分析的前提下,运用DBQ数据分析策略,当DBQ使用李克特变量,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连续。显著或中性的非正常分布,因此也被考虑多变量正态的假设在各个变量的分布,利用最大似然估计因子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性时,所观察到的变量分布应是不连续的,在相关性变量因子载荷的数据拟合中得到DBQ各结构层在不同情况(即不同模量)下的参数,研究实际使用时的变形大小,荷载作用次数、模量和各结构层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所述的DBQ产品技术指标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通过对路面实际数值模拟分析,参考国内外DBQ设计方法及相关经验,合东南亚人群特点,提出高模量,高稳定性、高预警性、高舒适性DBQ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
进一步,所述的DBQ产品路用性能工艺技术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通过试验路段人群的普及使用,研究高模量DBQ产品的研制控制工艺技术,从实际人群环境应用效果来考查分析最终产品的可靠性,为后期研发,推广以及市场运用提供参考。
(1)该工艺技术研究现场选择在中国,泰国,老挝三国国际通道——昆 曼公路交汇区域,选择针对的目标人群涵盖多国人群及不同人种;针对目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区域经济交往过程中面临的多种交通风险问题,例如中国与泰国交通行驶方向完全相反的现状,针对该区域特殊问题进行交通道路环境工程学,人体神经生物反应学,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结合建模研究,对安全的东南亚区域整体道路交通人体神经认知,感知度进行检测和测评具有明确的创新性,现实性,以及社会意义。
(2)该项发明第一次提出针对国际道路,不同路段由于道路自然环境问题、通行的多国车辆流动问题给当地居民及行人带来的行为认知及干扰影响进行神经行为检测技术,尤其是针对当地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该地区妇女和孩童)的行为认知评价监测,以及通过该研究发明的干预作用,而达到的社会推广率,及东南亚地区和云南地区对该发明的认可及采纳是本项发明的显著特点。
(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全球道路安全同盟”对该项发明的支持与要求,按照国际安全项目的惯例,该组织专家将对该项发明的研发过程,特别针对跨境道路上高危人群神经行为安全进行研究的过程进行相关检测以及国际范围的试用,也将对该项发明的前沿性以及国际性进行保证以及验,可体现该项发明社会多层次参与的创新性。
各创新点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阶段:关于老挝段的行人监测方案
老挝段的行人监测,主要用于采集当地老挝北部省份社区高危行人人群(包括当地妇女,学童)通行的实际数据。为达成此目标,提供以下方案供实施;
1、固定点视频监控方案:
在行人穿越公路频繁或交通事故频发的固定地段,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对行人通行的数据进行视频采集,通过人工、或自动的方式,对采集到的视 频图像进行分析,按照一定的周期,对分析结果进行比对,主要是重点观察行人的三个一阶因素(违规、错误、失误)在项目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为此,需要提前定义以上三个一阶因素(违规、错误、失误)在行人通行方面的行为,在视频结果中查找符合定义的行为,建立统计学方面的模型,尽可能与DBQ拟合。对不同阶段的行人通行三个一阶因素(违规、错误、失误)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尽可能详细的分析项目执行过程中对老挝北部省份社区高危行人人群通行行为模式的改变。本方案实施的难点在于寻找合适的监测点,既满足监测样本选取的要求,又满足监测技术条件要求,本方案的技术方案在中国过内是完全成熟的,已经普遍使用在交警的交通监控中,但潜在的困难包括与老挝方面的协调、老挝当地的施工条件。本方案的优点在于采样数据的连续性与完整性,缺点在于数据量大,分析工作困难,并且投资也大。
2、流动点视频监控方案:
在行人穿越公路频繁或交通事故频发的若干地段,采用流动视频监控设备,在不同地点轮流对行人通行的数据进行视频采集,通过人工、或自动的方式,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分析,按照一定的周期,对分析结果进行比对,主要是重点观察行人的三个一阶因素(违规、错误、失误)在项目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对不同阶段的行人通行三个一阶因素(违规、错误、失误)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尽可能详细的分析项目执行过程中对老挝北部省份社区高危行人人群通行行为模式的改变。本方案实施的难点在于不同监测地点的监测时间选取,合适的时间点才能保证视频采集的样本有足够的代表性。本方案的技术方案在中国过内是完全成熟的,已经普遍使用在交警的交通监控中,但潜在的困难包括与老挝方面的协调。本方案的优点在于投资小,实施简单,但缺点在于采样数据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不如固定点视频监控方案,分析工作困难。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加一般性的技术辅助方案:
如果视频监控的方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实施,那么可以考虑采用问卷调查加一般性的技术辅助方案,比如针对特定参加调查的对象进行通行行为记录,比如拍照、摄像、文字记录等方式。本方案的难点在于要有足够的人手去实施技术辅助方案,以便达到一定的样本数量。本方案的优点在于不依赖具体的技术手段,但缺点在于采样数据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远远不如视频监控方案,实施工作困难。
第三阶段:老挝境内的通信方式解决方案
老挝境内的通信问题,主要影响采样数据的回传效率,如果互联网接入(包括移动互联网接入)是可用的,没有任何通信问题,但是如果缺乏互联网接入条件,那么考虑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基于传统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线路的数据传输技术。如果数据传输点附近存在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接入,可以使用调制解调器的方案来传递数据;需要根据老挝当地的通信网络设置情况,选取合适的调制解调器直接拨号到后台数据库,完成数据的传送。本方案的优点在于技术成熟、实施简单,但缺点在于工作点附近一定需要一般的通信接入手段。
2、人工传递。在完全没有通信覆盖,又不能使用卫星通信技术的地区,只能采取将数据导入到外部存储介质(U盘、光盘、移动硬盘等),再由工作人员携带外部存储介质去到附近的有互联网接入保障的地区,完成数据回传。从项目实际的实施地点看,到磨憨(中国)或到清孔(泰国)都是可行的。本方案的优点在于简单,缺点在于数据传输效率最低。
3、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高速/低速数据传输技术。在老挝境内可以使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A、基于海事卫星的数据传输系统。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提供低速率(4.8k或3.1KHz)语音和数据服务,也提供高速率(共享可达492kbps,流IP最高可达256kbps)数据服务,并且可以和公共电话网相联通。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还可以提供真正的运动中通信,一个车载的终端可以在110公里/小时(最新产品的设计时速可达400公里/小时)速度下通过卫星传输视频图像、数据、话音。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要,单台车载终端可以提供256kbps的流IP数据和432kbps的标准IP数据及64kbps的ISDN服务。目前,全球有三个生产厂家可以提供海事卫星终端,新加坡ADDVALUE公司、丹麦Thrane&Thrane公司、美国休斯公司均可提供不同种类的终端,完全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在中国国内,也可以向中国电信协商租用。B、基于亚洲卫星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使用VSAT的甚小地球站,只需要大约直径在0.5m-1.0m范围内的地面站,使用亚洲卫星系统,可以提供100Mbps以内的数据传输。以上2个方案,使用海事卫星系统比较稳定,不需要携带大型的卫星设备出境,但数据传输速率较低。而使用亚洲卫星通信系统,则至少需要有越野车携带VSAT接收设备出境,但数据传输速率较高。
最后,通过试验路段人群的普及使用,研究高模量DBQ产品的研制控制工艺技术,从实际人群环境应用效果来考查分析最终产品的可靠性,为后期研发,推广以及市场运用提供参考。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神经认知行为科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神经认知行为科学检测方法包括:
DBQ原27项结构性能研究;DBQ原28项结构性能研究;不同外部环境影响,以及受试对象因素对DBQ使用全样本时高可接受契合度混合影响作用的研究;DBQ精简版9项结构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DBQ产品路用性能研究;DBQ产品路用性能结构设计体系研究;DBQ产品路用性能工艺技术研究;
所述的DBQ原27项结构性能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针对DBQ原27项基本结构性的功能要求,对其采集、汇总,进入程序分析流程提出技术要求,采用两种提高效率的混合改性工作方式“行为”和“健康检查”,对其改良机理与改良工艺进行研究,为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对目标群体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常规试验,根据规范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包括监测车辆司机的国籍比值、当地环境适应疲劳损失、相对反应密度、速度率、情绪稳定性、与神经抗压指数的回归比例性、典型风险含量比例、反馈意识量及身体受应量指标,验证是否满足要求,对所选行人进行针对度、强化点和延度三大指标试验,验证是否满足要求;
所述的不同外部环境影响,以及受试对象因素对DBQ使用全样本时高可接受契合度混合影响作用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对DBQ原28项结构三因素、四因素和双因素改良方案进行正交试验,通过各种改良方案改性基本试验确定哪种方案对获取最佳监测,预警效果起主要影响,由此选取适合的改良方案和与医学神经行为体检项目配比的最佳比值;
针对改良方案和与医学神经行为体检项目配比使用高模量回归统计,和神经行为学参数性能系统分析,主要测试静态回归模量、强度、动态回归模量、线性劲度模量,研究三因素、四因素和双因素改良方案各种参数的影响规律,考察静态模量与动态模量的相关性,为结构设计时选取材料参数提供依据;
所述的DBQ精简版9项结构配合比设计方法应符合并验证一下研究过程,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针对DBQ精简版9项结构的特殊使用性,探索数据内二阶结构的效率大小,高阶因素的存在进一步表明了DBQ的有效性以及它的理论结构,验证性系数分析(CFA)被用于测试原始DBQ与极小型DBQ方法哪个更合适,同时也测试DBQ高阶结构存在的合适性;
所述的DBQ产品路用性能研究具体方法为:
基于不同交通里程、不同东南亚国籍群体、不同驾驶群体年龄,不同性别目标测试对象;所检测的DBQ版本被翻译为中文,泰文,老文,以及英语版本以确保意义接近进行大数据,并符合采集地区人种分布的地图式检测;
具体方法包括:通过手机云端服务器或电脑软件,或电话跟踪,或实际微型电子设备载体进行以下路用研究:
A、基于不同检测项目需求,将监测内容以生动,明了的图案,以及动画完成连续沟通动漫过程,同时配以医学人体基本健康检测项目传递到目标检测人群,请其完成神经行为认知识别,关键重点在于运用不同语言版本,以及符合该地区不同交通参与人种特征的手段以及方式完成;并完成人群分层抽样和统计分析研究;
B、目标人群根据对所有监测项目的行为认知判断完成分类答案、对完整内容的判断完成数据收集;通过建模研究的模型,进行流行病学以及统计学的处理,通过后台软件分析处理,自动计算出被测试人的驾驶状态风险,以及身体健康风险,同时,根据其得出的状态,自动提供解决方案,并提供短期的风险预测;
C、回收所有的监测数据,进行大数据地图汇总以及跟踪分析,了解研究期间内,监测地理区域内,检测群体的总体变化,并了解到能改善以及防护的实际状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认知行为科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BQ产品路用性能结构设计体系研究的方法包括DBQ合理结构层位的确定、DBQ高预警性弹性响应分析、DBQ永久变形数值模拟、DBQ产品技术指标研究;
所述的DBQ合理结构层位的确定的具体方法为:
步骤一、完善由REASON原始DBQ因素结构中最高负载项目组成的迷你DBQ,并且将其与长问卷、原始问卷比较实用性;
步骤二、测试由一个二阶因素“风险性驾驶”和三个一阶因素即违规、错误、失误所组成的二阶因素结构能否得以建立;
所述的DBQ高预警性弹性响应分析的具体方法为:
REASON的DBQ被翻译为中文,泰文,老文,接着再译为英语来确保意义接近;驾驶者通过基本的DBQ指令来在含有6点的李克特量表上表明他们出现危险性行为的频率,0表示从来不,5表示几乎所有时候;
所述的DBQ永久变形数值模拟的具体方法为:
在分析阶段开展标准ML估计,利用皮尔逊相关因素分析的前提下,运用DBQ数据分析策略,当DBQ使用李克特变量,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连续,显著或中性的非正常分布,因此也被考虑多变量正态的假设在各个变量的分布,利用最大似然估计因子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性时,所观察到的变量分布应是不连续的,在相关性变量因子载荷的数据拟合中得到DBQ各结构层在不同情况即不同模量下的参数,研究实际使用时的变形大小,荷载作用次数、模量和各结构层因素的变化规律;
所述的DBQ产品技术指标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通过对路面实际数值模拟分析,参考国内外DBQ设计方法及相关经验,合东南亚人群特点,提出高模量,高稳定性、高预警性、高舒适性DBQ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认知行为科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BQ产品路用性能工艺技术研究的具体方法为:
通过试验路段人群的普及使用,研究高模量DBQ产品的研制控制工艺技术,从实际人群环境应用效果来考查分析最终产品的可靠性,为后期研发,推广以及市场运用提供参考。
CN201410239044.XA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道路交通参与者神经认知行为科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635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9044.XA CN104063581B (zh)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道路交通参与者神经认知行为科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9044.XA CN104063581B (zh)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道路交通参与者神经认知行为科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3581A CN104063581A (zh) 2014-09-24
CN104063581B true CN104063581B (zh) 2017-06-20

Family

ID=51551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904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63581B (zh)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道路交通参与者神经认知行为科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635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54326A (en) * 2015-07-02 2018-03-28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Cognitive computing meeting facilitator
CN109992612B (zh) * 2019-04-19 2022-03-04 吉林大学 一种汽车仪表板造型形态元素特征库的开发方法
CN111753810B (zh) * 2020-07-13 2021-07-09 清华大学 驾驶行为数据测试系统与采集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3902A (zh) * 2010-12-22 2011-05-04 东南大学 交通参与者交通行为安全性测评方法
CN103827938A (zh) * 2011-09-22 2014-05-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驾驶辅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3902A (zh) * 2010-12-22 2011-05-04 东南大学 交通参与者交通行为安全性测评方法
CN103827938A (zh) * 2011-09-22 2014-05-2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驾驶辅助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ge, gender, mileage and the DBQ: The validity of the Driver Behavior Questionnaire in different driver groups;Martinussen等;《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20130331;第52卷;第228-236页 *
Investigating the factorial invariance of the 28-item DBQ across genders and age groups: An Explorator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tudy;Mattsson等;《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20120930;第48卷;第379-396页 *
Short and user-friendly: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Mini-DBQ;Martinussen等;《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20130131;第50卷;第1259-1265页 *
基于生理信号的疲劳驾驶风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杨星星等;《中国医学装备》;20130731;第10卷(第7期);第57-5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3581A (zh) 2014-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reetscapes and human walking activities using Google Street View and human trajectory data
O’Connor et al. Geo-temporal tracking and analysis of tourist movement
Durand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related to physical activity and obesity risk: implications for smart growth urban planning
Yin Assessing walkability in the city of Buffalo: Application of agent-based simulation
Bohnert et al. 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on heroin and cocaine use among adults: evidence of bidirectional influences
CN104063581B (zh) 一种道路交通参与者神经认知行为科学检测方法及装置
Park A GPS-enabled portable air pollution sensor and web-mapping technologies for field-based learning in health geography
CN106023580B (zh) 一种车队车辆跟踪定位全景展示系统
Tserstou et al. SCENT: Citizen sourced data in suppor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a et al. Determinants of bicycling for transportation in disadvantaged neighbourhoods: Evidence from Xi’an, China
Abimbola et al. Evaluating the influence of resident agencies’ participation in flood management via social media, in Nigeria
Dias et al. Adding Value and Improving Processes Using Location-Based Services in Protected Areas: The WebPark Experience
Venter et al. A Role for GPS Data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Exploring Links between Walking Behaviour,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Crime Perception in South Africa
CN112581339B (zh) 一种公平开放性的智慧城市社会要素表述系统
Liu Optimization method of river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supporting spectrum classification and 3d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Koh et al. Towards a ‘City in Nature’: Evaluating the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approach to support urban green space management
Davis Evaluating the Utility of Global Versus Local Geospatial Data for Secondary Cities
Hijab et al. Multi-Actor Geo-Collaborative Device for Collecting Household Waste in Urban Areas: A Case Study of Lamkansa District, Casablanca, Morocco
Foresman The Baltimore-Washington regional collaboratory land-use history research program
Shrestha Data Validation and Quality Assessment of Voluntar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Road Network of Castellon for Emergency Route Planning
CIVIL COMPLETION OF ADAPTATION OF VGI MAPPING TOOL TO CLOSE THE RPAG Deliverable 5.3 Dissemination Level: PU
Narcy Accessibility to schooling in South African rural areas
Nasserabadi et al. Application of fuzzy set theory and SPOT satellite images in site selec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case study: Saqqez City, Iran)
Bălănică et al. The impact of road transport emissions on air quality in Brăila, Romania
Tribby et al. Comparing the appropriate geographic region for assessing built 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with walking trips using different metrics and model approach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