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9810A - 触控装置与其应用于其上的选取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触控装置与其应用于其上的选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9810A
CN104049810A CN201310112349.XA CN201310112349A CN104049810A CN 104049810 A CN104049810 A CN 104049810A CN 201310112349 A CN201310112349 A CN 201310112349A CN 104049810 A CN104049810 A CN 104049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touch point
depth parameter
index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23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升宪
黄博亮
魏守德
林瑞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49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98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interrupting or reflecting a light beam, e.g. optical touch-scree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5Interaction with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or interaction object displayed as three-dimensional, e.g. changing the user viewpoint with respect to the environment or obj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4Multi-touch detection in digitiser, i.e. details about the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a plurality of touching locations, e.g. multiple fingers or pen and finger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触控装置与应用于其上的选取方法。触控装置包含:第一光源、第一感测器、第二光源、第二感测器与控制器。选取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驱动第一光源产生第一平面光;通过第一感测器感测左侧反射光分布,进而以多个左侧深度参数代表该左侧反射光分布;驱动第二光源产生第二平面光,至少二个触控点反射第二平面光而形成右侧反射光分布;通过第二感测器感测右侧反射光分布,进而以多个右侧深度参数代表右侧反射光分布;以及根据这些左侧深度参数与这些右侧深度参数而自这些候选触控位置中,选取触控点的位置。

Description

触控装置与其应用于其上的选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装置与应用于其上的选择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式触控装置与应用于其上的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运作原理的不同,触控技术可分为:电容式触控技术、电阻式触控技术、光学式触控技术等类型。
其中,光学式触控技术利用光遮断的座标计算出触控的位置。相对容易被应用于大尺寸,且生产成本较低。
请参照图1A,其示出了现有的光学式触控装置,判断单一个待测物体的触控点的示意图。
简言之,光学式触控装置是利用光机(M1、M2)内的光源发出出射光线后,利用影像感测器来感测是否存在触控点,并判断触控点的座标位置。
由光源出射的红外线,会因为待测物体O的缘故,而使待测物体所在位置的反射光分布产生变化。此时,影像感测器便可根据反射光分布的变化,搭配控制器计算触控点的位置。
为了便于说明,本说明书的附图均将待测物体O与第一光机M1之间的连线,以及与显示面板14的第四侧边IV所形成的夹角称为左侧夹角θl。同理,将待测物体O与第二光机M2之间的连线,以及与显示面板14的第四侧边IV所形成的夹角称为右侧夹角θr。下文中,因假设感测器设置于光机内,说明时均一般性的以M1代表第一光机/第一感测器,以及以M2代表第二光机/第二感测器。
在图1A中,控制器可根据待测物体O的位置与两个光机(M1、M2)构成的三角形,得出三角形左上与右上的两个角度(左侧夹角θl、右侧夹角θr)。之后,再根据三角函数来算触控点的座标。即,其计算位置的过程可能通过即时性的运算,或者,搭配查表的方式得出。
然而,针对多点触控的应用,现有的光学式触控技术却无法准确判断触控点。这是因为在待测物体的个数超过一个时,现有的光学式触控装置会因为左侧夹角θl与右侧夹角θr的不同组合方式,而于判断触控点时产生混淆。
以下,当显示面板因为存在多个待测物体,进而产生多个左侧夹角θl、右侧夹角θr时,这些左侧夹角与右侧夹角的编号均根据夹角角度的递增顺序而定义。例如:左侧夹角的角度为最小者编号为θl1、右侧夹角的角度为最小者编号为θr1,其余类推。
连带的,当待测物体为多个时,将待测物体与第一光机M1之间的连线L搭配左侧夹角的编号而标示。以及将待测物体与第二光机M1之间的连线R搭配右侧夹角的编号而标示。
请参见图1B,其示出了显示面板存在两个待测物体时,现有的光学式触控装置对触控点产生误判的示意图。
在此图中,假设第一待测物体O1的位置为P1、第二待测物体O2的位置为P2。
因此,根据第一待测物体O1与第一光机M1、第二光机M2所形成的三角形,可以得出第二左侧夹角θl2与第一右侧夹角θr1。同理,根据第二待测物体O2与第一光机M1、第二光机M2所形成的三角形,将得出第一左侧夹角θl1、第二右侧夹角θr2。
承上,当显示面板14上有两个待测物体时,感测器将感测得出四个夹角,即,第一左侧夹角θl1、第二左侧夹角θl2、第一右侧夹角θr1、第二右侧夹角θr2。
其中,如果以第一左侧夹角θl1分别搭配第一右侧夹角θr1、第二右侧夹角θr2估测触控点时,控制器将分别得出候选触控位置F1与候选触控位置P2。
另一方面,如果以第二左侧夹角θl2分别搭配第一右侧夹角θr1、第二右侧夹角θr2估测触控点时,控制器将分别得出候选触控位置P1与候选触控位置F2。
也就是说,这四个夹角共可组合得出显示面板上的四个候选触控位置(P1、P2、F1、F2)。然而,候选触控位置F1与候选触控位置F2并非触控点所在的真正位置。
这是因为控制器是根据感测器回传的阴影位置而判断,在四取二的情况下,这时有两个阴影位置是假的,因而被称为鬼点。鬼点的存在,让控制器无法判断触控点所在的真正位置。因此,图1B的候选触控位置F1与候选触控位置F2即为鬼点。
如前所述,当触控点的个数为两个时,第一感测器会感测而得两个左侧夹角,第二感测器也会感测得出两个左侧夹角。两个左侧夹角与两个右侧夹角可组合而成四个候选触控位置。在这四个候选触控位置的位置中,扣除实际的触控点的位置,共有两个鬼点。
同样的,当触控点个数更多,感测器感测得出的阴影(候选触控位置)个数也越多。连带的,将鬼点误判为触控点风险也越高。
例如:当待测物体有三个(相当于显示面板上有三个触控点)时,第一感测器会感测而得三个左侧夹角,第二感测器也会感测得出三个左侧夹角。三个左侧夹角与三个右侧夹角组合而成的候选触控位置的个数共有九个。其中,扣除实际的触控点的位置,共有六个鬼点。
由此可知,候选触控位置的个数相当于待测物体的个数的平方。因此,当待测物体的个数增加时,如何能快速的在众多候选触控位置中排除鬼点的位置,进而选取触控点,成为一个设计光学式触控装置时,应考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为一种触控装置,其自多个候选触控位置中,判断与至少二个待测物体相对应的触控点,该触控装置包含:一显示面板;一第一光源,位于该显示面板的左侧,其产生一第一平面光,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反射该第一平面光而形成一左侧反射光分布;一第一感测器,设置于该显示面板,其于感测该左侧反射光分布后,据以转换为多个左侧深度参数;一第二光源,位于该显示面板的右侧,其产生一第二平面光,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反射该第二平面光而形成一右侧反射光分布;一第二感测器,设置于该显示面板,其于感测该右侧反射光分布后,转换为多个右侧深度参数;以及一控制器,电连接于该第一感测器与该第二感测器,其根据这些左侧深度参数与这些右侧深度参数而选取与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相对应的触控点。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一种选取方法,其应用于自触控装置的多个候选触控位置中,选取与至少二个待测物体相对应的触控点,该选取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驱动一第一光源产生一第一平面光,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反射该第一平面光而形成一左侧反射光分布;通过一第一感测器感测该左侧反射光分布,进而以多个左侧深度参数代表该左侧反射光分布;驱动一第二光源产生一第二平面光,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反射该第二平面光而形成一右侧反射光分布;通过一第二感测器感测该右侧反射光分布,进而以多个右侧深度参数代表该右侧反射光分布;以及根据这些左侧深度参数与这些右侧深度参数而自这些候选触控位置中,选取与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相对应的触控点。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其示出了现有的光学式触控装置,判断单一个待测物体的触控点的示意图。
图1B,其示出了显示面板存在两个待测物体时,现有的光学式触控装置对触控点产生误判的示意图。
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式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3,其是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使用第一感测器感测而得的待测物深度与左侧夹角关系的示意图。
图4A,其是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对待测物体不存在时,通过第一感测器感测并转换左侧位置索引对应于左侧深度参数的示意图。
图4B,其是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对存在一个待测物体的情形,通过第一感测器感测并转换左侧位置索引对应于左侧深度参数的示意图。
图5A,其示出了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判断一个触控点与第一感测器的相对距离的示意图。
图5B,其示出了本发明的触控装置根据图5A的触控点改变时,对左侧位置索引与左侧深度参数影响的示意图。
图6A,其示出了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判断一个触控点与第一感测器的相对距离的示意图。
图6B,其示出了本发明的触控装置根据图6A的触控点改变时,对左侧位置索引与左侧深度参数影响的示意图。
图7A,其是触控装置感测得出四个候选触控位置的示意图。
图7B,其是图7A中,当显示面板上有两个待测物体时,其中的第一种触控点组合的示意图。
图7C,其是图7A中,当显示面板上有两个待测物体时,其中的第二种触控点组合的示意图。
图8A,其是图7B的触控点配置相对应于第一感测器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8B,其是图7C的触控点配置相对应于第一感测器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9A,其是两个待测物体分别位于候选触控位置F1、F2的示意图。
图9B,其是显示面板上的两个触控点呈现图9A组合时,利用第一感测器感测的示意图。
图9C,其是显示面板上的两个触控点呈现图9A组合时,利用第二感测器感测的示意图。
图10,其是汇整待测物体呈现图7A、图9A的两种的配置方式时,由第一感测器与第二感测器产生的信息的示意图。
图11,其是本发明的选取方法应用于触控板上,自多个候选触控位置中,选取至少二个触控点的位置的流程图。
图12A,其是本发明的选择方法如何于图11的左侧分支流程中,判断判断第一触控点、第二触控点何者较为接近第一感测器的示意图。
图12B,其是本发明的选择方法如何于图11的右侧分支流程中,判断判断第一触控点、第二触控点何者较为接近第二感测器的示意图。
图13,其是应用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与选择方法,判断三个待测物体的触控点的的示意图。
图14,其是汇整三个触控点形成的三种排列方式,由第一感测器与第二感测器产生的信息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触控装置10、20、
显示面板14、24、54、64、74、94、134
第一光源21a
第一感测器21b
第二光源22a
第二感测器22b
控制器25
反光边条27a、27b、27c
具体实施方式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可自多个候选触控位置中,选取触控点实际位置的触控装置与应用于其上的选择方法。
请参照图2,其示出了本发明的光学式触控装置的示意图。本发明的触控装置20包含:显示面板24、第一光源21a、第一感测器21b、第二光源22a、第二感测器22b、控制器25。
其中,显示面板24为具有第一侧边I、第二侧边II、第三侧边III、第四侧边IV的矩形。在此图中,显示面板的第一侧边I与第三侧边III彼此平行、显示面板24的第二侧边II与第四侧边IV彼此平行。
在第一侧边I与第四侧边IV所形成的夹角,以及第三侧边与第四侧边所形成的夹角,分别装设第一光机M1与第二光机M2。
其中,每个光机均包含了影像感测器(image sensor)以及光源。影像感测器可使用深度镜头。此外,触控装置使用的光源种类并不需要限定,而可使用红外线光源、激光光源或发光二极管光源等。当光源为激光光源时,会另外包含准直透镜与滤片等元件。其后的光机,其使用的光源将以激光光源为例。
对第一光机M1而言,先驱动第一光源21a发出第一出射光线。接着,通过设置于第一光源21a前方的第一准直透镜,将第一出射光线集中而形成第一点光源。其后,再藉由设置于第一准直透镜前方的第一滤片,进而使第一点光源形成第一平面光。再者,待测物体将反射第一平面光而形成左侧反射光分布。此时,再通过设置于显示面板24的第一感测器,感测左侧反射光分布。
随着光源所采用的技术类型的不同,前述产生平面光的做法也可能不同。例如:由于激光光源包含准直透镜的缘故,额外搭配滤片使用;若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或红外线等面光源时,便不需要再通过滤镜将发射的光线转换为平面光。
另一方面,对第二光机M2而言,先驱动第二光源22a发出第二出射光线。接着,通过设置于第二光源前方的第二准直透镜,将第二出射光线集中而形成第二点光源。其后,再藉由设置于第二准直透镜前方的第二滤片,进而使第二点光源形成第二平面光。再者,触控点将反射第二平面光而形成右侧反射光分布。此时,再通过设置于显示面板24的第二感测器,感测右侧反射光分布。
在显示面板24的下缘(第二侧边II)与左、右两侧(第一侧边I与第三侧边III)则装设消光边条或反光(retroreflective)边条27a、27b、27c。
其中,使用消光边条的作法称为反射式,会吸收由红外线光源发出的红外线。使用消光边条时,大部分的反射光均被消光边条吸收。
此时,如果没有待测物体在显示面板上,第一感测器21b所接收的左侧反射光分布、第二感测器22b所接收的右侧反射光分布将呈现亮度很低的情形。反之,如果有待测物体时,由于待测物体会反射第一/第二平面光的缘故,第一感测器21b所接收的左侧反射光分布、第二感测器22b所接收的右侧反射光分布,将在与待测物体相对应的位置呈现亮度增加的现象。
另一方面,使用反光边条的作法称为遮断式,通过反射边条反射红外线。使用反光边条时,绝大部分的反射光均被反光边条反射。
此时,如果显示面板上没有待测物体时,第一感测器21b所接收的左侧反射光分布、第二感测器22b所接收的右侧反射光分布将呈现亮度极高的情形。反之,如果有待测物体时,由于待测物体会反射第一/第二平面光,且因待测物体的反光系数与反光边条不同。因此,第一感测器21b所接收的左侧反射光分布、第二感测器22b所接收的右侧反射光分布将在与待测物体相对应的位置呈现亮度降低的现象。
换言之,根据使用消光边条或反光边条的不同,左侧/右侧反射光分布的特性也有差异。为了简化说明,以下的说明均以消光边条为例。然而,无论显示面板24的侧边使用消光边条或反光边条,均能搭配本发明的构想。
为了简化说明,以下的说明将以第一感测器M1与触控点之间的左侧夹角、相对距离的判断为主。关于第二感测器M2与触控点之间的右侧夹角、相对距离的判断,均可类推得出而不予赘述。
请参见图3,其是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使用第一感测器感测而得的待测物深度与左侧夹角关系的示意图。
首先假设第一感测器M1与第二感测器M2可感测的夹角范围均是90度。当然,这些感测器可以感测的夹角范围并不以此为限。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第一感测器M1所能感测的90度左侧夹角,可以利用多个左侧位置索引表示。例如:以左侧位置索引1代表0度、以左侧位置索引512代表90度,其余度数与左侧位置索引的对应关系则依据内插方式以比例计算,或根据事先定义等方式而决定。当然,左侧位置索引的个数、范围并不需要被限定。
本发明的第一感测器M1与第二感测器M2可使用具有深度感测功能的景深镜头。因此,第一感测器M1可以将感测范围内的周边物体以多个左侧深度参数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各个左侧位置索引分别对应于各左侧深度参数。
具有深度感测功能的第一感测器M1,可进一步提供显示面板是否存在待测物体,以及待测物体与第一感测器M1之间的相对距离等信息给控制器。
请参见图4A,其是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对待测物体不存在时,通过第一感测器感测并转换左侧位置索引对应于左侧深度参数的示意图。
当显示面板的平面并不存在任何待测物体时,第一感测器M1感测而得的左侧深度参数均很小(例如:0)。此时,左侧位置索引与左侧深度参数的对应关系可能呈现一水平线。
请参见图4B,其是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对存在一个待测物体的情形,通过第一感测器感测并转换左侧位置索引对应于左侧深度参数的示意图。
当待测物体存在于显示面板的平面时,第一感测器将对应于待测物体的位置而产生一个深度值。例如:此图说明第一感测器在触控点的位置(左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存在一个左侧深度参数的相对极值。随着待测物体的数量增加,左侧位置索引对应于左侧深度参数的关系图将存在更多的相对极值。
需留意的是,关于待测物体与第一感测器间的相对距离,与左侧深度参数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感测器的特性而异。
例如:假设感测器的左侧深度参数与相对距离成正比,当待测物体与第一感测器间的相对距离越远时,左侧深度参数的数值越大。
或者,假设感测器的左侧深度参数与相对距离成反比,当待测物体与第一感测器间的相对距离越近时,左侧深度参数的数值越大。
为了便于说明,以下的实施例假设:当待测物体与第一感测器间的相对距离越近时,左侧深度参数的数值越大;以及当待测物体与第一感测器间的相对距离越远时,左侧深度参数的数值越小。
请参见图5A,其示出了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判断一个触控点与第一感测器的相对距离的示意图。此图说明待测物体O分别位于触控点P与触控点P'的情形。
请参见图5B,其示出了本发明的触控装置根据图5A的触控点改变时,对左侧位置索引与左侧深度参数影响的示意图。
当触控点与M1的相对距离改变,但是左侧夹角维持时。第一感测器感测而得的峰值将产生变化,但是第一左侧位置索引的位置维持不变。
例如,当触控点的位置由P移动至P'时,因为与第一感测器的相对距离变远,导致由触控点产生的反射光的反射亮度较低。此处假设反射亮度越低时,左侧深度参数也越小。连带的,图5B的左侧深度参数的峰值亦相对降低(由d_max降低至d_max')。
请参见图6A,其示出了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判断一个触控点与第一感测器的相对距离的示意图。此图说明待测物体O分别位于触控点P与触控点P"的情形。
请参见图6B,其示出了本发明的触控装置根据图6A的触控点改变时,对左侧位置索引与左侧深度参数影响的示意图。
当触控点与M1的相对距离维持一致,但是位置改变时。第一感测器M1感测而得的峰值维持不变,但是第一左侧位置索引Idx_l1的数值,亦将根据左侧夹角的改变而变化。
例如,当待测物体O的位置由P移动至P"时,因为左侧夹角变的较大(θl<θl"),图6B的峰值亦相对往右移动。
根据前述说明可以得知,本发明除了利用感测器取得夹角外,还进一步以深度参数的相对极值,结合代表夹角的位置索引而判断触控点的实际位置。
本发明的作法亦可被应用于多点触控的情形。以下,分别以二个触控点与三个触控点为例,说明本发明如何结合既有的三角定位方式,自多个候选触控位置中,选取触控点的实际位置。
首先,利用图7A、7B、7C、8A、8B、9A、9B、9C、10,说明当显示面板上存在两个待测物体时,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如何自多个候选触控位置中,排除其中的鬼点,并选择待测物体的真正位置(即,触控点)。
当显示面板存在第一触控点O1与第二触控点O2时,其中第一触控点O1对应于第一左侧位置索引Idx_l2与第一右侧位置索引Idx_r1、第二触控点O2对应于第二左侧位置索引Idx_l1与第二右侧位置索引Idx_r2。请参见图7A,其是触控装置感测得出四个候选触控位置的示意图。此图假设待测物体的实际位置在P1、P2,而F1、F2为鬼点。
请参见图7B,其是图7A中,当显示面板上有两个待测物体时,其中的第一种触控点组合的示意图。其中,第一触控点P1与第一感测器M1之间的距离Dist(P1,M1)小于第二触控点P2与第一感测器M1之间的距离Dist(P2,M1)。即,Dist(P1,M1)<Dist(P2,M1)
请参见图7C,其是图7A中,当显示面板上有两个待测物体时,其中的第二种触控点组合的示意图。其中,第一触控点P1与第二感测器M2之间的距离Dist(P1,M2)大于第二触控点P2与第二感测器M2之间的距离Dist(P2,M2)。即,Dist(P1,M2)>Dist(P2,M2)。
为了便于识别,假设第一待测物体O1所在的第一触控点p1对应于第一左侧位置索引Idx_l2与第一右侧位置索引Idx_r1;以及第二待测物体O2所在的第二触控点p2对应于第二左侧位置索引Idx_l1与第二右侧位置索引Idx_r2。
请参见图8A,其是图7B的触控点配置相对应于第一感测器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承上所述,对第一感测器M1而言,与第一左侧位置索引Idx_l1、第二左侧位置索引Idx_l2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为这些左侧深度参数中的极值。
由于第二触控点P2所在的左侧夹角小于第一触控点P1所在的左侧夹角,对应于左侧位置索引便相当于,第二触控点P2的左侧位置索引数值较小。因此,图中的左侧峰值可确认对应于第二触控点P2。
又,因为第一触控点P1与第一感测器M1的相对距离,较第二触控点P2与第一感测器M1的相对距离更近,代表与第一左侧位置索引Idx_l1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较大。因此,图中右侧的峰值较左侧的峰值更高。
请参见图8B,其是图7C的触控点配置相对应于第二感测器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承上所述,对第二感测器M2而言,与第一右侧位置索引Idx_r1、第二右侧位置索引Idx_r2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为这些右侧深度参数中的极值。
由于第二触控点P2所在的右侧夹角大于第一触控点P1所在的右侧夹角,与第一触控点P1、第二触控点P2对应于左侧位置索引将具有以下关系:第一右侧位置索引Idx_r1的数值较小、第二右侧位置索引Idx_r2的数值较大。因此,图中的左侧峰值可确认对应于第一触控点P1。
另外,因为第一触控点P1与第二感测器M2的相对距离Dist(P1,M2),较第二触控点P2与第二感测器M2的相对距离Dist(P2,M2)更远。即,Dist(P1,M2)>Dist(P2,M2),代表与第一右侧位置索引Idx_r1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较小。因此,图中左侧的峰值较右侧的峰值更低。
请参见图9A,其是两个待测物体分别位于候选触控位置F1、F2的示意图。此图假设待测物体所在的触控点分别位于F1、F2,而P1、P2为鬼点。
请参见图9B,其显示面板上的两个触控点呈现图9A组合时,利用第一感测器感测的示意图。第一触控点P1与第一感测器M1之间的距离Dist(F1,M1)小于第二触控点P2与第一感测器M1之间的距离Dist(F2,M1)。即,Dist(F1,M1)<Dist(F2,M1)
请参见图9C,其显示面板上的两个触控点呈现图9A组合时,利用第二感测器感测的示意图。第一触控点P1与第二感测器M2之间的距离Dist(F1,M2)小于第二触控点P2与第二感测器M2之间的距离Dist(F2,M2)。即,Dist(F1,M2)<Dist(F2,M2)。
同样的,当待测物体实际位于候选触控位置F1、候选触控位置F2时,第一感测器M1与第二感测器M2的感测结果也可以表示为左侧夹角、右侧夹角、与触控点的相对距离。
当控制器已经根据三角函式得出四个触控候选位置时,亦相当于第一感测器M1的感测结果为:共有两个左侧位置索引(Idx_l1、Idx_l2)所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具有相对极值(峰值)。且,第二感测器M2的感测结果亦为:共有两个右侧位置索引(Idx_r1、Idx_r2)所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具有相对极值(峰值)。此时,本发明可进一步通过对深度参数的相对极值(峰值)间的比较,判断触控点的位置。
请参见图10,其是汇整待测物体分别呈现图7A、9A的两种的配置方式时,由第一感测器与第二感测器产生的信息的示意图。
如果第一感测器M1感测而得的两个左侧深度参数相对极值(峰值)中,左侧位置索引相对较小者(min(Idx_l1,Idx_l2))的左侧深度参数所代表的相对极值为次高、左侧位置索引相对较大者(max(Idx_l1,Idx_l2))的左侧深度参数所代表的相对极值为最大。且,若第二感测器M2感测而得的两个右侧深度参数相对极值(峰值)中,右侧位置索引相对较小者(min(Idx_r1,Idx_r2))的右侧深度参数所代表的相对极值为次高、右侧位置索引相对较大者(max(Idx_r1,Idx_r2))的右侧深度参数所代表的相对极值为最大。此时,控制器便可判断两个待测物体的位置如图7A所示,分别位于候选触控位置P1、P2。
另一方面,如果第一感测器M1感测而得的两个左侧深度参数相对极值(峰值)中,左侧位置索引相对较小者(min(Idx_l1,Idx_l2)的左侧深度参数所代表的相对极值为最高、左侧位置索引相对较大者(max(Idx_l1,Idx_l2)的左侧深度参数所代表的相对极值为次高。且,若第二感测器M2感测而得的两个右侧深度参数相对极值(峰值)中,右侧位置索引相对较小者(min(Idx_r1,Idx_r2))的右侧深度参数所代表的相对极值为最大、右侧位置索引相对较大者(max(Idx_r1,Idx_r2))的右侧深度参数所代表的相对极值为次高。此时,控制器便可判断两个待测物体的位置如图9A所示,分别位于候选触控位置F1、F2。
由此可知,当触控装置根据两个左侧夹角与两个右侧夹角,得出四个候选触控位置时,还可以进一步根据第一感测器M1与第二感测器M2提供的深度信息,判断实际的触控点的位置是:如图7A所示为P1、P2,或是如图9A所示为F1、F2。
请参见图11,其是本发明的选取方法应用于触控板上,自多个候选触控位置中,选取至少二个触控点的位置的流程图。下述的左侧分支流程与右侧分支流程可同时或先后进行。若以先后方式进行时,其先后顺序亦毋须限定。
在左侧分支的流程中:首先驱动第一光源产生第一平面光(步骤S11)。其中,触控点将反射第一平面光而形成左侧反射光分布。通过第一感测器感测左侧反射光分布(步骤S13),进而以多个左侧深度参数代表左侧反射光分布(步骤S15)。
在右侧分支的流程中:首先驱动第二光源产生一第二平面光(步骤S12)。其中,触控点将反射第二平面光而形成右侧反射光分布。通过第二感测器感测右侧反射光分布(步骤S14),进而以多个右侧深度参数代表该右侧反射光分布(步骤S16)。
于两侧分支流程结束后,控制器再根据这些左侧深度参数与这些右侧深度参数而自候选触控位置中,选取触控点的位置(步骤S18)。
请参见图12A,其是本发明的选择方法如何于图11的左侧分支流程中,判断判断第一触控点、第二触控点何者较为接近第一感测器的示意图。
首先,比较第一左侧位置索引Idx_l1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第二左侧位置索引Idx_l2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步骤S21)。即,比较第一感测器M1对第一触控点P1与第二触控点P2感测的结果。
当第一左侧位置索引Idx_l1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小于与第二左侧位置索引Idx_l2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时,代表第一触控点P1与第一感测器M1之间的相对距离Dist(P1,M1),大于第二触控点P2与第一感测器M1之间的相对距离Dist(P2,M1)(步骤S23)。
当第一左侧位置索引Idx_l1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大于与第二左侧位置索引Idx_l2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时,代表第一触控点P1与第一感测器M1之间的相对距离Dist(P1,M1),小于第二触控点P2与第一感测器M1之间的相对距离Dist(P2,M1)(步骤S25)。
请参见图12B,其是本发明的选择方法如何于图11的右侧分支流程中,判断判断第一触控点、第二触控点何者较为接近第二感测器的示意图。
首先,比较第一右侧位置索引Idx_r1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第二右侧位置索引Idx_r2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步骤S31)。即,比较第二感测器M1对第一触控点P1与第二触控点P2感测的结果。
当第一右侧位置索引Idx_r1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小于与第二右侧位置索引Idx_r2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时,代表第一触控点P1与第二感测器M2之间的相对距离大于第二触控点P2与第二感测器M2之间的相对距离(步骤S33)。
当第一右侧位置索引Idx_r1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大于与第二右侧位置索引Idx_r2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时,代表第一触控点P1与第二感测器M2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第二触控点P2与第二感测器M2之间的相对距离(步骤S35)。
接着,再以图13、14,说明当显示面板上存在三个待测物体时,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如何自候选触控位置中,排除其中的鬼点,并选择待测物体的真正位置(即,触控点)。
请参见图13,其是应用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与选择方法,判断三个待测物体的触控点的的示意图。
在此图中,假设共有三个待测物体(O1、O2、O3)位于显示面板的P1g1、P2g1、P3g1三个位置上。
其中,第一待测物体O1与第一光机M1之间的连线L1,与显示面板的第四侧边IV形成左侧夹角θl3。第二待测物体O2与第一光机M1之间的连线L2,与显示面板的第四侧边IV形成左侧夹角θl2。第一待测物体O1与第一光机M1之间的连线L1,与显示面板的第四侧边IV形成左侧夹角θl3。
然而,由三个左侧夹角与三个右侧夹角可能产生九个触控候选位置。其中,第一种排列方式为触控候选位置P1g1、触控候选位置P2g1、触控候选位置P3g1;第二种排列方式为触控候选位置P1g2、触控候选位置P2g2、触控候选位置P3g2;以及第三种排列方式为触控候选位置P1g3、触控候选位置P2g3、触控候选位置P3g3。
同样的,本发明可通过第一感测器M1所感测而得的左侧深度参数的相对极值的比较,以及第二感测器M2所感测而得的右侧深度参数的相对极值的比较,判断待测物体实际的触控位置。
请参见图14,其是汇整三个触控点形成的三种排列方式,由第一感测器与第二感测器产生的信息的示意图。以下的峰值大小均以位置索引顺序递增(对应于左/右侧夹角由小而大)的方向说明。
如果呈现第一种排列方式(三个触控点分别位于P1g1、P2g1、P3g1)时,第一感测器M1所感测到的三个左侧深度参数的相对极值大小依序为:小、中、大;且,第二感测器M2所感测到的三个右侧深度参数的相对极值大小依序为:小、中、大。
由于深度参数的相对极值对应于三个触控点与感测器M1、M2之间的相对距离,因而可根据此种深度参数的组合判断得出:随着左侧夹角由小而大的方向,触控点的位置与第一感测器M1之间的相对距离分别为:较近的距离、居中的距离、较远的距离;以及随着右侧夹角由小而大的方向,触控点的位置与第二感测器M2之间的相对距离分别为:较近的距离、居中的距离、较远的距离。
如果呈现第二种排列方式(三个触控点分别位于P1g2、P2g2、P3g2)时,第一感测器M1所感测到的三个左侧深度参数的相对极值大小依序为:中、小、大;且,第二感测器M2所感测到的三个右侧深度参数的相对极值大小依序为:大、小、中。
由于深度参数的相对极值对应于三个触控点与感测器M1、M2之间的相对距离,因而可根据此种深度参数的组合判断得出:随着左侧夹角由小而大的方向,触控点的位置与第一感测器M1之间的相对距离分别为:居中的距离、较远的距离、较近的距离;以及随着右侧夹角由小而大的方向,触控点的位置与第二感测器M2之间的相对距离分别为:较远的距离、较近的距离、居中的距离。
如果呈现第三种排列方式(三个触控点分别位于P1g3、P2g3、P3g3)时,第一感测器M1所感测到的三个左侧深度参数的相对极值大小依序为:大、小、中;且,第二感测器M2所感测到的三个右侧深度参数的相对极值大小依序为:中、大、小。
由于深度参数的相对极值对应于三个触控点与感测器M1、M2之间的相对距离,因而可根据此种深度参数的组合判断得出:随着左侧夹角由小而大的方向,触控点的位置与第一感测器M1之间的相对距离分别为:较远的距离、较近的距离、居中的距离;以及随着右侧夹角由小而大的方向,触控点的位置与第二感测器M2之间的相对距离分别为:居中的距离、较远的距离、较近的距离。
由于触控点的位置呈现这三种排列方式时,感测器所感测得到的位置索引/深度参数均具有特殊性。因此,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与选取方法,便可据以自多个候选触控位置中,判断待测物体所在的触控点。
根据前述说明可以得知,本发明通过深度镜头的使用,取得深度信息后,可以快速的排除鬼点而选取触控点的实际位置。前述的实施例说明触控点个数分别为二个、三个时的选取方法。当然,此种作法亦可进一步被应用于更多点触控操作时的鬼点滤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了解:在上述的说明中,作为举例的各种逻辑方块、模块、电路及方法步骤皆可利用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二者的组合来实现,且这些实现方式间的连线方式,无论上述说明所采用的是信号连结、连接、耦接、电连接或其他类型的替代作法等用语,其目的仅为了说明在实现逻辑方块、模块、电路及方法步骤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例如有线电子信号、无线电磁信号以及光信号等,以直接、间接的方式来进行信号交换,进而达到信号、数据、控制信息的交换与传递的目的。因此说明书所采的用语并不会形成本发明在实现连线关系时的限制,更不会因其连线方式的不同而脱离本发明的范畴。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诸项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1)

1.一种触控装置,其自多个候选触控位置中,判断与至少二个待测物体相对应的触控点,该触控装置包含:
一显示面板;
一第一光源,位于该显示面板的左侧,其产生一第一平面光,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反射该第一平面光而形成一左侧反射光分布;
一第一感测器,设置于该显示面板,其于感测该左侧反射光分布后,据以转换为多个左侧深度参数;
一第二光源,位于该显示面板的右侧,其产生一第二平面光,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反射该第二平面光而形成一右侧反射光分布;
一第二感测器,设置于该显示面板,其于感测该右侧反射光分布后,转换为多个右侧深度参数;以及
一控制器,电连接于该第一感测器与该第二感测器,其根据这些左侧深度参数与这些右侧深度参数而选取与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相对应的触控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一感测器的感测范围是以多个左侧位置索引表示,且各该左侧位置索引分别对应于各该左侧深度参数;以及
该第二感测器的感测范围是以多个右侧位置索引表示,且各该右侧位置索引分别对应于各该右侧深度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与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相对应的触控点包含:一第一触控点与一第二触控点,其中该第一触控点对应于一第一左侧位置索引与一第一右侧位置索引、该第二触控点对应于一第二左侧位置索引与一第二右侧位置索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与该第一左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与该第二左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均为这些左侧深度参数中的相对极值;以及
与该第一右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与该第二右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均为这些右侧深度参数中的相对极值。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当该第一触控点与该第一感测器之间的相对距离,大于该第二触控点与该第一感测器之间的距离时,与该第一左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小于与该第二左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以及
当该第一触控点与该第一感测器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该第二触控点与该第一感测器之间的距离时,与该第一左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大于与该第二左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
当该第一触控点与该第二感测器之间的相对距离,大于该第二触控点与该第二感测器之间的距离时,与该第一右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小于与该第二右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以及
当该第一触控点与该第二感测器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该第二触控点与该第二感测器之间的距离时,与该第一右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大于与该第二右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这些候选触控位置的个数等于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的个数的平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一感测器、该第二感测器为一深度镜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一光源、该第二光源为一激光光源或一发光二极管光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一光源发出一第一出射光线、该第二光源发出一第二出射光线,而该触控装置还包含:
一第一准直透镜,设置于该第一光源的前方,其使该第一出射光线集中而形成一第一点光源;
一第一滤片,设置于该第一准直透镜的前方,其使该第一点光源形成该第一平面光;
一第二准直透镜,设置于该第二光源的前方,其使该第二出射光线集中而形成一第二点光源;以及
一第二滤片,设置于该第二准直透镜的前方,其使该第二点光源形成该第二平面光。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为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一第四侧边的矩形,且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三侧边彼此平行、该第二侧边与该第四侧边彼此平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第一光源设置于该第一侧边与该第四侧边所形成的夹角,且该第二光源设置于该第三侧边与该第四侧边所形成的夹角。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在该第一侧边、该第二侧边、该第三侧边设置消光边条、反光边条。
14.一种选取方法,其应用于自触控装置的多个候选触控位置中,选取与至少二个待测物体相对应的触控点,该选取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驱动一第一光源产生一第一平面光,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反射该第一平面光而形成一左侧反射光分布;
通过一第一感测器感测该左侧反射光分布,进而以多个左侧深度参数代表该左侧反射光分布;
驱动一第二光源产生一第二平面光,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反射该第二平面光而形成一右侧反射光分布;
通过一第二感测器感测该右侧反射光分布,进而以多个右侧深度参数代表该右侧反射光分布;以及
根据这些左侧深度参数与这些右侧深度参数而自这些候选触控位置中,选取与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相对应的触控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选取方法,其中该第一感测器的感测范围是以多个左侧位置索引表示,且各该左侧位置索引分别对应于这些左侧深度参数;以及
该第二感测器的感测范围是以多个右侧位置索引表示,且各该右侧位置索引分别对应于各该右侧深度参数。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选取方法,其中该第一感测器与该第二感测器为深度镜头。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选取方法,其中与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相对应的触控点包含:一第一触控点与一第二触控点,其中该第一触控点对应于一第一左侧位置索引与一第一右侧位置索引、该第二触控点对应于一第二左侧位置索引与一第二右侧位置索引。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选取方法,其中与该第一左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与该第二左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均为这些左侧深度参数中的相对极值;以及
与该第一右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与该第二右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均为这些右侧深度参数中的相对极值。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选取方法,其中当该第一触控点与该第一感测器之间的相对距离,大于该第二触控点与该第一感测器之间的相对距离时,与该第一左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小于与该第二左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以及
当该第一触控点与该第一感测器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该第二触控点与该第一感测器之间的相对距离时,与该第一左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大于与该第二左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左侧深度参数。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选取方法,其中当该第一触控点与该第二感测器之间的相对距离,大于该第二触控点与该第二感测器之间的相对距离时,与该第一右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小于与该第二右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以及
当该第一触控点与该第二感测器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该第二触控点与该第二感测器之间的相对距离时,与该第一右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大于与该第二右侧位置索引相对应的右侧深度参数。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选取方法,其中这些候选触控位置的个数等于该至少二个待测物体的个数的平方。
CN201310112349.XA 2013-03-15 2013-04-02 触控装置与其应用于其上的选取方法 Pending CN1040498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09329 2013-03-15
TW102109329A TWI498788B (zh) 2013-03-15 2013-03-15 觸控裝置與其應用於其上的選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9810A true CN104049810A (zh) 2014-09-17

Family

ID=51502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2349.XA Pending CN104049810A (zh) 2013-03-15 2013-04-02 触控装置与其应用于其上的选取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04269B2 (zh)
CN (1) CN104049810A (zh)
TW (1) TWI4987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4627A (zh) * 2015-06-17 2015-10-21 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汽车触控顶灯检测触控位置的方法及汽车触控顶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6973A1 (en) * 1998-05-11 2003-01-09 Katsuyuki Omura Coordinate position inputting/detecting device, a method for inputting/detecting the coordinate position, and a display board system
CN1630877A (zh) * 2000-12-22 2005-06-22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无线定向系统
US20060232792A1 (en) * 2005-04-15 2006-10-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ordinate input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rogram
CN101807131A (zh) * 2009-02-13 2010-08-18 华信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侦测模块及包含此侦测模块的光学侦测系统
CN102880351A (zh) * 2011-07-11 2013-01-16 友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式触控面板的触碰点定位方法及光学式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6246A (zh) * 2009-04-17 2010-10-20 华宇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触控式光学输入装置
TWI413923B (zh) * 2009-06-30 2013-11-0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微機電掃描之座標偵測方法及其觸控螢幕
CN102736795B (zh) * 2011-04-15 2015-09-09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触控屏幕系统
CN102221941A (zh) * 2011-06-24 2011-10-19 武汉传威光控科技有限公司 框架式基于光学传感多点定位触摸监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314266B (zh) * 2011-07-27 2014-08-20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物体侦测方法及物体侦测系统
TWI461990B (zh) * 2011-08-30 2014-11-21 Wistron Corp 光學影像式觸控裝置與觸控影像處理方法
TWM423406U (en) 2011-09-14 2012-02-21 Tlj Intertech Inc Object-depth calculat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06973A1 (en) * 1998-05-11 2003-01-09 Katsuyuki Omura Coordinate position inputting/detecting device, a method for inputting/detecting the coordinate position, and a display board system
CN1630877A (zh) * 2000-12-22 2005-06-22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无线定向系统
US20060232792A1 (en) * 2005-04-15 2006-10-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ordinate input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rogram
CN101807131A (zh) * 2009-02-13 2010-08-18 华信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侦测模块及包含此侦测模块的光学侦测系统
CN102880351A (zh) * 2011-07-11 2013-01-16 友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光学式触控面板的触碰点定位方法及光学式触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98788B (zh) 2015-09-01
US20140267172A1 (en) 2014-09-18
US9104269B2 (en) 2015-08-11
TW201435686A (zh) 2014-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08359B2 (ja) 光学式タッチ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TWI453642B (zh) 多點觸控面板及手勢辨識之方法
US8717315B2 (en) Touch-control system and touch-sensing method thereof
US11928286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sensing unit to input a user command and a method thereof
US8400429B2 (en) Touch device and touch method
CN104571731B (zh) 触摸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3028595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a plurality of display panels
CN106293260B (zh) 光学式触控装置及其感测方法
CN104049809A (zh) 触控装置与其应用于其上的选取方法
CN104049810A (zh) 触控装置与其应用于其上的选取方法
CN104571726A (zh) 光学触控系统、触控检测方法及电脑程序产品
US8912482B2 (en) Position determi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bjects on a touch device having a stripped L-shaped reflecting mirror and a stripped retroreflector
CN103324357A (zh) 光学触控系统及光学触控位置检测方法
CN101907955B (zh) 光学式触控面板
CN104423726A (zh) 光学式坐标输入装置
US20150331543A1 (en) Optical touch module
CN102364418B (zh) 一种光学触控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2184055B (zh) 多触摸点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4238797A (zh) 多点触控系统与多点触控讯号处理方法
TWI423095B (zh) 利用不同時形成的光域之物體偵測系統及方法
US20130271429A1 (en) Touch-contro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