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2349B - 自锁正畸托槽 - Google Patents

自锁正畸托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2349B
CN104042349B CN201410098053.1A CN201410098053A CN104042349B CN 104042349 B CN104042349 B CN 104042349B CN 201410098053 A CN201410098053 A CN 201410098053A CN 104042349 B CN104042349 B CN 1040423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hwire slot
elastic component
lobe
lashing location
slid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80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42349A (zh
Inventor
史丹利·S·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mc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rm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mco Corp filed Critical Ormc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42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2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42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2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12Brackets; Arch wires; Combinations thereof;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C7/28Securing arch wire to bracket
    • A61C7/287Sliding lo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7/00Orthodontics, i.e. obtaining or maintaining the desired position of teeth, e.g. by straightening, evening, regulating, separating, or by correcting malocclusions
    • A61C7/12Brackets; Arch wires; Combinations thereof;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C7/28Securing arch wire to bracket
    • A61C7/30Securing arch wire to bracket by resilient means; Dispens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锁正畸托槽包括托槽主体、滑动构件和弹性构件。滑动构件可相对于托槽主体在打开位置、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滑动构件的表面在与基面大致相对的一侧约束弓丝槽,以便保持弓丝。弹性构件构造成在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接合滑动构件和托槽主体中的另一个,并且弹性构件具有变形状态以便将滑动构件朝向基面偏压。在第一和第二绑扎位置,弓丝槽的基面和滑动构件的表面相距不同的距离。

Description

自锁正畸托槽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对2013年3月15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798,675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要求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而整体结合于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正畸托槽。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自锁正畸托槽,以及在正畸治疗中使用所述正畸托槽的方法。
背景技术
正畸托槽代表了所有致力于改善患者咬合的矫正性牙矫正术的主要部件。在传统的牙矫正术中,整牙医生或助手将托槽固定在患者的牙齿上,并使弓丝接合到每个托槽的槽内。弓丝施加迫使牙齿移动到正确位置的矫正力。传统绑扎线,例如小的弹性O形圈或细金属线,用于将弓丝保持在各个托槽的槽中。由于在将单根绑扎线施放到各个托槽时所遇到的困难,已经开发出来了自锁正畸托槽,该正畸托槽无需依靠诸如闩扣或滑块之类的可移动部分或可移动构件来绑扎,即可将弓丝保持在托槽的槽内。
正畸托槽通常有两种弓丝绑扎类型:被动绑扎和主动绑扎。在被动绑扎中,闭合构件约束弓丝槽以使得弓丝槽具有固定的宽度尺寸(例如,唇-舌)。此外,放置在弓丝槽内的弓丝的宽度尺寸通常小于弓丝槽的宽度尺寸,因此弓丝和弓丝槽之间存在空间或间隙。
相反,在主动绑扎中,托槽的一方面主动在弓丝上施力,使弓丝接纳在弓丝槽内,因此弓丝和弓丝槽之间通常不存在空间或间隙,并且在它们之间实现紧密贴合。将弓丝偏压到弓丝槽中可以通过,例如使用托槽上的弹性构件来实现,上述弹性构件作用于弓丝,从而将弓丝推向弓丝槽的基部。
在正畸治疗的初期,通常希望牙齿能明显地移动。这通常需要弓丝相对于牙齿上的托槽能有明显的移动。相应地,在正畸治疗的早期阶段,希望用弓丝的被动绑扎来促进在牙齿出现这种相对较大的移动时便于弓丝和托槽之间相对移动。为实现被动绑扎,通常使用相对较小或较薄的弓丝,以确保弓丝槽中的空间充足。
但是,在正畸治疗的末期,通常希望牙齿精细、精准地移动。这些移动通常需要对弓丝槽内的弓丝进行良好的控制。因此,在正畸治疗的最后阶段,希望使用弓丝的主动绑扎来便于,例如,对牙齿转矩和旋转的良好控制。为实现主动绑扎,通常使用相对较大或较厚的弓丝,以确保在弓丝槽内的紧密贴合。
尽管正畸治疗经常根据上述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即初期使用被动绑扎,末期使用主动绑扎,有些情况可能希望脱离该治疗方案。例如,当使用一定尺寸的弓丝时(例如,弓丝临界值),可能希望能给牙齿矫正医师或临床医生机会来选择他所希望的将弓丝固定到托槽所的绑扎模式。这能使治疗方案具有更大的可变性,以满足特殊患者的具体需求。但是,当前的正畸托槽,尤其是自锁正畸托槽,通常不能让牙齿矫正医师有效、直接地在弓丝的主动或被动绑扎之间进行选择。
因此,尽管自锁托槽通常是成功的,但这类托槽的制造商仍在努力改善其使用和功能。就此而言,仍然需要能够允许牙齿矫正医师或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弓丝的主动或被动绑扎的自锁正畸托槽。以此方式,牙齿矫正医师能开发出更能满足患者需求的治疗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正畸托槽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缺点。虽然本发明将结合某些实施例进行描述,但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与此相反,本发明包括所有的能包含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替换,修改和等同。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一种用于连接弓丝与牙齿的正畸托槽,该正畸托槽包括托槽主体,该托槽主体被构造成安装到牙齿上。所述托槽主体包括弓丝槽和基面,所述弓丝槽构造成用于使弓丝接纳于其中,所述基面至少部分限定所述弓丝槽。该正畸托槽进一步包括滑动构件,所述滑动构件与所述托槽主体接合,并且可相对于所述托槽主体在打开位置、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之间移动。在打开位置,所述弓丝可以插入所述弓丝槽。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所述滑动构件的表面在与所述基面大致相对的一侧约束所述弓丝槽,以使弓丝保持在弓丝槽内。该正畸托槽进一步包括连接至所述滑动构件和托槽主体之一上的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构造成与所述滑动构件和托槽主体中的另一个可移动地接合。所述弹性构件具有变形状态,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处将所述滑动构件朝向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偏压。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和所述滑动构件的表面相距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二绑扎位置,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和所述滑动构件的表面相距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弹性构件在第一绑扎位置时发生变形,使得所述滑动构件在第一绑扎位置时被朝向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偏压。所述第一距离可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将所述滑动构件朝向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偏压的力大于在所述第二绑扎位置将所述滑动构件朝向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偏压的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弹性构件在第二绑扎位置时发生变形,使得所述滑动构件在第二绑扎位置时朝向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偏压。所述第二距离可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所述第二绑扎位置将所述滑动构件朝向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偏压的力大于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将所述滑动构件朝向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偏压的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滑动构件沿着大致垂直于所述弓丝槽轴线的绑扎轴在所述打开位置、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弓丝槽的轴线的方向,所述滑动构件从所述打开位置到所述第一绑扎位置所经过的距离小于所述滑动构件从所述打开位置到所述第二绑扎位置所经过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弹性构件包含弹簧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滑动构件在第二绑扎位置时在弓丝槽的两侧和所述托槽主体的一部分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弓丝槽进一步包括从所述基面向外延伸的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所述滑动构件具有引导边缘,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引导边缘靠近所述第一槽面,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所述引导边缘在所述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之间,在所述第二绑扎位置,所述引导边缘靠近所述第二槽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所述滑动构件的表面均相对于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托槽主体包括壁,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所述滑动构件接触所述壁。所述壁构造成限定所述弓丝槽的基面与所述滑动构件的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滑动构件可以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时接触所述壁。或者,所述滑动构件可以构造成在所述第二绑扎位置时接触所述壁。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一种用附接到牙齿的自锁正畸托槽进行正畸治疗的方法。所述正畸托槽包括托槽主体、滑动构件以及连接至所述滑动构件和托槽主体之一上的弹性构件,所述托槽主体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弓丝槽,所述弹性构件构造成与所述滑动构件和托槽主体中的另一个可移动地接合,弓丝放置在所述弓丝槽内。所述方法包括使所述滑动构件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弓丝槽轴线的方向从第一绑扎位置移动到第二绑扎位置。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和所述滑动构件的表面相距第一距离。所述滑动构件的表面与所述弓丝槽的基面相对,以形成所述弓丝槽的一个边界并且阻止弓丝从所述弓丝槽中移出。在第二绑扎位置,所述滑动构件的表面和所述弓丝槽的基面相距第二距离,以形成所述弓丝槽的一个边界并且阻止弓丝从所述弓丝槽中移出,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不同于第二距离。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所述弹性构件具有变形状态,将所述滑动构件朝向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偏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包括弓丝的主动绑扎,所述第二位置包括弓丝的被动绑扎,移动所述滑动构件包括将滑动构件从弓丝的主动绑扎移动到弓丝的被动绑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包括弓丝的被动绑扎,所述第二位置包括弓丝的主动绑扎,移动所述滑动构件包括将滑动构件从弓丝的被动绑扎移动到弓丝的主动绑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移动所述滑动构件包括移动所述滑动构件的表面使之更靠近弓丝槽的基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移动所述滑动构件包括移动所述滑动构件的表面使之更远离弓丝槽的基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滑动构件从第一绑扎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和将弓丝移出弓丝槽,其中在打开位置,所述弓丝槽是打开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将所述滑动构件从所述第一绑扎位置移动到所述打开位置包括沿大致垂直于弓丝槽轴线的方向将所述滑动构件移离弓丝槽。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和优点将通过从附图及对其的描述而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连同下面给出的详细描述,用于说明本发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正畸托槽的透视图,其中显示滑动构件处于被动位置;
图2是图1所示的正畸托槽的分解透视图;
图3A是正畸托槽的沿图1中的剖面线3-3的剖视图,描述了滑动构件处于打开位置;
图3B是正畸托槽的沿图1中的剖面线3-3的剖视图,描述了滑动构件处于主动位置;
图3C是正畸托槽的沿图1中的剖面线3-3的剖视图,描述了滑动构件处于被动位置;
图4是正畸托槽的沿图1中的剖面线4-4的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正畸托槽的透视图,其中显示滑动构件处于主动位置;
图6是图5所示的正畸托槽的分解透视图;
图7A是正畸托槽的沿图5中的剖面线7-7的剖视图,描述了滑动构件处于打开位置;
图7B是正畸托槽的沿图5中的剖面线7-7的剖视图,描述了滑动构件处于被动位置;
图7C是正畸托槽的沿图5中的剖面线7-7的剖视图,描述了滑动构件处于主动位置;以及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托槽主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将结合某些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任何一种特定类型的自锁正畸托槽实施。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意在覆盖所有替换、修改和等同配置,只要该替换、修改和等同配置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即可。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文中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部件可以多种不同的方式配置。
主要参考附图,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正畸托槽,其具有弓丝槽和可相对于弓丝槽移动到打开位置的移动构件,其中在打开位置,正畸弓丝可以插入弓丝槽。移动构件则可被移动到一个或多个闭合位置,其中在闭合位置,弓丝被捕获在弓丝槽内。闭合位置可包括至少两个将弓丝捕获在弓丝槽内的位置。然而,闭合位置之间的区别在于其相对于弓丝槽的相对位置不同,从而提供两种不同的弓丝槽有效尺寸。
在使用中,可以设想,临床医生可以至少在两个闭合位置之间操作移动构件,以便改变弓丝槽的有效尺寸。具体地,临床医生可以操作移动构件到第一闭合位置,其中托槽在该位置使弓丝主动绑扎在弓丝槽内;然后将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二闭合位置,其中托槽在该位置使弓丝被动绑扎在弓丝槽内,但不改变弓丝。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生可以改变绑扎模式(例如,主动或被动),而不改变弓丝。可替换地,临床医生可将移动构件在第一闭合位置和第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托槽在第一闭合位置被动绑扎弓丝,而在第二闭合位置主动绑扎弓丝。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锁正畸托槽被构造为在主动模式或被动模式下工作,并能够通过移动构件的移动而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而无需改变弓丝或添加绑扎线或其他装置。
为此目的,现在参照附图,具体为附图1和2,正畸托槽10包括托槽主体12和连接到所述托槽主体12的可移动封闭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移动封闭构件可包括可滑动地连接在托槽主体12上的绑扎滑块14。虽然在本文中将可移动封闭构件描述为绑扎滑块,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因为可移动封闭构件可以包括其它可移动结构(例如,闩块,弹簧夹,门等)。托槽主体12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弓丝槽16,弓丝槽16被构造为接收弓丝18(以虚线示出),用于对牙齿施加矫正力。绑扎滑块14可以在打开位置(例如,图3A)、第一绑扎位置(例如,图3B)和第二绑扎位置(例如,图3C)之间移动。其中,在打开位置,弓丝18可以插入弓丝槽16;在第一绑扎位置,弓丝18被保持在弓丝槽16中并以主动或被动方式之一绑到托槽主体12上;在第二绑扎位置,弓丝18被保持在弓丝槽16中并以主动或被动方式中的另一种绑到托槽主体12上。例如,在附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绑扎位置可以是主动绑扎位置,而第二绑扎位置可以是被动绑扎位置。可替代地,如附图5-7C所示,第一绑扎位置可以是被动绑扎位置,而第二绑扎位置可以是主动绑扎位置。在任何情况下,托槽主体12和绑扎滑块14共同形成正畸托槽10,用于牙齿矫正治疗。
除上述之外,正畸托槽10还包括多功能偏压构件,该多功能偏压构件连接到托槽主体12或绑扎滑块14中的一个上,并被构造为接合托槽主体12或绑扎滑块14的另一个。例如,如下面更详细地解释,在一个实施例中,偏压构件包括弹性构件20(在图3A-3C示出),偏压构件提供使绑扎滑块14在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处向弓丝槽16的基部偏压的力。更具体地,偏压构件提供使绑扎滑块14至少在滑块位于主动绑扎位置时向弓丝槽16的基部偏压的力。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构件20可以包括管状销。在这点上,横截面可以是连续的,也就是,管状弹性构件20可以在其侧壁上不具有槽或其它不连续部分。在这方面,与开槽管状弹簧销不同,在弹性构件20发生弹性变形时,弹性构件20的周边通常是保持的。虽然在本文中将偏压构件描述为弹性构件(例如,管状销),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因为可以构造其他偏压构件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此外,弹性构件20还可以提供保持结构用于将绑扎滑块14保持在托槽主体12上,使得绑扎滑块14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与托槽主体12分离。如下面将要讨论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偏压构件可被构造成与托槽主体12的一方面接合,以防止绑扎滑块14与托槽主体12分离。此外,弹性构件20也可以提供固定机制,用于将绑扎滑块14固定在至少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如下面将要讨论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偏压构件可被构造成接合托槽主体12的一方面,使得施加到绑扎滑块14上的力必须达到临界值,才能将绑扎滑块14从第一绑扎位置或第二绑扎位置移开。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同一弹性构件促进实现所有这些各种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构件20可以由镍钛合金(NiTi)超弹性材料构成。作为举例,NiTi合金组合物包含约55wt%的镍(Ni)、约45wt%的钛(Ti)以及少量的杂质,其可从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的NDC获得。镍钛合金的机械性能可包括大于约155ksi(千磅/平方英寸)的极限抗拉强度,大于约55ksi的上停滞(upper plateau),以及大于约25ksi的下停滞(lower plateau)。弹性构件20的尺寸可根据托槽10的尺寸而变化。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构件20是直径为约0.016英寸且长度为约0.050英寸至约0.125英寸的大致正圆中空筒。侧壁厚度可以从大约0.001英寸到大约0.004英寸,优选为大约0.002英寸到大约0.003英寸。
除非另有说明,这里用置于下颌牙齿的唇侧表面上的参考系来描述正畸托槽10。因此,本文所使用的用来描述托槽10的术语,如唇侧、舌侧、内侧、外侧、咬合侧和牙龈侧,是相对于上述选定的参考系而言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选定的参考系和描述性的术语,正畸托槽10可以在口腔内的其他方向上和其他牙齿上使用。例如,托槽10还可耦合到牙齿的舌面上,这些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会认识到,当参考系变动时,这些描述性术语可能无法直接适用。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意在独立于在口腔内的位置和方向,而这些用来描述正畸托槽实施例的相对术语仅用于提供对附图中的实施例的清晰描述。因此,相对术语,唇侧、舌侧、内侧、外侧、咬合侧和牙龈侧,不应以任何形式将本发明限制于特定的位置或方向上。
具体参照附图1,当安装到在患者下颌上的牙齿T(未示出)的唇面时,托槽主体12具有舌侧22,咬合侧24,牙龈侧26,内侧28,外侧30和唇侧32。托槽主体12的舌侧22被构造成采用任一传统方式固定在牙齿上,例如,通过适当的正畸粘剂或胶或者通过绕在相邻牙齿上的绑带。在一个实施例中,舌侧22可以进一步设有衬垫(未示出)以限定粘接基座,其固定到牙齿T的表面。参考附图1和2,托槽主体12包括基面36和一对相对的槽表面38,40,槽表面38,40从基面36向唇侧伸出,它们共同限定弓丝槽16,所述弓丝槽16可沿内-外方向从内侧28往外侧30延伸。基面36及槽表面38,40基本上被封装或嵌入在托槽主体12的材料内,并且被构造为在其中接收弓丝18。
如附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托槽主体12还包括滑动支撑部48,滑动支撑部48被构造为在其上接收绑扎滑块14。滑动支撑部48可以从托槽主体12大致沿唇侧方向凸出,或定向成大致垂直于托槽主体12的舌侧22。滑动支撑部48通常限定支撑表面50,其在从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到打开位置的至少一部分直线运动中,可滑动地接合绑扎滑块14。当应用在唇侧时(图1),支撑表面50定位在弓丝槽16的牙龈侧,并大致沿咬合侧-牙龈侧方向延伸。
继续参考附图2,滑动支撑部48包括凹穴52,其形成为沿内-外侧方向的通孔。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凹穴52可以采取通过滑动支撑部48的封闭狭槽的形式。凹穴52可以定位成使得弹性构件20的纵向轴线大致平行于弓丝槽16并沿内-外侧方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穴52是大致不对称的孔,其可以被描述为具有不规则的构造。凹穴52的具体构造由绑扎滑块在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时所需的绑扎线来决定。在这方面,凹穴52与弹性构件20之间的配合可能要求故意施加力以关闭绑扎滑块14。可能需要向绑扎滑块14施加最小临界力,以将其移向主动和被动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最小临界力大于绑扎滑块14的滑动重量。在此实施例中,只有当绑扎滑块14上的力超过最小临界力时,弹性构件20才移向主动和被动位置。施加在绑扎滑块14上的超过最小临界力的力使弹性构件20产生弹性变形。通过弹性变形,在除去变形力时,弹性构件20中产生的应力完全恢复,并且弹性构件20恢复到其原来的形状。
如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的那样,凹穴52被构造成可滑动地接合弹性构件20,以使绑扎滑块14至少在绑扎滑块14处于主动绑扎位置时朝向弓丝槽16的基面36偏压。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绑扎滑块14被构造成相对于托槽主体12沿大致垂直于弓丝槽16的方向移动。例如,绑扎滑块14可以大致沿牙龈-咬合侧方向移动。此外,绑扎滑块14可以相对于托槽主体12从打开位置移动到第一绑扎位置,然后以串行或顺序方式移动到第二绑扎位置。在任何情况下,弹性构件20大致沿垂直于滑动平移移动的方向和大致垂直于弓丝槽16的方向朝绑扎滑块14偏压。具体地,当绑扎滑块14在至少第一绑扎位置时,弹性构件20和凹穴52配合以使绑扎滑块14朝弓丝槽16的基面36偏压(可以大致沿舌侧方向)。
如附图3A-3C所示,凹穴52可以包括靠近牙龈侧26的第一瓣部56。作为举例,第一瓣部56可限定沿凹穴52的一部分的大致圆形的周界。瓣部56可由轴线58和半径R1来限定。瓣部56可以具有中心C1,其所在位置相对于托槽主体12的基面36具有高度h1。凹穴52还可以包括第二瓣部60,其定位在第一瓣部56的咬合侧。与第一瓣部56类似,第二瓣部60可以由大致圆形的具有轴62和半径R2的周界来限定。第二瓣部60可具有中心C2,其所在位置相对于托槽主体12的基面36具有高度h2,其中h1不等于h2。在一个实施例中,高度h2小于高度h1。凹穴5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定位于第二瓣部60的咬合侧的第三瓣部64,使得该瓣部64靠近弓丝槽16。与第一瓣部56和第二瓣部60类似,第三瓣部64可通过大致圆形的具有轴66和半径R3的周界来限定。第三瓣部64可具有中心C3,其所在位置相对于托槽主体12的基面36具有高度h3,其中h3不等于h1或h2。在一个实施例中,高度h3可以大于高度h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高度h3可以大于高度h2和h1。应当理解,第一瓣部56,第二瓣部60和第三瓣部64的相对高度可由在打开位置和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的绑扎形式和级别来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穴52可以包括中心部分70,其位于第一瓣部56和第二瓣部60之间并连接第一瓣部56和第二瓣部60。中心部分70可包括第一分段72,其大致与第一瓣部56相切,并且还大致与第二瓣部60相切。第一瓣部56,第二瓣部60和第一分段72一般可以限定滑动轨道74的一部分。
此外,中心部分70可以包括第二分段76,第二分段76与第一分段72相对。第二分段76可以大致与第一瓣部56相切,但可以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使得第二分段76的延伸部与第二瓣部60相交(而不是相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心部分70的第一分段72和第二分段76在第一瓣部56和第二瓣部60之间形成限制或夹点78。夹点78通常是凹穴52在第一瓣部56和第二瓣部60之间的收窄部。弹性构件20的弹性变形由凹穴52中心部分70的形状,特别是夹点78的形状所决定。在这方面,部件20的弹性变形可局限在至少与夹点78接触的区域内。夹点78可包括凹穴52的收窄部,收窄部的收窄到一个尺寸,该尺寸小于第一瓣部56和第二瓣部60的最大高度(或唇-舌侧)尺寸,并小于弹性构件20的直径。因此,在此公开的凹穴52的尺寸通常最终由弹性构件20的尺寸来确定。较小直径的弹性构件20通常将被接收到相应较小的凹穴52中。
作为举例而非限定,如果第一瓣部56和第二瓣部60通常各自限定具有半径R1和R2的圆形孔,夹点78可以用第一分段72和中心部分70的最近的相对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来测定。此垂直距离可小于第一瓣部56的直径或小于第二瓣部60的直径或小于第一瓣部56和第二瓣部60的直径。此外,该尺寸可以比第一瓣部56和第二瓣部60的直径小至少5%或小约10%-20%。在一个实施例中,半径R2小于半径R1,并且夹点78的尺寸设置成小于R2的两倍。作为举例而非限定,半径R2可以比半径R1小约5%-约15%。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半径R1可以是大约0.010英寸,半径R2可以是约0.009英寸,而夹点78可以测量为约0.017英寸。
凹穴52,特别是夹点78的构造控制绑扎滑块从附图3A所示的打开位置到附图3B所示的主动位置的运动。在这方面,当绑扎滑块14上的力超过将绑扎滑块14从打开位置移动到主动位置所需的最小临界力时,弹性构件20可以弹性变形。可以理解,根据第二分段76的构造,可能需要一个逐渐增大的力连续地使绑扎滑块14沿滑动轨道74向主动位置移动。所需要的力增加速率由中心部分70的形状和弹性构件20的特性决定。
如附图3B所示,关于中心部分70,第二分段76是大致平坦的表面,并且据信至少在向主动位置的移动的一部分需要大致线性增加的力施加在绑扎滑块14,以使弹性构件20变形。该弹性构件20可以某种方式变形,该方式允许其顺应由弹性构件20与第一分段72之间的接触区域到弹性构件20与第二分段76之间的接触区域的距离所限定的形状。因为中心部分70包括分段72,而且分段72提供小于弹性构件20的外径并逐渐减小的间隙尺寸,中心部分70干扰弹性构件20的移动。因此,绑扎滑块14基本上保持在打开位置,除非在绑扎滑块14上施加足够大的力而使弹性构件20发生变形从而通过夹点78。
在这方面,弹性构件20可以通过构件20的横截面轮廓改变而弹性变形。这可以包括在弹性构件20与凹穴52之间的接触区内的横截面形状变成大致卵形(未示出)。弹性构件20在凹穴52之外的部分不能显著变形,因而保持其原始的横截面轮廓。例如,弹性构件20在孔138,140内的部分可以保持大致圆形。因此,弹性构件20的弹性变形可以局限在弹性构件20的与凹穴52滑动接触的离散区域。可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受限于弹性构件20的任何特定形式或形状。
当施力超过使绑扎滑块14向主动位置移动所需的最初临界力时,施加到绑扎滑块14的力足够使弹性构件20与夹点78的尺寸相符。用此级别的力,弹性构件20在与凹穴52接触的区域内弹性变形,从而弹性构件20至少能部分挤过夹点78。弹性构件20可以弹性变形到卵形的横截面(未示出)。在夹点78处,弹性构件20的引导部分可以位于第二瓣部60内,而弹性构件20的其余部分延伸到中间部分70内。弹性构件20可以部分地位于第二瓣部60和中间部分70中的每一个中。作为举例而非限定,使绑扎滑块14移动到使弹性构件20部分进入第二瓣部60的位置所需的力可以大于大约0.1kgf(千克力),作为其他实例,该力可以从大约0.2kgf到大约0.8kgf,或者从大约0.5kgf到大于0.7kgf,优选大约为0.6kgf。
绑扎滑块14离开打开位置时克服临界力和/或临界滑动力所需的力的量级取决于凹穴52的构造。该力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凹穴52的构造而选择性地变化。就此而言,可以调整第二分段76与第一分段72之间的相对角度,以便提供期望的力和/或滑动力,以及力增大的速率。另外,可以选择夹点78的位置,以提供更短或更长的中间部分,通过该更短或更长的中间部分可以改变力增大的速率。第一分段72和/或第二分段76的形状可以大致平坦,以在弹性构件20处于中间部分64内时提供线性增大的滑动力。可选地,分段72,76中的一个或两者可以波动或弯曲(未图示),以便提供变化的滑动力。上述使打开力和/或滑动力变化的方法是示意性的。
一旦打开力和/或滑动力超过使弹性构件20移动到至少部分经过夹点78的位置所需的力,弹性构件20就可以自发地滑动或移动剩余的距离而进入第二瓣部60。即,引导部分和其余部分可以在无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自发地移动到第二瓣部60内。更具体地,一旦临界比例的弹性构件20进入第二瓣部60,弹性构件20自发地滑动到第二瓣部60内。当弹性构件20扩张到第二瓣部60中时,该运动可伴随有听得到的和/或感觉得到的“喀哒”或“啪啦”声。通过该特征,临床医生就可以确认绑扎滑块14已经到达其闭合位置,并且将在牙齿矫正治疗期间观察到的正常力作用下保持在闭合位置。
据信弹性构件20的弹性导致弹性构件20返回未变形的或者至少变形比弹性构件20在夹点78附近的变形小的构造的自然倾向。因此,当临界部分的弹性结构20进入凹穴52的第二瓣部60时,构件20可以自发地释放内部弹性能(凭借其变形状态)。这种释放导致夹点78附近的弹性构件20移动到第二瓣部60内并填充第二瓣部60,而不用施加额外的外力。换言之,当外力施加到绑扎滑块14上使其向夹点78移动时,只有弹性构件20的一小部分可以进入第二瓣部60。弹性构件20可以移动剩余的距离而进入第二瓣部60,以返回到弹性变形较小或没有弹性变形的构造。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对弹性构件20施加的力不足以使其进入第二瓣部60,绑扎滑块14可以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朝打开位置移动(图3A所示),这是因为弹性构件20可以逐渐扩张到中间区域70的靠近第一瓣部56的较大区域内。最终,弹性构件20可以进入第一瓣部56。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并参考附图3B,第三瓣部64位于第二瓣部60咬合侧和唇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瓣部60和第三瓣部64大致是圆形的,如果延伸第二瓣部60和第三瓣部64的周边的一部分,其周边会在点80和82处相交。以此方式,第二瓣部60和第三瓣部64之间可能不存在中间部分。点80和82之间的垂直距离可能小于第二瓣部60和第三瓣部64的一个或两个直径,以在第二瓣部60和第三瓣部64之间形成夹点84。与夹点78类似,夹点84大体是凹穴52的在第二瓣部60和第三瓣部64之间的收窄部分。夹点84的尺寸可小于或等于夹点78的尺寸。
如上所述,凹穴52可以是不对称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瓣部56和第二瓣部60大致是圆形的,这种不对称性可能部分源于半径尺寸R1,R2和R3的差距,以及夹点78和84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瓣部56,60和64的中心C1,C2和C3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的唇-舌平面,这种位置的不同可能进一步促成上述不对称性。凹穴52的不对称性可以在绑扎滑块14运动过程中产生独特的触觉反应。特别是,凹穴52的不对称性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独特的“喀哒”或“啪啦”声,以表明绑扎滑块14在开口、主动和被动位置之间的每次变换。
对于使绑扎滑块14,即弹性构件20,从第二瓣部60向第三瓣部64移动所需的力,如上所述关于从打开位置向主动位置移动的相同原理同样适用;在第二瓣部60中,绑扎滑块14处于主动位置(图3B所示);在第三瓣部64中,绑扎滑块14处于被动位置(图3C所示)。然而,在此实施例中,弹性构件20的弹性变形仅仅受到夹点84的影响,因为第二瓣部60和第三瓣部64中间不存在中间部分。
参考附图2,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托槽主体12包含内侧和外侧肩部86,肩部86从滑动支撑部48的相对侧的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肩部86大体限定与弓丝槽16的基面36大致平行的表面。如附图3B所示,当绑扎滑块14处于打开位置和/或主动位置时,一个或多个肩部86可形成对绑扎滑块14的止动件。槽表面40从肩部86的咬合侧向舌侧延伸。壁88从肩部86的牙龈侧向舌侧延伸。
进一步参考图2和3B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轨道表面90位于滑动支撑部48的内侧和外侧。轨道表面90大体在壁88和托槽主体12的牙龈侧26之间延伸。轨道表面90具有构造成与绑扎滑块14配合以实现托槽10的预期功能的起伏轮廓。
就此而言,轨道表面90包含具有脊94的大致为平面、面向唇侧的表面92,和位于其上、与之分开的斜坡或斜面96(图3B最好地展示了这一点)。表面92大致平行于基面36。脊94和斜面96相对于平面92向唇侧延伸。脊94可位于托槽主体12的牙龈侧26附近,而斜面96可位于壁88的附近。脊94包括牙龈面98、唇面99和咬合面100(图3B所示)。牙龈面98是成角度的或倾斜的,以便有效地用作绑扎滑块14的凸轮面。唇面99在牙龈面98和咬合面100中间,大致与基面36平行。咬合面100可大致垂直于平面92从唇面99以锐角下降到平面92。斜面96可包含轨道表面90的倾斜面97,该倾斜面97在大致为平面的表面92和壁88之间延伸。斜面96相对平面92的角度可与脊94的牙龈面98的角度相同。斜面96可以具有小支架102,在壁88上最靠近唇侧的位置,小支架102包含大致为平面的表面。支架102可能大致平行于基面36。支架102和唇面99可位于平面92上方的相同高度处。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如图3B所最好展示的,在托槽主体12的靠近槽表面38的唇侧32可形成切口106,且切口106可限定面向唇侧的台肩(labially-facingledge)108,唇侧面向台肩108所在的平面位于肩部86所在平面的唇侧。切口106还限定大致垂直于台肩108的咬合面110。台肩108被构造成接合在被动绑扎位置的绑扎滑块14。以此方式,当绑扎滑块14处于被动位置时,弓丝槽16的舌侧-唇侧的尺寸事实上大于绑扎滑块14处于主动位置时的尺寸。这将在下文加以详细地描述。
参考附图2,绑扎滑块14大致成U型构造。当安装至患者下颌牙齿T的唇面时,绑扎滑块14具有舌侧120、咬合侧122、牙龈侧124、内侧126、外侧128和唇侧130。绑扎滑块14包括第一支腿或内侧部132和第二支腿或外侧部134,这两者大体限定了位于其间的滑动通道136。滑动通道136的大小为可以与托槽主体12的滑动支撑部48可滑动地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动通道136具有统一的形状和宽度,大致与托槽主体12的滑动支撑部48的形状和宽度相对应,以便在滑动通道136内接收滑动支撑部48。
继续参考附图2,内侧部132和外侧部134均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接纳弹性构件20的一部分的通孔。如图所示,内侧部132包含内侧通孔138,外侧部134包含外侧通孔140。通孔138,140共享一个共同的轴线142。如附图4所示,弹性构件20位于通孔138中,穿过凹穴52并沿轴线142进入对面的通孔140中。因此,当弹性构件20与绑扎滑块14连接时,弹性构件20与绑扎滑块14一起移动并延伸通过凹穴51和相对于凹穴52运动。通过这种结构,弹性构件20可以提供在打开位置、主动位置和/或被动位置上将绑扎滑块14固定在托槽主体12上的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附图3A,弹性构件20与托槽主体12相配合,更具体地,与凹穴52的第一瓣部56、第二瓣部60和第三瓣部64配合,以将绑扎滑块14固定在对应的打开位置、主动位置和被动位置的托槽主体12上。可以理解,孔138和140的尺寸可以略大于或等于弹性构件20的直径。举例来说,孔138和140的尺寸可以比弹性构件20的最大对应外径大大约0.002英寸。进一步举例来说,孔138和140的尺寸可以比弹性构件20的对应外径大大约10%-20%。弹性构件20的尺寸经调整可以配合到孔138和140中,且穿过凹穴52。在装配期间,弹性构件20可以被压配合或滑动配合到孔138和140中,和/或可以固定于其中,以便用各种工艺防止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所述工艺包括锚固、电焊、激光焊、粘接或其他合适的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考附图2,内侧部132和外侧部134的舌侧边缘分别包含在绑扎滑块14的咬合侧122附近的绑扎表面146,和绑扎滑块14的牙龈侧122附近的轨道表面148,轨道表面148位于绑扎表面146的舌侧。中间壁150可以连接绑扎表面146和轨道表面148。
如附图2和3B所示的实施例中,绑扎表面146是平面的,并且被构造成当在绑扎滑块14的至少一部分在不同位置之间运动时可滑动地接合肩部86和/或台肩106。当绑扎滑块14处于主动位置和被动位置时,每个绑扎表面146的部分可与基面36相对,因此有效地形成弓丝槽16的第四侧面。就此而言,在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绑扎表面146形成弓丝槽16的唇侧边界,从而在正畸矫正治疗时将弓丝18捕获在弓丝槽16中(图1所示)。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绑扎表面146被构造成当绑扎滑块14分别处于图3A和3B所示的打开位置和主动位置时靠近内侧和外侧肩部86。如上所述,弹性构件20可以沿大致垂直于绑扎滑块14的平移运动的方向偏压绑扎滑块14。这可包括向着弓丝槽16的基面36的方向。
如附图3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绑扎滑块14处于主动位置时,绑扎表面146并未在弓丝槽16的整个高度(即,从槽表面38至槽表面40)上延伸。就此而言,内侧部132和外侧部134还进一步包括大体处于舌侧方向的引导面15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导面152不接触相对的槽表面38。相应地,当处于主动位置时,槽表面38和绑扎滑块14之间存在间隙154。
类似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3C所示,当绑扎滑块14处于被动位置时,沿舌侧方向的引导面152并未延伸到切口106的咬合面110。相应地,在此位置时,咬合面110和绑扎滑块14之间存在间隙156。间隙156的尺寸可以调整,以便使用接收工具来迫使绑扎滑块14从被动位置或主动位置移至打开位置。
根据如图3B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壁150的高度等于轨道表面90的大致平面部分92与肩部86之间的距离。当绑扎滑块14处于打开位置和主动位置时(分别如附图3A和3B所示),壁150的顶部与肩部86大体上被置于同一平面。当绑扎滑块14处于被动位置时(图3C所示),壁150延伸出肩部86的距离与大致平坦的表面92和轨道表面90的斜面96上的唇侧最高点的高度相同。当绑扎滑块14处于主动位置时(图3B所示),壁150与壁88相距的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小于壁150与壁88相距的第一距离。当绑扎滑块14处于被动位置时(图3C所示),壁150抵靠壁88。
继续参照附图2和3A至3C,在一个实施例中,绑扎滑块14的轨道表面148被构造成与托槽主体12的轨道表面90相配合。在附图2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轨道表面148具有引导边缘160,与壁150相交(即,在轨道表面148咬合端)。凹部162被定位在轨道表面148上靠近引导边缘160处。凹部162具有咬合壁164和牙龈壁166。牙龈壁166有效地作为抵靠轨道表面90的另一凸轮。
进一步参照附图3A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打开位置时,滑动轨道表面148的引导边缘160被定位在托槽主体12的脊94的咬合侧。脊94被定位在凹部162内,以使得脊94的咬合侧100至少部分地接触凹部162的咬合壁164。凹部162的牙龈壁166延伸超过或悬于托槽主体12的牙龈侧26上。孔138,140的共同轴线可与第一瓣部56的轴线58对齐。弹性构件20的轴线1也可与轴线58对齐,这取决于弹性构件20的横截面尺寸。大体上,在该位置,在第一瓣部56、孔138,140的尺寸通常均大于弹性构件20的尺寸的情况下,弹性构件20处于松弛、未变形的状态,并且未在任何给定方向上偏压绑扎滑块14。在托槽10被安装在下齿的唇面上的情况下,重力以及凹部162的咬合壁164和脊94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倾向于使绑扎滑块14保持处在打开位置。
参照附图3B和4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示绑扎滑块14处于主动位置,引导边缘160定位在斜面96上,在大致平坦的表面92和支架102中间,脊94定位在凹部162内,且凹部162的牙龈壁166定位在靠近或至少部分抵靠脊94的牙龈面98的位置处。在主动位置上,弹性构件20定位在第二瓣部60中。第二瓣部60的至少一部分可保持在内侧和外侧孔138和140的舌侧,所以第二瓣部60与孔138,140不完全对齐。正因如此,如附图4所示,弹性构件20的中间部分170相对于其末端部分172定位在舌侧。因此,弹性构件20的轴线1向舌侧弯曲,且弹性构件20沿大致舌侧方向向绑扎滑块14施加偏置力。更具体地,弹性构件20可向着肩部86和托槽主体12基面36偏压绑扎滑块14,这有助于将弓丝18主动绑扎在弓丝槽16内(即,当弓丝18基本填满弓丝槽16时)。相应地,弹性构件20使绑扎滑块14和托槽主体12之间实现更一致的接触。
参照附图2和3B,如上所述,在主动位置时,绑扎滑块14的绑扎表面146悬伸到至少部分越过弓丝槽16的程度。绑扎表面146从弓丝槽16延伸出的距离足够长,以避免从中移除弓丝18。以此方式,绑扎表面146有效地作为弓丝槽16的第四侧面起作用。弓丝槽16在大致唇-舌方向上的深度是由肩部86相对于弓丝槽16基面36的位置所决定的。弹性构件20的偏置力使绑扎表面146和肩部86之间实现相对更一致的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弓丝槽16的深度可以从大约0.018英寸到大约0.028英寸。应当理解,为使托槽10主动地绑扎弓丝18,当绑扎滑块14处于主动位置时,弓丝18的直径或其他尺寸必须大于弓丝槽16的深度,如附图3B所示。例如,当绑扎滑块14处于主动位置时,弓丝为0.020英寸时,托槽10可以是主动的。在此典型性的示例中,壁88小于约0.020英寸。但是,应当理解,小于0.020英寸的弓丝可以被主动地绑扎。例如,当壁88小于0.016英寸时,0.016英寸的弓丝可以被主动地绑扎。因此,根据本文所披露的原则,对托槽主体12的尺寸,例如壁88的高度,进行调整,以绑扎更小的弓丝。
继续参考图3A和3B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如下文的进一步描述的,为使绑扎滑块14从打开位置移至主动位置(以及为使引导边缘160部分上升至斜面96),须在绑扎滑块14上施加足够的力,以使弹性构件20通过凹穴52的第一瓣部56和第二瓣部60之间的夹点。同样地,需要相似的力使绑扎滑块14在相反方向上移动,从主动位置(图3B所示)移至打开位置(图3A所示)。
参考附图2和3C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当绑扎滑块14处于被动位置,引导边缘160被支承在支架102上(靠近壁88),凹部162的牙龈壁166被支撑在脊94,位于凹部162的轨道面148的整个长度与轨道平面90隔开。在被动位置,弹性构件20被定位在第三瓣部64内。第三瓣部64可与内侧和外侧的孔138,140(标记在图2中)对齐,或者第三瓣部6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留在孔138、140的舌侧。在第三瓣部6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孔138,140的舌侧的实施例中,第三瓣部64可能比第二瓣部60更好地与孔138,140对齐。尽管如此,弹性构件20的中心部分170可相对于弹性构件20的端部172稍微定位在舌侧。这样,弹性构件20的轴线1可略微向舌侧弯曲(如附图4),并且弹性构件20可沿大致舌侧方向向绑扎滑块14施加偏置力。
弹性构件20使绑扎滑块14朝台肩108和托槽基部36略微偏压。如上所述,在被动位置,绑扎滑块14的绑扎表面146有效用作弓丝槽16的第四侧面。在被动位置,绑扎滑块14抑制弓丝18从弓丝槽16移出,但基本上不抑制其在弓丝槽16内的移动(即当弓丝18比弓丝槽16更小)。在一个实施例中,弓丝槽16可以具有约0.020-0.027英寸的深度。更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弓丝槽16可以具有约0.027英寸的深度。为了使本实施例被动地绑扎弓丝18,弓丝18的直径或其它尺寸必须小于0.027英寸。如果弓丝18的直径大于0.027英寸,弓丝18可能被主动绑扎。
继续参考附图3B和3C,为了使绑扎滑块14从主动位置(图3B)移到被动位置(图3C)(也为了使引导边缘160和牙龈缘166上升至各自的支架102和脊94),必须在绑扎滑块14上施加一个足够大的力,使弹性构件20通过位于凹穴52的第二瓣部60和第三瓣部64之间的夹点84。同样地,也需要类似的力来使绑扎滑块14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也就是从被动位置(图3C)到主动位置(图3B)。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附图1,托槽主体12可以包括咬合连接翼176。绑扎滑块14还可以包括牙龈连接翼178。可以理解的是,相对的连接翼176,178可以提供一个区域给临床医生接合绑扎线,例如,提供对绑扎滑块14附加的压力,以使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抵靠托槽主体12和处于主动位置或被动位置。
现在参照附图5-7C示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描述了正畸托槽200。除非另有说明,使用与说明附图1-4所示的正畸托槽10的实施例时所用的相同描述和参考标记来说明正畸托槽200。正畸托槽10从打开位置转换到主动位置再到被动位置,与正畸托槽10不同,正畸托槽200从打开位置转换到被动位置再到主动位置。正畸托槽200包括托槽主体202和可滑动地连接到托槽主体202上的绑扎滑块204。
参考附图6,托槽主体202包括滑动支撑部206,其构造为在其上接收绑扎滑块204。滑动支撑部206包括凹穴208,凹穴208形成为沿内侧-外侧方向的通孔。与托槽10内的凹穴52相似,在一个实施例中,凹穴208是大体上不对称的孔,其可以被描述为具有不规则构造。
如附图7A-7C中所示,凹穴208可包括靠近牙龈侧26的第一瓣部210。作为示例,第一瓣部210可以限定沿凹穴208的一部分的大致圆形的周界。瓣部210可以由轴212和半径R1限定。瓣部210可以具有中心C1,其相对于托槽主体202的基面36具有高度h1。凹穴208还可以包括相对于第一瓣部210设置在咬合侧的第二瓣部214。类似于第一瓣部210,第二瓣部214可通过具有轴216和半径R2的大致为圆形的周界限定。第二瓣部214可具有中心C2,其相对于托槽主体202的基面36具有高度h2,其中h1不等于h2。在一个实施例中,高度h2比高度h1略少。这样,第二瓣部214被定位在第一瓣部210的略微舌侧。凹穴208还可进一步包括第三瓣部218,其相对于第二瓣部分214定位在咬合侧,使得瓣部218靠近弓丝槽16。类似于第一瓣部210和第二瓣部214,第三瓣部218可通过具有轴220和半径R3的大致为圆形的周界限定。第三瓣部220可具有中心C3,其相对于托槽主体202基面36具有高度h3,其中h3不等于h1和h2中的任一个。在一个实施例中,高度h3可以小于h1和h2。因此,第三瓣部218被定位在第二瓣部214的略微舌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穴208可包括定位在第一瓣部210和第二瓣部214之间的中心部分222,并且中心部分222连接第一瓣部210和第二瓣部214。中心部分222可包括第一分段224。第一分段224可以与第一瓣部210相切,但可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使得第一分段224的延伸部分与第二瓣部214相交(而不是相切)。第一瓣部210、第二瓣部214和第一分段224可以大致定义滑动轨道226的一部分。此外,中心部分222可以包括与第一分段224相对的第二分段228。第二分段228可以包括在第一瓣部210和第二瓣部214之间运行的弧形曲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段224和中心部分228的第二分段222的取向形成在第一瓣部210和第二瓣部214之间的限制或夹点230。夹点230的尺寸可以类似于上面描述的正畸托槽10的凹穴52的尺寸。通常,夹点230的最小尺寸小于弹性构件20的直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穴208可进一步包括定位在第二瓣部214和第三瓣部218之间的中心部分232,并且中心部分232连接第二瓣部214和第三瓣部218。中心部分232可以仅仅包括滑动轨道226的舌侧部分上的点234,如果第二瓣部214和第三瓣部218有完整的周界,则它们将在这个点相交。中心部分232还可以包括与第二瓣部214和第三瓣部218相切的分段236。
在一个实施例中,点234和中心部分232的分段236的取向形成第二瓣部214和第三瓣部218之间的限制或夹点238。夹点238的尺寸可以类似于上面所描述的正畸托槽10的凹穴52的尺寸。
参考附图6-7A,如上面对托槽10所做的说明,托槽主体202包括内侧和外侧肩部244。托槽主体202还可以包括切口248,其可形成在托槽主体202的唇侧32,并靠近槽表面38,并且切口248可限定台肩250。与上述实施例中不同,台肩250可以与肩部244在相同的平面内。切口248还可以限定大致垂直于台肩250的咬合面252。肩部244和台肩250都构造成在主动位置与绑扎滑块202接合,如图7C所示。
继续参考图6-7C,表面254被定位在滑动支撑部206的内侧和外侧。表面254可以是大致平面的,从而与绑扎滑块204的大致为平面的舌侧边缘对应。与上述实施例中不同,表面254可以不影响绑扎滑块204的舌-唇位置。在滑动支撑部206的内侧和外端,壁256也从肩部244的牙龈侧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动支撑部206的起伏形态可被构造为与绑扎滑块204配合以影响其舌侧-唇侧的位置。在附图6-7C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滑动支撑部206可以包括两个定位在其中的槽。第一槽258位于第二瓣部214的大致唇侧。第二槽260定位成与第一槽258隔开,并在肩部244的大致唇侧。第一槽258具有牙龈壁262,牙龈壁262通向槽258的基部264。牙龈壁262成一定角度,如下面详细描述的,以有效地作为绑扎滑块204的凸轮构件的凸轮表面。第二槽260也有牙龈壁266和基部268,类似于相应的壁262和基部264。
参考附图6,绑扎滑块204大致为U形构造。绑扎滑块204包括第一支腿或内侧部280和第二支腿或外侧部282,内侧部280和外侧部282在它们之间大致限定了滑动通道284。内侧部280包括内侧通孔286,外侧部282包括外侧通孔288,内侧通孔286和外侧通孔288具有共同的轴线287,它们的相对配置与上面说明托槽10时所描述的配置相同。滑动通道284的尺寸被设计为可滑动地与滑动支撑部206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动通道284具有统一的宽度,大致与托槽主体202的滑动支撑部206的形状相对应。
继续参考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内侧部280和外侧部282分别具有大致沿咬合侧方向的引导面290,其被构造为与切口248的咬合面252接触。内侧部280和外侧部282的舌侧边缘分别包括与绑扎滑块204的咬合侧122相邻的表面291,以及靠近绑扎滑块204的牙龈侧124并相对于表面291位于舌侧的表面292。表面291构造为接触肩部244和/或台肩250。表面292构造为接触托槽主体202的表面254,在一个实施例中,表面292大致是平面的。唇-侧壁293可以连接表面291和表面292。壁293被构造为接触壁256。
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动通道284由唇面294(即,绑扎滑块204的舌侧表面)限定,其构造为接触和滑动抵靠滑动支撑部206。表面294包括第一凸起296和第二凸起298,第一凸起296的形状和尺寸大致对应于滑动支撑部206上的槽258,第二凸起298的形状和尺寸大致对应于槽260。凸起296,298被构造为有效地作为凸轮构件,其与第一槽258和第二槽260的牙龈壁262,266配合。凸起296,298之间的距离可大致等于槽258,260的牙龈壁262,266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7A中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打开位置,突出部296被支撑在滑动支撑面206上,靠近托槽主体202的牙龈侧26。突出部298被支撑在槽258舌侧的滑动支撑部206上。孔286,288的共同轴线287(图6)可以与第一瓣部210的轴线212对齐。根据弹性件20的横截面尺寸,弹性构件20的轴1也可以与轴212对齐。通常,在这个位置,由于第一瓣部210和孔286,288的尺寸总体上大于弹性部件20,弹性部件20是处于放松、未变形的状态,并且不沿任何给定的方向偏压绑扎滑块204。在打开位置,绑扎滑块204可以不接触托槽主体202的表面254或肩部244。当托槽10安装在下部齿的唇面时,重力将倾向于使绑扎滑块204保持在打开位置。
参照如图7B的示例性实施例,在被动位置,突出部296被支撑在滑动支撑部206上并至少部分在槽258的牙龈侧,而突出部298至少部分地支撑在槽260的牙龈侧。在一个实施例中,突出部296,298可至少部分被定位在槽258,260的唇侧,以便如图所示那样部分地悬伸于壁262,266上。在被动位置,弹性构件20被定位在第二瓣部214中。第二瓣部214可以与内侧和外侧的孔286,288对齐,或第二瓣部218的至少一部分可保持在孔286,288的舌侧(图6)。
在其中第二瓣部218的至少一部分保持在孔138,140(图6)舌侧的实施例中,弹性件20的中心部分170可定位成相对于其端部172在略微舌侧。这样,弹性部件20的轴线1可略微向舌侧弯曲,而弹性件20可在绑扎滑动204上施加偏置力。这样,弹性部件20朝基面36略微偏压绑扎滑块204。
在被动位置,如附图7B所示,表面291至少部分地延伸过弓丝槽16,以防止弓丝18从弓丝槽16中移出。咬合引导面290和槽面38之间可能存在间隙300。无论如何,表面291可以有效地用作弓丝槽16的第四侧面。在被动位置,绑扎滑块204抑制弓丝18从弓丝槽16移出,但基本上不抑制其在弓丝槽16内的移动,只要弓丝18未实质上填满延伸的弓丝槽16。
继续参照附图7B,为了使绑扎滑块204从打开位置(图7A)移到被动位置(图7B)(并且为了使突出部298经过槽260),必须在绑扎滑块204上施加一个足够大的力使弹性构件20通过凹穴208的第一瓣部210和第二瓣部214之间的夹点230。需要大致相等的力使弹性构件20从被动位置回到打开位置。在被动位置,绑扎滑块204可以不接触托槽主体202的表面254或肩部244。
参照图7C中的示例性实施例,在主动位置,突出部296被定位在槽258内,突出部298被定位在槽260中。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突出部的高度基本上等于槽的深度,滑动通道284的几乎整个表面294与托槽主体202的滑动支撑部206接触。在主动位置,弹性构件20如图所示那样被定位在第三瓣部218中。第三瓣部218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保持在内侧和外侧孔286,288的舌侧,使得第三瓣部218和孔286,288不完全对齐。如下所述,孔286,288和第三瓣部218之间的相对错位需要弹性部件20稍微弯曲。
继续参考附图7C,为了使绑扎滑块204从被动位置(图7B)移到主动位置(图7C),必须在绑扎滑块204施加一个足够大的力使弹性构件20通过凹穴208的第二瓣部214和第三瓣部218之间的夹点238。在主动位置,舌侧表面292的整个长度及绑扎滑块204的壁293可与托槽主体202接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绑扎滑块204的咬合引导面290可接触切口248的咬合面252。
当绑扎滑块204处于主动位置时,如附图7C所示,弹性构件20的中心部分170(图4)定位于其末端部172的舌侧,其中通常弹性构件20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在凹穴208内。虽然未示出,弹性部件20的轴线1向舌侧弯曲,弹性构件20在绑扎滑块204上施加偏置力。更具体地,弹性构件20朝肩部244、台肩250和托槽主体202偏压绑扎滑块204,这有助于将弓丝18的主动绑扎在弓丝槽16内(即当弓丝18基本上填满弓丝槽16时)。相应地,弹性部件20提供了绑扎滑块204和托槽主体202之间更一致的接触。例如,偏压可以提供在表面291与肩部244和台肩250之间更一致的接触。弓丝槽16的深度等于该肩部244和台肩250的高度。由于绑扎滑块204对肩部244和台肩250的偏压,其他公差的变化可不再与弓丝槽16和弓丝18之间的紧密配合相关。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附图8,托槽主体300可以包括凹穴302,凹穴302具有比上述三个瓣部更多的瓣部。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生可以将绑扎滑块(未示出)从第一瓣部304移动至第二瓣部306、到第三瓣部308、到第四瓣部310。对应的阶梯位置312,314和316为在各瓣部的滑动提供支撑位置。虽然示出了四个瓣部,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三个或四个瓣部,因为凹穴302可以包括附加的瓣部。例如,瓣部的数量可由弹性部件20的尺寸确定。如附图8所示,瓣部304,306,308,310可以被配置成提供相对于槽表面36逐渐下降的构造。如果临床医生希望主动绑扎逐渐递减的弓丝尺寸或主动绑扎逐渐递增的弓丝尺寸,递降的阶梯式构造可以是有利的。例如,当绑扎滑块和弹性元件20(未示出)在瓣部304中时,临床医生可以插入相对小的弓丝到弓丝槽16中,然后使滑动装置(未示出)移动到瓣部310以主动绑扎小的弓丝。
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可能希望增加弓丝尺寸,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生在插入较大的弓丝后,可以使滑动装置移动到瓣部308。在该位置,滑动装置可以主动绑扎较大的弓丝。随着继续治疗,临床医生可能会再次增加弓丝的尺寸,并通过将滑动装置移动到瓣部306而主动绑扎大的弓丝。类似的方法可以用于逐渐减小的弓丝尺寸。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托槽300可用于弓丝尺寸变化时被动绑扎。例如,当瓣部310主动绑扎弓丝时,临床医生可以根据瓣部308定位滑动装置以被动绑扎同一弓丝。通过组合与瓣部304,306,308和310相关联的多个滑动位置和多种弓丝尺寸,可以采用多种主动和被动绑扎技术的组合。
尽管通过说明各种优选实施例而阐述了本发明,并且已经较为详细地说明了这些实施例,本发明人并无意将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或以任何方式限定在如此细节的程度。其他优势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容易想到的。作为举例,尽管本文所述实施例显示弹性构件沿着滑动方向推动绑扎滑块,弹性构件可以构造成朝向弓丝槽的基面拉动绑扎滑块。
因此,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喜好不同,本发明的各种特征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

Claims (15)

1.一种正畸托槽,用于连接弓丝与牙齿,其特征在于,该正畸托槽包括:
托槽主体,该托槽主体构造成被安装到牙齿上,所述托槽主体包括凹穴和基面,所述基面至少部分限定弓丝槽;
滑动构件,所述滑动构件可相对于所述托槽主体在打开位置、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之间运动,所述滑动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孔,其中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所述滑动构件的表面在与所述基面大致相对的一侧约束所述弓丝槽;以及
连接至所述滑动构件和托槽主体之一上的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构造成与所述滑动构件和托槽主体中的另一个可移动地接合,所述弹性构件从所述凹穴延伸到所述至少一个孔中,所述弹性构件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处将所述滑动构件朝向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偏压,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可在所述凹穴中运动并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孔内,其中所述凹穴相对于大致平行于所述基面的平面不对称,所述凹穴的至少一个维度的尺寸设定为当所述滑动构件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之间滑动时能使所述弹性构件变形,
其中,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和所述滑动构件的表面相距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二绑扎位置,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和所述滑动构件的表面相距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所述弹性构件发生变形,将所述滑动构件朝向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偏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将所述滑动构件朝向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偏压的力大于在所述第二绑扎位置将所述滑动构件朝向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偏压的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绑扎位置,所述弹性构件发生变形,使得所述滑动构件在所述第二绑扎位置时被朝向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偏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绑扎位置将所述滑动构件朝向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偏压的力大于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将所述滑动构件朝向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偏压的力。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构件以大致垂直于所述弓丝槽的轴线的方向在所述打开位置、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之间运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沿大致垂直于所述弓丝槽的轴线的方向,所述滑动构件从所述打开位置到所述第一绑扎位置所经过的距离小于所述滑动构件从所述打开位置到所述第二绑扎位置所经过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弓丝槽进一步包括从所述基面向外延伸的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所述滑动构件具有引导边缘,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引导边缘靠近所述第一槽面,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所述引导边缘在所述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之间,在所述第二绑扎位置,所述引导边缘靠近所述第二槽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所述滑动构件的表面均相对于所述弓丝槽的基面固定。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槽主体包括壁,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和第二绑扎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所述滑动构件接触所述壁,所述壁构造成限定所述弓丝槽的基面与所述滑动构件的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构件构造成在所述第一绑扎位置接触所述壁。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穴包括至少两个瓣部,所述至少两个瓣部被至少一个夹点分开,所述至少一个夹点的尺寸小于所述弹性构件的外部尺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夹点构造成在所述滑动构件运动时使弹性构件变形,当所述滑动构件运动时,所述弹性构件经过所述夹点。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畸托槽,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滑动构件在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弹性构件处于松弛状态。
CN201410098053.1A 2013-03-15 2014-03-17 自锁正畸托槽 Active CN1040423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798675P 2013-03-15 2013-03-15
US61/798,675 2013-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2349A CN104042349A (zh) 2014-09-17
CN104042349B true CN104042349B (zh) 2019-01-11

Family

ID=50272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8053.1A Active CN104042349B (zh) 2013-03-15 2014-03-17 自锁正畸托槽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532853B2 (zh)
EP (1) EP2777599B1 (zh)
CN (1) CN104042349B (zh)
BR (1) BR10201400614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84504B (zh) 2010-12-08 2016-09-28 斯特瑞特工业有限公司 正牙夹紧装置
JP1517556S (zh) * 2013-12-20 2015-02-16
USD738512S1 (en) * 2014-06-23 2015-09-08 Mark Neil Coreil Orthodontic bracket
US9943383B2 (en) * 2014-12-19 2018-04-17 Ormco Corporation Biased pivoting slide orthodontic bracket
US10182885B2 (en) 2015-10-29 2019-01-22 Mem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Self-ligating bracket
US10085824B2 (en) 2015-10-30 2018-10-02 Ortho Organizers, Inc. Self ligating orthodontic bracket
JP7153571B2 (ja) 2016-06-30 2022-10-14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自己結紮式歯科矯正用ブラケット
USD804037S1 (en) 2016-08-02 2017-11-28 Henry Schein, Inc. Self-ligating orthodontic bracket
WO2018106527A2 (en) * 2016-12-09 2018-06-1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astomeric orthodontic bracket
CN106880415A (zh) * 2017-01-24 2017-06-23 广州瑞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弹性槽沟的正畸托槽
CN109549721A (zh) * 2017-09-25 2019-04-02 金华市柯帝夫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锁托槽
CN111670019B (zh) * 2018-02-02 2022-01-18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高唇牵拉强度的陶瓷自锁托槽
EP3764939B1 (en) 2018-03-12 2023-01-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ackaged orthodontic appliances
US11794124B2 (en) * 2018-10-02 2023-10-24 Snap Ships LLC Connection systems for toy construction pieces, toy construction piece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toy construction kit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137000B1 (ko) * 2019-04-22 2020-07-24 주식회사 메디센 치과 교정용 브라켓
AU2020264490A1 (en) 2019-05-02 2021-11-25 World Clas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Orthodontic bracket with a biased ligating member
CN112315600B (zh) * 2019-07-17 2024-05-28 广州欧欧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弓丝槽可变的正畸托槽
CN110478062B (zh) * 2019-07-31 2021-06-29 浙江新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可靠的托槽
CN110507433B (zh) * 2019-07-31 2021-08-03 浙江新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隐形的托槽
US11147653B2 (en) * 2020-02-11 2021-10-19 Tp Orthodontics Inc. Orthodontic bracket having a movable ligating door
US20210330429A1 (en) * 2020-04-25 2021-10-28 Premier Orthodontic Designs, Lllp Passive Self-Ligation Bracket Assembly
US11324573B2 (en) 2020-07-03 2022-05-10 Aadvance Technologies, Llc Orthodontic device
CN113876451A (zh) * 2020-07-03 2022-01-04 广州欧欧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牙齿矫正器具
JP1708551S (ja) * 2021-03-26 2022-02-28 歯科矯正補助装置
KR102349739B1 (ko) * 2021-07-20 2022-01-12 주식회사 월드바이오텍 치열교정 브라켓
KR102537855B1 (ko) * 2021-12-02 2023-05-31 주식회사 월드바이오텍 치열교정 브라켓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3423A (en) * 1977-03-04 1978-08-01 Kessel Stanley P Orthodontic bracket
US5474445A (en) * 1994-03-07 1995-12-12 John Voudouris Self-engaging twin edge-wise orthodontic bracket with pivotal latch
US20070224569A1 (en) * 2006-03-23 2007-09-27 Ormco Corporation Low profile self-ligating orthodontic brackets and methods of using such orthodontic brackets
US20070269763A1 (en) * 2006-05-18 2007-11-22 Claus Schendell-Groling Orthodontic bracket
CN101108141A (zh) * 2006-08-24 2008-01-23 许天民 一种双态结扎托槽
CN102551898A (zh) * 2010-09-10 2012-07-11 奥姆科公司 自绑定正畸托槽
WO2012145144A1 (en) * 2011-04-19 2012-10-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elf ligating orthodontic appliance and related metho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2573A (en) 1984-03-27 1985-01-08 Augusta Developments Inc. Orthodontic bracket
US5094614A (en) 1991-03-08 1992-03-10 Wildman Alexander J Miniature self-locking labial bracket
US5322435A (en) 1992-07-23 1994-06-21 Pletcher Erwin Carroll Orthodontic bracket
US5356288A (en) 1992-12-07 1994-10-18 Howard Cohen Dual orthodontic bracket
US5275557A (en) 1993-04-08 1994-01-04 Damon Dwight H Self-locking orthodontic bracket
US5466151A (en) 1993-04-08 1995-11-14 Damon Family Limited Partnership Spring-locked orthodontic bracket
US5857850A (en) 1994-03-07 1999-01-12 Voudouris; John C. Orthodontic appliance
US5857849A (en) 1996-12-06 1999-01-12 Kurz; Craven Self-ligating low profile orthodontic bracket
JP2003503084A (ja) 1998-02-17 2003-01-28 デイモン ファミリー リミテッド パートナーシップ 自己−結紮する歯列矯正ブラケット
US6071118A (en) 1998-02-17 2000-06-06 Damon Family Limited Partnership Self-ligating orthodontic bracket
US5890893A (en) 1998-02-26 1999-04-06 Heiser; Wolfgang Orthodontic bracket
US6071119A (en) 1998-12-22 2000-06-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ual mode self-ligating orthodontic bracket
US7419375B2 (en) 2002-08-19 2008-09-02 Ormco Corporation Aesthetic self-ligating orthodontic bracket
US7267545B2 (en) 2005-01-11 2007-09-11 Ormco Corporation Self-ligating orthodontic bracket
WO2006091863A2 (en) 2005-02-23 2006-08-31 Pioneer Laboratories, Inc.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system
US7704072B2 (en) 2006-04-19 2010-04-27 Ormco Corporation Orthodontic bracket
US7857618B2 (en) 2007-11-27 2010-12-28 Ultradent Products, Inc. Orthodontic bracket including mechanism for reducing slot width for early torque control
US7963768B2 (en) 2008-09-05 2011-06-21 Jack Keith Hilliard Self-ligating orthodontic bracket assembly
US20100285420A1 (en) 2009-05-07 2010-11-11 Ormco Corporation Orthodontic bracket having a lingually biased closure member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8162660B2 (en) 2009-11-20 2012-04-24 Robert T Rudman Rotating clip orthodontic bracket
JP5801951B2 (ja) 2011-05-12 2015-10-28 アールエムオ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ツドRmo, Incorporated 歯列矯正ブラケット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03423A (en) * 1977-03-04 1978-08-01 Kessel Stanley P Orthodontic bracket
US5474445A (en) * 1994-03-07 1995-12-12 John Voudouris Self-engaging twin edge-wise orthodontic bracket with pivotal latch
US20070224569A1 (en) * 2006-03-23 2007-09-27 Ormco Corporation Low profile self-ligating orthodontic brackets and methods of using such orthodontic brackets
US20070269763A1 (en) * 2006-05-18 2007-11-22 Claus Schendell-Groling Orthodontic bracket
CN101108141A (zh) * 2006-08-24 2008-01-23 许天民 一种双态结扎托槽
CN102551898A (zh) * 2010-09-10 2012-07-11 奥姆科公司 自绑定正畸托槽
WO2012145144A1 (en) * 2011-04-19 2012-10-2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elf ligating orthodontic appliance and related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2349A (zh) 2014-09-17
BR102014006140A2 (pt) 2015-05-05
EP2777599A1 (en) 2014-09-17
US9532853B2 (en) 2017-01-03
EP2777599B1 (en) 2019-01-02
US20170086949A1 (en) 2017-03-30
US9943384B2 (en) 2018-04-17
US20140272752A1 (en) 2014-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2349B (zh) 自锁正畸托槽
US9943383B2 (en) Biased pivoting slide orthodontic bracket
AU2017261584B2 (en) Orthodontic bracket having a biased slide member
US10531935B2 (en) Orthodontic archwire
US10555793B2 (en) Self-ligating orthodontic brackets
US9585733B2 (en) Orthodontic bracket with angled, curved shutter
US9339353B2 (en) Active self-ligating bracket
US7857618B2 (en) Orthodontic bracket including mechanism for reducing slot width for early torque control
US20140134563A1 (en) Biocompatible self-ligating brackets
US20160367340A1 (en) Orthodontic bracket and method of correcting malpositioned teeth
JP6441304B2 (ja) 歯科矯正装具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US10105193B2 (en) Orthodontic bracket
US7828549B1 (en) Lingual self-ligating orthodontic bracket,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