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8988A - 一种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8988A
CN104038988A CN201310069333.5A CN201310069333A CN104038988A CN 104038988 A CN104038988 A CN 104038988A CN 201310069333 A CN201310069333 A CN 201310069333A CN 104038988 A CN104038988 A CN 104038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base station
threshold value
micro
d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93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兴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6933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389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4038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89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范围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一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信号;当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和/或所述持续时间满足不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休眠状态。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减少微基站的功率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高级长期演进(LTE-A)第10/11/12版本(Rel-10/11/12)是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高级长期演进(LTE)第8/9版本(Rel-8/9)技术的增强,LTE-A系统具有比LTE系统更高的带宽要求,支持高达1Gbts/s的峰值数据速率。为了满足LTE-A的要求,LTE-A系统将载波汇聚(Component Aggregation,CA)技术作为其扩展系统带宽的方法,并大量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增强技术和自适应技术提高数据速率和系统性能。
在Rel-12版本中,针对热点区域的增强成为一个热门课题。热点区域包括室内场景和室外场景,由多个低功率微基站覆盖,形成小小区网络(Small Cell Network,SCN)。室内的微基站只支持低速移动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室外的微基站支持低速移动的UE和中速移动的UE。两种微基站都不支持高速移动的UE。其中,一般认为UE的移动速度为0-15km/h时UE低速移动,UE的移动速度为15-60km/h时UE中速移动,UE的移动速度为60km/h以上时UE高速移动。
由于微基站的作用是提高系统吞吐量,而不需要像宏基站一样保证覆盖,因而微基站可以被关闭或进入休眠状态,进入休眠状态的微基站不为UE提供服务。当有UE需要微基站提供服务时,微基站从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唤醒。微基站的唤醒可以是宏基站触发的,可以是UE触发的,也可以是微基站自己触发的。
当微基站自身触发唤醒时,唤醒过程一般为:微基站检测UE发射给宏基站的上行信号,当信号强度高于预设的强度阈值时,从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微基站唤醒之后,微基站发射导频,UE测量导频并将测量报告上报给宏基站,由宏基站决定是否将UE切换至该微基站。
但是,当UE只是从微基站可能的覆盖范围旁经过或UE频繁进出微基站可能的覆盖范围时,将会导致微基站频繁在工作状态和休眠状态之间切换,从而消耗微基站的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减少微基站的功率消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一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信号;
当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
当所述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和/或所述持续时间满足不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休眠状态。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当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
当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不满足预设特定条件。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包括:
判断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内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
当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
当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不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不满足预设特定条件;
所述第二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离散信号。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包括:
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并且,判断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
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且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
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和/或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不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不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二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离散信号。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或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或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强度阈值、和/或时间阈值、和/或频率阈值为微基站固有;
或所述强度阈值、和/或时间阈值、和/或频率阈值为预先配置于微基站中;
或所述强度阈值、和/或时间阈值、和/或频率阈值为宏基站通知给微基站。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和/或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或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或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和/或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包括下述信号中的至少一种:侦听参考信号SRS、解调参考信号DM-RS、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信号、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号;所述第二上行信号包括下述信号中的至少一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侦听参考信号SRS。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基站的状态控制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一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信号;
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和/或所述持续时间满足不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休眠状态。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且,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当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当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不满足预设特定条件。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且,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内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当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当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不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不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二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离散信号。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且,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并且,判断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且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和/或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不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不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二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离散信号。
本实施例中,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一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信号;当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和/或所述持续时间满足不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休眠状态。本实施例中,除了判断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外,还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从而只有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才会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避免了当UE只是从微基站所属小区旁经过或UE频繁进出微基站所属小区时导致的微基站在工作状态和休眠状态之间频繁切换的问题,减少了微基站的功率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微基站的状态控制装置实施例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微基站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微基站可以位于宏基站的服务范围内,微基站和宏基站可以同时服务于UE,双方共同与UE交互信息,微基站和宏基站可以与UE交互相同或不同类型的信息,例如宏基站可以与UE交互信令,微基站可以与UE交互数据。微基站通过与宏基站同时为UE服务来提升服务性能,微基站不为UE服务时可以进入休眠状态,即微基站不再为UE提供服务的功能,如关闭其向UE发射信号的无线收发信机的发射功能,或者停止其接收UE数据的功能。当微基站开启后,其为UE服务,即保持正常的接收和发送信息的功能。
参见图1,为本发明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微基站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执行步骤102;否则,执行步骤103。
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信号;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可以包括以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信号:侦听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信号、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信号、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信号等;PUCCH信号可以包括:确认/否定确认(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owledgement,A/N)信号、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信号、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信号等,所述CSI信号可以包括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CQI)信号、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Indication,PMI)信号、预编码类型指示(Precoding Type Indication,PTI)信号、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信号等;PRACH信号可以包括preamble等。
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中的第一、第二用于区别微基站检测信号的不同,并不用于限定上行信号的数量,由本发明中第一上行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的实现举例可知,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可以包括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上行信号。
其中,所述微基站可能的覆盖范围是指当微基站开启后,微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的覆盖范围。一般的,该下行信号首选为CRS,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通过其他微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实现,这里不限制。
步骤102:微基站控制自身处于开启状态;
其中,开启状态可以包括:工作状态、微基站开启第一下行信号的发送功能。
当开启状态包括工作状态时,则本步骤中微基站将转入工作状态;之后,微基站可以发射导频,UE测量导频,并将测量结果上报宏基站,由宏基站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UE是否切换至所述微基站。
而当开启状态包括微基站开启第一下行信号的发送功能时,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可以包括以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信号:公共参考信号(Common Reference Signal,CRS)、DM-R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PSS)、辅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等,此时,UE可以测量微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下行信号,将测量结果上报宏基站,由宏基站根据所述测量结果确定UE是否切换至所述微基站。这样,微基站同样能够协助UE和宏基站,实现对于微基站与UE之间网络情况的测量。
步骤103:微基站控制自身处于休眠状态。
本实施例中,微基站除了判断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外,还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判断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微基站控制自身处于开启状态;否则,微基站控制自身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只有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才会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避免了当UE只是从微基站所属小区旁经过或UE频繁进出微基站所属小区时导致的微基站在工作状态和休眠状态之间频繁切换的问题,减少了微基站的功率消耗。
参见图2,为本发明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微基站检测UE发送给宏基站的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
其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是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信号,例如可以包括以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信号:SRS、DM-RS、PUCCH信号、PUSCH信号、PRACH信号等。其中,PUCCH信号还可以包括:A/N信号、CSI信号、SR信号等,所述CSI信号可以包括CQI信号、PMI信号、PTI信号、RI信号等;PRACH信号可以包括preamble等。
步骤202:微基站判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时,执行步骤203;否则,执行步骤205;
其中,本步骤中关于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判断可以持续进行。
步骤203:微基站判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步骤205。
其中,所述预设强度阈值和/或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可以为微基站固有,或者,由宏基站动态指示给微基站,或者,也可以直接预先设置于微基站中。
其中,本步骤以及后续实施例中所称的微基站固有是指对应的参数在微基站出厂时通过硬件方式设置于微基站中。例如所述预设强度阈值和/或所述预设时间阈值为微基站固有是指:所述预设强度阈值和/或所述预设时间阈值在微基站出厂时通过硬件方式设置于微基站中。
当所述预设强度阈值和/或所述预设时间阈值由宏基站指示微基站时,步骤202之前还可以包括:微基站接收宏基站发送的携带所述预设强度阈值和/或所述预设时间阈值的信令。
步骤204:微基站控制自身处于开启状态;当前分支的处理过程结束。
本步骤的说明请参考步骤102中的描述,这里不赘述。
步骤205:微基站控制自身处于休眠状态;当前分支的处理过程结束。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来实现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的判断,从而只有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才会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避免了当UE只是从微基站所属小区旁经过或UE频繁进出微基站所属小区时导致的微基站在工作状态和休眠状态之间频繁切换的问题,减少了微基站的功率消耗。
参见图3,为本发明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微基站检测UE发送给宏基站的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
步骤302:微基站判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时,执行步骤303;否则,执行步骤305;
其中,本步骤中关于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判断可以持续进行。
步骤303: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内,微基站检测UE发送给宏基站的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判断所述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所述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时,执行步骤304;否则,执行步骤305。
其中,第一上行信号可以是UE发送给宏基站的任一上行信号,而第二上行信号是UE发送给宏基站的任一上行离散信号。所述第二上行信号可以包括下述信号中的至少一种:DM-RS、SRS。所述第一上行信号与第二上行信号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是指: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内,微基站检测到第二上行信号出现的次数。
其中,所述预设强度阈值和/或所述预设频率阈值可以为微基站固有,或者,由宏基站动态指示给微基站,或者,也可以直接预先设置于微基站中。
当所述预设强度阈值和/或所述预设频率阈值由宏基站指示微基站时,步骤302之前还可以包括:微基站接收宏基站发送的携带所述预设强度阈值和/或所述预设频率阈值的信令。
步骤304:微基站控制自身处于开启状态;当前分支的处理过程结束。
本步骤的说明请参考步骤102中的描述,这里不赘述。
步骤305:微基站控制自身处于休眠状态;当前分支的处理过程结束。
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内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来实现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的判断,从而只有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时,才会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避免了当UE只是从微基站所属小区旁经过或UE频繁进出微基站所属小区时导致的微基站在工作状态和休眠状态之间频繁切换的问题,减少了微基站的功率消耗。
参见图4,为本发明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微基站检测UE发送给宏基站的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
步骤402:微基站判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时,执行步骤403;否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3:微基站判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4: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内,微基站检测UE发送给宏基站的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判断所述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所述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时,执行步骤405;否则,执行步骤406。
其中,所述强度阈值、和/或时间阈值、和/或频率阈值可以为微基站固有,或者,预先配置于微基站中,或者,由宏基站通知微基站;
当所述强度阈值、和/或时间阈值、和/或频率阈由宏基站通知微基站时,相应的,在步骤402之前还可以包括:微基站接收宏基站发送的携带所述强度阈值、和/或时间阈值、和/或频率阈值的信令。
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包括下述信号中的至少一种:SRS、DM-RS、PUCCH、PUSCH、PRACH;所述第二上行信号包括下述信号中的至少一种:DM-RS、SRS。
步骤405:微基站控制自身处于开启状态;当前分支的处理过程结束。
本步骤的说明请参考步骤102中的描述,这里不赘述。
步骤406:微基站控制自身处于休眠状态;当前分支的处理过程结束。
本实施例中,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并且,判断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内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从而实现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的判断,从而只有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且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时,才会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避免了当UE只是从微基站所属小区旁经过或UE频繁进出微基站所属小区时导致的微基站在工作状态和休眠状态之间频繁切换的问题,减少了微基站的功率消耗。
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微基站的状态控制装置结构图,该装置可以设置于微基站中;该装置500可以包括:
判断单元510,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由UE发送给宏基站;
控制单元520,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510判断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判断单元510判断所述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和/或,所述持续时间满足不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休眠状态。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单元510具体可以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且,判断单元510还可以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当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当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不满足预设特定条件。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单元510具体可以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且,判断单元510还可以用于:判断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当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当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不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不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二上行信号由UE发送给宏基站。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单元510具体可以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且,判断单元510还可以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并且,判断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且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和/或,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不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不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二上行信号由UE发送给宏基站。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可以包括以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信号:SRS、DM-RS、PUCCH信号、PUSCH信号、PRACH信号;所述第二上行信号可以包括以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信号:DM-RS、SRS。
本实施例中,除了判断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外,还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判断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否则,控制微基站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只有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才会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避免了当UE只是从微基站所属小区旁经过或UE频繁进出微基站所属小区时导致的微基站在工作状态和休眠状态之间频繁切换的问题,减少了微基站的功率消耗。
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基站的硬件结构示意图,所述微基站包括:处理器610、存储器620、收发器630和总线640;
处理器610、存储器620、收发器630通过总线640相互连接;总线640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620,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620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收发器630用于连接其他设备,并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处理器610执行所述程序代码,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一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信号;判断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否则,控制微基站处于休眠状态。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610具体可以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判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和/或,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控制微基站处于休眠状态。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610具体可以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判断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时,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和/或,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不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时,控制微基站处于休眠状态。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610具体可以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判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且,判断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且,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时,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和/或,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和/或,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不大于预设频率阈值时,控制微基站处于休眠状态。
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可以包括以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信号:SRS、DM-RS、PUCCH、PUSCH、PRACH;所述第二上行信号包括以下信号中的至少一种信号:DM-RS、SRS。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信号。
本实施例中,除了判断UE发送的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外,还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判断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否则,控制微基站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只有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才会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避免了当UE只是从微基站所属小区旁经过或UE频繁进出微基站所属小区时导致的微基站在工作状态和休眠状态之间频繁切换的问题,减少了微基站的功率消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为微基站的开启设定更加严格的限定条件,只有当该特定的限定条件满足时,才开启微基站,避免UE短期掠过微基站覆盖范围时不必要的唤醒微基站。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判断用户设备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一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信号;
当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
当所述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和/或所述持续时间满足不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休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当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
当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不满足预设特定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包括:
判断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内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
当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
当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不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不满足预设特定条件;
所述第二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离散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包括:
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并且,判断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
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且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
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和/或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不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不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二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离散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阈值、和/或时间阈值、和/或频率阈值为微基站固有;
或所述强度阈值、和/或时间阈值、和/或频率阈值为预先配置于微基站中;
或所述强度阈值、和/或时间阈值、和/或频率阈值为宏基站通知给微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信号包括下述信号中的至少一种:侦听参考信号SRS、解调参考信号DM-RS、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信号、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号;所述第二上行信号包括下述信号中的至少一种:解调参考信号DM-RS、侦听参考信号SRS。
7.一种微基站的状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判断用户设备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是否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一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信号;
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且,所述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开启状态;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时和/或所述持续时间满足不预设特定条件时,控制微基站处于休眠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且,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当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当所述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不满足预设特定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且,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内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当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当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不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不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二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离散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是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
且,判断单元还用于:判断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并且,判断在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期间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阈值;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且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满足预设特定条件;当第一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不大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持续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和/或第二上行信号的出现频率不大于预设频率时,判断UE位于微基站的可能覆盖区域内的持续时间不满足预设特定条件;所述第二上行信号是由UE发送给宏基站的上行离散信号。
CN201310069333.5A 2013-03-05 2013-03-05 一种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40389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9333.5A CN104038988A (zh) 2013-03-05 2013-03-05 一种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9333.5A CN104038988A (zh) 2013-03-05 2013-03-05 一种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8988A true CN104038988A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69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9333.5A Pending CN104038988A (zh) 2013-03-05 2013-03-05 一种微基站的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3898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2240A (zh) * 2015-02-09 2016-10-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小小区SmallCell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64254A (zh) * 2020-12-15 2021-03-26 深圳市海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换电柜智能分配供电的5g微基站供电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99759A1 (en) * 2009-09-17 2011-03-23 Alcatel Lucent A femtocell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femtocell base station
CN102083182A (zh) * 2010-12-31 201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通信系统节能的方法及设备
CN102421172A (zh) * 2010-09-28 2012-04-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用户设备及节约基站能耗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99759A1 (en) * 2009-09-17 2011-03-23 Alcatel Lucent A femtocell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femtocell base station
CN102421172A (zh) * 2010-09-28 2012-04-18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用户设备及节约基站能耗的方法
CN102083182A (zh) * 2010-12-31 201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通信系统节能的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2240A (zh) * 2015-02-09 2016-10-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小小区SmallCell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564254A (zh) * 2020-12-15 2021-03-26 深圳市海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换电柜智能分配供电的5g微基站供电系统
CN112564254B (zh) * 2020-12-15 2022-07-05 深圳市海雷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换电柜智能分配供电的5g微基站供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23883B1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relating to provision of beam coverage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operat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792606B (zh) 开环与闭环多流传送之间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CN104885554B (zh) 用于设备间通信的参考信号测量
US1003419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multiple transmission points
US9521688B2 (en) Signaling for uplink sounding
JP6038317B2 (ja) Ri報告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1534145B (zh) 无线基站、无线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067673A (zh) 控制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功率电平
CN109997313A (zh) 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方法
CN103918205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测量链路质量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7079373B (zh) 无线网络自适应协作模式选择策略的系统与方法
CN10331462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ue处控制上行链路传输功率的方法及其设备
KR20120076428A (ko) 무선 통신 장치, 기지국 및 그것의 안테나 포트 모드 및 송신 모드 이행을 위한 방법
CN105453678A (zh) 频分双工系统的信道探测
CN113875164A (zh) 管理无线网络内的用户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
CN107710721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698936B2 (en) Configu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uplink channel
WO2021068209A1 (zh) 数据发送与接收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4767586A (zh) 一种控制探测用参考信号的发送的方法及基站设备
CN103636270A (zh) 一种调度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12033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和系统
CN107005362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方法及装置和一种电子设备
WO2013107430A1 (zh) 导频信号发射方法、信道估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30010850A1 (en) Mimo transmission base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4105211A (zh) 传输调度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