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7120B - 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 - Google Patents

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7120B
CN104027120B CN201410277780.4A CN201410277780A CN104027120B CN 104027120 B CN104027120 B CN 104027120B CN 201410277780 A CN201410277780 A CN 201410277780A CN 104027120 B CN104027120 B CN 1040271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cle
fixator
waist
waist muscl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777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7120A (zh
Inventor
何辉
熊开宇
张一民
吕媛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2777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271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27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7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7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71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包括用于固定人体体位的人体支撑支架、肌电测试子系统、腰部力量测试子系统和信号处理分析主机,肌电测试子系统设有若干用于采集受试者腰部肌肉肌电信号的电极,腰部力量测试子系统设有力量传感器,肌电测试子系统的肌电信号和腰部力量测试子系统的力量传感信号输出到信号处理分析主机。人体支撑支架包括前后依次设置的肩部固定器、固定平台和脚跟固定器,固定平台的前部上表面设有用于固定受试者髂前上棘的髂前上棘固定位,肩部固定器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可调地固定连接在人体支撑支架上,力量传感器安装在肩部固定器上。本发明能测评腰部力量大小、耐力以及左右对称性,能有效地反映腰部肌肉状况。

Description

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试评价人体腰部肌肉力量大小、耐力以及左右侧肌肉力量耐力对称性的机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公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日趋减少,尤其是长期坐着工作的上班族,其腰部软组织长期承受较大压力,且不容易得到锻炼,造成人们腰背部力量显著下降,很容易造成腰背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的筋膜劳损,严重者可进一步诱发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这无疑加大了下腰痛的发病率。
有关腰部肌肉锻炼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如何科学的测评腰部肌肉力量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国民体质监测和竞技体育中,常用腰背力量测试仪有:背力计,等速力量测试仪等。背力计操作简单,但测试结果容易受到测试动作的影响,且只能测试出腰背部整体力量,不能测试左右肌肉力量的差异;而等速力量测试仪虽然可以进行腕、肘、肩、髋、膝、踝等身体主要关节的功能测试及训练,同时还具有生物反馈治疗功能,且测试结果精确,但操作复杂,适用于科学研究,不利于大范围开展测试。现有技术下还没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能够定量测试并评价人体腰部肌肉力量、耐力以及耐力左右对称性的系统或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能够用于人体腰部肌肉力量大小、耐力以及腰部肌肉力量耐力左右对称性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测量,实现对腰部肌肉力量的定量评价。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包括用于固定人体体位的人体支撑支架和肌电测试子系统,所述人体支撑支架包括前后设置的固定平台和脚跟固定器,所述固定平台的前部上表面设有用于固定受试者髂前上棘的髂前上棘固定位,所述肌电测试子系统设有若干用于采集受试者腰部肌肉肌电信号的电极。
所述被测腰部肌肉为左右对称的一种或多种双侧肌肉,利用所述肌电测试子系统测算出各块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slopeMPF,将各块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的均值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相对力量耐力的度量;当为一种双侧肌肉时,将这一种双侧肌肉中左、右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的差值与这二者之和的比值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耐力左右对称性的度量;当为多种双侧肌肉时,将针对每种双侧肌肉的上述比值的和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耐力左右对称性的度量。
所述人体支撑支架还包括底支撑架,所述固定平台和脚跟固定器可分别通过固定平台支撑杆和脚跟固定器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底支撑架上,所述脚跟固定器与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的连接方式为高度可调的连接方式。
所述脚跟固定器与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的高度可调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上设有若干不同高度的插销孔,所述脚跟固定器固定在一竖直套管上,所述竖直套管套设在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上,所述竖直套管上设有可伸缩弹簧销,所述竖直套管通过可伸缩弹簧销插入所述插销孔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上。
所述脚跟固定器与所述竖直套管的固定连接方式优选为前后位置可调的固定连接方式,具体可以为:所述竖直套管上固定连接有纵向延伸的脚跟固定器连接杆,所述脚跟固定器连接杆上设有若干纵向排列的插销孔,所述脚跟固定器固定在一水平套管上,所述水平套管套设在所述脚跟固定器连接杆上,所述水平套管上设有可伸缩弹簧销,所述水平套管通过可伸缩弹簧销插入所述脚跟固定器连接杆上的所述插销孔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脚跟固定器连接杆上。
所述脚跟固定器优选包括左右两部分,分别位于所述水平套管的左右两侧并分别向左右方向延伸。该左右两部分可以相互连接,也可以各自独立。
所述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还可以包括信号处理分析主机,所述肌电测试子系统采用肌电图仪,所述肌电图仪向所述信号处理分析主机输出肌电信号,腰部肌肉相对力量耐力和腰部肌肉耐力左右对称性的量化指标由所述信号处理分析主机计算得出。
前述任意一种所述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还可以包括腰部力量测试子系统,所述腰部力量测试子系统包括力量传感器,所述力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分析主机的力量信号输入端连接,相应地,所述人体支撑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平台的前方的肩部固定器,所述肩部固定器优选采用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可调地固定连接在所述人体支撑支架上,所述力量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肩部固定器上。
所述肩部固定器通过肩部固定器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底支撑架上,所述固定器连接结构优选包括肩部固定器支撑杆、横向连接杆、竖向连接杆、纵向连接杆以及分别套设在竖向连接杆和纵向连接杆上的竖向套管和纵向套管,所述肩部固定器支撑杆竖向固定在所述底支撑架上,所述纵向连接杆固定在所述肩部固定器支撑杆的上端且前后水平设置,所述竖向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纵向套管上且竖向设置,所述横向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竖向套管上且左右水平设置,所述肩部固定器包括左右两部分,并一左一右套设在所述横向连接杆上,所述横向连接杆、竖向连接杆和纵向连接杆上均设有若干沿自身长度方向排列的插销孔,所述肩部固定器、竖向套管和纵向套管各自通过可伸缩弹簧销插入相应插销孔的方式固定在所套设的连接杆上。
所述肩部固定器优选设有相互呈直角的两个面,分别用于抵靠受试者肩的顶部和后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特定结构的人体支撑支架,本发明的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可适合于测评各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即对于各种身材的人都普遍适用;由于将多种测试设备有机地结合,不仅能够测试左右腰部肌肉力量,同时能够测试腰部主要肌肉的放电情况,通过肌肉力量和肌电信号综合分析,更有效的评估腰部肌肉的力量大小、力量耐力以及左右侧肌肉力量的对称性。同时,采用力电比值来分析肌肉的做功效率,从而使测试结果更加精确,更能有效的反映受试者腰部肌肉状况。提出了全新的腰部肌肉状况全面、定量测试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人体支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测试位置时肩部固定器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包括用于固定人体体位的人体支撑支架和肌电测试子系统,所述人体支撑支架包括前后设置的固定平台1和脚跟固定器2,所述固定平台的前部上表面设有用于固定受试者髂前上棘的髂前上棘固定位,所述肌电测试子系统用于测试受试者背起过程中腰部肌电信号,设有若干用于采集受试者腰部肌肉肌电信号的电极。
所述被测腰部肌肉为左右对称的一种或多种双侧肌肉,利用所述肌电测试子系统测算出各块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即MPF)的下降斜率slopeMPF,将各块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的均值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相对力量耐力的度量;当为一种双侧肌肉时,将这一种双侧肌肉中左、右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的差值与这二者之和的比值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耐力左右对称性的度量;当为多种双侧肌肉时,将针对每种双侧肌肉的上述比值的和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耐力左右对称性的度量。
还可以测量受试者水平姿态下背起时肩部的最大施力或者在肩部承受额定负荷下保持水平姿态的最大持续时间,并将该力和/或该持续时间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力量大小的度量,同时将腰部肌肉力量大小与腰部肌肉相对力量耐力相关联。
所述人体支撑支架还包括底支撑架4,底支撑架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所述固定平台和脚跟固定器可分别通过固定平台支撑杆11和脚跟固定器支撑杆21固定在所述底支撑架上,使所述固定平台和脚跟固定器构成一个整体。所述脚跟固定器与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的连接方式为高度可调的连接方式,通过调整所述脚跟固定器相对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的高度,可使受试者下半身保持水平,保证正确的测试姿势。所述固定平台的上表面为柔质表面,所述固定平台可设有绑带,测试时扣紧,便于固定受试者躯干,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固定平台可设有向前外伸的扶手,方便受试者把持。
所述底支撑架的一端上可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最低点略高于所述底支撑架的底面。当略微抬起所述底支撑架的无滚轮的另一端时,滚轮着地,便于人体支撑支架的移动。
所述脚跟固定器与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的高度可调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上设有若干不同高度的插销孔22,例如相邻两个插销孔的高度差为2cm,所述脚跟固定器固定在一竖直套管23上,所述竖直套管套设在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上,所述竖直套管上设有可伸缩弹簧销,所述竖直套管通过可伸缩弹簧销插入所述插销孔22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上。可伸缩弹簧销插入不同高度的插销孔,则所述脚跟固定器处于不同的高度。可伸缩弹簧销可锁紧在收缩状态,改换插销孔时只要拉起把手让销轴部分后退到足以改变相连接的两个零件的相对位置,调整可伸缩弹簧销使其与目标插销孔对应,放松把手,销轴插入新的插销孔即可,操作简单、快速。
所述脚跟固定器与所述竖直套管的固定连接方式优选为前后位置可调的固定连接方式,以适应不同下肢长度的受试者,具体可以为:所述竖直套管上固定连接有纵向延伸的脚跟固定器连接杆24,所述脚跟固定器连接杆上设有若干纵向排列的插销孔25,所述脚跟固定器固定在一水平套管26上,所述水平套管套设在所述脚跟固定器连接杆上,所述水平套管上设有可伸缩弹簧销,所述水平套管通过可伸缩弹簧销插入所述脚跟固定器连接杆上的所述插销孔25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脚跟固定器连接杆上。可伸缩弹簧销插入不同前后位置的插销孔,则所述脚跟固定器处于前后不同位置。
所述脚跟固定器优选包括左右两部分,分别位于所述水平套管的左右两侧并分别向左右方向延伸。该左右两部分可以相互连接,也可以各自独立。当相互连接时,所述脚跟固定器连接杆上可设置纵向延伸、左右贯通的长条孔,用于容纳所述脚跟固定器的左右两部分之间的连接部,不影响所述脚跟固定器改变其相对于所述脚跟固定器连接杆的前后位置。该连接部同时还贯穿所述水平套管。所述脚跟固定器的左右两部分均为整体结构件,形状以贴人体一侧面没有明显棱角为宜,例如采用一体的圆柱形,脚踝部分可以卡在脚跟固定器的下部起到固定作用,也可以放在脚跟固定器的上面并通过绑带绑扎方式固定;脚跟固定器的左右两部分也可以是靠近中间铰接、靠近左右两边可开合的上下扣合结构,脚踝放在上下相扣合的结构件之间,通过扣合实现足跟的固定。所述脚跟固定器优选设有柔质的面层。
所述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还可以包括信号处理分析主机,所述肌电测试子系统采用肌电图仪,所述肌电图仪向所述信号处理分析主机输出肌电信号,腰部肌肉相对力量耐力和腰部肌肉耐力左右对称性的量化指标由所述信号处理分析主机通过运行其中的软件计算得出,进而可由该软件进行自动评价,减少运算时间,保证运算精度,节省人工。
所述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腰部力量测试子系统,用于测试受试者腰部肌肉力量,所述腰部力量测试子系统包括力量传感器5,所述力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分析主机的力量信号输入端连接,相应地,所述人体支撑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平台的前方的肩部固定器3,所述肩部固定器优选采用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可调地固定连接在所述人体支撑支架上,上下位置可调便于使受试者躯干部保持水平;前后可调用以适应不同身高特别是不同上半身长度的受试者,保证力量传感器测试位置相对一致,均位于受试者肩部6;左右可调用以适应受试者的不同肩宽。所述力量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肩部固定器上。腰部力量测试子系统实现测评腰部肌肉力量耐力及耐力左右对称性的同时测评腰部肌肉力量的大小。所述信号处理分析主机用于处理分析力量信号和肌电信号,并综合分析测试数据,给出测试结果。
所述肩部固定器通过肩部固定器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底支撑架上,使所述肩部固定器与固定平台和脚跟固定器构成一个整体。所述固定器连接结构优选包括肩部固定器支撑杆31、横向连接杆32、竖向连接杆33、纵向连接杆34以及分别套设在竖向连接杆和纵向连接杆上的竖向套管35和纵向套管36,所述肩部固定器支撑杆竖向固定在所述底支撑架上,所述纵向连接杆固定在所述肩部固定器支撑杆的上端且前后水平设置,所述竖向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纵向套管上且竖向设置,所述横向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竖向套管上且左右水平设置,所述肩部固定器包括左右两部分,并一左一右套设在所述横向连接杆上,所述横向连接杆、竖向连接杆和纵向连接杆上均设有若干沿自身长度方向排列的插销孔,所述肩部固定器、竖向套管和纵向套管各自通过可伸缩弹簧销插入相应插销孔的方式固定在所套设的连接杆上。或者,所述肩部固定器也可与所述横向连接杆滑动配合,这样所述肩部固定器的左右位置可以连续调节。
所述肩部固定器的左右两部分各自设有相互呈直角的两个面37、38,分别用于抵靠受试者单侧肩的顶部和后部。例如,所述肩部固定器采用其横截面为L型的立体结构。图2所示为测试时受试者肩部与肩部固定器以及力量传感器的相对位置。测试时,受试者背起过程中,力量传感器测得的肩部力量直接反映了腰部肌肉力量的大小。一左一右双侧同步测试,能够反映出腰部肌肉力量的对称性。采用直角结构肩部固定器,可以保证测试力臂相对一致。
所述人体支撑支架优选采用矩形钢管制成。
本发明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不仅能够测试左右腰部肌肉力量,同时能够测试腰部主要肌肉的放电情况,通过肌肉力量和肌电信号综合分析,更有效的评估腰部肌肉的力量大小、力量耐力以及左右侧肌肉力量的对称性。同时,采用力电比值来分析肌肉的做功效率,从而使测试结果更加精确,更能有效的反映受试者腰部肌肉状况。
以下是采用本发明的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进行测试的具体实施过程:
1、主要测试参数
力量传感器参数:测试范围:0-100kg,精确度:0.02;灵敏度:2.0 mV/V。
肌电采集参数:采样频率:1000hz,带通滤波8-500hz,灵敏度:1uv。
2、测试
(1)被测腰部肌肉选择:左、右侧竖脊肌和左、右侧多裂肌。
(2)表面电极的贴法:①皮肤的处理:用脱脂棉球蘸取75%的酒精顺肌纤维方向擦拭以上4块肌肉,以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脂,使电极与皮肤表面贴合得更好,减少对检测的干扰;②肌电仪表面电极的安放:确定指定腰椎位置,顺竖脊肌、多裂肌肌纤维走向,双侧竖脊肌在L3-L4位置安放记录电极,双侧多裂肌在L5-S1安放记录电极,同一肌肉两记录电极间距离2.5厘米,参考电极在记录电极附近。
(3)测试姿势:调节固定平台和脚跟固定器,使二者的高度相适应。让受试者俯卧于人体支撑支架上,将髂前上棘置于髂前上棘固定位,根据受试者腿长,调整脚跟固定器的前后位置,使受试者足跟位于脚跟固定器位置,固定受试者足跟,从而固定下肢。可以用绷带加固骨盆于固定平台上,上体悬空,上半身与下半身在同一水平上。调节肩部固定器连接结构,使肩部固定器分别放置于左右肩部位置,使肩的顶部和后部分别抵靠在肩部固定器的呈直角的两个面上,使力量传感器分别置于受试者左右肩部测试位置(参见图2)。
(4)测试:用肌电仪记录双侧竖脊肌和双侧多裂肌的放电情况,用力量传感器测试肌肉力量及其变化情况。
先打开表面肌电测试仪(简称肌电图仪),开始同步记录受试者L3-L4双侧竖脊肌和L5-S1双侧多裂肌放电情况,测试开始,给受试者发出指令,嘱受试者保持测试姿势(即用力保持上半身与下半身在同一水平上,使腰部肌肉处于等长收缩状态。),双臂抱于胸前,在肌电图打标记,当上身无法维持水平姿势或经3次提醒仍低于水平位时,在肌电图上打标记,停止测试。记录实验开始到结束的维持时间t,即保持水平姿势时间。
(5)分析:利用安装于信号处理分析主机内的信号处理软件打开测试结果,选取两标记之间的肌电图,将该部分肌电图按照时间平均分为6等份,分别进行频谱运算,计算各段每块肌肉的MPF(平均功率频率)以及slopeMPF(平均功率频率的下降斜率),再分别计算左、右竖脊肌和左、右多裂肌的slopeMPF(平均功率频率的下降斜率)。
经研究发现左竖脊肌、右竖脊肌、左多裂肌、右多裂肌在维持躯干直立和后伸中同时起重要作用,上述任何一块肌肉力量耐力的不足都会影响整个腰部的功能状况。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引入复合性指标v(腰部肌肉相对力量耐力疲劳指数)、u(腰部肌肉耐力左右对称性指数)对腰部双侧竖脊肌和双侧多裂肌力量耐力和左右侧对称性进行评价。具体计算如下公式:
u=
复合性指标v作为腰部肌肉相对力量耐力疲劳指数来评价腰部肌肉相对力量耐力,以整个测试过程中腰部左竖脊肌、右竖脊肌、左多裂肌、右多裂肌四块肌肉MPF下降斜率的平均值来表示,V值越大表明受试者腰部肌肉耐力就越强;复合性指标u作为腰部肌肉相对力量耐力左右侧对称性指数来评价腰部肌肉相对力量耐力左右侧对称性,同样综合考虑竖脊肌和多裂肌双侧肌肉,以左侧肌肉与右侧肌肉在测试全程中MPF下降斜率的差值百分比来表示,u>0反映腰部左侧肌肉力量耐力较右侧强,u<0反映腰部右侧肌肉力量耐力较左侧强。
受试者在做背起(泛指俯卧状态下上肢向上起)时,就可以记录受试者腰部肌肉的力量信号和肌电信号,由于肌电图仪和力量传感器都连接到信号处理分析主机,通过信号处理分析主机上的相应的生物信号处理软件,处理力量信号和肌电信号,并通过相应的分析评价软件,分析测试结果。
本发明对腰部力量的测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受试者水平姿态下背起时肩部的最大施力(该施力体现腰部的力量或者说与腰部力量正相关,可作为腰部力量的度量指标),通过力传感器在左右肩部对称的位置上进行施力的测量,由此获得在左右两侧的力量以及左右两侧力量的总和,并可以获得上述力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通过左右两侧的力量值也可以获得左右两侧力量的对称性,该对称性可以与通过肌电信息获得的各肌肉对的对称性相结合,分析出影响两侧对称性的主要肌肉对,并通过分析影响两侧对称性和各肌肉对对称性的各因素,获得相应影响因素对两侧对称性和各肌肉对对称性的影响程度或关联程度;二是在向左右两侧肩部对称的位置上施加相同的力(例如通过连接肩部的支架上挂/吊额定质量的重块),测量能够保持水平姿态的最大持续时间(该持续时间体现腰部的力量耐力或者说与腰部力量耐力正相关,可作为腰部力量的另一个度量指标)。
优选地,可以将腰部肌肉力量大小与腰部肌肉相对力量耐力相关联。例如,在上述肌肉力量测试的同时进行有关腰部肌肉的肌电测量,并计算出各块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并可以计算获得上述斜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以及随肩部的最大施力或随在肩部一定负荷下持续时间变化的曲线,计算获得上述斜率、时间和肩部的最大施力的三维曲线等,分析出相关肌肉对的对称性在不同状态(包括时间变化)下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得出在何种状态下肌力力量是对称的的或不对称的,最大不对称的状态是哪些,进一步判断造成不对称的关键原因及纠正(训练或者说锻炼)方式。
根据申请人的调查和实验,腰部肌肉耐力及其对称性与人所处的状态(施力/承力大小、姿态、持续时间等)有关,例如对于特定的肌肉对,有些人在施力大是表现出更大的不对称性,有些人则在各种情况下表现出相近的不对称性,而对于同一个人,不同的肌肉对在持续受力的不同时间或不同大小的受力下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不对称性。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出不同的不对称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人日常生活方式和姿态/动作习惯,因此,测试出不同施力状态下的不对称性,特别是在何种状态下不对称性最大化,有利于发现妨碍腰部肌肉力量对称性的主要原因,并针对相关姿态或相关活动设计出相应的纠正/训练方式,以更有效地发挥纠正/训练效果。
本发明中方位名词基本上是相对于处于测试状态的受试者而言的,受试者头和脚所指方向分别为前方和后方,前后的连线方向为纵向;对于受试者来说的左右方向分别为本发明中所称的左右方向,左右的连线方向为横向。上下的连线方向为竖向。
本发明所述水平姿态为被测试人体处于水平或基本水平的姿态,根据测量要求和实际操作的需要,可以设定一定的身体倾斜范围(例如上肢最大上、下各5°、8°或12°)为本发明所称的水平姿态标准。同时,由于实践中人体各部分的姿态不可能完全依据简单的几何标准,并且在一定变化范围内对测量结论不产生实质影响,因此实践中可以在给出上述定量标准甚至仅作定性表述的情况下由测试人员通过目测确定,对于相对严格的测试,也可以在人体支撑支架上/旁设置身体倾斜范围的参照物/标尺/标识,以便于测试人员进行判断。

Claims (10)

1.一种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受试者体位的人体支撑支架、肌电测试子系统、信号处理分析主机和腰部力量测试子系统,所述人体支撑支架包括前后设置的固定平台和脚跟固定器,所述固定平台的前部上表面设有用于固定受试者髂前上棘的髂前上棘固定位,所述肌电测试子系统设有若干用于采集受试者腰部肌肉肌电信号的电极,所述肌电测试子系统采用肌电图仪,所述肌电图仪向所述信号处理分析主机输出肌电信号,腰部肌肉相对力量耐力和腰部肌肉耐力左右对称性的量化指标由所述信号处理分析主机计算得出,所述腰部力量测试子系统包括力量传感器,所述力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分析主机的力量信号输入端连接,相应地,所述人体支撑支架还包括位于所述固定平台的前方的肩部固定器,所述肩部固定器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可调地固定连接在所述人体支撑支架上,所述力量传感器一端通过螺丝安装在肩部固定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支撑支架还包括底支撑架,所述固定平台和脚跟固定器分别通过固定平台支撑杆和脚跟固定器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底支撑架上,所述脚跟固定器与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的连接方式为高度可调的连接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跟固定器与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的高度可调的连接方式为: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上设有若干不同高度的插销孔,所述脚跟固定器固定在一竖直套管上,所述竖直套管套设在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上,所述竖直套管上设有可伸缩弹簧销,所述竖直套管通过可伸缩弹簧销插入所述插销孔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脚跟固定器支撑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跟固定器与所述竖直套管的固定连接方式为前后位置可调的固定连接方式,具体为:所述竖直套管上固定连接有纵向延伸的脚跟固定器连接杆,所述脚跟固定器连接杆上设有若干纵向排列的插销孔,所述脚跟固定器固定在一水平套管上,所述水平套管套设在所述脚跟固定器连接杆上,所述水平套管上设有可伸缩弹簧销,所述水平套管通过可伸缩弹簧销插入所述脚跟固定器连接杆上的所述插销孔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脚跟固定器连接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跟固定器包括左右两部分,分别位于所述水平套管的左右两侧并分别向左右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固定器通过肩部固定器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底支撑架上,所述固定器连接结构包括肩部固定器支撑杆、横向连接杆、竖向连接杆、纵向连接杆以及分别套设在竖向连接杆和纵向连接杆上的竖向套管和纵向套管,所述肩部固定器支撑杆竖向固定在所述底支撑架上,所述纵向连接杆固定在所述肩部固定器支撑杆的上端且前后水平设置,所述竖向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纵向套管上且竖向设置,所述横向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竖向套管上且左右水平设置,所述肩部固定器包括左右两部分,并一左一右套设在所述横向连接杆上,所述横向连接杆、竖向连接杆和纵向连接杆上均设有若干沿自身长度方向排列的插销孔,所述肩部固定器、竖向套管和纵向套管各自通过可伸缩弹簧销插入相应插销孔的方式固定在所套设的所述连接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固定器设有相互呈直角的两个面,分别用于抵靠受试者肩的顶部和后部。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腰部肌肉为左右对称的一种或多种双侧肌肉,利用所述肌电测试子系统测算出各块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slopeMPF,将各块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的均值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相对力量耐力的量化指标;当为一种双侧肌肉时,将这一种双侧肌肉中左、右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的差值与这二者之和的比值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耐力左右对称性的量化指标;当为多种双侧肌肉时,将针对每种双侧肌肉的上述比值的和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耐力左右对称性的量化指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腰部肌肉为左右对称的一种或多种双侧肌肉,利用所述肌电测试子系统测算出各块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slopeMPF,将各块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的均值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相对力量耐力的量化指标;当为一种双侧肌肉时,将这一种双侧肌肉中左、右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的差值与这二者之和的比值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耐力左右对称性的量化指标;当为多种双侧肌肉时,将针对每种双侧肌肉的上述比值的和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耐力左右对称性的量化指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腰部肌肉为左右对称的一种或多种双侧肌肉,利用所述肌电测试子系统测算出各块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slopeMPF,将各块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的均值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相对力量耐力的量化指标;当为一种双侧肌肉时,将这一种双侧肌肉中左、右被测腰部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下降斜率的差值与这二者之和的比值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耐力左右对称性的量化指标;当为多种双侧肌肉时,将针对每种双侧肌肉的上述比值的和作为受试者的腰部肌肉耐力左右对称性的量化指标。
CN201410277780.4A 2014-06-20 2014-06-20 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27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7780.4A CN104027120B (zh) 2014-06-20 2014-06-20 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7780.4A CN104027120B (zh) 2014-06-20 2014-06-20 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7120A CN104027120A (zh) 2014-09-10
CN104027120B true CN104027120B (zh) 2016-05-25

Family

ID=51458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7778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27120B (zh) 2014-06-20 2014-06-20 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271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1686A (zh) * 2017-12-07 2018-03-20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附属医院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板式固定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5455A (en) * 1987-04-24 1989-02-21 Myo-Tech Corp. Muscle te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20040024640A (ko) * 2002-09-12 2004-03-2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근전도 센서열 탈 부착 장치 및 방법
CN201691941U (zh) * 2010-06-30 2011-01-05 天津体育学院 股四头肌随机动员能力测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7120A (zh)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eonard et al. Myotonometer intra-and interrater reliabilities
Critchley et al. Effect of pilates mat exercises and conventional exercise programmes on transversus abdominis and 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 activity: pilot randomised trial
O’Sullivan et al. Towards monitoring lumbo-pelvic posture in real-life situations: Concurrent validity of a novel posture monitor and a traditional laboratory-based motion analysis system
Marshall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or the effect of passive stretching on measures of hamstring extensibility, passive stiffness, strength, and stretch tolerance
Manshadi et al. Abdominal hollowing and lateral abdominal wall muscles' activity in both healthy men & women: An ultrasonic assessment in supine and standing positions
Ditroilo et al. Long-term stability of tensiomyography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muscle conditions
DK2892430T3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KNEE FLEXURE ASSESSMENT
Lerner et al. Effects of an obesity-specific marker set on estimated muscle and joint forces in walking
Arumugam et al.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the craniocervical flexion test in asymptomatic individuals—a cross-sectional study
Chan Endurance times of trunk muscles in male intercollegiate rowers in Hong Kong
Parkinson et al. The time-varying response of the in vivo lumbar spine to dynamic repetitive flexion
Alkurdi et al. A biomechanical assessment of isometric handgrip force and fatigue at different anatomical positions
Yanagawa et al. Assessment of thoracic kyphosis using the flexicurve for individuals with osteoporosis
Sorsdahl et al. Test–retest reliability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gait parameters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s measured by an electronic walkway
Day et al. Thickness of the lower trapezius and serratus anterior using ultrasound imaging during a repeated arm lifting task
Mohan et al. Intrarater Reliability of Chest Expansion using Cloth Tape Measure Technique.
Hébert-Losier et al. Biomechanics of the heel-raise test performed on an incline in two knee flexion positions
Gatti et al. Evaluation of three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EMG-muscle force parameter estimates for the shoulder muscles
CN104068869B (zh) 腰部肌肉力量测评方法
RU57098U1 (ru) Аппаратно-программ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эргодинамометрических и психофизиолог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Kwon et al. A study on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children with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CN104027120B (zh) 腰部肌肉力量测评系统
Ramsay et al. Differences in plantar flexor fascicle length and pennation angle between healthy and poststroke individuals and implications for poststroke plantar flexor force contributions
Zaras et al. Effect of inter-repetition rest vs. Traditional resistance training on the upper body strength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and triceps brachii muscle architecture
Rothwell et al. A clinically applicable tool for rapidly estimating muscle volume using ultrasound ima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