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3512A -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3512A
CN104023512A CN201410239535.4A CN201410239535A CN104023512A CN 104023512 A CN104023512 A CN 104023512A CN 201410239535 A CN201410239535 A CN 201410239535A CN 104023512 A CN104023512 A CN 104023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ield
microprocessor
shield
transmission system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953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3512B (zh
Inventor
姬军鹏
陈桂涛
韩旭
孙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23953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235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23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3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3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3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方法,采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输电端线圈和受电端线圈,漏磁场屏蔽器垂直设置在输电端线圈和受电端线圈的一侧,电气设备和人分别设置在漏磁场屏蔽器的另一侧。本发明方法,解决了无源屏蔽方法中无源屏蔽器在屏蔽能力不可调、屏蔽跟踪性能差的难题。解决了有源屏蔽方法中损耗功率较大、不能形成闭环自动调节屏蔽效果的难题。利用单片机检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大小,根据这个漏磁场值通过计算给出无源线圈并联电容组合的投入的多少,动态闭环实现漏磁场的屏蔽功能,有效的减弱了电磁场对周围人体及电气设备的不利影响。

Description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电能传输及电磁兼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传输能量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远距离传输,大大扩展了电能传输的应用场合,是一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能量传输方式。无线电能传输设备的输电线圈和受电线圈之间产生的漏磁场会引起对周围环境的电磁污染,该污染不可忽视,直接阻碍着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目前,针对该电磁辐射污染的抑制方法主要是屏蔽方法,现有的漏磁场屏蔽方法有两种,一是无源屏蔽法,利用无源线圈及器件,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线圈中产生反向磁场以达到削弱漏磁场的目的。另外一种是有源屏蔽法,该方法外加高频振荡电源,在线圈中注入高频电流,以产生与漏磁场相反的高频磁场抵消产生的漏磁场。无源屏蔽方法屏蔽效果不会跟踪漏磁场的大小动态屏蔽,其屏蔽能力只与屏蔽器的物理结构有关,一旦屏蔽器制作完成,其屏蔽能力就固定。有源屏蔽方法,虽然能动态跟踪漏磁场大小,实现动态屏蔽,但是需要外加电源,这个外加电源增加了功耗,更加降低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均不属于理想的漏磁场屏蔽方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屏蔽方法,该方法可以动态调节无源屏蔽能力,在只需要单片机功耗能量等级下,实现了大功率漏磁场的动态抑制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方法,解决了无源屏蔽方法屏蔽能力固定、不能动态调节屏蔽能力的问题;也解决了有源屏蔽方法损耗较大的问题。给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智能化的动态无损耗式的漏磁场屏蔽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方法,采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装置,其结构为:包括平行设置的输电端线圈和受电端线圈,漏磁场屏蔽器垂直设置在输电端线圈和受电端线圈的一侧,电气设备和人分别设置在漏磁场屏蔽器的另一侧;漏磁场屏蔽器,包括微处理器,微处理器上分别连接有屏蔽效果调节器及无源屏蔽线圈,无源屏蔽线圈内布置有磁场检测阵列;
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设置屏蔽效果调节器中C1~Cn的n个电容值到微处理器中,n个电容值在k1,k2,k3…kn开关的组合控制下形成种电容组合;
步骤2:微处理器计算种电容组合与无源屏蔽线圈产生的反向磁场强度值,设组合电容值为Cz,反向磁场强度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μ0为真空磁导率其值为4π×10-7Tm/A,Iind是感应电流,Iind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I ind = d dt ∫ B leak ds Z L + 1 jω C z ,
其中,L是积分路径,表示无源屏蔽线圈的长度,dl是源电流的微小线元素,表示电流源指向待求场点的单位向量,Bleak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产生的漏磁场,ZL为无源屏蔽线圈的内阻抗,Cz为屏蔽效果调节器中由k1,k2,k3…kn控制的电容器组合的电容值;
步骤3:微处理器把种电容组合与反向磁场强度的数据对应关系形成数据查询表;
步骤4:通过磁场检测阵列采集无源屏蔽线圈各个位置上的磁场强度,并送到微处理器中;
步骤5:微处理器对磁场检测阵列所检测得到的磁场强度信号取平均值,得到平均磁场强度;
步骤6:微处理器将平均磁场强度数值与数据库中的数据比对,查询出与此值最接近的磁场强度值所对应的电容投切组合;
步骤7:微处理器根据查询的电容投切组合,发出相应的开关组合命令实现屏蔽效果调节器中开关k1,k2,k3…kn的开关状态;
步骤8:相应的开关状态使得屏蔽效果调节器形成不同的反向屏蔽磁场,返回步骤3继续进行。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其中的步骤3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电容值组合有 C n 1 + C n 2 + C n 3 + . . . + C n n 种,每种电容值根据公式计算出反向磁场强度,把这个一一对应的关系形成一个列表,并将其存入到微处理器的存储单元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漏磁场屏蔽方法,与一般的无源屏蔽方法相比,解决了无源屏蔽方法中无源屏蔽器在屏蔽能力不可调、屏蔽跟踪性能差的难题。与有源屏蔽方法相比,解决了有源屏蔽方法中损耗功率较大、不能形成闭环自动调节屏蔽效果的难题。本发明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漏磁场屏蔽方法利用单片机检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大小,根据这个漏磁场值通过计算给出无源线圈并联电容组合的投入的多少,动态闭环实现漏磁场的屏蔽功能,有效的减弱了电磁场对周围人体及电气设备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采用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采用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装置中漏磁场屏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电端线圈,2.受电端线圈,3.漏磁场屏蔽器,4.电气设备,5.人,6.微处理器,7.屏蔽效果调节器,8.无源屏蔽线圈,9.磁场检测阵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方法,采用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平行设置的输电端线圈1和受电端线圈2,漏磁场屏蔽器3垂直设置在上述两个线圈的一侧,电气设备4和人6设置在漏磁场屏蔽器3的另一侧。
输电端线圈1由N条4mm2导线绕制而成,其绕制方式为圆形并且绕制的输电线圈的面积是受电线圈面积的3~4倍以保证能量的有效传输。输电端线圈1的主要作用是将通入该线圈的电能转化成磁场能量,以把该磁场能量传输到另一线圈中,实现无线电能传输。受电端线圈2由N条2mm2的导线进行绕制,其绕制方式为圆形。在位置摆放方面,受电线圈与输电端线圈要保持平行,以达到最大的接收磁场能量。漏磁场屏蔽器3由N条导线绕制而成一般将其安装在能保护人与电气设备的位置上,例如,在电动公交车上,一般在乘客下车的车门处会有无线电能传输线圈,此处的漏磁场强度较大,为了保护人体免受磁场辐射,所以将该屏蔽器安装在此处已达到屏蔽漏磁场。电气设备4,一般指无线电能传输的周围的电气设备,此时可设置屏蔽器将其屏蔽,以保证该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人5,一般指需要保护免受辐射危害的人体。
漏磁场屏蔽器3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微处理器6、屏蔽效果调节器7、无源屏蔽线圈8及磁场检测阵列9。
微处理器6:采集磁场检测阵列的N个磁场强度信号,把其转化为磁场数值,然后把此数值与数据库中的磁场强度比对,查出相应投入的能够屏蔽漏磁场的电容组合并发出相应的调节开关信号作用到屏蔽效果调节器7上。屏蔽效果调节器7:它是由N组电容与开关串联支路并联而成,接收来自微处理器6的控制命令,控制无源屏蔽线圈产生反磁场以消除漏磁场。无源屏蔽线圈8:其主要采用4mm2导线绕制而成,用来产生反向磁场来抵消漏磁场。磁场检测阵列9:主要由几个磁场检测传感器组成,该传感器均匀的布置在无源屏蔽线圈8中以全面检测屏蔽线圈中的磁场强度信息。
本发明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设置屏蔽效果调节器7中C1~Cn的n个电容值到微处理器6中,这n个电容值在k1,k2,k3…kn开关的组合控制下会形成种电容组合;
步骤2:微处理器6计算种电容组合与无源屏蔽线圈产生的反向磁场强度值,设组合电容值为Cz,反向磁场强度值通过公式(1)计算。
式中:μ0为真空磁导率其值为4π×10-7Tm/A,Iind是感应电流,通过公式(2)计算,L是积分路径,表示无源屏蔽线圈8的长度,dl是源电流的微小线元素,表示电流源指向待求场点的单位向量。
I ind = d dt ∫ B leak ds Z L + 1 jω C z - - - ( 2 )
式中:Bleak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产生的漏磁场,ZL为无源屏蔽线圈8的内阻抗,Cz为屏蔽效果调节器7中由k1,k2,k3…kn控制的电容器组合的电容值。
步骤3:微处理器6把种电容组合与反向磁场强度的数据对应关系形成数据查询表。电容值组合有种,每种电容值可以根据公式1计算出反向磁场强度,把这个一一对应的关系形成一个列表,并将其存入到微处理器6的存储单元中;
步骤4:通过磁场检测阵列9采集无源屏蔽线圈8各个位置上的磁场强度,并送到微处理器6中;
步骤5:微处理器6对磁场检测阵列9所检测得到的磁场强度信号取平均值,得到平均磁场强度;
步骤6:微处理器6将平均磁场强度数值与数据库中的数据比对,查询出与此值最接近的磁场强度值所对应的电容投切组合;
步骤7:微处理器6根据查询的电容投切组合,发出相应的开关组合命令实现屏蔽效果调节器7中开关k1,k2,k3…kn的开关状态;
步骤8:相应的开关状态使得屏蔽效果调节器7形成不同的反向屏蔽磁场,返回于步骤3继续进行。

Claims (2)

1.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装置,其结构为:包括平行设置的输电端线圈(1)和受电端线圈(2),漏磁场屏蔽器(3)垂直设置在输电端线圈(1)和受电端线圈(2)的一侧,电气设备(4)和人(6)分别设置在漏磁场屏蔽器(3)的另一侧;所述的漏磁场屏蔽器(3),包括微处理器(6),微处理器(6)上分别连接有屏蔽效果调节器(7)及无源屏蔽线圈(8),无源屏蔽线圈(8)内布置有磁场检测阵列(9);
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设置屏蔽效果调节器(7)中C1~Cn的n个电容值到微处理器(6)中,n个电容值在k1,k2,k3…kn开关的组合控制下形成 C n 1 + C n 2 + C n 3 + . . . + C n n 种电容组合;
步骤2:微处理器(6)计算种电容组合与无源屏蔽线圈产生的反向磁场强度值,设组合电容值为Cz,反向磁场强度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μ0为真空磁导率其值为4π×10-7Tm/A,Iind是感应电流,Iind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I ind = d dt ∫ B leak ds Z L + 1 jω C z ,
其中,L是积分路径,表示无源屏蔽线圈(8)的长度,dl是源电流的微小线元素,表示电流源指向待求场点的单位向量,Bleak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产生的漏磁场,ZL为无源屏蔽线圈(8)的内阻抗,Cz为屏蔽效果调节器(7)中由k1,k2,k3…kn控制的电容器组合的电容值;
步骤3:微处理器(6)把种电容组合与反向磁场强度的数据对应关系形成数据查询表;
步骤4:通过磁场检测阵列(9)采集无源屏蔽线圈(8)各个位置上的磁场强度,并送到微处理器(6)中;
步骤5:微处理器(6)对磁场检测阵列(9)所检测得到的磁场强度信号取平均值,得到平均磁场强度;
步骤6:微处理器(6)将平均磁场强度数值与数据库中的数据比对,查询出与此值最接近的磁场强度值所对应的电容投切组合;
步骤7:微处理器(6)根据查询的电容投切组合,发出相应的开关组合命令实现屏蔽效果调节器(7)中开关k1,k2,k3…kn的开关状态;
步骤8:相应的开关状态使得屏蔽效果调节器(7)形成不同的反向屏蔽磁场,返回步骤3继续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电容值组合有 C n 1 + C n 2 + C n 3 + . . . + C n n 种,每种电容值根据公式计算出反向磁场强度,把这个一一对应的关系形成一个列表,并将其存入到微处理器(6)的存储单元中。
CN201410239535.4A 2014-05-30 2014-05-30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方法 Active CN104023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9535.4A CN104023512B (zh) 2014-05-30 2014-05-30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9535.4A CN104023512B (zh) 2014-05-30 2014-05-30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3512A true CN104023512A (zh) 2014-09-03
CN104023512B CN104023512B (zh) 2017-01-11

Family

ID=51440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9535.4A Active CN104023512B (zh) 2014-05-30 2014-05-30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2351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4371A (zh) * 2015-02-10 2015-06-03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无源可调磁场屏蔽器及其屏蔽方法
CN107508340A (zh) * 2017-08-11 2017-12-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及无线充电设备
CN107689651A (zh) * 2016-08-05 2018-02-1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感应式充电装置
CN108599391A (zh) * 2018-04-24 2018-09-2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近零磁导率超材料的无线输电装置
WO2019076024A1 (zh) * 2017-10-19 2019-04-25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有源漏磁屏蔽装置及方法
CN113555974A (zh) * 2021-07-29 2021-10-26 西南交通大学 抑制无线供电系统漏磁场的混合屏蔽结构及其优化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57913B2 (en) * 2003-10-01 2007-01-02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Re-configurable induction coil for metal detection
CN201947065U (zh) * 2010-10-18 2011-08-24 陈庭勋 贴近式无线输电装置结构
CN203151239U (zh) * 2013-01-31 2013-08-21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57913B2 (en) * 2003-10-01 2007-01-02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Re-configurable induction coil for metal detection
CN201947065U (zh) * 2010-10-18 2011-08-24 陈庭勋 贴近式无线输电装置结构
CN203151239U (zh) * 2013-01-31 2013-08-21 广西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4371A (zh) * 2015-02-10 2015-06-03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无源可调磁场屏蔽器及其屏蔽方法
CN107689651A (zh) * 2016-08-05 2018-02-1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感应式充电装置
CN107508340A (zh) * 2017-08-11 2017-12-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及无线充电设备
CN107508340B (zh) * 2017-08-11 2019-05-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及无线充电设备
WO2019076024A1 (zh) * 2017-10-19 2019-04-25 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有源漏磁屏蔽装置及方法
CN108599391A (zh) * 2018-04-24 2018-09-2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近零磁导率超材料的无线输电装置
CN113555974A (zh) * 2021-07-29 2021-10-26 西南交通大学 抑制无线供电系统漏磁场的混合屏蔽结构及其优化方法
CN113555974B (zh) * 2021-07-29 2023-10-10 西南交通大学 抑制无线供电系统漏磁场的混合屏蔽结构及其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3512B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3512A (zh)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方法
KR101045585B1 (ko) 전자기파의 누설이 저감된 무선전력전송장치
US11689056B2 (en) Transmitting assembly for a universal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a method thereof
WO2012144637A1 (ja) 共鳴式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CN104237604A (zh) 架空输电线路电流监测报警装置
US11349345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3928991B (zh) 基于pcb谐振耦合线圈结构的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
JP2012228147A (ja) 共鳴式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Yuan et al. A novel anti-offset interdigital electrode capacitive coupler for mobile desktop charging
CN103545940A (zh) 非对称在线式无线供电耦合器
KR20160073303A (ko) 무선 충전기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CN103915907A (zh) 主从自耦合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0311476A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智能无线充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820714A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Abou Houran et a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ritical review of related standards
Maulana et a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haracterization based on inductive coupling method
Amin et 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wireless stationary charging system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using inductive power pad in parking garage
CN102638089A (zh) 一种大功率无线充电装置
Qi et al. Research on metal object detection of MCR-WPT system that allows transmisson coils to be misaligned
CN103545941A (zh) 点对点协同工作无线充电耦合器
CN110445259A (zh) 一种基于多发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提升方法
Cao et al. Evaluation of input power splitting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multiple transmitters for efficiency maximisation
Zhou et al. Voltage transfer ratio analysis for multi‐receiver resonant power transfer systems
CN204119720U (zh)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漏磁场屏蔽装置
Adawy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nsmitter and Resonator Coil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