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1022A - 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1022A
CN104021022A CN201410283415.4A CN201410283415A CN104021022A CN 104021022 A CN104021022 A CN 104021022A CN 201410283415 A CN201410283415 A CN 201410283415A CN 104021022 A CN104021022 A CN 104021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reg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data
adjustment
storag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34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1022B (zh
Inventor
黄晟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8341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210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21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1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1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1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Stor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区域包括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第二分区的首地址与第一分区的尾地址相连,方法包括:获取分区调整参数,分区调整参数包括:第一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和/或第二分区的调整目标值;根据分区调整参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在恢复模式下对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使得移动后的各分区数据分别位于调整后的对应分区边界内;根据分区调整参数修改数据存储区域的扩展分区引导记录信息。本申请在实现分区调整过程中,无需对原始的数据存储区域进行格式化,不会对原有的数据造成损坏,保证分区按照用户需求灵活调整的同时,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以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操作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android操作系统所在的电子设备中,在该电子设备出厂时,所述电子设备的系统分区(应用数据存储区域)与数据分区(媒体数据存储区域)为固定划分。
而在电子设备为用户进行使用时,用户可以需要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划分系统分区和资源分区,此时用户需要对电子设备的存储区域的数据进行格式化,之后对系统分区和资源分区的大小进行重新划分,由此导致电子设备中的系统分区中的系统信息以及资源分区中的资源信息均会被破坏,甚至完全丢失,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对电子设备的存储区域进行格式化才能进行两个分区的重新划分的方案,导致两个分区中的数据被破坏甚至完全丢失,影响用户体验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区域包括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所述第二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第一分区的尾地址相连,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分区调整参数,所述分区调整参数包括:第一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和/或第二分区的调整目标值;
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
在恢复模式下,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使得移动后的各分区数据分别位于调整后的对应分区边界内;
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修改所述数据存储区域的扩展分区引导记录信息。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所述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下。
上述方法,优选的:
在所述获取分区调整参数之后,在所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前,执行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的步骤;
相应的,在所述获取分区调整参数之后,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分区调整参数存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缓存中,以便在执行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后,在所述缓存中读取所述分区调整参数;
在所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后,执行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的步骤;
相应的,在所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后,在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调整后的分区边界存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缓存中,以便在执行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后,在所述缓存中读取所述调整后的分区边界。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包括:
依据接收到的重启指令,触发所述电子设备重新启动,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至恢复模式。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使得移动后的各分区数据分别位于调整后的对应分区边界内,包括:
判断所述分区边界是否表明所述数据存储区域中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为第一分区,如果是,将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移动至所述第一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分区边界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否则,将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移动至所述分区边界与所述第二分区的尾地址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分区调整参数是否表明所述第一分区或第二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
在所述分区调整参数表明所述第一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时,判断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是否大于调整后的第一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并在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大于调整后的第一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时,在所述系统应用数据中删除与用户的应用卸载指令相对应的应用程序数据;
在所述分区调整参数表明所述第二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时,判断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是否大于调整后的第二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并在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大于调整后的第二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时,在所述文件资源数据中删除与用户的资源删除指令相对应的资源数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区域包括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所述第二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第一分区的尾地址相连,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分区调整参数,所述分区调整参数包括:第一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和/或第二分区的调整目标值;
边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
数据移动单元,用于在恢复模式下,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使得移动后的各分区数据分别位于调整后的对应分区边界内;
信息修改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修改所述数据存储区域的扩展分区引导记录信息。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还包括:
模式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移动单元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之前,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下。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
在所述参数获取单元获取分区调整参数之后,在所述边界确定单元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前,触发运行所述模式切换单元;
相应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参数缓存单元,用于在所述参数获取单元获取分区调整参数之后,在所述边界确定单元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前,将所述分区调整参数存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缓存中,以便在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后,所述边界确定单元在所述缓存中读取所述分区调整参数;
在所述边界确定单元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后,触发运行所述模式切换单元;
相应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边界缓存单元,用于在所述边界确定单元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后,在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前,将所述调整后的分区边界存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缓存中,以便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后,所述数据移动单元在所述缓存中读取所述调整后的分区边界。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包括:
重启触发子单元,用于依据接收到的重启指令,触发所述电子设备重新启动,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至恢复模式。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数据移动单元包括:
边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分区边界是否表明所述数据存储区域中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为第一分区,如果是,触发第一移动子单元,否则触发第二移动子单元;
第一移动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移动至所述第一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分区边界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
第二移动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移动至所述分区边界与所述第二分区的尾地址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
上述电子设备,优选的,还包括:
参数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前,判断所述分区调整参数是否表明所述第一分区或第二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在所述分区调整参数表明所述第一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时,触发第一区域判断单元,在所述分区调整参数表明所述第二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时,触发第二区域判断单元;
第一区域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是否大于调整后的第一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如果是,触发应用卸载单元;
应用卸载单元,用于在所述系统应用数据中删除与用户的应用卸载指令相对应的应用程序数据;
第二区域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是否大于调整后的第二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如果是,触发资源删除单元;
资源删除单元,用于在所述文件资源数据中删除与用户的资源删除指令相对应的资源数据。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区域中包括有第一分区及与第一分区地址相连的第二分区,本申请通过获取第一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和/或第二分区的调整目标值作为分区调整参数之后,利用该分区调整参数以确定数据存储区域中调整后的分区边界,进而在电子设备处于恢复模式下时,对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中的数据以各自对应的分区边界为准进行移动,之后再修改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区域的扩展分区引导记录信息,完成对电子设备中数据存储区域的分区调整。本申请在实现分区调整过程中,无需对原始的数据存储区域进行格式化,不会对原有的数据造成损坏,保证分区按照用户需求灵活调整的同时,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以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应用示例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另一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实施例三的部分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实施例四的部分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六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八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其中,本申请中的分区调整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pad、笔记本、台式机等具有分区机制的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区域包括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为首尾地址相连的分区,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第一分区的尾地址相连,如图2中所示。其中,所述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区域可以位于EMMC等内置存储器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分区调整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区域中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分区大小的调整:
步骤101:获取分区调整参数。
其中,所述分区调整参数包括:第一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和/或第二分区的调整目标值。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可以理解为用户所设置的所述第一分区的目标调整大小值,或者所述第一分区进行调整的分区变化量值,如增加a或减少b等,而所述第二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分区的目标调整大小值,或者所述第二分区进行调整的分区变化量值。
步骤102: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
其中,所述分区边界可以以所述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之间相接的存储地址值表示,例如,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原始连接地址为x,在所述步骤102中,依据所述第一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增加a,由此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为x+a,即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之间调整后的连接地址x+a。
步骤103:在恢复模式下,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使得移动后的各分区数据分别位于调整后的对应分区边界内。
其中,所述恢复模式即为所述电子设备的recovery模式。
步骤104: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修改所述数据存储区域的扩展分区引导记录信息。
其中,所述扩展分区引导记录信息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被调整之后的分区大小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完成上述各个步骤之后,只需刷新所述数据存储区域所在内置存储器后重新启动所述电子设备,即可使用分区调整后的电子设备。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实施例一,应用于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区域中包括有第一分区及与第一分区地址相连的第二分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获取第一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和/或第二分区的调整目标值作为分区调整参数之后,利用该分区调整参数以确定数据存储区域中调整后的分区边界,进而在电子设备处于恢复模式下时,对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中的数据以各自对应的分区边界为准进行移动,之后再修改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区域的扩展分区引导记录信息,完成对电子设备中数据存储区域的分区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在实现分区调整过程中,无需对原始的数据存储区域进行格式化,不会对原有的数据造成损坏,保证分区按照用户需求灵活调整的同时,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以提高用户体验。例如,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安装多种应用,此时需要第一分区如应用存储区的存储空间较大,反之喜欢电影拍照的用户需要第二分区如媒体存储区的存储空间较大,应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灵活调整两个分区,满足用户需求。
在上述实现方案中,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需要的前提条件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恢复模式下,因此,在所述步骤103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之前,需要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05: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至恢复模式下。
具体的,所述步骤105的具体执行位置可以有以下几种实现:
第一:
参考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其中,在执行所述步骤101之后,在执行所述步骤102之前,执行所述步骤105。
相应的,在所述步骤101之后,在所述步骤105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6:将所述分区调整参数存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缓存中,以便在所述步骤105之后,首先在所述缓存中读取所述分区调整参数,以使得在所述步骤102中,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102中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是在电子设备处于恢复模式下进行的。
第二:
参考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另一流程图,其中,在执行所述步骤102之后,执行所述步骤105。
相应的,在所述步骤102之后,在执行所述步骤105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7:将所述调整后的分区边界存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缓存中,以便在所述步骤105之后,首先在所述缓存中读取所述分区边界,以使得在所述步骤103中,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使得移动后的各分区数据分别位于调整后的对应分区边界内。
其中,所述缓存可用为电子设备内存中的高速缓存Cache分区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设备在通常情况下处于使用模式,而所述步骤105的触发条件可以为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启指令,该重启指令可以由所述电子设备在需要进行模式切换时自动生成,也可以提示用户,由用户进行操作生成,具体的,所述步骤105在实现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依据接收到的重启指令,触发所述电子设备重新启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至恢复模式。
参考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实施例三中所述步骤103的实现流程图,其中,所述步骤103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131:判断所述分区边界是否表明所述数据存储区域中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为第一分区,如果是,执行步骤132,否则,执行步骤133。
其中,所述数据存储区域中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为第一分区是指,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之间的连接处地址前移,所述第一分区的存储区域减小,所述第二分区的存储区域增加。
步骤132:将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移动至所述第一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分区边界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
其中,所述步骤132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所述第一分区中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即其原始存储的数据在分区调整之后不会被损坏,因此,在所述步骤132中需要将处于所述分区边界与所述第一分区的尾地址之间的数据移动至所述第一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分区边界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即前移所述第一分区中的原始数据。
相应的,所述第二分区中的文件资源数据可以以所述分区边界为首地址进行移动存储,也可以不做移动,均不会对第二分区中原始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产生损坏。
步骤133:将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移动至所述分区边界与所述第二分区的尾地址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
其中,在所述步骤133中需要将所述第二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分区边界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所存储的数据移动至所述分区边界与所述第二分区的尾地址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以保证所述第二分区中原始存储的所有数据不会被损坏,即后移所述第二分区中的原始数据。
相应的,所述第一分区中的系统应用数据可以不做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133在完成第二分区中的数据移动时,可以通过数据备份的方式实现,例如,可以首先将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进行备份,再将所述分区边界与所述第二分区尾地址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进行格式化,再将备份的文件资源数据放置在所述分区边界与所述第二分区尾地址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
在本申请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调整分区后数据无法全部存储在其对应分区的情况,因此,需要对系统应用数据或文件资源数据进行删除性调整,例如,基于如图3所示的实现方案,参考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实施例四的部分流程图,其中,在所述步骤101之后,在所述步骤105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8:判断所述分区调整参数是否表明所述第一分区或第二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在所述分区调整参数表明所述第一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时,执行步骤109,在所述分区调整参数表明所述第二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时,执行步骤111。
也就是说,所述步骤108中需要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判断出在所述数据存储区域中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中的哪个分区是需要进行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
步骤109:判断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是否大于调整后的第一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如果是,执行步骤110。
其中,所述步骤109中是指,对调整后的第一分区的存储区域即所述第一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分区边界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是否能够容下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所有系统应用数据,在无法全部容纳所有的系统应用数据时,执行所述步骤110。
步骤110:在所述系统应用数据中删除与用户的应用卸载指令相对应的应用程序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步骤109中判断出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大于调整后的第一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时,可以向用户以对话框的形式提示,由用户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应用卸载及进行哪些应用的卸载,之后用户进行操作以生成应用卸载指令,该应用卸载指令表明用户需要进行卸载的应用的信息。
步骤111:判断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是否大于调整后的第二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如果是,执行步骤112。
其中,所述步骤111中是指,对调整后的第二分区的存储区域即所述分区边界与所述第二分区的尾地址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是否能够容下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所有文件资源数据,在无法全部容纳所有的文件资源数据时,执行所述步骤112。
步骤112:在所述文件资源数据中删除与用户的资源删除指令相对应的资源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步骤111中判断出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大于调整后的第二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时,可以向用户以对话框的形式提示,由用户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资源数据删除及进行哪些资源数据的删除,之后用户进行操作以生成资源删除指令,该资源删除指令表明用户需要进行删除的资源数据的信息。
参考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pad、笔记本、台式机等具有分区机制的设备,其中,该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区域包括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为首尾地址相连的分区,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第一分区的尾地址相连,如图2中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参数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分区调整参数。
其中,所述分区调整参数包括:第一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和/或第二分区的调整目标值。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分区的目标调整大小值,或者所述第一分区进行调整的分区变化量值,如增加a或减少b等,而所述第二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分区的目标调整大小值,或者所述第二分区进行调整的分区变化量值。
边界确定单元702,用于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
其中,所述分区边界可以以所述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之间相接的存储地址值表示,例如,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的原始连接地址为x,所述边界确定单元702依据所述第一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增加a,由此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为x+a,即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之间调整后的连接地址x+a。
数据移动单元703,用于在恢复模式下,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使得移动后的各分区数据分别位于调整后的对应分区边界内。
其中,所述恢复模式即为所述电子设备的recovery模式。
信息修改单元704,用于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修改所述数据存储区域的扩展分区引导记录信息。
其中,所述扩展分区引导记录信息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被调整之后的分区大小信息。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五,该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区域中包括有第一分区及与第一分区地址相连的第二分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获取第一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和/或第二分区的调整目标值作为分区调整参数之后,利用该分区调整参数以确定数据存储区域中调整后的分区边界,进而在电子设备处于恢复模式下时,对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中的数据以各自对应的分区边界为准进行移动,之后再修改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区域的扩展分区引导记录信息,完成对电子设备中数据存储区域的分区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在实现分区调整过程中,无需对原始的数据存储区域进行格式化,不会对原有的数据造成损坏,保证分区按照用户需求灵活调整的同时,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以提高用户体验。例如,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安装多种应用,此时需要第一分区如应用存储区的存储空间较大,反之喜欢电影拍照的用户需要第二分区如媒体存储区的存储空间较大,应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灵活调整两个分区,满足用户需求。
在上述实现方案中,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需要的前提条件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恢复模式下,因此,在所述数据移动单元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之前,所述电子设备中还需要设置以下单元结构:
模式切换单元705,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下。
具体的,所述模式切换单元705被触发运行的顺次可以有以下几种实现:
第一:
参考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所述参数获取单元701获取分区调整参数之后,在所述边界确定单元702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前,触发运行所述模式切换单元705。
相应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以下单元结构:
参数缓存单元706,用于在所述参数获取单元701获取分区调整参数之后,在所述边界确定单元702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前,将所述分区调整参数存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缓存中,以便在所述模式切换单元705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后,所述边界确定单元702在所述缓存中读取所述分区调整参数,再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
第二:
参考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六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在所述边界确定单元702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后,触发运行所述模式切换单元705。
相应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以下单元结构:
边界缓存单元707,用于在所述边界确定单元702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后,在所述模式切换单元705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前,将所述调整后的分区边界存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缓存中,以便所述模式切换单元705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后,所述数据移动单元703在所述缓存中读取所述调整后的分区边界,再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使得移动后的各分区数据分别位于调整后的对应分区边界内。
其中,所述缓存可用为电子设备内存中的高速缓存Cache分区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子设备在通常情况下处于使用模式,而所述模式切换单元705的触发条件可以为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启指令,该重启指令可以由所述电子设备在需要进行模式切换时自动生成,也可以提示用户,由用户进行操作生成,具体的,参考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模式切换单元705可以通过以下结构实现:
重启触发子单元751,用于依据接收到的重启指令,触发所述电子设备重新启动,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至恢复模式。
参考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七中所述数据移动单元703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数据移动单元703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边界判断子单元731,用于判断所述分区边界是否表明所述数据存储区域中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为第一分区,如果是,触发第一移动子单元732,否则触发第二移动子单元733。
其中,所述数据存储区域中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为第一分区是指,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之间的连接处地址前移,所述第一分区的存储区域减小,所述第二分区的存储区域增加。
第一移动子单元732,用于将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移动至所述第一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分区边界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
其中,所述第一移动子单元732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所述第一分区中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即其原始存储的数据在分区调整之后不会被损坏,因此,所述第一移动子单元732需要将处于所述分区边界与所述第一分区的尾地址之间的数据移动至所述第一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分区边界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即前移所述第一分区中的原始数据。
相应的,所述第二分区中的文件资源数据可以以所述分区边界为首地址进行移动存储,也可以不做移动,均不会对第二分区中原始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产生损坏。
第二移动子单元733,用于将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移动至所述分区边界与所述第二分区的尾地址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
其中,所述第二移动子单元733需要将所述第二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分区边界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所存储的数据移动至所述分区边界与所述第二分区的尾地址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以保证所述第二分区中原始存储的所有数据不会被损坏,即后移所述第二分区中的原始数据。
相应的,所述第一分区中的系统应用数据可以不做移动。
在本申请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调整分区后数据无法全部存储在其对应分区的情况,因此,需要对系统应用数据或文件资源数据进行删除性调整,例如,基于如图8所示的实现方案,参考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实施例八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参数判断单元708,用于在所述参数获取单元701获取所述分区调整参数之后,在所述模式切换单元705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前,判断所述分区调整参数是否表明所述第一分区或第二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在所述分区调整参数表明所述第一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时,触发第一区域判断单元709,在所述分区调整参数表明所述第二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时,触发第二区域判断单元711。
也就是说,所述参数判断单元708需要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判断出在所述数据存储区域中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中的哪个分区是需要进行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
第一区域判断单元709,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是否大于调整后的第一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如果是,触发应用卸载单元710。
其中,所述步第一区域判断单元709是指,对调整后的第一分区的存储区域即所述第一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分区边界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是否能够容下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所有系统应用数据,在无法全部容纳所有的系统应用数据时,触发所述应用卸载单元710。
应用卸载单元710,用于在所述系统应用数据中删除与用户的应用卸载指令相对应的应用程序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区域判断单元709判断出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大于调整后的第一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时,可以向用户以对话框的形式提示,由用户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应用卸载及进行哪些应用的卸载,之后用户进行操作以生成应用卸载指令,该应用卸载指令表明用户需要进行卸载的应用的信息。
第二区域判断单元711,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是否大于调整后的第二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如果是,触发资源删除单元712。
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判断单元711是指,对调整后的第二分区的存储区域即所述分区边界与所述第二分区的尾地址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是否能够容下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所有文件资源数据,在无法全部容纳所有的文件资源数据时,触发所述资源删除单元712。
资源删除单元713,用于在所述文件资源数据中删除与用户的资源删除指令相对应的资源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二区域判断单元711判断出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大于调整后的第二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时,可以向用户以对话框的形式提示,由用户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资源数据删除及进行哪些资源数据的删除,之后用户进行操作以生成资源删除指令,该资源删除指令表明用户需要进行删除的资源数据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区域包括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所述第二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第一分区的尾地址相连,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分区调整参数,所述分区调整参数包括:第一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和/或第二分区的调整目标值;
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
在恢复模式下,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使得移动后的各分区数据分别位于调整后的对应分区边界内;
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修改所述数据存储区域的扩展分区引导记录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获取分区调整参数之后,在所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前,执行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的步骤;
相应的,在所述获取分区调整参数之后,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分区调整参数存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缓存中,以便在执行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后,在所述缓存中读取所述分区调整参数;
在所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后,执行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的步骤;
相应的,在所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后,在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调整后的分区边界存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缓存中,以便在执行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后,在所述缓存中读取所述调整后的分区边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包括:
依据接收到的重启指令,触发所述电子设备重新启动,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至恢复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使得移动后的各分区数据分别位于调整后的对应分区边界内,包括:
判断所述分区边界是否表明所述数据存储区域中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为第一分区,如果是,将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移动至所述第一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分区边界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否则,将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移动至所述分区边界与所述第二分区的尾地址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
6.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分区调整参数是否表明所述第一分区或第二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
在所述分区调整参数表明所述第一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时,判断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是否大于调整后的第一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并在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大于调整后的第一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时,在所述系统应用数据中删除与用户的应用卸载指令相对应的应用程序数据;
在所述分区调整参数表明所述第二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时,判断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是否大于调整后的第二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并在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大于调整后的第二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时,在所述文件资源数据中删除与用户的资源删除指令相对应的资源数据。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区域包括第一分区和第二分区,所述第二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第一分区的尾地址相连,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分区调整参数,所述分区调整参数包括:第一分区的调整目标值和/或第二分区的调整目标值;
边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
数据移动单元,用于在恢复模式下,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使得移动后的各分区数据分别位于调整后的对应分区边界内;
信息修改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区调整参数,修改所述数据存储区域的扩展分区引导记录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模式切换单元,用于在所述数据移动单元对所述第一分区和所述第二分区中当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移动之前,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参数获取单元获取分区调整参数之后,在所述边界确定单元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前,触发运行所述模式切换单元;
相应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参数缓存单元,用于在所述参数获取单元获取分区调整参数之后,在所述边界确定单元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前,将所述分区调整参数存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缓存中,以便在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后,所述边界确定单元在所述缓存中读取所述分区调整参数;
在所述边界确定单元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后,触发运行所述模式切换单元;
相应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边界缓存单元,用于在所述边界确定单元确定调整后的分区边界之后,在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前,将所述调整后的分区边界存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缓存中,以便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后,所述数据移动单元在所述缓存中读取所述调整后的分区边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包括:
重启触发子单元,用于依据接收到的重启指令,触发所述电子设备重新启动,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至恢复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移动单元包括:
边界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分区边界是否表明所述数据存储区域中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为第一分区,如果是,触发第一移动子单元,否则触发第二移动子单元;
第一移动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移动至所述第一分区的首地址与所述分区边界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
第二移动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移动至所述分区边界与所述第二分区的尾地址之间的地址存储区域中。
12.根据权利要求8、9、10或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参数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将所述电子设备由使用模式切换到恢复模式之前,判断所述分区调整参数是否表明所述第一分区或第二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在所述分区调整参数表明所述第一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时,触发第一区域判断单元,在所述分区调整参数表明所述第二分区为存储区域减小的分区时,触发第二区域判断单元;
第一区域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分区当前存储的系统应用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是否大于调整后的第一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如果是,触发应用卸载单元;
应用卸载单元,用于在所述系统应用数据中删除与用户的应用卸载指令相对应的应用程序数据;
第二区域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分区当前存储的文件资源数据所需要的存储区域大小是否大于调整后的第二分区的存储区域大小,如果是,触发资源删除单元;
资源删除单元,用于在所述文件资源数据中删除与用户的资源删除指令相对应的资源数据。
CN201410283415.4A 2014-06-23 2014-06-23 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0210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3415.4A CN104021022B (zh) 2014-06-23 2014-06-23 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3415.4A CN104021022B (zh) 2014-06-23 2014-06-23 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1022A true CN104021022A (zh) 2014-09-03
CN104021022B CN104021022B (zh) 2017-12-29

Family

ID=51437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3415.4A Active CN104021022B (zh) 2014-06-23 2014-06-23 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2102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7457A (zh) * 2016-01-05 2016-06-15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精确分区保护程序存储空间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08222A (zh) * 2017-08-18 2019-03-0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及其空间管理方法、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110058815A (zh) * 2019-03-26 2019-07-26 广东安朴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系统及其数据动态分区储存与检索方法
CN112306368A (zh) * 2019-07-24 2021-02-02 青岛海信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emmc扩展用户数据分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12596678A (zh) * 2020-12-24 2021-04-02 深圳市得一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存储设备及其固件设置方法、重新分区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5769A (en) * 1995-02-23 1997-10-07 Powerques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ipulating disk partitions
CN103123608A (zh) * 2006-10-19 2013-05-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存储器装置中重新分配可寻址空间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92174A (zh) * 2012-11-29 2013-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闪存存储的系统、分区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5769A (en) * 1995-02-23 1997-10-07 Powerques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ipulating disk partitions
CN103123608A (zh) * 2006-10-19 2013-05-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存储器装置中重新分配可寻址空间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92174A (zh) * 2012-11-29 2013-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闪存存储的系统、分区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7457A (zh) * 2016-01-05 2016-06-15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精确分区保护程序存储空间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77457B (zh) * 2016-01-05 2019-04-12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精确分区保护程序存储空间的方法及装置
CN109408222A (zh) * 2017-08-18 2019-03-0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及其空间管理方法、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110058815A (zh) * 2019-03-26 2019-07-26 广东安朴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系统及其数据动态分区储存与检索方法
CN110058815B (zh) * 2019-03-26 2022-04-22 广东安朴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系统及其数据动态分区储存与检索方法
CN112306368A (zh) * 2019-07-24 2021-02-02 青岛海信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emmc扩展用户数据分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06368B (zh) * 2019-07-24 2022-11-04 青岛海信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emmc扩展用户数据分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12596678A (zh) * 2020-12-24 2021-04-02 深圳市得一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存储设备及其固件设置方法、重新分区方法
CN112596678B (zh) * 2020-12-24 2024-01-16 得一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设备及其固件设置方法、重新分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1022B (zh) 2017-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92217B2 (en) Logical volume space sharing
CN108874301B (zh) 数据储存装置以及其操作方法
CN104021022A (zh) 一种分区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678536A (zh) 一种实现页面返回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CN102722455B (zh) 一种闪存设备中数据存储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00116A (zh) 一种清除应用程序生成的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03473277A (zh) 文件系统的快照方法和装置
CN104516794A (zh) 数据库文件的备份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049539A (zh) 一种文件系统中文件数据的存储方法及其装置
CN105224422A (zh)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设备
CN105955842A (zh) 一种嵌入式系统的系统分区结构及其通讯设备
CN111381931A (zh) 容灾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669806B1 (en) Storage system
CN103902336A (zh) 操作系统启动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04462036A (zh) 一种同步编辑文档的格式信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7924397A (zh) 一种文件编辑方法和文件编辑器
CN104407990A (zh) 一种磁盘访问方法及装置
CN103019833A (zh) 终端设备以及使终端设备支持操作系统快速切换的方法
CN104268097A (zh) 一种元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4063284A (zh) 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17067A (zh) 访问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461384A (zh) 一种数据写入方法及存储设备
CN105573796A (zh) 用于fpga的功能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95706A (zh) 一种图片缩略图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2999353B (zh) 创建设备节点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