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7509B - 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7509B
CN103997509B CN201310054839.9A CN201310054839A CN103997509B CN 103997509 B CN103997509 B CN 103997509B CN 201310054839 A CN201310054839 A CN 201310054839A CN 103997509 B CN103997509 B CN 1039975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service 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que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48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7509A (zh
Inventor
徐非
李增辉
何子林
赵奕
李霞
刘彦
张达
刘列明
高鹰
黄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Group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548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975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97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7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7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7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SOA的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服务前置总线接收各服务请求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根据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其放入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然后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服务重组队列,将每个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后,通过ESB传送至服务器;还接收服务器通过ESB返回的每个新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根据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服务应答解析为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并将其返回给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请求终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服务前置总线,能够在访问ESB之前进行服务请求聚合操作,将ESB的访问量下降一个量级,以减轻ESB访问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作为SOA架构的核心组件,提供了一系列的标准接口,并且具备传输复杂数据的能力。
在现有的SOA架构下,ESB在服务请求终端与服务器之间起枢纽作用,具体地,如图1所示,服务请求终端、ESB和服务器这三者之间的交互流程如下:
S101:服务请求终端按照与服务器预先约定的协议数据格式,向ESB发起服务请求;
S102:ESB接收到该服务请求后,将其转发至服务器;
S103:服务器接收到ESB转发的服务请求,对其完成相应操作后,将服务应答仍以预先约定的协议数据格式传送至ESB;
S104:ESB将收到的服务应答返回给服务请求终端。
从上述处理流程可以看出,对于ESB而言,不管是哪个服务请求终端发来的服务请求,只要接收到一条服务请求,就将其直接转发给服务器进行相应处理,然后转发服务器返回的服务应答,采用现有的这种处理流程,随着企业复杂程度的加强,IT系统的增多,ESB这一侧收到的各服务请求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也会随之以量级增加,例如下表1所示,随着ESB接收的服务请求个数的增多,不仅会加大ESB的访问压力,还会导致服务请求的应答时间随之增长。
表1
服务请求个数 1 3 6 10 13 20
服务应答时间(s) 2.5 8 15 20 25 60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SOA的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服务请求的处理方式导致ESB的访问压力大的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SOA的服务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服务前置总线接收各服务请求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根据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接收到的服务请求放入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中,所述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根据所述预设的服务策略设置;
服务前置总线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服务重组队列,并将每个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后,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传送至服务器;
服务前置总线接收所述服务器通过ESB返回的每个新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并根据所述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所述服务应答解析为该新的服务请求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并将其返回给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请求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SOA的服务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服务聚合组件和服务应答组件,
服务聚合组件,用于接收各服务请求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根据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接收到的服务请求放入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中,所述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根据所述预设的服务策略设置;以及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服务重组队列,并将每个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后,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传送至服务器;
服务应答组件,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通过ESB返回的每个新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后,根据所述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所述服务应答解析为该新的服务请求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并将其返回给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请求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OA的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在该方法中,服务前置总线接收各服务请求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根据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接收到的服务请求放入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然后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服务重组队列,并将每个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后,通过ESB传送至服务器;并且服务前置总线还接收服务器通过ESB返回的每个新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后,会根据上述服务聚合策略,将服务应答解析为该新的服务请求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并将其返回给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请求终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ESB前端搭建服务前置总线,能够在访问ESB之前将各服务请求终端发来的服务请求进行聚合操作,也就是将服务重组队列中的多个服务请求聚合成一个服务请求,再发给ESB,这样就将ESB的访问数量下降一个量级,减轻了ESB的访问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服务请求处理的流程图;
图2A-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OA的服务处理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前置总线将收到的服务请求放入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前置总线聚合服务请求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OA的服务处理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SOA架构下处理服务请求时,ESB一旦接收一个服务者发来的服务请求,就会转发一次服务请求,这样在服务请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ESB的访问压力会较大。针对此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SOA的服务处理方法,通过在ESB前端搭建服务前置总线,它可以将ESB收到的服务请求进行服务重组队列组装,这样将符合条件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然后再传送至ESB,这样就减少了访问ESB的次数,从而大大减轻了ESB的访问能力。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SOA的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SOA的服务处理方法,如图2A-2B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如图2A所示,服务前置总线接收各服务请求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根据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接收到的服务请求放入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中;服务前置总线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服务重组队列,并将每个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后,通过ESB传送至服务器;
在这里,上述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是根据预设的服务策略来设置的;
S202:如图2B所示,服务前置总线接收服务器通过ESB返回的每个新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并根据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服务应答解析为该新的服务请求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并将其返回给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请求终端。
较佳地,为了实现后续的聚合操作,在上述步骤S201中,服务前置总线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均携带有各自的标识信息。具体地,如图3所示,服务前置总线可以通过下述流程将接收到的服务请求放入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
S301:服务前置总线根据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各自携带的标识信息,解析接收到的服务请求的属性信息;
在这里,上述属性信息可以包括协议类型和服务类型等,服务前置总线自身存储有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与属性信息的对应关系(如下表1所示)。
表1
S302:服务前置总线将解析出的协议类型和服务类型均相同的服务请求,放入同一个服务重组队列中。
在上述处理流程中,假设服务前置总线收到的服务请求包括服务请求1、服务请求2和服务请求3等,那么,在执行步骤S302时,从上述表1中可以得知,服务请求2和服务请求3的协议类型和服务类型都相同,因此,将这两个服务请求放入同一个服务重组队列中,例如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放入,以便后续确定聚合的服务重组队列,如果服务请求的协议类型和服务类型其一存在不同,那么将其放入不同的服务重组队列中。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放置方式,在此不再一一枚举。
较佳地,在上述步骤S201中,如图4所示,服务前置总线可以通过下述流程得到新的服务请求:
S401:服务前置总线选择服务请求的接收时间均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或者服务请求的接收数量达到第一设定数量的服务重组队列;
S402:服务前置总线根据每个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各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将该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
在这里,上述新的服务请求中携带有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
在上述处理流程中,在选择服务重组队时,上述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一设定数量的取值可以根据SOA架构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例如第一预设时间为1s,第一设定数量为10。当然,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一设定数量还可以是其他数值,不管两者是哪种取值方式,通常情况下,服务前置总线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收到的不只是一个服务请求,而是多个服务请求。
进一步地,在执行上述步骤S402时,需要依据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各个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来实现聚合,这样聚合之后的新的服务请求中携带有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以便后续解析服务应答时使用。例如标识信息还可以包括服务请求的服务请求终端的身份信息等,以服务重组队列注册表的形式来呈现。
经过上述步骤S201之后,服务前置总线传送至ESB的服务请求数量以量级递减,这样就减轻了ESB的访问压力。
较佳地,在上述步骤S202中,服务前置总线可以通过下述流程将服务应答解析为聚合前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
服务前置总线根据服务应答中携带的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将服务应答解析为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经过聚合操作之后的新的服务请求为多参数的服务请求(携带有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服务器不仅能够处理现有的单个服务请求,还能够处理多参数的服务请求,即能够将新的服务请求对应的服务应答按照原来的数据格式返回给ESB。优选地,可以在原有服务器上增加一个并行处理单元,这样对ESB传送来的多个新的服务请求进行并行处理(例如采用批量计算的处理方式),然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ESB。
较佳地,在采用上述方法实际处理过程中,服务前置总线还可以执行下述流程:
若服务前置总线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服务器通过ESB返回的服务应答,则服务前置总线重新选择服务请求的接收时间均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或者服务请求的接收数量达到第二设定数量的服务重组队列,并将每个重新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后,向服务器发送测试请求;在这里,第三预设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第二设定数量大于第一设定数量;
若在第四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测试应答,则服务前置总线将重新聚合后的新的服务请求传送至服务提供方;
若未接收到测试应答,则服务前置总线向重新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请求终端返回请求失败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预设时间是表征服务器发生意外情况(例如死机、掉线、在线且未作晌应等)的时间,它可以根据SOA架构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例如第二预设时间为10s。当然第二预设时间还可以为其他数值,在此不做任何限定。
在上述服务器发生意外的情况下,服务前置总线会重新选择服务重组队列,以在服务器恢复正常的情况下,这样适当减轻了ESB的访问压力。具体地,服务前置总线在重新选择服务重组队列时,可以将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的数量从第一设定数量增设到第二设定数量,或者服务重组队列中接收服务请求的等待时间段从第一预设时间延长至第三预设时间,以便服务器恢复正常后,可以及时处理更多的服务请求,减轻ESB访问压力。很明显,上述第二设定数量是大于第一设定数量的,例如第二设定数量为15;第三预设时间是大于第一预设时间的,例如第三预设时间可以为2s。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上述第三预设时间和第二设定数量的具体数值做任何限定。
较佳地,在采用上述方法实际处理过程中,服务前置总线还可以执行下述流程:
服务前置总线监测每个新的服务请求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返回结果;
若监测到未返回服务应答或返回错误的服务应答的聚合前的服务请求时,向其服务请求终端发送请求失败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服务前置总线将ESB收到的服务请求进行服务重组队列组装,并对选择出的个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进行聚合操作,例如下表2所示,在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为3个、6个、10个等的情况下,将其分别聚合后传送至ESB,这种处理方式较现有技术相比(如表1所示),大大减少了访问ESB的次数,同时减少了服务请求的应答时间。
表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适合于下述两种应用场景:
第一种应用场景:服务请求终端对服务请求的实时性要求较低(例如不低于3s,不高于10s的情况下)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服务请求能够等待服务前置总线将其编排到设置的服务队列中。
第二种应用场景:服务器支持批量处理服务请求的功能,并且服务器还具备将服务应答按原始传送的数据格式返回的功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SOA的服务处理装置,由于该装置所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基于SOA的服务处理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OA的服务处理装置,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服务聚合组件501和服务应答组件502。
较佳地,上述服务聚合组件501,用于接收各服务请求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根据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接收到的服务请求放入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中,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根据预设的服务策略设置;以及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服务重组队列,并将每个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后,通过ESB传送至服务器;
上述服务应答组件502,用于接收服务器通过ESB返回的每个新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后,根据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服务应答解析为该新的服务请求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并将其返回给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请求终端。
较佳地,上述服务聚合组件501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携带有各自的标识信息,针对服务聚合组件501,具体可以包括:
服务解析组件5011,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各自携带的标识信息,解析接收到的服务请求的属性信息,属性信息包括协议类型和服务类型;
服务编排组件5012,用于将解析出的协议类型和服务类型均相同的服务请求,放入同一个服务重组队列中。
具体地,上述服务解析组件5011可以通过下述程序代码实现:
上述服务编排组件5012,可以通过下述程序代码实现:
较佳地,上述服务聚合组件501,具体用于选择服务请求的接收时间均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或者服务请求的接收数量达到第一设定数量的服务重组队列;以及根据每个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各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将该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新的服务请求中携带有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
较佳地,上述服务应答组件502,具体用于根据服务应答中携带的聚合前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将服务应答解析为聚合前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
具体地,上述服务应答组件502,可以通过下述程序代码实现:
较佳地,上述服务聚合组件501,还用于当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服务器通过ESB返回的服务应答时,则重新选择服务请求的接收时间均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或者服务请求的接收数量达到第二设定数量的服务重组队列,并将每个重新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后,向服务器发送测试请求,第三预设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第二设定数量大于第一设定数量;若在第四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测试应答,则服务前置总线将重新聚合后的新的服务请求传送至服务提供方;若未接收到测试应答,则服务前置总线向重新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请求终端返回请求失败消息。
较佳地,上述服务应答组件502,还用于监测每个新的服务请求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返回结果,当监测到未返回服务应答或返回错误的服务应答的聚合前的服务请求时,向其服务请求终端发送请求失败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ESB前端搭建服务前置总线,能够在访问ESB之前将各服务请求终端发来的服务请求进行聚合操作,也就是将服务重组队列中的多个服务请求聚合成一个服务请求,再发给ESB,这样就将ESB的访问数量下降一个量级,减轻了ESB的访问压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服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前置总线接收各服务请求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根据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接收到的服务请求放入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中,所述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根据预设的服务策略设置;
服务前置总线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服务重组队列,并将每个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后,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传送至服务器;
服务前置总线接收所述服务器通过ESB返回的每个新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并根据所述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所述服务应答解析为该新的服务请求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并将其返回给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请求终端;
若服务前置总线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服务器通过ESB返回的服务应答,则服务前置总线重新选择服务请求的接收时间均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或者服务请求的接收数量达到第二设定数量的服务重组队列,并将每个重新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后,向服务器发送测试请求,第三预设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第二设定数量大于第一设定数量;
若在第四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测试应答,则服务前置总线将重新聚合后的新的服务请求传送至服务提供方;
若未接收到测试应答,则服务前置总线向重新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请求终端返回请求失败消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前置总线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携带有各自的标识信息,
所述服务前置总线根据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接收到的服务请求放入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具体包括:
服务前置总线根据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各自携带的标识信息,解析所述接收到的服务请求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协议类型和服务类型;
服务前置总线将解析出的协议类型和服务类型均相同的服务请求,放入同一个服务重组队列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前置总线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服务重组队列,并将每个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具体包括:
服务前置总线选择服务请求的接收时间均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或者服务请求的接收数量达到第一设定数量的服务重组队列;
服务前置总线根据每个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各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将该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所述新的服务请求中携带有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前置总线根据所述服务聚合策略,将所述服务应答解析为该新的服务请求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具体包括:
服务前置总线根据所述服务应答中携带的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将所述服务应答解析为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服务前置总线监测每个新的服务请求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返回结果;
若监测到未返回服务应答或返回错误的服务应答的聚合前的服务请求时,向其服务请求终端发送请求失败消息。
6.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服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服务聚合组件和服务应答组件,
服务聚合组件,用于接收各服务请求终端发送的服务请求,并根据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接收到的服务请求放入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中,所述设置的服务重组队列根据预设的服务策略设置;以及选择满足预设条件的服务重组队列,并将每个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后,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传送至服务器;
服务应答组件,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通过ESB返回的每个新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后,根据所述预设的服务聚合策略,将所述服务应答解析为该新的服务请求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并将其返回给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请求终端;
所述服务聚合组件,还用于当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未接收到服务器通过ESB返回的服务应答时,则重新选择服务请求的接收时间均在第三预设时间内或者服务请求的接收数量达到第二设定数量的服务重组队列,并将每个重新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后,向服务器发送测试请求,第三预设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第二设定数量大于第一设定数量;若在第四预设时间内接收到测试应答,则服务前置总线将重新聚合后的新的服务请求传送至服务提供方;若未接收到测试应答,则服务前置总线向重新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请求终端返回请求失败消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聚合组件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携带有各自的标识信息,所述服务聚合组件,具体包括:
服务解析组件,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服务请求中各自携带的标识信息,解析所述接收到的服务请求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协议类型和服务类型;
服务编排组件,用于将解析出的协议类型和服务类型均相同的服务请求,放入同一个服务重组队列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聚合组件,具体用于选择服务请求的接收时间均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或者服务请求的接收数量达到第一设定数量的服务重组队列;以及根据每个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各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将该选择出的服务重组队列中的服务请求聚合为一个新的服务请求,所述新的服务请求中携带有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应答组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服务应答中携带的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标识信息,将所述服务应答解析为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服务应答。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应答组件,还用于监测每个新的服务请求聚合前的各服务请求的返回结果,当监测到未返回服务应答或返回错误的服务应答的聚合前的服务请求时,向其服务请求终端发送请求失败消息。
CN201310054839.9A 2013-02-20 2013-02-20 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997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4839.9A CN103997509B (zh) 2013-02-20 2013-02-20 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4839.9A CN103997509B (zh) 2013-02-20 2013-02-20 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7509A CN103997509A (zh) 2014-08-20
CN103997509B true CN103997509B (zh) 2017-10-10

Family

ID=51311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4839.9A Active CN103997509B (zh) 2013-02-20 2013-02-20 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975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2837B (zh) * 2015-07-30 2018-10-19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海量数据存储环境下提升i/o吞吐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09672626B (zh) * 2019-01-09 2022-08-02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排队延迟利用的服务聚合方法
CN110083779A (zh) * 2019-04-09 2019-08-02 华东理工大学 区域事件的生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3452703B (zh) * 2021-06-28 2022-09-02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通信请求响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64637A (zh) * 2021-08-09 2021-09-07 中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批量打包调度的网络通信优化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4921A (zh) * 2011-11-21 2012-02-29 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企业服务总线的实现方法、设备及相应的平台
CN102868608A (zh) * 2012-09-04 2013-01-09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消息机制的企业服务总线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22148B2 (en) * 2002-05-02 2007-05-22 Bea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highly available processing of asynchronous service request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4921A (zh) * 2011-11-21 2012-02-29 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企业服务总线的实现方法、设备及相应的平台
CN102868608A (zh) * 2012-09-04 2013-01-09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消息机制的企业服务总线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7509A (zh)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7509B (zh) 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的服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9085405A1 (zh) 客服会话分配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0462977C (zh) 截图服务器、分配服务器、生成网页截图的方法及系统
CN101499995B (zh) 一种业务调度的方法及用于业务调度的系统、装置
US8938495B2 (en) Remote management system with adaptive sess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CN103346974A (zh) 一种业务流程的控制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8200218B (zh)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202918B (zh) 长连接通信的负载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91482B (zh) 网络功能的升级方法及升级管理实体
CN102708173A (zh) 处理用户访问网页的请求的方法及系统
CN104424240B (zh) 多表关联方法、主服务节点、计算节点及系统
CN103902446A (zh) 一种网络服务器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和装置
JP6310092B2 (ja) 業務連携システムおよび業務連携方法
CN103297462B (zh) 一种业务对象的验证方法以及装置
CN109617750A (zh) 一种服务预警方法及网关
CN104106245B (zh) 管理由多个应用程序进程使用的网络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WO2019227623A1 (zh) 呼叫平台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6421A (zh) 基于分布式缓存以及nsq的智能合约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09818977B (zh) 一种接入服务器通信优化方法、接入服务器以及通信系统
CN103067184B (zh) 离线计费的异常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547537A (zh) 请求报文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580951B (zh) 多个信息系统的输出比较方法、测试迁移辅助方法及系统
CN115951923B (zh) 订阅事件管理方法、显示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612296A (zh) 一种用户设备连接请求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CN109710569B (zh) 一种文件在线浏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