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6803A -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6803A
CN103986803A CN201410044101.9A CN201410044101A CN103986803A CN 103986803 A CN103986803 A CN 103986803A CN 201410044101 A CN201410044101 A CN 201410044101A CN 103986803 A CN103986803 A CN 103986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hyalomere
light
shielding part
light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41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克里斯托福艾伦.波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T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filed Critical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86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68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7/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lakes, fibres, or filaments from softened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B37/01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12Manufacture of preforms for drawing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1205Manufacture of preforms for drawing fibres or filaments starting from tubes, rods,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1211Manufacture of preforms for drawing fibres or filaments starting from tubes, rods, fibres or filaments by inserting one or more rods or tubes into a tube
    • C03B37/01214Manufacture of preforms for drawing fibres or filaments starting from tubes, rods, fibres or filaments by inserting one or more rods or tubes into a tube for making preforms of multifibres, fibre bundles other than multiple core prefor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7/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lakes, fibres, or filaments from softened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B37/01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12Manufacture of preforms for drawing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1205Manufacture of preforms for drawing fibres or filaments starting from tubes, rods,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1211Manufacture of preforms for drawing fibres or filaments starting from tubes, rods, fibres or filaments by inserting one or more rods or tubes into a tub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7/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lakes, fibres, or filaments from softened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B37/01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2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rawing or extruding, e.g. direct drawing of molten glass from nozzles; Cooling fins therefor
    • C03B37/025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rawing or extruding, e.g. direct drawing of molten glass from nozzles; Cooling fins therefor from reheated softened tubes, rods, fibres or filaments, e.g. drawing fibres from preforms
    • C03B37/028Drawing fibre bundles, e.g. for making fibre bundles of multifibres, image fib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电子装置包含有一外壳、一发光模块、一光感应器及一透镜件,该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外壳内且用来发出一光线至该外壳外,该光感应器设置于该外壳内且用来接收产生于该外壳外的一环境光。该透镜件耦接于该外壳且包含有一第一透明部、一第二透明部以及一遮光部,该发光模块所发出的该光线通过该第一透明部射出该外壳,产生于该外壳外的该环境光通过该第二透明部被该光感应器所接收。该遮光部设置于该第一透明部与该第二透明部之间,其中该第一透明部、该第二透明部与该遮光部是一体成型且以相同材质所制成。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置有可防止漏光并具有完整平滑且防刮表面的透镜的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讯科技的发展,手机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近来,手机配置有相机模块与闪灯模块,相机模块可用来撷取影像,当环境光线微弱无法使相机模块有效撷取影像时,闪灯模块可用来提供光源,以供相机模块撷取影像。
手机可另包含有透镜,其通常设置于手机的外壳上,以保护上述的相机模块与闪灯模块。一般而言,相机模块与闪灯模块分别利用两个个别分开的透镜(即一个相机模块透镜及一个闪灯模块透镜),相机模块透镜设置在手机外壳上以覆盖相机模块,闪灯模块透镜设置在手机外壳上以覆盖闪灯模块,且该两个个别分开的透镜(即相机模块透镜及闪灯模块透镜)个别制造后再一同组装于外壳上。上述的透镜可印刷有油墨层以防止光线由闪灯模块漏至相机模块。然而,该油墨层会造成上述透镜表面不平滑且有断差,再者该油墨层容易被刮损以导产生漏光问题,进而影响相机模块所撷取的影像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置有可防止漏光并具有完整平滑且防刮表面的透镜的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有一外壳、一发光模块、一光感应器以及一透镜件,该发光模块设置于该外壳内且用来发出一光线至该外壳外,该光感应器设置于该外壳内且用来接收产生于该外壳外的一环境光。该透镜件耦接于该外壳且包含有一第一透明部、一第二透明部以及一遮光部,该发光模块所发出的该光线通过该第一透明部射出该外壳,产生于该外壳外的该环境光通过该第二透明部被该光感应器所接收,该遮光部设置于该第一透明部与该第二透明部之间,其中该第一透明部、该第二透明部与该遮光部是一体成型且以相同材质所制成。
本发明另公开一开口形成于该外壳上,且该透镜件设置于该开口内。
本发明另公开一孔洞形成于该外壳上,且该透镜件设置于该孔洞与该光感应器之间。
本发明另公开该遮光部掺杂有金属原子,其用来吸收射至该遮光部的光线。
本发明另公开该金属原子是部分掺杂于该遮光部内的金属离子经还原作用所产生。
本发明另公开该金属离子以氢化焙烧的方式还原为该金属原子。
本发明另公开该金属原子为铅原子。
本发明另公开该金属原子的掺杂率介于24%至35%之间。
本发明另公开该遮光部、该第一透明部及该第二透明部为圆形结构,该第二透明部的直径大于该第一透明部的直径,且该第一透明部与该第二透明部设置于该遮光部内。
本发明另公开该第一透明部、该第二透明部与该遮光部由二氧化硅材质所制成。
本发明另公开该电子装置另包含有一抗反射涂层,其设置于该透镜件上。
本发明另公开该透镜件位于该抗反射涂层及该发光模块与该光感应器之间。
本发明另公开该光感应器为一影像感应器。
本发明另公开该第一透明部覆盖该发光模块,且该第二透明部覆盖该光感应器。
本发明另公开一种用来制造一透镜件的方法,该透镜件具有至少二透明部及一遮光部,该方法包含有捆束多个掺杂有金属离子的第一玻璃纤维及至少二第二玻璃纤维,以形成一玻璃纤维束;加热该玻璃纤维束以形成一玻璃件;将该玻璃件切割成多个玻璃片;将该多个玻璃片设置于一加热腔室内;以及于该加热腔室内加热该多个玻璃片,以将该玻璃片内的该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原子,以形成掺杂有该金属原子且用来吸收光线的该遮光部。
本发明另公开捆束多个掺杂有金属离子的第一玻璃纤维及至少二第二玻璃纤维,以形成一玻璃纤维束另包含有提供一中空圆柱、将该多个第一玻璃纤维设置于该中空圆柱内以及将该至少二第二玻璃纤维设置于该中空圆柱内,以形成该玻璃纤维束。
本发明另公开加热该玻璃纤维束以形成一玻璃件另包含有熔化该玻璃纤维束以及拉伸该玻璃纤维束以形成该玻璃件。
本发明另公开捆束多个掺杂有金属离子的第一玻璃纤维及至少二第二玻璃纤维,以形成一玻璃纤维束另包含有提供一容器以及将该多个第一玻璃纤维及该至少二第二玻璃纤维设置于该容器内,以形成该玻璃纤维束。
本发明另公开加热该玻璃纤维束以形成一玻璃件另包含有加热该容器以及熔化该多个第一玻璃纤维,以形成该玻璃纤维束。
本发明另公开将该多个玻璃片设置于一加热腔室内另包含有将该多个玻璃片以相邻两玻璃片间具有一间隙的方式放置于该加热腔室内。
本发明另公开加热该多个玻璃片包含有将该该多个玻璃片以介于摄式460度与摄式1600度的温度加热。
本发明另公开加热该多个玻璃片包含有将该多个玻璃片加热至少八小时。
本发明另公开于该加热腔室内加热该多个玻璃片,以将该玻璃片内的该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原子另包含有将氢气吹填入该加热腔室内。
本发明另公开氢气吹填入该加热腔室内的速率为每秒至少4立方尺。
本发明另公开于该加热腔室内加热该多个玻璃片后,抛光该多个玻璃片。
本发明另公开该方法另包含有于该加热腔室内加热该多个玻璃片后,将一抗反射涂层涂布于该多个玻璃片。
综上所述,由于透镜件的第一透明部、第二透明部及遮光部是利用掺杂有金属离子的第一玻璃纤维以及第二玻璃纤维经由焙烧制作工艺一体成型,故本发明的透镜件具有完整平滑的表面。此外,掺杂于第一玻璃纤维内的金属离子(即铅离子)是经由还原作用产生金属原子(即铅原子),而该金属原子(即铅原子)可用来取代现有的印刷油墨,以使本发明的透镜件产生遮光的功效,且使本发明的透镜件具有防刮的功效。换句话说,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可防止漏光并具有完整平滑且防刮表面的透镜。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透镜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用来制造具有第一透明部、第二透明部与遮光部的透镜件的方法流程图;
图6至图11分别为对应图5所示的用来制造透镜件的步骤的具体示意图;
图12至图14分别为另一种用来制造透镜件的方法的具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30、30'        电子装置
32、32'        外壳
33             开口
34             发光模块
35             孔洞
36             光感应器
38             透镜件
40             第一透明部
42             第二透明部
44             遮光部
46             抗反射涂层
48             中空圆柱
50             第一玻璃纤维
52、54         第二玻璃纤维
56、71         玻璃纤维束
58、58'、72    玻璃件
60、74         玻璃片
62           熔炉
64           治具
70           容器
100~110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电子装置30的外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30包含有一外壳32、一发光模块34以及一光感应器36,发光模块34设置于外壳32内且用来发出一光线至外壳32外,光感应器36设置于外壳32内且用来接收产生于外壳32外的一环境光。发光模块34可为一闪光灯、一发光二极管或一相机闪灯,光感应器36可为一影像感应器、一相机或任何可感应入射光的装置。
在此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0可为一手持式装置,例如一手机、一个人数字助理、一智能型手机或个人随身物品(项链或戒指)等,而电子装置30的应用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所述,举例来说电子装置30也可为一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一平板电脑或一笔记型电脑等。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设计,其端视实际需求而定。进一步地,电子装置30另包含有一透镜件38,其耦接于外壳32,透镜件38用来覆盖发光模块34与光感应器36,以防止发光模块34与光感应器36因碰撞、摩擦等而损坏。
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装置3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透镜件38包含有一第一透明部40,其中发光模块34所发出的该光线通过第一透明部40射出外壳32,换句话说,由发光模块34所产生的该光线可经由第一透明部40射出外壳32外。此外,透镜件38另包含有一第二透明部42,其中产生于外壳32外的该环境光通过第二透明部42被光感应器36所接收,亦即光感应器36能经由第二透明部42接收来自外壳32外的该环境光。综上所述,光感应器36能经由第二透明部42撷取影像,且进一步地发光模块34所发出的光线能穿透过第一透明部40。
进一步地,透镜件38另包含有一遮光部44,其设置于第一透明部40与第二透明部42之间,且遮光部44用来覆盖发光模块34与光感应器36的边缘。此外,遮光部44可进一步用来遮挡由发光模块34所发出的该光线,以防止发光模块34漏光并进而维持光感应器36的影像品质。于此实施例中,第一透明部40、第二透明部42与遮光部44是一体成型且以相同材质所制成。于实务上,第一透明部40、第二透明部42与遮光部44均由二氧化硅材质所制成。
如图2所示,一孔洞35可形成于外壳32的表面上,且透镜件38是设置于孔洞35与光感应器36之间。第一透明部40可覆盖于发光模块34,且第二透明部42可覆盖于光感应器36。发光模块34可透过一第一导光件耦接于第一透明部40,且光感应器36可透过一第二导光件耦接于第二透明部42。
值得一提的是,光感应器36与发光模块34无需放置于第二透明部42或第一透明部40的正下方。举例来说,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一电子装置30'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开口33可形成于一外壳32'的表面上,且透镜件38是设置于开口33内。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设计,其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透镜件38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透镜件38的遮光部44、第一透明部40与第二透明部42分别为圆形结构,第二透明部42的直径大于第一透明部40的直径,且第一透明部40与第二透明部42设置于遮光部44内。换句话说,遮光部44的尺寸是大于第一透明部40与第二透明部42的尺寸。
承上所述,透镜件38实质上呈圆形,而透镜件38的形状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所述,例如在电子装置30的内部机构空间的限制下,透镜件38可设计呈椭圆形或键槽形。亦即透镜件38的形状需考量电子装置30的实际机构而设计。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设计,其端视实际需求而定。除此之外,遮光部44掺杂有金属离子。于实务上,透镜件38的遮光部44经由焙烧而使掺杂于遮光部44内的该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如此被还原的该金属原子便可使遮光部44呈不透明。换句话说,遮光部44经由焙烧作用而使遮光部44掺杂有该金属原子,亦即掺杂于遮光部44内的该金属离子以焙烧的方式还原为原子状态的该金属原子。因此,该金属原子便可用来吸收穿过遮光部44射向第二透明部42的光线。
换句话说,掺杂于遮光部44内的该金属离子可经由焙烧制作工艺而被还原成该金属原子,而该金属原子便可用来吸收来自第一透明部40与第二透明部42的光线,进而使得遮光部44呈不透明。该焙烧制作工艺可为氢化焙烧制作工艺,其可用来将该金属离子(例如铅离子)还原成金属原子(例如铅原子)。由此,遮光部44便可用来吸收由发光模块34所射出且被透镜件38表面所反射的光线,以防止由发光模块34所发出的光线漏至光感应器36,进而维持光感应器36所撷取的影像的品质。
进一步地,透镜件38可另包含一抗反射涂层46,其设置于透镜件38上,透镜件38位于抗反射涂层46及发光模块34与光感应器36之间。于实务上,抗反射涂层46可用来减少光的反射,使得光可于通过第二透明部42时不发生反射,以增加光感应器36所接收的光量。由此,抗反射涂层46可用来提升光感应器36所撷取的影像的品质。
在生产制造上,首先用来覆盖、遮盖或耦接光感应器36与发光模块34的第一透明部40与第二透明部42与遮光部44(其用来覆盖发光模块34与光感应器36的边缘)一同成型。之后,掺杂于遮光部44内的该金属离子可利用焙烧制作工艺还原成该金属原子,以使遮光部44呈不透明,如此便可形成具有用来吸收光线的遮光部44的透镜件。于此实施例中,第一透明部40、第二透明部42及遮光部44由二氧化硅胶材质(即玻璃或硅胶)所制成,且掺杂于遮光部44内的该金属离子为铅离子。换句话说,遮光部44由含铅玻璃材质所制成,且第一透明部40与第二透明部42由无铅玻璃材质所制成。
换句话说,掺杂于遮光部44内的金属原子为铅原子,且该铅原子由掺杂于遮光部44内的铅离子经焙烧而成,其中该焙烧制作工艺可用来将铅离子转变为铅原子。在此实施例中,该金属离子(即该铅离子)的掺杂率可介于24%至35%之间,但不受此限。在实务上,该金属离子可以氢化焙烧的方式还原为该金属原子,而该金属离子的应用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所述,亦即只要是可掺杂于玻璃材质且可被还原为金属原子以使遮光部44呈不透明的金属离子,均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畴内。以下实施例仅以铅离子为例,而其它金属离子因其作用原理相同,为求简洁,于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至图1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用来制造具有第一透明部40、第二透明部42与遮光部44的透镜件38的方法流程图,图6至图11分别为对应图5所示的用来制造透镜件38的步骤的具体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100捆束多个掺杂有该金属离子的第一玻璃纤维50及至少二第二玻璃纤维52、54,以形成一玻璃纤维束56;
步骤102加热玻璃纤维束56以形成一玻璃件58;
步骤104将玻璃件58切割成多个玻璃片60;
步骤106将多个玻璃片60设置于一加热腔室内;
步骤108于加热腔室内加热多个玻璃片60,以将玻璃片60内的该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原子,以形成掺杂有该金属原子且用来吸收光线的遮光部44;
步骤110结束。
以下针对如何将第一透明部40与第二透明部42形成于透镜件38的遮光部44内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首先捆束多个掺杂有该金属离子的第一玻璃纤维50及至少二第二玻璃纤维52、54,以形成玻璃纤维束56(步骤100)。其中共有两种捆束玻璃纤维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利用一中空圆柱48,如图6以及图7所示,多个第一玻璃纤维50及至少二第二玻璃纤维52、54设置于中空圆柱48内,以形成玻璃纤维束56。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玻璃纤维50掺杂有金属离子(例如铅离子)而第二玻璃纤维52、54不掺杂有该金属离子。在上述步骤完成后,多个掺杂有铅离子的第一玻璃纤维50被捆束于中空圆柱48内,第二玻璃纤维52、54被设置于中空圆柱48内且位于多个第一玻璃纤维50之间(如图6以及图7所示)。
接着,加热玻璃纤维束56以形成一玻璃件58(步骤102)。于此步骤中,玻璃纤维束56可被拉伸或加热以形成玻璃件58,以下针对拉伸或加热的详细过程以图8及图9例示说明,将第一玻璃纤维50与第二玻璃纤维52、54充填于中空圆柱48内的玻璃纤维束56放置于一治具64上,且将玻璃纤维束56的一端夹持于治具64上,如此一来玻璃纤维束56便可被垂直固定。之后,将玻璃纤维束56的另一端放在熔炉62上,以加热玻璃纤维束56的截面至约1000℃。此时,捆束于中空圆柱48内的多个第一玻璃纤维50及第二玻璃纤维52、54便可软化而熔成一体,以形成玻璃件58(如图9所示),其中玻璃件58可为包含有无铅玻璃及含铅玻璃的一杆状体或一块状体。
在捆束于中空圆柱48内的第一玻璃纤维50与第二玻璃纤维52、54被软化并熔化以形成玻璃件58的过程中,拉伸玻璃件58以形成如图10所示的一拉伸状玻璃件58',接着冷却拉伸状玻璃件58'。在拉伸状玻璃件58'冷却后,将图10所示的拉伸状玻璃件58'切割成多个玻璃片60,其中玻璃片60如图11所示(步骤104)。由于图10所示的拉伸状玻璃件58'以拉伸制作工艺而成型,故拉伸状玻璃件58'的截面会沿拉伸状玻璃件58'的轴向改变。因此,切割拉伸状玻璃件58'而形成的玻璃片60会具有不同的直径而可适用于不同的电子装置。电脑数值控制(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加工可用来切割拉伸状玻璃件58',以形成多个玻璃片60。该电脑数值控制加工为一种自动化工具,其通过编载于一储存媒体的程式命令进行操作控制,故其不同于手动式手轮操作或杠杆操作,抑或不同于经由凸轮致动的方式。在电脑数值控制系统里,端对端元件设计通过电脑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或电脑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程式以进行自动化。该程式产生一电脑档案,其用来转释该指令以经由一后处理器执行一特定加工并载入该电脑数值控制机台以进行生产。
承上所述,当具有多个第一玻璃纤维50的中空圆柱48被熔融、拉伸与加工后,多个第一玻璃纤维50可用来形成遮光部44;当具有多个第一玻璃纤维50及第二玻璃纤维54的中空圆柱48被熔融、拉伸与加工后,第二玻璃纤维54可用来形成第二透明部42以覆盖光感应器36;当具有多个第一玻璃纤维50及第二玻璃纤维52的中空圆柱48被熔融、拉伸与加工后,第二玻璃纤维52可用来形成第一透明部40以覆盖发光模块34。由于光感应器36经由第二透明部42撷取光线或感应被一物体反射的光线,故第二透明部42需具有较佳的透光性以提升影像的品质。于此实施例中,第二玻璃纤维52可包含多个玻璃纤维,而第二玻璃纤维54可包含单一玻璃纤维。
接着,在步骤106中,将玻璃片60放置于一加热腔室中(未绘示于图中),其中将多个玻璃片60以相邻两玻璃片60间具有一间隙的方式放置于该加热腔室内。在将玻璃片60放置于该加热腔室中后,加热位于该加热腔室的多个玻璃片60,以将玻璃片60内的该金属离子还原为该金属原子。由此,掺杂有该金属原子的遮光部44便可成型,用以吸收光线。该加热腔室的温度介于460℃与1600℃之间,换言的玻璃片60以介于460℃与1600℃间的温度加热。此外,玻璃片60需放置于该加热腔室内加热至少八小时。
此外,可将氢气以每秒至少4立方尺的速率吹填入该加热腔室内以进行氢化焙烧制作工艺,亦即掺杂于遮光部44内的该铅离子以氢化焙烧制作工艺还原成铅原子。由此,该铅原子便可将遮光部44转为不透明,以吸收来自发光模块34所发出的光线。后续制作工艺可包含于该加热腔室内加热多个玻璃片60后,抛光多个玻璃片60,也可于该加热腔室内加热多个玻璃片60后或是于抛光多个玻璃片60后,将一抗反射涂层46涂布于多个玻璃片60上。
如图12与图13所示,第二种用来捆束多个掺杂有该金属离子的第一玻璃纤维50及至少二第二玻璃纤维52、54,以形成玻璃纤维束56的方法是利用一容器70。可将多个第一玻璃纤维50及至少二第二玻璃纤维52、54放置于容器70内或一固定装置中,以形成玻璃纤维束71,其中第一玻璃纤维50掺杂有金属离子(例如铅离子)而第二玻璃纤维52、54不掺杂有该金属离子。在完成上述步骤后,掺杂有铅离子的多个第一玻璃纤维50被捆束于容器70内,第二玻璃纤维52、54便可在容器70中被设置于多个第一玻璃纤维50内部(如图12所示)。在容器70填装满多个第一玻璃纤维50与第二玻璃纤维52、54后,加热并软化容器70,以熔化多个第一玻璃纤维50及第二玻璃纤维52、54成一体,以形成一玻璃件72(如图13所示)。
如图14所示,将玻璃件72切割成多个玻璃片74,其中玻璃片74可为矩形。之后,利用氢化制作工艺焙烧多个玻璃片74。当焙烧制作工艺完成后,可将玻璃片74抛光或加工成圆形。或是也可将矩形的玻璃件72抛光或加工而成为圆柱结构或是块状结构,再将该圆柱结构或该块状结构切片成多个玻璃片。在玻璃件经由加工而成为圆形片状的玻璃片后,可将玻璃片抛光而后放入该加热腔室以进行前述的氢化焙烧制作工艺。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由于透镜件的第一透明部、第二透明部及遮光部利用掺杂有金属离子的第一玻璃纤维以及第二玻璃纤维经由焙烧制作工艺一体成型,故本发明的透镜件具有完整平滑的表面。此外,掺杂于第一玻璃纤维内的金属离子(即铅离子)经由还原作用产生金属原子(即铅原子),而该金属原子(即铅原子)可用来取代现有的印刷油墨,以使本发明的透镜件产生遮光的功效,且使本发明的透镜件具有防刮的功效。换句话说,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可防止漏光并具有完整平滑且防刮表面的透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有:
外壳;
发光模块,其设置于该外壳内且用来发出一光线至该外壳外;
光感应器,其设置于该外壳内且用来接收产生于该外壳外的一环境光;以及
透镜件,其耦接于该外壳,该透镜件包含有:
第一透明部,该发光模块所发出的该光线通过该第一透明部射出该外壳;
第二透明部,产生于该外壳外的该环境光通过该第二透明部被该光感应器所接收;以及
遮光部,其设置于该第一透明部与该第二透明部之间,其中该第一透明部、该第二透明部与该遮光部是一体成型且以相同材质所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一开口形成于该外壳上,且该透镜件设置于该开口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一孔洞形成于该外壳上,且该透镜件设置于该孔洞与该光感应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遮光部掺杂有金属原子,其用来吸收射至该遮光部的光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金属原子的掺杂率介于24%至35%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遮光部、该第一透明部及该第二透明部为圆形结构,该第二透明部的直径大于该第一透明部的直径,且该第一透明部与该第二透明部设置于该遮光部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透明部、该第二透明部与该遮光部由二氧化硅材质所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另包含有一抗反射涂层,其设置于该透镜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透镜件位于该抗反射涂层及该发光模块与该光感应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透明部覆盖该发光模块。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透明部覆盖该光感应器。
12.一种用来制造一透镜件的方法,该透镜件具有至少二透明部及一遮光部,该方法包含有:
捆束多个掺杂有金属离子的第一玻璃纤维及至少二第二玻璃纤维,以形成一玻璃纤维束;
加热该玻璃纤维束以形成一玻璃件;
将该玻璃件切割成多个玻璃片;
将该多个玻璃片设置于一加热腔室内;以及
于该加热腔室内加热该多个玻璃片,以将该玻璃片内的该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原子,以形成掺杂有该金属原子且用来吸收光线的该遮光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捆束多个掺杂有金属离子的第一玻璃纤维及至少二第二玻璃纤维,以形成一玻璃纤维束另包含有:
提供一中空圆柱;
将该多个第一玻璃纤维设置于该中空圆柱内;以及
将该至少二第二玻璃纤维设置于该中空圆柱内,以形成该玻璃纤维束。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捆束多个掺杂有金属离子的第一玻璃纤维及至少二第二玻璃纤维,以形成一玻璃纤维束另包含有:
提供一容器;以及
将该多个第一玻璃纤维及该至少二第二玻璃纤维设置于该容器内,以形成该玻璃纤维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加热该玻璃纤维束以形成一玻璃件另包含有:
加热该容器;以及
熔化该多个第一玻璃纤维,以形成该玻璃纤维束。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该多个玻璃片设置于一加热腔室内另包含有将该多个玻璃片以相邻两玻璃片间具有一间隙的方式放置于该加热腔室内。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加热腔室内加热该多个玻璃片,以将该玻璃片内的该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原子另包含有将氢气吹填入该加热腔室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氢气吹填入该加热腔室内的速率为每秒至少4立方尺。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另包含有于该加热腔室内加热该多个玻璃片后,将一抗反射涂层涂布于该多个玻璃片。
CN201410044101.9A 2013-02-08 2014-01-29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39868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762,409 US20140226060A1 (en) 2013-02-08 2013-02-08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3/762,409 2013-02-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6803A true CN103986803A (zh) 2014-08-13

Family

ID=51278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4101.9A Pending CN103986803A (zh) 2013-02-08 2014-01-29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26060A1 (zh)
CN (1) CN103986803A (zh)
TW (1) TWI561080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0706A (zh) * 2017-05-26 2017-08-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7124537A (zh) * 2017-05-25 2017-09-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8206397A (zh) * 2016-12-16 2018-06-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N112462453A (zh) * 2019-08-16 2021-03-09 Hoya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以及光学装置
CN112526801A (zh) * 2019-09-03 2021-03-1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镜头成像模块及其提取方法
CN113453458A (zh) * 2020-03-28 2021-09-28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壳体的玻璃覆盖构件
US11419231B1 (en) 2016-09-22 2022-08-16 Apple Inc. Forming glass cov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11420900B2 (en) 2018-09-26 2022-08-23 Apple Inc. Localized control of bulk material properties
US11460892B2 (en) 2020-03-28 2022-10-04 Apple Inc. Glass cover membe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US11535551B2 (en) 2016-09-23 2022-12-27 Apple Inc. Thermoformed cover glas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1565506B2 (en) 2016-09-23 2023-01-31 Apple Inc. Thermoformed cover glas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1666273B2 (en) 2020-05-20 2023-06-0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including a glass ceramic region
US11680010B2 (en) 2019-07-09 2023-06-20 Apple Inc. Evaluation of transparent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11850822B2 (en) 2016-09-23 2023-12-2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component with crack hindering internal stress regions
US11945048B2 (en) 2020-12-23 2024-04-02 Apple Inc. Laser-based cutting of transparent component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59659A1 (en) * 2008-09-05 2010-03-1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Light control of a flash unit
CN101997942A (zh) * 2009-08-25 2011-03-3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视窗及应用该视窗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2681304A (zh) * 2011-03-09 2012-09-1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保护罩、应用其的相机模组和便携式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8869A (en) * 1986-11-24 1988-04-19 Pacific Bell Photoselective electroless plating method employing UV-absorbing substrates
JP3708429B2 (ja) * 2000-11-30 2005-10-19 Hoya株式会社 蒸着組成物の製造方法、蒸着組成物及び反射防止膜を有する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
JP3948988B2 (ja) * 2002-03-27 2007-07-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機
DE102006053487B4 (de) * 2006-11-14 2013-12-19 Storz Endoskop Produktions Gmbh Endoskopisches System mit fasergepumpter Fluoreszenzbeleuchtung
KR101482760B1 (ko) * 2007-06-14 2015-01-15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장치 및 전자기기, 및 발광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1953154B (zh) * 2007-12-17 2016-09-07 豪威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集成闪光灯的可回焊相机模块
CN101465892B (zh) * 2007-12-19 2011-06-0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摄像头保护盖
US8182863B2 (en) * 2008-03-17 2012-05-2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eposition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ght-emitting device
US20100091178A1 (en) * 2008-10-14 2010-04-15 Marko Eromaki Imaging device housing
US9131135B2 (en) * 2009-06-09 2015-09-08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flash shutter
US9042085B2 (en) * 2009-11-25 2015-05-26 Blackberry Limited Component cover having variable light transmissivity
US8610822B2 (en) * 2010-04-19 2013-12-17 Apple Inc. Camera alignment and mounting structures
US8973752B2 (en) * 2010-07-20 2015-03-10 Otter Products, Llc Flash isolation for device covers
US8743275B1 (en) * 2010-12-15 2014-06-03 Google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multiple flashpoints
US8891002B2 (en) * 2011-02-24 2014-11-18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Flash system for camera module
WO2012129521A1 (en) * 2011-03-23 2012-09-27 Gentex Corporation Lens cleaning apparatus
US8749700B2 (en) * 2012-05-23 2014-06-10 Blackberry Limited Combined camera and flash lens
US8836852B2 (en) * 2012-09-19 2014-09-16 Blackberry Limited Lens for a camera
US9575392B2 (en) * 2013-02-06 2017-02-2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mera flash structur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59659A1 (en) * 2008-09-05 2010-03-11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Light control of a flash unit
CN101997942A (zh) * 2009-08-25 2011-03-30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视窗及应用该视窗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2681304A (zh) * 2011-03-09 2012-09-19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保护罩、应用其的相机模组和便携式电子装置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19231B1 (en) 2016-09-22 2022-08-16 Apple Inc. Forming glass cov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11565506B2 (en) 2016-09-23 2023-01-31 Apple Inc. Thermoformed cover glas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1850822B2 (en) 2016-09-23 2023-12-2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component with crack hindering internal stress regions
US11535551B2 (en) 2016-09-23 2022-12-27 Apple Inc. Thermoformed cover glas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8206397B (zh) * 2016-12-16 2021-12-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N108206397A (zh) * 2016-12-16 2018-06-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N107124537A (zh) * 2017-05-25 2017-09-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040706A (zh) * 2017-05-26 2017-08-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WO2018214918A1 (zh) * 2017-05-26 2018-11-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US11420900B2 (en) 2018-09-26 2022-08-23 Apple Inc. Localized control of bulk material properties
US11680010B2 (en) 2019-07-09 2023-06-20 Apple Inc. Evaluation of transparent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12462453A (zh) * 2019-08-16 2021-03-09 Hoya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以及光学装置
CN112526801A (zh) * 2019-09-03 2021-03-1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镜头成像模块及其提取方法
CN113453458A (zh) * 2020-03-28 2021-09-28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壳体的玻璃覆盖构件
US11460892B2 (en) 2020-03-28 2022-10-04 Apple Inc. Glass cover membe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US11927988B2 (en) 2020-03-28 2024-03-12 Apple Inc. Glass cover member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US11666273B2 (en) 2020-05-20 2023-06-0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including a glass ceramic region
US11945048B2 (en) 2020-12-23 2024-04-02 Apple Inc. Laser-based cutting of transparent components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61080B (en) 2016-12-01
TW201433158A (zh) 2014-08-16
US20140226060A1 (en) 2014-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6803A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83517A (zh) 用于均匀照明按键的照明结构
CN1419155A (zh) 导光板及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US20090323204A1 (en) Lens,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and lens module having same
CN101386194A (zh) Led组件中树脂透镜体的成型方法
CN103862618B (zh) 制造导光板的方法、治具以及相关的导光板
CN103453393B (zh) 视角切换模块及其背光系统
CN110271211A (zh) 镜片的制造方法、镜片、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202091893U (zh) 电子装置及其采用的背光模组
CN110249176A (zh) 包含光学操控特征体的光导组合件
CN202693972U (zh) 安防类红外摄像机用的平面防护透明罩
CN103323903B (zh) 用于发光键盘的导光板及发光键盘
CN108627912A (zh) 导光板制作系统及导光板制作方法
KR20100066484A (ko) 조명을 제공하는 장치, 시스템 및/또는 방법
CN106568066A (zh) 一种闪光灯灯罩、闪光灯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03673129U (zh) 镜片固定环及镜头
US10252460B1 (en) Method of forming an optical element using an additive manufactured component, and related devices, components, and systems
CN207081927U (zh) 一种用于取相定位的背光源装置
CN208817398U (zh) 一种薄型v型沟槽光学精密透镜
CN103488370B (zh) 具有电磁触控模块的显示模块
Ohno Multi-parabolic illuminator to combine perpendicular collimated illuminations with an LED source
CN206093919U (zh) Led光学透镜灯具
CN220671735U (zh) 一种辅助艺术品鉴定的电子放大镜
CN207716358U (zh) 一种新型工矿灯透镜
CN105190155B (zh) 导光板的制造方法、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