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3312A - 外壳制备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外壳制备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3312A
CN103963312A CN201310041450.0A CN201310041450A CN103963312A CN 103963312 A CN103963312 A CN 103963312A CN 201310041450 A CN201310041450 A CN 201310041450A CN 103963312 A CN103963312 A CN 1039633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cloth
shell
glass fabric
resin
ar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14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3312B (zh
Inventor
黄平柳
郁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414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33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33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33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3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33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30Shaping by lay-up, i.e. applying fibres, tape or broadsheet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Shaping by spray-up, i.e. spraying of fibres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 B29C70/34Shaping by lay-up, i.e. applying fibres, tape or broadsheet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Shaping by spray-up, i.e. spraying of fibres on a mould, former or core and shaping or impregnating by compression, i.e. combined with compressing after the lay-up oper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外壳制备方法及终端,涉及材料加工领域,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外壳具有成本低、强度高、花纹不易磨损等优点。该外壳制备方法包括:成型步骤:通过预浸处理、叠加处理和热压处理,将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芳纶纤维布结合为一体,得到半成品的外壳;切割步骤:对所述半成品的外壳进行切割,得到成品的外壳。

Description

外壳制备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壳制备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端的屏幕尺寸越来越大,整机的厚度越来越小,终端的外壳的长宽尺寸也越来越大,同时终端的外壳的壁厚越来越小。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制备终端的外壳,具体地:步骤一、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获得终端的外壳所需的半成品件;步骤二、对半成品件的内部或外部印刷图案,得到成品件。
但是,由于终端的外壳普遍由工程塑料制成。用工程塑料制作的外壳,其强度较低,容易折断、开裂和磨损。另外,由于终端外壳上的花纹或图案一般采用印刷等方式加工上去,这种方式加工的花纹或图案牢固性差,容易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外壳制备方法及终端,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外壳具有强度高、花纹不易磨损等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外壳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成型步骤:通过预浸处理、叠加处理和热压处理,将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芳纶纤维布结合为一体,得到半成品的外壳;
切割步骤:对所述半成品的外壳进行切割,得到成品的外壳。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成型步骤中的预浸处理包括:
利用树脂进行预浸,所述树脂包括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树脂为热固性树脂时,所述成型步骤依次包括:
预浸处理:将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芳纶纤维布放在热固性树脂中预浸;
叠加处理:将所述预浸过热固性树脂的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预浸过热固性树脂的芳纶纤维布叠加在一起;
热压处理:将所述叠加在一起的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芳纶纤维布加以40公斤至60公斤的压力,持续20至35分钟,使得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结合为一体,得到所述半成品的外壳。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树脂为热塑性树脂时,所述成型步骤依次包括:
叠加处理:将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叠加在一起;
热压处理与预浸处理:加热所述叠加在一起的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并将所述热塑性树脂滚压到所述加热后的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加热后的芳纶纤维布上,使得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结合为一体,得到所述半成品的外壳。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热所述叠加在一起的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包括:
将所述叠加在一起的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放置在260至350摄氏度的环境下8至15秒。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半成品的外壳为平面板状结构或具有曲面的板状结构。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所述半成品进行切割,得到成品的外壳包括:
采用电脑数控机床对所述半成品进行切割,得到成品的外壳。
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玻璃纤维布的厚度为0.1至0.4毫米;所述芳纶纤维布的厚度为0.15至0.25毫米。
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热固性树脂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或丙烯酸树脂;所述热塑性树脂为尼龙树脂、聚氨酯弹性体或聚碳酸酯树脂。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本发明所制备的成品的外壳其表面为芳纶纤维布,并且由于芳纶纤维布所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使得这一终端的外壳相对与现有技术所制成的其他外壳而言,具有强度更高的优点,同时由于采取了具有超高强度的芳纶纤维布,使得外壳无需通过增加厚度来提高强度,故而该外壳的厚度可以设计得很薄。进一步的,本发明所制备的成品的外壳其表面为芳纶纤维布,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织工艺,使得芳纶纤维布具有不同的花纹、图案,这些由编织形成的花纹、图案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印刷等方式加工的花纹、图案,其无法从终端的外壳上脱落,也不易受到磨损,并且外壳的表面一致性好、更为美观。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采用第一方面提供的外壳制备方法制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外壳制备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成型步骤的流程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成型步骤的流程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壳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成型步骤:通过预浸处理、叠加处理和热压处理,将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芳纶纤维布结合为一体,得到半成品的外壳;
通常,所述步骤S101中的预浸处理包括:
利用树脂进行预浸,通过树脂将原本相互分离的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芳纶纤维布结合为一体,得到半成品的外壳。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是将多层的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与单一层的芳纶纤维布结合为一体,根据所需要的成品的外壳的厚度来设定半成品的外壳的厚度,进而来调整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的层数。
进一步的,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的厚度为0.1毫米至0.4毫米,芳纶纤维布的厚度为0.15毫米至0.25毫米,优选为0.2毫米。
例如,所需要的半成品的外壳的厚度为1毫米左右,此时,可选用厚度为0.2毫米的芳纶纤维布以及四层厚度为0.2毫米的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或选用厚度为0.2毫米的芳纶纤维布以及两层厚度为0.4毫米的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
其中,以玻璃纤维布为优选。
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所获得的半成品的外壳的形状,通常可为平面板状结构或具有曲面的板状结构。
步骤S102、切割步骤:对所述半成品的外壳进行切割,得到成品的外壳。
具体地,芳纶纤维布是由芳香族聚酰胺树脂纺织而成的纤维布,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但也由于这些优良性能,使得芳纶纤维布在纺织而成后很难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故而,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对所述半成品的外壳进行切割为对所述半成品的外壳上的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进行切割。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采用电脑数控(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简称CNC)机床切割所述半成品,例如,可采用数控精雕机切割所述半成品,最终得到成品的外壳。
例如,可以通过切割使得所述半成品外壳上由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树脂所构成的部分内形成用于与终端本体相配合的卡扣等部件,此时,在将该成品外壳安装于终端本体上后,另一面上的芳纶纤维布将作为外壳的表面暴露在外。
由于本发明所制备的成品的外壳其表面为芳纶纤维布,并且由于芳纶纤维布所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使得这一终端的外壳相对与现有技术所制成的其他外壳而言,具有强度更高的优点,同时由于采取了具有超高强度的芳纶纤维布,使得外壳无需通过增加厚度来提高强度,故而该外壳的厚度可以设计得很薄。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制备的成品的外壳其表面为芳纶纤维布,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织工艺,使得芳纶纤维布具有不同的花纹、图案,这些由编织形成的花纹、图案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印刷等方式加工的花纹、图案,其无法从终端的外壳上脱落,也不易受到磨损,并且外壳的表面一致性好、更为美观。
另外,整套制备外壳的方法流程简便、易行,可通过相关的机器实现全自动加工,无需依靠相关技术工人手工加工,可降低外壳的制备成本。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本发明所制备的成品的外壳其表面为芳纶纤维布,并且由于芳纶纤维布所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使得这一终端的外壳相对与现有技术所制成的其他外壳而言,具有强度更高的优点,同时由于采取了具有超高强度的芳纶纤维布,使得外壳无需通过增加厚度来提高强度,故而该外壳的厚度可以设计得很薄。进一步的,本发明所制备的成品的外壳其表面为芳纶纤维布,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织工艺,使得芳纶纤维布具有不同的花纹、图案,这些由编织形成的花纹、图案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印刷等方式加工的花纹、图案,其无法从终端的外壳上脱落,也不易受到磨损,并且外壳的表面一致性好、更为美观。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壳制备方法,进一步的,步骤S101中的预浸步骤所使用的树脂可包括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
其中,优选地,所述热固性树脂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或丙烯酸树脂;所述热塑性树脂为尼龙树脂、聚氨酯弹性体或聚碳酸酯树脂。
具体地,当所述树脂为热固性树脂时,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101依次包括:
步骤S201、预浸处理:将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芳纶纤维布放在热固性树脂中预浸;
由于热固性树脂在室温下为液态,故而可以不对热固性树脂进行任何处理,将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芳纶纤维布放在液态的热固性树脂中预浸。
预浸过热固性的树脂后,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芳纶纤维布的表面以及内部的纤维之间均具有热固性树脂,为将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芳纶纤维布结合为一体、形成半成品的外壳做准备。
步骤S202、叠加处理:将所述预浸过热固性树脂的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预浸过热固性树脂的芳纶纤维布叠加在一起;
步骤S203、热压处理:将所述叠加在一起的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芳纶纤维布加以40公斤至60公斤的压力,持续20至35分钟,使得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结合为一体,得到所述半成品的外壳。
同时,还可以通过热压处理,控制各纤维布之间的热固性树脂的厚度,进而控制半成品的外壳的厚度。
进一步的,当所述树脂为热塑性树脂时,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101依次包括:
步骤S301、叠加处理:将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叠加在一起;
步骤S302、热压处理与预浸处理:加热所述叠加在一起的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并将所述热塑性树脂滚压到所述加热后的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加热后的芳纶纤维布上,使得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结合为一体,得到所述半成品的外壳。
由于热塑性树脂在室温下通常为固态,故而需通过加热的方法提高所述叠加在一起的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的表层温度,使得热塑性树脂在滚压的过程中,可以化为液态渗透进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的间隙甚至纤维的间隙之间,同时通过滚压,使得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结合为一体,以得到所述半成品的外壳。
具体地,所述步骤S302中的加热所述叠加在一起的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包括:
将所述叠加在一起的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放置在260至350摄氏度的环境下8至15秒。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外壳,其外壳为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外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型步骤:通过预浸处理、叠加处理和热压处理,将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芳纶纤维布结合为一体,得到半成品的外壳;
切割步骤:对所述半成品的外壳进行切割,得到成品的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步骤中的预浸处理包括:
利用树脂进行预浸,所述树脂包括热固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树脂为热固性树脂时,所述成型步骤依次包括:
预浸处理:将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芳纶纤维布放在热固性树脂中预浸;
叠加处理:将所述预浸过热固性树脂的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预浸过热固性树脂的芳纶纤维布叠加在一起;
热压处理:将所述叠加在一起的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芳纶纤维布加以40公斤至60公斤的压力,持续20至35分钟,使得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结合为一体,得到所述半成品的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树脂为热塑性树脂时,所述成型步骤依次包括:
叠加处理:将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叠加在一起;
热压处理与预浸处理:加热所述叠加在一起的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并将所述热塑性树脂滚压到所述加热后的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加热后的芳纶纤维布上,使得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结合为一体,得到所述半成品的外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所述叠加在一起的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包括:
将所述叠加在一起的所述玻璃纤维布或玄武岩纤维布、以及所述芳纶纤维布放置在260至350摄氏度的环境下8至15秒。
6.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外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成品的外壳为平面板状结构或具有曲面的板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半成品进行切割,得到成品的外壳包括:
采用电脑数控机床对所述半成品进行切割,得到成品的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纤维布的厚度为0.1至0.4毫米;
所述芳纶纤维布的厚度为0.15至0.25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固性树脂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或丙烯酸树脂;
所述热塑性树脂为尼龙树脂、聚氨酯弹性体或聚碳酸酯树脂。
10.一种终端,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外壳制备方法制备。
CN201310041450.0A 2013-02-01 2013-02-01 外壳制备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039633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1450.0A CN103963312B (zh) 2013-02-01 2013-02-01 外壳制备方法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41450.0A CN103963312B (zh) 2013-02-01 2013-02-01 外壳制备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3312A true CN103963312A (zh) 2014-08-06
CN103963312B CN103963312B (zh) 2016-12-07

Family

ID=51233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1450.0A Active CN103963312B (zh) 2013-02-01 2013-02-01 外壳制备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331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6244A (zh) * 2018-08-31 2020-03-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保护套、壳体组件及保护套和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CN111825955A (zh) * 2020-07-23 2020-10-27 海南大学 一种高频用半固化片、其制备方法及覆铜板、其制备方法
CN114554761A (zh) * 2022-02-28 2022-05-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5277908A (zh) * 2022-06-21 2022-11-01 吉林大学 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1516Y (zh) * 2004-06-03 2005-10-05 马水源 具有纤维编织纹路的笔记本型电脑外壳
CN201136315Y (zh) * 2007-12-12 2008-10-22 黄春樱 复合材结合塑胶材结构
CN101722297A (zh) * 2008-11-03 2010-06-09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体的成型方法
US20100289390A1 (en) * 2009-05-18 2010-11-18 Apple Inc. Reinforced device housing
CN102009479A (zh) * 2009-09-08 2011-04-13 明安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成型复合材料构成笔记型计算机机壳的方法及其制品
CN102555238A (zh) * 2010-12-23 2012-07-11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布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CN202587628U (zh) * 2011-11-25 2012-12-05 曾凯熙 电子产品防信号阻隔的复合材料外壳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1516Y (zh) * 2004-06-03 2005-10-05 马水源 具有纤维编织纹路的笔记本型电脑外壳
CN201136315Y (zh) * 2007-12-12 2008-10-22 黄春樱 复合材结合塑胶材结构
CN101722297A (zh) * 2008-11-03 2010-06-09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体的成型方法
US20100289390A1 (en) * 2009-05-18 2010-11-18 Apple Inc. Reinforced device housing
CN102009479A (zh) * 2009-09-08 2011-04-13 明安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成型复合材料构成笔记型计算机机壳的方法及其制品
CN102555238A (zh) * 2010-12-23 2012-07-11 上海杰事杰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纤维布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
CN202587628U (zh) * 2011-11-25 2012-12-05 曾凯熙 电子产品防信号阻隔的复合材料外壳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6244A (zh) * 2018-08-31 2020-03-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保护套、壳体组件及保护套和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CN111825955A (zh) * 2020-07-23 2020-10-27 海南大学 一种高频用半固化片、其制备方法及覆铜板、其制备方法
CN111825955B (zh) * 2020-07-23 2023-07-21 海南大学 一种高频用半固化片、其制备方法及覆铜板、其制备方法
CN114554761A (zh) * 2022-02-28 2022-05-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5277908A (zh) * 2022-06-21 2022-11-01 吉林大学 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屏蔽/防摔/耐磨/散热式手机壳套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3312B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85017B (zh) 碳纤维外壳的制造方法
EP3003694B1 (en) Continuous fiber-reinforced component fabrication
CN101662899B (zh) 一种电子产品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EP2100719A1 (en) Carbon fibre composite material, product and method
CN103963312A (zh) 外壳制备方法及终端
EP3147108B1 (en)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
CN101767646A (zh) 复合翼梁
MY183181A (en) Surface engineering of thermoplastic materials and tooling
CN105291448B (zh) 一种三维中空复合材料的制备装置和方法
CN104032587A (zh) 可压纹无溶剂合成革的制造方法
CN105500837A (zh) 复合材料制作高铁设备舱裙板的工艺
US20070151657A1 (en)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structures with embedded precured tools
WO2013045114A2 (de) Faserverstärktes verbundbauteil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verbundbauteils
CN105226372B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壳体制作方法
CN105102860B (zh) 齿条及齿条的制造方法
DE60018895T2 (de) Schalenteil eines elektronischen Geräts mit einer dreidimensionalen Erscheinung
CN103009772A (zh) 纤维外壳的制造方法、纤维外壳及电子产品
CN106163164B (zh) 一种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US9273933B2 (en) Composit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a composite structure
CN109843576A (zh) 用于复合层压体和混合体的板层的选择性穿孔、构建及排序
KR20140141875A (ko) 모바일 기기 케이스의 포밍 방법
CN102470613A (zh) 层压复合材料棒、制造方法和在复合材料结构中的用途
TW201311478A (zh) 應用單經向編織碳纖維之複合材輪框及其製造方法
CN105517377A (zh) 一种电子设备以及制作方法
CN202380175U (zh) 防信号阻隔混编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01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