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7323A - 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7323A
CN103957323A CN201410193732.7A CN201410193732A CN103957323A CN 103957323 A CN103957323 A CN 103957323A CN 201410193732 A CN201410193732 A CN 201410193732A CN 103957323 A CN103957323 A CN 103957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dark surrounds
judge
alert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37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欣
李永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TE Mobile Teleco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TE Mobile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TE Mobile Teleco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TE Mobile Teleco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9373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5732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57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73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所述防盗方法包括步骤: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时,启动防盗模式;在防盗模式下,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若是,则进行报警。从而,通过监测移动终端从一个黑暗环境迅速进入另一黑暗环境的过程,来模拟判断移动终端从一个包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包的扒窃场景,以此判定被盗风险并及时进行报警,使得防盗提醒更加及时,降低了移动终端被盗的风险。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是现代人的必备工具,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乐趣。移动终端本身价值不菲,而且其中保存着大量重要的或涉及用户隐私的宝贵信息,如果遗失或被盗则会蒙受财产损失和信息泄露的双重风险。针对该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的解决方案,都是如何在移动终端被盗后对其进行定位以期找回该移动终端,或者对该移动终端进行锁定以防止其中的信息泄漏,然而这些解决方案都是在事后进行补救,而且操作起来比较繁琐,无法有效的挽回财产损失和信息泄漏。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在事前进行防范以减小移动终端被盗风险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旨在及时进行防盗提醒,降低移动终端被盗风险。
为达以上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包括步骤:
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时,启动防盗模式;
在防盗模式下,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若是,则进行报警。
优选地,所述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包括:
监测到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内返回黑暗环境,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优选地,所述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包括:
监测到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内返回黑暗环境,且期间移动终端的屏幕没有被点亮,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优选地,所述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包括:
监测到移动终端以超过预设阈值的速度返回黑暗环境,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优选地,所述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包括:
监测到移动终端以超过预设阈值的速度返回黑暗环境,且在返回黑暗环境后的预设时间内接收到关机指令时,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拒绝执行关机指令。
本发明同时提出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启动模块和报警模块,其中:
启动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时,启动防盗模式;
监测模块,用于在防盗模式下,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若是,则向报警模块发送报警信号;
报警模块,用于接收到报警信号后进行报警。
优选地,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到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内返回黑暗环境,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优选地,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到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内返回黑暗环境,且期间移动终端的屏幕没有被点亮,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优选地,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到移动终端以超过预设阈值的速度返回黑暗环境,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优选地,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到移动终端以超过预设阈值的速度返回黑暗环境,且在返回黑暗环境后的预设时间内接收到关机指令时,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拒绝执行关机指令。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通过监测移动终端从一个黑暗环境迅速进入另一黑暗环境的过程,来模拟判断移动终端从一个包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包的扒窃场景,以此判定被盗风险并及时进行报警,使得防盗提醒更加及时,降低了移动终端被盗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模拟小偷从用户包里盗取移动终端(即扒窃)的场景,一旦判定移动终端有被盗风险,则及时发出警报进行报警,防止移动终端被盗。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时,启动防盗模式;在防盗模式下,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移动终端是否有被盗风险,若判定有被盗风险则说明达到报警条件,进行报警提醒。
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来模拟小偷扒窃移动终端时的报警提示:
参见图1,提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第一实施例,所述防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时,启动防盗模式开始计时
具体的,移动终端通过光线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线,当检测到环境光线强度由低到高发生变化,且变化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则判定移动终端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优选地,当移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时才启动光线传感器进行检测,以降低能耗。
当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后,则启动防盗模式,开启计时单元或定时器开始计时。
步骤S102:检测到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计时停止
在防盗模式下,移动终端实时监测其再次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本实施例则监测整个过程的耗时时间。移动终端可通过光线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线的强度是否小于预设阈值,若是,则判定返回黑暗环境;或者,移动终端通过光线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线的强度变化,若光线强度由强变弱,且变化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判定返回黑暗环境。
优选地,当计时达到一定时间(如15S~30S,可根据需要设置)后,移动终端判定还没有返回黑暗环境,则解除防盗模式,提前判定移动终端没有被盗风险,结束流程,以降低能耗。若在解除防盗模式之前,检测到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则计时停止。
步骤S103:判断计时时间是否在预设时间内
所述预设时间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置,如设置为1S~10S。若计时时间在预设时间内,考虑到用户通常不会在拿出移动终端后又在很短时间内放回移动终端,因此判定移动终端很可能被小偷扒窃,有被盗风险,判定达到报警条件,进入步骤S104;若计时时间超过预设时间,则判定没有达到报警条件,解除防盗模式,结束流程。
步骤S104:发出警报进行报警
移动终端发出高分贝铃声进行报警,报警持续时间可设定,如持续2~3分钟,或者直到接收到预设指令后才停止报警。同时,开启GPS进行定位,定位手机当前位置,并实时向预设的联系地址(如终端、服务器或邮箱)发送位置信息。
从而,通过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在预设时间内从一个黑暗环境迅速进入另一黑暗环境,来模拟认定移动终端从一个包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包的扒窃场景,以此判定被盗风险,使得防盗提醒更加及时,降低了移动终端被盗的风险。
参见图2,提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第二实施例,所述防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时,启动防盗模式开始计时
步骤S202:在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前,判断移动终端是否被点亮
在防盗模式下,移动终端实时监测其再次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本实施例则监测整个过程的耗时时间以及在此期间屏幕是否被点亮。考虑到用户可能拿出移动终端看一下时间后又迅速放回包里,因此本实施例检测到移动终端在返回黑暗环境前被点亮时,则判定移动终端当前没有被盗风险,解除防盗模式,结束流程;若移动终端在返回黑暗环境过程中没有被点亮,则进入步骤S203。
步骤S203:检测到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计时停止
优选地,当计时达到一定时间(如15S~30S,可根据需要设置)后,移动终端还没有返回黑暗环境,则解除防盗模式,提前判定移动终端没有被盗风险,结束流程,以降低能耗。若在解除防盗模式之前,检测到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则计时停止。
步骤S204:判断计时时间是否在预设时间内
若计时时间在预设时间内,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进入步骤S205;若计时时间超过预设时间,则判定没有达到报警条件,解除防盗模式,结束流程。
步骤S205:发出警报进行报警
从而,本实施例通过检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前屏幕是否被点亮,以及是否在预设时间内返回黑暗环境两个条件共同认定被盗风险,使被盗行为认定更加准确,误报警的可能性更低。
参见图3,提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第三实施例,所述防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时,启动防盗模式
步骤S302:在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中,检测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
在防盗模式下,移动终端实时监测其再次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本实施例则监测移动终端在整个过程中的移动速度。启动防盗模式后,移动终端随即启动重力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
步骤S303: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后,判断移动速度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当移动终端检测到返回黑暗环境后,随即判断之前检测的移动速度是否很快,是否超过了预设阈值,若是,则很有可能是小偷扒窃移动终端后迅速转移至自己的包里,因此判定达到报警条件,进入步骤S304;若否,则解除防盗模式,结束流程。
优选地,当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后还没有返回黑暗环境,则解除防盗模式,只有当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超过预设速度且在预设时间内返回黑暗环境,才判定达到报警条件,否则解除防盗模式,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步骤S304:发出警报进行报警
参见图4,提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第四实施例,所述防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时,启动防盗模式
步骤S402:在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中,检测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
在防盗模式下,移动终端实时监测其再次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本实施例则监测移动终端在整个过程中的移动速度以及其返回黑暗环境后是否接收到关机指令。启动防盗模式后,移动终端随即启动重力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
步骤S403: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后,判断移动速度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当移动终端检测到返回黑暗环境后,随即判断之前检测的移动速度是否很快,是否超过了预设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304;若否,则解除防盗模式,结束流程。
步骤S404:检测是否在返回黑暗环境后的预设时间内接收到关机指令
所述预设时间如20S~30S,用户可自定义设置。若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关机指令,则进入步骤S405;若没有接收到关机指令,则解除防盗模式,结束流程。
步骤S405:拒绝关机,发出警报进行报警
若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关机指令,则认为是小偷扒窃移动终端后企图关机,判定达到报警条件,拒绝关机,发出高分贝铃声进行报警。同时,开启GPS进行定位,定位手机当前位置,并实时向预设的联系地址(如终端、服务器或邮箱)发送位置信息。
从而,本实施例通过检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过程中的移动速度,以及返回黑暗环境后是否接收到关机指令两个条件共同认定被盗风险,使被盗行为认定更加准确,误报警的可能性更低。
参见图5,提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一实施例,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启动模块和报警模块。
启动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时,启动防盗模式。
具体的,启动模块通过光线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线,当检测到环境光线强度由低到高发生变化,且变化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则判定移动终端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优选地,当移动终端处于待机状态时,启动模块才启动光线传感器进行检测,以降低能耗。
当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后,启动模块则启动防盗模式,向报警模块发送信号以触发监测模块。
监测模块:用于在防盗模式下,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若是,则向报警模块发送报警信号。
监测模块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移动终端是否有被盗风险,通过以下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例一:监测模块监测到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内返回黑暗环境,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具体的,在进入防盗模式后,监测模块则开启计时单元或定时器开始计时,若检测到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则停止计时,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若没有超过预设时间,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监测模块可通过光线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线的强度是否小于预设阈值,若是,则判定返回黑暗环境;或者,通过光线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线的强度变化,若光线强度由强变弱,且变化值大于预设阈值,则判定返回黑暗环境。
优选地,当计时达到一定时间(如15S~30S,可根据需要设置)后,监测模块检测到移动终端还没有返回黑暗环境,则解除防盗模式,提前判定移动终端没有被盗风险,以降低能耗。若在解除防盗模式之前,检测到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则计时停止,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该预设时间可以由用户自定义设置,如设置为1S~10S。若计时时间在预设时间内,考虑到用户通常不会在拿出移动终端后又在很短时间内放回移动终端,监测模块则判定移动终端很可能被小偷扒窃,有被盗风险,判定达到报警条件;若计时时间超过预设时间,则判定没有达到报警条件,解除防盗模式。
从而,通过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在预设时间内从一个黑暗环境迅速进入另一黑暗环境,来模拟认定移动终端从一个包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包的扒窃场景,以此判定被盗风险,使得防盗提醒更加及时,降低了移动终端被盗的风险。
实例二:监测模块监测到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内返回黑暗环境,且期间移动终端的屏幕没有被点亮,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本实例与实例一区别是增加了判断移动终端的屏幕是否被点亮的过程。考虑到用户可能拿出移动终端看一下时间后又迅速放回包里,因此监测模块检测到移动终端在返回黑暗环境前被点亮时,则判定移动终端当前没有被盗风险,解除防盗模式,结束流程;若检测到移动终端在返回黑暗环境过程中没有被点亮,则继续检测移动终端是否在预设时间内返回黑暗环境,具体检测过程与实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从而,通过检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前屏幕是否被点亮,以及是否在预设时间内返回黑暗环境两个条件共同认定被盗风险,使被盗行为认定更加准确,误报警的可能性更低。
实例三:监测模块监测到移动终端以超过预设阈值的速度返回黑暗环境,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具体的,在防盗模式下,监测模块通过重力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检测到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后,随即判断之前检测的移动速度是否很快,是否超过了预设阈值,若是,则很有可能是小偷扒窃移动终端后迅速转移至自己的包里,因此判定达到报警条件;若否,则解除防盗模式,结束流程。
优选地,当检测到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后还没有返回黑暗环境,则解除防盗模式,只有当移动终端的移动速度超过预设速度且在预设时间内返回黑暗环境的情况下,才判定达到报警条件,否则解除防盗模式,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实例四:监测模块监测到移动终端以超过预设阈值的速度返回黑暗环境,且在返回黑暗环境后的预设时间内接收到关机指令时,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拒绝执行关机指令。
本实例与实例三的区别是增加了检测关机指令的过程。监测模块检测到移动终端以超过预设阈值的速度返回黑暗环境后,随即启动计时单元或定时器,判断是否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关机指令,若在预设时间内接收到关机指令,则拒绝关机,判定达到报警条件;若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关机指令,则解除防盗模式。该预设时间如20S~30S,用户可自定义设置。
从而,通过检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过程中的移动速度,以及返回黑暗环境后是否接收到关机指令两个条件共同认定被盗风险,使被盗行为认定更加准确,误报警的可能性更低。
报警模块:用于接收到报警信号后进行报警。
报警模块可通过发声装置发出高分贝铃声进行报警,报警持续时间可设定,如持续2~3分钟,或者直到接收到预设指令后才停止报警。同时,报警模块开启GPS进行定位,以定位手机当前位置,并实时向预设的联系地址(如终端、服务器或邮箱)发送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本装置均对应适用,这里不再重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控制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磁盘、光盘等。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发明,比如作为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而得到又一实施例。凡在运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时,启动防盗模式;
在防盗模式下,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若是,则进行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包括:
监测到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内返回黑暗环境,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包括:
监测到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内返回黑暗环境,且期间移动终端的屏幕没有被点亮,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包括:
监测到移动终端以超过预设阈值的速度返回黑暗环境,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包括:
监测到移动终端以超过预设阈值的速度返回黑暗环境,且在返回黑暗环境后的预设时间内接收到关机指令时,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拒绝执行关机指令。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启动模块和报警模块,其中:
启动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移动终端从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时,启动防盗模式;
监测模块,用于在防盗模式下,监测移动终端返回黑暗环境的过程以判断是否达到报警条件,若是,则向报警模块发送报警信号;
报警模块,用于接收到报警信号后进行报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到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内返回黑暗环境,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到移动终端在预设时间内返回黑暗环境,且期间移动终端的屏幕没有被点亮,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到移动终端以超过预设阈值的速度返回黑暗环境,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到移动终端以超过预设阈值的速度返回黑暗环境,且在返回黑暗环境后的预设时间内接收到关机指令时,则判定达到报警条件,拒绝执行关机指令。
CN201410193732.7A 2014-05-08 2014-05-08 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 Pending CN1039573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3732.7A CN103957323A (zh) 2014-05-08 2014-05-08 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3732.7A CN103957323A (zh) 2014-05-08 2014-05-08 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7323A true CN103957323A (zh) 2014-07-30

Family

ID=51334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93732.7A Pending CN103957323A (zh) 2014-05-08 2014-05-08 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5732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0485A (zh) * 2015-08-03 2015-11-25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误触及防盗报警方法与系统
WO2016145794A1 (zh) * 2015-07-21 2016-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6713812A (zh) * 2016-12-21 2017-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通信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052812A (zh) * 2017-11-29 2018-05-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报警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86942A (zh) * 2019-05-13 2019-08-02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的防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75756A1 (en) * 1999-06-02 2000-12-14 Gretech Co., Ltd. Antithef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024164A (zh) * 2012-12-03 2013-04-0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0075756A1 (en) * 1999-06-02 2000-12-14 Gretech Co., Ltd. Antithef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3024164A (zh) * 2012-12-03 2013-04-0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防盗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5794A1 (zh) * 2015-07-21 2016-09-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6375540A (zh) * 2015-07-21 2017-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5100485A (zh) * 2015-08-03 2015-11-25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防误触及防盗报警方法与系统
CN106713812A (zh) * 2016-12-21 2017-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通信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052812A (zh) * 2017-11-29 2018-05-1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报警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86942A (zh) * 2019-05-13 2019-08-02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的防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086942B (zh) * 2019-05-13 2021-09-10 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的防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7323A (zh) 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
CN101661660B (zh) 一种实现自动报警的方法和装置
US9092960B2 (en) Retail security system
CN103546643A (zh) 一种及时提示移动智能设备跌落损坏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57321A (zh) 移动终端及其防盗方法
CN101909126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状态监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234769A (zh) 跌落保护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246367A (zh) 停车位信息推送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814831B2 (en) Alarm system for a vehicle integr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obile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said system
US20090295573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accessory loss
CN104270533A (zh) 一种事件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50083A (zh) 车载防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064710A (zh) 一种flash烧录方法和装置
CN10582473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跌落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402001A (zh) 一种基于光传感器的防盗手机及防盗方法
CN106550150A (zh) 危险环境提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609407A (zh) 一种用户终端中信息安全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6911852A (zh) 一种自动报警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869251A (zh) 一种紧急求助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306878A (zh) 门锁告警方法、装置、智能门锁及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10365685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196477U (zh) 具有行为分析能力的防盗报警装置
CN107534706B (zh) 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4243706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防盗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539356A (zh) 一种汽车防盗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