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4710A -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4710A
CN103944710A CN201410142902.9A CN201410142902A CN103944710A CN 103944710 A CN103944710 A CN 103944710A CN 201410142902 A CN201410142902 A CN 201410142902A CN 103944710 A CN103944710 A CN 103944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transmitter
time slot
length
nex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29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4710B (zh
Inventor
谢宁
陈永城
王晖
林晓辉
曾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1429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447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44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471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88103 priority patent/WO201515439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4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47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本发明在初始的几个时隙,在接收信号强度小于下一阶段阈值时,采用大步长扰动,能够使接收机接收信号强度快速增长。在后期时隙中,在接收信号强度小于下一阶段阈值时,采用小步长扰动,能够获得原有技术的稳定性,迭代地使接收机信号强度收敛到理想的情况。并且当接收机连续多次反馈“-1”比特信息的时候,抑制接收机连续反馈“-1”比特信息的情况,使算法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算法收敛过程中来。

Description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背景技术
单比特反馈算法是实现发射机信号在接收端达到载波相位同步的常用技术。该算法目前最新的成果是一种基于分布式波束成型技术的混合的单比特反馈算法,具体利用接收机反馈回来的“-1”比特信息,对发射端的每个发射机进行一个扰动步长δi(n)的相位补偿以及在接收机连续反馈CN个“-1”比特信息的时候,以一个比例因子εi(n)衰减δi(n),能够及时调整发射机的相位补偿。该技术的优点是能够通过相位补偿使接收信号强度快速增长,通过相位衰减促使接收信号强度能够在某个时隙收敛。
但是根据研究发现,发射机在不同的步长下有不同的收敛速度,以及在不同的反馈调整机制下,算法的收敛增益会不同,因此现有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能力都有提升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系统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旨在加速接收机的接收信号强度收敛速度和收敛能力。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布式系统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包括在每个时隙执行的下述步骤:
步骤A,接收机判断当前时隙接收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等于下一阶段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反馈相应的单比特信息至发射机;
步骤B,发射机接收到所述单比特信息后进行解析,若解析结果为接收机接收信号的强度大于等于下一阶段阈值,则执行步骤C,否则执行步骤D;
步骤C,发射机在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仍取其在当前时隙的最佳相位,且在下一时隙不产生扰动步长;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加上初始相位作为发射相位来发射信号,同时阶段数加一,计数器置零;所述的初始相位为发射机在第一个时隙根据发射机接收到的信号估算获得;
步骤D,发射机判断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超过预设的门限阈值,若超过,则发射机在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等于其扰动步长方向与当前阶段阈值步长的乘积,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当前时隙的最佳相位减去其门限阈值个连续时隙的扰动步长之和并加上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得到的值作为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加上初始相位作为发射相位来发射信号,并使计数器置零;若未超过,则发射机在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等于其扰动步长方向与当前的阶段阈值步长的乘积,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当前时隙的最佳相位与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之和作为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加上初始相位作为发射相位来发射信号,并使计数器递增;其中,所述扰动步长方向由发射机随机生成;
所述计数器用于统计连续接收信号的强度小于下一阶段阈值的连续时隙个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分布式系统,包括若干个发射机和接收机,所述接收机用于在每个时隙判断当前时隙接收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等于下一阶段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反馈相应的单比特信息至发射机;所述发射机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单比特信息后进行解析;
若解析结果为是,则发射机在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仍取其在当前时隙的最佳相位,且在下一时隙不产生扰动步长,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加上初始相位作为发射相位来发射信号,同时阶段数加一,计数器置零;所述的初始相位为发射机在第一个时隙根据发射机接收到的信号估算获得;
若解析结果为否,发射机判断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超过预设的门限阈值,若超过,则发射机在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等于其扰动步长方向与当前阶段阈值步长的乘积,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当前时隙的最佳相位减去其门限阈值个连续时隙的扰动步长之和并加上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得到的值作为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加上初始相位作为发射相位来发射信号,并使计数器置零;若未超过,则发射机在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等于其扰动步长方向与当前的阶段阈值步长的乘积,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当前时隙的最佳相位与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之和作为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加上初始相位作为发射相位来发射信号,并使计数器递增;其中,所述扰动步长方向由发射机随机生成;
所述计数器用于统计连续接收信号的强度小于下一阶段阈值的连续时隙个数。
进一步地,所述阶段阈值步长与随着阶段数的递增而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阶段数、阶段阈值步长、阶段阈值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阶段数k(k≤S) 1 2 3 4 5 6 7 8 9
阶段阈值步长g(k) π/2 π/4 π/23 π/24 π/25 π/26 π/27 π/28 π/29
阶段阈值Th(k) 0 1.4142 1.8478 1.9616 1.9904 1.9976 1.9994 1.9998 2.000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针对原有技术的给定小步长扰动,本发明提出了一个扰动步长选择机制:阶段阈值步长选择机制。在初始的几个时隙,采用大步长扰动,能够使接收机接收信号强度快速增长。在后期时隙中,采用小步长扰动,能够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即使接收机信号强度收敛到理想的情况。
2)本发明在接收机反馈“-1”比特信息的时候,在每个发射机引入一个连续时隙负反馈计数器Cn(初始值为Cn=0),计数器Cn只在连续接收到“-1”比特信息的时候进行递增操作,计数器Cn在每个发射机是相同的且同步更新的。本发明根据计数器Cn的值是否大于或者等于设定的门限阈值CT,当接收机反馈“-1”比特信息的时候,对每个发射机的最佳相位θi(n)进行不同的调整,目的是当接收机连续多次反馈“-1”比特信息的时候,利用该机制来抑制接收机连续反馈“-1”比特信息的情况,使算法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算法收敛过程中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系统的架构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步长阈值选择机制的图表;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相位同步方法的反馈调整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相位同步方法中RSS大于当前阈值是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相位同步方法中RSS小于大于当前阈值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所适用的分布式系统的架构,多个发射机同时向接收机发射信号,并根据接收机反馈的单比特信息来调整下一时隙的发射信号的相位,最终通过相位补偿的方式使到达接收机的各个接收信号的相位同步。
具体地,在图1这种单比特的反馈闭环系统中,在第n个时隙,发射机接收反馈回来的单比特信息,确定是否调整发射信号相位。每个发射机的发射相位公式,如下:
Φiii(n)+ψi  γii∈[0,2π)     (1)
其中,γi代表第i个发射机的未知相位偏移,ψi代表第i个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相位响应,假设γi和ψi在算法收敛过程中总是静态的,符合均匀分布[0,2π)的随进变量,并且对于发射机和接收机来说都是未知的,两者统称为初始相位C。我们将通过来自接收机的单比特反馈信息调整发射机i的第n个时隙的变量θi(n)称为最佳相位。初始值设为θi(0)=0。由于算法的目标就是在接收机端达到相位同步,假设每个发射机有单位功率,每个发射机与接收机的信道增益为1。因此,接收机在时隙n的接收信号强度表示如下:
R ( n ) = | Σ i = 1 N e jΦ i ( n ) | - - - ( 2 )
其中,j表示-1的开根,内存中记录最佳相位θi(n)用于波束成型,同时在每个时隙,根据接收机反馈的单比特信息,补偿一个扰动步长δi(n),即最佳相位θi(n)是δi(n)的函数,从而使算法能够在某个时隙实现接收机端的相位同步。
本发明引入新的扰动步长产生方法实现每个发射机的相位补偿,即扰动步长δi(n)是分阶段,且从大到小的。而在阶段阈值步长选择机制中,扰动步长δi(n)由图2中的阶段阈值步长g(k)产生大小,方向则是随机的。在整个算法的训练过程中,如果当前阶段k的接收信号强度RSS大于设定的阶段阈值Th(k+1)(表1),那么训练过程则进入下一阶段k+1。说明当前的调整是有用的,使发射机间的相位往某个共同的方向靠拢。
首先,应该区分阶段阈值步长和阶段阈值的概念。阶段阈值步长是在不同阶段,发射机添加的随机扰动的大小,阶段阈值是经过公式(4),由发射机间最大相位差x(k)决定的,该值在接收机端与接收信号强度R(n)进行比较,用于确定是否应该进入下一阶段。两者主要由以下两个公式产生:
x(k)=π/2k  k=0:1:S-1    (3)
其中,S是给定的训练过程中的阶段总数,N为发射机个数,x(k)是发射机间在第k阶段的最大相位差,相对应的,Th(k)则是在第k阶段的最小接收信号强度RSS,也就是阶段阈值的概念。根据最大相位差x(k),则可以产生每个阶段的阶段阈值步长g(k),产生规则是:
g(k)=x(k)/2    (5)
即,阶段阈值步长是最大相位差的一半。可以看出,在发射机相位变化范围为[0,2π)的情况下,发射机相位差则为[0,π),显然,阶段阈值步长为最大相位差一半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能够有规律地缩小发射机之间的相位差,二是调整的步长将会从大到小,前期加速算法收敛,后期保证算法收敛到理想情况。
图3、4、5描述的是本发明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反馈调整机制。一并参照图3至图5。本发明提供的分布式系统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包括在每个时隙执行的下述步骤:
步骤A,接收机判断当前时隙接收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等于下一阶段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反馈相应的单比特信息至发射机;
步骤B,发射机接收到所述单比特信息后进行解析,若解析结果为接收机接收信号的强度大于等于下一阶段阈值,则执行步骤C,否则执行步骤D;
步骤C,发射机在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仍取其在当前时隙的最佳相位,且在下一时隙不产生扰动步长;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加上初始相位作为发射相位来发射信号,同时阶段数加一,计数器置零;所述的初始相位为发射机在第一个时隙根据发射机接收到的信号估算获得;
步骤D,发射机判断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超过预设的门限阈值,若超过,则发射机在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等于其扰动步长方向与当前阶段阈值步长的乘积,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当前时隙的最佳相位减去其门限阈值个连续时隙的扰动步长之和并加上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得到的值作为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加上初始相位作为发射相位来发射信号,并使计数器置零;若未超过,则发射机在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等于其扰动步长方向与当前的阶段阈值步长的乘积,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当前时隙的最佳相位与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之和作为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加上初始相位作为发射相位来发射信号,并使计数器递增;其中,所述扰动步长方向由发射机随机生成;所述计数器用于统计连续接收信号的强度小于下一阶段阈值的连续时隙个数。
其中步骤C、D分别对应图4的+1模块流程和图5的-1模块流程。在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实现中,扰动步长δi(n)有随机的方向,但在特定的阶段,其大小却是固定的。根据公式(5),可以得出调整扰动步长的公式如下:
δ i ( n + 1 ) = 0 R ( n ) ≥ Th ( k + 1 ) randsrc ( N , 1 ) × g ( k ) otherwise - - - ( 6 )
其中,randsrc(N,1)产生随机的扰动步长方向,当接收信号强度R(n)大于下一阶段阈值Th(k+1)时,发射机相位不产生扰动步长,调整进入下一阶段,即k=k+1。如果小于下一阶段阈值,则产生新的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的扰动步长,其大小则通过阶段阈值步长g(k)产生。
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引入了一个连续时隙负反馈计数器Cn(初始值为Cn=0),计数器Cn用于统计连续接收信号的强度小于或等于下一阶段阈值的时隙个数。如果当前接收信号强度R(n)小于或者等于下一阶段阈值Th(k+1),计数器Cn将递增,直到等于门限阈值CT,或者跳入下一阶段,Cn被重新置零。而最佳相位θi(n)只在接收机反馈“-1”比特信息的时候,根据门限阈值CT进行更新。两者的更新公式如下:
C n = C n + 1 R ( n ) ≤ Th ( k+1 ) 0 otherwise - - - ( 7 )
θ i ( n + 1 ) = θ i ( n ) - δ i ( n ) + δ i ( n + 1 ) C n ≥ C T θ i ( n ) + δ i ( n + 1 ) otherwise - - - ( 8 )
可以看出,计数器Cn只在连续接收到“-1”比特信息的时候进行递增操作。该算法中,最佳相位θi(n)只在反馈“-1”比特信息的时候进行不同的更新。当计数器未超过门限阈值时,更新为θi(n+1)=θi(n)+δi(n+1),将下一时隙扰动步长增加到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中,即假设该时隙的调整是使接收信号强度提升的。当计数器等于门限阈值时,最佳相位则将之前CT时隙的相位补偿去除并加上一个扰动步长,即θi(n+1)=θi(n)-δi(n)+δi(n+1),以此使发射机相位返回到前面某个时隙的最优状态,也表明之前CT个时隙的相位补偿是失败的。相应地,如果接收机反馈“+1”比特信息,那么最佳相位将保持前一时隙的状态,即,θi(n+1)=θi(n)。
本发明可以运用在无线环境中,多个无线发射节点向接收机发射相同的信号,通过本发明的反馈调整机制形成一个闭环,并且在复杂的信道下,使接收机的信号强度快速收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分布式系统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每个时隙执行的下述步骤:
步骤A,接收机判断当前时隙接收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等于下一阶段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反馈相应的单比特信息至发射机;
步骤B,发射机接收到所述单比特信息后进行解析,若解析结果为接收机接收信号的强度大于等于下一阶段阈值,则执行步骤C,否则执行步骤D;
步骤C,发射机在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仍取其在当前时隙的最佳相位,且在下一时隙不产生扰动步长;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加上初始相位作为发射相位来发射信号,同时阶段数加一,计数器置零;所述的初始相位为发射机在第一个时隙根据发射机接收到的信号估算获得;
步骤D,发射机判断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超过预设的门限阈值,若超过,则发射机在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等于其扰动步长方向与当前阶段阈值步长的乘积,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当前时隙的最佳相位减去其门限阈值个连续时隙的扰动步长之和并加上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得到的值作为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加上初始相位作为发射相位来发射信号,并使计数器置零;若未超过,则发射机在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等于其扰动步长方向与当前的阶段阈值步长的乘积,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当前时隙的最佳相位与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之和作为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加上初始相位作为发射相位来发射信号,并使计数器递增;其中,所述扰动步长方向由发射机随机生成;
所述计数器用于统计连续接收信号的强度小于下一阶段阈值的连续时隙个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段阈值步长与随着阶段数的递增而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段数、阶段阈值步长、阶段阈值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阶段数k(k≤S) 1 2 3 4 5 6 7 8 9 阶段阈值步长g(k) π/2 π/4 π/23 π/24 π/25 π/26 π/27 π/28 π/29 阶段阈值Th(k) 0 1.4142 1.8478 1.9616 1.9904 1.9976 1.9994 1.9998 2.0000
4.一种分布式系统,包括若干个发射机和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机用于在每个时隙判断当前时隙接收信号的强度是否大于等于下一阶段阈值,并根据判断结果反馈相应的单比特信息至发射机;所述发射机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单比特信息后进行解析;
若解析结果为是,则发射机在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仍取其在当前时隙的最佳相位,且在下一时隙不产生扰动步长,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加上初始相位作为发射相位来发射信号,同时阶段数加一,计数器置零;所述的初始相位为发射机在第一个时隙根据发射机接收到的信号估算获得;
若解析结果为否,发射机判断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超过预设的门限阈值,若超过,则发射机在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等于其扰动步长方向与当前阶段阈值步长的乘积,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当前时隙的最佳相位减去其门限阈值个连续时隙的扰动步长之和并加上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得到的值作为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加上初始相位作为发射相位来发射信号,并使计数器置零;若未超过,则发射机在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等于其扰动步长方向与当前的阶段阈值步长的乘积,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当前时隙的最佳相位与下一时隙的扰动步长之和作为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发射机在下一时隙以下一时隙的最佳相位加上初始相位作为发射相位来发射信号,并使计数器递增;其中,所述扰动步长方向由发射机随机生成;
所述计数器用于统计连续接收信号的强度小于下一阶段阈值的连续时隙个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段阈值步长与随着阶段数的递增而减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段数、阶段阈值步长、阶段阈值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阶段数k(k≤S) 1 2 3 4 5 6 7 8 9 阶段阈值步长g(k) π/2 π/4 π/23 π/24 π/25 π/26 π/27 π/28 π/29 阶段阈值Th(k) 0 1.4142 1.8478 1.9616 1.9904 1.9976 1.9994 1.9998 2.0000
CN201410142902.9A 2014-04-10 2014-04-10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47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2902.9A CN103944710B (zh) 2014-04-10 2014-04-10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PCT/CN2014/088103 WO2015154395A1 (zh) 2014-04-10 2014-10-05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2902.9A CN103944710B (zh) 2014-04-10 2014-04-10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4710A true CN103944710A (zh) 2014-07-23
CN103944710B CN103944710B (zh) 2017-01-25

Family

ID=51192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290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44710B (zh) 2014-04-10 2014-04-10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44710B (zh)
WO (1) WO201515439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54395A1 (zh) * 2014-04-10 2015-10-15 深圳大学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WO2015154396A1 (zh) * 2014-04-10 2015-10-15 深圳大学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定向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CN105306190A (zh) * 2015-12-08 2016-02-03 深圳大学 基于累积正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及分布式通信系统
CN107437963A (zh) * 2017-07-05 2017-12-05 深圳大学 基于反馈控制的分布式安全波束成型方法及装置
WO2019006715A1 (zh) * 2017-07-05 2019-01-10 深圳大学 基于反馈控制的分布式安全波束成型方法及装置
CN113242074A (zh) * 2021-03-31 2021-08-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两步法2bit反馈迭代的协作波束形成相位同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12759B2 (en) * 2008-06-27 2013-04-02 Entropic 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ive diplexers
CN103475460B (zh) * 2013-09-17 2016-11-23 北京邮电大学 分布式波束成形中的相位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03944710B (zh) * 2014-04-10 2017-01-25 深圳大学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CN103905178B (zh) * 2014-04-10 2017-01-25 深圳大学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定向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54395A1 (zh) * 2014-04-10 2015-10-15 深圳大学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WO2015154396A1 (zh) * 2014-04-10 2015-10-15 深圳大学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定向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CN105306190A (zh) * 2015-12-08 2016-02-03 深圳大学 基于累积正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及分布式通信系统
CN105306190B (zh) * 2015-12-08 2018-04-03 深圳大学 基于累积正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及分布式通信系统
CN107437963A (zh) * 2017-07-05 2017-12-05 深圳大学 基于反馈控制的分布式安全波束成型方法及装置
WO2019006715A1 (zh) * 2017-07-05 2019-01-10 深圳大学 基于反馈控制的分布式安全波束成型方法及装置
CN107437963B (zh) * 2017-07-05 2020-10-20 深圳大学 基于反馈控制的分布式安全波束成型方法及装置
CN113242074A (zh) * 2021-03-31 2021-08-1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两步法2bit反馈迭代的协作波束形成相位同步方法
CN113242074B (zh) * 2021-03-31 2022-06-0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两步法2bit反馈迭代的协作波束形成相位同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4710B (zh) 2017-01-25
WO2015154395A1 (zh) 2015-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4710A (zh)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连续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US10645721B2 (en) Channel sounding for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system
CN103905178A (zh) 分布式系统及其基于定向负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
US20080032625A1 (en) Deviating from a transmission map to communicate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20110024219A (ko) 간섭 정렬을 수행하는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20240064675A1 (en) Timing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5306190B (zh) 基于累积正反馈的闭环式相位同步方法及分布式通信系统
US20130329650A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 power of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devices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ystem
WO202006964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using power saving reference signals
EP362601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beamform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Yang et al. Optimal SWIPT in RIS-aided MIMO networks
CN112134602B (zh) 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用户状态信息的更新方法
CN104954306B (zh) 多通道阵列失真补偿装置及方法
CN105959042B (zh) 一种基于可变步长的一比特反馈协作波束成形方法
US2022030390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idelink Power Contro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5262528B (zh) 基于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域的4天线发射分集方法
CN106953825A (zh) 基于加权分数傅立叶变换的多用户多址通信发射和接收方法
Sigg et al. Feedback-based closed-loop carrier synchronization: A sharp asymptotic bound, an asymptotically optimal approach,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Xie et al. Exploiting cumulative positive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one-bit feedback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
CN105827296A (zh) 一种基于2bit反馈协作波束成形方法
CN114205201B (zh) 信号补偿方法、装置、中继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Hu et al. Orthogonal-time-frequency-space signal design for integrated data and energy transfer: Benefits from Doppler offsets
Rahman et al. A scalable feedback-based approach to distributed nullforming
CN107196730B (zh) 用于tdd系统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Yang et al. A novel one-bit feedback collaborative beamforming algorithm using two time slo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