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4499A - 光伏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伏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4499A
CN103944499A CN201410134785.1A CN201410134785A CN103944499A CN 103944499 A CN103944499 A CN 103944499A CN 201410134785 A CN201410134785 A CN 201410134785A CN 103944499 A CN103944499 A CN 103944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bracket
reflecting element
photovoltaic
flexible reflecting
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347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大力
张力夫
沙川
刘运北
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ENFI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1347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444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44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44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多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排列成多个支架排;多个光伏组件,多个所述光伏组件一一对应地固定在多个所述支架上;和用于将太阳光反射到多个所述光伏组件上的多个柔性反射件,多个所述柔性反射件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光伏组件相对,其中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倾斜地设置,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的下端相对上端邻近相对的所述光伏组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具有发电效率高、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制造成本小、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Description

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光伏组件需要对太阳光进行追踪,因此需要结构很复杂的驱动装置。这导致现有的光伏发电系统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发电效率高、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制造成本小、占用空间小等优点的光伏发电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多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排列成多个支架排;多个光伏组件,多个所述光伏组件一一对应地固定在多个所述支架上;和用于将太阳光反射到多个所述光伏组件上的多个柔性反射件,多个所述柔性反射件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光伏组件相对,其中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倾斜地设置,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的下端相对上端邻近相对的所述光伏组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通过设置用于将太阳光反射到所述光伏组件上的柔性反射件,从而可以提高所述光伏组件的表面光辐照量,由此可以提高所述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而且,通过利用所述柔性反射件(即所述柔性反射件由柔性材料制成),从而可以使所述光伏发电系统的制造难度更低、制造成本更小、结构更加简单。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具有发电效率高、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制造成本小、占用空间小等优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适合用于大型的光伏电站中,可以减小光伏电站的占地面积。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支架排的所述支架的数量彼此相等,相邻两个所述支架排的所述支架一一相对,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架排之间的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的上端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且下端安装在地面上。由此不仅可以更加方便地、稳固地安装所述柔性反射件,而且可以减小相邻两个支架排之间的距离(因为所述柔性反射件的上端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从而可以减小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占用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包括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设在所述地面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架排之间的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的上端设有第一上安装钩且下端设有第一下安装钩,所述第一上安装钩勾连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下安装钩勾连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稳固地安装所述柔性反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绳索,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一上安装钩勾连在所述第一绳索上,所述第一下安装钩勾连在所述第一安装环上。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稳固地安装所述柔性反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伏发电系统还包括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三安装支架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地面上,位于最前方的所述支架排的前方的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的上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且下端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上。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稳固地安装所述柔性反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最前方的所述支架排的前方的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的上端设有第二上安装钩且下端设有第二下安装钩,所述第二上安装钩勾连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下安装钩勾连在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上。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稳固地安装所述柔性反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环,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三安装环,所述第二上安装钩勾连在所述第二安装环上,所述第二下安装钩勾连在所述第三安装环上。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稳固地安装所述柔性反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的下端与相对的所述光伏组件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在30厘米至50厘米的范围内。由此工作人员可以在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与相对的光伏组件之间通过,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对所述柔性反射件、所述支架和所述光伏组件进行维护和修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柔性反射件为反射膜或反射网。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光伏组件与地面的夹角与所述光伏组件所处位置的纬度之差在-5度至25度的范围内。由此可以使所述光伏组件直接地接受更多的太阳光,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光伏发电系统10、支架101、光伏组件102、柔性反射件103、第一安装支架104、地面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10。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10包括多个支架101、多个光伏组件102和用于将太阳光反射到多个光伏组件102上的多个柔性反射件103。
多个支架排列成多个支架排,多个光伏组件102一一对应地固定在多个支架101上。换言之,光伏组件102的数量可以等于支架101的数量,且一个光伏组件102固定在一个支架101上。多个柔性反射件103一一对应地与多个光伏组件102相对。换言之,柔性反射件103的数量等于光伏组件102的数量,且一个柔性反射件103将太阳光反射到一个光伏组件102上。其中,每个柔性反射件103倾斜地设置,每个柔性反射件103的下端相对该柔性反射件103的上端邻近相对的光伏组件102(该柔性反射件103将太阳光反射到该光伏组件102上),即每个柔性反射件103的下端位于该柔性反射件103的上端与相对的光伏组件102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10通过设置用于将太阳光反射到光伏组件102上的柔性反射件103,从而可以提高光伏组件102的表面光辐照量,由此可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10的发电效率。而且,通过利用柔性反射件103(即柔性反射件103由柔性材料制成),从而可以使光伏发电系统10的制造难度更低、制造成本更小、结构更加简单。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10具有发电效率高、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制造成本小、占用空间小等优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伏发电系统10适合用于大型的光伏电站中,可以减小光伏电站的占地面积。
具体而言,多个支架排可以沿前后方向间隔开,每个支架排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其中,前后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A所示,上下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B所示,左右方向可以垂直于纸面。
有利地,柔性反射件103可以是反射膜或反射网。优选地,柔性反射件103可以是反射网。由于光伏发电系统10建设在室外(往往在野外),因此往往面临较大的风。通过利用反射网作为柔性反射件103,风可以通过反射网的网眼,避免对柔性反射件103产生损害,从而可以降低光伏发电系统10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
柔性反射件103的反光率可以大于等于50%。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每个柔性反射件103的下端与相对的光伏组件102的下端之间的距离H在30厘米至50厘米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每个柔性反射件103的下端与相对的光伏组件102的下端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在30厘米至50厘米的范围内。由此工作人员可以在每个柔性反射件103与相对的光伏组件102之间通过,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对柔性反射件103、支架101和光伏组件102进行维护和修理。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支架排的支架101的数量可以彼此相等。也就是说,每个支架排可以包括数量相等的支架101。相邻两个支架排的支架101可以一一相对,即相邻两个支架排之间的柔性反射件103与这两个支架排的支架101一一相对。位于相邻两个支架排之间的每个柔性反射件103的上端可以安装在支架101上且下端可以安装在地面20上。由此不仅可以更加方便地、稳固地安装柔性反射件103,而且可以减小相邻两个支架排之间的距离(因为柔性反射件103的上端安装在支架101上),从而可以减小光伏发电系统10占用的空间。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支架101(相邻两个支架排中的一个的支架101)来说,与该支架101相对的柔性反射件103(该柔性反射件103将太阳光反射到安装在该支架101的光伏组件102上)的上端安装在与该支架101相对的支架101(相邻两个支架排中的另一个的支架101)上。
例如,第一个柔性反射件103位于第一个支架排的第一个支架101与第二个支架排的第一个支架101之间,第一个支架排的第一个支架101与第二个支架排的第一个支架101相对,且第一个柔性反射件103将太阳光反射到第二个支架排的第一个支架101上的光伏组件102上。其中,第一个柔性反射件103的上端可以安装在第一个支架排的第一个支架101上,且第一个柔性反射件103的下端可以安装在地面20上。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光伏发电系统10还可以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04,第一安装支架104可以设在地面20上。位于相邻两个支架排之间的每个柔性反射件103的上端可以设有第一上安装钩(图中未示出)且下端设有第一下安装钩(图中未示出),第一上安装钩可以勾连在支架101上,第一下安装钩可以勾连在第一安装支架104上。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稳固地安装柔性反射件103。
也就是说,第一安装支架104的数量可以等于位于相邻两个支架排之间的柔性反射件103的数量。
具体而言,第一个柔性反射件103的上端上的第一上安装钩可以勾连在第一个支架排的第一个支架101上,且第一个柔性反射件103的下端上的第一下安装钩可以勾连在第一安装支架104上。
有利地,支架101上可以设有第一绳索(图中未示出),第一安装支架104上可以设有第一安装环(图中未示出)。第一上安装钩可以勾连在第一绳索上,第一下安装钩可以勾连在第一安装环上。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稳固地安装柔性反射件103。
具体而言,第一个支架排的第一个支架101上可以设有第一绳索。第一个柔性反射件103的上端上的第一上安装钩可以勾连在第一个支架排的第一个支架101上的第一绳索上,且第一个柔性反射件103的下端上的第一下安装钩可以勾连在第一安装支架104上的第一安装环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光伏发电系统10还可以包括第二安装支架(图中未示出)和第三安装支架(图中未示出),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可以间隔开地设在地面20上。位于最前方的支架排的前方的每个柔性反射件103的上端可以安装在第二安装支架上且下端可以安装在第三安装支架上。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稳固地安装柔性反射件103。
具体而言,位于第一个支架排的前方的每个柔性反射件103的上端可以安装在第二安装支架上且下端可以安装在第三安装支架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位于最前方的支架排的前方的每个柔性反射件103的上端可以设有第二上安装钩(图中未示出)且下端可以设有第二下安装钩(图中未示出)。第二上安装钩可以勾连在第二安装支架上,第二下安装钩可以勾连在第三安装支架上。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稳固地安装柔性反射件103。
有利地,第二安装支架上可以设有第二安装环,第三安装支架上可以设有第三安装环,第二上安装钩可以勾连在第二安装环上,第二下安装钩可以勾连在第三安装环上。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稳固地安装柔性反射件103。
光伏组件102的下沿在上下方向上与地面20的距离可以是500毫米-700毫米。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10的发电效率。
如图1所示,每个光伏组件102与地面20的夹角α1与光伏组件102所处位置的纬度之差可以在-5度至25度的范围内。由此可以使光伏组件102直接地接受更多的太阳光,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10的发电效率。
光伏组件102的长度L1与柔性反射件103的长度L2之比可以是1:1.5-2.5。由此柔性反射件103可以将更多的太阳光反射到光伏组件102上,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10的发电效率。
柔性反射件103与光伏组件102之间的夹角α2可以是90度-110度。由此柔性反射件103可以将更多的太阳光反射到光伏组件102上,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光伏发电系统10的发电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排列成多个支架排;
多个光伏组件,多个所述光伏组件一一对应地固定在多个所述支架上;和
用于将太阳光反射到多个所述光伏组件上的多个柔性反射件,多个所述柔性反射件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光伏组件相对,其中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倾斜地设置,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的下端相对上端邻近相对的所述光伏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架排的所述支架的数量彼此相等,相邻两个所述支架排的所述支架一一相对,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架排之间的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的上端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且下端安装在地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设在所述地面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架排之间的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的上端设有第一上安装钩且下端设有第一下安装钩,所述第一上安装钩勾连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下安装钩勾连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绳索,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一上安装钩勾连在所述第一绳索上,所述第一下安装钩勾连在所述第一安装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三安装支架间隔开地设在所述地面上,位于最前方的所述支架排的前方的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的上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且下端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前方的所述支架排的前方的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的上端设有第二上安装钩且下端设有第二下安装钩,所述第二上安装钩勾连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下安装钩勾连在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环,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三安装环,所述第二上安装钩勾连在所述第二安装环上,所述第二下安装钩勾连在所述第三安装环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柔性反射件的下端与相对的所述光伏组件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在30厘米至50厘米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反射件为反射膜或反射网。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光伏组件与地面的夹角与所述光伏组件所处位置的纬度之差在-5度至25度的范围内。
CN201410134785.1A 2014-04-03 2014-04-03 光伏发电系统 Pending CN1039444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4785.1A CN103944499A (zh) 2014-04-03 2014-04-03 光伏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4785.1A CN103944499A (zh) 2014-04-03 2014-04-03 光伏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4499A true CN103944499A (zh) 2014-07-23

Family

ID=51192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34785.1A Pending CN103944499A (zh) 2014-04-03 2014-04-03 光伏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444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7982A (zh) * 2014-08-06 2014-11-26 东南大学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328A (zh) * 2010-06-18 2010-10-20 益科博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太阳能收集器
CN202495453U (zh) * 2012-03-30 2012-10-17 上海能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低倍聚光光伏发电模块
CN203826406U (zh) * 2014-04-03 2014-09-10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光伏发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328A (zh) * 2010-06-18 2010-10-20 益科博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太阳能收集器
CN202495453U (zh) * 2012-03-30 2012-10-17 上海能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低倍聚光光伏发电模块
CN203826406U (zh) * 2014-04-03 2014-09-10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光伏发电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7982A (zh) * 2014-08-06 2014-11-26 东南大学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01316B1 (ko) 부유식 태양광 발전장치
KR101593533B1 (ko) 태양광 패널 지지 구조체
JP2019137383A (ja) フロート集合体
CN105162399A (zh) 一种分体式水上光伏发电系统用浮体模块
KR20100025208A (ko) 태양광 발전장치
CN203826406U (zh) 光伏发电系统
KR101531942B1 (ko) 요동방지체를 이용한 수상 태양광발전소
CN103944499A (zh) 光伏发电系统
CN205792399U (zh) 水上漂光伏发电用支撑系统
CN208219941U (zh) 一种组合式光伏幕墙
CN104141588A (zh) 一种悬挂式风力发电系统
KR20200009807A (ko) 태양전지 모듈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태양광 발전 설비
CN104991335A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聚光镜的保形支架
CN104896772A (zh) 双层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
US20120167493A1 (en) Sunlight-collecting apparatus
CN102235786B (zh) 风道盖板以及具有该风道盖板的照明组件和冰箱
CN204003272U (zh) 一种浮式组合风力发电机组
CN108616240A (zh) 发电系统及其柔性太阳能板发电模块、安装座
CN205824754U (zh) 照明设备的安装结构
WO2009010549A3 (fr) Installation de production d'electricite photovoltaïque
JP2013214644A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JP2010192777A (ja) 太陽光発電設備及び太陽電池アレイの設置方法
KR20200031776A (ko) 와이어를 이용한 영농형 태양광 발전장치의 지지구조물
JP6017178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付構造及び太陽光発電装置
CN201859617U (zh) 一种led灯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