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0770B - 石油原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及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石油原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及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0770B
CN103940770B CN201410157650.7A CN201410157650A CN103940770B CN 103940770 B CN103940770 B CN 103940770B CN 201410157650 A CN201410157650 A CN 201410157650A CN 103940770 B CN103940770 B CN 1039407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emulsification system
emulsifiability
standard
quantitative ana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576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0770A (zh
Inventor
伍晓林
郭春萍
陆屹
李笑薇
耿杰
侯兆伟
李洁
罗庆
刘春天
王海峰
杨勇
么世椿
李星
朱慧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qing Oilfield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qing Oilfield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qing Oilfield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qing Oilfie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576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407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40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0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0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0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油原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和该乳化体系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基准油与乳化体系制备成乳状液后,分别测定乳状液的水相含油率和油相含水率,然后进行乳化性能指数的综合分析。本发明利用吸光度与基准油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的原理,准确得到水相含油率;并通过目测体积变化量的方式得到油相含水率,进而得到乳化性能指数与两者的关联关系,用于分析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并通过乳化性能指数得到驱油效率增幅贡献程度,对乳化体系进行确定。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定量的方式对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乳化体系的确定定量地提供指导,过程简单,结果客观科学,重复性好。

Description

石油原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及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分析方法和确定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石油原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和该乳化体系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开采过程中,石油原油与乳化体系在地下多孔岩石的混合作用及石油天然气的搅拌作用下会形成油水一体的乳状液体;在油井节流口、阀门及油泵输油管线等处,石油原油与乳化体系经强烈的碰撞与摩擦,也能形成乳状液体。因此,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对提高石油原油采收率至关重要。
目前,石油开采中常用到的乳化体系是三元复合乳化体系,包括一定配比的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的水溶液。乳化体系的乳化程度可表征为水包油能力及油包水能力的强弱,水包油能力是指水相中增溶油量的比率,简称水相含油率;油包水能力是指油相中增溶水量的比率,简称为油相含水率。
在现有技术中,水相含油率测定采用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0530-2011《油田污水中含油量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原理是将水中的油质用有机溶剂(如汽油)萃取,萃取液有机相颜色的深浅与含油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将萃取液的有机相在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比色,测出吸光度(或浓度),即可通过计算得到水中的含油量,从而得到水相含油率;而油相含水率是将油相乳化,目测其乳化前后的体积变化,再通过计算得到。
水包油能力和油包水能力是决定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的两个因素。虽然水包油能力对乳化性能的贡献更大,但在实际应用中,需同时考虑这两个指标的性能,综合分析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目前没有将水包油和油包水能力结合起来对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进行分析的方法,更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定量地将这两种指标综合起来分析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应用,以及在选用乳化体系时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急需建立一种对石油原油的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定量的分析方法,并用其来指导确定乳化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石油原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定量的方式测定乳化体系中水包油能力和油包水能力得到乳化性能指数,来对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进行综合评定,进而通过对乳化性能指数的定量分析指导乳化体系的确定。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油原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乳状液的制备:待测乳化体系与由石油原油得到的基准油按体积比1:1混合均匀,形成乳状液,静置后分层,上层为油相,下层为水相;
(2)水相含油率的测定:用有机溶剂萃取所述水相中的油,测定萃取液的光密度值,根据光密度-油浓度标准曲线得到萃取液中对应的油浓度,换算成所述水相的含油量,从而计算出水相含油率值,以X表示,X=(乳状液分层后水相的含油量/乳状液分层后水相的体积)×100%;
(3)油相含水率的测定:测量乳状液分层后油相的体积,并与步骤(1)中的基准油体积作比较,即得油相含水率,以Y表示,Y=((乳状液分层后油相体积-基准油体积)/乳状液分层后油相体积)×100%;
(4)根据步骤(2)中得到的水相含油率和步骤(3)得到的油相含水率,计算待测乳化体系乳化性能指数ΔE,
ΔE=1.09(X-X标准0.69+0.252(Y-Y标准1.0
其中,X标准、Y标准为标准乳化体系的已知水相含油率和油相含水率,X标准=0.000714mg/L,Y标准=11.16%;
(5)利用乳化性能指数ΔE数值定量分析待测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ΔE数值越高,乳化性能越好,ΔE数值表明待测乳化体系较标准乳化体系驱油效率的增幅。
所述定量分析方法中,所述基准油的制备步骤如下:取石油原油于分液漏斗中,加入有机溶剂使石油原油全部溶解,加入与水按体积比1:1混合的盐酸溶液调节溶解后的石油原油的pH=2,然后进行萃取,取有机相脱水、蒸发所述有机溶剂即得基准油。
所述定量分析方法中,步骤(2)中的标准曲线是按下述方法绘制的:
取一定质量的基准油,并用有机溶剂稀释至不同浓度得到一系列标准溶液,将标准溶液装入玻璃比色皿中,利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在410nm-430nm波长范围分别扫描各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空白对照为所述有机溶剂,绘制成吸光度-浓度标准曲线作为光密度-油浓度标准曲线,并得到吸光系数K。
所述定量分析方法中,将基准油用汽油稀释至若干基准油浓度在0-100mg/L范围内的基准油标准溶液,例如基准油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60,70,80,90,100mg/L。
所述定量分析方法中,步骤(2)中的萃取液用与萃取相同的有机溶剂稀释至萃取液中的基准油浓度在100mg/L以下形成待测液。
所述定量分析方法中,取体积为Vw步骤(1)乳状液的所述水相,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收集萃取液,记录其体积Va并用所述有机溶剂稀释n倍至基准油浓度在100mg/L以下形成待测液,检测待测液吸光度值E,计算得出水相含油率X,
X = EVa KV w × n
其中:E为待测液吸光度,Va为待测液体积,Vw为取用水相体积,K为吸光系数,n为稀释倍数。
所述定量分析方法中,所述待测乳化体系和标准乳化体系中均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0.3wt%的表面活性剂、1.2wt%的氢氧化钠和0.15wt%的聚丙烯酰胺,用油田地层模拟水配制而成。
所述定量分析方法中,所述有机溶剂是120#无铅汽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石油原油乳化体系的确定方法,利用以上所述定量分析方法中得到的乳化性能指数,用乳化性能指数ΔE和乳化性能指数对驱油效率的贡献程度DE来综合确定乳化体系,
ΔE=ED-E标准
其中,ED为待测乳化体系的驱油效率;
E标准为标准乳化体系的驱油效率,数值为20%;
DE=(乳化性能指数ΔE/(驱油效率ED+乳化性能指数ΔE))×100%。
所述确定方法中,DE值在20%-30%之间或乳化性能指数ΔE在5.0%-8.57%之间的乳化体系为确定出的乳化体系。
本发明给出了石油原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创造性提出了乳化性能指数ΔE,上述分析方法及乳化性能指数的测定对于油田开采用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分析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本发明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分析和确定,通过定量的方式对其进行全面的评定,且该方法简单、客观、准确,重复性好,误差小,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为乳化体系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制备乳状液
1.1石油原油的处理—基准油的制备
取40mL目的区块井口的石油原油于分液漏斗中,加入160~200mL汽油(以原油全部溶解为准),加入30mL1∶1盐酸(调pH=2左右)进行萃取。充分振荡并放气,静置约2小时分层(若未分层,补加5mL盐酸振摇几下),收集上层萃取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加到不再结块为止),锥形瓶加塞后放置2小时以上脱水。然后用定性滤纸过滤上层萃取液,滤液收集于蒸馏瓶中,蒸馏回收大部分汽油,将蒸馏后剩余的少量液体转入蒸发皿中,在80±1℃的恒温水浴上将其蒸发近干后,趁热转入称量瓶中,放入80±1℃烘箱中烘到恒重。即得到基准油,将其放入干燥器中待用。
1.2乳状液的制备
将待测乳化体系与1.1中得到的基准油按体积比1:1混合均匀(11000r/min,1min),形成乳状液,45℃条件下静置24h后乳状液分层,上层为油层,下层为水层。其中,待测乳化体系中含有0.3wt%的表面活性剂、1.2wt%的氢氧化钠(NaOH)、0.15wt%的2500万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HPAM),其余为油田地层模拟水。表面活性剂可以选择烷基苯磺酸盐、石油磺酸盐或石油羧酸盐等。
2、水包油能力的测定(参看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0530-2011)
2.1基准油的制备
同1.1中基准油的制备。
2.2基准油贮备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1.1中得到的基准油0.5000g,加入少量汽油溶解后转入500mL容量瓶内,稀释到刻度,摇匀,即得基准油浓度为1000mx/L的基准油贮备液。
2.3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10只50mL容量瓶,用吸量管分别加入2.2中得到的基准油贮备液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mL,用汽油稀释到刻度,得到基准油浓度分别是10,20,30,40,50,60,70,80,90,100mg/L的标准溶液。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其吸光度(波长选在410nm-430nm之间),及溶剂汽油(空白对照)的吸光度,然后以浓度C(mg/L)为横坐标,吸光度E为纵坐标绘制吸光度-浓度(mg/L)标准曲线。如曲线通过原点及以外的至少七个点时,标准曲线有效。在曲线中点取Ci、Ei值,计算曲线斜率K值。
K = E i C i - - - ( 1 )
式中:K—吸光系数,L/mg;
Ci—i点基准油样浓度,mg/L;
Ei—i点吸光度。
2.4水相含油率X的测定
取上述1.2中得到的乳状液的下层水相并记录所取用的体积Vw,用汽油进行萃取直至水相无色透明,一般萃取2-3次,收集萃取液,记录其体积Va并用汽油稀释n倍至基准油浓度在100mg/L以下形成待测液。将待测液装入玻璃比色皿中,光波长范围在410nm-430nm之间,空白对照为汽油,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待测液吸光度值E,最终结合原始取用体积Vw,计算得出水相含油率X。
X = EVa KV w × n - - - ( 2 )
式中:X—水相含油率,mg/L;
E—萃取液吸光度;
Va—萃取液体积,mL;
Vw—原始取用水相体积,mL;
K—吸光系数,L/mg;
n—稀释倍数。
整个制备乳状液和水包油能力的测定过程中,用到的汽油为120#无铅汽油。
3、油包水能力的测定
使用1.2中45℃条件下静置24h后乳状液,并在此温度下准确读取上层油相的体积V1,对照与乳化体系混合前的基准油体积V0,计算体积变化程度,即为乳状液油相含水率Y。
Y = V 1 - V 0 V 1 × 100 % - - - ( 3 )
式中:Y—油相含水率,%;
V1—乳状液油相体积,mL;
V0—基准油体积,mL。
4、待测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综合分析
待测乳化体系的驱油效率ED与标准乳化体系的驱油效率E标准相比的增幅是能与表征乳化性能的两个参数——水相含油率X和油相含水率Y的增幅关联起来的,关联关系见式(4)。
(ED-E标准)=1.09(X-X标准0.69+0.252(Y-Y标准1.0………………(4)
式中:ED─驱油效率,%
X─水相含油率,mg/L
Y─油相含水率,%
E标准─标准乳化体系驱油效率,20%
X标准─标准乳化体系水相含油率,0.000714mg/L
Y标准─标准乳化体系油相含水率,11.16%
标准乳化体系中含有0.3wt%的表面活性剂、1.2wt%的NaOH、0.15wt%的2500万分子量的HPAM,其余为油田地层模拟水,其中,表面活性剂采用混合的未支链化的烷基苯磺酸钠(该表面活性剂是具有不同碳数的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其分子量在400-420之间,由45wt%烷基中碳数介于12-15的烷基苯磺酸钠、43wt%烷基中碳数介于16-20的烷基苯磺酸钠和12wt%烷基中碳数介于21-24的烷基苯磺酸钠组成)。E标准由物理模拟实验测得,X标准和Y标准分别按照2和3中的方法得到。
上述关联关系可变形为以标准乳化体系水相含油率X标准=0.000714mg/L,标准体系油相含水率Y标准=11.16%,标准体系驱油效率E标准=20.0%为标准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与驱油效率增幅,也就是乳化性能指数(ΔE)的关联关系,见式(5):
ΔE=1.09ΔX0.69+0.252ΔY1.0………………(5)
ΔE─驱油效率增幅,即乳化性能指数,%
ΔX─水相含油率增幅,ΔX=X-X标准,mg/L
ΔY─油相含水率增幅,ΔY=Y-Y标准,%
可以看出,乳化性能指数ΔE随水相含油率增幅ΔX增加为乘幂指数关系增加;随油相含水率增幅ΔY呈线性关系增加。因此,根据乳化体系的水相含油率及油相含水率,分析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指数ΔE,反过来可以对乳化体系的乳化能力进行综合评定。待测乳化体系的水相含油率和油相含水率值越大(说明水包油能力和油包水能力越强),乳化性能指数越大(即驱油效率增幅越大,表明驱油效率ED越高),乳化程度越高,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越好。反之亦然。
下面分别进行实验对本发明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检验和验证。
5、乳化性能指数的重现性验证
取上述1.2中制备的乳状液(该乳状液的乳化体系中表面活性剂采用混合的支链化程度(支链数占整个主链碳数的比例)为40%的烷基苯磺酸钠,该表面活性剂是具有不同碳数的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其分子量在400-420之间,由45wt%烷基中碳数介于12-15的烷基苯磺酸钠、43wt%烷基中碳数介于16-20的烷基苯磺酸钠和12wt%烷基中碳数介于21-24的烷基苯磺酸钠组成),并分为相同的三组,编号为1#-1、1#-2、1#-3进行上述步骤2-4的实验,其结果参见表1。
表1乳化性能指数重现性实验及误差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利用该乳化体系乳化基准油,乳化性能指数ΔE可以量化,表明可提高采收率近6.0%;另外,三组实验的乳化性能指数结果误差均小于5%,因此该定量分析方法能够用于石油原油的检测并具有可再现性。
6、乳化性能指数的有效性检验
按1.2中的方法采用两种乳化程度不同的乳化体系分别与基准油混合成乳状液,只需改变乳化体系中烷基苯磺酸盐的烷基种类即可得到这两种乳化程度不同的乳化体系(其中,1#和2#乳状液的乳化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分别采用支链化程度(支链数占整个主链碳数的比例)为40%和50%的烷基苯磺酸钠,该表面活性剂是具有不同碳数的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其分子量在400-420之间,由45wt%烷基中碳数介于12-15的烷基苯磺酸钠、43wt%烷基中碳数介于16-20的烷基苯磺酸钠和12wt%烷基中碳数介于21-24的烷基苯磺酸钠组成);并按照2-4中的方法得到各组乳化性能指数的计算值,再将这两组乳状液分别进行物理模拟实验得到驱油效率增幅的实验值(与乳化性能指数比较),比较同一组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指数的计算值与驱油效率增幅实验值(结果见表2)。
表2乳化性能指数有效性实验及误差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乳化性能指数的计算值与驱油效率增幅的实验值两者的误差均小于5%,说明本发明的定量分析方法用来评价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是准确可行的。通过两组乳化体系驱油效率增幅的数值比较,表明2#乳化体系乳化性能更好。
根据这两个乳化性能指数重现性和有效性的实验验证及检验,说明本发明石油原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是可靠可信的。
7、乳化性能指数对驱油效率的贡献程度DE
进一步地,为了定量分析乳化性能指数对驱油效率的贡献程度,有下式来定量分析:
D E = ΔE E D + ΔE 100 % - - - ( 6 )
式中:DE—乳化性能指数对驱油效率的贡献程度,%
ED—驱油效率,%
ΔE—乳化性能指数,%
按照FRENCH提出的复合驱油体系乳化效果的标准(参见FrenchTR,BurechfieldTE.SPE/DOE20238,1990),石油/乳化体系形成的乳状液(乳状液的乳化体系包括0.3wt%烷基苯磺酸盐、1.2wt%的氢氧化钠(NaOH)和0.15wt%的2500万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HPAM),用油田地层模拟水配制而成;其中,11#-15#乳状液的乳化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分别采用支链化程度(支链数占整个主链碳数的比例)为0%、10%、20%、40%、50%的烷基苯磺酸钠,该表面活性剂是具有不同碳数的烷基苯磺酸钠的混合物,其分子量在400-420之间,由45wt%烷基中碳数介于12-15的烷基苯磺酸钠、43wt%烷基中碳数介于16-20的烷基苯磺酸钠和12wt%烷基中碳数介于21-24的烷基苯磺酸钠组成)分为五级,对应的乳化体系也分为五级,选择这典型的五级乳状液进行水相含油率、油相含水率测定及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五级典型乳状液为:
11#(乳化程度为Ⅰ级):乳化程度弱,表观为黑色乳状液;
12#(乳化程度为Ⅱ级):乳化程度较弱,表观为浅黑色乳状液;
13#(乳化程度为Ⅲ级):乳化程度中,表观为棕黑色乳状液;搅动后变为黑色;
14#(乳化程度为Ⅳ级):乳化程度较强,表观为棕色乳状液;
15#(乳化程度为Ⅴ级):乳化程度强,表观为浅棕色乳状液。
按照2-4中的方法得到各级乳化体系乳化性能指标并依据式(6)计算乳化性能指数对驱油效率的贡献程度,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乳化体系乳化程度指标对照表
结合五级乳化程度增幅规律与乳化性能指数对驱油效率贡献程度,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五种乳化体系按照乳化程度分为弱、较弱、中、较强、强,乳化性能指数对驱油效率的贡献程度也由低到高;乳化程度越强,乳化性能指数越大,其对驱油效率的贡献程度也越大。其中,乳化程度弱及较弱的体系乳化性能指数对驱油效率的贡献程度<10%(如11#体系和12#体系);乳化程度较强及强的体系乳化性能指数对驱油效率的贡献程度大于20%(如14#体系和15#体系);13#体系乳化程度中等介于前两者之间,贡献程度也介于10%-20%。
为了将本发明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乳化体系的确定,同时考虑到乳化程度过于剧烈不利于原油的采出及后续水处理过程,因此经分析得到,乳化程度中等以上(即乳化程度为较强和强),即驱油效率增幅贡献程度在20%-30%之间,对应的乳化性能指数在5.0%-8.57%,的乳化体系是优良的乳化体系应符合的标准(乳化性能指数的范围5.0%-8.57%是由上式(6)得到:DE值取20%或30%时,根据式(6)反推得到ΔE值为5.0%或8.57%)。此方法也为确定优良的乳化体系提供了科学直观的依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石油原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乳状液的制备:待测乳化体系与由石油原油得到的基准油按体积比1:1混合均匀,形成乳状液,静置后分层,上层为油相,下层为水相;
(2)水相含油率的测定:用有机溶剂萃取所述水相中的油,测定萃取液的光密度值,根据光密度-油浓度标准曲线得到萃取液中对应的油浓度,换算成所述水相的含油量,从而计算出水相含油率值,以X表示,X=(乳状液分层后水相的含油量/乳状液分层后水相的体积)×100%;
(3)油相含水率的测定:测量乳状液分层后油相的体积,并与步骤(1)中的基准油体积作比较,即得油相含水率,以Y表示,Y=((乳状液分层后油相体积-基准油体积)/乳状液分层后油相体积)×100%;
(4)根据步骤(2)中得到的水相含油率和步骤(3)得到的油相含水率,计算待测乳化体系乳化性能指数ΔE,
ΔE=1.09(X-X标准)0.69+0.252(Y-Y标准)1.0
其中,X标准、Y标准为标准乳化体系的已知水相含油率和油相含水率,X标准=0.000714mg/L,Y标准=11.16%;
(5)利用乳化性能指数ΔE数值定量分析待测乳化体系的乳化性能,ΔE数值越高,乳化性能越好,ΔE数值表明待测乳化体系较标准乳化体系驱油效率的增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油的制备步骤如下:取石油原油于分液漏斗中,加入有机溶剂使石油原油全部溶解,加入与水按体积比1:1混合的盐酸溶液调节溶解后的石油原油的pH=2,然后进行萃取,取有机相脱水、蒸发所述有机溶剂即得基准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标准曲线是按下述方法绘制的:
取一定质量的基准油,并用有机溶剂稀释至不同浓度得到一系列标准溶液,将标准溶液装入玻璃比色皿中,利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在410nm-430nm波长范围分别扫描各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空白对照为所述有机溶剂,绘制成吸光度-浓度标准曲线作为光密度-油浓度标准曲线,并得到吸光系数K。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基准油用汽油稀释至若干基准油浓度在0-100mg/L范围内的基准油标准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油标准溶液中的基准油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60,70,80,90,100mg/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萃取液用与萃取相同的有机溶剂稀释至萃取液中的基准油浓度在100mg/L以下形成待测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体积为Vw步骤(1)乳状液的所述水相,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收集萃取液,记录其体积Va并用所述有机溶剂稀释n倍至基准油浓度在100mg/L以下形成待测液,检测待测液吸光度值E,计算得出水相含油率X,
X = E V a KV W &times; n
其中:E为待测液吸光度,Va为待测液体积,Vw为取用水相体积,K为吸光系数,n为稀释倍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乳化体系和标准乳化体系中均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0.3wt%的表面活性剂、1.2wt%的氢氧化钠和0.15wt%的聚丙烯酰胺,用油田地层模拟水配制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乳化体系和标准乳化体系中均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0.3wt%的表面活性剂、1.2wt%的氢氧化钠和0.15wt%的聚丙烯酰胺,用油田地层模拟水配制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乳化体系和标准乳化体系中均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0.3wt%的表面活性剂、1.2wt%的氢氧化钠和0.15wt%的聚丙烯酰胺,用油田地层模拟水配制而成。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乳化体系和标准乳化体系中均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0.3wt%的表面活性剂、1.2wt%的氢氧化钠和0.15wt%的聚丙烯酰胺,用油田地层模拟水配制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乳化体系和标准乳化体系中均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0.3wt%的表面活性剂、1.2wt%的氢氧化钠和0.15wt%的聚丙烯酰胺,用油田地层模拟水配制而成。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是120#无铅汽油。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是120#无铅汽油。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是120#无铅汽油。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是120#无铅汽油。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定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是120#无铅汽油。
18.一种石油原油乳化体系的确定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定量分析方法中得到的乳化性能指数,其特征在于,用乳化性能指数ΔE和乳化性能指数对驱油效率的贡献程度DE来综合确定乳化体系,
ΔE=ED-E标准
其中,ED为待测乳化体系的驱油效率;
E标准为标准乳化体系的驱油效率,数值为20%;
DE=(乳化性能指数ΔE/(驱油效率ED+乳化性能指数ΔE))×100%。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DE值在20%-30%之间或乳化性能指数ΔE在5.0%-8.57%之间的乳化体系为确定出的乳化体系。
CN201410157650.7A 2014-04-18 2014-04-18 石油原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及确定方法 Active CN1039407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7650.7A CN103940770B (zh) 2014-04-18 2014-04-18 石油原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及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7650.7A CN103940770B (zh) 2014-04-18 2014-04-18 石油原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及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0770A CN103940770A (zh) 2014-07-23
CN103940770B true CN103940770B (zh) 2016-06-08

Family

ID=51188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7650.7A Active CN103940770B (zh) 2014-04-18 2014-04-18 石油原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及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407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4718B (zh) * 2016-03-15 2018-03-06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分析近井地带及射孔炮眼处油水乳化行为的方法
CN107664676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增粘型乳液增溶水速率分析方法
CN109142460A (zh) * 2018-10-12 2019-01-04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评价不同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溶液乳化能力强弱的方法
CN109298163B (zh) * 2018-11-20 2021-07-13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测量驱油体系的乳化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CN113049786B (zh) * 2019-12-26 2024-03-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添加剂乳化性能确定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503A (zh) * 2011-03-22 2011-09-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田用乳化剂综合乳化性能的定量评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503A (zh) * 2011-03-22 2011-09-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田用乳化剂综合乳化性能的定量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he effect of exposure to pressure of 50 MPa on Cheddar cheese ripening;Ciara E. O’Reilly等;《ELSEVIER》;20001231;全文 *
强碱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多次乳化性能分析;李笑薇;《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21031;第36卷(第5期);第72-7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0770A (zh) 2014-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0770B (zh) 石油原油乳化体系乳化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及确定方法
Barbosa et al. Time-domain 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chemometric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Brazilian petroleum
CN102967568B (zh) 一种分光光度双波长检测方法
Sharp et al. Interpreting measurements of total alkalinity in marine and estuarine waters in the presence of proton-binding organic matter
Tomić et al. Estimating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in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s
Kim et al. The use of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or the analysis of soil water repellency
CN108956815B (zh) 一种海砂中氯离子含量的测试方法
CN103115889A (zh) 由透射红外光谱预测原油硫含量的方法
CN102116767B (zh) 同时测定烟草中钾钙镁的方法
CN104122319A (zh) 一种基于离子复合电极检测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的矿区水源识别方法及系统
Tapp et al.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flow underway spectrophotometric measurement of surface water pH
Fejfer et al.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PEG in waterlogged archaeological wood and impregnation solutions
WO201601822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alysis of reservoir fluids
CN101059496B (zh) 一种鉴定鞣酸铁墨水字迹相对形成时间的方法
CN105223143B (zh) 一种测定油田污水中压裂液含量的方法
Dunne et al. Predicting phosphorus sorption isotherm parameters in soil using data of routine laboratory tests
Pereira et al. Toward the understanding of micro-tlc behavior of various dyes on silica and cellulose stationary phases using a data mining approach
CN103940706A (zh) 石油原油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性能的定量分析方法及确定方法
CN102954945B (zh) 一种由红外光谱测定原油酸值的方法
RU2488092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концентрации газа в жидкости
CN107957400B (zh) 一种水性乳液胶黏剂游离甲醛破乳检测试剂及使用该试剂的游离甲醛检测方法
Elskens et al.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in assessing production and dissolution rates of biogenic silica in marine environments
CN106092989A (zh) 一种通过计数量子点团聚比例定量肝素的方法
RU2469291C1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концентрации и и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активных веществ в водных растворах
CN111948165B (zh) 一种基于光学探针检测施工材料次氯酸根离子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