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27022B - 一种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27022B CN103927022B CN201410109221.2A CN201410109221A CN103927022B CN 103927022 B CN103927022 B CN 103927022B CN 201410109221 A CN201410109221 A CN 201410109221A CN 103927022 B CN103927022 B CN 1039270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nese
- vowel
- phonetic
- meaning
- sha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0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6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10000005182 tip of the tongu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5000008331 Pinus X rigitaed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5000011613 Pinus bruti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41000018646 Pinus bruti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84 soft pala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0
- 210000003928 nasal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7
- 210000001983 hard pala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3
- 201000000615 hard palate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10000001260 vocal cor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755 vo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41001672694 Citrus reticul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331 nos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44000082204 Phyllostachys virid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5170 shellfish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4000241257 Cucumis melo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5510 Cucumis melo subsp mel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8557 Dec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3074 Equus asi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94479 Pec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46101 Sophora japoni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0586 Sophora japonic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70708 Testudin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FJJCIZWZNKZHII-UHFFFAOYSA-N [4,6-bis(cyanoamino)-1,3,5-triazin-2-yl]cyanamide Chemical compound N#CNC1=NC(NC#N)=NC(NC#N)=N1 FJJCIZWZNKZHI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39 cer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181 root of the tong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 show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088417 Ammodytes american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72525 Anas platyrhyncho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72814 Anser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25254 Cannabis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2994 Cerv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516 Chrysanthem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89548 Chrysanthemum x morifol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1469 Cry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21047 Danaus plexipp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92605 Elaphropeza ng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2326 Felis c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0249 Morus alb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708 Morus alb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7536 Mytilus edu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3855 Orchid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5373 Panax quinquefoli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2376 Panthera tig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382353 Pup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124033 Sali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074085 Scophthalmus aquos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70295 Serpent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4565 Tremo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307 Triti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98338 Triticum aestiv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23 ank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08 confectionery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173 dizzi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37 epilep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05 fresh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6 hal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367 haloge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77 ja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110 jelli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74 jell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34 kidne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699 low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054 mea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38 musse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15 sensation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860 sensory perception of tas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605 sweet taste sensation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396 uvul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该方法包括:形符映射步骤,按照形符名称音所对应的拼音编码,分别将形拼音汉字的形符映射到键盘或屏幕的按键上;形符输入步骤,通过键盘或屏幕获取待输入形拼音汉字的形符;拼音符输入步骤,通过键盘或屏幕获取待输入形拼音汉字的拼音符;显示步骤,对获取到的形符和拼音符进行分析后显示待输入形拼音汉字和/或相应的现行汉字。本发明在该输入方法中,提出了一种形拼音汉字和一种汉语拼意拼音字母。本发明易学易用,是一种更为全面的汉字输入方式,不但能够让人们直接、快速地输入汉字,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学习、使用汉语和汉字,对于汉语、汉字的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汉字输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
本发明涉及汉字造字法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形符和拼音符拼合而成的形拼音汉字。
本发明涉及汉语造音法和表示法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既拼意又拼音的汉语拼意拼音字母。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使用汉语、汉字。目前汉语已经发展成标准的汉语,但是作为记录表示汉语语意和语音的符号体系,汉字仍采用六种古老的造字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音字、转注字、假借字。
基于上述六种造字方法,目前的汉字输入法可以分为拼音输入法和形码输入法。拼音输入法有全拼、简拼、智能拼音等,但拼音输入法重码多、效率低;形码输入法有五笔字型、表形码、郑码等,但形码输入法比较难学、易忘,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系统培训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对于现有的汉字输入法,拼音输入法只是输入了汉字的音,无法输入汉字的形;而形码输入法只是输入了汉字的形,无法输入汉字的音。所以可以看出,这两种汉字输入法均是对于汉字的片面输入,不利于汉字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应用。
基于上述情况,亟需一种既能够输入汉字的形、又能够输入汉字的音的汉字输入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形符映射步骤,按照形符名称音所对应的拼音编码,分别将形拼音汉字的形符映射到键盘或屏幕的按键上;
形符输入步骤,通过所述键盘或屏幕获取待输入形拼音汉字的形符,所述形符用于表示形拼音汉字的辅助语意,还用于表示物体相对运动中的相关物、参照物或运动物;
拼音符输入步骤,通过所述键盘或屏幕获取所述待输入形拼音汉字的拼音符,所述拼音符用于表示形拼音汉字的语音和主要语意,还用于表示所述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和形状;
显示步骤,对获取到的形符和拼音符进行分析后显示待输入形拼音汉字和/或相应的现行汉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显示步骤中:
在显示待输入形拼音汉字和/或相应的现行汉字的同时,还显示所述待输入形拼音汉字和/或相应的现行汉字的语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形拼音汉字由形符和拼音符拼合而成,拼合方式采用左形符右拼音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形符采用现行汉字中的形符,包括以下类别:
自然类、植物类、动物类、器官类、生活用品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用拼音符代替现行汉字中形音字的音符,与形音字中的形符一起拼成形拼音汉字,以代替形音字;
用拼音符代替现行汉字中拼意字的读音,与拼意字中的主要形符一起拼成形拼音汉字,以代替拼意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拼音符包括汉语拼意拼音字母、汉语拼音字母或汉语注音符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基于口势象形造音法构建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字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口势象形造音法中,
用舌唇在口腔空间中的运动轨迹模拟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和形状,并阻碍和节制气流而生成相应的语音,从而获得表示语意的口势符号和语音符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字母包括汉语拼意拼音声母和汉语拼意拼音韵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是由口腔下部的舌尖、舌叶、舌面或下唇接触口腔上部,并阻碍气流而形成的声音,也叫作物音或辅音,其能够象形地表示运动物的窄宽度和硬软度,即物体向量;
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用舌唇的接触窄宽度象形地表示运动物的窄宽度,用舌唇的接触紧松度象形地表示运动物的硬软度;
按发音部位的接触窄宽度,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包括:
很窄舌尖辅音:d、t、1、n;
次窄舌叶辅音:z、c、s;zr、cr、sr、r;
次宽舌面辅音:g、k、h、ng;ji、qi、xi、i;
很宽唇面辅音:b、p、f、m;
按发音部位的接触紧松度,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包括:
很紧强爆辅音:d、z、zr、g、ji、b;
次紧弱爆辅音:t、c、cr、k、qi、p;
次松强擦辅音:l、s、sr、h、xi、f;
很松弱擦辅音:n、r、ng、i、m;
在汉语拼意拼音声母中,分别用zr、cr、sr代替现有汉语拼音方案中的zh、ch、sh;
在汉语拼意拼音声母中,用ng代替现有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零声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按照发音部位的窄宽度和松紧度排列构成汉语拼意拼音声母矩阵分布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矩阵分布表如图5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是由口腔下部的下唇在口腔空间中运动,节制气流而形成的声音,也叫作动音或元音,其能够象形地表示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或形状,即运动向量;
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包括:
单元音,其表示由下唇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并节制气流而形成的元音;
二元音,其表示由两个不同方向的单元音拼合而成的元音;
三元音,其表示由三个不同方向的单元音拼合而成的元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单元音包括:
内元音:i;
外元音:u;
下元音:e、a;
上元音:en、an、eng、ang。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所述内元音i排在口腔纵轴的内端,所述外元音u排在口腔纵轴的外端,所述下元音e、a列在口腔竖轴的下端,所述上元音en、an、eng、ang列在在口腔竖轴的上端,构成汉语拼意拼音单元音直角坐标系分布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单元音直角坐标系分布表如图6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二元音包括:
下内元音:ei、ai;
上内元音:ey、ay;
外内元音:ui;
下外元音:eu、au;
上外元音:ew、aw;
内外元音:iu;
内下元音:ie、ia;
外下元音:ue、ua;
内上元音:ien、ian、ieng、iang;
外上元音:uen、uan、ueng、uang;
在所述二元音中,当ng与下内元音ei相拼时,省略ng,ei变音为er。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三元音包括:
外下内元音:uei、uai;
外上内元音:uey、uay;
内下外元音:ieu、iau;
内上外元音:iew、iaw;
内外下元音:iue、iua;
内外上元音:iuen、iuan、iueng、iuang。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中,利用au、iau、eu、ieu、ue、ue分别代替现有汉语拼音方案中的ao、iao、ou、iou、uo、o;
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中,利用ien、ieng、uei、uen、uenɡ分别代替现有汉语拼音方案中的in、ing、ui、un、onɡ;
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中,利用iu、iue、iuen、iuan、iuenɡ分别代替现有汉语拼音方案中的ü、üe、ün、üan、ion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按照直角坐标系排列构成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表如图8所示,其中,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表的行表示口腔的纵轴,列表示口腔的竖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按照韵尾还可以分为四韵:内尾韵母、外尾韵母、下尾韵母、上尾韵母,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还可以按照韵尾分布排列构成汉语拼意拼音韵母韵尾分布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韵尾分布表如图9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在该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中,提出了一种形拼音汉字。同时为了使该形拼音汉字更为科学,还提供了一种汉语拼意拼音字母。
其中,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包括:首先将形符编码转化为与其名称对应的拼音编码,并指定到相应的计算机键盘或屏幕的键位上;随后利用键盘或屏幕上的26个英文字母按键,先输入形符编码、后输入拼音符编码,以组成形拼音汉字编码;最后根据形拼音汉字编码显示出待输入的形拼音汉字和/或相应的现行汉字。
本发明所提供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简单易学,只要学会汉语拼音,就能直接、快速地输入形拼音汉字或现行汉字。
形拼音汉字利用形符表示出汉语的辅助语意,表示出物体相对运动中的相关物、参照物或运动物。形拼音汉字利用拼音符简单、准确地表示出汉语的语音和主要语意,表示出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和形状。
例如:
吸=口xī=气体x向口内ī吸入;
呼=口hū=气体h向口外ū呼出;
吃=口crī=食物cr向口内ī吃入;
吐=口tù=食物t向口外ǔ吐出。
本发明公开的形拼音汉字是笔势象形造字法和口势象形造音法等中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与汉语相媲美的世界上最科学、最易学的文字。已经学会汉语拼音的人们,只要会听说汉语,就会读写形拼音汉字。形拼音汉字比现行汉字容易读写50倍,便于国内和国际文化交流。
本发明通过用拼音符来代替现行汉字中形音字的音符和拼意字的读音,就使形音字和拼意字演变成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形拼音字,使难读难写的现行汉字演变成为易读易写的形拼音汉字。
本发明根据物体运动学、口势象形造音法和拼音素原理等科学技术,在汉语拼音字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汉语拼意拼音字母。该汉语拼意拼音字母包括汉语拼意拼音声母和汉语拼意拼音韵母,通过该汉语拼意拼音字母,能够提供一种既拼意又拼音的汉语表示方法。
在汉语拼意拼音声母中,本发明将舌叶后辅音分别写成zr、cr、sr、r,明确舌叶后辅音(zr、cr、sr、r)是舌叶前辅音(z、c、s)与舌叶后元音r拼合而成。本发明认为汉语中的零声母就是舌面后鼻辅音(ng)。同时,本发明还明确舌面前辅音ji、qi、xi、i是由相应的舌面后辅音g、k、h、ng与舌面前元音i相拼组成gi、ki、hi、ngi后,再演变而来。所以说,ji、qi、xi、i相当于gi、ki、hi、ngi。
通过对物体运动学以及发音原理的研究,本发明构建了汉语拼意拼音声母矩阵分布表,以准确、完整地表示出汉语声母的物理意义和相互关系。
在汉语拼意拼音韵母中,首先,以内元音i、外元音u、下元音e、a和上元音en、an、eng、ang等八个单元音作为最基本的元音音素;其次,根据拼音素原理,由8个单元音拼出22个二元音和14个三元音,组成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系统。然后,将44个韵母匀称地、对称地分布在直角坐标系上,构成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表。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表能够准确地完整地象形地表示出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的物理意义和相互关系,显示出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系统是世界上最匀称的、最对称的语音系统,也显示出汉语是世界上最象形、最科学的语言。
相较于现行的汉字,本发明提供的形拼音汉字既能够体现汉字的形,又能够体现汉字的音。形拼音汉字是笔势象形造字法和口势造字法等中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与汉语相媲美的世界上最科学、最简单、最易学的文字。形拼音汉字代替现行汉字要比50年前简体字代替繁体字容易的多,形拼音汉字可以成为繁体字、简体字的并列文字。
相较于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本发明所提供的汉语拼意拼音字母更加符合人的发音原理,所以其构成更为科学,有助于人们对汉语、汉字的学习和使用。
同时,本发明根据形拼音汉字原理提供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既能够输入汉字的形,又能够输入汉字的音。相较于现有的汉字输入方式,本方法是一种更为全面的汉字输入方式。这样将形拼音汉字的形和音通过键盘或屏幕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能够体现形拼音汉字的音容全貌,更加符合汉字的整体观。
同时,对于一个汉字来说,通过形符和拼音符结合起来输入,可以避免重码,不仅使得汉字的输入速度得到明显提高,还能够使得汉字的学习过程更加简便、容易,对于汉字的发展和在世界范围的推广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有语意提示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人的作势发音器官的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汉语拼意拼音声母分类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汉语拼意拼音声母矩阵分布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汉语拼意拼音单元音直角坐标系分布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汉语拼意拼音韵母韵尾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汉语是口势象形语言,象形音是中华文化的第一大发明,汉字是记录表示汉语语意和语音的符号体系。虽然汉语现在已经发展成标准的汉语(即普通话、国语或华语),但是目前汉字仍采用六种古老的造字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音字、转注字、假借字。
1)象形字
笔势象形造字法用笔势模拟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形状等特征,从而获得表达事物及其意义的象形字。象形字只有一个形符,以形符表达字意,各笔画只与字意发生联系,与字音没有关系。例如:“日”字就像太阳的圆形,中间的点就象阳光;“月”字像月亮的弯形;“龟”字像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像马的侧面形状,有马头、马鬣、四腿、尾巴;“鱼”字像鱼的侧面形状,有鱼头、鱼身、鱼尾;“艸”(草的本字)像两束草的形状;“门”字像左右两扇门的形状;“山”字像三座山峰突起的形状;“州”字表示水中陆地的形状。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是最原始的造字法,是发展其它汉字的基础,是中华文化的第二大发明。象形字能够直接地表示出汉语语意,但不能直接地表示出汉语语音。所以,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象形字趋于劣势,形音字趋于优势。
2)指事字
指事字由一个形符和一个记号两部份拼合而成,用记号指出形符的特殊部位,以所拼成的字形表达此字的意思。形符和记号只与字意发生联系,与字音没有关系。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凵”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甘”字则是在“口”中加一点,表示在舌头上感到甜味的地方;“末”字在“木”的上部加上一横,表示木的顶部;“本”字在“木”的下部加上一点,表示木的根部;“上”字在主体“一”的上方画上标示符号;“下”字在主体“一”的下方画上标示符号。这些字均是指事字,各个字都有记号。
虽然指事字能够直接地表示出汉语语意,但不能直接地表示出汉语语音。
3)会意字
会意字会合两个或多个形符,以所拼成的字形表达此字的意思。各形符只与字意发生联系,与字音没有关系。例如:“休”字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会合起来,表达字意;“解”字用“刀”、“牛”和“角”会合起来表达字意;“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会合而成。再例如“从、众;林、森;二、三;步、涉、陟、降;安、家、囚;灶、臭、尖、尘”等字。
会意字能够直接地表示出汉语语意,但不能直接地表示出汉语语音。
4)形音字
形音字由一个形符和一个音符两部份拼合而成,以形符表示汉语辅助语意,以音符表示汉语语音和主要语意。例如“吸”字,形符是“口”,音符是“及”,表示流体向口内吸入;“呼”字,形符是“口”,音符是“乎”,表示流体向口外呼出;“吃”字,形符是“口”,音符是“乞”,表示食物向口内吃入;“吐”字,形符是“口”,音符是“土”,表示食物向口外吐出。
同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相比较,形音字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把文字的表意和表音两种功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记录语言更具科学性,既适应了汉语分化同音字的需要,也适应了汉语方言分歧、语音差别大的状况。所以,形音字一出现,就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形音字已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
但是,形音字也存在着音符表音不准确、不易阅读等诸多问题,其具体体现在:
a、同一个音符往往表示不同的声母,如“尚”读“sràng”,但在“躺”中读“tǎng”,在“党”中读“dǎng”,在“常”中读“cráng”。
b、同一个音符往往表示不同的韵母,如“工”读“guēng”,但在“江”中读“jiāng”,在“杠”中读“gàng”,在“红”中读“huéng”。
c、同一个音符往往表示不同的声调,如“吾”读“ú”,但在“捂”中读“ǔ”,在“悟”中读“ù”。
一个音符表示多个读音,一个读音又对应多个音符。形音字的音符表示读音的功能非常微弱,而误导读音的性能却很强。同时,音符的笔划太繁,不易书写。此外,音符的数量太多,需要人们认识1325个“音节汉字”作为音节符号,汉字音节符号数量比汉语音素符号数量多50倍以上。
5)转注字
不同地区的人对相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语音,转注字用相同的形符、相近的音符来表达相同的事物和相同的字意。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著相同的形符及字意,读音上也是有转注的关系。
6)假借字
口语里有的词,没有相应的文字对应。假借字就是假借一个和它发音相同的同音字来表示他的含义。假借字是缺少形符的形音字。例如“自”本来是“鼻”的象形字,后来借作“自己”的“自”。
总之,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音字都含有形符,几乎所有汉字都含有形符表意。因为汉字具有很多异意同音字,需要形符与表音符号拼合在一起才能准确地表示字意。
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都属于以语意为主的形意字,不能直接地表示出汉语语音;形音字、转注字和假借字都属于以语音为主的形音字,但不能简单地准确地表示汉语语音。现行的汉字只强调字形与语意的相似性,但没有发挥利用汉语语音与语意的相似性。
本发明通过对上述汉字造字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中,形拼音汉字就是以形符和拼音符两部分拼合而成的形拼音字,其采用左形右音拼合方式,形符在左,拼音符在右,形音分明,排列整齐。因此,形拼音汉字可以表示为:
形拼音汉字=形拼音字=形符+拼音符
式中,形符采用现行汉字中的形符(即象形字),其能够表示出汉语的辅助语意,还能够表示出物体相对运动中的相关物、参照物或运动物。同时,拼音符最好采用汉语拼意拼音字母,但也可以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或汉语注音符号等拼音符号。拼音符用于简单地准确地表示出汉语的语音和主要语意,还用于表示出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和形状。
例如,吸=口xī=气体x向口内ī吸入;
呼=口hū=气体h向口外ū呼出;
吃=口crī=食物cr向口内ī吃入;
吐=口tù=食物t向口外ǔ吐出。
在现行汉字中,形音字已占80%以上。形音字就是形符和音符两部分拼合而成的汉字,即汉字形音字造字法为:
形音字=形符+音符
式中,形符采用汉字中的象形字,其能够表示出汉语的辅助语意,也能够表示出物体相对运动中的相关物、参照物或运动物。同时,音符采用音节汉字,由于音节汉字表音复杂不准,难读难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
形音字难读难写的根源在于“音节汉字”不能表示出音节中的音素。本实施例中,用拼音符代替形音字中的音符,与形音字中的形符一起拼成形拼音汉字,从而将形音字演变成易读易写的形拼音汉字。例如:“吸”演变成“口xī”;“呼”演变成“口hū”;“吃”演变成“口crī”;“吐”演变成“口tù”;“照”演变成“火zràu”。
从上可知,与形音字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形拼音汉字既提高了表音能力,也提高了表意能力。
此外,现行汉字中的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都属于以语意为主的拼意字,不能直接地表示出汉语语音。
在现行汉字中,拼意字只占20%以下。拼意字就是相关物形符、参照物形符、运动物形符和运动向量四部分拼合而成的汉字,即汉字拼意字造字法为:
拼意字=相关物形符+参照物形符+运动物形符+运动向量
式中,形符采用象形字和符号。形符能够表示出汉语的辅助语意,表示出物体相对运动中的相关物、参照物和运动物。运动向量能够表示汉语的主要语意,表示出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和形状,但不能直接地表示出汉语语音。
本实施例中,用拼音符代替拼意字中的读音,与拼意字中的主要形符一起拼成形拼音字,从而将拼意字演变成易读易写的“形拼音字”。
例如:步=止bù=左脚b向右脚外ù步出;出=止crū=足cr向房外ū走出。
从上可知,与拼意字相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形拼音汉字既提高了表音能力,也提高了表意能力。
对于象形字来说,将象形字当成形拼音字的形符,将象形字的语音替换成拼音字母,象形字就可以演变成形拼音字。例如:“人”演变成“亻rèn”;“木”演变成“木mù”。
对于指事字来说,将指事字的形符当成形拼音字的形符,将指事字的语音替换成拼音字母,指事字就可以演变成形拼音字。例如:“刃”演变成“刀rèn”;“本”演变成“木běn”。
对于会意字来说,将会意字的主要形符当成“形拼音字”的形符,将会意字的语音替换成拼音字母,会意字就可以演变成形拼音字。例如:“休”演变成“亻xiēu”;“解”演变成“刀jiě”;“鸣”演变成“口miéng”。
形拼音汉字是形符和拼音符拼合而成的形拼音字,是笔势象形造字法和口势象形造音法等中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与汉语相媲美的世界上最科学、最简单、最易学的文字。
形拼音汉字利用形符表示出汉语的辅助语意,也表示出物体相对运动中的相关物、参照物或运动物。同时,形拼音汉字利用拼音符简单、准确地表示出汉语的语音和主要语意,也表示出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和形状。
已经学会汉语拼意拼音字母的人们,只要会听说汉语,就会读写形拼音汉字。形拼音汉字比现行汉字容易读写50倍,便于国内和国际文化交流。同时,形拼音字代替现行汉字要比50年前简体字代替繁体字容易的多,其可成为与繁体字、简体字的并列文字。
所以基于上述描述,本实施例中,通过先输入形符和后输入拼音符来输入待输入的形拼音汉字。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首先在形符映射步骤S101中,按照各个形符名称音所对应的拼音编码,分别将形拼音汉字的形符映射到键盘或屏幕的按键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形拼音汉字的形符还可以映射到其他合理的输入设备上,本发明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形拼音汉字的形符采用现行汉字中的形符(即象形字)。现行汉字的形符约有250个,种类繁多。为了形符输入的简便,本实施例中,对现有的形符进行了科学分类,并对其数量进行了精简。
本实施例中,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万事万物可以归纳为六大类:自然类、植物类、动物类、器官类、生活用品类和其他类。而汉字是用于表示万事万物的符号,所以本实施例中,也将形拼音汉字的形符分为上述六大类,其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本实施例中,按照形符名称音所对应的拼音编码,将形拼音汉字的形符按照如下形式映射到键盘或屏幕的按键上:
d:大、歹、刂、刀;
t:土、扌、田;
l:冫、力、龙、立、来、卤、鹿;
n:丶、亠、女、牛、乌;
z:乙、子、支、竹、舟、止、足、辶、走、豸;
c:厂、艹、车、虫、赤、辰、采、齿;
s:丨、十、厶、士、山、尸、水、氵、手、殳、示、石、四、矢、豕、舌、食;
r:亻、彳、人、日;
g:工、广、弓、戈、瓜、艮、谷、黾、革、骨、巛;
k:口、国、囗、匚、凵、冂;
h:一、火、禾、户、虎、黑;
o:二、阝、卩、耳、王、韦、瓦、文、攵;
j:几、廴、巾、己(巳)、纟、见、斤、钅、金、角;
q:犭、犬、气、青、其;
x:小、忄、彑、心、穴、血;
y:讠、又、尢、弋、么、日、月、业、用、衤、衣、页、羊、羽、酉、雨、鱼、音;
b:八、勹、宀、比、贝、白、疒、鼻;
p:丿、卜、片、爿、皮、彡;
f:父、风、方、缶;
m:门、马、毛、母、目、皿、矛、米、麦、麻、木。
随后在形符输入步骤S102在中,通过键盘或屏幕获取待输入形拼音汉字的形符。
当形符输入完成后,再在拼音符输入步骤S103中,通过键盘或屏幕获取待输入形拼音汉字的拼音符。
最后在显示步骤S104中,对步骤S102中获取到的形符和步骤S103中获取到的拼音符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显示出待输入形拼音汉字,从而完成形拼音汉字的输入。此外,当需要时,在显示待输入形拼音汉字的同时,还可以显示出与该形拼音汉字相对应的现行汉字。
例如,当需要输入形拼音汉字“口xī”的时候,首先输入待输入形拼音汉字的形符“口”,随后再输入其拼音符“xī”,最后通过分析获取到的形符“口”和拼音符“xī”直接显示出待输入形拼音汉字“口xī”以及相应的现行汉字“吸”。
因为形拼音汉字与现行汉字是一一对应的,无重码。所以还可以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直接输入现行汉字,在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输入现行汉字时,不需翻页,不需选字,能够直接、快速地输入现行汉字。
本实施例提供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简单易学,只要学会汉语拼音,就能输入形拼音汉字或现行汉字。对于认识现行汉字很少的小孩或外国人或少数民族等,只需要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便可方便地直接输入形拼音汉字,例如“口hū口xī”,而不必要知道现行汉字,例如“呼吸”。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既能够输入汉字的形,又能够输入汉字的音。相较于现有的汉字输入方法,本方法是一种更为全面的汉字输入方式。这样将形拼音汉字的形和音通过键盘或屏幕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能够体现形拼音汉字的音容全貌,更加符合汉字的整体观。
同时,对于一个汉字来说,通过形符和拼音符结合起来输入,可以避免重码,不仅使得汉字的输入速度得到明显提高,还能够使得汉字的学习过程更加简便,对于汉字的发展和在世界范围的推广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实施例二:
用户在输入汉字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输入错误的情况。输入错误的出现部分原因是由于用户在输入形符或拼音符时出现错误,还有可能是由于不了解所要输入的汉字的含义而导致输入错误。对于用户来说,前一种错误可以通过在输入过程中仔细确认输入的形符或拼音符进行避免。而对于后一种错误,则需要用户对汉字进行系统的学习后才能够慢慢减少。所以后一种错误的避免是十分困难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在显示待输入形拼音汉字的同时,还增加了相应形拼音汉字的语意提示。这样不仅能够帮助用户了解各个形拼音字所表述的意义,还能够有效减少输入错误。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首先在步骤S201到步骤S203中进行形符的映射以及待输入形拼音汉字的形符和拼音符的获取,其过程及原理与实施例一中步骤S101到步骤S103所阐述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显示步骤S204中,对步骤S202获取到的形符和步骤S203中获取到的拼音符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显示出待输入形拼音汉字,同时还会显示该形拼音汉字的语意提示。用户可以根据提示出的语意,来判断所输入的汉字是否正确。这样有助于进一步减小用户输入错误的概率。
例如,如果用户需要输入形拼音汉字“吸”时,则显示的内容如下:
口xi=吸=气体向口内吸入;
如果用户需要输入形拼音汉字“呼”时,则输入和显示的内容如下:
口hu=呼=气体向口外呼出;
如果用户需要输入形拼音汉字“吃”时,则输入和显示的内容为:
口chi=吃=食物向口内吃入;
如果用户需要输入形拼音汉字“吐”时,则输入和显示的内容为:
口tu=吐=食物向口外吐出。
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通过提示形拼音汉字的语意,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输入错误,还能够帮助汉语、汉字初学者进一步了解各个汉字的用法和意义。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能够有效减小汉字的学习难度,这有助于汉字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对于中国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长远和重要的作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形拼音汉字的输入流程和原理与实施例二相同。但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汉语造音原理和汉字造字原理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汉语拼意拼音字母,并利用所提出的汉语拼意拼音字母来构成形拼音汉字的拼音符。
世界是由各种物体组成的,物体是运动的,运动都是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作的相对运动。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有一定的位置、运动轨迹和形状。
人们在感觉物体运动时,依靠眼、耳、鼻、舌和身取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从而取得光、声、气味、味道和温度、硬度等信息。眼睛的视觉信息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信息,占人类的85%感觉信息。人们在观察物体运动时,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的位置、运动轨迹和形状在人脑中主要印入几何图形。
汉族先民为了用口腔准确地、直接地表达所感觉到的信息,用舌唇在口腔空间中的运动轨迹模拟所看到的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和形状等图形特征,用口音模拟所听到的运动物的声音特征。这样能够使接收者好像身临其境,好像直接看到运动物的图形以及听到运动物的声音,从而达到交流信息的目的,并逐渐发展成了汉语。
从总体而言,汉语造音法可以分为口势象形造音法和口音象声造音法两类。显然,口势象形造音法最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主要图形特征,创造出“象形音”,是汉语的主要造音法;口音象声造音法只能表示运动物的次要声音特征,仿造出“象声音”,是汉语的次要造音法。
口势象形造音法,是指用舌唇在口腔空间中的运动轨迹模拟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和形状,并阻碍和节制气流而生成相应的语音,从而获得表示语意的口势符号和语音符号,即创造了“象形音”。显然,口势象形造音法最能表示物体运动的特征,是汉语的主要造音法。在汉语中由口势象形造音法产生的语音也最为丰富,95%汉语语音是象形音,甚至所以可以说汉语是一种象形语言。
本实施例根据上述汉语造音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形拼音汉字的声母和韵母。图3示出了人的作势发音器官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图3对现有的汉语拼音字母存在的不足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3所示,人的作势发音器官可以分为声带1、口腔2和鼻腔3三个主要部分。其中,口腔2包括口腔下部10和口腔上部20。
口腔下部10包括下唇11、舌尖12、舌叶14和舌面17。它们均比较灵活易动,这里将它们统称为舌唇。舌尖12位于舌头的最前端。舌尖12之后的部分叫舌叶14,舌叶14又可分为舌叶前13、舌叶后15两部分。舌叶14之后的部分叫舌面17,而舌面17又可分为舌面前16、舌面后18两部分,舌面后18习惯称舌根。
口腔上部20包括上唇21、上齿22、上齿背23、上齿龈24、硬腭25、软腭26和小舌27,它们均比较固定,无法灵活地动作。
因为表述者的下唇灵活易动,同时下唇又在口腔的外面,最容易被接受者看见。所以汉族先民选择下唇作为最主要的口势运动物,就像手作为手势运动物。另外,为了表示各种窄宽度的实际运动物,选择舌尖、舌叶、舌面作为口势运动物。这样,舌尖、舌叶、舌面和下唇就可以近似地看作各种宽度的物体向量。
因为表述者的口腔相对静止,又很容易分别出内、外、下、上四个方向,所以汉族先民选择口腔作为口势参照物,就象身体作为手势参照物。
本实施中,在口腔上建立了如图3所示的三维直角坐标系。
如图3所示,口腔的内外搭界点作为原点O。过原点O,作三条互相垂直的数轴,这样定出的三个数轴统称为坐标轴。本实施例中,将口腔的右左方向的数轴为作X轴,即横轴。将口腔的内外方向的数轴作为Y轴,即纵轴。纵轴具有两个方向,向口腔内的方向叫内向,向口腔外的方向叫外向。将口腔的下上方向的数轴作为Z轴,即竖轴。竖轴也具有两个方向,向口腔下的方向叫下向,向口腔上的方向叫上向。
根据物体运动学、口势象形造音法和拼音素原理等科学技术,本实施例在汉语拼音字母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汉语拼意拼音字母,以实现既拼意又拼音的汉语表示方法。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汉语拼意拼音字母包括汉语拼意拼音声母、汉语拼意拼音韵母和汉语拼意拼音声调。
1.汉语拼意拼音声母
如图3所示,在发音的过程中,口腔下部10的舌尖12、舌叶14、舌面17或下唇11接触口腔上部20,并阻碍气流而形成相应的声音。此时形成的声音叫物音、辅音或声母,声母能够象形地表示运动物的窄宽度和硬软度,即物体向量。用舌唇的接触窄宽度象形地表示运动物的窄宽度,用舌唇的接触紧松度象形地表示运动物的硬软度。
发音部位的接触宽度有窄宽,接触程度有紧松,所以发出不同音色的声母。即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不同音色的声母。
本实施例中,将汉字拼意拼音声母根据各个声母的发音部位进行了分类,图4示出了汉字拼意拼音声母按发音部位的分类图。
如图4所示,按照发音部位及发音部位的接触宽窄度,本实施例中,将汉字拼意拼音声母分为四大类:很窄舌尖辅音、次窄舌叶辅音、次宽舌面辅音和很宽唇面辅音。
很窄舌尖辅音表示在发音的过程中舌尖12与上齿龈24接触而阻碍气流所形成的声音,其用字母d、t、1、n表示,它们宽度相同、软度依次增大。很窄舌尖辅音能够象形地表示很窄的运动物(类似于人们用食指尖示意“点滴,少量”)。例如:滴,粒,条,点,丁,单,轮,龙等。
声母d的发音特点为很窄舌尖、很紧强爆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舌尖12抵住上齿龈24形成很紧闭塞,随后软腭26上升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弱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1的情况下,冲破舌尖12的闭塞迸裂而出,强爆成声。例如搭、担、到、得、灯、叨、丢、调、斗、多、肚、电等汉字均是由d作为声母。
声母t的发音特点为很窄舌尖、次紧弱爆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舌尖12抵住上齿龈24形成次紧闭塞,随后软腭26上升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强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1的情况下,冲破舌尖12的闭塞迸裂而出,弱爆成声。声母t的发音的过程与声母d相比,只是闭塞次紧、气流较强、爆破较弱,其余都相同。例如推、吞、坛、淌、逃、铁、图、土、停、特、台、团等汉字均是由t作为声母。
声母l的发音特点为很窄舌尖、次松强擦边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舌尖12接触上齿龈24,但此时舌头的两边仍留有次松缝隙。随后软腭26上升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强的气流在振动声带的情况下,从舌头12两边或一边缝隙通过,强擦舌边而形成声音。例如拉、铃、来、列、驴、楼、罗、老等汉字均是由l作为声母。
声母n的发音特点为很窄舌尖、很松弱擦鼻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舌尖12接触上齿龈24,随后软腭26下降而打开鼻腔3的通路,形成很宽很松缝隙。最后较弱的气流在振动声带的情况下,从鼻腔通过,弱擦鼻腔而形成声音。在鼻腔3的通路阻碍解除的同时,气流还冲破舌尖12的阻碍而发出轻微的爆音。例如哪、奴、奶、闹、难、能、农、娘、牛、内、南、您等汉字均是以n作为声母。
次窄舌叶辅音表示在发音的过程中舌叶14与上齿背23或硬腭25前部接触阻碍气流而形成的声音,其用字母z、c、s和字母zr、cr、sr、r表示,它们宽度相同、软度依次增大。次窄舌叶辅音可以象形地表示次窄的运动物。例如:刺,杀,扎,针等。
z、c、s称为舌叶前辅音。舌叶前辅音表示在发生的过程中,距离舌尖12约0.5~1厘米的舌叶前13对着上齿背23,阻碍气流而形成的声音。
zr、cr、sr、r称为舌叶后辅音。舌叶后辅音表示距离舌尖12约1~2厘米的舌叶后15对着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的声音。
本实施例中,舌叶后辅音zr、cr、sr分别是由舌叶前辅音zi、ci、si有规律地演变而来的。例如:真zien→zren,陈cien→cren,身sien→sren;专ziuan→zruan,川ciuan→cruan,拴siuan→sruan。
舌叶后辅音zr、cr、sr、r分别来自舌叶前辅音z、c、s。在舌叶前辅音z、c、s与舌面前元音i分别相拼组成zi、ci、si、i时,产生发音上的困难;发音部位舌叶前13受舌面前元音i的牵动,只好后移到舌叶后16。同时,舌面前元音i受舌叶前辅音z、c、s的牵动,只好前移到舌叶后元音r,从而分别变成舌叶后辅音zr、cr、sr。因此,舌叶后元音r的音和意相当于舌面前元音i的音和意,zr、cr、sr、r分别相当于zi、ci、si、i。
所以说,舌叶后辅音zr、cr、sr、r是舌叶前辅音z、c、s与舌叶后元音r拼合,与舌面后辅音h无关,其最好书写形式是zr、cr、sr、r。但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根据英语的习惯,将舌叶后辅音分别写成了zh、ch、sh、r。但在实际的发音过程中,舌叶后辅音与舌面后辅音h并没有关系,所以该表示方法违背了拼音素原理和语音演变规律。本实施例所采用的zr、cr、sr、r的表示方式与实际的发生部位更加符合,也更加符合拼音素原理和语音演变规律。
z表示次窄舌叶前、很紧强爆擦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舌叶前13抵住上齿背23而形成很紧闭塞,随后软腭26上升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弱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的情况下,把舌叶前13与上齿背23的闭塞冲开一道缝隙,强爆成声,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例如栽、脏、遭、贼、怎、增、宗、资、租、嘴、尊、钻、则、走、咱等汉字均是以z作为声母。
c表示次窄舌叶前、次紧弱爆擦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舌叶前13抵住上齿背23而形成次紧闭塞,随后软腭26上升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强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的情况下,把舌叶前13与上齿背23的闭塞冲开一道缝隙,弱爆成声,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与z相比,c的发音情况只是闭塞次紧,气流较强,爆破较弱,其余都相同。例如猜、擦、参、仓、策、海、此、粗、摧、村、匆、凑、搓、日、曾等汉字均是以c作为声母。
s表示次窄舌叶前、次松强擦辅音。在发音的过程时,舌叶前13接近上齿背23而形成较窄次松缝隙,随后软腭26上升从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强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的情况下,从舌叶前13和上齿背23的缝隙中通过,强擦而成声。例如撒、三、桑、涩、松、思、苏、孙、四、色、扫、塞、酸、梭等汉字均是以s作为声母。
zr表示次窄舌叶后、很紧强爆擦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舌叶后15上翘抵住硬腭25的前部形成很紧闭塞,随后软腭26上升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弱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的情况下,把舌叶后15和硬腭25形成的闭塞冲开一道缝隙,强爆成声,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例如赵、郑、知、中、朱、专、庄、周、重、抓、追、摘等均是以zr作为声母。
cr表示次窄舌叶后、次紧弱爆擦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舌叶后15上翘抵住硬腭25的前部形成次紧闭塞,随后软腭26上升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强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的情况下,把舌叶后15和硬腭25形成的闭塞冲开一道缝隙,弱爆成声,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与zr相比,cr的发音情况只是闭塞次紧,气流较强,爆破较弱,其余都相同。例如产、吵、车、陈、程、冲、除、船、春、查、揣、床、抽等汉字均是以cr作为声母。
sr表示次窄舌叶后、次松强擦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舌叶后15上翘接近硬腭25的前部形成较窄次松缝隙,随后软腭26上升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强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的情况下,从舌叶后15和硬腭25的前部形成的缝隙中通过,强擦而成声。例如沙、蛇、筛、省、双、书、生、上、顺、山、水、晌、赏、诗等汉字均是以sr作为声母。
r表示次窄舌叶后、很松弱擦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舌叶后15上翘接近硬腭25的前部形成较宽很松缝隙,随后软腭26上升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弱的气流在振动声带的情况下,从舌叶后15和硬腭25的前部所形成的缝隙中通过,弱擦而成声。r的发音的情况和sr相近,只是缝隙较宽松,气流较弱,摩擦较弱,声带颤动。例如日、入、如、忍、软、荣、让、然、若、柔、辱、弱、儒等汉字均是以r作为声母。
次宽舌面辅音表示舌面17与软腭26或硬腭25接触而阻碍气流所形成的声音,用字母g、k、h、ng和ji、qi、xi、i表示,它们宽度相同、软度依次增大。次宽舌面辅音能够象形地表示次宽的运动物。例如:线,杆,宽,广等。
g、k、h、ng统称为舌面后辅音。舌面后辅音表示距离舌尖12约5厘米的舌面后18对着软腭26阻碍气流所形成的声音。
ji、qi、xi、i统称为舌面前辅音。舌面前辅音表示距离舌尖12约2-3厘米的舌面前16对着硬腭26阻碍气流而形成的声音。
舌面前辅音ji、qi、xi、i分别来自舌面后辅音g、k、h、ng。在舌面后辅音g、k、h、ng与舌面前元音i相拼组成gi、ki、hi、ngi时,会产生发音上的困难。在实际发音的过程中,发音部位舌面后18受舌面前元音i牵动,只好前移到舌面前16,从而变成相应的舌面前辅音ji、qi、xi、i。所以说,ji、qi、xi、i相当于gi、ki、hi、ngi。
在现代汉语中,许多舌面前辅音ji、qi、xi、i分别是由舌面后辅音g、k、h、ng有规律地演变而来的,例如,“家”、“夹”、“加”、“假”和“甲”字的读音经历了ga→gia→jia的演变;“卡”字的读音经历了ka→kia→qia的演变;“下”、“吓”、“虾”、“瞎”和“夏”字的读音经历了ha→hia→xia的演变;“压”、“牙”和“鸭”字的读音经历了nga→ngia→ia的演变。
g表示次宽舌面后、很紧强爆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舌面后18抵住软腭26形成很紧闭塞,随后软腭26上升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弱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的情况下冲破闭塞,强爆成声。例如、钢、姑、干、公、改、更、古、关、光、广、工、高等汉字均是以g为声母。
k表示次宽舌面后、次紧弱爆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舌面后18抵住软腭26形成次紧闭塞,随后软腭26上升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强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的情况下冲破闭塞,弱爆成声。k的发音情况和g相比,只是闭塞次紧、气流较强、爆破较弱,其余都相同。例如考、坑、课、口、空、枯、坎、扣、宽、看、卡、框、哭、渴等汉字均是以k作为声母。
h表示次宽舌面后、次松强擦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舌面后18接近软腭26形成较窄次松缝隙,随后软腭26上升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强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的情况下从舌面后18和软腭26所形成的缝隙中挤出,强擦成声。例如海、哈、杭、好、河、湖、欢、画、吼、很、坏、灰、怀、还等汉字均是以h作为声母。
ng表示次宽舌面后、很松弱擦鼻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舌面后18接触软腭26,随后软腭26下降打开鼻腔3的通路从而形成很宽很松缝隙,最后较弱的气流在振动声带的情况下从鼻腔3通过,弱擦鼻而成声。在阻碍解除的同时,气流冲破舌面17的阻碍,发出轻微的爆音。
舌面后鼻辅音ng在汉语音节中作声母时往往省略成零声母。在汉语中有近十分之一的音节含有零声母,没有辅音声母。
汉语中有一部分零声母字,如“暗”(an)、“爱”(ai)等,有些北京人念起来前面都加了一个舌面后鼻辅音ng。汉语中有一部分零声母字,如“矮”(ai)、“爱”(ai)、“压”(ya)、“牙”(ya)、“饿”(e)、“熬”(au)、“袄”(au)、“硬”(ying)、“安”(an)、“岸”(an)等,在安徽省徽州方言里,前面也带上了舌面后鼻辅音ng。粤语“ng声母”的字与汉语“零声母”的字对应,例如,我ngo5牙nga4外ngoi6颜ngan4银ngen4暗ngem3安ngon1。另外,含零声母汉字的音旁也基本上与含舌面辅音g、k、h、ji、qi、xi的汉字的音旁相同。
这些都说明零声母其实就是舌面后鼻辅音ng。这主要是因为,舌面后元音e、a、u的发音情况和舌面后辅音h相近,舌面前元音i、ü=iu的发音情况和舌面前辅音x相近;只是缝隙较宽,气流很弱,摩擦很弱,声带颤动。当舌面后鼻辅音ng与舌面后元音e、a、u相拼时,不易发声或不易听觉,从而可以省略,即nge=e,nga=a,ngu=u。当舌面后鼻辅音ng与舌面前元音i、iu相拼时,更不易发声或不易听觉,从而可以省略,即ngi=i,ngiu=iu。也就是说,舌面后鼻辅音ng作声母时可以省略成零声母。
ji表示次宽舌面前、很紧强爆擦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舌面前16抵住硬腭25前部形成很紧闭塞,随后软腭26上升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弱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的情况下,把舌面前16的闭塞冲开一道缝隙,强爆成声,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例如江、机、家、街、景、金、炯、居、捐、叫、脚、决、俊、俭等汉字均是以ji作为声母。
qi表示次宽舌面前、次紧弱爆擦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舌面前16抵住硬腭25前部形成次紧闭塞,随后软腭26上升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强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的情况下,把舌面前16的闭塞冲开一道缝隙,弱爆成声,并从中挤出,摩擦成声。qi的发音情况和ji相比,只是闭塞次紧、气流较强、爆破较弱,其余都相同。例如青、亲、欺、桥、枪、情、球、去、全、缺、取、窃、前、恰等汉字均是以qi作为声母。
xi表示次宽舌面前、次松强擦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舌面前16接近硬腭25前部形成较窄次松缝隙,随后软腭26上升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强气流在不振动声带的情况下,从舌面前16和硬腭25前部所形成的缝隙中挤出,强擦成声。例如先、西、香、新、兴、凶、修、小、宣、许、雪、休、校、消、细等汉字均是以xi作为声母。
i表示次宽舌面前、很松弱擦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舌面前16接近硬腭25前部形成很宽很松缝隙,随后软腭26上升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弱气流在振动声带的情况下,从舌面前16和硬腭25的前部形成的宽缝中挤出,弱擦成声。i的发音情况和xi相近,只是缝隙较宽、气流较弱、摩擦较弱、声带颤动。例如一、意、页、压、有、要、音、言、应、央等汉字均是以i作为声母。
很宽唇面辅音表示下唇11与上唇21或上齿22接触阻碍气流而形成的声音,用字母b、p、f、m表示,它们宽度相同、软度依次增大。很宽唇面辅音能够象形地表示很宽的运动物(类似于人们用大拇指示意“大,高,好,强”)。例如:劈,表,片,匾,面,板,胖。
b表示很宽唇面、很紧强爆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下唇11抵住上唇21形成很紧闭塞,随后软腭26上升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弱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的情况下,冲破双唇的闭塞,迸裂而出,强爆成声。例如播、布、北、宾、班、标、贝、别、崩、笨等汉字均是以b作为声母。
p表示很宽唇面、次紧弱爆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下唇11抵住上唇21形成次紧闭塞,随后软腭26上升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强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的情况,冲破双唇的闭塞,迸裂而出,弱爆成声。p的发音情况和b相比,只是闭塞次紧、气流较强、爆破较弱,其余都相同。例如平、盘、胖、排、批、漂、盆、坡、砰、拍等汉字均是以p作为声母。
f表示很宽唇面、次松强擦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下唇11接近上齿22形成较窄次松缝隙,随后软腭26上升而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强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的情况下,从唇齿间的缝隙中挤出,强擦成声。例如发、房、奋、佛、风、法、分、否、翻、冯等汉字均是以f作为声母。
m表示很宽唇面、很松弱擦鼻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首先下唇11接触上唇21,同时软腭26下降保持鼻腔3畅通,形成很宽很松的缝隙,最后较弱的气流在振动声带的情况下,从鼻腔通过,弱擦鼻而成声。在阻碍解除时,余气冲破双唇的阻碍,发出轻微的爆音。例如妈、慢、门、明、米、谬、满、谋、美、灭等汉字均是以m作为声母。
本实施例采用的上述声母作为形拼音汉字的声母,对于上述声母,除用发音部位进行分类外,还可以采用发音方法进行分类。本实施例中,按照发音部位的接触紧松度和发音部位的不同,可以将上述声母分为四大类:很紧强爆辅音、次紧弱爆辅音、次松强擦辅音、很松弱擦辅音。
很紧强爆辅音表示舌唇与口腔上部很紧闭塞,阻碍气流而形成的声音,其包括声母d、z、zr、g、ji、b,它们硬度相同、宽度依次增大。很紧强爆辅音能够象形地表示很硬的运动物,例如:弹、针、钢、板等。
很紧强爆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发音部位会形成很紧的闭塞从而阻碍口腔3的通路,软腭26上升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弱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1的情况下,冲破闭塞,迸裂而出,强爆破成声。
次紧弱爆辅音表示舌唇与口腔上部次紧闭塞而阻碍气流而形成的声音,其包括声母t、c、cr、k、qi、p,它们软度相同、宽度依次增大。次紧弱爆辅音能够象形地表示次硬的运动物,例如:剔,刺,插,刻,劈等。
次紧弱爆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时,发音部位形成次紧的闭塞从而阻碍口腔3的通路,软腭26上升堵塞鼻腔3的通路,最后较强的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1的情况下,冲破闭塞,迸裂而出,弱爆成声。在发音时,次紧弱爆辅音的声母t、c、cr、k、qi、p的发音情况和d、z、zr、g、ji、b相近,只是次紧弱爆辅音在发音时闭塞次紧,气流较强,爆破较弱。
次松强擦辅音表示舌唇与口腔上部接近,形成较窄次松缝隙,阻碍气流而形成的声音,其包括声母l、s、sr、h、xi、f表示,它们软度相同、宽度依次增大。次松强擦辅音能够象形地表示次软的运动物,例如,流、丝、水、河、吸、风。
次松强擦辅音在发音的过程中,发音部位接近而形成较窄次松缝隙,阻碍口腔的通路;软腭26上升堵爆鼻腔的通路;较强的气流在不振动声带1的情况下,从缝隙中挤出,强擦成声。
很松弱擦辅音表示舌唇与口腔上部接近,形成很宽很松缝隙,阻碍气流而形成的声音,其包括声母n、r、ng、i、m表示,它们软度相同、宽度依次增大。很松弱擦辅音能够象形地表示很软的运动物,例如,泥、乳、膜等。
很松弱擦鼻辅音中n、ng、m在发音的过程中,口腔中的发音部位接触,但软腭26下降而打开鼻腔通路,形成很宽很松缝隙;较弱气流在振动声带1的情况下,从鼻腔通过,弱擦鼻成声。
很松弱擦元音中r、i在发音的过程中,发音部位接近从而形成很宽很松缝隙,节制口腔的通路;软腭26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较弱气流在振动声带1的情况下,从缝隙中挤出,弱擦成声。发音时,r的发音情况和sr相近,i的发音情况和xi相近,只是缝隙较宽松、气流较弱、摩擦较弱、声带颤动。
所以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发音部位的接触窄宽度不同,造成辅音声母音色不同。舌尖辅音d、t、1、n的发音部位很窄,舌叶辅音z、c、s、zr、cr、sr、r的发音部位次窄,舌面辅音g、k、h、ng、ji、qi、xi、i的发音部位次宽,唇面辅音b、p、f、m的发音部位很宽。所以根据发音部位接触窄宽度,舌尖辅音也可称为很窄辅音,舌叶辅音也可称为次窄辅音,舌面辅音也可称为次宽辅音,唇面辅音也可称为很宽辅音。
发音部位的接触紧松度不同,造成辅音声母音色不同。强爆辅音d、z、zr、g、ji、b的发音部位接触很紧,弱爆辅音t、c、cr、k、qi、p的发音部位接触次紧,强擦辅音l、s、sr、h、xi、f的发音部位接触次松,弱擦辅音n、r、ng、i、m的发音部位接触很松。所以根据发音部位接触紧松度,强爆辅音也可称为很紧辅音,弱爆辅音也可称为次紧辅音,强擦辅音也可称为次松辅音,弱擦辅音也可称为很松辅音。
本实施例中,将上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排列成如图5所示的窄宽度和紧松度递增的矩阵分布表。
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相较于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使用的声母,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汉语拼意拼音声母能够更加准确、完整地表示出汉语声母的物理意义和相互关系。本实施例通过对汉语声母发生部位的研究分析,明确了舌叶前辅音与舌叶后辅音之间的亲近关系,并明确表示出了汉语声母的零声母及其类型和发音部位。
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使用的声母容易使人混淆舌叶前辅音、舌叶后辅音和舌面前辅音,同时现有的声母也没有明确舌面后辅音与舌面前辅音的亲近关系,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汉语拼意拼音声母通过对发音部位及其接触窄宽度和松紧度进行分析,有效克服了现有的汉语声母中的上述缺点。
所以说,相较于现有的汉语拼音的声母,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汉语拼意拼音声母不仅更加科学,也更加有助于人们的学习,对于汉语的发展与世界范围的推广都具有十分积极地效果。
2.汉语拼意拼音韵母
口腔下部10的下唇11在口腔2空间中运动,节制气流而形成的声音叫动音、元音或韵母,以象形地表示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或形状,即“运动向量”。
2.1.韵母的拼音素表示法
本实施例中,按照韵母中所含的元音音素数量,将汉语拼意拼音韵母分为单元音、二元音和三元音。汉语拼意拼音韵母包含44个韵母,其中有8个单元音,22个二元音,14个三元音。二元音和三元音合称为复元音,36个复元音可由8个单元音音素拼合而成。
2.1.1.单元音分类
下唇11通过向口腔内、外、下或上作单方向的直线运动,节制气流而形成的元音叫单元音。单元音能够象形地表示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单向直线运动。
单元音的音色主要取决于下唇11的运动方向以及最终位置。因为下唇向内、向外、向下或向上运动可以形成4种不同形状的共鸣器,从而形成4种不同音色的单元音。本实施例中,按下唇的运动方向,将单元音分为:内元音i、外元音u、下元音e、a和上元音en、an、eng、ang。
2.1.1.1.内元音i
双唇向口腔内运动,节制气流而形成的元音叫内元音,用字母i表示。内元音能够象形地表示运动物向参照物内运动。例如:吸,吃,刺,劈,里,集,积等。
如图3所示,内元音i在发音的过程中,舌头前伸,使舌面前16上抬接近硬腭25,此时舌位高;双唇扁平、微闭,嘴角向两边展开,最终双唇内吸。
2.1.1.2.外元音u
双唇向口腔外运动,节制气流而形成的元音叫外元音,用字母u表示。外元音能够象形地表示运动物向参照物外运动,例如:吐,秃,突,凸,露,陆,呼,鼓等。
外元音u在发音的过程中,舌头后缩,使舌面后18上抬接近软腭26,此时舌位高;双唇拢圆、留一小孔、微闭,最终双唇外突。
2.1.1.3.下元音e、a
舌头和下唇向口腔下运动,节制气流而形成的元音叫下元音,用字母e、a表示。e、a是两个方向相同、依次增大的下元音。下元音能够象形地表示运动物向参照物下运动,例如:河,喝,卸,下,塌等。
下元音e在发音的过程中,舌头后缩,最终舌位半低;双唇半开,下唇半下,嘴角向两边展开。例如:哥、渴、喝、遮、车、奢、热、瑟、德、鹅、乐均是以下元音e作为韵母。
下元音a在发音的过程中,舌头居中央,最终舌位低;双唇大开,下唇下降。例如:阿、巴、叭、妈、发、搭、他、拉、哈、扎、叉、杀、擦、撒、哪等汉字均是以下元音a作为韵母。
2.1.1.4.上元音en、an、eng、ang
舌头和下唇从下向口腔上运动,节制气流而形成的元音叫上元音,用字母en、an、eng、ang表示。它们是四个方向相同、依次增大的上元音。上元音能够象形地表示运动物向参照物上运动,例如:伸、山、升、生、登、上、长、涨、乘等。
上元音en、an在发音的过程中,先发下元音e或a,舌头和下唇11下降;紧接着软腭26逐渐下降,气流逐渐上升通过鼻腔3,增加鼻音色彩;舌头和下唇11一起向上运动,舌尖12上升,最后抵住上齿龈24发n,整个韵母发音完毕才除阻。例如:恩、奔、粪、跟、狠、恨、神、尘、称、深、沈、肾、人、忍、怎等汉字均是以en作为韵母,三、山、兰、干、满、安、担、坎、占、寒、然、产、餐、咱等汉字均是以an作为韵母。
上元音eng、ang在发音的过程中,先发下元音e或a,舌头和下唇11下降;紧接着软腭26逐渐下降,气流逐渐上升通过鼻腔3,增加鼻音色彩;舌头和下唇11一起向上运动,舌根18上升,最后抵住软腭26发ng,整个韵母发音完毕才除阻。例如:崩、泵、蹦、膨、仍、增、赠、层、僧等汉字均是以eng作为韵母,昂、邦、帮、蚌、嗓、舱、脏、让、唱、伤等汉字均是以ang作为韵母。
由以上描述可知,上元音en、an、eng、ang是由相应的下元音e或a向相应的鼻辅音n或ng逐渐上升而成。因为在上元音中,下元音同相应的鼻辅音不是生硬地拼合在一起,而是由下元音的发音状态逐渐向鼻辅音过渡,鼻音色彩逐渐增加,最后发音部位闭塞,形成鼻辅音的唯闭音。所以在汉语中,上元音都应该看成单元音音素。
2.1.1.5.单元音直角坐标系分布表
本实施例中,利用单元音的发音原理及规律,构建了如图6所示的单元音直角坐标系分布图。
如图6所示,在构建的单元音直角坐标系分布图中,将分布图的行作为口腔的纵轴,将内元音i排在纵轴的内端,将外元音u排在纵轴的外端,这样能够象形地表示出内元音i和外元音u的内外对称关系。同时,将分布表的列作为口腔的竖轴,将下元音e、a列在竖轴的下端,将上元音en、an、eng、ang列在在竖轴的上端,这样能够象形地表示出下元音e、a和上元音en、an、eng、ang的下上对称关系。
本实施例中,对单元音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其关系主要可以分为相近元音、相似元音和相反元音。
如果两个单元音的方向相同,意义相近,就称这两个单元音为相近元音。例如:下元音e与a相近;上元音en与an、eng、ang相近。
如果两个单元音的方向相垂直,意义相似,就称这两个单元音为相似元音。例如:内元音i与下元音e、a相似;外元音u与上元音en、an、eng、ang相似。
如果两个单元音的方向相反,意义相反,就称这两个单元音为相反元音。例如:内元音i与外元音u相反;下元音e、a与上元音en、an,eng、ang相反。
2.1.2.二元音拼合和分类
下唇在口腔空间中作多向的曲线运动,节制气流而形成的元音叫复元音。复元音能够象形地表示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多向曲线运动,例如:折线、斜线、曲线(例如: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等。
为了简单地表示复元音,往往拼合两个或三个方向不同的单元音来近似表示复元音,即拼合两个或三个方向不同的直线运动构成折线运动来近似表示曲线运动。
本实施例中,将由两个方向不同的单元音拼合而成的元音成为二元音。二元音可分为:下内元音ei、ai;上内元音ey、ay;外内元音ui;下外元音eu、au;上外元音ew、aw;内外元音iu;内下元音ie、ia;外下元音ue、ua;内上元音ien、ian、ieng、iang;外上元音uen、uan、ueng、uang。
2.1.2.1.下内元音ei、ai
下元音e、a与内元音i相应的拼合成下内元音ei、ai。下内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下元音清晰响亮,内元音音值含混,内元音只表示下唇最终滑动的方向。
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许多汉字中的ei和ai相当于下内元音ei、ai。例如:内、累、雷、贼、给、北、贝、杯、非、梅、媚等汉字中的ei均相当于本实施例中的下内元音ei;来、耐、斋、摘、灾、载、拆、柴、菜、晒、改、该、开、海、哀、白、拍、买等汉字中的ai均相当于本实施例中的下元音ai。
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er是个带有卷舌色彩的卷舌元音。发音时,口形略开,舌位居中,舌头稍后缩,唇形不圆,在发e的同时,舌尖向硬腭卷起r。在er韵母中,r相当于内元音i,即er也相当于下内元音ei。例如:儿、而、耳、饵、尔、迩、二、贰等汉字中的er均相当于本实施例中的下元音ei。
同时,从含er韵母的形音字的音旁与含i、ei和ai韵母的形音字的音旁相近,也可以看出er相当于下内元音ei。例如:你、倪、霓、腻、弥、弭、耐、斋等。
2.1.2.2.上内元音ey、ay
本实施例中,上元音eng、ang与内元音i相应地拼合成上内元音engi、angi。为了简化,本实施例中,将ngi对应于y。那么,上内元音engi则可以变为ey,上内元音angi则可以变为ay。
同时,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有些汉字的下内元音ei、ai相当于上内元音ey、ay。例如:抬、太、台、泰等。
2.1.2.3.外内元音ui
本实施例中,外元音u与内元音i拼合成外内元音ui。外内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嘴唇发音状况与u基本相同,双唇撮成圆形、留一小孔、微闭,双唇略微外突;舌头发音状况与i基本相同,舌头前伸,使舌面前上抬接近硬腭,舌位高,舌尖接触下齿背。其中,外内元音ui与iu相对。
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有些汉字的ü相当于外内元音ui。例如:居、取、娶、入、住等。
2.1.2.4.下外元音eu、au
本实施例中,下元音e、a与外元音u相应地拼合成下外元音eu、au。下外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相应的下元音清晰响亮,外元音音值含混,此时外元音只表示下唇最终滑动的方向。本实施例中,下外元音eu、au与ei、ai相对。
此外,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有些汉字的ou、ao相当于下外元音eu、au。例如:兜、旧、凑、邹、舟、候、沟、扣、偷、否、谋、剖、欧、斗等汉字的ou相当于下外元音eu;刀、掏、招、抄、绕、耗、包、抛、猫等汉字的ao相当于下元音au。
2.1.2.5.上外元音ew、aw
本实施例中,上元音eng、ang与外元音u相应地拼合成上外元音engu、angu。为了简化,本实施例中,将w等同于ngu。此时,上外元音engu将简化为ew,上外元音angu将简化为aw。上外元音在发音的过程汇总,上元音清晰响亮,外元音音值含混,此时外元音只表示下唇最终滑动的方向。
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有些汉字中的ou、ao相当于上外元音ew、aw。例如:厚、楼、投、头等汉字的ou相当于上外元音ew;涛、老、高、豪等汉字的ao相当于上外元音aw。
2.1.2.6.内外元音iu
本实施例中,内元音i与外元音u拼合成内外元音iu。内外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舌头发音状况与i基本相同,舌头前伸,使舌面前上抬接近硬腭,此时舌位高,舌尖接触下齿背;嘴唇发音状况与u基本相同,双唇撮成圆形、留一小孔、微闭,双唇略微外突。本实施例中,内外元音iu与ui相对。
在汉语拼音方案中有些汉字的ü相当于内外元音iu。例如:女、拘、句、菊、桔、举、屈、虚、迂、驴等汉字的ü相当于内外元音iu。
2.1.2.7.内下元音ie、ia
本实施例中,内元音i与下元音e、a拼合成内下元音ie、ia。内下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内元音i轻短,只表示下唇初始滑动的方向,而相应的下元音则清晰响亮。其中,内下元音ie与ien、ieng相对,内下元音ia与ian、iang相对。
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内下元音ie中的e读音与单念的e不同,这里的e念ê。ê在发音的过程中,舌头前伸,舌位半低;双唇半开,下唇半下,嘴角向两边展开。舌面前元音ê是舌面后元音e在舌面前元音i和ü=iu的牵动下(ü可以看成是i和u的合音iu),发音部位前移形成的。
例如:铁、列、切、耶、些、贴、聂、洁、撇、灭、斜、借等汉字即是以内下元音ie作为韵母;俩、家、恰、瞎、嗲、呀、甲、下、牙、峡、虾等汉字即是以内下元音ia作为韵母。
2.1.2.8.外下元音ue、ua
本实施例中,外元音u与下元音e、a相应地拼合成外下元音ue、ua。外下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外元音u轻短,只表示下唇初始滑动的方向,下元音清晰响亮。其中,外下元音ue与ue、ueng相对,外下元音ua与uan、uang相对。
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uo、o相当于外下元音ue。例如:多、托、郭、过、垛、窝、阔、所、错、昨、若、说、桌、活等汉字中的uo相当于外下元音ue;泼、播、摸、佛、坡、破、博、勃、匠、摩、婆、迫、墨等汉字中的o相当于外下元音ue;夸、挂、花、抓、蛙、刷、华、瓜、垮、耍等汉字中的ua相当于ua。
2.1.2.9.内上元音ien、ian、ieng、iang
本实施例中,内元音i与上元音en、an、eng、ang拼合成相应的内上元音ien、ian、ieng、iang。内上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内元音i轻短,只表示下唇初始滑动的方向,而上元音则清晰响亮。其中,内上元音ien、ieng与ie相对,内上元音ian、iang与ia相对。
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in相当于内上元音ien,ing相当于内上元音ieng。例如:音、阴、吝、秦、谨、吟、引、薪、敏、鬓、津、劲、心等汉字中的in相当于内上元音ien;烟、田、年、念、联、脸、恋、坚、简、见、牵、鲜、弦、显、贬等汉字中的韵母即是内上元音ian;英、应、营、静、青、轻、倾、行、型、形、邢、醒、幸等汉字中的ing相当于内上元音ieng;央、样、羊、凉、项、仰、良、匠、响、降、酿、蒋、详、乡等汉字中的韵母即是内上元音iang。
2.1.2.10.外上元音uen、uan、ueng、uang
本实施例中,外元音u分别与上元音en、an、eng、ang拼合成相应的外上元音uen、uan、ueng、uang。外上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外元音u轻短,其只表示下唇初始滑动的方向,而相应的上元音则清晰响亮。其中,外上元音uen、ueng与ue相对,外上元音uan、uang与ua相对。
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un和uen相当于外上元音uen,ong和ueng相当于外上元音ueng。例如:温、文、捆、昏、浑、谆、准、唇、润、村、存、损、孙、笋等汉字中的un便相当于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外上元音uen;弯、湾、完、玩、顽、川、喘、串、钻、酸、算等汉字即是以外上元音uan作为韵母;翁、嗡、瓮、蓊等汉字即是以外上元音ueng作为韵母;东、冬、董、冻、崇、宠、宗、总、聪、从、松、送等汉字中的ong便相当于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外上元音ueng;汪、王、往、旺、荒、妆、装、状、创、床、双、爽等汉字即是以外上元音uang作为韵母。
2.1.3三元音拼合和分类
本实施例中,将由三个方向不同的单元音拼合而成的元音叫三元音。三元音可分为:外下内元音uei、uai;外上内元音uey、uay;内下外元音ieu、iau;内上外元音iew、iaw;内外下元音iue、iua;内外上元音iuen、iuan、iueng、iuang。
2.1.3.1.外下内元音uei、uai
内元音u与下元音e、a以及内元音i拼合成外下内元音uei、uai。外内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外元音轻短,下元音清晰响亮,外元音音值含混,只表示下唇最终滑动的方向。其中,uei与ieu相对,uai与iau相对。
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为了节省字母,将外下内元音uei省略成ui。但ui这种写法违背了拼音素原理,所以本实施例中,使用的uei更为科学。
此外,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部分汉字中的ui、uei相当于外下内元音uei,部分汉字中的uai相当于外下内元音uai。例如:推、堆、追、锤、吹、悔、水、催、嘴、虽、退、归、回、悔等汉字中的ui相当于外内元音uei;快、拽、揣、乖、槐、衰、怪、歪、甩、拐、坏、踝、块、踹、外等汉字中的uai相当于外内元音uai。
2.1.3.2.外上内元音uey、uay
内元音u与上元音eng、ang以及内元音i拼合成外上内元音uengi、uangi。为了使用的方便,本实施例中个,将ngi简化为y,则外上内元音uengi变为uey,外上内元音uangi变为uay。外上内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外元音轻短,上元音清晰响亮,外元音音值含混,只表示下唇最终滑动的方向。
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有些汉字(例如:伟、威、巍、魏、魁、桅等)中的ui、uei相当于外上内元音uey,有些汉字(例如槐)中的uai相当于外上内元音uay。
2.1.3.3.内下外元音ieu、iau
内元音i与下元音e、a以及外元音u相应地拼合成内下外元音ieu、iau。发音时,内元音轻短,下元音清晰响亮,外元音音值含混,只表示下唇最终滑动的方向。其中,内下外元音ieu与uei相对,iau与uai相对。
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有些汉字(例如:丢、牛、谬、刘、纠、秋、球、溜、柳、扭、朽、久、有)中的iu、iou相当于内下外元音ieu,有些汉字(例如:飘、秒、交、巧、小、表、妙、敲、笑、叫)中的iao相当于内下外元音iau。
2.1.3.4.内上外元音iew、iaw
内元音i与上元音eng、ang以及外元音u相应地拼合成内上外元音iengu、iangu。为了使用的方便,本实施例中,将ngu简化为w。那么,内上外元音iengu变为iew,内上外元音iangu变为iaw。内上外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内元音轻短,下元音清晰响亮,外元音音值含混,只表示下唇最终滑动的方向。
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有些汉字(例如:优、秀)中的iu、iou相当于内上外元音iew,有些汉字(例如:挑、妙、跳、标、桥、翘、乔)中的iao相当于内上外元音iaw。
2.1.3.5.内外下元音iue、iua
本实施例中,内元音i、外元音u与e、a相应地拼合成内外下元音iue、iua。内外下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内元音和外元音轻短,只表示下唇开始移动的方向,下元音清晰响亮。其中,iue中的e读音与单念的e不同,这里的e念ê。iue与iuen、iueng相对,iua与iuan、iuang相对。
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有些汉字(例如:决、缺、掠、虐、靴、雪、约、略、薛、岳、学、月)中的üe相当于内外下元音iue,有些汉字(例如:抓、爪、刷、耍)中的rua相当于内外下元音iua。
2.1.3.6.内外上元音iuen、iuan、iueng、iuang
本实施例中,内元音i与外元音u以及en、an、eng相应地拼合成内外上元音iuen、iuan、iueng、iuang。内外上元音在发音的过程中,内元音和外元音轻短,只表示下唇开始移动的方向,上元音清晰响亮。iuen、iueng与iue相对,iuan、iuang与iua相对。
在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部分汉字(例如:晕、云、允、旬、寻、训、匀、运、君、骏、讯、韵、巡)中的ün相当于内外上元音iuen,部分汉字(例如:员、全、卷、圈、宣、渊、远、原、绢、犬、选、玄、劝)中的üan相当于内上元音iuan,部分汉字(例如:拥、庸、蛹、用、迥、窘、琼、凶、胸、兄、雄、熊、勇)中的iong相当于内外上元音iueng。
2.2.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表
在单元音直角坐标系分布表上,再将22个二元音和14个三元音填入在其坐标点上,从而形成了如图7所示的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图。
因为许多韵母的终点坐标都一样,所以一个坐标点填有多种韵母。为了分析清楚,可将以上分布图中的宽列分割成几个窄列,形成如图8所示的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图或韵母圆周分布图。
从图8中可看出,44个韵母在直角坐标系上匀称地、对称地分布在以原点为中心的圆周上,不但具有内匀称、外匀称,下匀称、上匀称,而且具有内外对称、下上对称、中心对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是是世界上最匀称的、最对称的的语音系统,这一种音和那一种音相近或相反,显得非常匀称或对称。这种相近和相反的整齐局面在西洋的语言里是见不到的。这显示出汉语是世界上最象形、最科学的语言。
2.3.四韵分类法
在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形拼音汉字韵母还可以按照韵尾进行分类。韵尾是韵母中最重要的音素,不但表示口腔发音时下唇运动的最终方向和最终位置,也表示物体运动的最终方向和最终位置。
按照韵尾的方向,本实施例中,将韵母分成内尾韵母、外尾韵母、下尾韵母、上尾韵母的“四韵”。
由内元音i作韵尾的韵母叫内尾韵母,有i、ei、ai、ui、uei、uai、ey、ay、uey、uay等10个;
由外元音u作韵尾的韵母叫外尾韵母,有u、eu、au、iu、ieu、iau、ew、aw、iew、iaw等10个;
由下元音e、a作韵尾的韵母叫下尾韵母,有e、a、ie、ia、ue、ua、iue、iua等8个;
由上元音en、an、eng、ang作韵尾的韵母叫上尾韵母,有en、an、eng、ang、ien、ian、ieng、iang、uen、uan、ueng、uang、iuen、iuan、iueng、iuang等16个。
将上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按照韵尾构成如图9所示的汉语拼意拼音韵母韵尾图。
从图9中可以看出,汉语拼意拼音韵母按韵尾分类不但表现出韵母中最重要的音素韵尾,而且符合韵母的直角坐标系分布和圆周分布;内尾韵母与外尾韵母完全对称,下尾韵母与上尾韵母完全对称。所以说,韵母按韵尾分类也同样科学,“四韵”合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形拼音汉字的拼音符既可以采用如图8所示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如图9所示进行分类,本发明不限于此。
3.汉语拼意拼音声调
此外,人发音时,可以控制声带的紧松变化,来控制声带振动频率的高低变化,进而控制音波频率的高低变化,从而控制音高的变化,即发出声调。
汉语的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本实施例中,将汉语语音分为四种声调:阴平、阳平、上升、去声。
阴平是一种高而平的调子,发音时自始至终声带保持同样的紧松程度,音高没有变化,如:妈。
阳平是一种由中度升到最高度的调子,发音时声带由半松拉到最紧程度,音高由半高往上升到最高,如:麻。
上声是一种由半低降到最低又往上升到半高,呈曲折型的调子,发音开始时声带就比较松,接着再放松到最低,然后拉紧到比阳平的收音略松一点的程度,音高由半低降到最低,再往上升到半高,显示出曲折的调型,如:马。
去声是一种由最高降到最低的调子,发音时声带由紧放松,音高由最高下降到最低,如:骂。
基于上述原理,构建了如表2所示的汉语拼意拼音声调表:
表2
序号 | 第1调 | 第2调 | 第3调 | 第4调 | 第5调 |
调类 | 阴平 | 阳平 | 上声 | 去声 | 轻声 |
调类 | 高高调 | 中高调 | 中低高调 | 高低调 | 低低调 |
调值 | 55 | 35 | 214 | 51 | 11 |
调符 | - | ˊ | ˇ | ˋ | |
例字 | 妈mā | 麻má | 马mǎ | 骂mà | 吗mɑ |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形拼音汉字拼音符的声母和韵母仅仅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形拼音汉字的拼音符也可以采用现有的汉语拼音字母或汉语注音符号,本发明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通过对汉语发音部位及发音过程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汉语拼意拼音字母,并利用所提出的汉语拼意拼音字母来构成形拼音汉字的拼音符。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汉语拼意拼音字母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人的发音习惯,其解决了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中的诸多不足,有助于人们更好的学习和使用汉语、汉字,同时对于汉语、汉字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41)
1.一种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形符映射步骤,按照形符名称音所对应的拼音编码,分别将形拼音汉字的形符映射到键盘或屏幕的按键上;
形符输入步骤,通过所述键盘或屏幕获取待输入形拼音汉字的形符,所述形符用于表示形拼音汉字的辅助语意,还用于表示物体相对运动中的相关物、参照物或运动物;
拼音符输入步骤,通过所述键盘或屏幕获取所述待输入形拼音汉字的拼音符,所述拼音符用于表示形拼音汉字的语音和主要语意,还用于表示所述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和形状;
显示步骤,对获取到的形符和拼音符进行分析后显示待输入形拼音汉字和相应的现行汉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拼音汉字由形符和拼音符拼合而成,拼合方式采用左形符右拼音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步骤中:
在显示待输入形拼音汉字和相应的现行汉字的同时,还显示所述待输入形拼音汉字和相应的现行汉字的语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拼音汉字由形符和拼音符拼合而成,拼合方式采用左形符右拼音符。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符采用现行汉字中的形符,包括以下类别:
自然类、植物类、动物类、器官类、生活用品类。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拼音符代替现行汉字中形音字的音符,与形音字中的形符一起拼成形拼音汉字,以代替形音字;
用拼音符代替现行汉字中拼意字的读音,与拼意字中的主要形符一起拼成形拼音汉字,以代替拼意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拼音符代替现行汉字中形音字的音符,与形音字中的形符一起拼成形拼音汉字,以代替形音字;
用拼音符代替现行汉字中拼意字的读音,与拼意字中的主要形符一起拼成形拼音汉字,以代替拼意字。
8.如权利要求1~4、7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拼音符包括汉语拼意拼音字母、汉语拼音字母或汉语注音符号。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拼音符包括汉语拼意拼音字母、汉语拼音字母或汉语注音符号。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拼音符包括汉语拼意拼音字母、汉语拼音字母或汉语注音符号。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口势象形造音法构建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字母。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口势象形造音法构建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字母。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口势象形造音法中,
用舌唇在口腔空间中的运动轨迹模拟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和形状,并阻碍和节制气流而生成相应的语音,从而获得表示语意的口势符号和语音符号。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口势象形造音法中,
用舌唇在口腔空间中的运动轨迹模拟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和形状,并阻碍和节制气流而生成相应的语音,从而获得表示语意的口势符号和语音符号。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字母包括汉语拼意拼音声母和汉语拼意拼音韵母。
16.如权利要求9~11、13和14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字母包括汉语拼意拼音声母和汉语拼意拼音韵母。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字母包括汉语拼意拼音声母和汉语拼意拼音韵母。
18.如权利要求15或17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是由口腔下部的舌尖、舌叶、舌面或下唇接触口腔上部,并阻碍气流而形成的声音,也叫作物音或辅音,其能够象形地表示运动物的窄宽度和硬软度,即物体向量;
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用舌唇的接触窄宽度象形地表示运动物的窄宽度,用舌唇的接触紧松度象形地表示运动物的硬软度;
按发音部位的接触窄宽度,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包括:
很窄舌尖辅音:d、t、1、n;
次窄舌叶辅音:z、c、s;zr、cr、sr、r;
次宽舌面辅音:g、k、h、ng;ji、qi、xi、i;
很宽唇面辅音:b、p、f、m;
按发音部位的接触紧松度,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包括:
很紧强爆辅音:d、z、zr、g、ji、b;
次紧弱爆辅音:t、c、cr、k、qi、p;
次松强擦辅音:l、s、sr、h、xi、f;
很松弱擦辅音:n、r、ng、i、m;
在汉语拼意拼音声母中,分别用zr、cr、sr代替现有汉语拼音方案中的zh、ch、sh;
在汉语拼意拼音声母中,用ng代替现有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零声母。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是由口腔下部的舌尖、舌叶、舌面或下唇接触口腔上部,并阻碍气流而形成的声音,也叫作物音或辅音,其能够象形地表示运动物的窄宽度和硬软度,即物体向量;
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用舌唇的接触窄宽度象形地表示运动物的窄宽度,用舌唇的接触紧松度象形地表示运动物的硬软度;
按发音部位的接触窄宽度,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包括:
很窄舌尖辅音:d、t、1、n;
次窄舌叶辅音:z、c、s;zr、cr、sr、r;
次宽舌面辅音:g、k、h、ng;ji、qi、xi、i;
很宽唇面辅音:b、p、f、m;
按发音部位的接触紧松度,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包括:
很紧强爆辅音:d、z、zr、g、ji、b;
次紧弱爆辅音:t、c、cr、k、qi、p;
次松强擦辅音:l、s、sr、h、xi、f;
很松弱擦辅音:n、r、ng、i、m;
在汉语拼意拼音声母中,分别用zr、cr、sr代替现有汉语拼音方案中的zh、ch、sh;
在汉语拼意拼音声母中,用ng代替现有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零声母。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按照发音部位的窄宽度和松紧度排列构成汉语拼意拼音声母矩阵分布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矩阵分布表包括: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按照发音部位的窄宽度和松紧度排列构成汉语拼意拼音声母矩阵分布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声母矩阵分布表包括:
22.如权利要求15、17、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是由口腔下部的下唇在口腔空间中运动,节制气流而形成的声音,也叫作动音或元音,其能够象形地表示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或形状,即运动向量;
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包括:
单元音,其表示由下唇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并节制气流而形成的元音;
二元音,其表示由两个不同方向的单元音拼合而成的元音;
三元音,其表示由三个不同方向的单元音拼合而成的元音。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是由口腔下部的下唇在口腔空间中运动,节制气流而形成的声音,也叫作动音或元音,其能够象形地表示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或形状,即运动向量;
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包括:
单元音,其表示由下唇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并节制气流而形成的元音;
二元音,其表示由两个不同方向的单元音拼合而成的元音;
三元音,其表示由三个不同方向的单元音拼合而成的元音。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是由口腔下部的下唇在口腔空间中运动,节制气流而形成的声音,也叫作动音或元音,其能够象形地表示运动物在参照物空间中的位置、运动轨迹或形状,即运动向量;
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包括:
单元音,其表示由下唇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并节制气流而形成的元音;
二元音,其表示由两个不同方向的单元音拼合而成的元音;
三元音,其表示由三个不同方向的单元音拼合而成的元音。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音包括:
内元音:i;
外元音:u;
下元音:e、a;
上元音:en、an、eng、ang。
26.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音包括:
内元音:i;
外元音:u;
下元音:e、a;
上元音:en、an、eng、ang。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元音i排在口腔纵轴的内端,所述外元音u排在口腔纵轴的外端,所述下元音e、a列在口腔竖轴的下端,所述上元音en、an、eng、ang列在在口腔竖轴的上端,构成汉语拼意拼音单元音直角坐标系分布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单元音直角坐标系分布表包括: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元音i排在口腔纵轴的内端,所述外元音u排在口腔纵轴的外端,所述下元音e、a列在口腔竖轴的下端,所述上元音en、an、eng、ang列在在口腔竖轴的上端,构成汉语拼意拼音单元音直角坐标系分布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单元音直角坐标系分布表包括:
29.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音包括:
下内元音:ei、ai;
上内元音:ey、ay;
外内元音:ui;
下外元音:eu、au;
上外元音:ew、aw;
内外元音:iu;
内下元音:ie、ia;
外下元音:ue、ua;
内上元音:ien、ian、ieng、iang;
外上元音:uen、uan、ueng、uang;
在所述二元音中,当ng与下内元音ei相拼时,省略ng,ei变音为er。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音包括:
下内元音:ei、ai;
上内元音:ey、ay;
外内元音:ui;
下外元音:eu、au;
上外元音:ew、aw;
内外元音:iu;
内下元音:ie、ia;
外下元音:ue、ua;
内上元音:ien、ian、ieng、iang;
外上元音:uen、uan、ueng、uang;
在所述二元音中,当ng与下内元音ei相拼时,省略ng,ei变音为er。
31.如权利要求23~25、27和28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音包括:
下内元音:ei、ai;
上内元音:ey、ay;
外内元音:ui;
下外元音:eu、au;
上外元音:ew、aw;
内外元音:iu;
内下元音:ie、ia;
外下元音:ue、ua;
内上元音:ien、ian、ieng、iang;
外上元音:uen、uan、ueng、uang;
在所述二元音中,当ng与下内元音ei相拼时,省略ng,ei变音为er。
32.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元音包括:
外下内元音:uei、uai;
外上内元音:uey、uay;
内下外元音:ieu、iau;
内上外元音:iew、iaw;
内外下元音:iue、iua;
内外上元音:iuen、iuan、iueng、iuang。
33.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元音包括:
外下内元音:uei、uai;
外上内元音:uey、uay;
内下外元音:ieu、iau;
内上外元音:iew、iaw;
内外下元音:iue、iua;
内外上元音:iuen、iuan、iueng、iuang。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元音包括:
外下内元音:uei、uai;
外上内元音:uey、uay;
内下外元音:ieu、iau;
内上外元音:iew、iaw;
内外下元音:iue、iua;
内外上元音:iuen、iuan、iueng、iuang。
35.如权利要求23~25、27~30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元音包括:
外下内元音:uei、uai;
外上内元音:uey、uay;
内下外元音:ieu、iau;
内上外元音:iew、iaw;
内外下元音:iue、iua;
内外上元音:iuen、iuan、iueng、iuang。
36.如权利要求32~34中任一项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中,利用au、iau、eu、ieu、ue、ue分别代替现有汉语拼音方案中的ao、iao、ou、iou、uo、o;
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中,利用ien、ieng、uei、uen、uenɡ分别代替现有汉语拼音方案中的in、ing、ui、un、onɡ;
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中,利用iu、iue、iuen、iuan、iuenɡ分别代替现有汉语拼音方案中的ü、üe、ün、üan、ionɡ。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中,利用au、iau、eu、ieu、ue、ue分别代替现有汉语拼音方案中的ao、iao、ou、iou、uo、o;
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中,利用ien、ieng、uei、uen、uenɡ分别代替现有汉语拼音方案中的in、ing、ui、un、onɡ;
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中,利用iu、iue、iuen、iuan、iuenɡ分别代替现有汉语拼音方案中的ü、üe、ün、üan、ionɡ。
38.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按照直角坐标系排列构成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表包括:
其中,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表的行表示口腔的纵轴,列表示口腔的竖轴。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按照直角坐标系排列构成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表包括:
其中,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直角坐标系分布表的行表示口腔的纵轴,列表示口腔的竖轴。
40.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按照韵尾还可以分为四韵:内尾韵母、外尾韵母、下尾韵母、上尾韵母,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还可以按照韵尾分布排列构成汉语拼意拼音韵母韵尾分布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韵尾分布表包括:
41.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按照韵尾还可以分为四韵:内尾韵母、外尾韵母、下尾韵母、上尾韵母,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还可以按照韵尾分布排列构成汉语拼意拼音韵母韵尾分布表,所述汉语拼意拼音韵母韵尾分布表包括: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09221.2A CN103927022B (zh) | 2014-03-21 | 2014-03-21 | 一种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09221.2A CN103927022B (zh) | 2014-03-21 | 2014-03-21 | 一种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27022A CN103927022A (zh) | 2014-07-16 |
CN103927022B true CN103927022B (zh) | 2017-07-28 |
Family
ID=51145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09221.2A Active CN103927022B (zh) | 2014-03-21 | 2014-03-21 | 一种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2702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59296B (zh) * | 2020-03-11 | 2024-07-02 | 北京说文造字科技有限公司 | 形拼意汉字输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0425A (zh) * | 2002-12-23 | 2003-05-28 | 沈昌 | 音形拼音汉字输入法 |
CN1598743A (zh) * | 2004-07-23 | 2005-03-23 | 李钢 | 按规范笔顺输入汉字的输入法及其键盘 |
CN1606043A (zh) * | 2003-12-09 | 2005-04-13 | 王付平 | 国际音标读音的完全破解 |
CN101017397A (zh) * | 2006-02-07 | 2007-08-15 | 劳英杰 | 计算机汉字输入系统及输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8649C (zh) * | 2002-10-16 | 2007-07-25 | 林宗兴 | 汉字“三形联想”形码输入法 |
-
2014
- 2014-03-21 CN CN201410109221.2A patent/CN10392702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0425A (zh) * | 2002-12-23 | 2003-05-28 | 沈昌 | 音形拼音汉字输入法 |
CN1606043A (zh) * | 2003-12-09 | 2005-04-13 | 王付平 | 国际音标读音的完全破解 |
CN1598743A (zh) * | 2004-07-23 | 2005-03-23 | 李钢 | 按规范笔顺输入汉字的输入法及其键盘 |
CN101017397A (zh) * | 2006-02-07 | 2007-08-15 | 劳英杰 | 计算机汉字输入系统及输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27022A (zh) | 2014-07-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Muzale et al. | Researching and documenting the languages of Tanzania | |
Kreidler |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A course book | |
Russell | Orthophony | |
Ball | Chinese and Sumerian | |
Sun et al. | Languages of the Greater Himalayan Region, Volume 9 A Grammar of Anong: Language Death Under Intense Contact | |
CN103927022B (zh) | 一种形拼音汉字输入方法 | |
Williams | Easy Lessons in Chinese: or Progressive Exercises to facilitate the study of that language, e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anton dialect | |
Mortensen22 et al. | Sorbung, an undocumented language of Manipur: Its phonology and place in Tibeto-Burman | |
CN110554783B (zh) | 一种拼音化精确输入法 | |
Craig | The speech arts: a textbook of oral English | |
Edkins |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 |
Fraser | The Etruscans: were they Celts? | |
DePaolo | Wells, Golding, and Auel: Representing the Neanderthal | |
Tucker | Introduction to the natural history of language | |
Edkins | “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s Exemplifying the Origin and Growth of Human Speech | |
CN114944218B (zh) | 一种用于声母构音障碍矫治的数据查询处理方法及数据库系统 | |
CN111459296B (zh) | 形拼意汉字输入方法及电子设备 | |
Russell | Orthophony: 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voice in elocution | |
Wyld | A short history of English: with a bibliography of recent books on the subject, and lists of texts and editions | |
Monroe | Manual of Physical and Vocal Training: For the Use of Schools and for Private Instruction | |
Fenno | The Science and Art of Elocution: Embracing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eries of Exercises for Gesture, Calisthenic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Voice | |
Mosher | The Effective Speaking Voice: With Passage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 |
Brown et al. | The Key to Expression | |
Griffith | Class-book in Oratory: A Complete Drill Book for Practice of the Principles of Vocal Physiology, and for Acquiring the Art of Elocution and Oratory Comprising All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Vocal Delivery and Gesture, with All the Later Selections for Public Recitals... | |
Shoemaker | Practical Elocution: For Use in Colleges and Schools, and by Private Studen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