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6852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16852A CN103916852A CN201210591580.7A CN201210591580A CN103916852A CN 103916852 A CN103916852 A CN 103916852A CN 201210591580 A CN201210591580 A CN 201210591580A CN 103916852 A CN103916852 A CN 1039168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data transmission
- service module
- short
- junction ser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一种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检测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第一动作信息;当获得第一动作信息时,触发开启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并发送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以及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识别码,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为预设的与第一动作信息对应的传输协议;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短程传输协议;检测第一短程传输协议和第二短程传输协议是否匹配;若匹配,通过第一短程通信模块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识别码;在接收第二识别码之后,在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短程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正飞速发展,作为通信端的智能终端,比如手机,Pad,Laptop,TV等设备之间,可以进行一系列扩展功能。比如,智能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云端服务实现功能的扩展,并带来多样化的互联网服务内容。并且,智能终端设备之间还可以通过云端连接或者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实现信息的存储,恢复和共享等,以满足用户越来越多的需求。
而进一步的,比如手机与手机之间,可以进行图片传输、短信息传输、相互通话等多样化的互联网服务内容。
以图片传输为例,手机与手机之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图片的传输。
通过使用云端服务实现手机与手机之间的图片传输。
当手机A需要传送一张图片给手机B,首先会登录服务器,然后将该图片存储在服务器上,然后用户B登录服务器之后,在服务器中进行下载。
最常见的应用是Bump(碰一下跨平台传输数据),两个手机之间只需要互相“碰撞”就可以相互交换联系信息,照片或聊天,通过手机的重力感应感知到“碰撞”,然后通过网络将GPS的地理位置与碰撞时间等信息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最接近的时间点和地点判断出另外一台手机或者电脑的IP地址,为它们建立通信配对,从而实现进行数据的传输。
比如,在碰撞手机之前每位用户选择他们希望互相发送给对方的图片信息。使用该应用时,两个用户将他们的手机相互碰撞,数据会自动经分别的网络服务器上面在传到各自用户上,然后在5~10秒之间,屏幕会在双方手机上显示。
而使用Bump时,必须依赖于第三方服务器,即云端服务器才能够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在使用Bump时,会出现耗时长,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而为了避免使用Bump出现的需要依赖第三方服务器,并且耗时长,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还可以通过设备直连的方式进行手机与手机之间的图片的传输。
以蓝牙为例。
当两个手机之间具有蓝牙时,首先会通过相互搜索,相互发现彼此手机的存在,对于手机A来说,在进行搜索时,不但能够搜索到手机B的存在,还能够搜索到其他手机的存在,比如手机C。
当手机A搜索到手机B和手机C的存在时,由于手机A只需要和手机B传输图片,因此,手机A会选择手机B,然后两者之间进行验证之后,再进行图片的传输。
而使用设备直连的方式,能够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直接数据传输,而不需要依赖于第三方服务器,因此,传输效率较高,并且耗时短。
而本申请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在使用通过设备直连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虽然不依赖于第三方服务器,并不能像使用云端服务实现手机与手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时,能够使用Bump,以使两个设备之间只需要互相“碰撞”就可以相互交换传输数据,而在进行数据交互时需要首先进行设备识别,而在设备识别时,提供识别的为手机的设备型号,有可能导致用户识别错误进而产生误操作,进一步导致手机接收用户的误操作指令,出现与其他手机连接错误或者连接不上的情况。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通过设备直连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因为使用手机的设备型号进行连接,导致在手机侧出现连接错误或者连接不上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一种移动终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设备直连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因为使用手机的设备型号进行连接,导致在手机侧出现连接错误或者连接不上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移动终端,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具有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第二移动终端中具有第二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二数据传输应用程序,其中,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相同,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第一动作信息;当获得所述第一动作信息时,触发开启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并发送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以及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识别码,所述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为预设的与所述第一动作信息对应的传输协议;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短程传输协议;检测所述第一短程传输协议和所述第二短程传输协议是否匹配;若匹配,通过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识别码;在接收所述第二识别码之后,在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优选的,在所述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一动作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开启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在第一数据传输界面上获得一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界面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开启之后显示的界面。
优选的,所述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第一动作信息,具体包括:通过重力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晃动;若是,获得所述第一动作信息。
优选的,所述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一动作信息,具体包括:通过陀螺仪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角速度是否满足预设的角速度阈值;若是,获得所述第一动作信息。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短程传输协议;检测所述第一短程传输协议和所述第三短程传输协议是否匹配;若是,在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停止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优选的,所述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具体包括:显示第一输入界面;获得外部输入的第一验证码;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包含所述第一验证码的验证信息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接收由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优选的,所述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具体包括:显示第二输入界面;获得外部输入的第二验证码;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包含第三验证码的验证信息;
检测所述第二验证码和第三验证码是否相同;若是,获得第二确认信息;根据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另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
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具有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第二移动终端中具有第二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二数据传输应用程序,其中,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相同,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第一动作信息;第一开启单元,用于当获得所述第一动作信息时,触发开启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并发送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以及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识别码,所述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为预设的与所述第一动作信息对应的传输协议;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短程传输协议;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短程传输协议和所述第二短程传输协议是否匹配;第二接收单元,用于若匹配,通过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识别码;建立单元,用于在接收所述第二识别码之后,在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优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二开启单元,用于在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一动作信息之前,开启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第一获得单元,用于在第一数据传输界面上获得一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界面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开启之后显示的界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体包括:第三检测单元,用于通过重力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晃动;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若是,获得所述第一动作信息。
优选的,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体还包括:第四检测单元,用于通过陀螺仪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角速度是否满足预设的角速度阈值;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若是,获得所述第一动作信息。
优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三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之后,接收所述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短程传输协议;第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短程传输协议和所述第三短程传输协议是否相同;停止单元,用于若是,在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停止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优选的,所述发送单元具体包括:第一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输入界面;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操作体输入的第一验证码;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包含所述第一验证码的验证信息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第三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优选的,所述发送单元具体包括: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二输入界面;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外部输入的第二验证码;第五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包含第三验证码的验证信息;第五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验证码和第三验证码是否相同;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若是,获得第二确认信息;第四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将数据传输应用程序(比如Bump)结合短程通信模块来进行数据交互,通过使用动作信息来触发开启短程通信模块,并且发送具有特定标示的识别码进行相互识别,进而来建立数据传输通道,避免了使用手机型号进行设备识别,进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设备直连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因为使用手机的设备型号进行连接,导致在手机侧出现连接错误或者连接不上的技术问题,具有连接正确率高,进而提高用户体验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能够使用多种装置采集获得动作信息来触发实现数据通道的建立,采集方式多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传输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启了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之后显示的界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种验证过程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种验证过程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设备直连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因为使用手机的设备型号进行连接,导致在手机侧出现连接错误或者连接不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一种移动终端,其解决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一种移动终端,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移动终端,第一移动终端具有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第二移动终端中具有第二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二数据传输应用程序,其中,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二短程通信模块相同。
进一步的,通过检测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动作信息来触发开启第一短程通信模块,进而发送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以及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识别码,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为预设的与第一动作信息对应的传输协议;然后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短程传输协议;进一步的,检测第一短程传输协议和第二短程传输协议是否匹配;若匹配,通过第一短程通信模块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识别码;在接收第二识别码之后,在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在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交互方式,通过使用动作信息来触发开启短程通信模块,并且发送具有特定标示的识别码进行相互识别,进而来建立数据传输通道,避免了使用手机型号进行设备识别,进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设备直连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因为使用手机的设备型号进行连接,导致在手机侧出现连接错误或者连接不上的技术问题,具有连接正确率高,进而提高用户体验的技术效果。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实现原理、具体实施过程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进一步的,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移动终端。
进一步的,第一移动终端具有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第二移动终端中具有第二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二数据传输应用程序。
其中,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二短程通信模块相同。
在实际情况中,移动终端可以有多种,比如手机,PAD,笔记本电脑等,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手机举例。
进一步的,在实际情况中,短程通信模块可以为蓝牙,NFC,WIFI等,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蓝牙举例,NFC,WIFI的处理方式和蓝牙的处理方式类似,本申请不再重复描述。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传输应用程序具体使用Bump举例。
下面,对上述场景进行具体的描述。
第一移动终端为A手机,由A用户使用,具有第一蓝牙,以及第一Bump。
第二移动终端为B手机,由B用户使用,具有第二蓝牙,以及第二Bump。
进一步的,第一蓝牙和第二蓝牙为相同的设备,第一Bump和第二Bump为相同的数据传输应用程序。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S101,检测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第一动作信息。
S102,当获得第一动作信息时,触发开启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并发送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以及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识别码。
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为预设的与第一动作信息对应的传输协议。
S103,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短程传输协议。
S104,检测第一短程传输协议和第二短程传输协议是否匹配。
S105,若匹配,通过第一短程通信模块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识别码。
S106,在接收第二识别码之后,在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S107,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上述过程则为本申请提出的新型交互方式,通过使用动作信息来触发开启短程通信模块,并且发送具有特定标示的识别码进行相互识别,进而来建立数据传输通道,避免了使用手机型号进行设备识别,进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设备直连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因为使用手机的设备型号进行连接,导致在手机侧出现连接错误或者连接不上的技术问题,具有连接正确率高,进而提高用户体验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在S101之前,即获得第一动作信息之前,首先会开启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
进一步的,在开启该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之后,即会在第一数据传输界面上获得一待传输数据。
其中,第一数据传输界面为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开启之后显示的界面。
如图2所示,则为开启了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之后显示的界面,在该界面中具有5张图片的编号:1,2,3,4,5。
每一张图片前端具有一待选框,当用户点选第2张图片之后,在手机侧,则会检测到第2张图片为待传输数据。
当然,待传输数据不仅限于图片,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数据,比如文本数据,电话号码数据等等,在此本申请不做限制。
更为具体的,在S101中,检测第一动作信息具有多种检测方法,比如使用重力传感器检测,或者使用陀螺仪检测。
当使用重力传感器检测时,具体的检测过程为:
通过重力传感器检测第一移动终端是否晃动。若是,获得第一动作信息。
例如:在打开了Bump之后,若手机中设置了重力传感器,则重力传感器则会一直处于检测状态,当用户晃动了手机,在手机侧则会通过重力传感器检测到该手机被晃动,进而能够获得第一动作信息。
而更为具体的,当使用重力传感器检测时,可以规定手机晃动的强弱,以避免接收用户的误操作进行执行,进而减少手机的程序运行的负担。
当使用陀螺仪进行检测时,具体的检测过程为:
通过陀螺仪检测第一移动终端的角速度是否满足预设的角速度阈值。若是,获得第一动作信息。
例如:在打开了Bump之后,若手机中设置了陀螺仪,则陀螺仪则会一直处于检测状态,当用户晃动了手机,在手机侧则会通过陀螺仪检测到该手机被晃动时的角速度,进而能够获得第一动作信息。
而更为具体的,当使用陀螺仪检测时,可以规定手机的角速度大小以及角速度的方向,以避免接收用户的误操作进行执行,进而减少手机的程序运行的负担。
进一步的,在执行了S101,获得第一动作信息之后,则会执行S102:触发开启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并发送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以及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识别码。
具体的,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为预设的与第一动作信息对应的传输协议,更为具体的,第一短程传输协议是第一短程通信模块特定的,并用来与其他移动终端进行身份匹配的短程传输协议,该短程传输协议中包含了特定的文本内容,命令,字符或者字符编码等,例如:G-Sensorfinding。
进一步的,特定的字符编码是在获得了第一动作信息之后,由第一动作信息触发开启短程通信模块之后生成的,存在于短程传输协议中,该协议中特定的字符编码是根据第一动作信息特定生成的,或者可以接受用户编辑获得,若接收到其他移动终端发送的短程传输协议中也包含了该字符串,则表明两者是匹配的短程传输协议。
进一步的,第一识别码是第一移动终端唯一的身份标识码,用来标示第一移动终端的身份,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识别码具体为PIN(Personal IdentificationNumber)码,就是安装在第一移动终端中的SIM卡特有的个人识别密码,设置的原始密码是1234或0000。如果启用了开机PIN码,那么每次开机后就要输入4位数PIN码,PIN码是可以修改的,用来保护SIM卡不被其他用户盗用。
因此,在执行了S102之后,则会执行S103: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短程传输协议。
在实际应用中,在第一移动终端发送了自身的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以及第一识别码之后,会接收到周围其他移动终端发送的短程传输协议,比如接收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短程传输协议,第三移动终端的第三短程传输协议,或者N个移动终端的N个短程传输协议。
进一步的,在接收到这些短程传输协议之后,则会检测这些短程传输协议与自身的短程传输协议进行匹配。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则默认为只有第二移动终端与第一移动终端在进行数据交互。
因此,则会执行S104,检测第一短程传输协议和第二短程传输协议是否匹配。
若当第二短程传输协议也包含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中特定的字符编码:G-Sensorfinding,则说明两者是匹配的。
在匹配之后,则执行S105:通过第一短程通信模块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识别码。
在接受第二识别码之后,则会执行S106:在接收第二识别码之后,在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进而执行S107。
更为具体的,在S107中,在传输数据时,包含了使用验证码验证的过程。
验证过程具体有如下两种方式。
如图3所示,第一种方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S301,显示第一输入界面。
S302,获得外部输入的第一验证码。
S303,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将包含第一验证码的验证信息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S304,接收由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
S305,根据第一确认信息,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上述实施过程,是第一移动终端主动发送验证码给第二移动终端进行验证的过程。
如图4所示,第二种方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S401,显示第二输入界面。
S402,获得外部输入的第二验证码。
S403,通过数据传输通道,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包含第三验证码的验证信息。
S404,检测第二验证码和第三验证码是否相同。
S405,若是,获得第二确认信息。
S406,根据第二确认信息,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上述实施过程,是第一移动终端被动接收验证码进行验证的过程。
应当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例举的上述两种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在实际情况中,随着短程通信技术的发展,比如蓝牙,在建立了数据传输通道之后,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蓝牙安全机制进行数据传输,进一步的,蓝牙安全机制中已经附带有移动终端之间验证时需要的验证密码,并能够主动进行验证,因此,在实际情况中,除了具有上面两种情况进行连接之外,还可以按照蓝牙安全机制进行连接。在实际情况中,具体的连接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制。
当然,上述实施过程并不仅限于在蓝牙中使用,在实际情况中,该方法还可以应用于NFC以及WIFI。
进一步的,当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数据通道之后,还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具有第三移动终端进行干扰。
比如,该第三移动终端也具有与两者相同的短程通信模块,并且也开启了短程通信模块,请求与第一移动终端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当具有上面的情况时,则第一移动终端会具有下面的处理方式:
首先,接收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短程传输协议。
其次,检测第一短程传输协议和第三短程传输协议是否匹配。
若是,则在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停止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移动终端与第二移动终端之间的短程传输协议是特定的,因此,第一移动终端在接收到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短程传输协议时,会与自身的短程传输协议进行匹配。
若匹配不成功,则表明第三移动终端与其不是相同协议内的移动终端,因此判定第三移动终端干扰不成功,则丢弃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短程传输协议,继续和第二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传输。
当匹配成功时,则表明第三移动终端也具有和第一移动终端以及第二移动终端相同的短程传输协议,因此判定第三移动终端干扰成功,则控制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停止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进一步的,第一移动终端会检测第三移动终端是否关闭短程通信模块,检测到第三移动终端关闭了短程通信模块之后,再与第二移动终端建立数据通道。
下面使用具体的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
第一移动终端为A手机,由A用户使用,具有第一蓝牙,以及第一Bump。
第二移动终端为B手机,由B用户使用,具有第二蓝牙,以及第二Bump。
第三移动终端为C手机,由C用户使用,具有第三蓝牙。
进一步的,第一蓝牙,第二蓝牙,第三蓝牙为相同的设备,第一Bump和第二Bump为相同的数据传输应用程序。
A用户需要传送图片给B用户时,会打开第一Bump,并通知B用户打开第二Bump。
A手机接收A用户的操作打开第一Bump之后,会显示出Bump界面,并且,Bump界面上会显示出图片,等待用户点选。
当A用户点选了图片时,Bump界面上出现的画面则会如图2所示。
进一步的,当A用户点选了图片之后,A用户和B用户则会共同摇动手机,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在A手机侧,通过重力传感器接收到该第一动作信息之后,则会触发开启第一蓝牙,并触发发送第一蓝牙传输协议以及A手机的PIN码。
进一步的,在B手机侧,也会具有上述类似的操作,触发开启第二蓝牙,并触发发送第二蓝牙传输协议以及B手机的PIN码。
进一步的,在双方都发送自己的蓝牙传输协议时,也会接收到对方发送的蓝牙传输协议。
当匹配时,则会交换获得双方的PIN码,进而建立了数据传输通道。
而此时,若C用户在A用户和B用户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想要进行干扰,则C用户在A用户和B用户晃动手机时,也开启自己的蓝牙功能,因此,C手机也会向周围发送自己的第三蓝牙传输协议。
进一步的,在A手机与B手机侧,都会检测第三蓝牙传输协议是否与自己的传输协议相匹配。
若不匹配,则说明C手机并不是以晃动手机为触发信号开启的蓝牙功能,而是以普通的方式触发开启了蓝牙功能,则双方不接受C手机的第三蓝牙传输协议。
若匹配,则说明C手机是以晃动手机为触发信号开启的蓝牙功能,干扰成功,则A手机会停止与B手机的数据传输通道的建立,并在C手机关闭蓝牙功能之后才能够继续进行数据通道的建立。
进一步的,当A手机与B手机建立了数据传输通道,以A手机主动发送验证码给B手机验证为例,A手机会显示第一界面给A用户,当A用户输入一密码并确定时,A手机则会将该密码发送给B手机进行验证,当B手机验证成功之后,A手机则会将图片发送给B手机,进而完成了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数据传输应用程序(比如Bump)结合短程通信模块来进行数据交互,通过使用动作信息来触发开启短程通信模块,并且发送具有特定标示的识别码进行相互识别,进而来建立数据传输通道,避免了使用手机型号进行设备识别,进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设备直连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因为使用手机的设备型号进行连接,导致在手机侧出现连接错误或者连接不上的技术问题,具有连接正确率高,进而提高用户体验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能够使用多种装置采集获得动作信息来触发实现数据通道的建立,采集方式多样。
上面的实施例描述了数据传输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下面的实施例描述该方法对应的移动终端。
实施例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
进一步的,移动终端具有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
进一步的,第二移动终端中具有第二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二数据传输应用程序。
其中,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二短程通信模块相同。
如图5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检测单元501,第一开启单元502,第一接收单元503,第二检测单元504,第二接收单元505,建立单元506,第一发送单元507。
下面对各个单元的功能进行具体的介绍。
第一检测单元501,用于检测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第一动作信息。
第一开启单元502,用于当获得第一动作信息时,触发开启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并发送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以及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识别码,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为预设的与第一动作信息对应的传输协议。
第一接收单元503,用于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短程传输协议。
第二检测单元504,用于检测第一短程传输协议和第二短程传输协议是否匹配。
第二接收单元505,用于若匹配,通过第一短程通信模块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识别码。
建立单元506,用于在接收第二识别码之后,在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第一发送单元507,用于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进一步的,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开启单元,用于在检测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一动作信息之前,开启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在第一数据传输界面上获得一待传输数据,其中,第一数据传输界面为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开启之后显示的界面。
进一步的,第一检测单元501具体包括: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通过重力传感器检测第一移动终端是否晃动。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若是,获得第一动作信息。
进一步的,第一检测单元501具体还包括:
第四检测单元,用于通过陀螺仪检测第一移动终端的角速度是否满足预设的角速度阈值。
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若是,获得第一动作信息。
进一步的,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之后,接收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短程传输协议。
第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一短程传输协议和第三短程传输协议是否相同。
停止单元,用于若是,在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停止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进一步的,发送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输入界面。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操作体输入的第一验证码。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将包含第一验证码的验证信息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确认信息,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进一步的,发送单元具体包括:
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二输入界面。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外部输入的第二验证码。
第五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数据传输通道,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包含第三验证码的验证信息。
第五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二验证码和第三验证码是否相同。
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若是,获得第二确认信息。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第二确认信息,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通过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将数据传输应用程序(比如Bump)结合短程通信模块来进行数据交互,通过使用动作信息来触发开启短程通信模块,并且发送具有特定标示的识别码进行相互识别,进而来建立数据传输通道,避免了使用手机型号进行设备识别,进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设备直连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因为使用手机的设备型号进行连接,导致在手机侧出现连接错误或者连接不上的技术问题,具有连接正确率高,进而提高用户体验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能够使用多种装置采集获得动作信息来触发实现数据通道的建立,采集方式多样。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终端具有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第二移动终端中具有第二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二数据传输应用程序,其中,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相同,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第一动作信息;
当获得所述第一动作信息时,触发开启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并发送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以及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识别码,所述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为预设的与所述第一动作信息对应的传输协议;
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短程传输协议;
检测所述第一短程传输协议和所述第二短程传输协议是否匹配;
若匹配,通过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识别码;
在接收所述第二识别码之后,在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一动作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开启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
在第一数据传输界面上获得一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界面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开启之后显示的界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第一动作信息,具体包括:
通过重力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晃动;
若是,获得所述第一动作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一动作信息,具体包括:
通过陀螺仪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角速度是否满足预设的角速度阈值;
若是,获得所述第一动作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短程传输协议;
检测所述第一短程传输协议和所述第三短程传输协议是否匹配;
若是,在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停止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具体包括:
显示第一输入界面;
获得外部输入的第一验证码;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包含所述第一验证码的验证信息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接收由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具体包括:
显示第二输入界面;
获得外部输入的第二验证码;
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包含第三验证码的验证信息;
检测所述第二验证码和第三验证码是否相同;
若是,获得第二确认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具有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第二移动终端中具有第二短程通信模块和第二数据传输应用程序,其中,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相同,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第一动作信息;
第一开启单元,用于当获得所述第一动作信息时,触发开启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并发送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以及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识别码,所述第一短程传输协议为预设的与所述第一动作信息对应的传输协议;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短程传输协议;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短程传输协议和所述第二短程传输协议是否匹配;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若匹配,通过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识别码;
建立单元,用于在接收所述第二识别码之后,在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开启单元,用于在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获得一动作信息之前,开启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在第一数据传输界面上获得一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界面为所述第一数据传输应用程序开启之后显示的界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体包括:
第三检测单元,用于通过重力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是否晃动;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若是,获得所述第一动作信息。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具体还包括:
第四检测单元,用于通过陀螺仪检测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角速度是否满足预设的角速度阈值;
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若是,获得所述第一动作信息。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之后,接收所述第三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三短程传输协议;
第四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短程传输协议和所述第三短程传输协议是否相同;
停止单元,用于若是,在所述第一短程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短程通信模块之间停止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输入界面;
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操作体输入的第一验证码;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将包含所述第一验证码的验证信息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由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确认信息,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包括:
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二输入界面;
第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外部输入的第二验证码;
第五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包含第三验证码的验证信息;
第五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验证码和第三验证码是否相同;
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若是,获得第二确认信息;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认信息,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移动终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91580.7A CN103916852B (zh) | 2012-12-28 | 2012-12-28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一种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91580.7A CN103916852B (zh) | 2012-12-28 | 2012-12-28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一种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16852A true CN103916852A (zh) | 2014-07-09 |
CN103916852B CN103916852B (zh) | 2018-04-27 |
Family
ID=51042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91580.7A Active CN103916852B (zh) | 2012-12-28 | 2012-12-28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一种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916852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25657A (zh) * | 2014-07-30 | 2014-10-29 | 广州金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WiFi连接的方法、用户设备、云端服务器及系统 |
CN104156066A (zh) * | 2014-07-29 | 2014-11-19 | 杨松 | 智能移动终端无线接收上传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219617A (zh) * | 2014-08-22 | 2014-12-1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服务获取方法及装置 |
CN105701657A (zh) * | 2016-01-08 | 2016-06-22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nfc的安全支付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5959298A (zh) * | 2016-06-24 | 2016-09-21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 |
CN108024223A (zh) * | 2017-12-07 | 2018-05-1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数据分享方法及装置 |
CN110049480A (zh) * | 2019-05-23 | 2019-07-23 | 深圳云里物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设备的认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1918414A (zh) * | 2020-07-27 | 2020-11-10 | 深圳市亿道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安卓系统下的无线多重冗余通讯方法 |
CN113542393A (zh) * | 2021-07-12 | 2021-10-22 | 交互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10312A1 (en) * | 2007-07-13 | 2009-01-22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file by use of a throwing gesture to a mobile terminal |
CN102427377A (zh) * | 2011-07-29 | 2012-04-25 |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利用加速度感应器建立蓝牙连接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545964A (zh) * | 2010-12-16 | 2012-07-04 |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碰撞触发信息交互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
CN102594412A (zh) * | 2011-12-30 | 2012-07-18 | 深圳市车音网科技有限公司 | 蓝牙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640427A (zh) * | 2009-09-24 | 2012-08-15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加速度计轻碰检测以发起nfc通信 |
CN102821192A (zh) * | 2012-06-30 | 2012-12-12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2012
- 2012-12-28 CN CN201210591580.7A patent/CN1039168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10312A1 (en) * | 2007-07-13 | 2009-01-22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file by use of a throwing gesture to a mobile terminal |
CN102640427A (zh) * | 2009-09-24 | 2012-08-15 |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 加速度计轻碰检测以发起nfc通信 |
CN102545964A (zh) * | 2010-12-16 | 2012-07-04 |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碰撞触发信息交互的通信方法及系统 |
CN102427377A (zh) * | 2011-07-29 | 2012-04-25 | 上海合合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利用加速度感应器建立蓝牙连接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594412A (zh) * | 2011-12-30 | 2012-07-18 | 深圳市车音网科技有限公司 | 蓝牙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821192A (zh) * | 2012-06-30 | 2012-12-12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56066A (zh) * | 2014-07-29 | 2014-11-19 | 杨松 | 智能移动终端无线接收上传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156066B (zh) * | 2014-07-29 | 2019-02-12 | 杨松 | 智能移动终端无线接收上传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125657A (zh) * | 2014-07-30 | 2014-10-29 | 广州金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WiFi连接的方法、用户设备、云端服务器及系统 |
CN104219617A (zh) * | 2014-08-22 | 2014-12-1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服务获取方法及装置 |
CN104219617B (zh) * | 2014-08-22 | 2016-01-20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服务获取方法及装置 |
CN105701657A (zh) * | 2016-01-08 | 2016-06-22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nfc的安全支付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5959298A (zh) * | 2016-06-24 | 2016-09-21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 |
CN108024223A (zh) * | 2017-12-07 | 2018-05-1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数据分享方法及装置 |
CN110049480A (zh) * | 2019-05-23 | 2019-07-23 | 深圳云里物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设备的认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1918414A (zh) * | 2020-07-27 | 2020-11-10 | 深圳市亿道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安卓系统下的无线多重冗余通讯方法 |
CN113542393A (zh) * | 2021-07-12 | 2021-10-22 | 交互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16852B (zh) | 2018-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16852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以及一种移动终端 | |
CN103927654B (zh) | 一种移动终端与pos机接触通讯方法、装置及支付方法 | |
CN104636924B (zh) | 一种安全支付方法、服务器以及系统 | |
CN102780513A (zh) | 移动终端以及移动终端之间实现蓝牙通信的方法 | |
CN104348686B (zh) | 一种终端设备与网关设备间的互联方法和装置 | |
EP3117586A1 (en) | Cross-layer context management | |
CN102685025B (zh) | 一种多终端业务切换方法、终端和系统 | |
CN112119673B (zh) | 支持多种无线通信协议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 | |
CN106231572A (zh) | 伪基站垃圾短信鉴别方法及系统 | |
CN108353339A (zh) | 一种设备之间组网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4052539A (zh) | 智能手机利用北斗终端使用卫星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710549A (zh) | 通过摄像建立通信连接关系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 |
CN103249014A (zh) | 加密移动通讯的短信的方法 | |
CN106413032B (zh) | 一种热点建立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3561087A (zh) | 一种设备互连方法及装置 | |
CN104270826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3024741A (zh) | 短信认证方法及系统 | |
CN103327467A (zh) | 移动终端呼叫转移方法和系统 | |
CN106060787A (zh) |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3888264A (zh) | 基于后台数据交换的手机间数据转移方法、终端及系统 | |
CN104936248A (zh) | 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系统及无线路由装置 | |
CN105744520B (zh) | 一种应用业务的发放验证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2932564B (zh) | 一种融合VoIP/IM与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代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KR101809317B1 (ko) | 데이터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 |
US8451993B2 (en) | Dial-up conn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of mobile data termina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