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4488A - 耳机插座 - Google Patents

耳机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4488A
CN103904488A CN201210586342.7A CN201210586342A CN103904488A CN 103904488 A CN103904488 A CN 103904488A CN 201210586342 A CN201210586342 A CN 201210586342A CN 103904488 A CN103904488 A CN 103904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wafer
earphone
earphone socket
headset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63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4488B (zh
Inventor
李进良
李念
李良
邱泽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Huawei Device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863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044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04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4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4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4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一耳机插座,耳机插座包括座体、第一触片、第二触片、第三触片、第四触片、第五触片及第六触片,座体开设耳机插孔,第一、二、三触片分别和一耳机插头的各独立金属毂相配合并对应电连接,第三触片接收耳机插头的耳机右声道信号,第四触片与第一触片正对设置,且与第一触片对应的金属毂相配合并对应电连接,第五触片包括弯折部及抵靠部,弯折部与耳机插头的连接左声道信号的金属毂相配合并对应电连接,抵靠部与第六触片相抵触。通过第五及第六触片判断耳机插头是否已经完全插入耳机插孔,通过第一及第四触片感应耳机插头的最后一个金属毂,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耳机插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耳机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耳机插座通常在耳机插孔底部设置感应触片,当耳机插头完全插入耳机插孔时,感应触片可以感应到耳机插头末端。然而这种耳机插座,当插入其他非金属的柱状物体(例如:光纤),也会判断为耳机插头插入,从而造成判断的失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着的耳机插座检测准确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插座,所述耳机插座包括座体、第一触片、第二触片、第三触片、第四触片、第五触片及第六触片,所述座体开设耳机插孔,所述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及第三触片沿所述耳机插孔的入口至底部依次设置于所述耳机插孔一侧,所述第四触片、第五触片及第六触片沿所述耳机插孔的入口至底部依次设置于所述耳机插孔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及第三触片分别和一耳机插头的各独立金属毂相配合并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三触片用于接收耳机右声道信号,所述第四触片与所述第一触片正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触片对应的金属毂相配合并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五触片包括弯折部及抵靠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耳机插头的连接左声道信号的金属毂相配合并对应电连接,所述抵靠部与所述第六触片相抵触,当所述耳机插头完全插入所述耳机插孔内时,所述第五触片的弯折部抵触并弹性变形,所述第五触片的抵靠部与所述第六触片相分离,所述第六触片用于连接一检测所述第五触片及第六触片断开的第一检测电路,所述第四触片用于连接一检测所述第一触片及第四触片接通的第二检测电路。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座体开设多个用于收容所述第一触片、第二触片、第三触片、第四触片、第五触片及第六触片的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第三收容槽、第四收容槽、第五收容槽及第六收容槽。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五触片包括第五固定部、连接片及弯折片,所述连接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邻近所述耳机插孔的入口设置,所述第二端邻近所述耳机插孔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五固定部连接于所述连接片第二端,所述第五固定部及连接片固定于所述座体上,所述弯折片连接于所述连接片的第一端,且朝所述耳机插孔的底部延伸,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弯折片延伸的末端,所述弯折部为U形弯折结构,所述弯折部沿远离所述连接片的方向突出,所述抵靠部连接于所述弯折部末端。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片第二端还连接一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弯折部凹陷内,限制所述弯折部的行程。
结合第二种或第三种中任何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六触片包括第六固定部及第六连接部,所述第六固定部及第六连接部固定于所述座体内,所述第六连接部抵靠于所述第五触片的抵靠部,所述第六连接部还开设缺口,所述第五触片的弯折部位于所述缺口内。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耳机插座还包括光纤芯片,所述光纤芯片位于所述耳机插孔的底部。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触片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接地信号,所述第二触片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麦克风信号。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触片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麦克风信号,所述第二触片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接地,所述耳机插座还电连接一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用于切换所述麦克风信号及接地信号。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开关包括控制引脚、接地引脚、麦克风引脚及连接引脚,所述接地引脚接地,所述麦克风引脚接所述麦克风信号,所述连接引脚与所述第一触片电连接,所述控制引脚接收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连接引脚与所述接地引脚或麦克风引脚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
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触片、第二触片、第三触片、第四触片、第五触片及第六触片均为弹性片状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耳机插座,通过所述第五触片及所述第六触片判断耳机插头是否已经完全插入所述耳机插孔,同时通过所述第一触片及第四触片感应耳机插头的最后一个金属毂,从而提高耳机插座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插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耳机插座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图1的耳机插座工作时各触片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1的耳机插座的第五触片及第六触片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第五触片及第六触片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插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6的耳机插座的连接的切换开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耳机插座,通过所述第五触片及所述第六触片判断耳机插头是否已经完全插入所述耳机插孔,同时通过所述第一触片及第四触片感应耳机插头的最后一个金属毂,从而提高耳机插座检测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插座100,所述耳机插座100包括座体10、第一触片20、第二触片30、第三触片40、第四触片50、第五触片60及第六触片7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触片20、第二触片30、第三触片40、第四触片50、第五触片60及第六触片70均为弹性片状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各触片也可以是金属触头或可伸缩的触头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座体10为长方体。所述座体10开设耳机插孔11。为了方便安装所述各触片,所述座体10开设多个用于收容所述第一触片20、第二触片30、第三触片40、第四触片50、第五触片60及第六触片70的第一收容槽12、第二收容槽13、第三收容槽14、第四收容槽15、第五收容槽16及第六收容槽17。所述第一收容槽12、第二收容槽13、第三收容槽14开设于所述座体10一侧10a。所述第四收容槽15、第五收容槽16及第六收容槽17开设于所述座体10的另一侧10b。所述耳机插座100还包括光纤芯片(未图示),所述光纤芯片位于所述耳机插孔11的底部11b(请参阅图2)。从而使得所述耳机插座100既可以插耳机插头又可以插光纤插头,实现一物两用,减少接口数量,缩减产品体积。
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触片20、第二触片30、第三触片40沿所述耳机插孔11的入口11a至所述底部11b依次设置于所述耳机插孔11一侧。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所述第一触片20、第二触片30、第三触片40分别和一耳机插头200的各独立金属毂201、202、203、204相配合并对应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触片20、第二触片30、第三触片40依次收容于所述座体10一侧10a的第一收容槽12、第二收容槽13及第三收容槽14内。所述第一触片20用于接地。所述第一触片20一端21固定于所述座体10内,所述第一触片20的另一端22朝所述耳机插孔11的入口11a延伸,所述第一触片20的另一端22抵触于所述金属毂201,并电连接。所述第二触片30用于接麦克风信号。所述第二触片30一端31固定于所述座体10内,所述第二触片30的另一端32朝所述耳机插孔11的入口11a延伸,所述第二触片30的另一端32抵触于所述金属毂202,并电连接。所述第三触片40用于接收耳机插头200的右声道信号。所述第三触片40一端41固定于所述座体10内,所述第三触片40的另一端42朝所述耳机插孔11的入口11a延伸,所述第三触片40的另一端42抵触于所述金属毂203,并电连接。
所述第四触片50、第五触片60及第六触片70沿所述耳机插孔11的入口11a至底部11b依次设置于所述耳机插孔11的另一侧。所述第四触片50与所述第一触片20正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触片20对应的金属毂201相配合并对应电连接,所述第四触片50用于连接一检测所述第一触片20及第四触片50接通的第二检测电路(未图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检测电路为现有的检测低电平的检测电路。所述第四触片50、第五触片60及第六触片70依次收容于所述座体10另一侧10b的第四收容槽15、第五收容槽16及第六收容槽17内。所述第四触片50一端51固定于所述座体10内,所述第四触片50的另一端52朝所述耳机插孔11的入口11a延伸,所述第四触片50的另一端52抵触于所述金属毂201,并电连接。所述第四触片50连接一高电平,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对所述第四触片50进行检测,当所述第四触片50与所述第一触片20同时接触到金属毂201时,由于所述第一触片20接地,所述第四触片50与所述第一触片20通过所述金属毂201导通,从而所述第四触片50变成低电平,所述第二检测电路检测到低电平从而判断是金属的耳机的插头插入,而非金属的光纤的插头插入,从而避免误判。因为光纤的插头插入时,由于光纤的插头没有相应的金属毂201,所以无法导电,所述第四触片50与所述第一触片20之间不导通,所述第四触片50保持高电平,所述第二检测电路检测不到低电平,依次辨别插入的不是耳机的插头。
所述第五触片60包括弯折部61及抵靠部62,所述弯折部61与所述耳机插头200的连接左声道信号的金属毂204相配合并对应电连接,所述抵靠部62与所述第六触片70相抵触,当所述耳机插头200完全插入所述耳机插孔11内时,所述第五触片60的弯折部61抵触所述耳机插头200的金属毂204,并被所述金属毂204挤压弹性变形,所述第五触片60的抵靠部62与所述第六触片70相分离。
请参阅图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触片60包括第五固定部63、连接片64及弯折片65。所述连接片6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64a及第二端64b。所述第一端64a邻近所述耳机插孔11的入口11a设置,所述第二端64b邻近所述耳机插孔11的底部11b设置。所述第五固定部63连接于所述连接片64的第二端64b,所述第五固定部63及连接片64固定于图1的所述座体10上,所述弯折片65连接于所述连接片64的第一端64a,且朝所述耳机插孔11的底部11b延伸,所述弯折部61连接于所述弯折片65延伸的末端65a,所述弯折部61为U或V形弯折结构,所述弯折部61沿远离所述连接片64的方向突出。所述抵靠部62连接于所述弯折部61末端。为了限制所述第五触片60的弯折程度,所述连接片64第二端64b还连接一限位柱64c,所述限位柱64c位于所述弯折部61凹陷内,限制所述弯折部61的行程。所述限位柱64c由所述连接片64弯折而成。
所述第六触片70用于连接一检测所述第五触片60及第六触片70断开的第一检测电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触片70包括第六固定部71及第六连接部72,所述第六固定部71及第六连接部72固定于图1的所述座体10内。所述第六连接部72抵靠于所述第五触片60的抵靠部62(请参阅图5),所述第六连接部72还开设缺口72a,所述第五触片60的弯折部61位于所述缺口72a内。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连接部72也可以通过减少长度,从而不开设缺口72a。在所述耳机插头200完全插入以后,所述第五触片60的弯折部61在所述耳机插头200金属毂204的挤压下弹性变形,所述第五触片60的抵靠部62与所述第六触片70的第六连接部72相分离(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为现有的检测高电平的检测电路。在电路设计上,一般会使用大电阻将所述第六触片70的信号钳位在高电平,使用小电阻将所述第五触片60的信号钳位在低电平。在没有所述耳机插头200插入的时候,所述第五触片60的抵靠部62与所述第六触片70的第六连接部72接触(请参阅图5),所述第六触片70为低电平。所述耳机插头200插入以后,所述第五触片60的抵靠部62与所述第六触片70的第六连接部72分离(请参阅图3),所述第六触片70此时为高电平,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检测到高电平,此时判断为所述耳机插头200已经完全插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中的第一和第二没有顺序的限制,表示为不同的检测电路。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插座300,所述耳机插座300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插座100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耳机插座300用于检测图3中所述耳机插头200的金属毂201、202的信号线反接的情况,所述耳机插座300的所述第一触片320用于接麦克风信号,所述第二触片330用于接地,所述耳机插座300还电连接一切换开关400(请参见图7),所述切换开关400用于切换所述麦克风信号及接地信号。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切换开关400为模拟开关,所述切换开关400包括控制引脚401、接地引脚402、麦克风引脚403及连接引脚404。所述连接引脚404与所述第一触片320电连接,所述控制引脚401接收外部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连接引脚404与所述接地引脚402或麦克风引脚403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所述外部控制信号可以由采用所述耳机插座300的电子设备的检测软件发出或手动开关触发。耳机插头200插入以后,所述第二触片330其实接的是耳机插头200的接地信号,而第一触片320和第四触片350连接的则是耳机插头200的麦克风信号。此时,通过所述切换开关400的控制引脚401,控制耳机插头200的麦克风信号先通过所述第一触片320及所述切换开关400的连接引脚404连接到接地引脚402,即接地。所述第二检测电路检测所述第四触片350为低电平,证明所述耳机插头200最后一段为金属,确定插入物体为耳机插头。如果所述第二检测电路检测所述第四触片350为高电平,证明所述耳机插头200最后一段为非金属,确定插入物体为非耳机插头,如光纤接头等装置。完成检测以后,通过所述切换开关400的控制引脚401控制,所述连接引脚404与所述麦克风引脚403相连,则耳机插头200的麦克风信号就连接到实际的麦克风电路上面。
本发明通过改善当前耳机插座的结构,通过所述第五触片及所述第六触片判断耳机插头是否已经完全插入所述耳机插孔,同时通过所述第一触片及第四触片感应耳机插头的最后一个金属毂,从而实现所述耳机插头插入的可靠检测,防止其他类似所述耳机插头的非金属柱状物体插入以后判断为所述耳机插头插入,提高耳机插座检测的准确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耳机插座,所述耳机插座包括座体、第一触片、第二触片、第三触片、第四触片、第五触片及第六触片,所述座体开设耳机插孔,所述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及第三触片沿所述耳机插孔的入口至底部依次设置于所述耳机插孔一侧,所述第四触片、第五触片及第六触片沿所述耳机插孔的入口至底部依次设置于所述耳机插孔的另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及第三触片分别和一耳机插头的各独立金属毂相配合并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三触片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右声道信号,所述第四触片与所述第一触片正对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触片对应的金属毂相配合并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五触片包括弯折部及抵靠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耳机插头的连接左声道信号的金属毂相配合并对应电连接,所述抵靠部与所述第六触片相抵触,当所述耳机插头完全插入所述耳机插孔内时,所述第五触片的弯折部抵触并弹性变形,所述第五触片的抵靠部与所述第六触片相分离,当耳机插座判断所述耳机插头插入时,所述第六触片用于连接一检测所述第五触片及第六触片断开的第一检测电路,所述第四触片用于连接一检测所述第一触片及第四触片接通的第二检测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开设多个用于收容所述第一触片、第二触片、第三触片、第四触片、第五触片及第六触片的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第三收容槽、第四收容槽、第五收容槽及第六收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触片包括第五固定部、连接片及弯折片,所述连接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邻近所述耳机插孔的入口设置,所述第二端邻近所述耳机插孔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五固定部连接于所述连接片第二端,所述第五固定部及连接片固定于所述座体上,所述弯折片连接于所述连接片的第一端,且朝所述耳机插孔的底部延伸,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弯折片延伸的末端,所述弯折部为U形弯折结构,所述弯折部沿远离所述连接片的方向突出,所述抵靠部连接于所述弯折部末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第二端还连接一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弯折部凹陷内,限制所述弯折部的行程。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触片包括第六固定部及第六连接部,所述第六固定部及第六连接部固定于所述座体内,所述第六连接部抵靠于所述第五触片的抵靠部,所述第六连接部还开设缺口,所述第五触片的弯折部位于所述缺口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插座还包括光纤芯片,所述光纤芯片位于所述耳机插孔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片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接地信号,所述第二触片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麦克风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片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麦克风信号,所述第二触片用于接收耳机插头的接地,所述耳机插座还电连接一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用于切换所述麦克风信号及接地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包括控制引脚、接地引脚、麦克风引脚及连接引脚,所述接地引脚接地,所述麦克风引脚接所述麦克风信号,所述连接引脚与所述第一触片电连接,所述控制引脚接收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连接引脚与所述接地引脚或麦克风引脚中的其中一个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片、第二触片、第三触片、第四触片、第五触片及第六触片均为弹性片状结构。
CN201210586342.7A 2012-12-28 2012-12-28 耳机插座 Active CN1039044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6342.7A CN103904488B (zh) 2012-12-28 2012-12-28 耳机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6342.7A CN103904488B (zh) 2012-12-28 2012-12-28 耳机插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4488A true CN103904488A (zh) 2014-07-02
CN103904488B CN103904488B (zh) 2016-03-30

Family

ID=50995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6342.7A Active CN103904488B (zh) 2012-12-28 2012-12-28 耳机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0448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5557A (zh) * 2014-12-19 2015-04-0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插座及终端
WO2016165297A1 (zh) * 2015-04-15 2016-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插座及检测耳机是否插入到位的方法
CN107768876A (zh) * 2016-08-18 2018-03-06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耳机插座及电子装置
WO2018068535A1 (en) * 2016-10-13 2018-04-1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obile terminal, earphone sock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arphone socke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96391B (en) * 1994-12-21 1999-06-09 Hewlett Packard Co Socket for contacting an electronic circuit during testing
EP1124285A2 (de) * 2000-02-11 2001-08-16 Precision Controls Bt Gerätesteckdose
CN102290657A (zh) * 2011-06-08 2011-12-21 昆山德力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落料式插座端子的板对板连接器
CN202363620U (zh) * 2011-10-28 2012-08-01 富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音频插座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96391B (en) * 1994-12-21 1999-06-09 Hewlett Packard Co Socket for contacting an electronic circuit during testing
EP1124285A2 (de) * 2000-02-11 2001-08-16 Precision Controls Bt Gerätesteckdose
CN102290657A (zh) * 2011-06-08 2011-12-21 昆山德力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落料式插座端子的板对板连接器
CN202363620U (zh) * 2011-10-28 2012-08-01 富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 音频插座连接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5557A (zh) * 2014-12-19 2015-04-0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插座及终端
CN104485557B (zh) * 2014-12-19 2016-06-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插座及终端
WO2016165297A1 (zh) * 2015-04-15 2016-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插座及检测耳机是否插入到位的方法
US9820030B2 (en) 2015-04-15 2017-11-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eadset jack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whether headset is inserted in position
CN107768876A (zh) * 2016-08-18 2018-03-06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耳机插座及电子装置
WO2018068535A1 (en) * 2016-10-13 2018-04-1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obile terminal, earphone sock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arphone socket
US10158202B2 (en) 2016-10-13 2018-12-1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obile terminal, earphone sock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arphone socket
US10439340B2 (en) 2016-10-13 2019-10-0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Earphone socket with housing and support bracke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4488B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5442B2 (en) Interchangeable cable connection system
CN203466944U (zh) 自配置装置
US20070281502A1 (en) Network connector
US20060258224A1 (en) Adjustable connection assembly
CN103904488B (zh) 耳机插座
US20150333458A1 (en) Releasable plug connector system
CN104918154A (zh) 耳机插座及检测耳机是否插入到位的方法
CN109713511B (zh) 检测电路、耳机插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281153B (zh) 一种接口、usb插头及移动终端
US807053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ti-mismatching mating connectors
CN203398401U (zh) 一种耳机接口结构
CN106025741B (zh) 数据转接连接系统、移动终端以及转接头设备
CN202749625U (zh) 音视频连接器改良结构
CN203466326U (zh) 探针式连接端子
CN103296536B (zh) 电子装置及其音频讯号连接器
US7227958B2 (en) Connector device for detecting insertion or removal of plug from common jack
CN204793516U (zh) 电缆线结构
WO2021057685A1 (zh) 一种y型数据线及连接端头
CN209709230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
CN106505346A (zh) Usb连接器插座及usb连接器
KR20120140558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젠더
CN207265311U (zh) 外翻式hdmi连接器
CN205790508U (zh) 快充式Micro-USB连接器组合结构
CN216214333U (zh) 一种抗折弯能力强的连接器
CN103458080A (zh) 具有万用表功能的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8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