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3887A - 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以及呼吸面罩 - Google Patents

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以及呼吸面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3887A
CN103893887A CN201410153884.4A CN201410153884A CN103893887A CN 103893887 A CN103893887 A CN 103893887A CN 201410153884 A CN201410153884 A CN 201410153884A CN 103893887 A CN103893887 A CN 103893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 pipe
breathing mask
service portion
main body
mask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5388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3887B (zh
Inventor
刘熠
庄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a Yip Yee med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elightful Harmony Jia Ye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elightful Harmony Jia Ye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elightful Harmony Jia Ye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5388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938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93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3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3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3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其包括用于连通所述呼吸面罩主体和输气管道的弯管以及套接在弯管上的弯管套。弯管的第一端形成有弹片构件,弹片构件第一端处的外壁形成有用于与呼吸面罩主体卡接的卡接部,弹片构件的外壁上设置第一作用部;弯管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作用部相配合的第二作用部;安装时,卡接部与呼吸面罩主体卡接,进而实现快速安装;拔出时,移动弯管套使第二作用部与第一作用部沿径向抵靠,从而使得弯管上的弹片构件向内侧收缩,并使得弹片构件上的卡接部与呼吸面罩主体实现脱离,进而实现快速将弯管从呼吸面罩主体上取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包含上述弯管插拔装置的呼吸面罩。

Description

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以及呼吸面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快速插拔的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此弯管插拔装置的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简称CPAP)呼吸面罩(Patient Interface)已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治疗及医学抢救中。弯管作为设置在呼吸面罩主体上从输气管道传递压力到呼吸面罩主体内部的机构,是呼吸面罩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呼吸面罩除了包括传统的呼吸面罩(Full face mask)之外,还可以包括鼻罩面罩(Nasal mask)和鼻垫面罩(Nasal Pillows System)等不同结构形式。
通常来说,在将输气管道和呼吸面罩主体相连时,现有的弯管构造成与输气管道之间的连接较为紧密,而与呼吸面罩主体之间的连接则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弯管与输气管道之间很难进行插拔,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和通用性。
目前,如图1所示,使用过程中,弯管11的第二端与输气管道12相连接,而弯管11的第一端需要与呼吸面罩主体13连接。弯管11在与呼吸面罩主体13连接时,通常是将弯管11的第一端从呼吸面罩主体13的第二端插入至呼吸面罩主体13的插孔16内,然后在呼吸面罩主体13的第一端通过卡簧14与弯管11上的卡槽15配合连接,从而将弯管11与呼吸面罩主体13卡接固定。
但弯管11与呼吸面罩主体13之间采用这种连接方式,当需要将弯管11从呼吸面罩主体13中拔出时,要将呼吸面罩主体13整体取下,然后将卡簧14打开后才能将弯管11拔出。因此,对弯管11的插拔造成不便,同时还会对病患人员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其便于弯管的插拔。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此弯管插拔装置的呼吸面罩。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其包括用于连通呼吸面罩主体和输气管道的弯管以及套接在所述弯管上的弯管套;
所述弯管的第一端形成有绕所述弯管的周向均布的至少两个弹片构件,所述弹片构件远离所述弯管的第二端的第一端处的外壁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呼吸面罩主体卡接的卡接部,所述弹片构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作用部;
所述弯管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作用部相配合的第二作用部;
其中,当所述弯管套相对于所述弯管移动使所述第一作用部与所述第二作用部分离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呼吸面罩主体卡接;
当所述弯管套相对于所述弯管移动至所述第一作用部与所述第二作用部沿径向相抵靠时,所述弹片构件向内收缩并且使得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呼吸面罩主体脱离。
可选的,当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呼吸面罩主体卡接时,所述第二作用部沿所述弯管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作用部与所述卡接部之间。
可选的,当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呼吸面罩主体卡接时,所述第一作用部沿所述弯管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二作用部与所述卡接部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作用部为所述弯管的外壁沿径向向外形成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二作用部为所述弯管套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形成的凸起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二作用部绕所述弯管套的内壁呈环形设置。
可选的,所述弯管套的外壁上还形成有插拔凸起。
可选的,所述弯管的外壁上还形成有沿所述弯管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凸起,并且所述第一凸起上沿径向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缺口部;
所述第一缺口部与所述弯管套的内壁相配合形成排气通道;和/或
所述弯管套的内壁上还形成有沿所述弯管套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凸起,并且所述第二凸起上沿径向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缺口部;
所述第二缺口部与所述弯管的外壁相配合形成排气通道。
可选的,所述弯管与所述弯管套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复位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呼吸面罩,其包括呼吸面罩主体,以及与所述呼吸面罩主体配合的上述的弯管插拔装置,在所述呼吸面罩主体上与所述弯管连接处设置插孔。
可选的,所述插孔构造为向第二端方向延伸的筒状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其在安装时,通过移动弯管套使得第一作用部与第二作用部分离,从而使得弯管上的弹片构件复位,然后通过弹片构件上的卡接部与呼吸面罩主体卡接,进而实现快速安装。其在拔出时,通过移动弯管套使得弯管套上的第二作用部与弯管上的第一作用部沿径向相抵靠,从而使得弯管上的弹片构件沿径向向内收缩,并使得弹片构件上的卡接部与呼吸面罩主体实现脱离,进而实现快速将弯管从呼吸面罩主体上取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当卡接部与呼吸面罩主体卡接时,第二作用部沿弯管的延伸方向位于第一作用部与卡接部之间。采用这种结构,在拔出弯管时,只需要向远离呼吸面罩主体方向移动弯管套即可(即向呼吸面罩主体的第二端方向拔出弯管套),使用方便、快捷。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当卡接部与呼吸面罩主体卡接时,第一作用部沿弯管的延伸方向位于第二作用部与卡接部之间。采用这种结构,在拔出弯管时,只需要向呼吸面罩主体方向移动弯管套即可(即向呼吸面罩主体方向按压弯管套),使用方便、快捷。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作用部采用弯管的外壁沿径向向外形成的凸起结构,第二作用部采用弯管套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形成的凸起结构,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作用部制成环形结构,从而便于第二作用部与第一作用部进行配合,有效地防止因第二作用部与第一作用部脱离而造成弯管套失效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弯管套使用的可靠性,更加便于使用。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弯管套的外壁上设置插拔凸起,便于使用者操作弯管套。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弯管的外壁上形成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一凸起,并在第一凸起上形成至少一个第一缺口部,利用第一缺口部与弯管套的内壁相配合形成排气通道。和/或通过在弯管套的内壁上形成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二凸起,并在第二凸起上形成至少一个第二缺口部,利用第二缺口部与弯管的外壁相配合形成排气通道,便于呼吸面罩主体的排气。其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同时,第一凸起或/和第二凸起还对弯管套起到了支撑作用,进而保证弯管套套接在弯管上时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弯管与弯管套之间设置弹性复位构件,用于对弯管套进行复位,从而有效地防止因第一作用部和第二作用部没有完成复位而造成弯管与呼吸面罩主体卡接不到位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弯管与呼吸面罩主体卡接的可靠性,更加便于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呼吸面罩,其中的呼吸面罩主体与弯管插拔装置相配合。由此,实现了快速地将弯管插拔装置安装到呼吸面罩主体上,同时也能方便地将弯管插拔装置从呼吸面罩主体上取下。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插孔构造为向第二端方向延伸的筒状体。此筒状体用于连接弯管插拔装置,有助于提高呼吸面罩主体和弯管插拔装置连接的可靠性,同时使得操作更方便。
应当理解地是,在本文中术语“呼吸面罩”应理解为除了传统的呼吸面罩之外,也涵括了鼻罩面罩和鼻垫面罩等其它概念。用语呼吸面罩主体的第一端指在呼吸面罩佩戴时呼吸面罩主体的靠近人脸的一端,而呼吸面罩主体的第二端指在呼吸面罩佩戴时呼吸面罩主体的远离人脸的一端。用语弯管的第一端指与呼吸面罩主体连接的一端,弯管的第二端指与输气管道连接的一端。
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与呼吸面罩主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H-H向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套的侧视图;
图6为图5中的B-B向剖视图;
图7为图5中的C-C向剖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的主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的侧视图;
图10为图8中的D-D向剖视图;
图11为图9中的E-E向剖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安装于呼吸面罩主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的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拔出呼吸面罩主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安装于鼻垫面罩主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弯管,12-输气管道,13-呼吸面罩主体,14-卡簧,15-卡槽,16-插孔;
50-弯管插拔装置,2-弯管,21-弹片构件,22-卡接部,23-第一作用部,25-第一凸起,26-第一缺口部,27-导向部,28-第二容纳空间,29-倒角,3-弯管套,31-第二作用部,32-插拔凸起,33-第二凸起,34-第二缺口部,35-第一容纳空间,4-呼吸面罩主体,40-排气通道,41-插孔,42-筒状体,6-鼻垫面罩主体,61-插孔,62-筒状体,100-呼吸面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8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50的主视图和图9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50的侧视图所示,弯管插拔装置50包括弯管2以及套接在弯管2上的弯管套3。
如图2所示,弯管2具有与呼吸面罩主体4相连接的第一端(图中标有Ⅰ的一端)和与输气管道相连接的第二端(图中标有Ⅱ的一端)。如图3所示,弯管2的第一端形成有绕弯管2的周向均布的至少两个弹片构件21,在弹片构件21远离弯管2的第二端的第一端处的外壁上形成有卡接部22。此卡接部22用于与呼吸面罩主体4卡接(在图12中示出)。弹片构件2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第一作用部23。
图5显示了弯管套3的侧视图,其构造为套接在弯管2的第一端的外壁上的筒状体。如图6的弯管套3的侧视图的B-B向剖视图所示,弯管套3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作用部31。第二作用部31用于与弯管2的第一作用部23相配合,如图15所示。
如图12所示,呼吸面罩100包括弯管插拔装置50和呼吸面罩主体4。其中,呼吸面罩主体4构造为适用于罩在患者鼻子上,或嘴和鼻子上。在呼吸面罩主体4的与弯管插拔装置50配合位置处设置有插孔41。在使用过程中,插孔41与弯管插拔装置50的弯管2连通,由此,由连续正压气体呼吸机(未示出)提供的气体能通过弯管2以及呼吸面罩主体4的输送而供患者吸取。
在安装时,移动弯管套3使第一作用部23与第二作用部31分离时,从而使得弯管2上的弹片构件21复位,然后通过弹片构件21上的卡接部22与呼吸面罩主体4卡接,进而实现快速安装。在拔出时,移动弯管套3使至第一作用部23与第二作用部31沿径向相抵靠时,从而使得弯管2上的弹片构件21沿径向向内收缩,并且使得卡接部22与呼吸面罩主体4脱离。进而实现快速将弯管从呼吸面罩主体上取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
优选地,插孔41构造为向第二端方向延伸出呼吸面罩主体4的壁的筒状体42,弯管2与套接在弯管2上的弯管套3一体式插入筒状体42内,并通过卡接部22卡接在筒状体42上。从而实现了将弯管插拔装置50稳定地连接在呼吸面罩主体4上。
如图10所示,弯管套3套接在弯管2上时,第二作用部31沿弯管2的延伸方向位于第一作用部23与卡接部22之间。
如图12和图13所示,如需要将弯管2固定在呼吸面罩主体4上时,弯管2与弯管套3一起插入到筒状体42之后,只需向呼吸面罩主体4的第一端方向移动弯管套3,从而使第一作用部23与第二作用部31分离,并使得弯管2上的弹片构件21复位,然后通过弹片构件21上的卡接部22与呼吸面罩主体4卡接。由此,实现将弯管2快速连接到呼吸面罩主体4上。此时,第二作用部31沿所述弯管2的延伸方向位于第一作用部23与卡接部22之间。
如图14和图15所示,当需要将弯管2从呼吸面罩主体4上取下时,只需要向呼吸面罩主体4的第二端方向移动弯管套3,从而使得弯管套3上的第二作用部31移动,直至第二作用部31与弯管2上的第一作用部23沿径向抵靠时,弹片构件21会在第二作用部31的按压力的作用下向内收缩。同时弹片构件21带动卡接部22向内收缩,并最终使得卡接部22与呼吸面罩主体4的筒状体42实现脱离。此时只需要继续拉动弯管套3或直接拉动弯管2即可将弯管2从呼吸面罩主体4上取下,进而实现将弯管2快速拔出。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
如图3所示,第一作用部23为弯管2的外壁沿径向向外形成的凸起结构。如图6所示,第二作用部31为弯管套3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形成的凸起结构。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需要进一步说明地是,如图13和图15所示,弯管2上形成有导向部27。在弯管套3相对于弯管2在第一作用部23与第二作用部31分离和第一作用部23与第二作用部31径向抵靠之间移动时,导向部27实现了使得第一作用部23与第二作用部31可滑动配合。优选地,导向部27与第一作用部23可构造为一体式的斜坡状。如图13所示,当卡接部22与筒状体42卡接时,第一作用部23与第二作用部31不抵靠,即第一作用部23与第二作用部31分离,弯管2与弯管套3之间需形成有分别容纳第一作用部23和第二作用部31的第一容纳空间35和第二容纳空间28(保证第一作用部23不与弯管套3的内壁沿径向抵靠,第二作用部31不与弯管2的外壁沿径向抵靠即可),从而使得弹片构件21能够复位。
需要说明地是,当弹片构件21设置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弹片构件21绕弯管2的周向呈180°对称设置。但是,弹片构件21设置的数量不限于两个,还可为多个,并且绕弯管2的周向均布。
需要说明地是,第二作用部31设置的数量至少要与弹片构件21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第二作用部31设置的位置与弯管2上的第一作用部23相对应。需理解地是,第二作用部31的数量也可多于弹片构件21的数量,即多个第二作用部31与一个弹片构件21上的第一作用部23相对应,但第二作用部31的位置必须与弹片构件21上的第一作用部23相对应。
需要进一步说明地是,第一作用部23可在弹片构件21的外壁的基础上直接形成凸起结构,即在弹片构件21的外壁的外侧形成第一作用部23,如图3所示。但不仅限于此种结构,例如还可通过改变弹片构件21的厚度直接形成第一作用部23,即弹片构件21的沿径向向内形成凹陷部(即减小弹片构件21沿径向的厚度),弹片构件21保持正常的厚度的部分相对于凹陷部即为第一作用部23(即相对于凹陷部形成第一作用部23)。因此,第一作用部23的形成形式不唯一,但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由于弯管套3上的第二作用部31需要与弯管2上的第一作用部23相配合从而实现弹片构件21的收缩,因此第二作用部31是否能够准确的与第一作用部23定位至关重要,如果第二作用部31与第二作用部31发生错位,则会导致弯管套3对于弯管2控制作用的失效。为此,可在弯管套3与弯管2之间设置定位构件,从而通过定位构件对于弯管套3的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有效防止第二作用部31与第一作用部23发生错位。但设置定位构件会增加弯管2或弯管套3的加工难度,同时亦会增加二者的装配难度。
因此,优选地,可将第二作用部31设置成绕弯管套3的内壁所成的环形整体。即将第二作用部31在弯管套3的内壁设置成环形凸起结构。通过将第二作用部31制成环形结构,从而便于第二作用部31与第一作用部23进行配合,有效地防止因第二作用部31与第一作用部23发生错位而造成弯管套3失效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弯管套3使用的可靠性,更加便于使用。同时,第二作用部31制成环形结构,相较于制造多个分开设置的第二作用部31更加简单,便于生产制造。
由于呼吸面罩主体4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在弯管2的外侧形成排气通道40用于患者呼吸时的排气,如图11所示。为此,如图3和图4所示,弯管2的外壁上还形成有沿弯管2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凸起25,其位于弯管2上,并处在弹片构件21的第二端的外侧,并且沿径向形成有至少一个周向延伸的第一缺口部26。第一缺口部26与弯管套3的内壁相配合形成排气通道40,如图11所示。如图7所示,和/或弯管套3的内壁上还形成有沿弯管套3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凸起33,并且第二凸起33上沿径向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缺口部34。第二缺口部34与弯管2的外壁相配合形成排气通道40(图中未示出)。
需要说明地是,第一缺口部26和第二缺口部34均可单独设置,亦可一同设置。当单独设置第一缺口部26时,第一缺口部26与弯管套3的内壁相配合形成排气通道40,如图11所示。当单独设置第二缺口部34时,第二缺口部34与弯管2的外壁相配合形成排气通道40(图中未示出)。当同时设置第一缺口部26和第二缺口部34时,第一缺口部26可单独与弯管套3的内壁相配合形成排气通道40,第二缺口部34可单独与弯管2的外壁相配合形成排气通道40,亦可第一缺口部26与第二缺口部34相配合形成排气通道40(图中未示出)。但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地是,由于第一凸起25和第二凸起33均可单独设置,也可一同设置。当单独设置第一凸起25时,如图10所示,第一凸起25与弯管套3的内壁相抵靠,对弯管套3起到支撑作用,进而保证弯管套3套接在弯管2上时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当单独设置第二凸起33时,第二凸起33与弯管2的外壁相抵靠,对弯管套3起到支撑作用,同样地能保证弯管套3套接在弯管2上时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图中未示出)。当同时设置第一凸起25和第二凸起33时,第一凸起25和第二凸起33可相互抵靠,用于支撑弯管套3,从而保证弯管套3套接在弯管2上时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图中未示出)。但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将弯管2从呼吸面罩主体4上取下时,需要使用者拉动弯管套3移动。为了便于使用者使用更加方便,可在弯管套3的外壁上还形成有插拔部件32。如图5所示,插拔部件32可构造为径向向外的凸起结构。使用时,使用者只需拉动插拔部件32,即可实现拉动弯管套3移动,使得弯管套3更加便于使用,如图10所示。要进一步说明地是,插拔部件32并不限于此种结构,例如,还可以构造为防滑纹状结构。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卡接部22需要与筒状体42配合从而将弯管2卡接在呼吸面罩主体4上。为保证卡接部22与筒状体42的配合更紧密,筒状体42的第一端面可向第一端方向延伸出呼吸面罩主体4的壁。使用中,卡接部22穿过筒状体42,并使卡接部22的第二端面与筒状体42的第一端面密贴式配合。同时,筒状体42的第一端面略突出呼吸面罩主体4的壁,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并不妨碍患者的佩戴,如图12所示。
需要说明地是,也可在筒状体42的壁上设置与卡接部22配合的孔(图中未示出)。在第一作用部23与第二作用部31分离时,弹片构件21复位,卡接部22径向延伸到孔中,从而实现将弯管2固定在呼吸面罩主体4上。在第一作用部23与第二作用部31抵靠时,弹片构件21径向内缩,卡接部22从孔中延伸出,即使得卡接部22与呼吸面罩主体4的筒状体42实现脱离。
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卡接部22需要插入筒状体42。为了使操作更加容易,使用更加方便,卡接部22的第一端设置倒角29,如图10所示。倒角29构造为楔形结构,在从卡接部22的第二端到第一端的方向上,使得设置倒角29处的卡接部22的主体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从而卡接部22的第一端面能更容易地插入筒状体42内。为此,在将弯管2与弯管套3一起插入到筒状体42的过程中,可以提前使第一作用部23与第二作用部31沿径向相抵靠,从而卡接部22径向向内收缩并能顺利地通过筒状体42。在将弯管2与弯管套3一起插入到筒状体42的过程中,也可以不必须使第一作用部23与第二作用部31沿径向相抵靠,而是对弯管2与弯管套3施加朝向第一端的力,在倒角29的引导下,弯管2与弯管套3进入筒状体42内,同时,由于力和筒状体42的内壁的作用,使得卡接部22径向向内收缩,最终通过筒状体42。
由于弯管2安装至呼吸面罩主体4上时,需要将弯管2上的第一作用部23与弯管套3上的第二作用部31分离,从而保证弹片构件21复位,然后再利用弹片构件21上的卡接部22与呼吸面罩主体4相配合,最终实现弯管2与呼吸面罩主体4的卡接固定。弯管套3可通过第二作用部31与弹片构件21相配合,利用弹片构件21的弹性复位使得弯管套3复位(即使得第二作用部31与第一作用部23分离)。进一步优选地,还可在弯管2与弯管套3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构件,通过弹性复位构件控制弯管套3复位。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仅以一种弹性复位构件的设置形式加以描述。在弯管套3的内壁与弯管2的外壁上均设置凸起,并通过两个凸起形成一个放置腔体,在放置腔体内设置一压缩弹簧(图中未示出),利用压缩弹簧控制弯管套3进行复位。但由于弹性复位构件具体的设置情况还可为其它情况,在此不再赘述,但都应落入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单独说明地是,由于弯管2安装至呼吸面罩主体4上时,需要将弯管2上的第一作用部23与弯管套4上的第二作用部31分离,从而保证弹片构件21复位,然后再利用弹片构件21上的卡接部22与呼吸面罩主体4相配合,最终实现弯管2与呼吸面罩主体4的卡接固定。但如果当弯管2与呼吸面罩主体4卡接固定时,第一作用部23与第二作用部31未能及时分离时,第二作用部31有可能对弹片构件21造成挤压从而使得弹片构件21依旧处于向内收缩的状态,进而导致卡接部22未能与呼吸面罩主体4实现卡接,最终对弯管2与呼吸面罩主体3的连接的稳固性造成影响。
为此,如图12所示,可将插拔部件32构造成当插拔部件32与呼吸面罩主体4的筒状体42的第二端面相抵靠时,第二作用部31与第一作用部23正好处于分离状态。通过插拔部件32,对第二作用部31和第一作用部23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因第一作用部23与第二作用部31没有完成分离而造成弯管2上的卡接部22与呼吸面罩主体4卡接不到位的情况,从而提高了弯管2与呼吸面罩主体4卡接的可靠性,更加便于使用。
这里,当卡接部22与呼吸面罩主体4卡接时,第一作用部23也可以沿弯管2的第二端到第一端的延伸方向位于第二作用部31与卡接部22之间(图中未示出)。当需要将弯管2从呼吸面罩主体4上取下时,只需要向呼吸面罩主体4的第一端方向移动弯管套3(即向呼吸面罩主体4方向按压弯管套3),从而使得弯管套3上的第二作用部31移动至与弯管2上的第一作用部23沿径向抵靠即可。当需要将弯管2安装到呼吸面罩主体4上时,只需要向呼吸面罩主体4的第二端方向移动弯管套3(即向背离呼吸面罩主体4方向拉弯管套3),使第一作用部23与第二作用部31相分离,从而在弹性构件21作用下卡接部22与呼吸面罩主体4卡接。这种设置也能实现弯管2从呼吸面罩主体4上的快速插拔。由此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是需要注意地是,此处所述的弯管插拔装置50的结构以及与呼吸面罩主体4的配合关系,与上述相同或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单独说明地是,本文中的术语“呼吸面罩”还应理解为包括了鼻罩面罩和鼻垫面罩(图中未示出)等其它结构形式。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50的实施例均可类似地应用于鼻罩面罩主体或鼻垫面罩主体中。
图16显示了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50安装于鼻垫面罩主体6时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地是,在这里仅对与不同之处加以描述。如图16所示,鼻垫面罩主体6构造为适用于罩在患者嘴和鼻子上,其上设置有用于与弯管插拔装置50相连接的插孔61。插孔61构造为第一端方向和第二端方向均延伸出鼻垫面罩主体6的壁的筒状体42。因此能将弯管插拔装置50安装在鼻垫面罩6的主体上,并实现快速插拔。
最后应说明地是:以上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通呼吸面罩主体和输气管道的弯管以及套接在所述弯管上的弯管套;
所述弯管的第一端形成有绕所述弯管的周向均布的至少两个弹片构件,所述弹片构件远离所述弯管的第二端的第一端处的外壁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呼吸面罩主体卡接的卡接部,所述弹片构件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作用部;
所述弯管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作用部相配合的第二作用部;
其中,当所述弯管套相对于所述弯管移动使所述第一作用部与所述第二作用部分离时,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呼吸面罩主体卡接;
当所述弯管套相对于所述弯管移动至所述第一作用部与所述第二作用部沿径向相抵靠时,所述弹片构件向内收缩并且使得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呼吸面罩主体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呼吸面罩主体卡接时,所述第二作用部沿所述弯管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作用部与所述卡接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呼吸面罩主体卡接时,所述第一作用部沿所述弯管的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二作用部与所述卡接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弯管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作用部为所述弯管的外壁沿径向向外形成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二作用部为所述弯管套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形成的凸起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管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作用部绕所述弯管套的内壁呈环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弯管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套的外壁上还形成有插拔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弯管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的外壁上还形成有沿所述弯管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凸起,并且所述第一凸起上沿径向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缺口部;
所述第一缺口部与所述弯管套的内壁相配合形成排气通道;和/或
所述弯管套的内壁上还形成有沿所述弯管套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凸起,并且所述第二凸起上沿径向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缺口部;
所述第二缺口部与所述弯管的外壁相配合形成排气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弯管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与所述弯管套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复位构件。
9.一种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面罩主体,以及与所述呼吸面罩主体配合的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弯管插拔装置,在所述呼吸面罩主体上与所述弯管连接处设置插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构造为向第二端方向延伸的筒状体。
CN201410153884.4A 2014-04-16 2014-04-16 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以及呼吸面罩 Active CN1038938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3884.4A CN103893887B (zh) 2014-04-16 2014-04-16 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以及呼吸面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3884.4A CN103893887B (zh) 2014-04-16 2014-04-16 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以及呼吸面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3887A true CN103893887A (zh) 2014-07-02
CN103893887B CN103893887B (zh) 2015-11-25

Family

ID=50985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3884.4A Active CN103893887B (zh) 2014-04-16 2014-04-16 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以及呼吸面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938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5198A (zh) * 2018-06-14 2019-03-01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输液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12394Y (zh) * 2004-05-18 2005-07-27 崇仁科技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呼吸面罩
WO2006015772A1 (de) * 2004-08-02 2006-02-16 Map Medizin-Technologie Gmbh Vorrichtung zur ableitung von atemgas aus dem innenbereich einer atemmaske, sowie unter einschluss dieser vorrichtung gebildete atemmaskenanordnung an sich
CN1784250A (zh) * 2003-05-02 2006-06-07 雷斯梅德有限公司 面罩系统
CN201239409Y (zh) * 2008-08-19 2009-05-20 彦大有限公司 正压呼吸器面罩的改良结构
CN102049080A (zh) * 2009-11-10 2011-05-11 崇仁(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呼吸面罩
CN102458547A (zh) * 2009-05-29 2012-05-16 雷斯梅德有限公司 鼻面罩系统
WO2013068911A1 (en) * 2011-11-07 2013-05-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atient interface with snap-fit connector
DE202013104846U1 (de) * 2013-10-30 2013-11-11 Enter Medical Corporation Schnellkupplungsstruktur zwischen Gaszuführschlauch und Atemmaske
CN203763623U (zh) * 2014-04-16 2014-08-13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以及呼吸面罩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4250A (zh) * 2003-05-02 2006-06-07 雷斯梅德有限公司 面罩系统
CN2712394Y (zh) * 2004-05-18 2005-07-27 崇仁科技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呼吸面罩
WO2006015772A1 (de) * 2004-08-02 2006-02-16 Map Medizin-Technologie Gmbh Vorrichtung zur ableitung von atemgas aus dem innenbereich einer atemmaske, sowie unter einschluss dieser vorrichtung gebildete atemmaskenanordnung an sich
CN201239409Y (zh) * 2008-08-19 2009-05-20 彦大有限公司 正压呼吸器面罩的改良结构
CN102458547A (zh) * 2009-05-29 2012-05-16 雷斯梅德有限公司 鼻面罩系统
CN102049080A (zh) * 2009-11-10 2011-05-11 崇仁(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呼吸面罩
WO2013068911A1 (en) * 2011-11-07 2013-05-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atient interface with snap-fit connector
DE202013104846U1 (de) * 2013-10-30 2013-11-11 Enter Medical Corporation Schnellkupplungsstruktur zwischen Gaszuführschlauch und Atemmaske
CN203763623U (zh) * 2014-04-16 2014-08-13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以及呼吸面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5198A (zh) * 2018-06-14 2019-03-01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输液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3887B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402127A1 (en) Connectors for conduits
EP2983774B1 (en) Flexible mask coupling
US20170361051A1 (en) Connecting socket and rotary sleeve for respiration
TWD210341S (zh) 呼吸導管連接器
US10828402B2 (en) Collar connector
CN203763623U (zh) 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以及呼吸面罩
CN103893887A (zh) 用于呼吸面罩的弯管插拔装置以及呼吸面罩
KR101357264B1 (ko) 개량된 기관 삽입용 튜브
US20050034729A1 (en) Secure airway clip
CN104006246A (zh) 小口径快速联接管道接头
CN202982856U (zh) 可脱卸双腔支气管导管
WO2015013377A3 (en) Cuffed tracheal tube
CN104913143B (zh) 快速连接管
US20160206844A1 (en) Releasable elbow connector
US10512746B2 (en) Snap-in elbow for patient interface mask
CN105944206A (zh) 一种气管切开手术用套管
CN211536101U (zh) 一种多通道气道管理连接器
US20120161432A1 (en) Pneumatic connector device
CN206809517U (zh) 患者接口装置
TWM520614U (zh) 一種蒸氣美容護髮機
CN205885937U (zh) 一种呼吸机面罩
CN205181955U (zh) 一种改良型的气管插管接口装置
JP2015146868A (ja) 医療用接続具
CN219332831U (zh) 便于拆卸气源接头的插管
CN209378251U (zh) 输氧管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43, five main floor, 19 West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Ka Yip Yee med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100043, five main floor, 19 West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elightful harmony Jia Ye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