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8363B - 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8363B
CN103888363B CN201210563410.8A CN201210563410A CN103888363B CN 103888363 B CN103888363 B CN 103888363B CN 201210563410 A CN201210563410 A CN 201210563410A CN 103888363 B CN103888363 B CN 1038883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address
sent
servic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634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88363A (zh
Inventor
汤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5634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88363B/zh
Priority to EP13865417.3A priority patent/EP293803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3/085469 priority patent/WO201409449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888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8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88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8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4Hybri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6418Hybrid trans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21Translation architectures other than single NAT servers
    • H04L61/2525Translation at a cli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包括:若检测到当前要发送报文,且根据分流策略判定报文需要进行地址转换,则修改要发送的报文中的源互联网协议(IP)地址后,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若检测到当前收到报文,且判定收到的报文需要校正,则将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进行校正后处理报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装置,采用本发明能为应用程序提供不同业务质量(QOS)属性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中的互联网接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运营商运营完整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Third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网络,3GPP网络包括接入网、核心网以及对应的完善业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管控策略;同时,无线运营商会运营一张或多张低价值网络,例如一个简化的核心网加一个完整的3GPP接入网,或者一张独立的无线局域网络(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这样的网络QOS属性会比较差。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和有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营商和用户的上网方式变得越来越丰富,用户能够通过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从多种无线接入方式中选出一种接入互联网。但是,由于不同的接入方式对应不同的QOS属性,因此,可能出现较为有价值的业务使用QOS属性较差的接入方式,而较无价值的业务使用QOS属性较好的接入方式,这样就会降低用户体验并且影响服务质量。
可见,现有技术由于只能由用户手动选择接入互联网的方式,无法根据业务的价值分别提供不同QOS属性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因此无法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进而无法提升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能保证接入互联网的业务的服务质量,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该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当前要发送报文,且根据分流策略判定报文需要进行地址转换,则修改要发送的报文中的源互联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后,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
若检测到当前收到报文,且判定收到的报文需要校正,则将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进行校正后处理报文。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流策略,包括:一个或多个条目,其中每个条目包括业务标识、及每个业务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分流策略判定报文需要进行地址转换,则修改要发送的报文中的源互联网协议IP地址后,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包括:提取报文的业务标识,从分流策略中提取与所述业务标识对应的条目,提取报文的本端IP地址,查看该条目中所在UE的接口IP地址是否与所述本端IP地址一致,若一致,则直接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若不一致,则将报文中的本端IP地址转换为所述条目中记录的所在UE的接口IP地址后,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进行校正后处理报文,包括:从收到的报文中提取业务标识,根据所述业务标识查看其设定的IP地址,判断报文中的本端IP地址与所述设定的IP地址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直接处理报文;若不一致,则将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所述绑定的IP地址后,处理报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装置,该装置包括:分流模块、业务处理模块和无线接口模块;其中,
分流模块,用于若检测到业务处理模块发来的报文时确定当前要发送报文,且根据分流策略判定报文需要进行地址转换,则修改报文中的源IP地址后发送至无线接口模块;若检测到无线接口模块发来的报文时确定当前收到报文,且判定收到的报文需要校正,则将报文的目的地址进行校正后将所述报文发送至业务处理模块;
业务处理模块,用于将要发出的报文发送至分流模块,以及处理分流模块发来的报文;
无线接口模块,用于将收到的报文发至分流模块,以及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发出分流模块发来的报文。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流模块包括:分流判决子模块,用于保存分流策略;其中,所述分流策略包括:一个或多个条目,其中每个条目包括业务的标识、及每个业务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流模块还包括:地址转换子模块,用于接收分流判决子模块发来的报文及对应报文的分流策略条目,将本端IP地址转换为所述条目中记录的所在UE的接口IP地址后,将所述报文发送至无线接口模块;
相应的,所述分流判决子模块,具体用于提取业务处理模块发来的报文的业务标识,从分流策略中提取与所述业务标识对应的条目,提取报文的本端IP地址,查看该条目中所在UE的接口IP地址是否与所述本端IP地址一致,若一致,则将所述报文发送至无线接口模块;若不一致,则将报文及以及对应报文的分流策略条目发送至地址转换子模块。
上述方案中,所述分流判决子模块,具体用于从无线接口模块收到的报文中提取业务标识,根据所述业务标识查看其设定的IP地址,判断报文中的本端IP地址与所述设定的IP地址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将报文发送给业务处理模块;若不一致,则将报文及设定的IP地址发送给地址转换子模块;
相应的,所述地址转换子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分流判决子模块发来的报文及设定的IP地址,将报文中的本端IP地址替换为所述设定的IP地址后,将报文发送给业务处理模块。
本发明所提供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能若检测到当前要发送报文,且根据分流策略判定报文需要进行地址转换,则修改报文中的源IP地址后发送报文;若检测到当前收到报文,且判定收到的报文需要校正,则将报文的目的地址进行校正后,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处理报文。如此就能够根据业务的不同选定不同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而不是人工设置UE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从而能够保证根据业务的价值分别提供不同QOS属性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若检测到当前要发送报文,且根据分流策略判定报文需要进行地址转换,则修改要发送的报文中的源互联网协议IP地址后,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若检测到当前收到报文,且判定收到的报文需要校正,则将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进行校正后处理报文。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检测当前是收到报文还是要发送报文,若收到报文,则执行步骤103;若要发送报文,则执行步骤102。
执行步骤101之前,还需要配置分流策略;
其中,所述分流策略包括:一个或多个条目,其中每个条目包括业务标识、及每个业务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
其中,所述业务标识可以为对端设备的IP地址、或端口号、或其它相关信息,这里仅针对IP地址做详细解说;所述接入方式可以包括:WLAN接入或3GPP接入等,可以用所在UE的接口IP地址作为接入方式的标识;所述配置分流策略可以手工配置,也可以是借助接入网发现和选择功能(ANDSF,Access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向运营商动态获取。
所述发送报文之前包括:当前UE开启任意一个业务后,该业务绑定IP地址;当该业务需要接入互联网向对端发送报文时,将所述业务绑定的IP地址作为报文的源IP地址,并选出对应的对端设备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利用所述源IP地址及目的IP地址编写报文。
其中,所述应用程序绑定IP地址为现有技术,可以为应用程序调用伯克利套接字应用程序接口或类伯克利套接字应用程序接口创建Socket,通过创建的Socket绑定IP地址。
步骤102:根据分流策略判断报文是否需要进行地址转换,若需要,则修改要发送的报文中的源IP地址后,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结束处理流程;否则,直接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结束处理流程。
具体的,提取报文的目的IP地址,从分流策略中提取与所述目的IP地址相同的对端设备的IP地址对应的条目,提取报文的源IP地址及本端IP地址,查看该条目中所在UE的接口IP地址是否与所述本端IP地址一致,若一致,则按照现有技术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若不一致,则将报文中的源IP地址转换为所述条目中记录的所在UE的接口IP地址后,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这里,所述转换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做赘述。
进一步的,完成上述步骤102之后,UE继续执行步骤101,直到业务没有任何报文需要接收或发送。
步骤103:判断收到的报文是否需要校正,若需要,则将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进行校正后处理报文,结束处理流程;若不需要,则直接处理报文。
具体的,从收到的报文中提取业务标识,根据所述业务标识查看其绑定的IP地址,判断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与所述绑定的IP地址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直接处理报文;若不一致,则将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所述绑定的IP地址后,处理报文。
这里,所述处理报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做赘述。
进一步的,完成上述步骤103之后,UE继续执行步骤101,直到业务没有任何报文需要接收或发送。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装置,该装置包括:分流模块21、业务处理模块22和无线接口模块23;其中,
分流模块21,用于若检测到业务处理模块22发来的报文时确定当前要发送报文,且根据分流策略判定报文需要进行地址转换,则修改要发送的报文中的源IP地址后发送至无线接口模块23;若检测到无线接口模块23发来的报文时确定当前收到报文,且判定收到的报文需要校正,则将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进行校正后将所述报文发送至业务处理模块22;
业务处理模块22,用于将要发出的报文发送至分流模块21,以及处理对分流模块21发来的报文;
无线接口模块23,用于将收到的报文发至分流模块21,以及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出分流模块21发来的报文。
所述业务处理模块22,具体用于当开启任意一个业务后,该业务绑定IP地址;当该业务需要接入互联网向对端发送报文时,将所述业务绑定的IP地址作为报文的源IP地址,并选出对应的对端设备的IP地址作为目的IP地址;利用所述源IP地址及目的IP地址编写报文,将所述报文发送至分流模块21。
所述分流模块21包括:分流判决子模块211,用于保存分流策略;所述分流策略包括:一个或多个条目,其中每个条目包括业务的标识、及每个业务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其中,所述业务的标识可以为对端设备的IP地址,或端口,或其它相关信息;所述接入方式可以包括:WLAN接入或3GPP接入等,可以用所在UE的接口IP地址作为接入方式的标识;所述配置分流策略可以手工配置,也可以是借助ANDSF向运营商动态获取。
所述分流模块21还包括:地址转换子模块212,用于接收分流判决子模块211发来的报文以及符合分流策略的本端IP地址;相应的,所述分流判决子模块211,还用于根据分流策略判断发送报文是否需要进行地址转换,若需要,则将所述报文发送至地址修改模块,否则,将所述报文发送至无线接口模块23。
所述分流判决子模块211,具体用于提取业务处理模块发来的报文的业务标识,从分流策略中提取与所述业务标识对应的条目,提取报文的源IP地址,查看该条目中所在UE的接口IP地址是否与所述源IP地址一致,若一致,则将所述报文发送至无线接口模块23,若不一致,则将报文及及对应报文的分流策略条目发送至地址转换子模块212;相应的,所述地址转换子模块212,具体用于接收分流判决子模块211发来的报文及对应报文的分流策略条目,将报文的本端IP地址转换为所述条目中记录的所在UE的接口IP地址后,将所述报文发送至无线接口模块23。
所述分流判决子模块211,还用于判断收到的报文是否需要校正,若需要,则将报文发送给地址转换子模块212,若不需要,则直接将报文发送至操作系统模块22;相应的,所述地址转换子模块212,还用于将分流判决子模块211发来的报文的目的IP地址进行校正后,将报文发送给操作系统模块22。
所述分流判决子模块211,具体用于从收到的报文中提取应用程序的标识,根据所述应用程序的标识查看其绑定的IP地址,判断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与所述绑定的IP地址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将报文发送给操作系统模块22;若不一致,则将报文发送给地址转换子模块212;相应的,所述地址转换子模块212,具体用于将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所述绑定的IP地址后,将报文发送给操作系统模块22。
上述装置可以作为逻辑模块安装于UE中。
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当发送报文且该报文不需要修改源地址时,本发明接入互联网的分流方法包括:
步骤301:在UE配置分流策略。
这里,所述分流策略可以为:应用程序A、该应用程序对端设备的IP地址为10.1.1.1,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为3GPP;应用程序B、对端IP地址为20.1.1.1,接入互联网的方式为WLAN。
步骤302:UE和网关1及网关2建立连接。
这里,所述建立连接为现有技术,所述连接建立成功的标志是UE可以使用无线网络1和网关1进行数据收发,操作系统可以看到一个配置了IP地址并可以使用的网络接口1,假设配置的IP地址为30.1.1.1,对应无线网络为3GPP制式;以及可以使用无线网络2和网关2进行数据收发,操作系统可以看到另一个配置了IP地址并可以使用的网络接口2,假设配置的IP地址为40.1.1.1,对应的无线网络制式为WLAN制式。
步骤303:启动应用程序A时,该应用程序绑定接口1。
具体的,当启动应用程序A时,该应用程序调用伯克利套接字应用程序接口或类伯克利套接字应用程序接口创建Socket(套接字,网络编程的特定称谓,更具体可以参照相关开发手册)连接,Socket成功绑定IP地址30.1.1.1。
步骤304:当该应用程序需要接入互联网向对端发送报文时,该应用程序设置报文的目的地址是10.1.1.1,源地址是30.1.1.1。
步骤305:UE根据分流策略判断所述报文不需要进行地址转换,直接发送报文。
这里,所述发送报文的后续处理为现有技术,可以包括:将报文投递到下一个处理流程,并等待接收响应报文;将报文送入无线接口1,经无线接口1进入无线网络1,并到达网关1,通过网关1,报文被投递到互联网,并最终到达应用服务器;服务器处理报文,并回应应用程序,回应报文经互联网路由到网关1,报文经过无线网络1,到达终端,由无线接口1接收,UE通过无线接口1收到报文。
步骤306:UE收到报文后,判定该报文不需要校正,直接处理报文。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当发送报文且该报文需要修改源地址时,本发明接入互联网的分流方法包括:
步骤401:在UE配置分流策略。
这里,所述分流策略以及相关设定参考实施例一。
步骤402:UE和网关1及网关2建立连接。
步骤403:启动应用程序B时,该应用程序绑定接口1。
步骤404:当该应用程序需要接入互联网向对端发送报文时,该应用程序设置报文的目的地址是20.1.1.1,源地址是30.1.1.1
步骤405:UE根据分流策略判断所述报文需要进行地址转换,将报文的源IP地址用符合策略的无线接口的IP地址替换,并完成报文的合法性相关处理并发送。
比如,报文需要使用无线接口2的IP地址40.1.1.1替换30.1.1.1,并重新计算IP头的校验和;如果这个报文是TCP报文,则还需要重新计算TCP的校验和。
步骤406:UE收到响应报文后,对该响应报文进行目的IP地址的校正,然后处理收到的响应报文。
比如,本报文进入分流装置前的目的IP地址为40.1.1.1,源地址为20.1.1.1,报文对应业务绑定的地址为30.1.1.1,对应关系不正确正确。则分流装置使用30.1.1.1替换40.1.1.1,并重新计算相关校验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当前要发送报文,且根据分流策略判定报文需要进行地址转换,则修改要发送的报文中的源互联网协议IP地址后,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具体地,所述根据分流策略判定报文需要进行地址转换,则修改要发送的报文中的源互联网协议IP地址后,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包括:提取报文的业务标识,从分流策略中提取与所述业务标识对应的条目,提取报文的本端IP地址,查看该条目中所在UE的接口IP地址是否与所述本端IP地址一致,若一致,则直接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若不一致,则将报文中的本端IP地址转换为所述条目中记录的所在UE的接口IP地址后,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
若检测到当前收到报文,且判定收到的报文需要校正,则将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进行校正后处理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策略,包括:一个或多个条目,其中每个条目包括业务标识、及每个业务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收到的报文的目的地址进行校正后处理报文,包括:从收到的报文中提取业务标识,根据所述业务标识查看其设定的IP地址,判断报文中的本端IP地址与所述设定的IP地址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直接处理报文;若不一致,则将报文中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绑定的IP地址后,处理报文。
4.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分流模块、业务处理模块和无线接口模块;其中,
分流模块,用于若检测到业务处理模块发来的报文时确定当前要发送报文,且根据分流策略判定报文需要进行地址转换,则修改报文中的源互联网协议IP地址后发送至无线接口模块;若检测到无线接口模块发来的报文时确定当前收到报文,且判定收到的报文需要校正,则将报文的目的地址进行校正后将所述报文发送至业务处理模块;具体地,分流模块包括:地址转换子模块和分流判决子模块;其中,地址转换子模块,用于接收分流判决子模块发来的报文及对应报文的分流策略条目,将本端IP地址转换为所述条目中记录的所在UE的接口IP地址后,将所述报文发送至无线接口模块;
相应的,分流判决子模块,具体用于提取业务处理模块发来的报文的业务标识,从分流策略中提取与所述业务标识对应的条目,提取报文的本端IP地址,查看该条目中所在UE的接口IP地址是否与所述本端IP地址一致,若一致,则将所述报文发送至无线接口模块;若不一致,则将报文及以及对应报文的分流策略条目发送至地址转换子模块;
业务处理模块,用于将要发出的报文发送至分流模块,以及处理分流模块发来的报文;
无线接口模块,用于将收到的报文发至分流模块,以及使用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发送报文发出分流模块发来的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判决子模块,还用于保存分流策略;其中,所述分流策略包括:一个或多个条目,其中每个条目包括业务的标识、及每个业务对应的接入互联网的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判决子模块,具体用于从无线接口模块收到的报文中提取业务标识,根据所述业务标识查看其设定的IP地址,判断报文中的本端IP地址与所述设定的IP地址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将报文发送给业务处理模块;若不一致,则将报文及设定的IP地址发送给地址转换子模块;
相应的,所述地址转换子模块,具体用于接收分流判决子模块发来的报文及设定的IP地址,将报文中的本端IP地址替换为所述设定的IP地址后,将报文发送给业务处理模块。
CN201210563410.8A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8883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3410.8A CN103888363B (zh)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
EP13865417.3A EP2938031A4 (en) 2012-12-21 2013-10-18 SERVICE OFFLOAD PROCEDURE AND DEVICE FOR ACCESSING THE INTERNET
PCT/CN2013/085469 WO2014094490A1 (zh) 2012-12-21 2013-10-18 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3410.8A CN103888363B (zh)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8363A CN103888363A (zh) 2014-06-25
CN103888363B true CN103888363B (zh) 2017-12-22

Family

ID=50957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63410.8A Active CN103888363B (zh) 2012-12-21 2012-12-21 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938031A4 (zh)
CN (1) CN103888363B (zh)
WO (1) WO20140944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0008B (zh) * 2017-02-16 2020-03-1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宽带部署lte基站的数据流优化方法与系统
CN111262784B (zh) * 2020-01-13 2022-05-17 杭州朗和科技有限公司 报文转发方法、报文转发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12996A1 (en) * 2004-07-01 2006-01-04 Alcatel Method for selecting among network interfaces, device with multiple network interfaces and application
CN101374068A (zh) * 2007-08-25 2009-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组播业务的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99965A (zh) * 2008-02-29 2009-08-05 沈建军 一种基于IPSec安全关联的网络报文路由转发和地址转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33969B2 (en) * 2004-09-10 2009-12-15 Tekele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load sharing distributions i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network conditions
CN101030919B (zh) * 2006-03-02 2010-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复用接口板地址时网络地址转换的实现方法
WO2010054686A1 (en) * 2008-11-12 2010-05-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12996A1 (en) * 2004-07-01 2006-01-04 Alcatel Method for selecting among network interfaces, device with multiple network interfaces and application
CN101374068A (zh) * 2007-08-25 2009-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组播业务的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99965A (zh) * 2008-02-29 2009-08-05 沈建军 一种基于IPSec安全关联的网络报文路由转发和地址转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94490A1 (zh) 2014-06-26
EP2938031A1 (en) 2015-10-28
CN103888363A (zh) 2014-06-25
EP2938031A4 (en)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6545B (zh) 用于samog承载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05939381B (zh) 一种控制终端自动切换下载文件方式的方法及系统
CN103533669B (zh) 移动终端多apn网络并发系统及其联网方法
CN103974325B (zh) 多制式网络融合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529124A (zh) 一种无线直连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752375A (zh) 实现智能卡远程操作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13392B (zh) 一种带宽调整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666672A (zh) 鲁棒性的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094081A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离线计费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03688516B (zh) 提供公共可达性的方法和有关系统与装置
CN107612794A (zh) 一种家用电器配网系统及方法
CN109640274A (zh) 基于区块链的短信发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67699A (zh) 一种终端设备与网关设备间的互联方法和装置
CN107846270A (zh) 传输策略配置方法及装置、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306938A (zh) 一种物联产品自动入网的方法、装置及网关
CN106454903A (zh) 一种智能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96191B (zh) 向用户终端发送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3888363B (zh) 一种接入互联网的业务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1965064B (zh) 分组数据聚合协议数据的传输方法与装置
CN107659999A (zh) Wifi连接方法及设备
CN104838672B (zh) 用于动态启用无线通信设备功能的系统和方法
CN103973753B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设备
CN105814930B (zh) 计费控制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7276901A (zh) 集成应用程序的系统及方法及无线路由器及终端
CN103974456B (zh) 通信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