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4829B - 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4829B
CN103884829B CN201410058516.1A CN201410058516A CN103884829B CN 103884829 B CN103884829 B CN 103884829B CN 201410058516 A CN201410058516 A CN 201410058516A CN 103884829 B CN103884829 B CN 1038848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runoff
different
seepage flow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85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84829A (zh
Inventor
高吉喜
郑好
田美荣
冯朝阳
邹长新
王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P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P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P
Priority to CN2014100585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848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84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4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84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4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入渗监测领域,提供一种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是将现有的变坡实验钢槽分为各个不同深度的条形槽,在各个条形槽前端的底部设置渗流出水口,使用渗流收集器与该渗流出水口连通,通过改变各个条形槽的坡度以及对其内部土壤降水的强度,观测并计算不同土层厚度在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下的入渗时间及入渗速率,确定不同土层入渗产流的降雨阈值,评估不同土壤层及其理化性质对入渗的贡献率,便于对比不同土壤厚度和土层组成的产流、入渗和产沙量差别,找寻不同土壤厚度、不同土壤层控制径流及入渗产量的影响因子(如土壤质地、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矿质营养物质含量等),其制作简单,推广容易,操作快捷。

Description

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渗水能力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地表径流、土壤入渗以及降雨溅蚀是中国最常见的侵蚀类型,同时,径流及入渗特征又是土壤水分平衡、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生态系统水文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LIetal.2012;HanyEIKatebetal.2013)。为了不受地形、微气候等环境因子影响,目前针对径流、入渗及土壤侵蚀(泥沙产量)机理特征的研究常采用实验室人工降雨的方法来进行模拟,并越来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如我国生产的新型“变坡实验钢槽”为可移动式液压升降钢槽,主要用于研究土壤在不同坡度坡面,在不同降雨情况下,地表产流及土壤侵蚀产沙特征。又如雷霆武等(2006)运用自行创造的“产渗流入渗仪”在两种坡度及降雨强度组合条件下,观测了地表径流和入渗产量。
然而现有的这些实验只关注于整体、单层土壤,观测设备同一土壤厚度,不能在实验室降雨条件下模拟和比较原状土壤不同土层厚度的入渗特征。水分迁移及能量转换需要依靠土壤为介质进行,而不同土壤深度具有一定异质性,入渗特征就会因为土壤深度不同(压力不同)及各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量研究表明,有机质、矿物营养元素等随着土壤层的加深而减小,土壤质地随着土壤层的加深而变粗,土壤孔隙度减小,而入渗过程与土壤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砂粒组分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Winzig,2000;Jin-LingYang,2011;BrandonReynolds,2012)。因此在不同降雨量及降雨强度条件下,同步观测原状土壤产流产沙量、土壤入渗深度、不同土壤层的入渗起止时间、入渗速率、入渗量等,将土壤径流-入渗过程的研究进一步细化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不能在实验室降雨条件下模拟和比较原状土壤不同土层厚度的入渗特征。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其包括:阶梯槽、径流收集器、渗流收集器、支架、以及人工降雨模拟装置,所述阶梯槽由多个不同深度的条形槽并排连接而成,各个所述条形槽的前端的顶部设有径流出水口,底部设有渗流出水口,所述径流出水口与所述径流收集器连通,所述渗流出水口与所述渗流收集器连通,所述阶梯槽保持其槽口朝上并铰接于所述支架,所述人工降雨模拟装置用于对阶梯槽中的土壤进行人工降雨。
优选的,所述径流出水口的前端为V字型。
优选的,所述渗流出水口为倒三角形。
优选的,各个所述条形槽的槽底铺设有细沙,所述细沙的高度高于所述渗流出水口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细沙上铺设有纱布,所述纱布的边缘将所述细沙与所述渗流出水口隔开。
优选的,所述阶梯槽与所述支架之间设有液压装置,所述阶梯槽通过所述液压装置改变与所述支架所成的角度。
优选的,所述阶梯槽与所述支架的铰接处设有角度标尺,用于标示所述阶梯槽与所述支架之间所成的角度。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滚轮。
一种基于上述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同一地段分别采集距地表不同厚度的土壤放入各个条形槽中,并保证各个条形槽中的土壤高度与径流出水口的高度一致;
S2、设置阶梯槽相对于所述支架不同的倾斜程度,控制人工降雨模拟装置不同的降雨强度,并相应地记录各个径流收集器接收到的产流产沙量、各个所述条形槽的渗流出水口的出水时间、各个渗流收集器中收集到的水的水量以及收集到该水量所需的时间;
S3、根据步骤S2中所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各个不同厚度土壤的入渗速率以及各个不同厚度土壤的入渗与径流关系。
优选的,步骤S1中,取土时,采用分层分块的截取方式,再累积放入槽内,以减轻对原状土的扰动。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通过坡度可变的阶梯槽,以及可装有不同厚度土壤层的条形槽,可以同时确定降雨特征与入渗深度的关系,观测不同土层厚度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入渗时间及入渗速率,确定不同土层入渗产流的降雨阈值,评估不同土壤层及其理化性质对入渗的贡献率,根据径流收集器收集到的水和泥沙量,以及渗流收集器收集到的水量,可以对比不同土壤厚度土层组成的产流、入渗和产沙量差别。观测土壤每一个层次对径流、入渗和泥沙产量的影响,同时找寻不同土壤厚度、不同土壤层控制径流及入渗产量的影响因子(如土壤质地、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矿质营养物质含量等),以便人为针对不同土壤层次和发育阶段进行土壤修整和改善,为水源涵养生态系统功能修复提供有利科学依据。且本发明制作简单,推广容易,操作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其包括,阶梯槽1、径流收集器、渗流收集器、支架、以及人工降雨模拟装置,所述阶梯槽由多个不同深度的条形槽2并排连接而成,各个所述条形槽的前端的顶部设有径流出水口3,较佳的,径流出水口距其所在条形槽的槽口15cm为宜,各个条形槽2的前端底部设有渗流出水口4,渗流出水口4的底端边缘延伸至条形槽2的槽底,避免条形槽的槽底产生积水,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所述径流出水口3与所述径流收集器连通,所述渗流出水口4与所述渗流收集器连通,所述阶梯槽1保持其槽口朝上铰接于所述支架,所述人工降雨模拟装置用于对阶梯槽进行人工降雨,所述人工降雨模拟装置与现有的人工降雨模拟装置相同,其一般包括喷头、供水系统、动力系统、支架等。较佳的,所述径流出水口3的前端为V字型,使各个条形槽中土壤上的径流汇集,便于流入径流收集器中。较佳的,上述渗流出水口4为多个,均匀分布在各个条形槽前端的底部,使入渗到各个条形槽底部的水更容易流出。
本监测装置通过支架支撑在地面上,由于阶梯槽1与支架之间为铰接,可手动转动阶梯槽1与之间之间所成的角度,使阶梯槽的各个条形槽中的土壤形成不同的坡度,再通过人工降雨模拟装置向各个条形槽中进行人工降雨,通过人工降雨模拟装置的控制降雨的强度,从而模拟不同强度的降雨环境。记录阶梯槽中的土壤在不同坡度及降雨强度条件下,阶梯槽的各个条形槽前端底部的渗流出水口的出水时间,测量渗流收集器中收集到的水量,并记下收集到该水量所需的时间,进而得知出各个条形槽的渗流出水口的出水速度,根据条形槽的面积推算不同土壤层厚度的土壤在不同坡度下、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入渗时间,入渗量以及入渗速率。
较佳的,各个所述条形槽2的槽底铺设有细沙,所述细沙的高度高于所述渗流出水口4的高度,由于条形槽具有一定的长度,条形槽在倾斜时,其内部的土壤处在不同的高度,在降水的过程中,条形槽中地势较高的土壤中的降水入渗到条形槽底部时,还需要再渗透穿过条形槽底部的土壤才能由渗流出水口,因为本装置监测的是距地表不同厚度土壤层的入渗时间及入渗速率,需要在降水入渗通过该厚度土壤后,尽快由渗流出水口流出,从而使测得的结果更加准确。在条形槽2的底部铺设的细沙,由于细沙拥有良好的透水性,细沙所铺设的高度没过渗流出水口4,使渗透到条形槽底部的水能够很快的沿条形槽的槽底流到渗流出水口处。但细沙的高度不易过大,因为细沙有一定的持水性,会给监测带来误差,细沙的高度刚好没过渗流出水口为宜,为进一步降低细沙高度,将渗流出水口设计成多个倒三角形,使渗流出水口在拥有足够大面积以使渗流出流流畅的同时较大程度地降低了细沙的高度。同时由于倒三角形渗流出水口的底部呈V字型,渗流水在通过渗流出水口后会形成较为集中的一束水柱,便于渗流收集器的收集。针对试验目的不同,如在渗流水对比试验中,各个条形槽中细沙的持水量近似相同,同一条形槽前后两次对比实验的细沙持水量也近似相同,细沙持水误差可以忽略;对于定量监测试验,入渗量为出流量加上细沙持水量,可以用“烘干法”计算单位体积细沙持水量,即对渗水后的持水细沙进行烘干,并分别称量其烘干前后的重量,根据其重量差来计算其所持的水量。
较佳的,所述细沙上铺设有纱布,且所述纱布的边缘将上述细沙与所述渗流出水口隔开。在细沙上铺设纱布,既不影响渗水,又可将土壤和细沙隔开,避免土壤与条形槽底部的细沙混合。纱布的边缘封堵在渗流出水口处,可防止细沙从渗流出水口中流出。
较佳的,所述阶梯槽与所述支架之间设有液压装置,所述阶梯槽通过所述液压装置改变与所述支架之间所成的角度,较佳的,液压装置为一根连接在阶梯槽与支架之间的液压杆,通过液压杆的伸缩与阶梯槽与支架之间的铰接,实现阶梯槽相对于支架转动,使阶梯槽中的土壤模拟实地情况下不同坡度的土壤。
较佳的,所述阶梯槽与所述支架的铰接处设有角度标尺,用于标示所述阶梯槽与所述支架之间所成的角度,角度标尺使阶梯槽中土壤的坡度量化,使记录的结果更加精确。
较佳的,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滚轮,方便整体装置的移动。
一种基于上述所述的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同一地段分别采集距地表不同厚度的土壤放入各个条形槽中,并保证各个条形槽中的土壤高度与径流出水口的高度一致;
S2、设置阶梯槽相对于所述支架不同的倾斜程度,控制人工降雨模拟装置不同的降雨强度,并相应地记录各个径流收集器接收到的产流产沙量、各个所述条形槽的渗流出水口的出水时间、各个渗流收集器中收集到的水的水量以及收集到该水量所需的时间;
S3、根据步骤S2中所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各个不同厚度土壤的入渗速率以及各个不同厚度土壤的入渗与径流关系。
一般在实地环境中,同一坡地的土壤层的构成基本相同,取该坡地中任意坡段的土壤放入阶梯槽中,通过阶梯槽改变土壤的坡度,来模拟该坡地不同坡度坡段的土壤。
较佳的,步骤S1中,为尽量保证土壤的原状,取土时,采用分层分块的截取方式,再累积放入槽内,以减轻对原状土的扰动,依照条形槽的大小,划定需要取的土壤的面积,将该划定的土壤再进行分区,并逐一分层掘取,再将分层掘取的土壤逆序叠放在条形槽的相应位置处,依照此法将其他分区的土壤拼放在条形槽中。
观测与计算步骤:
将阶梯槽设定一定的坡度并记录,调整人工降雨模拟装置的降雨强度并记录。在开始降雨时计时,观察各个条形槽前端底部的渗流出水口的出水时间t1,t1即为该坡地土壤距地表某一厚度土壤层的渗水时间;待条形槽的渗流出水口出水后,直到渗水收集器中的水达到一定刻度,记录渗水收集器中的水的体积L1,并记录此刻的时间t2,t2减t1即为渗水收集器收集到L1体积水所需的时间,该条形槽的槽口面积为s1,则该条形槽中的土壤层的渗水速率v1=L1/(t2-t1)/s1。依照此法记录在各个条形槽中不同厚度土壤的渗水时间及渗水速率,从而对实地土壤的土壤层做综合全面的土壤渗水性能评定。同时,通过径流收集器在降雨开始时到降雨停止时的径流产沙及产流量,与上述记录的渗透水水量做对比,从而评估在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的条件下,地表径流与入渗特征的关系。对坡地的水文土壤研究做出综合准确量化的评定,对各土壤层对入渗和径流关系的影响做出判断,对水土保护做出合理化建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阶梯槽、径流收集器、渗流收集器、支架以及人工降雨模拟装置,所述阶梯槽由多个不同深度的条形槽并排连接而成,所述阶梯槽中放置分层分块截取的不同厚度的土壤,各个所述条形槽的前端的顶部设有径流出水口,底部设有渗流出水口,所述径流出水口与所述径流收集器连通,所述渗流出水口与所述渗流收集器连通,所述阶梯槽保持其槽口朝上并铰接于所述支架,所述人工降雨模拟装置用于对阶梯槽中的土壤进行人工降雨;所述阶梯槽与所述支架之间设有液压装置,所述阶梯槽通过所述液压装置改变其与所述支架所成的角度;各个所述条形槽的槽底铺设有细沙,所述细沙的高度高于所述渗流出水口的高度, 所述渗流出水口为倒三角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流出水口的前端为V字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沙上铺设有纱布,所述纱布的边缘将所述细沙与所述渗流出水口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槽与所述支架的铰接处设有角度标尺,用于标示所述阶梯槽与所述支架之间所成的角度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底部设有滚轮。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同一地段分别采集距地表不同厚度的土壤放入各个条形槽中,取土时,采用分层分块的截取方式,再累积放入槽内,以减轻对原状土的扰动。并保证各个条形槽中的土壤高度与径流出水口的高度一致;
S2、设置阶梯槽相对于所述支架不同的倾斜程度,控制人工降雨模拟装置不同的降雨强度,并相应地记录各个径流收集器接收到的产流产沙量、各个所述条形槽的渗流出水口的出水时间、各个渗流收集器中收集到的水的水量以及收集到该水量所需的时间;
S3、根据步骤S2中所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各个不同厚度土壤的入渗速率以及各个不同厚度土壤的入渗与径流关系。
CN201410058516.1A 2014-02-20 2014-02-20 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Active CN1038848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8516.1A CN103884829B (zh) 2014-02-20 2014-02-20 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8516.1A CN103884829B (zh) 2014-02-20 2014-02-20 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4829A CN103884829A (zh) 2014-06-25
CN103884829B true CN103884829B (zh) 2016-06-08

Family

ID=50953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8516.1A Active CN103884829B (zh) 2014-02-20 2014-02-20 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8482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8918A (zh) * 2017-08-15 2017-11-07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一种野外堆积体水土流失观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4296B (zh) * 2015-01-23 2018-08-07 山东大学 可视化二维裂隙网络岩体渗流动态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4819927B (zh) * 2015-04-08 2017-06-23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降雨侵蚀过程测定仪器及其测定方法
CN105092818A (zh) * 2015-07-31 2015-11-25 石家庄铁道大学 人工降雨装配式模型试验系统和方法
CN105699237A (zh) * 2016-03-18 2016-06-22 北京林业大学 进行生态垫防护效益对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CN105974095A (zh) * 2016-07-20 2016-09-2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可用于对比不同下垫面降雨产流的试验装置
CN107843527A (zh) * 2017-12-05 2018-03-27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一种坡面降雨深层入渗特征的模拟观测装置及方法
CN108195441A (zh) * 2018-01-02 2018-06-22 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 径流小区土壤水分及出流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8918821A (zh) * 2018-05-23 2018-11-30 彭善永 一种水土流失监测模拟试验装置
CN109085023B (zh) * 2018-08-15 2021-03-23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喀斯特地区岩土界面流高效收集方法及装置
CN109557281A (zh) * 2018-11-26 2019-04-02 贵州师范大学 坡耕地边沟、背沟模拟土槽
CN109765081A (zh) * 2019-03-18 2019-05-1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降雨径流收集装置
CN110031183B (zh) * 2019-05-21 2024-02-13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适合研究降雨-分层径流关系的人工流域
CN110441494A (zh) * 2019-06-27 2019-11-1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室外径流场模拟装置
CN111474013A (zh) * 2020-03-22 2020-07-31 西南大学 可实现坡耕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量化研究的收集系统
CN111537698A (zh) * 2020-05-18 2020-08-1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含根石结构的岩土体坡面水分运动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
CN111650359B (zh) * 2020-06-22 2024-04-26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一种可调节临时苫盖和拦挡措施的室内土壤侵蚀试验槽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11796075B (zh) * 2020-08-03 2023-03-28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梯田构型的模拟坡面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装置
CN113468478A (zh) * 2021-05-24 2021-10-0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土壤质地推求流域稳定下渗率的方法
CN115032109A (zh) * 2022-01-28 2022-09-0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测量屋顶绿化土壤滞水量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22158Y (zh) * 2007-12-01 2008-09-2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多坡度土壤水蚀箱
US7464582B2 (en) * 2005-09-05 2008-12-16 Institut Francais Du Petrol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inlet capillary pressure of a porous medium
CN201503432U (zh) * 2009-07-28 2010-06-09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土壤入渗测定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4582B2 (en) * 2005-09-05 2008-12-16 Institut Francais Du Petrol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inlet capillary pressure of a porous medium
CN201122158Y (zh) * 2007-12-01 2008-09-2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多坡度土壤水蚀箱
CN201503432U (zh) * 2009-07-28 2010-06-09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土壤入渗测定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降雨中有机氯农药土壤-水界面迁移过程的实验模拟》;肖春艳等;《环境化学》;20121231;195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28918A (zh) * 2017-08-15 2017-11-07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一种野外堆积体水土流失观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4829A (zh)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4829B (zh) 变坡土壤径流与入渗特征监测装置及其监测方法
Guo et al. Addressing two bottlenecks to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preferential flow in soils
Liu et al. Influence of soil moisture and plant roots on the soil infiltration capacity at different stages in arid grasslands of China
Scaini et al. Velocity and celerity dynamics at plot scale inferred from artificial tracing experiments and time-lapse ERT
Tao et al. Preferential flows and soil moistures on a Benggang slope: Determined by the water and temperature co-monitoring
CN104374894B (zh) 小流域不同地貌单元水蚀过程精细模拟试验方法
Shougrakpam et al.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to characterise soil macroporosity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and land covers of northeast India
CN102590475A (zh) 坡面水蚀精细模拟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CN102359084A (zh) 河湖包气带渗滤性能的模拟调控系统及其方法
CN102331282B (zh) 土壤深层水量渗漏测试记录仪
Hlaváčiková et al. On the role of rock fragments and initial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potential subsurface runoff formation
Van Schaik et al. The influence of preferential flow on hillslope hydrology in a semi‐arid watershed (in the Spanish Dehesas)
CN113252876B (zh) 含根石结构的岩土体坡面水分运动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
Ala-Aho et al. Estimation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unconfined sand aquifers using Scots pine inventories
Cao et al. Modeling soil detachment on unpaved road surfaces on the Loess Plateau
Kotikian et al. Observing heterogeneous unsaturated flow at the hillslope scale using time‐laps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CN106645639B (zh) 一种定量测定沙丘向丘间地水分供给量的观测装置及方法
Ran et al. Effect of rainfall moving direction on surface flow and soil erosion processes on slopes with sealing
Biemelt et al. Overland flow, erosion, and related phosphorus and iron fluxes at plot scale: a case study from a non-vegetated lignite mining dump in Lusatia
Tao et al. Linking soil macropores, subsurface flow and its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to the development of Benggang erosion
Faeh et al. A combined field and numerical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flow processes in natural macroporous soils under extreme precipitation
CN110646590A (zh) 一种基于水土流失测量的水土保持方案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04345134A (zh) 一种测量森林土壤壤中流的方法
CN102353623A (zh) 农地犁底层土壤入渗性能测量装置及方法
Ravazzani et al.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of quarry lakes for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