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3600A -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3600A
CN103873600A CN201210528106.XA CN201210528106A CN103873600A CN 103873600 A CN103873600 A CN 103873600A CN 201210528106 A CN201210528106 A CN 201210528106A CN 103873600 A CN103873600 A CN 103873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address
address
renewal
reflection
loc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281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3600B (zh
Inventor
陈军
陶伟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5281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7360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80243 priority patent/WO2013167086A2/zh
Publication of CN103873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3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3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36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89NAT traversal over a relay server, e.g. traversal using relay for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TUR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 H04L61/2575NAT traversal using address mapping retrieval, e.g. simple traversal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through 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 [STU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76Update or notification mechanisms, e.g. DynD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通信双方的一方网络地址发生变化时,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方通过原有的网络地址转换(NAT)穿透通道将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发送给对端通信方;对端通信方接收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向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本端通信方接收到探测消息后,建立起网络地址更新后的本端通信方与对端通信方间的新NAT穿透通道。其中一种设备为与网络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对端通信设备,用于接收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向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采用本发明,在不中断现有P2P业务情况下,实现网络地址经常变化的环境下的NAT穿透。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的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在网络地址变化环境下点对点(P2P,Peer-to-Peer)的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Translation)穿透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NAT作为一种广泛部署的网络技术,在解决安全与网际协议(IP)地址短缺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典型的NAT网络架构,基于该网络架构的访问机制为:内网A、B中的主机分别通过NAT-A和NAT-B访问外部的因特网(Internet)资源,外部主机不能主动向内网发起连接,这一特性在解决安全与IP地址短缺领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也制约着许多应用的部署,如P2P通信、网络会议、音视频传输等,阻碍了互联网的发展。因此NAT的穿透技术就成为了研究的发展方向。
目前,已有多种NAT穿透方案,例如NAT的UDP简单穿越(STUN,SimpleTraversal ofUDP over NATs)、通过Relay方式穿越NAT(TURN,Traversal UsingRelay NAT)、中间盒、交互连接建立(ICE)等。它们中的大多数技术是在外网部署一台服务器(Server),如图1所示,通过此Server实现NAT的穿透技术。
在P2P通信上可以利用ICE技术的RFC5245标准较好地穿透NAT。但在地址经常变化的环境下,例如Mobile IP、DHCP租约到期、WIFI网络变化等环境下,采用现有的NAT穿透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当设备地址发送改变时,使用ICE或其他的NAT穿透方案需重新建立ICE流程,而重新建立ICE流程将会中断现有的通信、或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以ICE的重新建立。针对这种地址经常变化的环境下NAT穿透存在的问题,在不中断现有P2P业务情况下,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AT穿透方法及设备,在不中断现有P2P业务情况下,实现网络地址经常变化的环境下的NAT穿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信双方的一方网络地址发生变化时,网络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方通过原有的网络地址转换NAT穿透通道,将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发送给对端通信方;
所述对端通信方根据接收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向所述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
本端通信方接收到所述探测消息后,建立起网络地址更新后的本端通信方与对端通信方间的新NAT穿透通道。
其中,所述将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发送给对端通信方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本端通信方在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上监听所述对端通信方发送的所述探测消息。
其中,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向所述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具体包括:
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通过NAT地址直接向本端通信方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或者,
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获取对端通信方向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需要的第二反射地址,通过所述第二发射地址向本端通信方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
其中,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向所述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具体包括:
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先通过NAT地址向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探测消息,再将所述探测消息转发给本端通信方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或者,
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获取对端通信方向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探测消息需要的第二反射地址,通过所述第二发射地址向本端通信方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探测消息,再将所述探测消息转发给本端通信方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设备,该设备为网络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设备,用于通过原有的NAT穿透通道将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发送给对端通信设备;接收到对端通信设备发送的探测消息后,建立起网络地址更新后的所述本端通信设备与所述对端通信设备间的新NAT穿透通道。
其中,所述本端通信设备,进一步用于将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发送给对端通信设备的情况下,在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上监听对端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探测消息。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设备,该设备为与网络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对端通信设备,用于接收到本端通信设备发送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向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
其中,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向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的情况下,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通过NAT地址直接向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所述探测消息;或者,
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获取对端通信方向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需要的第二反射地址,通过所述第二发射地址向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所述探测消息。
其中,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向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的情况下,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先通过NAT地址向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探测消息,再将所述探测消息转发给所述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或者,
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获取对端通信方向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探测消息需要的第二反射地址,通过所述第二发射地址向本端通信方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探测消息,再将所述探测消息转发给本端通信方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方法,该方法包括:
通信双方的一方网络地址发生变化时,网络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方通过原有的NAT穿透通道,将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发送给对端通信方;
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获取对端通信方向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第一探测消息需要的第二反射地址,通过原有的NAT穿透通道将所述第二反射地址发送给本端通信方;
通过所述第二发射地址向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所述第一探测消息后,将所述第一探测消息转发给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
通过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经由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向第二反射地址发送第二探测消息,将所述第二探测消息转发给对端通信方,建立起网络地址更新后的本端通信方与对端通信方间的新NAT穿透通道。
其中,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本端通信方在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上监听所述对端通信方发送的所述第一探测消息。
本发明的方法是通信双方的一方网络地址发生变化时,网络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方通过原有的NAT穿透通道,将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发送给对端通信方;对端通信方接收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根据接收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向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本端通信方接收到探测消息后,建立起网络地址更新后的本端通信方与对端通信方间的新NAT穿透通道。
采用本发明,由于通信双方的一方能获知网络地址发送变化的另一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因此,可以建立起网络地址更新后的本端通信方与对端通信方间的新NAT穿透通道,用以后续通信交互,并不需要中断业务。从而,在不中断现有P2P业务情况下,实现网络地址经常变化的环境下的NAT穿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典型的NAT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址变化方位于外网时的Restricted Cone型NAT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址变化方位于Full cone NAT时的Restricted Cone型NAT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址变化方位于外网时Symmetric型NAT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址变化方位于Full cone NAT中时Symmetric型NAT拓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NAT穿透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的实现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通信双方的一方网络地址发生变化时,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方通过原有的NAT穿透通道将地址更新消息发送给对端通信方,指示本端通信方的网络地址将变化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
这里,地址更新消息中携带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需要指出的是:携带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消息并不限于所述地址更新消息。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也可以封装在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中发送给对端通信方,由对端通信方进行解析和提取。
步骤102、对端通信方接收到地址更新消息,若提取出的是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则直接向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若提取出的是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则先向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探测消息,再将探测消息转发给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
步骤103、本端通信方接收到对端通信方发送的探测消息后,建立起该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与对端通信方网络地址间的新NAT穿透通道。
这里,由于对端通信方能获取到本端通信方的网络地址变更,能向本端通信方变更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消息,从而在本端通信方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与对端通信方网络地址间建立新的NAT穿透通道,以便后续的消息交互,无需中断业务,重新建立流程,从而在不中断现有P2P业务情况下,实现网络地址经常变化的环境下的NAT穿透。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方案,能实现网络地址经常变化的环境下的NAT穿透,实现P2P业务的不中断切换,例如VoIP的不中断切换。在地址发生更新后不需要重新建立ICE的流程,例如地址收集、地址优先级排序、连通性测试、SDP信息交换等。而且,本发明的方案不需要中间节点的参与,可完全实现P2P通信的切换,从而加速了新的NAT穿透通道的建立。
本发明在地址变化环境下的场景主要有全向NAT(Full Cone NAT)、受限NAT(Restricted Cone NAT)、端口受限NAT(Port Restricted Cone NAT)以及对称NAT(Symmetric NAT)等四种类型的NAT拓扑网络架构对应的流程,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对各个场景分别进行说明。另,对本文所有图中的IP地址和相应的端口号在此做一说明:LA表示未发生地址变化方的地址,NA表示NAT的反射地址,RA表示发生了地址变化方的地址,粗线表示原有NAT穿透通道。
实施例1:对端通信方(主机A)位于受限NAT/端口受限NAT,地址变化的本端通信方(主机B)位于外网中。
如图3所示为受限NAT/端口受限NAT,主机A位于NAT网中,主机B位于外网中。
当内网中的主机A的地址变化时,可采用现有的NAT方案,比如STUN实现NAT穿透。当外网的设备B地址由原地址201.23.123.1变化到更新后地址201.23.123.2时。由于受限NAT/端口受限NAT的性质决定了采用更新后地址201.23.123.2将不能发送数据到设备A上(反方向可以)。因此,针对此场景,NAT穿透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A1:主机B将更新后地址201.23.123.2通过原地址201.23.123.1发送给NAT地址202.12.1.2:1111,即采用原有NAT穿透通道,指示地址将变化到更新后地址201.23.123.2。并在更新后地址201.23.123.2上监听来自NAT的消息;
A2:NAT将消息转发给主机A;
A3:主机A接收到主机B的消息后,提取更新后地址201.23.123.2,并通过NAT的反射地址202.12.1.2:1111向主机B的201.23.123.2发送探测消息;
A4:主机B接收到A的探测消息后,可将原A、B(B-1,201.23.123.1)间的通信切换化到A、B(B-2,201.23.123.2)上。
稍后主机B可将原地址201.23.123.1地址释放,例如在DHCP中归还地址池。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是端口受限NAT,则在A1中主机B需将201.23.123.2:6678通过201.23.123.1:5678发送给主机A(通过NAT的202.12.1.2:1111转发)。A3中主机A接收到主机B的消息后,提取201.23.123.2:6678,并通过NAT地址202.12.1.2:1111向主机B201.23.123.2:6678发送消息。A4中主机B接收到A的消息后,可将原A、B(B-1,201.23.123.1:5678)间的通信变化到A、B(B-2,201.23.123.2:6678)上。
实施例2:对端通信方(主机A)位于受限NAT/端口受限NAT中,地址变化的本端通信方(主机B)位于全向NAT中。
如图4所示,主机A位于受限NAT中,主机B位于全向NAT中。
当主机A的地址变化时,由于NAT-B为全向NAT,可采用现有的NAT方案实现NAT穿透。当主机B的地址变化时的NAT穿透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B1:主机B获取更新后地址192.168.1.3:6678的反射地址201.23.123.2:3333;
B2:通过原地址192.168.1.2:5678将反射地址201.23.123.2:3333经201.23.123.1:2222发送给NAT-A地址202.12.1.2:1111,即采用原有NAT穿透通道,指示地址将变化到更新后地址。并在更新后地址192.168.1.3:6678上监听来自NAT-B的消息;
B3:NAT-A将消息转发给主机A;
B4:主机A接收到主机B的消息后,提取更新后地址201.23.123.2:3333,并通过NAT-A的202.12.1.2:1111向NAT-B的201.23.123.2:3333发送探测消息;
B5:NAT-B将从201.23.123.2:3333接收的探测消息转发给主机B192.168.1.3:6678;
B6:主机B接收到探测消息后,可将原A、B(B-1,192.168.1.2:5678)间的通信切换到A、B(B-2,192.168.1.3:6678)上。
实施例3:对端通信方(主机A)位于对称(Symmetric)型NAT中,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方(主机B)位于外网中。
如图5所示,主机A在对称NAT中,主机B位于外网中。
当内网地址发生变化时可采用现有NAT方案实现NAT穿透。当外网主机的地址发送变化时的NAT穿透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C1:主机B将更新后地址201.23.123.2:6678通过原地址201.23.123.1:5678发送给NAT地址202.12.1.2:1111,即采用原有NAT穿透通道,指示地址将变化到更新后地址201.23.123.2:6678,并在更新后地址201.23.123.2:6678上监听来自NAT的消息;
C2:NAT将消息转发给主机A;
C3:主机A接收到主机B的消息后,提取更新后地址201.23.123.2:6678;
C4:主机A获取发往201.23.123.2:6678的反射地址202.12.1.3:2111(第二反射地址);
C5:主机A通过反射地址202.12.1.3:2111向主机B201.23.123.2:6678发送探测消息。
C6:主机B接收到A的消息后,可将原A、B(B-1,201.23.123.1:5678)间的通信切换到A、B(B-2,201.23.123.2:6678)上。实现变化后的NAT穿透。
实施例4:对端通信方(主机A)位于对称NAT中,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方(主机B)位于全向NAT中。
如图6所示,主机A位于对称NAT中,当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方(主机B)位于全向NAT中时的NAT穿透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D1:主机B获取更新后地址192.168.1.3:6678的反射地址NA:201.23.123.2:3222;
D2:主机B通过192.168.1.2:5678将反射地址201.23.123.2:3222经原地址201.23.123.1:2222发送给NAT-A地址202.12.1.2:1111,即采用原有NAT穿透通道,指示地址将变化到更新后地址。并在更新后地址192.168.1.3:6678上监听来自NAT-B的消息;
D3:NAT-A将消息转发给主机A;
D4:主机A接收到主机B的消息后,提取更新后地址201.23.123.2:3222;
D5:主机A向NAT-A获取发往201.23.123.2:3222的反射地址202.12.1.3:2111(第二反射地址);
D6:主机A通过反射地址202.12.1.3:2111向NAT-B的201.23.123.2:3222发送探测消息;
D7:NAT-B将从201.23.123.2:3222接收的探测消息转发给主机B192.168.1.3:6678;
D8:主机B接收到探测消息后,可将原A、B(B-1,192.168.1.2:5678)间的通信切换到A、B(B-2,RA:192.168.1.3:6678)上。
实施例5:对端通信方(主机A)位于对称NAT中,地址变化的本端通信方(主机B)位于受限NAT端口受限NAT/对称NAT中。
如图6所示,在对称NAT中,当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方(主机B)位于受限NAT/端口受限NAT/对称NAT中时(图6中的NAT-B)的NAT穿透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E1:主机B获取更新后地址192.168.1.3:6678的反射地址NA:201.23.123.2:3222;
E2:主机B通过192.168.1.2:5678将反射地址201.23.123.2:3222经原地址201.23.123.1:2222发送给NAT-A地址202.12.1.2:1111,即采用原有NAT穿透通道,指示地址将变化到更新后地址。并在更新后地址192.168.1.3:6678上监听来自NAT-B的消息;
E3:NAT-A将消息转发给主机A;
E4:主机A接收到主机B的消息后,提取更新后地址201.23.123.2:3222;
E5:主机A向NAT-A获取发往201.23.123.2:3222的反射地址202.12.1.3:2111(第二反射地址);
E6:主机A通过192.168.0.2:1234将反射地址202.12.1.3:2111经201.12.1.2:1111发送给NAT-B的201.23.123.1:2222(原NAT穿透通道);
E7:主机A通过反射地址202.12.1.3:2111向201.23.123.2:3222发送探测消息(第一探测消息);
这里,NAT-B将从201.23.123.2:3222接收到的探测消息转发给主机B192.168.1.3:6678。上述E6、E7没有先后顺序。
E8:NAT-B将从201.23.123.1:2222接收的消息(上述E6中的消息)转发给主机B的192.168.1.2:5678;
E9:主机B接收到E8中的消息后通过192.168.1.3:6678经由201.23.123.2:3222向NAT-A的202.12.1.3:2111发送探测消息(第二探测消息)。
这里,NAT-A将从202.12.1.3:2111接收到的探测消息转发给主机A。当主机A和主机B分别接收到对方发送的探测消息后,完成了更新后地址的NAT穿透;
E10:主机B将原A、B(B-1,192.168.1.2:5678)间的通信切换到A、B(B-2,192.168.1.3:6678)上。
一种NAT穿透设备,该设备分网络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设备和对端通信设备,其中,网络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设备,用于通过原有的NAT穿透通道将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发送给对端通信设备;接收到对端通信设备发送的探测消息后,建立起网络地址更新后的所述本端通信设备与所述对端通信设备间的新NAT穿透通道。
这里,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为:向对端通信设备指示本端通信设备的网络地址将变化到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信息。
这里,本端通信设备,进一步用于将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发送给对端通信设备的情况下,在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上监听对端通信设备发送的探测消息。
与网络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对端通信设备,用于接收到本端通信设备发送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根据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向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
这里,对端通信设备,进一步用于根据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向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的情况下,从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更新后的网络地址,通过NAT地址或者对端通信设备新的反射地址直接向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所述探测消息。
或者,对端通信设备,进一步用于根据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向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的情况下,从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先通过NAT地址或者对端通信设备新的反射地址向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探测消息,再将探测消息转发给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通信双方的一方网络地址发生变化时,网络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方通过原有的网络地址转换NAT穿透通道,将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发送给对端通信方;
所述对端通信方根据接收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向所述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
本端通信方接收到所述探测消息后,建立起网络地址更新后的本端通信方与对端通信方间的新NAT穿透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发送给对端通信方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本端通信方在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上监听所述对端通信方发送的所述探测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向所述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具体包括:
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通过NAT地址直接向本端通信方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或者,
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获取对端通信方向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需要的第二反射地址,通过所述第二发射地址向本端通信方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向所述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具体包括:
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先通过NAT地址向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探测消息,再将所述探测消息转发给本端通信方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或者,
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获取对端通信方向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探测消息需要的第二反射地址,通过所述第二发射地址向本端通信方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探测消息,再将所述探测消息转发给本端通信方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
5.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为网络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设备,用于通过原有的NAT穿透通道将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发送给对端通信设备;接收到对端通信设备发送的探测消息后,建立起网络地址更新后的所述本端通信设备与所述对端通信设备间的新NAT穿透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端通信设备,进一步用于将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发送给对端通信设备的情况下,在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上监听对端通信设备发送的所述探测消息。
7.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为与网络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的对端通信设备,用于接收到本端通信设备发送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或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向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向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的情况下,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通过NAT地址直接向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所述探测消息;或者,
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获取对端通信方向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需要的第二反射地址,通过所述第二发射地址向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所述探测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端通信设备,进一步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向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发送探测消息的情况下,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先通过NAT地址向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探测消息,再将所述探测消息转发给所述本端通信设备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或者,
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获取对端通信方向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探测消息需要的第二反射地址,通过所述第二发射地址向本端通信方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探测消息,再将所述探测消息转发给本端通信方的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
10.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通信双方的一方网络地址发生变化时,网络地址发生变化的本端通信方通过原有的NAT穿透通道,将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发送给对端通信方;
从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信息中提取出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获取对端通信方向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第一探测消息需要的第二反射地址,通过原有的NAT穿透通道将所述第二反射地址发送给本端通信方;
通过所述第二发射地址向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发送所述第一探测消息后,将所述第一探测消息转发给本端通信方的更新后的网络地址;
通过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经由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的反射地址向第二反射地址发送第二探测消息,将所述第二探测消息转发给对端通信方,建立起网络地址更新后的本端通信方与对端通信方间的新NAT穿透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本端通信方在所述更新后的网络地址上监听所述对端通信方发送的所述第一探测消息。
CN201210528106.XA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方法及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736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28106.XA CN103873600B (zh)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方法及设备
PCT/CN2013/080243 WO2013167086A2 (zh) 2012-12-10 2013-07-26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28106.XA CN103873600B (zh)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3600A true CN103873600A (zh) 2014-06-18
CN103873600B CN103873600B (zh) 2018-10-26

Family

ID=49551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2810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73600B (zh) 2012-12-10 2012-12-10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73600B (zh)
WO (1) WO2013167086A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3283A (zh) * 2014-09-16 2014-12-24 合肥协知行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at的即时通讯方法
CN104363312A (zh) * 2014-11-14 2015-02-18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洁高效的nat打洞方法和装置
WO2020052642A1 (zh) * 2018-09-13 2020-03-1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漫游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9137B (zh) * 2021-08-27 2023-06-02 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反射的内外网穿透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5388A (zh) * 2005-01-12 2006-07-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对等直连通道的方法
CN101207531A (zh) * 2006-12-21 2008-06-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可跨越多级子网的p2p覆盖网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01493764A (zh) * 2008-01-22 2009-07-29 江苏省金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业务流程可视化动态建模与功能操作联动方法
US20120105637A1 (en) * 2010-11-03 2012-05-03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Level Video Processing Within A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685262A (zh) * 2012-04-16 2012-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网络地址转换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764B (zh) * 2009-01-19 2013-12-11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监控双方媒体流发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5388A (zh) * 2005-01-12 2006-07-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对等直连通道的方法
CN101207531A (zh) * 2006-12-21 2008-06-2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可跨越多级子网的p2p覆盖网建立方法及系统
CN101493764A (zh) * 2008-01-22 2009-07-29 江苏省金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业务流程可视化动态建模与功能操作联动方法
US20120105637A1 (en) * 2010-11-03 2012-05-03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Level Video Processing Within A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685262A (zh) * 2012-04-16 2012-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网络地址转换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3283A (zh) * 2014-09-16 2014-12-24 合肥协知行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at的即时通讯方法
CN104363312A (zh) * 2014-11-14 2015-02-18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洁高效的nat打洞方法和装置
CN104363312B (zh) * 2014-11-14 2018-07-13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简洁高效的nat打洞方法和装置
WO2020052642A1 (zh) * 2018-09-13 2020-03-1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漫游
US11665266B2 (en) 2018-09-13 2023-05-30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Roaming by binding a host with a device identifi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167086A2 (zh) 2013-11-14
WO2013167086A3 (zh) 2014-01-03
CN103873600B (zh) 2018-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82324B2 (en)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tunnel between network terminal devices passing through firewall
Paasch et al. Exploring mobile/WiFi handover with multipath TCP
US20130058256A1 (en) Port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335881B2 (ja) 多重ネットワーク環境におけるピア・ツー・ピア接続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8141409B (zh) 通信系统、地址通知装置、通信控制装置、终端、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CN103905463A (zh) 一种适用于多路径传输的连接管理与控制方法
CN101883056B (zh) 基于udt和tcp中转实现nat穿越的方法
CN102651701A (zh) 建立音视频通讯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4092789B (zh) 会话感知的网络地址转换穿透方法
CN101964785A (zh) Nat网络中sip终端间文件传输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1895590A (zh) 基于udt实现nat穿越的系统和方法
CN104821909A (zh) 端对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3873600A (zh)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穿透方法及设备
CN105681445A (zh) 数据的点对点传输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2780712A (zh) 会话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2073244A (zh) 基于tr069协议的消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JP6386166B2 (ja) IPv4とIPv6との間の翻訳方法及び装置
US20140337478A1 (en) Peer-to-peer network communications
CN109889969B (zh) 用于通过接入节点托管应用的方法和设备
CN106534393B (zh) 实现nat设备穿越的方法和系统
US10771511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to maintain an application session between a terminal and an application server
EP3079328B1 (en) Media resource sharing method, shared server and shared system
CN102215135B (zh) 一种ip语音接入设备的网管穿越方法及穿越系统
CN105187247A (zh) 基于tcp和udp混合协议的远程控制软件的实现方法
CN107566476A (zh) 一种接入方法、sdn控制器、转发设备及用户接入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