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3125A -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3125A
CN103873125A CN201210548789.5A CN201210548789A CN103873125A CN 103873125 A CN103873125 A CN 103873125A CN 201210548789 A CN201210548789 A CN 201210548789A CN 103873125 A CN103873125 A CN 103873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down channel
terminal
submatrix
nois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487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3125B (zh
Inventor
王化磊
潘振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4878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731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73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3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3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31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设备,其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信息,得到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确定天线系统的下行信道矩阵,并根据每一个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得到噪声功率矩阵,利用下行信道矩阵和噪声功率矩阵得到预编码子矩阵,并确定出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这样不仅将终端间的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考虑到预编码矩阵的获取过程中,而且根据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和噪声功率矩阵V,得到预编码子矩阵C,简化了计算的复杂度,改进了现有技术中对预编码矩阵的计算方式,同时,在考虑不同终端所受噪声影响的因素确定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对天线下行信号的功率进行了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UMIMO)系统中,基站向多个用户同时发送各自需要的数据,其中,多个用户共用同一时频资源,因此,在MU MIMO系统中,用户与用户之间存在共信道干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相关文献提出了采用归一化的破零逆预编码技术(Regularized Zero Forcing,RZF)来消除下行信道间用户信号的干扰。
其中:所述RZF技术是通过下行等效信道的预编码矩阵的逆获得各用户的等效零空间,有效避免用户间的信号的干扰。
但是,采用RZF技术得到的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的运算复杂度较大,存在计算出现不精确的问题,进而影响得到的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无法有效降低用户间信号干扰的情况,并使得在实际应用中应用性较差,因此,针对RZF技术的运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匹配滤波预编码技术(MatchedFiltering,MF),其中:所述MF技术利用下行信道矩阵的逆矩阵得到预编码矩阵,虽然简化了得到预编码的计算过程,适用性很强,但是,利用MF技术得到的预编码矩阵发射下行信号并不能有效得消除用户间的干扰,而且,其并没有考虑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尤其在低信噪比的应用场景中,利用MF技术得到的预编码矩阵发射下行信号的性能更差。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下行信道的预编码技术存在计算复杂度较高,或者在降低计算复杂度的情况下得到的下行信道的性能较差,进一步影响了下行系统的吞吐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下行信道的预编码技术存在计算复杂度较高,或者在降低计算复杂度的情况下得到的下行信道的性能较差,进一步影响了下行系统的吞吐率的问题。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信息,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
利用确定的终端的下行信道子矩阵,得到下行信道矩阵H;
接收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噪声功率矩阵V;
根据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和噪声功率矩阵V,得到预编码子矩阵C;
将下行信道矩阵H和预编码子矩阵C进行计算得到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
利用得到的下行信道的编码矩阵对待发射的下行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并通过天线系统发射出去。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信息,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
计算模块,用于利用确定的终端的下行信道子矩阵,得到下行信道矩阵H,并接收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噪声功率矩阵V,根据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和噪声功率矩阵V,得到预编码子矩阵C,将下行信道矩阵H和预编码子矩阵C进行计算,得到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
发射模块,用于利用得到的下行信道的编码矩阵对待发射的下行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并通过天线系统发射出去。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信息,得到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确定天线系统的下行信道矩阵,并根据每一个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得到噪声功率矩阵,利用下行信道矩阵和噪声功率矩阵得到预编码子矩阵,并确定出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这样不仅将终端间的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考虑到预编码矩阵的获取过程中,而且根据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和噪声功率矩阵V,得到预编码子矩阵C,简化了计算的复杂度,改进了现有技术中对预编码矩阵的计算方式,同时,在考虑不同终端所受噪声影响的因素确定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对天线下行信号的功率进行了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不同的预编码矩阵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不同的信噪比对应的系统容量性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信息,得到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确定天线系统的下行信道矩阵,并根据每一个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得到噪声功率矩阵,利用下行信道矩阵和噪声功率矩阵得到预编码子矩阵,并确定出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这样不仅将终端间的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考虑到预编码矩阵的获取过程中,而且根据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和噪声功率矩阵V,得到预编码子矩阵C,简化了计算的复杂度,改进了现有技术中对预编码矩阵的计算方式,同时,在考虑不同终端所受噪声影响的因素确定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对天线下行信号的功率进行了优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应用在单基站或者单服务小区范围内,对一个基站内多个用户的下行信道的编码矩阵进行计算,或者是对同一个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用户的下行信道的编码矩阵进行计算。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信息,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
其中,所述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信息,具体包括:
在TDD系统中,终端将探测信号SRS作为导频信号信息发送给网络侧;
在FDD系统中,终端对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公共导频信号信息进行监测,确定出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并发送给网络侧。
具体地,在步骤101中,所述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的子矩阵,具体包括:
首先,接收终端发送的探测信号SRS。
具体地,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探测信号SRS时,确定终端与网络侧之间有待执行的业务,需要网络侧为终端提供服务的下行信道。
其次,利用接收到的SRS和信道互易原则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hi,其中,i∈[1,k],K为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hi的方式适用于TDD系统中。
较优地,在FDD系统中,根据终端发送的下行信道的状态信息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hi,其中i∈[1,k]。
步骤102:利用确定的终端的下行信道子矩阵,得到下行信道矩阵H。
在步骤102中,利用确定的终端的下行信道子矩阵hi,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下行信道的矩阵H:
H = [ h 1 H , h 2 H , . . . , h i H , . . . h k H ] ,
其中,hi表示第i个终端确定的下行信道子矩阵,k表示终端的个数。
步骤103:接收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噪声功率矩阵V。
具体地,在步骤103中,利用接收到的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噪声功率矩阵V:
V=diag(Vi);
其中,Vi表示第i个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diag(Vi)表示由Vi组成矩阵中的对角元素确定的矢量。
步骤104:根据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和噪声功率矩阵V,得到预编码子矩阵C。
具体地,在步骤104中,首先,根据步骤102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和步骤103得到的噪声功率矩阵V,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中间矩阵T:
T=HH*H+V*I。
其中,I表示单位矩阵。
其次,利用得到中间矩阵T,通过以下方式得到预编码子矩阵C:
C = diag ( 1 diag ( T ) ) ;
其中,
Figure BDA00002602544900053
k表示终端的个数,diag(T)表示由矩阵T的对角元素组成的矢量,
Figure BDA00002602544900054
是一个对角矩阵,其对角元素由diag(T)的元素的倒数组成。
步骤105:将下行信道矩阵H和预编码子矩阵C进行计算得到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
具体地,在步骤105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W,且使得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W满足tr(WHW)≤=P:
W=λ*HH*C;
其中,P表示系统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λ表示归一化系数。
步骤106:利用得到的下行信道的编码矩阵对待发射的下行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并通过天线系统发射出去。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案,接收终端发送的自身监测到的下行信道的状态信息,得到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确定天线系统的下行信道矩阵,并根据每一个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得到噪声功率矩阵,利用下行信道矩阵和噪声功率矩阵得到预编码子矩阵,并确定出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这样不仅将终端间的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考虑到预编码矩阵的获取过程中,而且根据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和噪声功率矩阵V,得到预编码子矩阵C,简化了计算的复杂度,改进了现有技术中对预编码矩阵的计算方式,同时,在考虑不同终端所受噪声影响的因素确定天线的预编码矩阵,对天线下行信号的功率进行了优化。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设备包括:获取模块11、计算模块12和发射模块13,其中:
获取模块1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信息,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
计算模块12,用于利用确定的终端的下行信道子矩阵,得到下行信道矩阵H,并接收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噪声功率矩阵V,根据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和噪声功率矩阵V,得到预编码子矩阵C,将下行信道矩阵H和预编码子矩阵C进行计算,得到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
发射模块13,用于利用得到的下行信道的编码矩阵对待发射的下行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并通过天线系统发射出去。
具体地,所述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信息,具体包括:
在TDD系统中,终端将探测信号SRS作为导频信号信息发送给网络侧;
在FDD系统中,终端对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公共导频信号信息进行监测,确定出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并发送给网络侧。
所述获取模块11,具体用于利用接收到的SRS,根据信道互易性原则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hi,或者根据终端发送的下行信道的状态信息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hi,其中i∈[1,k]。
所述获取模块11,具体用于利用确定的终端的下行信道子矩阵,得到下行信道矩阵H:
H = [ h 1 H , h 2 H , . . . , h k H ] H
其中,
Figure BDA00002602544900072
表示终端i的下行子信道矩阵的共轭转置,k表示终端的个数。
所述计算模块12,用于利用接收到的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噪声功率矩阵V:
V=diag(Vi);
其中,Vi表示第i个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diag(Vi)表示由Vi组成矩阵中的对角元素确定的矢量。
所述计算模块12,具体用于根据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和噪声功率矩阵V,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中间矩阵T:
T=HH*H+V*I;
利用得到中间矩阵T,通过以下方式得到预编码子矩阵C:
C = diag ( 1 diag ( T ) ) ;
其中,
Figure BDA00002602544900074
k表示终端的个数,I表示一个单位矩阵,diag(T)表示由矩阵T的对角元素组成的矢量,
Figure BDA00002602544900075
是一个对角矩阵,其对角元素由diag(T)的元素的倒数组成。
所述计算模块12,具体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W,且使得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W满足tr(WHW)≤=P:
W=λ*HH*C;
其中,P表示系统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λ表示归一化系数。
如图3所示,为根据不同的预编码矩阵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不同的信噪比对应的系统容量性能示意图。
假设仿真系统中的用户数为16,,各用户的接收天线数为1,发送端的天线数为128。
由图3可知,在低信噪比时,本发明提出的预编码矩阵的计算方法得到的下行信道的性能与RZF计算得到的下行信道的性能相似,但本发明提出的计算方法降低了RZF计算方法的复杂度;相对于MF算法,本发明提出的预编码矩阵的计算方法得到的下行信道的性能远远高于MF算法计算得到的下行信道的性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信息,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
利用确定的终端的下行信道子矩阵,得到下行信道矩阵H;
接收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噪声功率矩阵V;
根据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和噪声功率矩阵V,得到预编码子矩阵C;
将下行信道矩阵H和预编码子矩阵C进行计算得到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
利用得到的下行信道的编码矩阵对待发射的下行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并通过天线系统发射出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信息,具体包括:
在TDD系统中,终端将探测信号SRS作为导频信号信息发送给网络侧;
在FDD系统中,终端对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公共导频信号信息进行监测,确定出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并发送给网络侧;
所述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具体包括:
利用接收到的SRS,根据信道互易性原则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hi,或者根据终端发送的下行信道的状态信息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hi,其中i∈[1,k]。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确定的终端的下行信道子矩阵,得到下行信道矩阵H,具体包括:
H = [ h 1 H , h 2 H , . . . , h i H , . . . h k H ] ,
其中,
Figure FDA00002602544800012
表示终端i的下行子信道矩阵的共轭转置,k表示终端的个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噪声功率矩阵V,具体包括:
利用接收到的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噪声功率矩阵V:
V=diog(Vi);
其中,Vi表示第i个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diag(Vi)表示对角矩阵V,其第i个对角元素为Vi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和噪声功率矩阵V,得到预编码子矩阵C,具体包括:
根据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和噪声功率矩阵V,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中间矩阵T:
T=HH*H+V*I;
利用得到中间矩阵T,通过以下方式得到预编码子矩阵C:
C = diag ( 1 diag ( T ) ) ;
其中,
Figure FDA00002602544800022
k表示终端的个数,I表示一个单位矩阵,diag(T)表示由矩阵T的对角元素组成的矢量,
Figure FDA00002602544800023
是一个对角矩阵,其对角元素由diag(T)的元素的倒数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下行信道矩阵H和预编码子矩阵C进行计算得到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W,且使得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W满足tr(WHW)≤=P:
W=λ*HH*C;
其中,P表示系统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λ表示归一化系数。
7.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导频信号信息,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
计算模块,用于利用确定的终端的下行信道子矩阵,得到下行信道矩阵H,并接收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计算得到噪声功率矩阵V,根据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和噪声功率矩阵V,得到预编码子矩阵C,将下行信道矩阵H和预编码子矩阵C进行计算,得到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
发射模块,用于利用得到的下行信道的编码矩阵对待发射的下行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并通过天线系统发射出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发送的自身监测到的下行信道的状态信息,具体包括:
在TDD系统中,终端将探测信号SRS作为导频信号信息发送给网络侧;
在FDD系统中,终端对网络侧发送的下行公共导频信号信息进行监测,确定出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并发送给网络侧;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利用接收到的SRS,根据信道互易性原则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hi,或者根据终端发送的下行信道的状态信息确定该终端所需的下行信道子矩阵hi,其中i∈[1,k]。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利用确定的终端的下行信道子矩阵,得到下行信道矩阵H:
H = [ h 1 H , h 2 H , . . . , h i H , . . . h k H ] ,
其中,
Figure FDA00002602544800032
表示终端i的下行子信道矩阵的共轭转置,k表示终端的个数。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利用接收到的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噪声功率矩阵V:
V=diag(Vi);
其中,Vi表示第i个终端反馈的噪声功率,diag(Vi)表示由Vi组成矩阵中的对角元素确定的矢量。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得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和噪声功率矩阵V,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中间矩阵T:
T=HH*H+V*I;
利用得到中间矩阵T,通过以下方式得到预编码子矩阵C:
C = diag ( 1 diag ( T ) ) ;
其中,
Figure FDA00002602544800042
k表示终端的个数,I表示一个单位矩阵,diag(T)表示由矩阵T的对角元素组成的矢量,
Figure FDA00002602544800043
是一个对角矩阵,其对角元素由diag(T)的元素的倒数组成。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W,且使得下行信道的预编码矩阵W满足tr(WHW)≤=P:
W=λ*HH*C;
其中,P表示系统所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λ表示归一化系数。
CN201210548789.5A 2012-12-17 2012-12-17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38731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48789.5A CN103873125B (zh) 2012-12-17 2012-12-17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48789.5A CN103873125B (zh) 2012-12-17 2012-12-17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3125A true CN103873125A (zh) 2014-06-18
CN103873125B CN103873125B (zh) 2017-09-15

Family

ID=50911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48789.5A Active CN103873125B (zh) 2012-12-17 2012-12-17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7312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1846A (zh) * 2015-08-11 2015-11-18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流预编码矩阵的构造方法及基站
CN106487724A (zh) * 2015-09-02 2017-03-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8476185A (zh) * 2015-10-08 2018-08-31 阿尔卡特朗讯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法、通信单元、终端和通信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2710A (zh) * 2008-05-14 2009-11-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662322A (zh) * 2008-08-27 2010-03-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系统
WO2011139189A1 (en) * 2010-05-04 2011-1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12933A (zh) * 2011-11-30 2012-04-11 北京邮电大学 协作多点多用户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法及矩阵生成装置
CN102790634A (zh) * 2011-05-17 2012-11-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多小区协作通信中的预编码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统
US20120300656A1 (en) * 2010-02-11 2012-11-29 Sony Corporation Codebook based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2710A (zh) * 2008-05-14 2009-11-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662322A (zh) * 2008-08-27 2010-03-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和接收信道状态信息的系统
US20120300656A1 (en) * 2010-02-11 2012-11-29 Sony Corporation Codebook based channel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11139189A1 (en) * 2010-05-04 2011-11-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790634A (zh) * 2011-05-17 2012-11-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多小区协作通信中的预编码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2412933A (zh) * 2011-11-30 2012-04-11 北京邮电大学 协作多点多用户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法及矩阵生成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1846A (zh) * 2015-08-11 2015-11-18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流预编码矩阵的构造方法及基站
CN106487724A (zh) * 2015-09-02 2017-03-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获取方法及装置
WO2017036387A1 (zh) * 2015-09-02 2017-03-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6487724B (zh) * 2015-09-02 2019-08-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道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08476185A (zh) * 2015-10-08 2018-08-31 阿尔卡特朗讯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法、通信单元、终端和通信系统
US10756934B2 (en) 2015-10-08 2020-08-25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unit,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476185B (zh) * 2015-10-08 2021-01-08 阿尔卡特朗讯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法、通信单元、终端和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3125B (zh) 2017-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2389B (zh) 一种多用户干扰抑制方法、终端及基站
US816553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based on generalized eigen-analysis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104404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多用户mimo的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US2011017663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rthogonalized beamforming in multiple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u-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3297111B (zh) Mimo上行多用户信号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接收系统
CN103312390B (zh) 基于干扰对齐的预编码方法,发射机和设备
CN104468055A (zh) 宽带无线全双工mimo通信系统回波自干扰自适应抑制方法
US11121760B2 (en) 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virtual trajectory reception for doubly selective channels
CN102571659B (zh) 一种干扰噪声估计和干扰抑制方法及相应系统
CN101626265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下行波束赋形的方法
US20200052946A1 (en) Signal quality control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01986575B (zh) 多用户mimo系统的预编码方法
CN102710390B (zh) 一种多用户mimo系统中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4104625A (zh) 保证预编码后rb组间信道相位连续性的方法和基站
KR20060119144A (ko) 다중 사용자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 통신장치 및 그 방법
US2011015011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an ofdm based mimo system
CN102546483B (zh) 一种宽带同频干扰噪声估计和干扰抑制的方法及相应系统
CN107659348B (zh) 一种基于slnr和thp混合自适应预编码设计方法
CN103873125A (zh)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下行信号的发射方法和设备
CN104253639B (zh) 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13399A (zh) 多用户mimo系统中基于矩阵条件数的用户选择方法
CN101286754A (zh) 获取信道信息的方法、通信设备
US1000907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downlink data in a massive MIMO system
CN110213183A (zh) 一种基于Chu序列的全双工中继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
CN101521531B (zh) 一种利用天线选择增强td-lte下行链路性能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