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0797A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70797A CN103870797A CN201210543876.1A CN201210543876A CN103870797A CN 103870797 A CN103870797 A CN 103870797A CN 201210543876 A CN201210543876 A CN 201210543876A CN 103870797 A CN103870797 A CN 1038707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corresponding relation
- characteristic
- contact method
- electronic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该方法中,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操作:获取第一图像,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创建至少两个特征与具有该至少两个特征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对应关系;获取第二图像,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匹配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对应的第一对象;其中前两个步骤无先后顺序限制。本发明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利用至少两个特征与对象的对应关系可以很容易地识别图像中的对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片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功能目前应用非常多,比如可以在手机里识别出人脸对应到相关的联络人,就可以直接在看照片的时候分享给照片上的人。
但目前人脸的识别只限于人脸像素比较大,人脸正对着镜头的情形,但实际的生活中,很多照片中的人脸并不一定是正对镜头的,有些是侧身的,甚至有些人是背对镜头的,或者被遮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人脸识别对应到相应的人是比较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以解决图像中的对象无法识别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第一图像,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创建至少两个特征与具有该至少两个特征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对应关系;
获取第二图像,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匹配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对应的第一对象;
其中前两个步骤无先后顺序限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对应关系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创建至少两个特征与具有该至少两个特征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对应关系;
特征识别单元,与对应关系创建单元连接,用于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
对象匹配单元,与对应关系创建单元和特征识别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匹配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对应的第一对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与对象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对应关系的至少两个特征识别对象,克服了采用一个特征无法识别或识别困难的缺陷,提升了识别的准确度。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无法完全识别前景三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对象识别方法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3是实现图2中步骤201可选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对象识别方法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5、6是本发明应用实例中采用的图片示意图;
图7-8是本发明基于图像识别结果对图像进行处理的示意图;
图9-12是本发明电子设备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应用人脸识别的场景中,比如图1所示的图片(真实的图片为彩色)中,分析发现,前景三人中,身着绿衣服的A,身着黑衣服者B都很容易识别出人脸,并基于人脸与人物信息的关系识别出A和B,但在A之后,身着橙黄衣服者的C由于人脸被A的手遮挡而无法识别。针对以上情景本发明提出了解决方案。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发明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1,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获取第一图像,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创建至少两个特征与具有该至少两个特征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对应关系;
本文中所说的第一对象为人物、动物或物体(比如建筑物、桌、沙发、设备或工具等)。
比如在机器人识别物体的时候,原来的洗衣机被洗衣机罩遮住,因而第一特征--颜色特征丢失,但仍然可以通过洗衣机的外形或者高低大小这些第二特征来辅助判断。类似的情况,在机器人识别物体的时候,白天光线强和光线弱的时候,物体的颜色变化很大,可以借助外观轮廓这些第二特征来辅助。
当第一对象为人物时,第二特征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衣服颜色、衣领款式、个性化配饰。
比如,人物的衣服颜色为黑色或黄色,或主要颜色为黑色或黄色,衣领款式为圆领、V形领,人物的个性化配饰为斜背包或其他个性化配饰。
可理解地,当一个第二特征不足以使对象区别于其他对象时,可建立对象与多个第二特征的对应关系,比如衣服颜色和衣领款式。
可选地,如图3所示,可采用以下流程创建所述至少两个特征与具有该至少两个特征的第一对象的:
步骤301:配置第一对象与该第一对象具有的第一特征的对应关系;
当要识别的对象是人物时,一般地,其第一特征为人脸。
当要识别的对象是人物之外的物体时,一般地,第一特征是颜色,第二特征为大小,形状,花纹,高低等。
步骤302:识别第一图像中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特征;
图片中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为人脸,具体地,其中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是检测几何特征:眼、鼻、嘴等的形状和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如相互之间的距离。
在识别出人脸的基础上,识别第二特征,具体地,检测出人脸下方的脖子和衣服的大概位置,由于脖子和身体基本上的位置和人脸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容易确定,然后检测脖子下方的衣服的颜色,以及脖子和衣服颜色的分界线的形状特征,比如圆形,V字形,方形等,以及衣服上的明显的分割线,色块等,如果衣服上有明显的花纹,还可以识别花纹的轮廓线,以及肩部是否有明显和衣服不同颜色的背包带等。
进一步,在识别上身衣服的情况下,如果信息够多,还可以识别下身衣服的颜色,
在分辨率够高的情况下,还可以分辨出领子的装饰花纹。
本文中所说的第一图像并不特指某一个图像,而是基于其中包括某一第一对象而言,该第一图像具有可识别出该第一对象的多个特征的特征,而第二图像仅可识别出该第一对象的某一个特征,而其他的特征可能因为被遮挡或在第二图像生成时不具备其他特征而不能识别。
可理解地,客观上,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均包括第一图像。
步骤303:根据所述第一对象与第一特征的对应关系建立第一对象信息与第一特征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特征的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根据与人名(即对象信息)与第一特征,比如人的脸部特征、脸型、五官形状、相对距离等的对应关系,建立人名、人脸与第二特征,比如衣服颜色,领子的形状,有无花边等的对应关系。
简单地,根据人脸的平均比例关系,找到脸部下方(一般的照片,人脸大部分都在脖子的上方,脖子在衣服的上方),检测身体上衣服的颜色、脖子和衣服的分界线的形状,代表领子的形状。
步骤202:获取第二图像,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
在确定好人脸所对应的人体的位置后,这里涉及到人体有部分相互遮挡的问题,这个可以根据现有的技术首先处理最靠前位置的人的身体和衣服颜色,然后根据被遮挡的关系,识别出第二层的人的衣服的颜色,衣服的颜色,可以直接根据照片里的RGB的值来读取,也可以计算其平均值。
对衣领的款式,在分辨率够高和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在领口处,即皮肤颜色和其他颜色明显区分的地方,通过获取轮廓线来进行分类,比如衣领形状包括圆形,V字形,方形等,然后根据领子的形状轮廓线,分成翻领,立领,西装领等。这部分属于人工智能中物体识别和分类器的工作。属于现有技术。
步骤203: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匹配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对应的第一对象。
可理解地,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匹配的条件是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具有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是位于同一文件夹或生成于同一时间段或生成于同一拍摄地点。
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识别人物是,在第一特征(人脸)无法完全读取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识别的第二特征反推出第二特征对应的人。
该实施例1中,为了识别所有图像中的第一对象,预先根据包括比较全面的特征的图像创建至少两个特征与具有该至少两个特征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对应关系,进而根据该创建的第一对应关系识别第二图像缺少其中某个特征的第一对象。
实施例2
本发明信息处理方法实施例2,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获取第二图像,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
为了便于理解及保持一致,以上步骤401中,同样采用第二图像这一说法来表明根据识别的至少一个特征无法识别该第二图像中的第一对象。即该实施例2中,识别的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是某一对象的次要特征(也可称为第二特征),根据该特征无法直接识别一个对象。
本文中所说的第一对象为人物、动物或物体(比如建筑物、桌、沙发、设备或工具等)。
当对象为人物时,第二特征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衣服颜色、衣领款式、个性化配饰。
比如,人物的衣服颜色为黑色或黄色,或主要颜色为黑色或黄色,衣领款式为圆领、V形领,人物的个性化配饰为斜背包或其他个性化配饰。
步骤402:获取第一图像,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创建至少两个特征与具有该至少两个特征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对应关系;
以上步骤402中描述的第一对象,同样是为了便于理解和一致,其仅表示根据该第一图像中包括的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以及其他可识别的第一对象的其他特征。
根据该第一图像创建第一对象关系是为了实现对第二图像中的第一对象的识别,在具体的操作中,可能需要从多个图像中选择出具备以上特点的第一图像。
在确定好人脸所对应的人体的位置后,这里涉及到人体有部分相互遮挡的问题,这个可以根据现有的技术首先处理最靠前位置的人的身体和衣服颜色,然后根据被遮挡的关系,识别出第二层的人的衣服的颜色,衣服的颜色,可以直接根据照片里的RGB的值来读取,也可以计算其平均值。
对衣领的款式,在分辨率够高和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在领口处,即皮肤颜色和其他颜色明显区分的地方,通过获取轮廓线来进行分类,比如衣领形状包括圆形,V字形,方形等,然后根据领子的形状轮廓线,分成翻领,立领,西装领等。这部分属于人工智能中物体识别和分类器的工作。属于现有技术。
步骤403: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匹配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对应的第一对象。
以上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前两个步骤的顺序不同,以下给出一个应用实例进行说明。
比如对于关联的7幅图像,其中都具有第一对象,依次对该7幅图像进行识别处理时,前6幅图像中均可根据该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进行识别,而第7幅图像因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无法识别,仅识别出第一对象的第二特征,则该地7幅图像为上文所说的第二图像,但根据该第二特征无法识别第一对象,此时需要在前6幅图像中查找该同时具有该第二特征和第一特征的第一对象,比如为第5幅图像,则该第5幅图像为上文所说的第一图像,则根据该第一图像创建第一对象与第一特征、第二特征的第一对应关系,从而识别出第7幅图像中具有第二特征的对象为第一对象。
以上实施例2中,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匹配的条件是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具有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是位于同一文件夹或生成于同一时间段或生成于同一拍摄地点。
应用实例
该应用实例中待处理的一批图片是日期相同,在同一时间段内拍摄的照片,包括图1(拍摄时间为某日13:30)、图5(拍摄时间为同日13:34)、图6(拍摄时间为同日13:35)所示图片,要识别的对象为不同的人物,该批待处理的图片中,不同人物的衣服颜色不同,因此将人脸作为不同人物的第一特征,将衣服颜色作为不同人物的第二特征。
首先,利用预先创建的不同人物与人脸的对应关系,通过人脸识别区别出不同的人物,然后通过识别不同人物的人脸下方的主要颜色作为衣服的颜色,建立人物与衣服颜色(第二特征)的对应关系。
如利用图5所示图片可以确定对应关系:A---→绿色衣服;
利用图6所示图片可以确定对应关系:C---→黄色衣服;
利用上述人物与衣服颜色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很方便地在合影照片中,黄色衣服对应的人物是C。
以上应用实例根据当天前后的多张照片,并且把人物和衣服建立一定的对应关系,进而通过衣服的色彩来识别照片里的人物。
采用本方案之后的优势是:可以克服单纯采用人脸识别,带来的技术问题,更加智能便捷地识别人脸被遮挡,或者其他无法识别的问题。
利用第一对应关系通过匹配的方式识别出图像中的第一对象后,如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还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的信息(比如联系方式(电话号码、聊天工具账号等)、特点、功用等信息),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匹配对应的第一对象时,同时匹配对应的第一对象信息;本发明中还可以对图像进行以下处理,具体包括:
处理方式1
根据识别结果利用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向第一对象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的图像。
该处理方式可认为是针对一个图像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对象,将该图像发送给该一个或多个第一对象。
处理方式2
具体地,如图7所示,该处理方式2包括:
步骤701:根据识别结果建立第一和/或第二图像与其中包括的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的第二对应关系;
步骤702: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提取包括第一对象的第一和/或第二图像;
步骤703:利用所述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向所述第一对象发送提取的第一和/或第二图像。
该处理方式2可实现对关联的一批图像的处理。
处理方式3
如图8所示,该处理方式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根据识别结果建立第一和/或第二图像与其中包括的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的第二对应关系;
步骤802:判断光标是否指向第一或第二图像中的第一对象的图像区域;
步骤803:判断光标指向第一或第二图像中的第一对象的图像区域时,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提取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信息并显示。
该处理方式3可使得用户方便地了解图像中第一对象的各种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对应关系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创建至少两个特征与具有该至少两个特征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对应关系;
特征识别单元,与图像获取单元、对应关系创建单元连接,用于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
对象匹配单元,与对应关系创建单元和特征识别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匹配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对应的第一对象。
可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创建单元还用于配置第一对象与该第一对象具有的第一特征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第一对象与第一特征的对应关系建立第一对象信息与第一特征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特征的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特征识别单元,还用于识别第一图像中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特征。
所述第一特征是人脸,所述待处理的多个图片中的对应关系一致或在同一个时间段内。
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具有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是位于同一文件夹或生成于同一时间段或生成于同一拍摄地点。
对应于上文中的处理方式1,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还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匹配对应的第一对象时,同时匹配对应的联系方式;如图10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图像处理单元,与对应关系创建单元和对象匹配单元连接,用于根据识别结果利用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向第一对象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的图像。
对应于上文中的处理方式2,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还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匹配对应的第一对象时,同时匹配对应的联系方式;
对应关系创建单元,还用于根据识别结果建立第一和/或第二图像与其中包括的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的第二对应关系;
如图11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图像提取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提取包括第一对象的第一和/或第二图像;
图像处理单元,利用所述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向所述第一对象发送提取的第一和/或第二图像。
对应于上文中的处理方式3,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还包括所述第一对象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匹配对应的对象时,同时匹配对应的第一对象信息;
对应关系创建单元,还用于根据识别结果建立第一和/或第二图像与其中包括的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的第二对应关系;
如图1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光标定位单元,与特征识别单元连接,用于判断光标是否指向第一或第二图像中的第一对象的图像区域时;
对象信息显示单元,与对应关系创建单元及光标定位单元连接,用于判断光标指向第一或第二图像中的第一对象的图像区域时,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提取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信息并显示。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和/或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以及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单元、模块仅是根据其功能进行划分的一种示例,可理解地,在实现相同功能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给出一种或多种其他功能划分方式,在具体应用时可将其中任意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采用一个功能实体装置或单元实现,不可否认地,以上变换方式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所述电子设备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第一图像,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创建至少两个特征与具有该至少两个特征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对应关系;
获取第二图像,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
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匹配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对应的第一对象;
其中前两个步骤无先后顺序限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创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对象与该对象的至少两个特征的第一对应关系的过程包括:
配置第一对象与该第一对象具有的第一特征的对应关系;
识别第一图像中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特征;
根据所述第一对象与第一特征的对应关系建立第一对象信息与第一特征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特征的所述第一对应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匹配的条件是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具有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是位于同一文件夹或生成于同一时间段或生成于同一拍摄地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还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匹配对应的第一对象时,同时匹配对应的联系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识别结果利用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向第一对象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的图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还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匹配对应的第一对象时,同时匹配对应的联系方式;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识别结果建立第一和/或第二图像与其中包括的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的第二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提取包括第一对象的第一和/或第二图像;
利用所述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向所述第一对象发送提取的第一和/或第二图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还包括所述第一对象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匹配对应的对象时,同时匹配对应的第一对象信息;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识别结果建立第一和/或第二图像与其中包括的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的第二对应关系;
判断光标是否指向第一或第二图像中的第一对象的图像区域;
判断光标指向第一或第二图像中的第一对象的图像区域时,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提取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信息并显示。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
对应关系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创建至少两个特征与具有该至少两个特征的第一对象的第一对应关系;
特征识别单元,与对应关系创建单元连接,用于识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
对象匹配单元,与对应关系创建单元和特征识别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匹配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对应的第一对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创建单元还用于配置第一对象与该第一对象具有的第一特征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第一对象与第一特征的对应关系建立第一对象信息与第一特征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特征的所述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特征识别单元,还用于识别第一图像中第一对象的第一特征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特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具有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是位于同一文件夹或生成于同一时间段或生成于同一拍摄地点。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还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匹配对应的第一对象时,同时匹配对应的联系方式;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图片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识别结果利用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向第一对象发送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的图像。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还包括所述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匹配对应的第一对象时,同时匹配对应的联系方式;对应关系创建单元,还用于根据识别结果建立第一和/或第二图像与其中包括的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图像提取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提取包括第一对象的第一和/或第二图像;
图像处理单元,利用所述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向所述第一对象发送提取的第一和/或第二图像。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应关系还包括所述第一对象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匹配对应的对象时,同时匹配对应的第一对象信息;对应关系创建单元,还用于根据识别结果建立第一和/或第二图像与其中包括的第一对象的联系方式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光标定位单元,用于判断光标是否指向第一或第二图像中的第一对象的图像区域时;
对象信息显示单元,用于判断光标指向第一或第二图像中的第一对象的图像区域时,根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提取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对象信息并显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43876.1A CN103870797A (zh) | 2012-12-14 | 2012-12-14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43876.1A CN103870797A (zh) | 2012-12-14 | 2012-12-14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70797A true CN103870797A (zh) | 2014-06-18 |
Family
ID=50909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43876.1A Pending CN103870797A (zh) | 2012-12-14 | 2012-12-14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70797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40379A (zh) * | 2016-01-27 | 2016-07-06 | 北京汇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照片分类管理方法和装置 |
CN110210283A (zh) * | 2019-04-09 | 2019-09-06 | 深圳市梦网百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换装应用的图像处理方法和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59805A (zh) * | 2006-05-22 | 2008-04-09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的设备、方法、程序及移动终端设备 |
CN101681428A (zh) * | 2007-05-30 | 2010-03-24 | 伊斯曼柯达公司 | 来自图像集合的合成人物模型 |
CN102223436A (zh) * | 2010-04-19 | 2011-10-1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480364A (zh) * | 2010-11-30 | 2012-05-30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传送数字影像的方法及其装置 |
US20120197923A1 (en) * | 2010-08-03 | 2012-08-02 | Shingo Miyamoto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processing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CN102739858A (zh) * | 2012-06-01 | 2012-10-1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联系人大头贴的设置方法 |
-
2012
- 2012-12-14 CN CN201210543876.1A patent/CN10387079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59805A (zh) * | 2006-05-22 | 2008-04-09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的设备、方法、程序及移动终端设备 |
CN101681428A (zh) * | 2007-05-30 | 2010-03-24 | 伊斯曼柯达公司 | 来自图像集合的合成人物模型 |
CN102223436A (zh) * | 2010-04-19 | 2011-10-1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US20120197923A1 (en) * | 2010-08-03 | 2012-08-02 | Shingo Miyamoto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processing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CN102480364A (zh) * | 2010-11-30 | 2012-05-30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传送数字影像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2739858A (zh) * | 2012-06-01 | 2012-10-1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联系人大头贴的设置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40379A (zh) * | 2016-01-27 | 2016-07-06 | 北京汇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照片分类管理方法和装置 |
CN110210283A (zh) * | 2019-04-09 | 2019-09-06 | 深圳市梦网百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换装应用的图像处理方法和系统 |
CN110210283B (zh) * | 2019-04-09 | 2021-05-14 | 深圳市梦网视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换装应用的图像处理方法和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70591B (zh) | 一种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及图像匹配方法、装置 | |
CN106874871B (zh) | 一种活体人脸双摄像头识别方法及识别装置 | |
EP3038053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garment model data | |
CN105404392B (zh) | 基于单目摄像头的虚拟穿戴方法及系统 | |
CN105046280B (zh) | 一种衣柜智能管理装置及方法 | |
CN110168562B (zh) | 基于深度的控制方法、基于深度的控制装置和电子装置 | |
WO2021098486A1 (zh) | 衣物颜色识别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629319B (zh) | 图像检测方法及系统 | |
US11024251B2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
CN105843386A (zh) | 一种商场虚拟试衣系统 | |
JP2019510297A (ja) | ユーザの真実の人体モデルへの仮想的な試着 | |
CN106991654A (zh) | 基于深度的人体美化方法和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5556508A (zh) | 虚拟镜子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
CN104780308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9215091B (zh) | 一种基于图表示的服装流行色彩自动提取方法 | |
CN102426650A (zh) | 用于人物图像分析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679242A (zh) | 基于单目视觉复杂背景下的手势分割方法 | |
CN109587394A (zh) | 一种智能构图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948461A (zh) | 一种基于质心定位和距离变换的手语图像分割方法 | |
CN105095362A (zh) | 一种基于目标对象的图像显示方法和装置 | |
CN108805060A (zh) | 一种斑马线型人行横道检测方法 | |
CN103870797A (zh) |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9977794A (zh) | 一种用深度神经网络进行人脸识别的方法 | |
CN112831982A (zh) | 衣物颜色识别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836706A (zh) | 衣物颜色识别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