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8406A - 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8406A
CN103858406A CN201380003144.6A CN201380003144A CN103858406A CN 103858406 A CN103858406 A CN 103858406A CN 201380003144 A CN201380003144 A CN 201380003144A CN 103858406 A CN103858406 A CN 103858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range
display device
media
medium source
sourc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1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8406B (zh
Inventor
朱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Kaihong Zhigu Digital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715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513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858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8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8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84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6The peripheral being portable, e.g. PDAs or mobile 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8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predicted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7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04L12/281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indicating a format for calling an appliance service function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07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 H04L12/2812Exchang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n appliance services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describing content present in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e.g. audio video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video stream to network bandwidth; Process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 H04N21/2385Channel allocation; Bandwidth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2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additional display device, e.g. video proj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H04N21/4220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hardware details
    • H04N21/42208Display device provided on the remot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H04N21/4220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hardware details
    • H04N21/42224Touch pad or touch panel provided on the remot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2012/284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medium used
    • H04L2012/2841Wirel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2012/2847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ome appliance used
    • H04L2012/2849Audio/video applia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主要是在确定有适于用第一频段传输的媒体数据时,控制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进行媒体数据的传输,既可以保证媒体数据的传输性能,又可以降低耗电量。

Description

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家庭的发展,以及消费电子产品本身的普遍数字化,家庭网络中正出现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的娱乐设备和家电产品。目前,各类消费电子产品都开始支持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为WLAN)通信能力,例如支持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Engineers,简称为IEEE)制定的802.11系列标准,包括802.11a、802.11b、802.11g、802.11n、以及正在进入市场的802.11ac、802.11ad等标准。
在上述各802.11标准中,除了802.11ad使用60GHz频段之外,其他标准均使用2.4GHz和/或5GHz频段。目前大部分消费电子产品使用2.4GHz和/或5GHz频段接入WLAN,但2.4GHz和/或5GHz频段不适合传输目前流行的高清或者未来可能流行的超高清媒体数据。而60GHz频段或类似较高频段,其理论带宽可达到7Gbit/s,适用于高清音视频数据的传输,但其穿透力较弱,所以如果消费电子产品使用60GHz频段接入WLAN,其耗电量会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用以保证媒体数据的传输性能,降低耗电量。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播放指令,所述播放指令用于指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获取第一媒体内容;
当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当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播放指令包括:
从所述媒体源设备上获取媒体信息列表,所述媒体信息列表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标识;
显示所述媒体信息列表;
接收用户根据所述媒体信息列表选择所述第一媒体内容时发出的所述播放指令。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与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对应的分辨率门限进行比较;如果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分辨率门限,则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根据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所述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
所述获取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根据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包括:
获取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所述路由器的能力信息,根据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路由器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均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当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生成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以使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当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所述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时,生成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以使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通过所述路由器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段的频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频段为2.4GHz;所述第一频段为5GHz、45GHz或60GHz;或者
所述第二频段为5GHz;所述第一频段为45GHz或60GHz。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源设备时,所述参数配置包括:所述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标识;
当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呈现设备时,所述参数配置包括:所述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和所述媒体源设备的标识。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媒体源设备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控制设备在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所述媒体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媒体源设备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向所述控制设备提供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媒体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尚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媒体呈现设备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控制设备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所述媒体呈现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所述媒体呈现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媒体呈现设备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之前,包括:
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向所述控制设备提供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媒体呈现设备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包括:
所述媒体呈现设备通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
所述媒体呈现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包括:
所述媒体呈现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尚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当媒体源设备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当媒体源设备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还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根据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生成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并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以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媒体源设备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通用即插即用UPnP协议,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无线保真Wi-Fi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信令,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实时流传输协议RTSP消息,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段的频率。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频段为2.4GHz;所述第一频段为5GHz、45GHz或60GHz;或者
所述第二频段为5GHz;所述第一频段为45GHz或60GHz。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四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参数配置包括:所述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和所述媒体源设备的标识。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播放指令,所述播放指令用于指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获取第一媒体内容;
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媒体源设备上获取媒体信息列表,所述媒体信息列表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标识;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媒体信息列表;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用户根据所述媒体信息列表选择所述第一媒体内容时发出的所述播放指令。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与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对应的分辨率门限进行比较;如果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分辨率门限,则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并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且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且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控制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所述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时,获取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所述路由器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路由器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均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生成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以使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或者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所述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时,生成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以使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通过所述路由器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段的频率。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频段为2.4GHz;所述第一频段为5GHz、45GHz或60GHz;或者
所述第二频段为5GHz;所述第一频段为45GHz或60GHz。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五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源设备时,所述参数配置包括:所述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标识;
当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呈现设备时,所述参数配置包括:所述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和所述媒体源设备的标识。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媒体源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控制设备在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
结合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媒体源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建立模块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向所述控制设备提供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通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并在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尚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媒体呈现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控制设备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
结合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建立模块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向所述控制设备提供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结合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通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并在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尚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媒体源设备,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媒体源设备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且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或者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且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生成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并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以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通过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以及在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通用即插即用UPnP协议,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无线保真Wi-Fi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信令,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实时流传输协议RTSP消息,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八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段的频率。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频段为2.4GHz;所述第一频段为5GHz、45GHz或60GHz;或者
所述第二频段为5GHz;所述第一频段为45GHz或60GHz。
结合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八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八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八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八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参数配置包括:所述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和所述媒体源设备的标识。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控制设备,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播放指令,所述播放指令用于指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获取第一媒体内容;
处理器,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媒体源设备,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控制设备在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媒体呈现设备,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控制设备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媒体源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发射器,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接收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获取媒体内容的播放指令之后,在确定用户请求播放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用户请求播放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完成媒体内容的传输,这样在第一频段耗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一直启用,而是在需要传输媒体内容时才启用,有利于节有关设备的电量,并且还可以提高第一类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媒体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媒体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媒体呈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媒体呈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呈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A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101a、接收播放指令,所述播放指令用于指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获取第一媒体内容。
102a、当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当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其中,第二频段不同于第一频段。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可以包括:
当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均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当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生成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以使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
当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时,生成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以使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通过所述路由器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述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如图1B所示,包括:
101b、接收播放指令,所述播放指令用于指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获取第一媒体内容。
102b、当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时,判断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中是否有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即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均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则执行步骤103b;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即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则执行步骤104b。
103b、生成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以使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其中,第二频段不同于第一频段。
104b、生成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以使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通过所述路由器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其中,第二频段不同于第一频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媒体源设备可以是任何可以提供媒体内容的设备,媒体呈现设备可以是任何能够播放媒体内容的设备,例如电视(Television,简称为TV)、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简称为PC)等。在本实施例中,媒体源设备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媒体内容,然后媒体呈现设备播放媒体内容,所述控制设备可以是任何具有控制功能的设备,例如用户的手机。
在此说明,控制设备可以作为单独的设备实现,也可以集成在媒体源设备或媒体呈现设备上实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控制设备作为单独的设备为例进行描述,但不限于此。
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希望通过某个媒体呈现设备播放某个媒体内容时,可以向控制设备发出播放指令,该播放指令用于指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获取第一媒体内容。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描述,将用户请求播放的媒体内容记为第一媒体内容,第一媒体内容也即是向媒体源设备请求的媒体内容。通常,用户可以通过触摸、语音、手势或传统的鼠标点击等方式与控制设备进行交互,从而向控制设备发出播放指令。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设备浏览媒体源设备上的媒体信息列表,从媒体信息列表中确定请求播放的第一媒体内容,并控制在媒体呈现设备,例如可以控制在TV上播放第一媒体内容。对于控制设备来说,会接收用户发出的播放指令,并通过播放指令获知用户向媒体源设备请求的具体是哪个媒体内容以及用户希望使用的媒体呈现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情况下是用户直接发出播放指令,但并不限于这种方式。举例说明,控制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的播放列表,依次控制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播放各个媒体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设备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并非由用户直接发出,而是由该播放列表自动触发。
之后,控制设备可以确定第一媒体内容是否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媒体数据可以分为至少两类,第一类媒体数据主要是指适于通过第一频段进行传输的媒体数据,例如可以是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但不限于此。其中,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080×720(720p)的媒体数据;超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3840×2160(4K),或7680×4320(8K)的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920×1080(1080p)的媒体数据。关于除第一类媒体数据的其他类媒体数据的定义以及其他类媒体数据适于用哪个频段进行传输,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步骤10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包括:控制设备可以从媒体源设备上获取媒体信息列表,并显示所述媒体信息列表,以供用户选择第一媒体内容,然后,接收用户根据所述媒体信息列表选择第一媒体内容时发出的播放指令。其中,所述媒体信息列表至少包括第一媒体内容的标识。第一媒体内容的标识可以是第一媒体内容的名称、内容简介等信息。可选的,媒体信息列表除了包括第一媒体内容的标识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以便于控制设备根据分辨率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具体属于哪类媒体数据。
在此说明,用户具体可以通过点击或双击媒体信息列表中希望播放的第一媒体内容,从而发出播放指令,但不限于此。例如,用户也可以调出媒体信息列表的功能菜单,通过该功能菜单向控制设备发出请求播放第一媒体内容的播放指令。
基于上述,控制设备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包括:控制设备将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与第一类媒体数据对应的分辨率门限进行比较,如果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大于或等于该分辨率门限,则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进一步可选的,如果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小于上述分辨率门限,则控制设备可以确定第一媒体内容不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设备除了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之外,还要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是否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当控制设备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当控制设备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这样在第一频段耗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一直启用,而是在需要传输媒体内容时才启用,有利于节有关设备的电量,并且还可以提高第一类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在控制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需要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例如,控制设备在控制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可以获取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根据媒体源设备和/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下面结合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具体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方式,对控制设备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均以无线方式以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在该情况下,控制设备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包括:控制设备获取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然后根据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在此说明,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均以无线方式以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情况包括: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均通过不同于第一频段、且不同的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情况,此时所述第二频段就包括两个不同于第一频段的频段,例如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分别通过2.4GHz和5GHz接入无线局域网,而此时的第一频段可以是指60GHz。或者,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均以无线方式以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情况还包括: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其中一方通过不同于第一频段的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而另一方通过所述第一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情况,此时所述第二频段包括一个不同于第一频段的频段,例如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分别通过2.4GHz和5GHz接入无线局域网,而此时的第一频段可以是指5GHz。
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某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例如以太网、电力线、电缆(Cable)等)连接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其中,有线连接带宽相对较稳定,也不易受干扰且也不容易干扰到其他设备,故不需要切换到第一频段上,只需将无线连接的部分切换到第一频段即可。在该情况下,控制设备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包括:控制设备获取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所述路由器的能力信息,根据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所述路由器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上述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媒体源设备与路由器以有线方式连接,而媒体呈现设备以第二频段以无线方式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种情况是媒体呈现设备以有线方式与路由器连接,而媒体源设备以第二频段以无线方式接入无线局域网。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是媒体源设备,则控制设备获取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媒体呈现设备所连接的路由器的能力信息,然后根据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媒体呈现设备所连接的路由器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与路由器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是媒体呈现设备,则控制设备获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和媒体源设备所连接的路由器的能力信息,然后根据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和媒体源设备所连接的路由器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呈现设备与路由器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在此说明,对于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一开始均以有线方式连接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的情况,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就不需要使用第一频段进行交互,而可以通过已有的有线连接进行交互。然而,对于这种情况,当需要传输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时,也仍然可以切换到第一频段上以无线连接的方式进行传输,这样可以减少对现有有线网络带宽的占用。
可选的,控制设备可以通过通用即插即用(Universal Plug and Play,简称为UPnP)协议获取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例如,控制设备可以定义UPnP action例如GetPHYInfo(),通过GetPHYInfo()来获取媒体源设备和/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其中,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媒体源设备所能支持的工作频段、所支持的各工作频段使用的物理接口信息以及当前正在使用的工作频段等信息。相应的,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媒体呈现设备所能支持的工作频段、所支持的各工作频段使用的物理接口信息以及当前正在使用的工作频段等信息。
可选的,控制设备也可以预先获取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并预先存储在本地。基于此,控制设备可以在需要时,直接从本地获取预先存储的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均以无线方式以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控制设备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则控制设备生成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该参数配置分别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以使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如果控制设备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以无线方式接入无线局域网,而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则控制设备生成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并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路由器,以使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通过所述路由器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
其中,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基于当前在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协商建立第一频段上的连接。其中,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后,在第二频段上的连接可以断开也可以继续保留,具体可视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而定。
在此说明,所述参数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如,Channel ID)、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PHY)、对端设备的标识和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其中,根据第一频段的不同,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以及对应的物理接口均会有所不同。其中,对端设备是指接收所述参数配置的设备的对端,在本实施例中,对端设备的标识是指媒体源设备的标识或媒体呈现设备的标识,例如可以是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为MAC)地址等可以唯一标识对端设备的信息。当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时,对端设备的标识是指媒体呈现设备的标识;当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呈现设备时,对端设备的标识是指媒体源设备的标识。例如,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是以直连方式(即不通过路由器)在第一频段建立连接,则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可以是但不限于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简称为SSID)。
进一步,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之间可以采用一定加密方法对通信过程进行加密。基于此,所述参数配置还可以包括加密方式、加密密钥等信息。其中,所述加密方式可以是但不限于WPA2。
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接收到控制设备发送的参数配置后,可以获知需要工作在第一频段上。此时,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已经工作在第一频段上,则媒体源设备可以立即通过第一频段上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第一媒体内容;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尚未工作在第一频段上,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启动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并根据上述参数配置搜索对端并建立无线连接,同时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分配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为IP)地址,然后媒体源设备通过第一频段上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第一媒体内容。另外,媒体呈现设备也可以通过第一频段上的连接,直接从媒体源设备获取第一媒体内容并播放。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类媒体数据是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媒体数据,例如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则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第二频段的频率,以便于提供更大的带宽。例如,第二频段可以是2.4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5GHz,60GHz、45GHz等;或者第二频段可以是5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45GHz、60GHz或更高频段。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设备在确定需要播放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将工作频段从第二频段切换到适合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的第一频段,使得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完成媒体内容的传输,这样在第一频段耗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一直启用,而是在需要传输媒体内容时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才启用,有利于节约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的电量,并且还可以提高第一类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进一步,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也有利于减少对第二频段上已有业务的干扰。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A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201a、媒体源设备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控制设备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源设备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202a、媒体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第二频段不同于第一频段。
203a、媒体源设备通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第一媒体内容。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指令为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基于此,媒体源设备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包括:媒体源设备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参数配置,根据所述参数配置,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如图2B所示,包括:
201b、媒体源设备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参数配置,所述参数配置是控制设备在确定媒体源设备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源设备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202b、媒体源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配置,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第二频段不同于第一频段。
203b、媒体源设备通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第一媒体内容。
在此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媒体源设备以无线方式接入无线局域网,具体可能以不同于第一频段的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也可能是以第一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关于媒体呈现设备可能以无线方式接入无线局域网,也可能以有线方式连接于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无论媒体呈现设备具体是以无线方式接入无线局域网还是以有线方式连接于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至少一方使用不同于第一频段的频段(即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以不同于第一频段的频段(即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媒体源设备可以是任何可以提供媒体内容的设备,媒体呈现设备可以是任何能够播放媒体内容的设备,例如TV、PC等。在本实施例中,媒体源设备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媒体内容,然后媒体呈现设备播放媒体内容,所述控制设备可以是任何具有控制功能的设备,例如用户的手机。
在此说明,控制设备可以作为单独的设备实现,也可以集成在媒体源设备或媒体呈现设备上实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控制设备作为单独的设备为例进行描述,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媒体数据可以分为至少两类,第一类媒体数据主要是指适于通过第一频段进行传输的媒体数据,例如可以是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但不限于此。其中,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080×720(720p)的媒体数据;超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3840×2160(4K),或7680×4320(8K)的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920×1080(1080p)的媒体数据。关于除第一类媒体数据的其他类媒体数据的定义以及其他类媒体数据适于用哪个频段进行传输,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当控制设备确定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采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确定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对于媒体源设备来说,会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根据该控制指令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然后通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第一媒体内容。对于媒体呈现设备来说,同样会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根据该控制指令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在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均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会生成用于供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然后将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以供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或者,控制设备在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时,会生成用于供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然后将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以使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通过所述路由器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基于上述,媒体源设备根据控制指令,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包括:如果媒体源设备以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则媒体源设备可以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参数配置,然后根据所述参数配置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相应的,如果媒体呈现设备以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则媒体呈现设备也会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参数配置,然后根据所述参数配置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对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来说,在接收到控制设备发送参数配置后,可以获知需要工作在第一频段上。此时,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已经工作在第一频段上,则媒体源设备可以立即通过第一频段上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第一媒体内容;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尚未工作在第一频段上,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立即启动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并根据上述参数配置搜索对端并建立无线连接,同时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分配IP地址,然后媒体源设备通过第一频段上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第一媒体内容。
在此说明,所述参数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Channel ID)、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PHY)、对端设备的标识和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其中,根据第一频段的不同,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以及对应的物理接口均会有所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因此对端设备的标识是指媒体呈现设备的标识,例如可以是媒体呈现设备的MAC地址等可以唯一标识媒体呈现设备的信息。例如,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是以直连方式(即不通过路由器)在第一频段建立连接,则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可以是但不限于SSID。
进一步,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之间可以采用一定加密方法对通信过程进行加密。基于此,所述参数配置还可以包括加密方式、加密密钥等信息。其中,所述加密方式可以是但不限于WPA2。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类媒体数据是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媒体数据,例如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则第一频段高于第一频段,以便于提供更大的带宽。例如,第二频段可以是2.4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5GHz,60GHz、45GHz等;或者第二频段可以是5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45GHz、60GHz或更高频段。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媒体源设备根据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包括:媒体源设备向控制设备提供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以供控制设备根据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是否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例如,媒体源设备可以通过UPnP协议,向控制设备提供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
在此说明,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搜索不到对端或者在第一频段上的信号比较弱,则可以回退到之前的连接方式,即可以回退到第二频段。
另外,为了减少媒体呈现设备在播放第一媒体内容时的初始等待时间,媒体源设备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可以通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基于此,媒体源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包括:媒体源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尚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进一步可选的,为了节约资源,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媒体内容传输结束后,自动关闭在第一频段上的连接和对应的物理接口,并主动回退到第二频段上。
本实施例是从媒体源设备的角度进行的描述。由上述可见,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当需要使用第一频段传输媒体内容时,才从第一频段切换到第一频段,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完成媒体内容的传输,这样在第一频段耗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一直启用,而是在需要传输媒体内容时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才启用,有利于节约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的电量,并且还可以提高第一类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进一步,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也有利于减少对第二频段上已有业务的干扰。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A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301a、媒体呈现设备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控制设备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302a、媒体呈现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第二频段不同于第一频段。
303a、媒体呈现设备通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媒体源设备传输的第一媒体内容。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为媒体呈现设备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基于此,上述媒体呈现设备根据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可以包括:媒体呈现设备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参数配置,根据所述参数配置,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如图3B所示,包括:
301b、媒体呈现设备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参数配置,所述参数配置是控制设备在确定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302b、媒体呈现设备根据所述参数配置,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第二频段不同于第一频段。
303b、媒体呈现设备通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媒体源设备传输的第一媒体内容。
在此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媒体呈现设备以无线方式接入无线局域网,具体可能以不同于第一频段的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也可能是以第一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关于媒体源设备可能以无线方式接入无线局域网,也可能以有线方式连接于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无论媒体源设备具体是以无线方式接入无线局域网还是以有线方式连接于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至少一方使用不同于第一频段的频段(即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以不同于第一频段的频段(即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媒体源设备可以是任何可以提供媒体内容的设备,媒体呈现设备可以是任何能够播放媒体内容的设备,例如TV、PC等。在本实施例中,媒体源设备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媒体内容,然后媒体呈现设备播放媒体内容,所述控制设备可以是任何具有控制功能的设备,例如用户的手机。
在此说明,控制设备可以作为单独的设备实现,也可以集成在媒体源设备或媒体呈现设备上实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控制设备作为单独的设备为例进行描述,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媒体数据可以分为至少两类,第一类媒体数据主要是指适于通过第一频段进行传输的媒体数据,例如可以是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但不限于此。其中,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080×720(720p)的媒体数据;超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3840×2160(4K),或7680×4320(8K)的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920×1080(1080p)的媒体数据。关于除第一类媒体数据的其他类媒体数据的定义以及其他类媒体数据适于用哪个频段进行传输,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当控制设备确定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采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确定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对于媒体源设备来说,会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根据该控制指令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然后通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第一媒体内容。对于媒体呈现设备来说,同样会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根据该控制指令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在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均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会生成用于供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然后将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以供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或者,控制设备在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时,会生成用于供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然后将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以使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通过所述路由器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基于上述,媒体呈现设备根据控制指令,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包括:如果媒体呈现设备以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则媒体呈现设备可以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参数配置,然后根据所述参数配置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相应的,如果媒体源设备以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则媒体源设备也会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参数配置,然后根据所述参数配置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对媒体呈现设备和媒体源设备来说,在接收到控制设备发送参数配置后,可以获知需要工作在第一频段上。此时,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已经工作在第一频段上,则媒体源设备可以立即通过第一频段上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第一媒体内容;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尚未工作在第一频段上,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立即启动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并根据上述参数配置搜索对端并建立无线连接,同时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分配IP地址,然后媒体源设备通过第一频段上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第一媒体内容。
在此说明,所述参数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Channel ID)、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PHY)、对端设备的标识和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其中,根据第一频段的不同,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以及对应的物理接口均会有所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呈现设备,因此对端设备的标识是指媒体源设备的标识,例如可以是媒体源设备的MAC地址等可以唯一标识媒体源设备的信息。例如,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是以直连方式(即不通过路由器)在第一频段建立连接,则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可以是但不限于SSID。
进一步,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之间可以采用一定加密方法对通信过程进行加密。基于此,所述参数配置还可以包括加密方式、加密密钥等信息。其中,所述加密方式可以是但不限于WPA2。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类媒体数据是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媒体数据,例如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则第一频段高于第二频段,以便于提供更大的带宽。例如,第二频段可以是2.4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5GHz,60GHz、45GHz等;或者第二频段可以是5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45GHz、60GHz或更高频段。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媒体呈现设备根据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包括:媒体呈现设备向控制设备提供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以供控制设备根据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是否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例如,媒体呈现设备可以通过UPnP协议,向控制设备提供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在此说明,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搜索不到对端或者在第一频段上的信号比较弱,则可以回退到之前的连接方式,即可以回退到第二频段。
另外,为了减少媒体呈现设备在播放第一媒体内容时的初始等待时间,媒体呈现设备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可以通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基于此,媒体呈现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包括:媒体呈现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尚未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进一步可选的,为了节约资源,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媒体内容传输结束后,自动关闭在第一频段上的连接和对应的物理接口,并主动回退到第二频段上。
本实施例是从媒体呈现设备的角度进行的描述。由上述可见,媒体呈现设备和媒体源设备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当需要使用第一频段传输媒体内容时,才从第一频段切换到第一频段,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完成媒体内容的传输,这样在第一频段耗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一直启用,而是在需要传输媒体内容时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才启用,有利于节约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的电量,并且还可以提高第一类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进一步,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也有利于减少对第二频段上已有业务的干扰。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A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401a、当媒体源设备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当媒体源设备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第二频段不同于第一频段。
402a、媒体源设备通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媒体源设备获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根据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包括:媒体源设备生成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并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呈现设备,以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如图4B所示,包括:
401b、当媒体源设备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当媒体源设备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媒体源设备获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根据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402b、媒体源设备生成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
403b、媒体源设备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呈现设备,以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404b、媒体源设备通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媒体源设备可以是任何可以提供媒体内容的设备,媒体呈现设备可以是任何具有播放媒体内容的设备,例如TV、PC等。
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希望通过媒体呈现设备播放某个媒体内容时,可以向媒体源设备发出播放指令,该播放指令用于指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获取指定的媒体内容。
基于上述,媒体源设备确定用户请求在媒体呈现设备上播放的媒体内容是否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媒体数据可以分为至少两类,第一类媒体数据主要是指适于通过第一频段进行传输的媒体数据,例如可以是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但不限于此。其中,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080×720(720p)的媒体数据;超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3840×2160(4K),或7680×4320(8K)的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920×1080(1080p)的媒体数据。关于除第一类媒体数据的其他类媒体数据的定义以及其他类媒体数据适于用哪个频段进行传输,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可选的,媒体源设备确定用户请求在媒体呈现设备上播放的媒体内容是否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包括:媒体源设备将用户请求的媒体内容的分辨率与第一类媒体数据对应的分辨率门限进行比较,如果用户请求的媒体内容的分辨率大于或等于该分辨率门限,则确定用户请求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反之,确定用户请求的媒体内容不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
当媒体源设备确定用户请求在媒体呈现设备上播放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当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通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用户请求的媒体内容。这样在第一频段耗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一直启用,而是在需要传输媒体内容时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才启用,有利于节约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的电量,并且还可以提高第一类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进一步,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也有利于减少对第二频段上已有业务的干扰。
可选的,媒体源设备获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媒体源设备通过UPnP协议,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例如,媒体源设备可以定义UPnP action例如GetPHYInfo(),通过GetPHYInfo()来获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其中,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媒体呈现设备所能支持的工作频段、所支持的各工作频段使用的物理接口信息以及当前正在使用的工作频段等信息。相应的,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媒体源设备所能支持的工作频段、所支持的各工作频段使用的物理接口信息以及当前正在使用的工作频段等信息。或者
媒体源设备通过Wi-Fi MAC层信令,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
媒体源设备通过实时流传输协议(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简称为RTSP)消息,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均以无线方式以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在该情况下,媒体源设备根据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包括:媒体源设备根据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在此说明,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均以无线方式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情况包括: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均使用不同于第一频段、且不同的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此时所述第二频段包括两个不同于第一频段的频段,例如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分别使用2.4GHz和5GHz接入无线局域网,而此时的第一频段可以是指60GHz。或者,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均以无线方式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情况还包括: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其中一方通过不同于第一频段的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而另一方通过所述第一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情况,此时所述第二频段包括一个不同于第一频段的频段,例如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分别通过2.4GHz和5GHz接入无线局域网,而此时的第一频段可以是指5GHz。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某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而另一方以有线方式(例如以太网、电力线、电缆(Cable)等)连接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其中,有线连接带宽相对较稳定,也不易受干扰且也不容易干扰到其他设备,故不需要切换到第一频段上,只需将无线连接的部分切换到第一频段即可。基于此,媒体源设备根据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包括:媒体源设备需要同时根据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路由器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上述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媒体源设备以有线方式与路由器连接,而媒体呈现设备以无线方式以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种情况是媒体呈现设备以有线方式与路由器连接,而媒体源设备以无线方式以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
在此说明,上述媒体源设备生成的参数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Channel ID)、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PHY)、对端设备的标识和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其中,根据第一频段的不同,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以及对应的物理接口均会有所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参数配置是媒体源设备发送给媒体呈现设备的,因此对端设备的标识是指媒体源设备的标识,例如可以是媒体源设备的MAC地址等可以唯一标识媒体源设备的信息。例如,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是以直连方式(即不通过路由器)在第一频段建立连接,则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可以是但不限于SSID。
进一步,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之间可以采用一定加密方法对通信过程进行加密。基于此,所述参数配置还可以包括加密方式、加密密钥等信息。其中,所述加密方式可以是但不限于WPA2。
可选的,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已经工作在第一频段上,则媒体源设备可以立即通过第一频段上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尚未工作在第一频段上,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立即启动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并根据上述参数配置搜索对端并建立无线连接,同时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分配IP地址,然后媒体源设备通过第一频段上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媒体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类媒体数据是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媒体数据,例如高清媒体数据或、全高清媒体数据超高清媒体数据,则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第二频段的频率,以便于提供更大的带宽。例如,第二频段可以是2.4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5GHz,60GHz、45GHz等;或者第二频段可以是5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45GHz、60GHz或更高频段。
另外,为了减少媒体呈现设备在播放媒体内容时的初始等待时间,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包括:媒体源设备通过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基于此,媒体源设备通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包括:媒体源设备通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未通过在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进一步可选的,为了节约资源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媒体内容传输结束后,自动关闭在第一频段上的连接和对应的物理接口,并主动回退到第二频段上。
在本实施例中,媒体源设备在确定用户请求播放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当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完成媒体内容的传输,这样在第一频段耗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一直启用,而是在需要传输媒体内容时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才启用,有利于节约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的电量,并且还可以提高第一类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进一步,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也有利于减少对第二频段上已有业务的干扰。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数字家庭网络,但不限于此。下面以目前业界存在的几种制定电子设备在家庭网络中互联互通和实现内容共享的主要标准为应用场景,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
目前,业界制定电子设备在家庭网络中互联互通和实现内容共享的主要标准组织包括:通用即插即用论坛(UPnP Forum)、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igitalLiving Network Alliance,简称为DLNA)、无线保真联盟(Wi-Fi Alliance)、闪联等。UPnP定义了音视频(AV)标准,该标准定义了两类UPnP设备:媒体服务器(Media Server,简称为MS)以及媒体播放器(Media Renderer,简称为MR);此外,还定义了操作MS和MR的控制点(Control Point,简称为CP)。用户通过操控CP实现在MR上播放来自MS的媒体内容,实现家庭网络中设备间媒体数据的共享。DLNA在UPnP AV标准基础上定义了数字媒体播放器(DMP)、数字媒体渲染器(DMR)、数字媒体服务器(DMS)、数字媒体控制器(DMC)等等设备。类似地,Wi-Fi Alliance制定的Wi-Fi显示(Wi-Fi Display,简称为WFD)标准也用于家庭网络中的手机、TV设备间进行媒体数据的共享;WFD标准更侧重于将源端设备(Source)的屏幕画面实时地编码并发送给接收端设备(Sink),使得小屏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将屏幕投射到大屏幕设备,例如TV、投影仪上显示。
在此说明,上述实施例中的媒体源设备可以是MS,媒体呈现设备可以是MR,控制设备可以是CP;或者,上述实施例中的媒体源设备可以是DMS,媒体呈现设备可以是DMP,控制设备可以是DMC。
首先,以DLNA标准为例进行说明。DLNA定义了3种用户操作模型包括:两设备拉模式(2-Box Pull)、两设备推模式(2-Box Push)以及三设备模式(3-Box)。例如,用户在TV上进行操作,从而从网络附加存储(NAS)上获取内容并播放,属于2-Box Pull下的一种应用。例如,用户在手机上操作将本地内容推送到TV上播放,属于2-Box Push下的一种应用。例如,用户在手机上浏览NAS上的媒体目录并控制在TV上播放,属于3-Box下的一种应用。本实施例对3-Box通用场景进行改进,给出了一种新的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51、用户在CP上操作,通过UPnP协议发现家庭网络中的MS和MR。
52、随后,CP使用UPnP AV协议定义的接口(Browse)从MS上获取媒体信息列表,在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简称为UI)上显示媒体信息列表供用户选择。
例如,CP可以是手机,MS可以是NAS,MR可以是TV等。
在本实施例中,对MS上的媒体内容的描述进行了扩展,增加了媒体内容的分辨率,使得CP能够根据分辨率的高低为不同的媒体内容选择不同的传输方式。例如,可以定义分辨率(definition)字段,其取值可包括标清480p(SD)、高清720p(HD)、全高清1080p(FHD)、超高清4K(UHD-4K)、超高清8K(UHD-8K)等。例如,可以采用如下语句进行定义:
53、用户在CP的UI上选择想要播放的媒体内容,并选择在哪个MR上播放。
54、此时,CP已知用户选择播放的媒体内容以及该媒体内容的分辨率,当根据媒体内容的分辨率监测到用户选择播放的媒体内容为某种较高分辨率的媒体内容(例如UHD或者FHD)时,CP获取MS和MR的能力信息。这里的能力信息包括所支持的工作频段、所支持的工作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等。
例如,CP可以通过定义UPnP action例如GetPHYInfo()来分别获取MS和MR的能力信息。下面为MS和MR返回能力信息的描述示例。
Figure BDA0000479873740000402
Figure BDA0000479873740000411
通过上面所示的能力信息,CP可获知MS和MR是否支持适合于高码率媒体数据传输的物理接口,例如是否支持802.11ad或者5G频段的Wi-Fi接口等。
55、CP根据用户请求播放的媒体内容的分辨率、MS的能力信息和MR的能力信息,确定传输该媒体内容使用工作频段。例如,针对上述UHD的媒体内容,CP判断使用当前Wi-Fi网络会占用较大带宽且播放可能不流畅,而MS和MR都支持高频段(如60GHz),从而确定使用60GHz无线连接进行传输。又如,对于上述FHD分辨率的内容,若MS、MR当前至少有一方通过2.4GHz接入无线局域网,CP根据预设策略和/或无线网络当前可用带宽状况判断5GHz能够满足流畅播放,且若MS和MR都支持5GHz,则确定使用5GHz无线连接进行传输。
56、CP生成适用于MS和MR在60GHz上传输数据的参数配置,并通过现有连接向MS和MR分别下发参数配置,命令双方使用该参数配置在60GHz频段上建立连接并传输用户请求播放的媒体内容。
上述参数配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个或多个参数:启动的物理接口(PHY,802.11ad)、频段标识(Channel IDs,5)、对端设备ID(如MAC地址)、网络ID(SSID)、加密方式(如WPA2)和密钥。
例如,CP可以通过UPnP action携带上述参数配置,如使用新定义的SetPHYForStream()携带上述参数配置,具体描述如下:
Figure BDA0000479873740000421
CP通过上述方式下发MS和MR在60GHz频段上建立新连接所需的参数配置,有利于MS和MR快速建立连接,减少用户等待延时。
57、MS和MR接收到CP下发的参数配置后,如果该60GHz对应的物理接口未工作,则启用并根据上述参数配置搜索对端设备并建立无线连接,为该物理接口分配IP地址,MR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简称为HTTP)从MS上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Locator,简称为URL)获取用户请求播放的媒体内容并播放。
在此说明,MS和/或MR还可做如下任一或多个可选的处理:
1)若MS和MR通过60GHz搜索不到对端或者信号较弱,则可以回退到之前的连接方式。
2)为了减少MR在播放前的初始等待时间,在切换到60GHz之前,MR可先在现有Wi-Fi连接上获取用户请求播放的媒体内容的前面若干时间(例如前5s)的数据并播放,若MR支持2个频段同时工作,还可通过现有Wi-Fi连接获取用户请求播放的媒体内容的数据直到在60GHz与MS建立好连接并开始传输数据为止。
3)为了节能,MR和MS在用户请求的媒体内容传输完毕后,可自行关闭在60GHz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和对应的物理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请求播放的媒体内容的分辨率较高时,CP根据MS和MR的能力确定在60GHz频段上进行传输,之后生成有关的参数配置并下发给MS和MR,使得MS和MR在60GHz频段上建立无线连接,并进行媒体内容的传输,充分利用了60GHz频段或类似较高频段,带宽可达到7Gbit/sHz的优势,有利于提高较高分辨率的媒体内容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同时,考虑到60GHz频段或类似较高频段穿透力较弱,耗电量较大的问题,在需要使用60GHz频段或类似较高频段的时候才启用,而不是一直启用,有利于节约MS和MR的电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MS和MR均通过2.4GHz或5GHz Wi-Fi接入WLAN,但不限于此。在另一场景中,MS或MR某一端通过有线连接(例如以太网、电力线、电缆(Cable)等)与路由器连接,而另一端例如MR则通过Wi-Fi连接到路由器。一般有线连接带宽较稳定,也不易受干扰或干扰其他设备,不需要切换到60GHz无线连接。这种情况下,在上述步骤54中,CP需要通过定义UPnP action例如GetPHYInfo()获取家庭网络中路由器的能力信息,可选的,可以不用获取以有线方式连接路由器的设备的能力信息;如果发现路由器支持适用于传输高清影音的无线协议(如802.11ad),且MR也支持相同的协议,则在上述步骤56中同时向路由器和MR发送802.11ad的参数配置。这样,在步骤57中,MR通过60GHz接入路由器所在的局域网,并使用之前接入的IP地址,然后从MS上获取用户请求播放的媒体内容并播放。
在此说明,图5所示实施例以802.11ad-60GHz、DLNA协议为例,不限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802.11协议,例如802.11n/ac-5GHz,和其他媒体传输协议,例如AirPlay、IGRS、RTSP和FTP等。另外,图5所示实施例以3-Box为例,但同样适用于2-Box Push和2-BoxPull,在2-Box Push和2-Box Pull中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时,CP与MS、CP与MR之间的通信对应地替换为设备内部接口即可。
接下来,以WFD协议为例进行说明。在一应用场景中,WFD协议要求源端设备,以手机为例,与接收端设备,以TV为例,之间通过Wi-Fi Direct协议建立直连,再建立RTSP连接并通过RTSP协议协商媒体传输参数,例如编码、数据率、同步时钟等,并开始数据传输,实现手机屏幕共享到TV上。则如图6所示,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实现的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61、用户在手机上操作,希望将屏幕以FHD或UHD分辨率投射到TV上,此时手机自动地向TV发起建立连接请求,在双方支持的2.4GHz或5GHz上建立Wi-Fi直连(即Wi-Fi Direct连接)。
62、手机向TV获取TV的能力信息,例如是否支持802.11ad,以及在支持802.11ad时对应的物理接口等。
该步骤可以通过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UPnP action发送、也可以在Wi-FiMAC层面实现、也可以通过RTSP消息(如OPTION方法)来实现。
63、手机确定TV和手机自身都支持802.11ad后,生成参数配置并发送给TV。
该步骤可以通过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UPnP action发送、也可以在Wi-FiMAC层面实现、也可以通过RTSP消息(如OPTION方法)来实现。
64、手机和TV建立802.11ad的Wi-Fi直连,并建立RTSP会话协商媒体内容传输参数后,开始由手机向TV发送屏幕数据。
在此说明,手机和/或TV还可以做如下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处理:
1)若通过60GHz搜索不到对方或者信号较弱,可以回退到之前的连接方式,例如2.4GHz或5GHz。
2)为了减少屏幕共享初始等待时间,在切换到60GHz之前,手机可先在现有Wi-Fi连接上推送若干时间(例如5s)的屏幕数据到TV,若手机和TV支持在2个频段同时工作,还可通过现有Wi-Fi连接发送屏幕数据直到在60GHz与TV的连接建好并开始传输屏幕数据。
3)为了节能,手机和TV在屏幕数据传输完毕后可自行关闭60GHz连接和对应的物理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当用户需要将手机的屏幕传输到TV进行显示时,手机根据手机和TV的能力确定在60GHz频段上进行传输,之后生成有关的参数配置并下发给TV,从而与TV在60GHz频段上建立无线连接,并进行屏幕数据的传输,充分利用了60GHz频段或类似较高频段,带宽可达到7Gbit/s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屏幕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同时,考虑到60GHz频段或类似较高频段穿透力较弱,耗电量较大的问题,在需要使用60GHz频段或类似较高频段的时候,才启用,而不是一直启用,有利于节约手机和TV的电量。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控制设备包括:接收模块71和控制模块72。
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播放指令,所述播放指令用于指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获取第一媒体内容。
控制模块72,用于在确定所述播放指令指示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所述播放指令指示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其中,第二频段不同于第一频段。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第一获取模块73和显示模块74。
第一获取模块73,用于从媒体源设备上获取媒体信息列表,所述媒体信息列表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标识。
显示模块74,用于显示第一获取模块73获取的所述媒体信息列表。
基于上述,接收模块71具体可用于接收用户根据所述媒体信息列表选择所述第一媒体内容时发出的所述播放指令。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75。
第一确定模块75用于将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与第一类媒体数据对应的分辨率门限进行比较;如果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分辨率门限,则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并确定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75与控制模块72连接,用于向控制模块72提供上述确定结果。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76和第二确定模块77。
第二获取模块76,用于获取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77,用于根据第二获取模块76获取的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第二确定模块77与控制模块72连接,用于向控制模块72提供上述确定结果。
基于上述,控制模块72,具体用于在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且第二确定模块77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或者在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且第二确定模块77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控制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获取模块76具体用于,在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时,获取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所述路由器的能力信息。相应的,第二确定模块77具体用于根据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路由器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72具体用于在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均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生成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以使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或者
控制模块72具体用于,在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时,生成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以使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通过所述路由器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
在此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媒体数据可以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但不限于此。其中,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080×720(720p)的媒体数据;超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3840×2160(4K),或7680×4320(8K)的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920×1080(1080p)的媒体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类媒体数据是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媒体数据,例如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则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第二频段的频率,以便于提供更大的带宽。例如,第二频段可以是2.4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5GHz,60GHz、45GHz等;或者第二频段可以是5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45GHz、60GHz或更高频段。
在此说明,当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时,所述参数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Channel ID)、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PHY)、媒体呈现设备的标识和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当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呈现设备时,所述参数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Channel ID)、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PHY)、媒体源设备的标识和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其中,根据第一频段的不同,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以及对应的物理接口均会有所不同。媒体源设备或媒体呈现设备的标识可以是MAC地址等可以唯一标识该设备的信息。例如,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是以直连方式(即不通过路由器)在第一频段建立连接,则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可以是但不限于SSID。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的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1A或图1B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在确定需要播放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需要播放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将工作频段从第二频段切换到适合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的第一频段,使得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完成媒体内容的传输,这样在第一频段耗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一直启用,而是在需要传输媒体内容时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才启用,有利于节约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的电量,并且还可以提高第一类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控制设备控制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也有利于减少对第二频段上已有业务的干扰。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控制设备包括:接收器91和处理器92。
接收器91,用于接收播放指令,所述播放指令用于指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获取第一媒体内容。
处理器92,用于在确定所述播放指令指示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所述播放指令指示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其中,第二频段不同于第一频段。
处理器92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接收器91还用于从所述媒体源设备上获取媒体信息列表,所述媒体信息列表至少包括第一媒体内容的标识。
如图9所示,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显示器94。显示器94,用于显示接收器91获取的所述媒体信息列表,以供用户选择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基于此,接收器91接收播放指令包括:接收器91具体可用于接收用户根据所述媒体信息列表选择所述第一媒体内容时发出的所述播放指令。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处理器92还用于将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与第一类媒体数据对应的分辨率门限进行比较;如果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分辨率门限,则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并确定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
进一步,接收器91还用于获取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处理器92还用于根据接收器91获取的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基于上述,处理器92,具体用于在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且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或者在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且确定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控制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接收器91具体用于,在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时,获取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所述路由器的能力信息。处理器92用于根据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包括:处理器92具体用于根据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路由器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发射器93。处理器92具体用于,在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均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生成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并通过发射器93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以使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或者
处理器92具体用于,在确定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时,生成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通过发射器93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以使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通过所述路由器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第一媒体内容。相应的,发射器93可用于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或者发射器93还用于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
进一步,如图9所示,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存储器95。存储器95,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可选的,处理器92可用于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上述功能,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95可以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在此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媒体数据可以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但不限于此。其中,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080×720(720p)的媒体数据;超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3840×2160(4K),或7680×4320(8K)的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920×1080(1080p)的媒体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类媒体数据是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媒体数据,例如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则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第二频段的频率,以便于提供更大的带宽。例如,第二频段可以是2.4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5GHz,60GHz、45GHz等;或者第二频段可以是5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45GHz、60GHz或更高频段。
在此说明,当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源设备时,所述参数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Channel ID)、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PHY)、媒体呈现设备的标识和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当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呈现设备时,所述参数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Channel ID)、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PHY)、媒体源设备的标识和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其中,根据第一频段的不同,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以及对应的物理接口均会有所不同。媒体源设备或媒体呈现设备的标识可以是MAC地址等可以唯一标识该设备的信息。例如,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是以直连方式(即不通过路由器)在第一频段建立连接,则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可以是但不限于SSID。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接收器91、处理器92、发射器93、显示器94和存储器95独立实现,则接收器91、处理器92、发射器93、显示器94和存储器95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简称为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为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接收器91、处理器92、发射器93、显示器94和存储器95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接收器91、处理器92、发射器93、显示器94和存储器95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相同间的通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可用于执行图1A或图1B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设备,在确定需要播放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需要播放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将工作频段从第二频段切换到适合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的第一频段,使得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完成媒体内容的传输,这样在第一频段耗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一直启用,而是在需要传输媒体内容时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才启用,有利于节约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的电量,并且还可以提高第一类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控制设备控制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也有利于减少对第二频段上已有业务的干扰。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媒体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A所示,所述媒体源设备包括:接收模块1001、建立模块1002和传输模块1003。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控制设备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源设备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建立模块1002,用于根据接收模块1001接收的控制指令,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第二频段不同于第一频段。
传输模块1003,与建立模块1002连接,用于通过建立模块1002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第一媒体内容。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为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基于此,接收模块1001,具体可用于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参数配置。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0B所示,所述媒体源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1004。发送模块1004,用于在建立模块1002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向控制设备提供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例如,发送模块1004可以通过UPnP协议,向控制设备提供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传输模块1003具体用于在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通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并在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尚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在此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媒体数据可以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但不限于此。其中,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080×720(720p)的媒体数据;超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3840×2160(4K),或7680×4320(8K)的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920×1080(1080p)的媒体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类媒体数据是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媒体数据,例如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则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第二频段的频率,以便于提供更大的带宽。例如,第二频段可以是2.4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5GHz,60GHz、45GHz等;或者第二频段可以是5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45GHz、60GHz或更高频段。
在此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参数配置是发送给媒体源设备的,因此所述参数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Channel ID)、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PHY)、媒体呈现设备的标识和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其中,根据第一频段的不同,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以及对应的物理接口均会有所不同。媒体呈现设备的标识可以是MAC地址等可以唯一标识该设备的信息。例如,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是以直连方式(即不通过路由器)在第一频段建立连接,则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可以是但不限于SSID。
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源设备的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2A或图2B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和控制设备相配合,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当需要使用第一频段传输媒体内容时,才从第一频段切换到第一频段,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完成媒体内容的传输,这样在第一频段耗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一直启用,而是在需要传输媒体内容时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才启用,有利于节约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的电量,并且还可以提高第一类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进一步,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也有利于减少对第二频段上已有业务的干扰。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所述媒体源设备包括:接收器1101、处理器1102和发射器1103。
接收器1101,用于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控制设备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源设备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处理器1102,用于根据接收器1101接收的控制指令,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处理器1102可以是一个CPU,或者是特定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发射器1103,用于通过处理器1102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向所述媒体源设备请求的第一媒体内容,其中,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为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基于此,接收器1101,具体可用于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参数配置。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发射器1103,还用于在处理器1102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向控制设备提供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例如,发射器1103可以通过UPnP协议,向控制设备提供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发射器1103具体用于在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通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并在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尚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进一步,如图11所示,所述媒体源设备还包括:存储器1104。
存储器1104,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基于此,处理器1102具体可用于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上述功能,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1104可以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在此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媒体数据可以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但不限于此。其中,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080×720(720p)的媒体数据;超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3840×2160(4K),或7680×4320(8K)的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920×1080(1080p)的媒体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类媒体数据是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媒体数据,例如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则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第二频段的频率,以便于提供更大的带宽。例如,第二频段可以是2.4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5GHz,60GHz、45GHz等;或者第二频段可以是5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45GHz、60GHz或更高频段。
在此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参数配置是发送给媒体源设备的,因此所述参数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Channel ID)、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PHY)、媒体呈现设备的标识和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其中,根据第一频段的不同,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以及对应的物理接口均会有所不同。媒体呈现设备的标识可以是MAC地址等可以唯一标识该设备的信息。例如,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是以直连方式(即不通过路由器)在第一频段建立连接,则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可以是但不限于SSID。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接收器1101、处理器1102、发射器1103和存储器1104独立实现,则接收器1101、处理器1102、发射器1103和存储器1104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总线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1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接收器1101、处理器1102、发射器1103和存储器1104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接收器1101、处理器1102、发射器1103和存储器1104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相同间的通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源设备可用于执行图2A或图2B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和控制设备相配合,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当需要使用第一频段传输媒体内容时,才从第一频段切换到第一频段,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完成媒体内容的传输,这样在第一频段耗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一直启用,而是在需要传输媒体内容时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才启用,有利于节约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的电量,并且还可以提高第一类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进一步,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也有利于减少对第二频段上已有业务的干扰。
图1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媒体呈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A所示,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包括:接收模块1201和建立模块1202。
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控制设备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建立模块1202,用于根据接收模块1201接收的控制指令,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第二频段不同于第一频段。
接收模块1201,还用于通过建立模块1202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媒体源设备传输的第一媒体内容。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为媒体呈现设备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基于此,接收模块1201具体用于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参数配置。
基于此,建立模块1202具体可用于根据所述参数配置,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2B所示,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还包括:发送模块1203。发送模块1203,用于在建立模块1202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向控制设备提供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例如,发送模块1203可以通过UPnP协议,向控制设备提供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接收模块1201具体用于在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通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并在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尚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在此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媒体数据可以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但不限于此。其中,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080×720(720p)的媒体数据;超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3840×2160(4K),或7680×4320(8K)的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920×1080(1080p)的媒体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类媒体数据是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媒体数据,例如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则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第二频段的频率,以便于提供更大的带宽。例如,第二频段可以是2.4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5GHz,60GHz、45GHz等;或者第二频段可以是5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45GHz、60GHz或更高频段。
在此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参数配置是发送给媒体呈现设备的,因此所述参数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Channel ID)、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PHY)、媒体源设备的标识和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其中,根据第一频段的不同,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以及对应的物理接口均会有所不同。媒体源设备的标识可以是MAC地址等可以唯一标识该设备的信息。例如,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是以直连方式(即不通过路由器)在第一频段建立连接,则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可以是但不限于SSID。
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呈现设备的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3A或图3B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呈现设备,与媒体源设备和控制设备相配合,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当需要使用第一频段传输媒体内容时,才从第一频段切换到第一频段,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完成媒体内容的传输,这样在第一频段耗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一直启用,而是在需要传输媒体内容时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才启用,有利于节约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的电量,并且还可以提高第一类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进一步,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呈现设备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也有利于减少对第二频段上已有业务的干扰。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呈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包括:接收器1301和处理器1302。
接收器1301,用于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控制设备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处理器1302,用于根据接收器1301接收的控制指令,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第二频段不同于第一频段。
处理器1302可以是一个CPU,或者是特定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接收器1301,还用于通过处理器1302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媒体源设备传输的第一媒体内容。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为媒体呈现设备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基于此,接收器1301具体可用于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参数配置。
基于此,处理器1302具体可用于根据所述参数配置,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还包括:发射器1303。发射器1303,用于在处理器1302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向控制设备提供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例如,发射器1303可以通过UPnP协议,向控制设备提供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接收器1301具体用于在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通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并在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尚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进一步,如图13所示,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还包括:存储器1304。
存储器1304,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基于此,处理器1302具体可用于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上述功能,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1304可以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在此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媒体数据可以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但不限于此。其中,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080×720(720p)的媒体数据;超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3840×2160(4K),或7680×4320(8K)的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920×1080(1080p)的媒体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类媒体数据是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媒体数据,例如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则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第二频段的频率,以便于提供更大的带宽。例如,第二频段可以是2.4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5GHz,60GHz、45GHz等;或者第二频段可以是5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45GHz、60GHz或更高频段。
在此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参数配置是发送给媒体呈现设备的,因此所述参数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Channel ID)、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PHY)、媒体源设备的标识和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其中,根据第一频段的不同,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以及对应的物理接口均会有所不同。媒体源设备的标识可以是MAC地址等可以唯一标识该设备的信息。例如,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是以直连方式(即不通过路由器)在第一频段建立连接,则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可以是但不限于SSID。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接收器1301、处理器1302、发射器1303和存储器1304独立实现,则接收器1301、处理器1302、发射器1303和存储器1304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总线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接收器1301、处理器1302、发射器1303和存储器1304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接收器1301、处理器1302、发射器1303和存储器1304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相同间的通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呈现设备可用于执行图3A或图3B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呈现设备,与媒体源设备和控制设备相配合,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当需要使用第一频段传输媒体内容时,才从第一频段切换到第一频段,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完成媒体内容的传输,这样在第一频段耗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一直启用,而是在需要传输媒体内容时在控制设备的控制下才启用,有利于节约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的电量,并且还可以提高第一类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进一步,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呈现设备与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也有利于减少对第二频段上已有业务的干扰。
图1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A所示,所述媒体源设备包括:建立模块1401和传输模块1402。
建立模块1401,用于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第二频段不同于第一频段。
传输模块1402,用于通过建立模块1401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4B所示,所述媒体源设备还包括:获取模块1403和确定模块1404。
获取模块1403,用于在建立模块1401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获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确定模块1404,用于根据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获取模块1403获取的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确定模块1404与建立模块1401连接,用于向建立模块1401提供上述确定结果。
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且确定模块1404确定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或者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且确定模块1404确定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建立模块1401具体可用于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生成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并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呈现设备,以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传输模块1402具体可用于在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通过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以及在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后,通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未通过在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1403具体用于通过UPnP协议,获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获取模块1403具体用于通过Wi-Fi MAC层信令,获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获取模块1403具体用于通过RTSP消息,获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在此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媒体数据可以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但不限于此。其中,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080×720(720p)的媒体数据;超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3840×2160(4K),或7680×4320(8K)的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920×1080(1080p)的媒体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类媒体数据是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媒体数据,例如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则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第二频段的频率,以便于提供更大的带宽。例如,第二频段可以是2.4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5GHz,60GHz、45GHz等;或者第二频段可以是5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45GHz、60GHz或更高频段。
在此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参数配置是发送给媒体呈现设备的,因此所述参数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Channel ID)、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PHY)、媒体源设备的标识和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其中,根据第一频段的不同,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以及对应的物理接口均会有所不同。媒体源设备的标识可以是MAC地址等可以唯一标识该设备的信息。例如,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是以直连方式(即不通过路由器)在第一频段建立连接,则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可以是但不限于SSID。
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源设备的各功能模块可用于执行图4A或图4B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源设备,在确定用户请求播放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完成媒体内容的传输,这样在第一频段耗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一直启用,而是在需要传输媒体内容时才启用,有利于节约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的电量,并且还可以提高第一类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也有利于减少对第二频段或第三频段上已有业务的干扰。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媒体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所述媒体源设备包括:处理器1501和发射器1502。
处理器1501,用于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第二频段不同于第一频段。
处理器1501可以是一个CPU,或者是特定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发射器1502,用于通过处理器1501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501还用于在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获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并根据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基于上述,处理器1501,具体用于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且确定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或者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且确定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501用于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包括:处理器1501具体可用于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生成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并通过发射器1502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呈现设备,以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相应的,发射器1502还用于将处理器1501生成的参数配置发送给媒体呈现设备。
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发射器1502具体可用于在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通过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以及在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后,通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未通过在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其中,处理器1501获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处理器1501具体用于通过UPnP协议,获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处理器1501具体用于通过Wi-Fi MAC层信令,获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处理器1501具体用于通过RTSP消息,获取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进一步,如图15所示,所述媒体源设备还包括:存储器1503。
存储器1503,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基于此,处理器1501具体可用于执行所述程序以实现上述功能,但不限于此。
存储器1503可以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进一步,如图15所示,所述媒体源设备还包括:接收器1504。接收器1504和发射器1502相互配合,完成媒体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此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类媒体数据可以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但不限于此。其中,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080×720(720p)的媒体数据;超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3840×2160(4K),或7680×4320(8K)的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一般指分辨率为:1920×1080(1080p)的媒体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类媒体数据是对传输带宽要求较高的媒体数据,例如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则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第二频段的频率,以便于提供更大的带宽。例如,第二频段可以是2.4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5GHz,60GHz、45GHz等;或者第二频段可以是5GHz,则第一频段可以是45GHz、60GHz或更高频段。
在此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参数配置是发送给媒体呈现设备的,因此所述参数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Channel ID)、第一频段对应的物理接口(PHY)、媒体源设备的标识和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其中,根据第一频段的不同,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以及对应的物理接口均会有所不同。媒体源设备的标识可以是MAC地址等可以唯一标识该设备的信息。例如,如果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是以直连方式(即不通过路由器)在第一频段建立连接,则无线局域网的标识可以是但不限于SSID。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处理器1501、发射器1502、存储器1503和接收器1504独立实现,则处理器1501、发射器1502、存储器1503和接收器1504可以通过总线相互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总线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可选的,在具体实现上,如果处理器1501、发射器1502、存储器1503和接收器1504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实现,则处理器1501、发射器1502、存储器1503和接收器1504可以通过内部接口完成相同间的通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源设备可用于执行图4A或图4B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赘述,详见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媒体源设备,在确定用户请求播放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建立的连接完成媒体内容的传输,这样在第一频段耗电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一直启用,而是在需要传输媒体内容时才启用,有利于节约媒体源设备和媒体呈现设备的电量,并且还可以提高第一类媒体数据的传输质量和播放质量。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媒体源设备与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传输第一类媒体数据,也有利于减少对第二频段或第三频段上已有业务的干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8)

1.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播放指令,所述播放指令用于指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获取第一媒体内容;
当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当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播放指令包括:
从所述媒体源设备上获取媒体信息列表,所述媒体信息列表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标识;
显示所述媒体信息列表;
接收用户根据所述媒体信息列表选择所述第一媒体内容时发出的所述播放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包括:
将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与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对应的分辨率门限进行比较;如果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分辨率门限,则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根据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所述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
所述获取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根据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包括:
获取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所述路由器的能力信息,根据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路由器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均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当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生成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以使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当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所述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时,生成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以使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通过所述路由器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段的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段为2.4GHz;所述第一频段为5GHz、45GHz或60GHz;或者
所述第二频段为5GHz;所述第一频段为45GHz或60GHz。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源设备时,所述参数配置包括:所述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标识;
当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呈现设备时,所述参数配置包括:所述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和所述媒体源设备的标识。
11.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媒体源设备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控制设备在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所述媒体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源设备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之前,还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向所述控制设备提供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源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尚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15.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媒体呈现设备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控制设备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所述媒体呈现设备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所述媒体呈现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之前,包括:
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向所述控制设备提供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根据所述控制命令,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包括:
所述媒体呈现设备通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
所述媒体呈现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包括:
所述媒体呈现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尚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19.一种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媒体源设备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当媒体源设备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还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根据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生成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并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以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9-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23.根据权利要求20-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源设备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通用即插即用UPnP协议,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无线保真Wi-Fi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信令,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
所述媒体源设备通过实时流传输协议RTSP消息,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9-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段的频率。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段为2.4GHz;所述第一频段为5GHz、45GHz或60GHz;或者
所述第二频段为5GHz;所述第一频段为45GHz或60GHz。
27.根据权利要求21-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配置包括:所述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和所述媒体源设备的标识。
28.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播放指令,所述播放指令用于指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获取第一媒体内容;
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媒体源设备上获取媒体信息列表,所述媒体信息列表至少包括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标识;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媒体信息列表;
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接收用户根据所述媒体信息列表选择所述第一媒体内容时发出的所述播放指令。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与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对应的分辨率门限进行比较;如果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分辨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分辨率门限,则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并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
31.根据权利要求28-30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且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且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控制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所述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时,获取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所述路由器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路由器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28-3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均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生成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以使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或者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另一方以有线方式连接所述无线局域网中的路由器时,生成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源设备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中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设备和所述路由器,以使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通过所述路由器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34.根据权利要求28-3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段的频率。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段为2.4GHz;所述第一频段为5GHz、45GHz或60GHz;或者
所述第二频段为5GHz;所述第一频段为45GHz或60GHz。
37.根据权利要求33-3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源设备时,所述参数配置包括:所述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和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标识;
当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呈现设备时,所述参数配置包括:所述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和所述媒体源设备的标识。
38.一种媒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控制设备在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媒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
40.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媒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建立模块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向所述控制设备提供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38-40中任一项所述的媒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通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并在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尚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42.一种媒体呈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控制设备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媒体呈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
44.根据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媒体呈现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建立模块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向所述控制设备提供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45.根据权利要求42-44中任一项所述的媒体呈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通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并在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尚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46.一种媒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传输模块,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媒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媒体源设备的能力信息和/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且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或者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且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可以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时,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48.根据权利要求46或47所述的媒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所述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或者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所述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生成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传输所述媒体内容使用的参数配置,并将所述参数配置发送给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以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
49.根据权利要求46-48中任一项所述的媒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前,通过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的部分数据,以及在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之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未通过在所述第二频段上建立的连接传输的所述媒体内容的其它数据。
50.根据权利要求47-49中任一项所述的媒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通用即插即用UPnP协议,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无线保真Wi-Fi介质访问控制MAC层信令,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实时流传输协议RTSP消息,获取所述媒体呈现设备的能力信息。
51.根据权利要求46-50中任一项所述的媒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媒体数据为高清媒体数据、全高清媒体数据或超高清媒体数据。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媒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段的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段的频率。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媒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段为2.4GHz;所述第一频段为5GHz、45GHz或60GHz;或者
所述第二频段为5GHz;所述第一频段为45GHz或60GHz。
54.根据权利要求48-53中任一项所述的媒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配置包括:所述第一频段的频段标识和所述媒体源设备的标识。
55.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播放指令,所述播放指令用于指示媒体呈现设备向媒体源设备请求获取第一媒体内容;
处理器,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控制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并基于所述连接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56.一种媒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控制设备在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所述媒体源设备向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媒体内容;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57.一种媒体呈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控制设备的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控制设备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者在确定媒体源设备需要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发送的第一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发送的;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与所述媒体源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接收所述媒体源设备传输的所述第一媒体内容。
58.一种媒体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至少一方使用第二频段接入无线局域网时,或在确定需要向媒体呈现设备传输的媒体内容属于第一类媒体数据,且所述媒体源设备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使用第二频段直接建立连接时,与所述媒体呈现设备在第一频段上建立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频段不同于所述第一频段;
发射器,用于通过在所述第一频段上建立的连接,向所述媒体呈现设备传输所述媒体内容。
CN201380003144.6A 2013-09-30 2013-09-30 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38584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71595.3A CN106851357A (zh) 2013-09-30 2013-09-30 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4729 WO2015042961A1 (zh) 2013-09-30 2013-09-30 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1595.3A Division CN106851357A (zh) 2013-09-30 2013-09-30 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8406A true CN103858406A (zh) 2014-06-11
CN103858406B CN103858406B (zh) 2017-02-15

Family

ID=5086434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3144.6A Active CN103858406B (zh) 2013-09-30 2013-09-30 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201710071595.3A Pending CN106851357A (zh) 2013-09-30 2013-09-30 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1595.3A Pending CN106851357A (zh) 2013-09-30 2013-09-30 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2092B2 (zh)
EP (1) EP3043599B1 (zh)
CN (2) CN103858406B (zh)
WO (1) WO2015042961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3413A (zh) * 2014-06-13 2014-09-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媒体网络系统中新媒体设备接入方法及媒体设备接入系统
CN105282601A (zh) * 2014-07-07 2016-01-27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同屏共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282602A (zh) * 2014-07-07 2016-01-27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设备
CN105898458A (zh) * 2015-12-10 2016-08-24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基于dp的视频输出无线适配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959937A (zh) * 2016-07-06 2016-09-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文件发送方法、装置及文件接收方法、装置
CN105960025A (zh) * 2016-07-06 2016-09-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及终端
CN106131922A (zh) * 2016-06-27 2016-11-16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网络请求终端、网络分享终端、网络共享系统及方法
CN107426806A (zh) * 2017-07-17 2017-12-01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终端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20354A (zh) * 2017-11-21 2018-04-17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多频段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08028842A (zh) * 2015-10-20 2018-05-11 英特尔公司 用于针对多媒体投射的可扩展能力检测的技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84488B1 (ko) * 2014-01-09 2020-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장치, 영상표시장치, 이동단말장치의 구동방법 및 영상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DE102014009256A1 (de) * 2014-06-20 2015-12-24 Audi Ag Router und Verfahren zum Empfangen und Verteilen von Daten
CN104219551A (zh) * 2014-09-29 2014-12-17 武汉诚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屏幕共享与远程控制的方法
CN107889164B (zh) * 2017-11-23 2021-03-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分流处理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CN111198678A (zh) * 2018-11-19 2020-05-26 贵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成GraphQL前端操作接口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11728A (zh) * 2019-06-06 2019-08-09 深圳市福瑞达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超高频通信的风扇屏显示系统
US11593150B2 (en) * 2020-10-05 2023-02-28 Tencent America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oud service
CN112738578B (zh) * 2020-12-24 2023-06-30 深圳市锐锐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ai智能语音多功能具有展示效果的数字机顶盒
US20220308822A1 (en) * 2021-03-25 2022-09-29 Shenzhen Menborder Technology Co., Ltd Wierless screen mirroring method and device based on ip network connectio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26279A1 (en) * 2006-05-03 2007-1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ncompressed audio/video data and transmission frame structure
US20080176561A1 (en) * 2007-01-19 2008-07-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vice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080240146A1 (en) * 2007-03-27 2008-10-02 Harkirat Singh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uncompressed video having data transmission on a secondary low rate channel
CN101300871A (zh) * 2005-10-26 2008-11-05 英特尔公司 在无线网络中使用多频带的通信信令
CN101325595A (zh) * 2007-06-14 2008-12-17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管理由终端接收经由基础设施所发送的多媒体内容的设备
CN102714753A (zh) * 2010-01-14 2012-10-03 晶像股份有限公司 简约信道格式的多信道信号的传输与检测
US20130219048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Publ) Quantifying User Quality of Experience by Passive Monitoring
US20130222515A1 (en) * 2012-02-29 2013-08-29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video conferencing in a wireless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54827A1 (en) * 2000-09-11 2003-03-20 Schmidl Timothy 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selection using passive interference avoidance techniques
US9317241B2 (en) * 2000-10-27 2016-04-19 Voxx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Vehicle console capable of wireless recep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audio and video data
US7502587B2 (en) * 2004-05-28 2009-03-10 Echostar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band translation
US8594050B2 (en) * 2007-12-28 2013-11-26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EP2375801B1 (en) * 2010-04-07 2012-05-30 Alcatel Lucent Dynamic allocation of spectrum sensing resources in a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US8737368B2 (en) * 2010-04-26 2014-05-27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witching traffic streams among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CN102137254A (zh) 2011-04-11 2011-07-27 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线高清视频传输模块
JP5259848B2 (ja) * 2011-07-29 2013-08-07 株式会社東芝 再生制御装置及び再生制御方法
DE102011086830A1 (de) * 2011-11-22 2013-05-23 Lufthansa Systems Ag Unterhaltungsnetzwerk für Passagiere in einem Verkehrsmittel
CN102736885A (zh) * 2012-06-28 2012-10-17 江苏清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多屏幕显示技术
CN102843579B (zh) 2012-08-02 2014-11-26 清华大学 图像质量自适应的无线视频分发方法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0871A (zh) * 2005-10-26 2008-11-05 英特尔公司 在无线网络中使用多频带的通信信令
WO2007126279A1 (en) * 2006-05-03 2007-1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ncompressed audio/video data and transmission frame structure
US20080176561A1 (en) * 2007-01-19 2008-07-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vice discover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080240146A1 (en) * 2007-03-27 2008-10-02 Harkirat Singh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uncompressed video having data transmission on a secondary low rate channel
CN101325595A (zh) * 2007-06-14 2008-12-17 阿尔卡特朗讯公司 管理由终端接收经由基础设施所发送的多媒体内容的设备
CN102714753A (zh) * 2010-01-14 2012-10-03 晶像股份有限公司 简约信道格式的多信道信号的传输与检测
US20130219048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Publ) Quantifying User Quality of Experience by Passive Monitoring
US20130222515A1 (en) * 2012-02-29 2013-08-29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video conferencing in a wireless device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3413A (zh) * 2014-06-13 2014-09-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媒体网络系统中新媒体设备接入方法及媒体设备接入系统
CN104023413B (zh) * 2014-06-13 2019-06-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媒体网络系统中新媒体设备接入方法及媒体设备接入系统
CN105282601A (zh) * 2014-07-07 2016-01-27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同屏共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282602A (zh) * 2014-07-07 2016-01-27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设备
US11582270B2 (en) 2015-10-20 2023-02-14 Intel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scalable capability detection for multimedia casting
US11159583B2 (en) 2015-10-20 2021-10-26 Intel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scalable capability detection for multimedia casting
CN108028842A (zh) * 2015-10-20 2018-05-11 英特尔公司 用于针对多媒体投射的可扩展能力检测的技术
CN108028842B (zh) * 2015-10-20 2021-07-13 英特尔公司 用于针对多媒体投射的可扩展能力检测的技术
CN105898458A (zh) * 2015-12-10 2016-08-24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基于dp的视频输出无线适配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131922A (zh) * 2016-06-27 2016-11-16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网络请求终端、网络分享终端、网络共享系统及方法
CN105959937A (zh) * 2016-07-06 2016-09-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文件发送方法、装置及文件接收方法、装置
CN105960025A (zh) * 2016-07-06 2016-09-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及终端
CN107426806B (zh) * 2017-07-17 2021-01-26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终端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7426806A (zh) * 2017-07-17 2017-12-01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终端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100834A1 (zh) * 2017-11-21 2019-05-31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多频段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07920354A (zh) * 2017-11-21 2018-04-17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多频段设备连接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82092B2 (en) 2019-01-15
US20160241620A1 (en) 2016-08-18
WO2015042961A1 (zh) 2015-04-02
EP3043599A4 (en) 2016-08-03
CN103858406B (zh) 2017-02-15
CN106851357A (zh) 2017-06-13
EP3043599A1 (en) 2016-07-13
EP3043599B1 (en) 2018-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8406A (zh) 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US9591042B2 (en) In-hous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CN104219791B (zh) 通用环境扩展器
US928853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media devices
KR101510878B1 (ko) Dlna 네트워크의 dlna 디바이스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9456398B2 (en) Auto-discovery of home and out-of-franchise networks
CN106464954B (zh) 用于传送对多媒体内容的渲染的设备和方法
EP3169086A1 (en) Connection method for multimedia playing device, master device, control terminal, and system
US20160164933A1 (en) Discovery and management of synchronous audio or video streaming service to multiple sinks in wireless display system
CN104219551A (zh) 一种智能设备屏幕共享与远程控制的方法
CN110830841B (zh) 一种处于不同局域网下的投屏方法、系统及智能装置
CN104254005A (zh) 一种无线视频共享播放器及播放方法
Koo et al. R-URC: RF4CE-based universal remote control framework using smartphone
CN105653219B (zh) 一种屏幕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相关设备
WO2017092323A1 (zh) 一种主控设备、播放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KR101329668B1 (ko) 푸쉬 서버를 이용한 콘텐츠 공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747350A (zh) 终端设备间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WO201812538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llaborative content rendering
CN104039028A (zh) 一种基于wifi的无线数字家庭网络系统
KR101059367B1 (ko) Dlna에서 dms 디바이스와 dmc/dmp 디바이스 간의 제어화면 동기화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TWI538493B (zh) Multimedia system, cross - platform real - time shar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15776584A (zh) 显示设备、终端及其配置信息的交互方法
KR20060039294A (ko) 메신저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홈 네트워크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4639405A (zh) 显示器启动网络连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0

Address after: 410000 South of the third floor of the R&D Building of Hunan Tuowei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No. 298, Tongzipo West Road, Changsha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Patentee after: Hunan Kaihong Zhigu Digital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