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3967A -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3967A
CN103853967A CN201210511456.5A CN201210511456A CN103853967A CN 103853967 A CN103853967 A CN 103853967A CN 201210511456 A CN201210511456 A CN 201210511456A CN 103853967 A CN103853967 A CN 1038539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module
user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 equipment
described us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114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诗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114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539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3853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39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含有第一操作按键,方法包括: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所述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一操作;当存在所述第一操作,且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兼具通讯以及数据处理的功能,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了实现通讯功能就需要在电子设备上插入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来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现在常见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有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UIM((Us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卡、以及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全球用户识别模块)卡。
目前,用户在将例如SIM卡插入电子设备时,会先按电源键关闭电子设备,再打开电子设备的后盖,然后插入SIM卡,但是这样的话,再次启动电子设备时,就是重新开机,用户就需要等待较长的开机时间。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带电插入SIM卡的方案,即在电子设备上设置一种特制的SIM卡卡座,也就是在原有的SIM卡卡座上设置一检测管脚,能够检测卡座上是否安装有SIM卡。当用户想要插入SIM卡时,首先,将SIM卡插入处于开启状态的电子设备上的SIM卡卡槽,此时,特制卡座上的检测管脚就能够检测到SIM卡插入,并发送一确认信息给CPU,告知SIM卡的插入,电子设备会根据该确认信息来给SIM卡卡座供电,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工作。而当检测管脚没有检测到SIM卡的插入,就会一直检测下去,直到检测到SIM卡插入为止。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电子设备是根据检测管脚发出的确认信息来对SIM卡卡座供电的,所以,导致了如果没有检测管脚就无法检测到是否有SIM卡插入,更无法获得确认信息,那么,电子设备收不到确认信息,就无法读SIM卡卡座进行正常供电,进而存在未设置有特制卡座的电子设备无法实现SIM卡带电插入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未设置有特制卡座的电子设备无法实现SIM卡带电插入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含有第一操作按键,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所述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一操作;当存在所述第一操作,且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具体包括: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上电;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复位;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接入通信网络。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上电,具体包括:向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提供电压值为第一值的第一电源;判断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是否与所述第一电源匹配;当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匹配时,获得由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复位,具体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确认信息,生成第一复位指令;执行所述第一复位指令,控制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复位。
可选的,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是否与所述第一电源匹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不匹配时,向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提供电压值为第二值的第二电源;当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匹配时,获得由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检测对所述第一操作案件是否存在第一操作之后,且在所述在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存在所述第一操作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对应的卡槽在第一时间段内处于掉电状态,其中,所述卡槽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安装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所述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二操作;当存在所述第二操作,且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具体为:基于所述第二操作,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掉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按键具体为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第一图标;或,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一机械按键。
另一方面,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操作按键;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操作按键连接,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所述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一操作;当存在所述第一操作,且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控制芯片具体包括: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所述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一操作;控制单元,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操作,且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具体包括:上电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上电;复位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复位;接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接入通信网络。
可选的,所述上电单元具体包括:供电子单元,用于向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提供电压值为第一值的第一电源;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不匹配时,向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提供电压值为第二值的第二电源;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是否与所述第一电源匹配;确认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匹配时,获得由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还用于当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匹配时,获得由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
可选的,所述复位单元具体包括:复位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确认信息,生成第一复位指令;控制子单元,用于执行所述第一复位指令,控制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复位。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掉电单元,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操作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对应的卡槽在第一时间段内处于掉电状态,其中,所述卡槽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安装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可选的,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所述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二操作;所述控制单元还有于当存在所述第二操作,且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还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操作,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掉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按键具体为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第一图标;或,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一机械按键。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电子设备根据第一操作来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正常工作,也就是说,电子设备不需要接收确认信息才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正常工作,即电子设备不需要设置有检测管脚,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未设置有特制卡座的电子设备无法实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带电插入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将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带电插入电子设备。
2、由于电子设备无需安装特制卡座即可实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带电插入电子设备,所以,降低了电子设备的硬件复杂程度,进而节约了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3、由于电子设备直接对用户身份模块对应的卡槽供电,而不需要获得确认信息再供电,这样就使得整个对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识别过程缩短,提高了识别效率。
4、由于在存在第一操作以及卡槽上安装有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对应的卡槽处于掉电状态,这样使得安装在卡槽上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不会因为电子设备对卡槽的持续供电而烧卡,进而实现了更为安全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带电插入。
5、由于电子设备根据第二操作来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即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掉电,进而用户就能够拔掉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这样就实现了带电拔出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带电拔出SIM卡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控制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未设置有特制卡座的电子设备无法实现SIM卡带电插入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未设置有特制卡座的电子设备无法实现SIM卡带电插入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所述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一操作;当存在所述第一操作,且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这样,由于电子设备根据第一操作来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正常工作,也就是说,电子设备不需要接收确认信息才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正常工作,即电子设备不需要设置有检测管脚,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未设置有特制卡座的电子设备无法实现SIM卡的带电插入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将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带电插入电子设备。进一步,由于电子设备上无需安装特制的卡座,所以,降低了电子设备的硬件复杂程度,进而节约了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中,如智能手机,该电子设备包含有第一操作按键。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操作按键具体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第一图标,比如“插卡”图标,“拔卡”图标;还可以为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一机械按键,如按钮,拨动键。当然,第一操作按键还可以有其他形式,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当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一操作;
S102:当存在第一操作,且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下面就以电子设备为智能手机为例,对上述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例如,电子设备为智能手机,在电子设备在处于开机状态下,用户想要带电插入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如SIM卡,此时,用户可以对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操作按键进行第一操作,那么,电子设备就会执行S101,检测是否存在上述第一操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第一操作按键为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一机械按键时,用户的第一操作可以为按下上述机械按键,还可以为拨动上述机械按键;当第一操作按键为设置在电子设备的触摸显示屏上显示的第一图标时,用户的第一操作可以为点触第一图标,还可以为滑动第一图标。当然,第一操作还可以有其他形式,只要能对第一操作按键进行操作即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为了保证SIM卡不会因为突然被供电而烧坏,所以,在检测对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一操作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对应的卡槽在第一时间段内处于掉电状态,其中,卡槽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安装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具体来说,电子设备可以在检测到上述第一操作时,同时控制SIM卡卡槽在第一时间段内掉电,比如,用户点击或者滑动“插卡”图标,电子设备检测到该操作,就生成一控制指令,响应该指令控制电子设备处于掉电状态,如“飞行模式”,“离线模式”,并在第一时间段内保持该掉电状态,这里所说的第一时间段可以为1分钟,2分钟,5分钟,只要够用户插入SIM卡即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再如,用户按下或者拨动“插拔”按钮,电子设备检测到该操作,就生成一控制指令,响应该指令控制电子设备在第一时间段内处于掉电状态,如“飞行模式”,“离线模式”。当然,电子设备还可以处于其他模式,只要在该模式下能够控制SIM卡卡槽在第一时间段内掉电即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还可以在S101之前就已插入电子设备,那么,在S101之后直接执行S102,而不需要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对应的卡槽处于掉电状态。具体应用将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进行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然后,当电子设备检测存在第一操作后,执行S102,即:当存在第一操作,且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S102可以为: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上电;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复位;将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接入通信网络。
具体来讲,当电子设备检测到上述第一操作之后,电子设备的CPU会先向SIM卡卡槽提供一个电压值为第一值的第一电源,比如1.8V电源或者3V电源,接下来,判断SIM卡是否与第一电源匹配,即,第一电源能否驱动SIM卡,那么,当第一电源与SIM卡匹配,也就是第一电源值能够驱动SIM卡的时候,电子设备的CPU就会获得由SIM卡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该第一确认信息即为表征电子设备内安装有SIM卡,且已上电的信息。
接下来,在控制SIM卡上电后,控制SIM卡复位以及接入网络。具体来说,CPU在接收到由SIM卡发来的第一确认信息后,基于该第一确认信息,生成第一复位指令,执行第一复位指令,控制SIM卡复位。在SIM卡复位之后,CPU进一步控制SIM卡接入网络,这样,SIM卡就能够正常工作了。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源无法驱动SIM卡,即无法控制SIM卡上电时,该方法还包括:当第一电源与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不匹配时,向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提供电压值为第二值的第二电源;当第二电源与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匹配时,获得由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
具体来讲,当第一电源与SIM卡不匹配时,在一定时间内,CPU是无法接收到由SIM卡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此时,CPU就认为第一电源与SIM卡不匹配。由于SIM卡的驱动电压一般都是预定好的有限数量的值,所以,在第一电源不匹配时,就向SIM卡提供电压值为第二值的第二电源,此时,第二电源与SIM卡匹配,也就是说,第二电源能够驱动SIM卡,接下来,CPU就会接收到由SIM卡发送来的第二确认信息,第二确认信息即为表征电子设备上安装有SIM卡,且已上电的信息。如果第二电源依然不合适,那就继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找到合适的电源为止。
根据上面的描述,SIM卡已完成了带电插入电子设备的过程。由于电子设备根据第一操作来控制SIM卡正常工作,也就是说,电子设备不需要接收确认信息才控制SIM卡正常工作,即电子设备不需要设置有检测管脚,所以,在设置通用SIM卡卡槽的电子设备上也能够实现将SIM卡的带电插入;进一步,由于电子设备直接对SIM卡卡槽供电,而不需要获得确认信息再供电,这样就使得整个对SIM卡的识别过程缩短,提高了对SIM卡的识别效率。
进一步,如图2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S201:当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二操作;
S202:当存在第二操作,且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具体来说,当用户想要带电拔出SIM卡时,可以对电子设备上的第一操作按键进行第二操作,那么,电子设备就会执行S201,检测是否存在上述第一操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操作与第一操作相似,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接下来,在检测到上述第二操作后,执行S202,即:当存在第二操作,且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S202可以为:基于第二操作,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掉电。
具体来说,在CPU检测到上述第二操作后,生成第一控制指令,并发送给SIM卡,SIM卡接收并执行第一控制指令,与电子设备进行掉电前的数据交互,然后在数据交互之后,发送一确认信息给CPU,CPU根据此确认信息,对SIM卡卡槽断电,即控制SIM卡掉电。
在SIM卡掉电之后,用户就能够拔出SIM卡,实现SIM卡的带电拔出。
至此,SIM卡的带电拔出过程结束。由于电子设备根据第二操作来控制SIM卡处于非工作状态,即控制SIM卡掉电,进而用户就能够拔掉SIM卡,这样就实现了带电拔出SIM卡。
以下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介绍本发明中的信息处理的方法,下面的实施例主要介绍了所述控制方法的几个可能的应用场景。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一切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实施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自然知道应该如何根据本发明的思想进行变形。
实施例一:
当用户想要拔出原本安装在电子设备上的SIM卡A,而插入SIM卡B时,首先,用户会点触第一操作按键,如在电子设备的触摸显示屏上的“拔出SIM卡”图标。然后,在电子设备的CPU检测到用户上述第二操作后,生成一控制指令,并发送给SIM卡A,SIM卡A接收并执行该指令,与电子设备进行掉电前的数据交互,在数据交互结束后,SIM卡A会发送一确认信息给CPU,接下来,CPU根据该确认信息,控制SIM卡A掉电,此时,用户就能够在带电拔下SIM卡A了。接下来,用户再将SIM卡B插入电子设备,此时SIM卡卡槽仍处于掉电状态,用户点触“插入SIM卡”图标,CPU检测到用户的点触,即第一操作后,生成一控制指令,CPU执行该指令并向SIM卡卡槽提供电压值为1.8V的第一电源,如果1.8V能够驱动SIM卡B时,CPU就会收到来自SIM卡B的第一确认信息,并根据该第一确认信息进一步控制SIM卡B复位以及接入移动网络;如果1.8V无法驱动SIM卡B时,在一段时间内CPU收不到第一确认信息,CPU就认为1.8V与SIM卡B不匹配,会再次向SIM卡卡槽提供电压值为3V的第二电源,此时,第二电源与SIM卡B匹配,CPU会收到由SIM卡B发出的第二确认信息,并根据第二确认信息控制SIM卡B复位以及接入移动网络。
实施例二:
当用户在电子设备开启且没有安装SIM卡的状态下,想要插入SIM卡,那么,用户对第一操作按键,即在电子设备的触摸显示屏上的“插入SIM卡”图标,进行操作。在用户点触上述图标后,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的点触,即第一操作后,CPU根据用户的这个操作,控制SIM卡卡槽掉电,如控制电子设备进入“飞行模式”,并保持2分钟,用户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通过卡槽插入SIM卡。接下来,当2分钟时间到了之后,CPU再根据上述操作自动向SIM卡卡槽提供电压值为1.8V的第一电源,如果1.8V能够驱动SIM卡时,CPU就会收到来自SIM卡的第一确认信息,并根据该第一确认信息进一步控制SIM卡复位以及接入移动网络;如果1.8V无法驱动SIM卡时,在一段时间内CPU收不到第一确认信息,CPU就认为1.8V与SIM卡不匹配,会再次向SIM卡卡槽提供电压值为3V的第二电源,此时,第二电源与SIM卡匹配,CPU会收到由SIM卡发出的第二确认信息,并根据第二确认信息控制SIM卡复位以及接入移动网络。
实施例三:
当用户在电子设备开启且没有安装SIM卡的状态下,想要插入SIM卡,此时,用户可以先控制SIM卡卡槽掉电,比如,在设置界面中点触或者滑动“飞行模式”或者“离线模式”的虚拟开关按键,使得电子设备进入“飞行模式”,或者“离线模式”,然后,用户插入SIM卡,并且用户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上点触“插入SIM卡”图标,此时,电子设备检测到该操作,即第一操作,生成一控制指令,CPU执行该指令并向SIM卡卡槽提供电压值为1.8V的第一电源,如果1.8V能够驱动SIM卡时,CPU就会收到来自SIM卡的第一确认信息,并根据该第一确认信息进一步控制SIM卡复位以及接入移动网络;如果1.8V无法驱动SIM卡时,在一段时间内CPU收不到第一确认信息,CPU就认为1.8V与SIM卡不匹配,会再次向SIM卡卡槽提供电压值为3V的第二电源,此时,第二电源与SIM卡匹配,CPU会收到由SIM卡发出的第二确认信息,并根据第二确认信息控制SIM卡复位以及接入移动网络。
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知,由于电子设备根据第一操作来控制SIM卡正常工作,也就是说,电子设备不需要接收确认信息才控制SIM卡正常工作,即电子设备不需要设置有检测管脚,所以,在设置通用SIM卡卡槽的电子设备上也能够实现将SIM卡的带电插入;进一步,由于电子设备直接对SIM卡卡槽供电,而不需要获得确认信息再供电,这样就使得整个对SIM卡的识别过程缩短,提高了对SIM卡的识别效率。进一步,由于电子设备根据第二操作来控制SIM卡处于非工作状态,即控制SIM卡掉电,进而用户就能够拔掉SIM卡,这样就实现了带电拔出SIM卡。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操作按键10;控制芯片20,与第一操作按键10连接,用于当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一操作;当存在第一操作,且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进一步,如图4所示,控制芯片20具体包括:检测单元201,用于当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一操作;控制单元202,用于当存在第一操作,且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进一步,如图5所示,控制单元202具体包括:上电单元2021,用于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上电;复位单元2022,用于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复位;接入单元203,用于将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接入通信网络。
进一步,上电单元2021具体包括:供电子单元,用于向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提供电压值为第一值的第一电源;还用于当第一电源与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不匹配时,向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提供电压值为第二值的第二电源;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是否与第一电源匹配;确认子单元,用于当第一电源与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匹配时,获得由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还用于当第二电源与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匹配时,获得由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
进一步,复位单元2022具体包括:复位子单元,用于基于第一确认信息,生成第一复位指令;控制子单元,用于执行第一复位指令,控制身份识别模块复位。
进一步,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掉电单元,用于当存在第一操作时,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对应的卡槽处于掉电状态,其中,卡槽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安装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进一步,检测单元201还用于当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二操作;控制单元202还有于当存在第二操作,且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进一步,控制单元202还具体用于:基于第二操作,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掉电。
进一步,第一操作按键10具体为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第一图标;或,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一机械按键。
根据上面的描述,上述电子设备用于实现上述信息处理的方法,所以,该电子设备的工作过程与上述方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致,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电子设备根据第一操作来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正常工作,也就是说,电子设备不需要接收确认信息才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正常工作,即电子设备不需要设置有检测管脚,所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未设置有特制卡座的电子设备无法实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带电插入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将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带电插入电子设备。
2、由于电子设备无需安装特制卡座即可实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带电插入电子设备,所以,降低了电子设备的硬件复杂程度,进而节约了电子设备的制造成本。
3、由于电子设备直接对用户身份模块对应的卡槽供电,而不需要获得确认信息再供电,这样就使得整个对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识别过程缩短,提高了识别效率。
4、由于在存在第一操作以及卡槽上安装有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对应的卡槽处于掉电状态,这样使得安装在卡槽上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不会因为电子设备对卡槽的持续供电而烧卡,进而实现了更为安全的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带电插入。
5、由于电子设备根据第二操作来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即控制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掉电,进而用户就能够拔掉用户身份识别模块,这样就实现了带电拔出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8)

1.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含有第一操作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所述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一操作;
当存在所述第一操作,且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上电;
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复位;
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接入通信网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上电,具体包括:
向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提供电压值为第一值的第一电源;
判断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是否与所述第一电源匹配;
当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匹配时,获得由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复位,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确认信息,生成第一复位指令;
执行所述第一复位指令,控制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复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是否与所述第一电源匹配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不匹配时,向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提供电压值为第二值的第二电源;
当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匹配时,获得由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对所述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一操作之后,且在所述在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存在所述第一操作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对应的卡槽在第一时间段内处于掉电状态,其中,所述卡槽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安装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所述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二操作;
当存在所述第二操作,且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具体为:基于所述第二操作,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掉电。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按键具体为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第一图标;或,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一机械按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操作按键;
控制芯片,与所述第一操作按键连接,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所述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一操作;当存在所述第一操作,且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具体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所述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一操作;
控制单元,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操作,且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工作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体包括:
上电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上电;
复位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复位;
接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接入通信网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单元具体包括:
供电子单元,用于向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提供电压值为第一值的第一电源;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不匹配时,向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提供电压值为第二值的第二电源;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是否与所述第一电源匹配;
确认子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电源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匹配时,获得由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第一确认信息;还用于当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匹配时,获得由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发送的第二确认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单元具体包括:
复位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确认信息,生成第一复位指令;
控制子单元,用于执行所述第一复位指令,控制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复位。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掉电单元,用于当存在所述第一操作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所对应的卡槽在第一时间段内处于掉电状态,其中,所述卡槽用于在电子设备上安装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开机状态时,检测对所述第一操作按键是否存在第二操作;
所述控制单元还有于当存在所述第二操作,且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一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时,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处于非工作状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操作,生成第一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用户身份识别模块掉电。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按键具体为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第一图标;或,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一机械按键。
CN201210511456.5A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38539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11456.5A CN103853967A (zh)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11456.5A CN103853967A (zh)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3967A true CN103853967A (zh) 2014-06-11

Family

ID=50861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11456.5A Pending CN103853967A (zh)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5396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5301A (zh) * 2016-12-13 2018-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联网控制方法和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497A (zh) * 2008-05-30 2008-10-22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卡初始化方法、感知用户识别卡动作方法及终端
CN101631160A (zh) * 2009-07-30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im卡插槽、sim卡插拔处理方法及其终端
CN102709725A (zh) * 2012-05-23 2012-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im卡卡座、移动终端和识别sim卡热插拔的方法
CN102761346A (zh) * 2012-06-19 2012-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im卡热插拔处理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497A (zh) * 2008-05-30 2008-10-22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识别卡初始化方法、感知用户识别卡动作方法及终端
CN101631160A (zh) * 2009-07-30 2010-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im卡插槽、sim卡插拔处理方法及其终端
CN102709725A (zh) * 2012-05-23 2012-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im卡卡座、移动终端和识别sim卡热插拔的方法
CN102761346A (zh) * 2012-06-19 2012-10-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im卡热插拔处理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5301A (zh) * 2016-12-13 2018-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联网控制方法和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3331C (zh) 充电设备和充电系统
CN101897099A (zh) 减少电子器件和插座的待机功率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2968864B (zh) 一种基于nfc的开机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465227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57188A (zh) 一种开机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707000B (zh) 一种otg供电与无线充电兼容电路及相关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9921481A (zh) Usb通讯时对通讯对象供电的otg设备及供电方法
CN111490578A (zh) 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716750A (zh) 一种低耗能无线供电方法及相关装置、系统
CN105068959A (zh) 一种终端以及具有数据交换功能的终端的充电方法和装置
CN104866418A (zh) 自动化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3309834A (zh) 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685018A (zh) 一种反向充电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204601B (zh) 一种系统上电自动开机电路及其开机方法
CN105867579A (zh)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2609657A (zh) 射频识别的用户登录方法和装置
CN104269709A (zh) 一种快速充电转换接头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N103853967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577910A (zh) 一种控制方法、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及系统
US20170329734A1 (en) Multifunctional Portable Data Card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1048157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connection control
CN104423790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345859A (zh) 一种供电的方法及供电设备和一种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1655788U (zh) 能够转换充电模式的切断待机耗电量的充电设备
CN105282686A (zh) 移动终端、nfc卡盾及其近场无线通信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