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0875B - 一种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系统及无线中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系统及无线中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0875B
CN103840875B CN201210471796.XA CN201210471796A CN103840875B CN 103840875 B CN103840875 B CN 103840875B CN 201210471796 A CN201210471796 A CN 201210471796A CN 103840875 B CN103840875 B CN 1038408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incoming end
mixing
repeat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179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0875A (zh
Inventor
杨志聪
郑维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or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oren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oren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oren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7179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408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40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0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0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0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及无线中继器,所述无线中继器包括无线客户端,所述无线中继器还包括桥接器和混合接入端,所述混合接入端包括:有线接入端,用于接入有线终端;无线接入端,用于接入无线终端;所述桥接器,用于连接所述混合接入端和所述无线客户端。本发明,无线中继器中的混合接入端包括有线接入端和无线接入端,实现了对于有线和无线终端的双重支持,丰富了终端可接入的类型,增加了无线中继器接入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系统及无线中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系统及无线中继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带宽上网业务的迅速发展,公交系统中对无线网络产品也有了新的需求。公交视频监控在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公共安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公交车辆的增加,原本通过有线方式下载公交监控视频的方式显得费时低效。通过无线中继器(AcessPoint-Client,AP-Client),组建公交无线网络,拓展无线信号可以解决公交监控视频远程自动下载问题。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无线中继器包含两个部分:无线接入端和无线客户端。无线客户端可以作为终端连接AP-Client周围环境中的服务集标示(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所对应的无线接入点,能够很好地作为WIFI信号的延伸有效解决WIFI覆盖问题。无线接入端能够作为一个接入设备,解决无线终端的接入问题,该无线中继器仅仅是针对无线用户的,对有线用户无法支持。另外,当前AP-Client对二层数据透传支持不佳,也就是外网无法感知AP-Client连接的无线终端的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系统及无线中继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无线中继器无法接入有线终端的问题。
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中继器,所述无线中继器包括无线客户端,所述无线中继器还包括桥接器和混合接入端,所述混合接入端包括:
有线接入端,用于接入有线终端;
无线接入端,用于接入无线终端;
所述桥接器,用于连接所述混合接入端和所述无线客户端。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混合接入端的有线接入端接入有线终端;
通过混合接入端的无线接入端接入无线终端;
无线客户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
无线客户端将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网络连接信息同步到所述混合接入端;
通过桥接器连接混合接入端和无线客户端,实现混合接入端和无线客户端之间数据的交互。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无线中继器的中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终端,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所述系统还包括有线终端如上所述的无线中继器,所述有线终端通过所述无线中继器的有线接入端接入所述无线中继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无线中继器中的混合接入端包括有线接入端和无线接入端,实现了对于有线和无线终端的双重支持,丰富了终端可接入的类型,增加了无线中继器接入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中继器的中继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合接入端的结构以及混合接入终端与桥接器、有线终端、无线终端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客户端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中继器中的混合接入端包括有线接入端和无线接入端,实现了对于有线和无线终端的双重支持。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线中继器的中继系统的具体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该无线中继器的中继系统包括无线终端1、有线终端2、无线中继器3和无线接入点4,该无线中继器3包括:无线客户端31、桥接器32和混合接入端33。
其中,混合接入端33包括:有线接入端332和无线接入端331。
有线接入端332,用于接入有线终端;
无线接入端331,用于接入无线终端;
桥接器32,用于连接混合接入端33和无线客户端31,实现混合接入端33和无线客户端31之间数据的交互。
具体的,无线终端1中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终端STA,比如,可以包括无线STA_1、无线STA_2至无线STA_k,其中,k为自然数,表示包括k个无线终端;有线终端2中包括至少一个有线终端STA,比如,可以包括有线STA_1、有线STA_2至有线STA_m,其中,m为自然数,表示包括m个有线终端;无线接入点4包括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SSID,比如,可以包括SSID_1、SSID_2至SSID_n,其中,n为自然数,表示包括n个SSID,其中,一个SSID对应一个无线接入点。
具体的,如图2所示,桥接器32与有线接入端332和无线接入端331分别连接,与无线接入点4连接的外网数据流入无线客户端31进入桥接器32,再流入混合接入端33,最后流入无线终端1或者有线终端2。与此相反,无线终端1或者有线终端2的数据流入混合接入端33,再流经桥接器32,然后流入无线客户端31,最后经过无线接入点4进入外网。在数据转发逻辑过程中桥接器32至关重要,起到连接无线客户端31与混合接入端33的作用,业务数据的流入流出均要经过桥接器32。
具体的,如图2所示,有线接入端332中包括至少一个有线网接口,比如可以包括有线网接口ETH0、ETH1至ETHK,其中,K为自然数,表示包括K个有线网接口;无线接入端331中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网接口,比如可以包括无线网接口WLAN0、WLAN1至WLANL,其中,L为自然数,表示包括L个无线网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终端1的个数要与无线接入端331的无线网接口的个数相同,有线终端2的个数要与有线接入端332的有线网接口的个数相同。另外,混合接入端33可以使能管理无线终端1或者有线终端2的接入。
具体的,无线客户端31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连接单元10、同步单元20和映射单元30。
其中,连接单元30,用于与无线接入点4中的一个SSID建立连接,其中,该无线接入点4中包括多个无线接入点,连接单元首先主动进行无线扫描,探测周围无线环境中SSID信号的存在情况,从扫描得到的SSID信号中选择一个作为可选的连接SSID信号,与该SSID信号对应的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
同步单元31,用于将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网络连接信息同步到所述无线中继器的混合接入端;
映射单元32,从所述混合接入端获取与所述混合接入端连接的无线和/或有线终端的物理地址,建立所述物理地址与所述无线客户端的物理地址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关系,无线终端1或者有线终端2通过无线中继器实现了数据透传的作用,无论是何种终端都可以经无线中继器由混合接入端33映射至无线客户端31,进而与无线接入点中的其中一个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透传包括接入混合接入端33的终端的IP地址至无线客户端31,使得与无线中继器3连接的无线接入点可以拿到接入混合接入端33的终端的IP地址,方便的通过该IP地址对接入混合接入端33的终端进行访问。
本实施例,无线中继器中的混合接入端包括有线接入端和无线接入端,实现了对于有线和无线终端的双重支持,丰富了终端可接入的类型,增加了无线中继器接入的灵活性。另外,由于建立了与混合接入端连接的无线和/或有线终端的物理地址与无线客户端的物理地址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关系,实现了对于终端二层数据的透传,使得外网可以对接入混合接入端的终端进行访问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二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401中,通过混合接入端的有线接入端接入有线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中继器包括混合接入端,该混合接入端包括有线接入端,有线终端可以通过该有线接入端中包括的多个有线网接口接入至无线中继器。
在步骤S402中,通过混合接入端的无线接入端接入无线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中继器的混合接入端包括无线接入端,无线终端可以通过该无线接入端中包括的多个无线网接口接入至无线中继器。
在步骤S403中,无线客户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
在步骤S404中,无线客户端将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网络连接信息同步到所述混合接入端。
在步骤S405中,无线客户端从所述混合接入端获取与所述混合接入端连接的无线和/或有线终端的物理地址,建立所述物理地址与所述无线客户端的物理地址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关系。
在步骤S406中,通过桥接器连接混合接入端和无线客户端,实现混合接入端和无线客户端之间数据的交互。
在本实施例中,无线中继器的桥接器分别连接混合接入端中的有线接入端和无线接入端,并将该两端输出的数据传输至无线客户端,也可将无线客户端输出的数据传输至该两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是实施例一中的无线中继器的工作流程,详情参见上述实施例一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无线中继器,所述无线中继器包括无线客户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中继器还包括桥接器和混合接入端,所述混合接入端包括:
有线接入端,用于接入有线终端;
无线接入端,用于接入无线终端;
所述桥接器,用于连接所述混合接入端和所述无线客户端;
所述无线客户端包括:
连接单元,用于与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
同步单元,用于将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网络连接信息同步到所述无线中继器的混合接入端;
映射单元,从所述混合接入端获取与所述混合接入端连接的无线和/或有线终端的物理地址,建立所述物理地址与所述无线客户端的物理地址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中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接入端中包括至少一个有线网接口。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混合接入端的有线接入端接入有线终端;
通过混合接入端的无线接入端接入无线终端;
无线客户端与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
无线客户端将所述无线接入点的网络连接信息同步到所述混合接入端;
通过桥接器连接混合接入端和无线客户端,实现混合接入端和无线客户端之间数据的交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桥接器连接混合接入端和无线客户端,实现混合接入端和无线客户端之间数据的交互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无线客户端从所述混合接入端获取与所述混合接入端连接的无线和/或有线终端的物理地址,建立所述物理地址与所述无线客户端的物理地址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关系。
5.一种无线中继器的中继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无线终端,至少一个无线接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有线终端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无线中继器,所述有线终端通过所述无线中继器的有线接入端接入所述无线中继器。
CN201210471796.XA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系统及无线中继器 Active CN1038408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1796.XA CN103840875B (zh)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系统及无线中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71796.XA CN103840875B (zh)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系统及无线中继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0875A CN103840875A (zh) 2014-06-04
CN103840875B true CN103840875B (zh) 2017-05-10

Family

ID=50804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71796.XA Active CN103840875B (zh) 2012-11-20 2012-11-20 一种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系统及无线中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408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3099B (zh) 2016-04-28 2019-11-19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无线中继功能的网络摄影机
CN106341867A (zh) * 2016-08-30 2017-01-18 合肥润东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配对装置及配对方法
CN109448351A (zh) * 2018-12-03 2019-03-0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混合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7016A (zh) * 2008-08-19 2010-02-24 巴比禄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lan中继装置、无线lan中继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102065508A (zh) * 2010-12-14 2011-05-18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桥接转发设备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7016A (zh) * 2008-08-19 2010-02-24 巴比禄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lan中继装置、无线lan中继方法及计算机程序
CN102065508A (zh) * 2010-12-14 2011-05-18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桥接转发设备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0875A (zh) 201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6160B (zh) 一种局域网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117906B (zh) 一种移动终端共享WiFi热点时的流量监控方法
AU2016200197B2 (en) Repeating method of wireless repeating device,and wireless repeating device
CN104540090B (zh)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的组网互连方法及系统
US20140086098A1 (en) Method, System and Controlling Bridge for Obtaining Port Extension Topology Information
CN103888337B (zh) 多系统一体机的联网方法以及多系统一体机
KR20120039984A (ko) 네트워크 인터페이스의 자동 설정에 기초해 인터넷 연결을 공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5828453A (zh) 中继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120969A (zh) 一种多媒体内容的投屏方法、装置及投屏设备
CN102598846B (zh) 用移动台的csg成员资格来更新服务基站的机制
CN103840875B (zh) 一种无线中继器的中继方法、系统及无线中继器
CN103906055A (zh) 业务数据分流方法及系统
CN114726829A (zh) 通信方法、用户面网关及通信系统
CN103379579B (zh) 信息发送方法和装置以及终端接入plmn的方法
KR20100059939A (ko) 네트워크 할당
CN104968021A (zh) 一种蓝牙共享网络中的带宽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11050377B (zh) 一种移动终端共享网络连接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592639A (zh) 一种终端设备加入路由器白名单的方法及系统
CN106209523A (zh) 一种屏幕共享的实现方法、装置和媒体终端
KR102210357B1 (ko) G.hn 표준에 따라 레거시 G.hn 릴레이를 지원하는 한편 1905.1 릴레이 (MAC 릴레이)를 지원하기 위해 G.hn 노드들을 인에이블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483904B (zh) 网络选择方法、网元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05591866A (zh) 共享wifi的方法及系统、家庭网关和无线局域网关
CN102238559B (zh) 一种终端接入网关的方法及装置
CN115150809A (zh) 异网漫游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942255A (zh) 通道配置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7

Address after: 518000 5th floor, building 1, Guor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he intersection of Jinxiu middle road and Cuijing Road, Longtian street,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Guore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Park District in three road of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B building 3F and building A 15F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ren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