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5941B - 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25941B CN103825941B CN201410053342.XA CN201410053342A CN103825941B CN 103825941 B CN103825941 B CN 103825941B CN 201410053342 A CN201410053342 A CN 201410053342A CN 103825941 B CN103825941 B CN 1038259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warding
- business datum
- request
- source
- addr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及装置,本发明转发设备在有与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且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根据预存源地址及预存源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并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确保P2P的业务数据从廉价或较大带宽的链路转发出去,进而保证核心业务所在的转发链路不被P2P业务数据占用,以使核心业务能快速的被转发,提高网络的运行速率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P2P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P2P(Peer to Peer,对等网络)也称为对等连接,是一种新的通信模式,每个参与者具有同等的能力,可以发起一个通信会话。
Tracker服务器:具有公网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地址的第三方服务器,用于协助内网客户端之间建立P2P连接。
应用引流:运行在网关设备上,用于对数据流进行应用分类,并分发到不同的物理/逻辑转发链路,实现多线路或服务器冗余备份和负载均衡等。
P2P技术有效利用了互联网中闲置的处理器资源和存储资源,随着P2P应用的不断增多,P2P流量所占网络总流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一些ISP(Internet ServiceProvider,网络服务提供者)而言,文件共享流量约占其总流量的60%;对于企业网络中,大量出现的P2P流也会极大地影响网络性能。因此无论从ISP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网络管理人员的角度,都希望能够将P2P流量纳入到网络的规划与管理中,使其从廉价或带宽较大的链路转发出去,保证核心业务所在的链路不被P2P流量所挤占。
现有技术对P2P应用引流的主要方式是:位于网络出口位置的网关设备,建立一个转发链路与应用类型的映射表,转发设备在同一P2P的应用类型对应的多个业务数据包被转发时,才能将转发的业务数据包对应的应用类型识别出来,以将该应用类型的业务数据按照用户指定的转发链路转发至目的地址。
但上述方式的缺陷是:网关设备需要在多次对同一应用类型的业务数据解析后方能识别出该转发的业务数据的应用类型,不能及时的将P2P的业务数据准确、高效的从用户指定的转发链路进行转发,使得核心业务所在的链路被P2P流量所挤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及装置,旨在确保P2P的业务数据从廉价或较大带宽的链路转发出去,进而保证核心业务所在的转发链路不被P2P业务数据占用,以使核心业务能快速的被转发,提高网络的运行速率和稳定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所述预存源地址和预存源端口为对等网络中注册数据的源地址和源端口;
在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且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所述转发设备根据预存源地址及预存源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
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优选地,所述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的步骤包括:
所述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
在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所述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
优选地,所述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注册数据转发请求时,所述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
在有与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所述转发设备根据预存目的地址与应用类型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应用类型;
所述转发设备根据预存应用类型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转发链路;
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注册数据通过确定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与确定的转发链路映射保存。
优选地,所述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注册数据转发请求时,所述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没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注册数据,从任意一个转发链路或按照其他转发策略匹配出的转发链路转发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至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且不将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与转发所述注册数据的转发链路映射保存。
优选地,所述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所述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及/或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业务数据,从任意一个转发链路或按照其他转发策略匹配出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
分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所述预存源地址和预存源端口为对等网络中注册数据的源地址和源端口;
处理模块,用于在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且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根据预存源地址及预存源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
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优选地,所述分析模块,还用于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及
在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
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
所述分析模块,还用于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注册数据转发请求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根据预存目的地址与应用类型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应用类型;及
根据预存应用类型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转发链路;
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注册数据通过确定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与确定的转发链路映射保存。
优选地,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在没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将所述注册数据,从任意一个转发链路或按照其他转发策略匹配出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且不将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与转发所述注册数据的转发链路映射保存。
优选地,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在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及/或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将所述业务数据,从任意一个转发链路或按照其他转发策略匹配出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转发设备在有与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且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根据预存源地址及预存源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并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确保P2P的业务数据从廉价或较大带宽的链路转发出去,进而保证核心业务所在的转发链路不被P2P业务数据占用,以使核心业务能快速的被转发,提高网络的运行速率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图4为本发明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需要强调的是:图1所示流程图仅为一个较佳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知,任何围绕本发明思想构建的实施例都不应脱离于如下技术方案涵盖的范围:
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所述预存源地址和预存源端口为对等网络中注册数据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在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且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所述转发设备根据预存源地址及预存源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以下是本实施例逐步实现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的具体步骤:
步骤S11,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所述预存源地址和预存源端口为对等网络中注册数据的源地址和源端口。
具体的,在网络系统中,包括对等网络,对等网络包括多个内网客户端和Tracker服务器(具有公网IP),各个内网客户端之间需通过具有公网IP的服务器建立连接。当转发设备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包括源地址、源端口及目的地址,所述转发设备预存有源地址和源端口(为注册数据的源地址和源端口),所述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即分析是否预存有注册数据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分别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一致。在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且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执行下述步骤S12(即保证业务数据的转发链路与对应注册数据的转发链路一致,以避免业务数据未找到对应的目的端而被丢弃的问题),在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及/或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将所述业务数据,从任意一个转发链路或按照其他转发策略匹配出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其他转发策略可以是指定固定的一条转发链路供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及/或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的业务数据转发,也还可以是指定固定的多条转发链路供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及/或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的业务数据转发其他任意适用的提前设置的转发策略。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也还可以是当转发设备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所述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在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所述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在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说明所述业务数据不是发送给服务器的,而是内网客户端之间的P2P数据通信;在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该目的地址对应的转发链路,发送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步骤S12,在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且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所述转发设备根据预存源地址及预存源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
步骤S13,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具体的,在网络系统中,提前为影响网络核心业务的P2P的业务数据分配廉价的或带宽较大的转发链路。即在所述转发设备上预存有源地址及源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且一个源地址和一个源端口共同与一个转发链路进行映射,在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且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包括的源地址及源端口均映射于一个转发链路时,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一个共同的转发链路,确定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参考表1,例如,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包括的源地址与表1中的A地址一致,且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包括的源端口与表1中的A端口一致时,确定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A。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A,转发至所述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即只有在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与A地址一致,且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与A端口一致时,才能通过转发链路A将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IP:Port | 转发链路 |
A地址:A端口 | A转发链路 |
B地址:B端口 | B转发链路 |
表1
本实施例转发设备在有与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且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根据预存源地址及预存源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并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确保P2P的业务数据从廉价或较大带宽的链路转发出去,进而保证核心业务所在的转发链路不被P2P业务数据占用,以使核心业务能快速的被转发,提高网络的运行速率和稳定性。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在步骤S11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14,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注册数据转发请求时,所述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
具体的,当所述转发设备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注册数据转发请求时,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包括目的地址,所述转发设备预存有目的地址与应用类型的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获得:内网P2P客户端发送DNS解析请求到所述转发设备,所述转发设备将DNS解析请求对应的待解析数据发送至DNS服务器,并接收DNS服务器返回的DNS应答数据,所述转发设备获取DNS服务器返回的DNS应答数据中包括的域名,根据域名与P2P应用类型的映射关系,分析是否有与DNS应答数据中包括的域名一致的预存域名,在有与DNS应答数据中包括的域名一致的预存域名时,将DNS应答数据中包括目的地址与域名对应的应用类型映射保存。也还可以是所述转发设备收集服务器地址,将服务器地址与其对应的应用类型进行映射保存。所述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在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执行步骤S15,在没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将所述注册数据,从任意一个转发链路或按照其他转发策略匹配出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且不将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与转发所述注册数据的转发链路映射保存。
步骤S15,在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所述转发设备根据预存目的地址与应用类型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应用类型;
步骤S16,所述转发设备根据预存应用类型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转发链路;
步骤S17,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注册数据通过确定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步骤S18,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与确定的转发链路映射保存。
具体的,所述转发设备预存有目的地址与应用类型的映射关系,在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所述转发设备根据预存目的地址与应用类型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应用类型。所述转发设备预存有应用类型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可以是一个应用类型对应一个转发链路,也可以是多个应用类型对应一个转发链路,在此不一一限定。所述转发设备根据预存应用类型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转发链路,将所述注册数据通过确定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将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与确定的转发链路映射保存,以使该源地址和源端口发出的业务数据能通过确定的转发链路进行转发,以避免P2P的业务的上下行数据在不同的转发链路上,避免无法建立内网客户端与服务器或内网客户端与内网客户端连接的情况。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该装置包括分析模块10,处理模块20及转发模块30,
所述分析模块10,用于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所述预存源地址和预存源端口为对等网络中注册数据的源地址和源端口。
具体的,在网络系统中,包括对等网络,对等网络包括多个内网客户端和Tracker服务器(具有公网IP),各个内网客户端之间需通过具有公网IP的服务器建立连接。所述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装置优选为转发设备。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包括源地址、源端口及目的地址,所述转发设备预存有源地址和源端口(为注册数据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分析模块10分析是否有所述与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即分析模块10分析是否预存有注册数据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分别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一致。处理模块20在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且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根据预存源地址及预存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即保证业务数据的转发链路与注册数据的转发链路一致,以避免业务数据未找到对应的目的端而被丢弃的问题),并通过转发模块30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在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及/或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转发模块30将所述业务数据,从任意一个转发链路或按照其他转发策略匹配出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其他转发策略可以是指定固定的一条转发链路供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及/或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的业务数据转发,也还可以是指定固定的多条转发链路供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及/或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的业务数据转发其他任意适用的提前设置的转发策略。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也还可以是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分析模块10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在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分析模块10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在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说明所述业务数据不是发送给服务器的,而是内网客户端之间的P2P数据通信;在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转发模块30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所述目的地址对应的转发链路,发送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所述处理模块20,用于在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且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根据预存源地址及预存源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
所述转发模块30,用于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具体的,在网络系统中,提前为影响网络核心业务的P2P的业务数据分配廉价的或带宽较大的转发链路。即在转发设备上预存有源地址及源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且一个源地址和一个源端口共同与一个转发链路进行映射,在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且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包括的源地址及源端口均映射于一个转发链路时,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一个共同的转发链路,处理模块20确定所述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转发模块30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参考表1,例如,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包括的源地址与表1中的A地址一致,且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包括的源端口与表1中的A端口一致时,处理模块20确定所述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A。转发模块30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A,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即只有在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与A地址一致,且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与A端口一致时,转发模块30才能通过转发链路A将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的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本实施例在有与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且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处理模块20根据预存源地址及预存源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并通过转发模块30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确保P2P的业务数据从廉价或较大带宽的链路转发出去,进而保证核心业务所在的转发链路不被P2P业务数据占用,以使核心业务能快速的被转发,提高网络的运行速率和稳定性。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该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40,
所述分析模10,还用于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注册数据转发请求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
具体的,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注册数据转发请求时,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包括目的地址,所述转发设备预存有目的地址与应用类型的映射关系,所述映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获得:内网P2P客户端发送DNS解析请求到所述转发设备,转发模块30将DNS解析请求对应的待解析数据发送至DNS服务器,并接收DNS服务器返回的DNS应答数据,处理模块20获取DNS服务器返回的DNS应答数据中包括的域名,分析模块10根据域名与P2P应用类型的映射关系,分析是否有与DNS应答数据中包括的域名一致的预存域名,在有与DNS应答数据中包括的域名一致的预存域名时,存储模块40将DNS应答数据中包括目的地址与域名对应的应用类型映射保存。也还可以是存储模块40收集服务器地址,将服务器地址与其对应的应用类型进行映射保存。分析模块10分析是否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在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处理模块20在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根据预存目的地址与应用类型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应用类型,在没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转发模块30将所述注册数据,从任意一个转发链路或按照其他转发策略匹配出的转发链路转发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至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且不将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与转发所述注册数据的转发链路映射保存。
所述处理模块20,还用于在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根据预存目的地址与应用类型的映射关系,确定注册数据对应的应用类型;及
根据预存应用类型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转发链路;
所述转发模块30,还用于将所述注册数据通过确定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所述存储模块40,用于将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与确定的转发链路映射保存。
具体的,存储模块40预存有目的地址与应用类型的映射关系,在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处理模块20根据预存目的地址与应用类型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应用类型。存储模块40预存有应用类型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可以是一个应用类型对应一个转发链路,也可以是多个应用类型对应一个转发链路,在此不一一限定。处理模块20根据预存应用类型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转发链路,转发模块30将所述注册数据通过确定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存储模块40将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与确定的转发链路映射保存,以使所述源地址和源端口发出的业务数据能通过该转发链路进行转发,以避免P2P的业务的上下行数据在不同的转发链路上,避免无法建立内网客户端与服务器或内网客户端与内网客户端连接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所述预存源地址和预存源端口为对等网络中注册数据的源地址和源端口;
在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且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所述转发设备根据预存源地址及预存源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在所述转发设备上预存有源地址及源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且一个源地址和一个源端口共同与一个转发链路进行映射;
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的步骤包括:
所述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
在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所述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的步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注册数据转发请求时,所述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
在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所述转发设备根据预存目的地址与应用类型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应用类型;
所述转发设备根据预存应用类型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转发链路;
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注册数据通过确定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与确定的转发链路映射保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注册数据转发请求时,所述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的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在没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注册数据,从任意一个转发链路或按照其他转发策略匹配出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且不将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与转发所述注册数据的转发链路映射保存。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转发设备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及/或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业务数据,从任意一个转发链路或按照其他转发策略匹配出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6.一种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分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业务数据转发请求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所述预存源地址和预存源端口为对等网络中注册数据的源地址和源端口;
处理模块,用于在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且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根据预存源地址及预存源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对应的共同转发链路,在所述转发设备上预存有源地址及源端口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且一个源地址和一个源端口共同与一个转发链路进行映射;
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业务数据通过确定的共同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模块,还用于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及
在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
所述分析模块,还用于当接收到对等网络中的注册数据转发请求时,分析是否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根据预存目的地址与应用类型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应用类型;及
根据预存应用类型与转发链路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注册数据对应的转发链路;
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注册数据通过确定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与确定的转发链路映射保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在没有与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一致的预存目的地址时,将所述注册数据,从任意一个转发链路或按照其他转发策略匹配出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且不将所述注册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和源端口与转发所述注册数据的转发链路映射保存。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在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地址一致的预存源地址,及/或没有与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源端口一致的预存源端口时,将所述业务数据,从任意一个转发链路或按照其他转发策略匹配出的转发链路转发至所述业务数据转发请求中的目的地址指向的接收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53342.XA CN103825941B (zh) | 2014-02-17 | 2014-02-17 | 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53342.XA CN103825941B (zh) | 2014-02-17 | 2014-02-17 | 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25941A CN103825941A (zh) | 2014-05-28 |
CN103825941B true CN103825941B (zh) | 2017-07-28 |
Family
ID=50760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53342.XA Active CN103825941B (zh) | 2014-02-17 | 2014-02-17 | 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259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79951B (zh) * | 2017-07-14 | 2020-06-19 |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业务处理方法及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41687A (zh) * | 2008-11-13 | 2010-06-16 | 天津比蒙新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p2p业务识别方法进行多链路负载均衡的方法 |
CN102006242A (zh) * | 2010-12-24 | 2011-04-06 | 山石网科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路由器的选路方法及路由器 |
CN102325124A (zh) * | 2011-05-23 | 2012-01-18 | 北京网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支持引流功能的应用识别设备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93146B2 (en) * | 2006-03-10 | 2010-04-0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iltering traffic from unauthorized sources in a multicast network |
-
2014
- 2014-02-17 CN CN201410053342.XA patent/CN10382594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41687A (zh) * | 2008-11-13 | 2010-06-16 | 天津比蒙新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p2p业务识别方法进行多链路负载均衡的方法 |
CN102006242A (zh) * | 2010-12-24 | 2011-04-06 | 山石网科通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路由器的选路方法及路由器 |
CN102325124A (zh) * | 2011-05-23 | 2012-01-18 | 北京网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支持引流功能的应用识别设备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25941A (zh) | 2014-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58243B2 (en) | Symmetric service chain binding | |
US11277341B2 (en) | Resilient segment routing service hunting with TCP session stickiness | |
KR101467726B1 (ko) | 데이터 패킷 관련성에 대한 정보를 제공하고, 데이터 패킷을 전달하는 개념 | |
US10009271B2 (en) | Routing method and network transmission apparatus | |
US10270674B2 (en) | Traceroutes for discovering the network path of inbound packets transmitted from a specified network node | |
CN104618243B (zh) | 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网关调度方法及装置 | |
CN105850102A (zh) | 服务链的控制 | |
CN106031133A (zh) | 基于任播的广域分布式映射和负载平衡系统 | |
US9118721B1 (en) | Socket-based internet protocol for wireless networks | |
US9654540B2 (en) | Load balancing among network servers | |
CN111182022B (zh) | 数据发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WO2012065531A1 (zh) | 实现中继选择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 |
GB2469501A (en) | Network-based collaboration through application gateways allocated based on server- and client- teminal locations | |
CN109040243A (zh)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
WO2016180188A1 (zh) | 分发建链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5743781B (zh) | 一种vrrp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 |
EP3025457A1 (en) | Network configuration using service identifier | |
CN103401799A (zh) | 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
CN109474713A (zh) |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 |
US941367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data packet loss employing adaptive transmit queue length | |
CN103888734A (zh) | 两层私网下媒体流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0048956A (zh) | 互联网链路负载控制系统 | |
CN103825941B (zh) | 对等网络中业务数据的转发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8353027A (zh) | 一种用于检测端口故障的软件定义网络系统 | |
CN105812272B (zh) | 业务链的处理方法、装置与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11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uilding A1 layer Patentee after: SANGFOR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518000 Nan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ioneering service center, No. 1 Qilin Road, Guangdong, Shenzhen 418, 419, Patentee before: Shenxin network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