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3774A - 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3774A
CN103823774A CN201210466147.0A CN201210466147A CN103823774A CN 103823774 A CN103823774 A CN 103823774A CN 201210466147 A CN201210466147 A CN 201210466147A CN 103823774 A CN103823774 A CN 1038237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device
micro
control unit
touch
o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661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键贤
李威龙
涂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ncet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rincet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ncet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Princet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4661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237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823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37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包括单一传输线,其连接于一微控制单元以及一触控装置之间,用以供该微控制单元与该触控装置进行双向传输。本发明可使触控系统中的通讯架构更加简洁,并达成稳定传输的需求。

Description

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应用于触控系统的单线双向传输技术。
背景技术
触控装置包括各种触控面板以及整合了触控面板及显示组件的各种触控屏幕。由于触控装置能够带给使用者更直觉的操作体验,故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之中。
在触控装置与微控制单元间的沟通方面,现有技术多半采用I2C、SPI等通讯协议。由于这些通讯协议皆须使用多条传输线,因此在架构上不够简洁。就I2C通讯协议而言,虽然其仅需使用到两条传输线,但每次的信息传输仍然只能单方向进行,在应用上并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其中该触控系统包括一微控制单元以及一触控装置;该传输接口包括单一传输线,其连接于该微控制单元以及该触控装置之间,用以供该微控制单元与该触控装置进行双向传输。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单线传输协议,其中,该单线传输协议的信息格式依序包括:一请求信息,用以表示该微控制单元与该触控装置两者中的一个对另一个的请求;一接收请求确认信息,用以表示确认已接收该请求;一数据信息,用以表示响应该请求的数据;一数据结束确认信息,用以表示该数据已传送结束。
本发明的目的在使触控系统中的通讯架构更加简洁,并达成稳定传输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触控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单线传输协议的信息格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时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时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信息时序图。
附图中的符号简单说明如下:
100:触控系统;110:触控装置;112:按键;120:微控制单元;130:传输接口;202、302~402~502:请求信息;204、304~404~504:接收请求确认信息;206、306~406~506:数据信息;208、308~408~508:数据结束确认信息;312~412~512~314~414~514:同步信息;316~416~516:标头信息;D0、D1~D4:数据;CM0、CM1~CM4:参数。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为介绍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各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但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当以权利要求项为准。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应用于触控系统的单线双向传输技术。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触控系统示意图。在此触控系统100中,触控装置110可侦测其上多个按键(key)112是否被触发或释放。触控装置110与其它外围设备(图未示)皆受一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MCU)120所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中,触控装置110与微控制单元120间的传输接口130仅有单一传输线。该单一传输线130连接于该微控制单元120以及该触控装置110之间,可供该微控制单元120与该触控装置110进行双向传输之用。
为了提升该单一传输线在进行双向传输时的稳定性,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单线传输协议(signal wire protocol)。图2为本发明的单线传输协议的信息格式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单线传输协议的信息格式200依序包括下列内容:(1)请求信息202,其用以表示该微控制单元与该触控装置两者中的一个对另一个的请求;(2)接收请求确认信息204(确认信息常简记为ACK),其用以表示确认已接收该请求;(3)数据信息206,其用以表示响应该请求的数据;(4)数据结束确认信息208(确认信息常简记为ACK),其用以表示该数据已传送结束。下文将以第一、第二及第三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单线传输协议在触控装置110与微控制单元120间的三种通讯模式。
第一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时序图。此第一实施例用以说明当使用者按压触控装置的一键时的情形。当此之时,该请求信息302由该触控装置110所发出;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304及该数据结束确认信息308由该微控制单元120响应;而该数据信息306用以表示按键112的数值,例如:数据D0、D1~D4等。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使触控装置110与微控制单元120之间不会出现因为信息不同步而造成无法顺利交握(handshaking)的情形,该请求信息302与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304之间、及/或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304与该数据信息306之间可再增加一同步信息312及314,如图3所示。同理,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数据信息的传输不致发生错误,该数据信息306可在多笔数据之间增加多个标头信息316。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确保触控装置110与微控制单元120传送的信息可供彼此识别以增加传输的稳定性,本发明将该请求信息302的长度与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304的长度设定成具有一特定比例。如图3所示,请求信息302的长度为T1,而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304的长度为两倍的T1,两者间具有一特定比例1:2,可用以检验信号传递是否发生错误。尽管此实施例以信息长度的比例做为检验信号传输是否正确的依据,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了解到本发明不必以此为限,在某些实施例中,前述各种信息本身的数据形态(pattern)即可做为检验依据。
第二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时序图。此第二实施例用以说明当微控制单元120欲设定该触控装置110时的情形。当此之时,前述请求信息402由该微控制单元120所发出;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404及该数据结束确认信息408由该触控装置110响应;而该数据信息406用以表示该微控制单元120设定该触控装置110的参数,例如参数CM0、CM1~CM4等。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使触控装置110与微控制单元120之间不会出现因为信息不同步而造成无法顺利交握(handshaking)的情形,该请求信息402与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404之间,及/或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404与该数据信息406之间可再增加一同步信息412及414,如图4所示。同理,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数据信息的传输不致发生错误,该数据信息406可在多笔数据之间增加多个标头信息416。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确保触控装置110与微控制单元120传送的信息可供彼此识别以增加传输的稳定性,本发明将该请求信息402的长度与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404的长度设定成具有一特定比例。如图4所示,请求信息402的长度为T2,而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404的长度为两倍的T2,两者间具有一特定比例1:2,可用以检验信号传递是否发生错误。尽管此实施例以信息长度的比例做为检验信号传输是否正确的依据,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了解到本发明不必以此为限,在某些实施例中,前述各种信息本身的数据形态即可做为检验依据。
第三实施例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信息时序图。此第三实施例用以说明当该触控装置欲自行重设(reset)时的情形。当此之时,前述请求信息502由该触控装置110所发出;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504由该微控制单元120响应;该数据信息506用以表示该微控制单元120重设该触控装置110的参数,例如参数CM0、CM1~CM4等;而该数据结束确认信息508则由该触控装置110响应。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使触控装置110与微控制单元120之间不会出现因为信息不同步而造成无法顺利交握(handshaking)的情形,该请求信息502与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504之间,及/或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504与该数据信息506之间可再增加一同步信息512及514,如图5所示。同理,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使数据信息的传输不致发生错误,该数据信息506可在多笔数据之间增加多个标头信息516。此外,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确保触控装置110与微控制单元120传送的信息可供彼此识别以增加传输的稳定性,本发明将该请求信息502的长度与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504的长度设定成具有一特定比例。如图5所示,请求信息502的长度为T3,而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504的长度为两倍的T3,两者间具有一特定比例1:2,可用以检验信号传递是否发生错误。尽管此实施例以信息长度的比例做为检验信号传输是否正确的依据,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了解到本发明不必以此为限,在某些实施例中,前述各种信息本身的数据形态即可做为检验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当应响应确认信息(包括:接收请求确认信息、数据结束确认信息)者却未实时予以响应时,原发出请求信息者可再次发送请求信息以重新执行前述双向传输流程。通过执行本发明所提供的单线传输协议,触控系统的通讯架构将更加精简,传输品质亦将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和变化,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系统包括一微控制单元以及一触控装置;该传输接口包括:
单一传输线,连接于该微控制单元以及该触控装置之间,用以供该微控制单元与该触控装置进行双向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其特征在于,该单一传输线依据一单线传输协议于该微控制单元与该触控装置之间传输数据,而该单线传输协议的信息格式依序包括:
一请求信息,用以表示该微控制单元与该触控装置两者中的一个对另一个的请求;
一接收请求确认信息,用以表示确认已接收该请求;
一数据信息,用以表示响应该请求的数据;
一数据结束确认信息,用以表示该数据已传送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其特征在于,当该触控装置的一键受到按压触发时,该请求信息由该触控装置所发出;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及该数据结束确认信息由该微控制单元响应;而该数据信息用以表示该键的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其特征在于,当该微控制单元欲设定该触控装置时,该请求信息由该微控制单元所发出;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及该数据结束确认信息由该触控装置响应;而该数据信息用以表示该微控制单元设定该触控装置的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其特征在于,当该触控装置欲自行重设时,该请求信息由该触控装置所发出;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由该微控制单元响应;该数据信息用以表示该微控制单元重设该触控装置的参数;而该数据结束确认信息由该触控装置响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其特征在于,该请求信息与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之间,及/或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与该数据信息之间还包括一同步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该数据信息还包括对应多笔数据的多个标头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其特征在于,该接收请求确认信息的长度与该请求信息的长度设定成具有一特定比例。
CN201210466147.0A 2012-11-16 2012-11-16 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 Pending CN1038237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66147.0A CN103823774A (zh) 2012-11-16 2012-11-16 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66147.0A CN103823774A (zh) 2012-11-16 2012-11-16 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3774A true CN103823774A (zh) 2014-05-28

Family

ID=50758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66147.0A Pending CN103823774A (zh) 2012-11-16 2012-11-16 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2377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1458C (zh) * 2002-12-12 2007-02-21 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单线串列传输协定方法与电路
US20080037050A1 (en) * 2006-08-11 2008-02-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US20090008503A1 (en) * 2007-07-06 2009-01-08 The Boeing Company Single-wire telemetry and command
CN101552625A (zh) * 2008-03-31 2009-10-0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与能够执行无线通信的装置
TWM433683U (en) * 2012-01-20 2012-07-11 Phistek Inc Display device and conversion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1458C (zh) * 2002-12-12 2007-02-21 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单线串列传输协定方法与电路
US20080037050A1 (en) * 2006-08-11 2008-02-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US20090008503A1 (en) * 2007-07-06 2009-01-08 The Boeing Company Single-wire telemetry and command
CN101552625A (zh) * 2008-03-31 2009-10-07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与能够执行无线通信的装置
TWM433683U (en) * 2012-01-20 2012-07-11 Phistek Inc Display device and conversion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1550B (zh) 一种控制管理系统
US816552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touch and play (TAP)—based service and system using the method and apparatus
JP4949816B2 (ja) 双方向通信回路、双方向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双方向通信回路の通信方法
CN103209030B (zh) 电子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KR20160065206A (ko) 카메라 제어 인터페이스 슬레이브 디바이스 대 슬레이브 디바이스 통신
CN102737489A (zh) 一种遥控器及遥控系统及基于该遥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3428469A (zh) 一种实现视频会议电子白板的方法及系统、视频会议装置
CN110955625A (zh) 一种基于spi的全双工实时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WO2012009835A1 (zh) Usb无线扩展系统
CN103312381B (zh) 无线装置配对的方法
CN102880416A (zh) 一种移动设备在rcp通信过程中的遥控解锁方法
Lai et al. A RF4CE-based remote controller with interactiv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pplied to home automation system
TW201421253A (zh) 應用於觸控系統之傳輸介面
CN103823774A (zh) 应用于触控系统的传输接口
CN105099644A (zh) 半双工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3885910A (zh) 多设备在主模式下进行iic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1686083A (zh) 数据光端机
CN202085253U (zh) 基于遥控控制板的智能电视机顶盒实现装置
CN210155656U (zh) 一种带Type-C接口的交互式平板及交互式平板系统
CN206489617U (zh) 支付终端
TWI664556B (zh) 利用觸控模組交換作業系統資訊的資訊處理系統
CN202677355U (zh) 一种操作可遥控式的电子白板
CN102314267A (zh) 一种无线红外互动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216561746U (zh) 头戴式显示设备组件
CN201042044Y (zh) 视频设备电子说明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