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2622B - 端对端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端对端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2622B
CN103812622B CN201210457103.1A CN201210457103A CN103812622B CN 103812622 B CN103812622 B CN 103812622B CN 201210457103 A CN201210457103 A CN 201210457103A CN 103812622 B CN103812622 B CN 1038126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data
base station
sent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571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2622A (zh
Inventor
李强
周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5710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126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12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26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26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26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端对端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设备,包括:端对端协作组中的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端对端协作组中的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对应于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标识信息和第一重传请求,获取第一数据,第一用户设备在获取第一数据成功的情况下,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数据。这样,第一用户设备能够获取第一数据,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或解调第一数据失败的情况下,直接向第一用户设备请求重传第一数据,而不必向基站请求重传,从而减少系统时频资源的开销,并降低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率消耗。

Description

端对端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端对端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蜂窝通信技术的进步,两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可以形成端对端(device to device,D2D)协作组,从而使得两个终端间的信号无需经过基站,属于该D2D协作组的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建立D2D链路直接进行相互间通信,称为D2D通信。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在进行D2D通信时,由于用户设备距离可能很近或存在直射径,因而D2D链路的信道质量会很好,可以支持很高速率的传输。特别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例如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距离基站较远或用户设备处于高速移动状态,D2D链路的信道质量会远远好于用户设备到基站的信道质量。
通常,一个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下行的数据时,如果用户设备正确获取该数据,则向基站反馈一个确认(acknowledgment,ACK)信令,表示已正确接收该数据;如果用户设备没有正确获取该数据,则向基站反馈一个否定确认(negative acknowledgment,NACK)信令,表示获取数据失败,基站在接收到该NACK信令后,会将该数据重新发送给该用户设备,直到该用户设备正确接收该数据,或达到最大重传次数。用户设备在重传的时候需要占用系统的时频资源,并且消耗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率。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如果向基站反馈ACK或NACK信令,会消耗不必要的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端对端D2D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和用户设备,能够减少对于系统时频资源的占用,并降低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率的消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对端D2D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对应于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该第一重传请求用于请求该第一用户设备重传该第二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或解调失败的该第一数据,其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和该第二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个D2D协作组;
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标识信息和该第一重传请求,从基站获取该第一数据,其中该基站是该D2D协作组的服务基站;
该第一用户设备在获取该第一数据成功的情况下,向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第一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标识信息和该第一重传请求,从基站获取该第一数据,包括:
该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该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根据该标识信息和该第一重传请求,接收该基站发送的该第一数据;或
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标识信息,接收该基站发送的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在接收到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该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根据该第一重传请求,从接收到的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中确定该第一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该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该根据该标识信息和该第一重传请求,接收该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括:
该第一用户设备使用该标识信息,获取该第二用户设备的下行控制信息DCI;
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二用户设备的DCI和该第一重传请求,接收该基站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发送的该第一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标识信息,接收该基站发送的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在接收到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该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根据该第一重传请求,从接收到的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中确定该第一数据,包括:
该第一用户设备使用该标识信息,获取该第二用户设备的DCI;
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二用户设备的DCI,接收该基站通过PDSCH发送的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
该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该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根据该第一重传请求,从接收到的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中确定该第一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获取该第一数据成功,包括:
该第一用户设备在确定获取的该第一数据内容正确的情况下,确定获取该第一数据成功;或
该第一用户设备在确定获取的该第一数据完整的情况下,确定获取该第一数据成功。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用户设备在获取该第一数据失败的情况下,向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获取失败指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获取该第一数据失败,包括:
该第一用户设备在确定获取的该第一数据内容不正确的情况下,确定获取该第一数据失败;或
该第一用户设备在确定获取的该第一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下,确定获取该第一数据失败。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标识信息为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ID或该基站为该第一用户设备和该第二用户设备配置的公共ID。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对应于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用户设备接收该基站或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该标识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对端D2D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包括:
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或解调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失败的情况下,确定对应于该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
该第二用户设备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该第一重传请求,以请求该第一用户设备重传该第一用户设备从该基站获取的该第一数据,其中该第一用户设备和该第二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个D2D协作组,该基站为该D2D协作组的服务基站。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用户设备接收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该第一数据;或
该第二用户设备接收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获取失败指示,该获取失败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用户设备获取该第一数据失败。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该获取失败指示的情况下,向该基站发送否定确认,该否定确认用于请求该基站重传该第一数据;或
该第二用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该第一数据或该获取失败指示的情况下,向该基站发送该否定确认。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该基站发送的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用户设备接收该基站发送的公共标识ID,根据该公共ID接收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该基站发送的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用户设备接收该基站发送的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使用该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解密该基站使用该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加密的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该第二用户设备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该第一重传请求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用户设备向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标识信息,以便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标识信息获取该第一数据,该标识信息为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ID或该基站为该第一用户设备和该第二用户设备配置的公共ID。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个端对端D2D协作组,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对应于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
控制单元,用于从基站获取第一数据,其中该基站为该D2D协作组的服务基站;
发送单元,用于在该控制单元获取该第一数据成功的情况下,向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第一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根据标识信息和该第一重传请求,接收该基站发送的该第一数据;
该控制单元,具体用于确定该第一数据为该接收单元根据该标识信息和该第一重传请求接收的该第一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根据标识信息,接收该基站发送的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
该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该第一重传请求,从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中确定该第一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确定获取的该第一数据内容正确的情况下,确定获取该第一数据成功;或
该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确定获取的该第一数据完整的情况下,确定获取该第一数据成功。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发送单元,还用于在该控制单元获取该第一数据失败的情况下,向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获取失败指示。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获取该第一数据内容不正确的情况下,确定获取该第一数据失败;或
该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确定获取的该第一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下,确定获取该第一数据失败。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该基站或该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其中该标识信息为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ID或该基站为该第二用户设备和该用户设备配置的公共ID。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端对端D2D协作组,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该基站为该D2D协作组的服务基站;
控制单元,用于解调该第一数据;
该控制单元,还用于在该接收单元接收该第一数据失败或该控制单元解调该第一数据失败的情况下,确定对应于该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
发送单元,用于向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该第一重传请求。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该第一数据或获取失败指示。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发送单元,还用于在该接收单元接收到该获取失败指示的情况下,向该基站发送否定确认。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控制单元,还用于在该发送单元发送该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开始计时;
该发送单元,还用于在该控制单元的计时达到预设门限且该接收单元没有接收到该第一数据或该获取失败指示的情况下,向该基站发送否定确认。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该基站发送的公共标识ID,根据该公共ID接收该用户设备的数据。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该基站发送的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
该控制单元,还用于使用该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解密该基站使用该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加密的数据。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该发送单元,还用于向该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标识信息,以便该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标识信息获取该第一数据,该标识信息为该用户设备的标识ID或该基站为该第一用户设备和该用户设备配置的公共ID。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个D2D协作组,第一用户设备能够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以便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或解调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失败的情况下,直接向第一用户设备请求重传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而不必向基站请求重传数据,从而减少系统视频资源的开销,并降低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率的消耗。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端对端D2D协作组控制方法,包括:
为D2D协作组设置公共标识ID,其中该D2D协作组包括至少两个用户设备;
向该D2D协作组中的该至少两个用户设备发送该公共ID;
使用该公共ID,向属于该D2D协作组的该至少两个用户设备发送功率控制消息和/或上行定时消息,其中该功率控制消息用于配置该D2D协作组中的该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的功率控制参数和/或动态调整该D2D协作组中的该至少两个用户设备的功率;该上行定时消息用于通知该D2D协作组中的该至少两个用户设备调整上行数据发送时间。
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为端对端D2D协作组的服务基站,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为该D2D协作组设置公共标识符ID,其中该D2D协作组包括至少两个用户设备;
发送单元,用于向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发送该公共ID;
该发送单元,还用于使用该公共ID,向属于该D2D协作组的用户设备发送功率控制消息和/或上行定时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D2D协作组中用户设备之间距离接近,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到基站的传输条件也接近,因此基站可以通过使用公共ID向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功率控制消息和/或上行定时消息,以便对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的功率和上行数据发送时间进行统一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D2D协作组控制方法。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用户设备ncy Division Duplex,简称“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简称“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简称“UMTS”)等。
用户设备也可称之为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移动用户设备等,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eNB或e-NodeB,,本发明并不限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1的方法由D2D协作组中的第一用户设备执行,其中该D2D协作组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
101、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对应于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
102、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标识信息和第一重传请求,从基站获取第一数据。
可选的,该标识信息可以使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ID),还可以是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配置的公共ID。
可选的,该标识信息可以是基站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的,还可以是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的。
103、第一用户设备在获取第一数据成功的情况下,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应注意,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仅仅是为了相互区分不同的对象,而非对所修饰的对象的限制。例如,可以互换“第一”和“第二”所修饰的对象的功能或操作,这样的修改仍然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内。
根据图1的方法,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个D2D协作组,第一用户设备能够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以便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或解调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失败的情况下,直接向第一用户设备请求重传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而不必向基站请求重传数据,从而减少系统视频资源的开销,并降低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率的消耗。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2的方法由D2D协作组中的第二用户设备执行,其中该D2D协作组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
201、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或解调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失败的情况下,确定对应于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其中该基站为该D2D协作组的服务基站。
202、第二用户设备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重传请求。
根据图2的方法,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个D2D协作组,第一用户设备能够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以便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或解调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失败的情况下,直接向第一用户设备请求重传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而不必向基站请求重传数据,从而减少系统视频资源的开销,并降低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率的消耗。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D2D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3中的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个D2D协作组。
301、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基站或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其中该基站为该D2D协作组的服务基站。
可选的,该标识信息可以是第二用户设备的ID,该标识信息还可以是该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配置的公共ID。在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配置公共ID的情况下,基站可以通过公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并且说明该DCI是第一用户设备的DCI还是第二用户设备DCI。
可选的,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用户设备专用ID。在基站使用该第一用户设备专用ID加密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第一用户设备使用该第一用户设备专用ID对该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
302、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或解调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失败的情况下,确定对应于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
可选的,第二用户设备可以使用第二用户设备的ID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第二用户设备还可以接收该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配置的公共ID,并使用该公共ID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
可选的,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在基站使用该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加密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第二用户设备使用该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对该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
303、第二用户设备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重传请求。
304、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标识信息和第一重传请求,获取第一数据。
可选的,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根据该标识信息和第一重传请求,接收第一数据。具体地,第一用户设备可以该使用标识信息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DCI,第二用户设备的DCI包括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所占用的资源和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采用的传输模式等信息,该传输模式包括调制编码方式、多天线传输方式、冗余版本等。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第二用户设备的DCI和第一重传请求,接收该基站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发送的第一数据。在此情况下,第一用户设备不需要去获取第二用户设备成功获取的数据,因此第一用户设备的开销较小。同时,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对应于第一数据的重传请求后才会去获取该第一数据,因此第一用户设备获取并发送该第一数据时延会较大。
可选的,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根据该标识信息,接收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在接收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根据第一重传请求,从接收到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中确定第一数据。具体地,第一用户设备可以使用该标识信息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DCI,第二用户设备的DCI包括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所占用的资源和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采用的传输模式等信息,该传输模式包括调制编码方式、多天线传输方式、冗余版本等。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第二用户设备的DCI,接收该基站通过PDSCH发送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重传请求之后,根据第一重传请求,从接收到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中确定第一数据。在此情况下,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对应于第一数据的重传请求之前已经接收了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第一用户设备可以从接收到的第二用户设备中确定第一数据,并发送第一数据,因此第一用户设备获取并发送第一数据的时延小。同时,第一用户设备需要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所有数据,因此第一用户设备的开销较大。
可选的,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的该标识信息为该第二用户设备的ID的情况下,使用该标识信息解调第二用户设备的PDCCH,进而获取该基站通过第二用户设备的PDCCH发送的第二用户设备的DCI。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的该标识信息为公共ID的情况下,使用该标识信息解调公共PDCCH,该公共PDCCH用于发送第一用户设备的DCI和第二用户设备的DCI。第一用户设备获取该基站通过该公共PDCCH发送的第二用户设备的DCI。
305、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该第一数据。
可选的,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在确定获取的该第一数据内容正确的情况下,确定获取该第一数据成功并发送该第一数据。第一用户设备还可以在确定获取该第一数据完整的情况下,确定获取该第一数据成功并发送该第一数据。
可选的,在基站使用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加密发送的数据且第一用户设备没有获取到该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的情况下,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一数据后,检查该第一数据的完整性。第一用户设备在确定该第一数据完整的情况下,确定获取该第一数据成功并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第一数据。第一用户设备没有该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因此第一用户设备不能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的内容,从而保障了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的安全性。
306、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获取失败指示,其中该获取失败指示为第一用户设备在确定获取的第一数据失败,且接收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
可选的,第一用户设备可以在确定获取的第一数据内容不正确的情况下,确定获取第一数据失败。第一用户设备还可以在确定获取第一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下确定获取第一数据失败。
可选的,在基站使用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加密发送的数据且第一用户设备没有获取到该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的情况下,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后或从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中确定第一数据后,检查第一数据的完整性。第一用户设备在确定该第一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下,确定获取该第一数据失败。
307、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到该获取失败指示之后,向该基站发送否定确认,以便该基站在接收到该否定确认后,重传第一数据。
根据图3的方法,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个D2D协作组,第一用户设备能够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以便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或解调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失败的情况下,直接向第一用户设备请求重传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而不必向基站请求重传数据,从而减少系统视频资源的开销,并降低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率的消耗。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D2D协作组控制方法。图4所示方法由D2D协作组的服务基站执行。
401、为该D2D协作组设置公共ID,其中该D2D协作组包括至少两个用户设备。
402、向该D2D协作组中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发送该公共ID。
403、使用该公共ID,向属于该D2D协作组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发送功率控制消息和/或上行定时消息。
可选的,该功率控制消息可以用于配置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的功率控制参数,该功率控制消息还可以用于动态调整该D2D协作组中用户设备的功率。
可选的,该上行定时消息可以用于通知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调整上行数据发送时间。
具体地,基站使用该公共ID,向该D2D协作组的至少两个用户设备发送功率控制信息和/或上行定时信息。功率控制信息是对于协作组内用户设备相同的,例如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使用公共ID进行解调之后,可以得到功率控制信息指示,该信息为“将发射功率上调1dB”,则至少两个用户设备在正确接收该信息之后,均把发射功率上调1dB。上行定时信息对于协作组内用户设备是相同的,例如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使用公共ID进行解调之后,可以得到时间调整信息指示,该信息为“将上行发射时间提前3us”,则至少两个用户设备在正确接收该信息之后,均把发射时间提前3us。
根据图4所述的方法,由于D2D协作组中用户设备之间距离接近,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到基站的传输条件也接近,因此基站可以通过使用公共ID向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功率控制消息和/或上行定时消息,以便对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的功率和上行数据发送时间进行统一控制。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框图。用户设备500和第二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个D2D协作组,用户设备500对应于图1-图3中的第一用户设备。用户设备500包括:接收单元501、控制单元502和发送单元503。
接收单元501,用于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对应于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
控制单元502,用于获取第一数据。
发送单元503,用于在控制单元502获取第一数据成功的情况下,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数据。
根据图5的用户设备500,用户设备500和第二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个D2D协作组,用户设备500能够获取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以便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或解调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失败的情况下,直接向用户设备500请求重传该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而不必向基站请求重传数据,从而减少系统视频资源的开销,并降低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率的消耗。
可选的,接收单元501,还用于接收基站或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发送的标识信息,其中该标识信息为第二用户设备的ID或基站为第二用户设备和用户设备500配置的公共ID,该基站为该D2D协作组的服务基站。
可选的,接收单元501还可以用于根据该标识信息和第一重传请求,接收该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具体地,接收单元501具体用于使用该标识信息接收第二用户设备的DCI,并根据第二用户设备的DCI和第一重传请求,接收该基站通过PDSCH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第二用户设备的DCI包括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所占用的资源和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采用的传输模式等信息,该传输模式包括调制编码方式、多天线传输方式、冗余版本等。控制单元502具体用于确定第一数据为接收单元501根据该标识信息和第一重传请求接收的第一数据。
可选的,接收单元501还可以用于根据标识信息,接收该基站发送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控制单元502还可以用于根据第一重传请求,从接收单元501接收到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中确定第一数据。具体地,接收单元501具体用于使用该标识信息,接收第二用户设备的DCI,并根据第二用户设备的DCI,接收该基站通过PDSCH发送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其中第二用户设备的DCI包括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所占用的资源和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采用的传输模式等信息,该传输模式包括调制编码方式、多天线传输方式、冗余版本等。在接收单元501接收到第一重传请求后,控制单元502具体用于根据第一重传请求,从接收单元501接收到的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中,确定第一数据。
可选的,在接收单元501接收到的标识信息为第二用户设备ID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02还可以用于使用该标识信息解调第二用户设备的PDCCH。接收单元501具体用于接收该基站通过第二用户设备的PDCCH发送的第二用户设备的DCI。在接收单元501接收到的标识信息为公共ID的情况下,控制单元502还可以用于使用该标识信息解调公共PDCCH,该公共PDCCH用于发送第一用户设备的DCI和第二用户设备的DCI。接收单元501具体用于接收该基站通过该公共PDCCH发送的第二用户设备的DCI。
可选的,接收单元501还可以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对应于用户设备500的第一用户设备专用ID。控制单元502还可以用于使用该第一用户设备专用ID解密该基站使用该第一用户设备专用ID加密的的数据。
可选的,控制单元502还可以用于在确定获取的第一数据内容正确的情况下,确定获取第一数据成功。控制单元502还可以用于在确定获取第一数据完整的情况下,确定获取第一数据成功。
可选的,发送单元503还可以用于在控制单元502获取第一数据失败的情况下,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获取失败指示。
可选的,控制单元502还可以用于在确定获取的第一数据内容不正确的情况下,确定获取第一数据失败。控制单元502还可以用于在确定获取第一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下,确定获取第一数据失败。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示意框图。用户设备600和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个D2D协作组,用户设备600对应于图1-图3中的第二用户设备。用户设备600包括:接收单元601、控制单元602和发送单元603。
接收单元6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该基站为该D2D协作组的服务基站。
控制单元602,用于解调第一数据。
控制单元602,还用于在接收单元601接收第一数据失败或控制单元602解调第一数据失败的情况下,确定对应于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
发送单元603,用于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第一重传请求。
根据图6的用户设备600,用户设备600和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个D2D协作组,第一用户设备能够获取用户设备600的数据,以便用户设备600在接收或解调用户设备600的数据失败的情况下,直接向第一用户设备请求重传用户设备600的数据而不必向基站请求重传数据,从而减少系统视频资源的开销,并降低基站与用户设备的功率的消耗。
可选的,发送单元603,还用于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标识信息,以便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该标识信息获取第一数据,该标识信息为用户设备600的ID或基站为第一用户设备和用户设备600配置的公共ID。
可选的,接收单元601还可以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或获取失败指示,其中第一数据是第一用户设备在确定获取第一数据成功的情况下发送的,获取失败指示是第一用户设备在确定获取第一数据失败的情况下发送的。
可选的,发送单元603还可以用于在接收单元601接收到获取失败指示的情况下,向该基站发送否定确认,以便该基站在接收到该否定确认后,重传第一数据。
可选的,控制单元602还可以用于在发送单元603发送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开始计时。发送单元603还可以用于在控制单元602的计时达到预设门限且接收单元601没有接收到第一数据或获取失败指示的情况下,向该基站发送否定确认,以便该基站在接收到该否定确认后,重传第一数据。
可选的,接收单元601还可以用于接收该基站发送的公共ID,根据该公共ID接收用户设备600的数据。
可选的,接收单元601还可以用于接收该基站发送的对应于用户设备600的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控制单元602还可以用于使用该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解密该基站使用该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加密的数据。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示意框图。基站700是D2D协作组的服务基站,包括控制单元701、发送单元702。控制单元701,用于为该D2D协作组设置公共ID,其中该D2D协作组包括至少两个用户设备。
发送单元702,用于向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发送该公共ID。
发送单元702,还用于使用该公共ID,向该D2D写作做的用户设备发送功率控制消息和/或上行定时消息。
可选的,该功率控制消息可以用于配置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的功率控制参数和/或动态调整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的功率。该上行定时消息可以用于通知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调整上行数据的发送时间。
根据图7所述的基站700,由于D2D协作组中用户设备之间距离接近,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到基站的传输条件也接近,因此基站700可以通过使用公共ID向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发送功率控制消息和/或上行定时消息,以便对该D2D协作组中的用户设备的功率和上行数据发送时间进行统一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端对端D2D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对应于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所述第一重传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重传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从基站接收或解调失败的所述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个D2D协作组;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重传请求,从基站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其中所述基站是所述D2D协作组的服务基站;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重传请求,从基站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重传请求,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或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重传请求,从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一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所述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重传请求,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使用所述标识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下行控制信息DCI;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DCI和所述第一重传请求,接收所述基站通过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重传请求,从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使用所述标识信息,获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DCI;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DCI,接收所述基站通过PDSCH发送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重传请求,从接收到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一数据。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成功,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确定获取的所述第一数据内容正确的情况下,确定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成功;或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确定获取的所述第一数据完整的情况下,确定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成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获取失败指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失败,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确定获取的所述第一数据内容不正确的情况下,确定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失败;或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确定获取的所述第一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下,确定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失败。
8.如权利要求1-4、6-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ID或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配置的公共ID。
9.如权利要求1-4、6-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对应于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标识信息。
10.一种端对端D2D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或解调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失败的情况下,确定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传请求,以请求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重传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从所述基站获取的所述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个D2D协作组,所述基站为所述D2D协作组的服务基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或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获取失败指示,所述获取失败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失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到所述获取失败指示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否定确认,所述否定确认用于请求所述基站重传所述第一数据;或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或所述获取失败指示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否定确认。
13.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公共标识ID,根据所述公共ID接收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在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使用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解密所述基站使用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加密的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传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标识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ID或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配置的公共ID。
16.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属于同一个端对端D2D协作组,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对应于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
控制单元,用于从基站获取第一数据,其中所述基站为所述D2D协作组的服务基站;
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根据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重传请求,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接收单元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重传请求接收的所述第一数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根据标识信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重传请求,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中确定所述第一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确定获取的所述第一数据内容正确的情况下,确定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成功;或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确定获取的所述第一数据完整的情况下,确定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成功。
20.如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获取失败指示。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内容不正确的情况下,确定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失败;或
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确定获取的所述第一数据不完整的情况下,确定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失败。
22.如权利要求16-18、21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标识ID或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和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公共ID。
23.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属于同一端对端D2D协作组,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基站为所述D2D协作组的服务基站;
控制单元,用于解调所述第一数据;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失败或所述控制单元解调所述第一数据失败的情况下,确定对应于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重传请求;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重传请求。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或获取失败指示。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获取失败指示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否定确认。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发送单元发送所述第一重传请求的情况下,开始计时;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计时达到预设门限且所述接收单元没有接收到所述第一数据或所述获取失败指示的情况下,向所述基站发送否定确认。
27.如权利要求23-26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公共标识ID,根据所述公共ID接收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
28.如权利要求23-26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使用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解密所述基站使用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专用ID加密的数据。
29.如权利要求23-26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标识信息,以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所述标识信息获取所述第一数据,所述标识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ID或所述基站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用户设备配置的公共ID。
CN201210457103.1A 2012-11-14 2012-11-14 端对端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26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57103.1A CN103812622B (zh) 2012-11-14 2012-11-14 端对端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57103.1A CN103812622B (zh) 2012-11-14 2012-11-14 端对端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2622A CN103812622A (zh) 2014-05-21
CN103812622B true CN103812622B (zh) 2017-07-14

Family

ID=50708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5710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12622B (zh) 2012-11-14 2012-11-14 端对端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126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7752B (zh) * 2014-06-25 2019-01-0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发送和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72758A (zh) * 2014-08-25 2016-04-06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4486049A (zh) * 2014-12-30 2015-04-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和终端
WO2019174054A1 (zh) * 2018-03-16 2019-09-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第一多天线发送模式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475024B (zh) 2019-03-22 2023-03-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499777B (zh) * 2022-04-15 2022-07-22 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无人系统数据传输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7983B1 (en) * 2000-10-24 2004-02-24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Data link layer tunneling technique for high-speed data in a noisy wireless environment
EP1638239A1 (en) * 2004-09-20 2006-03-22 Alcatel Extended repeat request schem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047431A (zh) * 2006-06-22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含有中继站的通信系统中实现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
CN101388755A (zh) * 2007-09-11 2009-03-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单小区mbms数据重传调度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CN101431393A (zh) * 2007-11-05 2009-05-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重叠复用传输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7983B1 (en) * 2000-10-24 2004-02-24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Data link layer tunneling technique for high-speed data in a noisy wireless environment
EP1638239A1 (en) * 2004-09-20 2006-03-22 Alcatel Extended repeat request schem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047431A (zh) * 2006-06-22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含有中继站的通信系统中实现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
CN101388755A (zh) * 2007-09-11 2009-03-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单小区mbms数据重传调度方法、装置、系统和基站
CN101431393A (zh) * 2007-11-05 2009-05-1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重叠复用传输方法及基站与用户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2622A (zh)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2622B (zh) 端对端通信中数据重传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1796761B (zh) 实现部分受限重传的资源调度
US8280417B2 (en) Short user messages in system control signaling
US1097993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synchronization in connectionless transmissions
CN103037359A (zh) 一种实现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7534978A (z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和数据信道的物理资源块分配
WO2015139319A1 (zh) 直接通信中的数据传输设备及方法
TWI771337B (zh) 傳輸上行控制訊息的方法、終端設備和網路設備
EP2925044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forwarding method, recep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5703891A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WO2017020302A1 (zh) 一种建立数据无线承载的方法及装置
WO2014187358A1 (zh) 一种机器类通信业务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CN108023688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447262A (zh) 用于发送分组数据单元的装置和方法
WO2014101625A1 (zh) 下行子帧调度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TWI607635B (zh) 處理用於非執照頻帶的混合自動重傳請求運作的裝置及方法
CN114788204B (zh) Harq进程的状态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3313393A (zh) 执行直接通讯的方法及通讯装置
WO2019161543A1 (zh) 对媒体接入控制层的控制单元进行确认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EP3316505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6145594A1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JP6619729B2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CN107636998B (zh) 一种信息传输装置、方法及系统
JPWO2020230860A5 (ja)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システム
CN104219030B (zh) 一种传输网络编码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4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