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9725B - 一种电子设备及基于该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基于该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9725B
CN103809725B CN201210450954.3A CN201210450954A CN103809725B CN 103809725 B CN103809725 B CN 103809725B CN 201210450954 A CN201210450954 A CN 201210450954A CN 103809725 B CN103809725 B CN 1038097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mode
power consumption
spatial parameter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509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9725A (zh
Inventor
林旅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509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09725B/zh
Priority to US14/076,778 priority patent/US9537480B2/en
Publication of CN103809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9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9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9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固定单元、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固定单元用于当使用者使用电子设备时,维持电子设备与使用者的相对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控制单元用于获得空间参数,并判断空间参数是否与预定参数条件相匹配,当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条件相匹配时,控制单元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不同。这样,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空间参数的变化,控制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之间切换,从而使得降低功耗和/或缩短待机时间成为可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基于该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产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基于该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品质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电子产品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对电子产品在便捷性、集成化上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电子产品集成化的要求,带有诸如屏幕等外设单元的电子设备便应运而生了。
该电子设备通过固定单元固定在使用者的身体上,在使用中,能够通过无线技术实时将来电、短信、天气等通知推送给用户,极大的方便了用户。但是,在传统的电子设备中,如果在不需显示实时信息时,需要使用者手动关闭电子设备,无法及时根据使用情况关闭电子设备,这就导致了电子设备的切换过程不够智能。
因此,如何在使用需求发生改变时,及时切换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提高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能够在使用状态发生变化时,及时将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从而根据使用需求及时切换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固定单元,用于当使用者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
控制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空间参数,并判断所述空间参数是否与预定参数条件相匹配,当所述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条件相匹配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为第一功耗;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为第二功耗,所述第二功耗低于所述第一功耗。
优选地,包括第一组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组件开启;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组件关闭。
优选地,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显示内容时耗电;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显示内容时不耗电。
优选地,包括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维持显示时耗电,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维持显示时不耗电;
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维持显示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不维持显示状态,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处于维持显示状态。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自动从第一工作状态下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的触发时间为第一时间;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自动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所述触发时间为第二时间;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一功耗高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第二功耗,且所述第一时间长于所述第二时间。
优选地,所述空间参数为所述电子设备的最终姿态值或过程变化值。
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参数。
优选地,所述固定单元用于当使用者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的四肢部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应用处于第一运行状态;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述第一应用处于第二运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与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不同。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固定单元,用于当使用者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
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空间参数发送至与所述电子设备数据连接的控制设备并接收来自所述控制设备的指令,其中,所述指令是由所述控制设备依据所述空间参数生成的;
控制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控制设备生成的所述指令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状态切换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固定单元,用于当使用者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状态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所述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
判断所述空间参数是否满足预定条件,获得判断结果;
当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空间参数满足所述预订条件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为第一功耗;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为第二功耗,所述第二功耗低于所述第一功耗。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组件,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包括:
将所述第一组件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维持显示内容耗电的模式切换至维持显示内容不耗电的模式。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自动从第一工作状态下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的触发时间为第一时间;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自动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所述触发时间为第二时间;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一功耗高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第二功耗,且所述第一时间长于所述第二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的检测单元;
所述采集所述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开启所述检测单元,并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应用处于第一运行状态;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述第一应用处于第二运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与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不同。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应用处于第一运行状态;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述第一应用处于第二运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与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不同。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固定单元、检测单元和控制单元;固定单元用于当使用者使用电子设备时,维持电子设备与使用者的相对位置;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控制单元用于获得空间参数,并判断空间参数是否与预定参数条件相匹配,当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条件相匹配时,控制单元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不同。这样,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空间参数的变化,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成第二工作模式,根据使用需求及时切换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方法,该状态切换方法与上述电子设备的核心发明点相同,其得到的有益效果也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状态切换方法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1包括固定单元11、检测单元12和控制单元13;电子设备通过固定单元11固定在使用者的身体上,固定单元11用于当使用者使用电子设备时,维持电子设备1与使用者的相对位置,使用者姿态的改变会带动固定单元11空间位置的改变;检测单元12用于检测电子设备1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并将检测到的空间参数传输至控制单元13,当固定单元11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检测单元12检测到的空间参数也相应发生改变;控制单元13用于获得空间参数,并判断空间参数是否与预定参数条件相匹配,当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条件相匹配时,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1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第一工作模式与第二工作模式不同。这样,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空间参数的变化,控制电子设备1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根据使用需求及时切换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其中,固定单元11可具体为,当使用者使用所述电子设备1时,维持电子设备1与使用者的四肢部的相对位置;由于人体的四肢部是较为灵活的身体部分,因此固定单元11维持电子设备1与使用者四肢部的相对位置,能够提高电子设备1的使用和操作的方便性。四肢部可以具体为臂部、腿部、腕部、手部或者脚部等,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性,优选为腕部。
上述固定单元11用于维持电子设备1与使用者腕部的相对位置时,为能够形成环状容纳空间的固定单元11,例如,固定单元11可以是柔性的,具体是腕带状,从而能形成非固定尺寸的环状容纳空间,即环状容纳空间的尺寸可调节;固定单元11也可以是刚性的,具体是刚性材料的手环,从而形成固定尺寸的环状容纳空间,即环状容纳空间的尺寸不可调节。
固定单元11也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从理论上来讲,固定单元11除了维持电子设备1与使用者四肢部的相对位置外,还可以维持电子设备1与使用者的头部、躯干部(比如腰部或者背部)等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检测单元12可以为重力传感器,此时,当重力传感器在三个坐标轴上的重力加速度值在预定范围内时,电子设备1从第一工作模式向第二工作模式转换;即当使用者产生的动作导致电子设备1的空间位置状态发生变化后,可以通过重力传感器的三轴重力加速度大小和预设置对应关系判断出电子设备1的当前姿态,其中预设值的对应关系具体是姿态和在该姿态下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或者是设定加速度值和设定姿态的对应关系。重力传感器结构较为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较低。
检测元件12也不局限于重力传感器,其也可以是陀螺仪,或者是重力传感器和陀螺仪的组合,从而能更加精确的检测设备的空间位置状态或空间姿态。
其中,空间参数可以为所述电子设备1的最终姿态值,即在电子设备的姿态发生变化后停止的时间达到预定时间的最后时刻,电子设备所处的姿态,该姿态能够反应出电子设备运动最终所处的空间位置,控制单元13可以通过判断此刻的空间位置与预定位置之间是否匹配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例如,检测到的最终姿态值反映出电子设备处于竖直状态时,控制电子设备关闭。可见,该方案的优势在于,无论使用者如何让设备运动,只需要判断最终状态,就可以触发切换,从而减少数据判断复杂度,提升判断效率。
此外,还可以检测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的初始值和最终值,并通过对两者结合的判断作为触发条件。具体地,首先检测电子设备空间姿态的初始值(即空间参数发生变化时的初始参数),该初始值能够反应出电子设备的初始位置,例如,检测出电子设备处于大体水平位置为初始位置;在姿态变化过程结束后一定时间时,再检测出电子设备空间姿态的最终值(即空间参数发生变化后的最终参数),该最终值能够反应出电子设备的最终位置,例如,检测出电子设备处于竖直位置为最终位置,控制单元13基于电子设备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姿态变化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例如,检测到从水平位置到竖直位置时,控制电子设备关闭。可见,该方案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更多样性的切换,即检测到从设备近似竖直检测到运动,最终切换至近似水平时(即设备旋转),可以执行第一切换指令,比如将设备从关闭切换至开启;而检测到从设备近似水平检测到运动,最终仍然维持切换至近似水平时(即设备晃动),可以执行第二切换指令,比如让设备重启/刷新。可见,虽然结束状态(最终值)一致,但由于不同的初始状态(初始值),可以执行不同的指令,从而加强设备的智能性。
具体的,可以是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某外表面的空间姿态,比如需要预先设置与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朝向相匹配的传感器,第一表面的朝向需要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情况确定,例如,第一表面可以是设置有显示单元的表面或设置有触摸显示单元的表面,传感器可以按照正方向与水平向上对应设置或正方向与水平面成预定的角度范围设置。在空间参数的测量过程中,传感器首先检测表明第一表面的初始姿态值,再检测表明第一表面的最终姿态值,当第一表面是从水平位置或与水平位置成预定角度(比如正负30度)的位置,到达垂直于水平面的位置或者与垂直于水平面的位置成预定的角度(比如正负30度)的位置,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成第二工作模式,例如关闭电子设备。
此外,空间参数还可以是电子设备的过程变化值,通过电子设备在空间的变化过程反应出电子设备的空间位置变化,进而为控制单元13的判断提供输入。具体地,在电子设备上安装反应某外表面空间姿态的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反应出该外表面的空间状态,在电子设备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实时检测反应该外表面空间姿态的空间参数,当该空间参数反应出电子设备转过预定角度时,比如旋转90度时,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成第二工作模式。当然还可以进一步结合时间参数进行判断,即判断是否连续旋转2秒,从而提供更多样化的模式切换;或者是否在2秒内完成90度的旋转,从而能避免误操作,确定是否为使用者刻意操作。即控制单元13用于利用时间参数和空间参数综合判断是否与预定参数条件,当所述时间参数内检测到的所述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条件相匹配时,所述控制单元13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从而避免由于大量缓慢空间参数的累计导致的非期望工作模式的切换。
上述空间参数也可以为初始值和过程值,通过初始值和过程值的结合作为电子设备的触发条件。例如,检测到的初始值反映出电子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水平状态,在运动过程中检测到的过程值为电子设备转过90°,根据水平状态的初始值和转过90°的过程值得到的最终值为竖直状态,此时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二工作模式。
空间参数还可以为最终值和过程值的结合,通过最终值和过程值的结合作为电子设备的触发条件。例如,检测到的过程值为电子设备转过90°,同时检测到的最终值为电子设备处于竖直状态,此时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成第二工作模式。
上述检测单元12可以仅在电子设备1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检测电子设备1的空间参数,当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相匹配时,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1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成第二工作模式,以避免在控制的过程中发生误操作,同时,可以仅在第一模式下激活/开启检测单元12,从而节省该便携设备的功耗。
显然地,检测元件也不局限于仅在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检测空间参数,也可以在处于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时均检测相应空间参数。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工作模式的转换实现综合功耗的降低或者升高。以综合功耗降低为例,实现方式可以通过综合功耗较高的模式向综合功耗较低的模式切换实现,具体实现方式包括通过直接降低电子设备功耗的方式实现,还可以通过降低一段时间内电子设备的平均功耗的方式实现。当然综合功耗升高是相反的过程,在此暂不赘述。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自动控制综合功耗较高的第一工作模式向综合功耗较低的第二工作模式的切换,实现综合功耗的降低。该综合功耗的降低具体可以通过从高功耗的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低功耗的第二工作模式的方式,即功耗的立刻降低实现;也可以通过降低工作过程中的平均功耗,即在一段时间内的功耗降低实现,此时,第一工作模式的第一平均功耗高于第二工作模式的平均功耗。
在一种实施例中,设定电子设备1在第一工作模式时的功耗为第一功耗,电子设备1在在第二工作模式时的功耗为第二功耗,其中,第二功耗低于第一功耗;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控制单元13接收的空间参数与预定空间参数相匹配时,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即电子设备从高功耗的工作模式转换为低功耗的工作模式,以降低电子设备1的综合功耗。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及时关闭耗电部件实现节约功耗的目的。具体地,该电子设备1包括第一组件,该第一组件为高功耗的部件,即组成电子设备的组件中,功耗最大的组件或功耗序列中位于功耗大的一侧的一个或多个组件,或者功耗比例超过阈值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且其只有关闭和开启两种工作状态,例如LCD显示单元、LED显示单元、或集成/组合接近或触摸感应单元的显示单元;当电子设备1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组件处于开启状态,例如当使用者需要查看输出显示内容时,第一组件处于开启状态;而电子设备1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将第一组件切换至关闭以降低功耗。虽然上述实施例以高功耗部件举例,是为了突出功耗降低的幅度,但实际上,任何组件的关闭都是可以实现功耗降低的。
若上述电子设备直接具有通话功能,即电子设备与现有的通话设备如智能手机,功能手机等相等同,即电子设备可以是穿戴式电话,或和有通话功能的设备数据连接而具有间接通话功能,即电子设备与现有的通话设备之间具有有线或无线连接,电子设备可以是通话设备的穿戴式附件,如:唯一显示屏,或扩展显示屏,第一组件开启时输出的显示内容包括来电信息或者短信内容等;
若电子设备直接具有网络访问功能(即电子设备与现有的网络访问设备(如PDA,平板电脑)相等同,即电子设备可以是穿戴式网络访问设备),或和有网络访问功能的设备数据连接而具有间接网络访问功能(即电子设备与现有的网络访问设备之间具有有线或无线连接,即电子设备可以是网络访问设备的穿戴式附件(比如:唯一显示屏,或扩展显示屏)),上述第一组件开启时输出显示内容包括网络内容。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通过及时转换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实现降低综合功耗的目的。电子设备1包括第二组件,该第二组件具有两种以上的工作模式,且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中的功耗不同,此时的工作模式转换即为第二组件自身状态的转换,例如第二组件可以为CPU,CPU具有相对于其他状态功耗较高的运转状态、相对于其他状态功耗居中的待机状态和相对于其他状态功耗较低的关机状态三种模式,在使用过程中,检测单元12检测到其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能够实现CPU的待机或者关机,以降低功耗。例如,以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空间姿态为初始值时,当检测单元12检测到的过程值为转过45°时,控制单元13控制CPU从运转状态转换至待机状态;仍以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空间姿态为初始值时,当检测元件检测到的过程值为转过90°时,控制单元13控制CPU从运转状态切换至关机状态;还可以与水平面呈45°角时的空间姿态为初始值,当检测元件检测到的过程值为转过45°时,控制元件控制CPU从待机状态转换至关机状态。当然,也可以设定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空间姿态为初始值时,当检测元件检测到的过程值为转过90°时,控制单元13控制CPU从运转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或关机状态。
在很多显示类的电子设备中,显示单元的功耗占据了设备整体功耗中的较大比例,因此,在此类电子设备中,功耗的节约主要应考虑降低显示单元的功耗。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其维持显示内容时耗电;电子设备1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其维持显示内容时不耗电,则在第一工作模式转换成第二工作模式时,电子设备1从维持显示内容耗电的模式转换成了维持显示内容不耗电的模式,则节约了耗电量。
例如,该电子设备包括维持显示耗电的第一显示单元和维持显示不耗电的第二显示单元,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抬起并放平手臂时,检测单元12检测到空间姿态的初始值,此时,电子设备处于上述第一工作模式,第一显示单元维持显示,电子设备耗电;当使用者操作完毕放下手臂时,检测单元12检测电子设备的空间参数的过程值,并将该空间参数传输至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将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相比较,当该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相匹配时,例如过程值为转过90°,也即手臂下垂至垂直状态时,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上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即从第一显示单元维持显示切换成第二显示单元维持显示,电子设备切换至不耗电显示状态,从而实现了降低功耗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可以重叠设置,通过两显示单元的重叠设置能够提高显示区域的整体利用率。
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重叠设置的具体方式可以为,第二显示单元设置在第一显示单元之上,在第二显示单元显示时,第一显示单元处于关闭状态,在第一显示单元显示时,第二显示单元切换至透明状态,即透光率满足阈值的状态。
具体的,上述第二显示单元可以为电子纸,第一显示单元可以为LCD/LED显示屏,电子纸设置在LCD/LED显示屏之上。这样,在电子纸显示时,LCD/LED显示屏关闭,在LCD/LED显示时,电子纸切成透明模式。电子纸切换成透明的方式具体为在像素间增加控制单元13,可以通过正负极控制,使得每个像素中的电荷左右分布,使得整个电子纸呈现透明状态,使得上下方向的光线穿透率超过阈值。其中,该阈值是依据能满足用户透视效果设置的,比如40-100%中任意透光率值。
当然,也可以让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第二显示单元之上,在第一显示单元显示时,第二显示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或不更新状态,在第二显示单元显示时,第一显示单元切换至透明状态,即透光率满足阈值的状态。
具体的,上述第二显示单元可以为电子纸,第一显示单元可以为透明O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设置在电子纸之上,这样,在OLED显示时,电子纸可以关闭或者不更新状态;在电子纸显示时,OLED关系显示,设置,切换至透明状态,使得上下方向的光线穿透率超过阈值。其中,该阈值是依据能满足用户透视效果设置的。
上述第一工作模式为显示本地信息(比如通话应用,短信应用)或网络信息的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二显示单元维持显示,电子设备耗电,上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显示固定图案或者特定图标(比如厂商LOGO)等信息的模式,第一显示单元维持显示,则该模式维持显示时无需耗电。
即整个设备显示单元都处于显示内容的状态,但是使用者观看/使用/操作该设备时,显示的内容是使用者需要的,需要用更好的视觉参数(亮度,对比度,分辨率)显示;当使用者不观看/使用/操作该设备时,显示的内容是可以给周围的观察者看到,因此可以显示相对固定的内容,比如和使用者服装匹配的图像,用于提升穿戴式设备整体的美观;或者特定的厂商标识,用于提升厂商/设备的知名度。
当然也不局限于将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重叠设置,也可以不考虑显示区域的有效利用率,将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左右或者上下分屏布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第一工作模式时,自动从第一工作状态下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的触发时间为第一时间;电子设备1在第二工作模式时,自动从第一工作状态下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的触发时间为第二时间;电子设备1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一功耗高于所述电子设备1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第二功耗,且第一时间长于所述第二时间,即电子设备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从一种工作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的工作状态的触发时间缩短,当检测单元12检测到的空间参数满足预定条件时,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成第二工作模式,使得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状态转换成第二工作状态的时间得以缩短。
上述触发时间是指在运行模式由于一段时间无输入自动切换至待机模式过程中的时间,例如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间。比如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间为15秒,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间为5秒,检测单元12检测到的空间参数的初始值反应电子设备处于水平状态,检测单元12检测到最终值反应电子设备处于竖直状态时,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成第二工作模式,这样就缩短的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间,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平均功耗。即在第一工作模式下,30秒的时间内,如果一直没有用户操作,第15秒后设备从运行模式切换至待机模式,30秒内的功耗为15秒运行模式的功耗与15秒待机模式的功耗之和;在第二工作模式下,30秒的时间内,如果一直没有用户操作,第5秒后设备就会从运行模式切换至待机模式,30秒内的功耗为5秒运行模式的功耗与25秒待机模式的功耗之和。显然第一工作模式的30秒内的功耗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30秒内功耗,即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平均功耗是降低的。
以上各实施例通过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向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实现能耗的降低,事实上,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设备还能够实现功耗的升高,则从第一工作模式下的功耗低于第二工作模式下的功耗,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后,会提高电子设备的功耗。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不局限于自身带有判断功能的形式,也可以为直接接收外界指令的形式。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的该种电子设备包括固定单元11、检测单元12、传输单元14和控制单元13:其中,固定单元11用于当使用者使用所述电子设备1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1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检测单元12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1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传输单元14用于将所述空间参数发送至与所述电子设备1数据连接的控制设备并接收来自所述控制设备的指令,其中,所述指令是由所述控制设备依据所述空间参数生成的;控制单元13用于依据所述控制设备生成的所述指令控制所述电子设备1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
上述电子设备与外设的控制设备2共同使用,并通过数据通路与控制设备2形成信号连接,上述检测单元12将检测到的空间参数信号传输至控制设备2,控制设备2将检测到的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相比较,并判断该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是否匹配,若匹配,则控制设备2向控制单元13发出指令,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上述控制设备2可以为PC、PAD、PHONE或者TV等;上述数据通路可以为有线通路,也可以为无线通路。
该电子设备1本身的控制单元13不具有判断功能,检测单元12检测到的空间参数通过传输单元14传输至外部的控制设备2,控制设备2箱控制单元13发送指令,控制单元13根据传来的指令控制电子设备1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电子设备本身的结构更为简单。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子设备不仅可以用于综合功耗管理/控制(主要通过对硬件进行管理或控制实现),也可以实现其他功能的管理/控制(主要通过对OS或应用(进程或线程)进行管理或控制实现)。
即,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应用(可以是应用程序的进程,也可以是线程)处于第一运行状态;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述第一应用处于第二运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与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不同。
具体的,先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之后控制单元13获得空间参数与应用管理命令的对应关系,并依据空间参数和对应关系,确定和检测到的空间参数对应的应用管理命令,并执行所述对应的应用管理命令,使得电子设备的第一应用从第一运行状态切换至第二运行状态。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空间参数对应的是将应用A切换至显示状态,具体包括两种实现方式,方式1:当应用A未启动时,则需要启动应用A,并让应用A在前台显示;方式2:当应用A已经启动但未在前台显示时,将应用A切换至前台。
具体的,当检测到的第一空间参数是预设的空间参数时,通过上述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将电子设备中的时间应用(显示当前时间,显示倒计时时间)切换至显示状态,即时间应用启动并在前台显示,或者将已经启动的时间应用从后台切换至可显示的前台模式;优选的,将时间应用和电子设备从近似竖直状态切换至近似水平状态相关联(对应关系清单中存储该具体的对应关系),当检测到电子设备从近似竖直状态切换至近似水平状态时,则触发控制命令,将时间应用启动且显示,或者通过控制指令,将时间应用从后台切换至前台显示,此时电子设备显示时间。
该方案的优势尤其在固定单元11是用于固定电子设备和腕部相对位置关系时最佳,因为从近似竖直切换至近似水平,表明用户希望将该腕带设备从不可见状态切换至可见状态,和平时用户使用腕带手表的需求相同,因此特定显示时间应用是非常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降低用户记忆该动作和应用对应关系的难度。
当然,时间应用仅仅是距离,也可以是导航应用(比如指南针应用或地图应用等)。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空间参数对应的是将应用B切换至非显示状态,具体包括两种实现方式,方式1:当应用B启动时,可以关闭/退出应用B;方式2:当应用B启动时,可以将应用B切换至后台运行。
具体的,当检测到的第二空间参数是预设的空间参数时,通过上述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将电子设备中的时间应用切换至非显示状态,即时间应用关闭/退出,或者切换至不显示的后台模式;优选的,将时间应用和电子设备从近似水平状态切换至近似竖直状态相关联(对应关系清单中存储该具体的对应关系),当检测到电子设备从近似水平状态切换至近似竖直状态时,则触发控制命令,将时间应用关闭/退出,或者通过控制指令,将时间应用从前台显示切换至后台不显示。
该方案的优势尤其在固定单元11是用于固定电子设备和腕部相对位置关系时最佳,由于和平时用户使用腕带手表的需求相同,因此能降低用户记忆该动作和应用对应关系的难度。
此外,上述两个实施例还可以组合使用,当检测到第二空间参数时,不仅将时间应用关闭/退出,并同样的触发预定图像(比如LOGO)的显示。即在对应关系清单中,同一个空间参数可以同时对应两条不同的对应关系,即同一个空间参数对应应用A的指令A,以及应用B的指令B,应用A和应用B不同,指令A和指令B不同。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对应关系清单中,还可以包括同一个空间参数对应应用A的指令A,和应用B的指令A,即对所述至少两个应用执行相同的控制。比如让应用A和应用B同时启动,或者同时关闭。即第一运行状态和第二运行状态的区别在于应用的运行与否。
具体的,当检测到的第三空间参数是预设的空间参数时,通过上述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将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应用集合关闭。具体包括确定第一应用集合,控制第一应用集合中的应用关闭/退出。其中确定第一应用集合包括多种方式,比如方式1:所有用户应用(即非维持操作系统运行的所有应用(进程/线程));方式2:闲置应用(所有或部分),即未运行的时间,未切换至前台的时间,未被用户操作的时间超过时间阈值的应用,或所有上述限制应用。方式3:非处理态的用户应用,即在非维持操作系统运行的所有应用中,将非处理态的应用(比如下载的应用,压缩的应用,杀毒的应用或搜索的应用)关闭。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应用管理还可以为执行应用内的控制命令,比如应用内刷新/更新命令。
具体的,当检测到第三空间参数时,控制执行应用C的内部的程序执行刷新或者更新命令。例如,当空间参数表明电子设备在预定时间内(例如3秒内)的任意持续运动,则控制回收站应用执行清空指令;再例如,当空间参数表明电子设备在预定时间内(例如5秒内)持续运动,且初始状态为近似水平状态,最终状态也为近似水平状态时,控制短信息/邮件/SNS(博客,微博)应用刷新,以便查看是否有新内容。
在对应用进行管理或者控制时,还可以由穿戴式设备触发、另一被控主机设备执行的方式实现。
即,在穿戴式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穿戴式设备向被控主机发出指令,被控主机接收该指令,并令被控主机中的第一应用(可以是应用程序的进程,也可以是线程)处于第一运行状态;在穿戴式设备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向被控主机发出指令,所述被控主机中的所述第一应用处于第二运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与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不同。
具体的,先检测所述穿戴式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之后被控主机获得空间参数与应用管理命令的对应关系,并依据空间参数和对应关系,确定和检测到的空间参数对应的应用管理命令,并执行所述对应的应用管理命令,使得被控主机的第一应用从第一运行状态切换至第二运行状态。
除了上述电子设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方法。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状态切换方法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状态切换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1,该电子设备1包括固定单元11、检测单元12和控制单元13;电子设备通过固定单元11固定在使用者的身体上,当使用者使用所述电子设备1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1和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关系,使用者姿态的改变会带动固定单元11空间位置的改变;该状态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采集所述电子设备1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
S12:判断所述空间参数是否满足预定条件,获得判断结果;
当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空间参数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进入步骤S13;
S13:将所述电子设备1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不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第二工作模式。
这样,可以根据检测到的空间参数的变化,控制电子设备1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根据使用需求及时切换电子设备的使用状态,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其中,固定单元11可具体为,当使用者使用所述电子设备1时,维持电子设备1与使用者的四肢部的相对位置;由于人体的四肢部是较为灵活的身体部分,因此固定单元11维持电子设备1与使用者四肢部的相对位置,能够提高电子设备1的使用和操作的方便性。四肢部可以具体为臂部、腿部、腕部、手部或者脚部等,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性,优选为腕部。
上述固定单元11用于维持电子设备1与使用者腕部的相对位置时,为能够形成环转容纳空间的固定单元11,例如,固定单元11可以是柔性的,具体是腕带状,从而能形成非固定尺寸的环状容纳空间,即环状容纳空间的尺寸可调节;固定单元11也可以是刚性的,具体是刚性材料的手环,从而形成固定尺寸的环状容纳空间,即环状容纳空间的尺寸不可调节。
固定单元11也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从理论上来讲,固定单元11除了维持电子设备1与使用者四肢部的相对位置外,还可以维持电子设备1与使用者的头部、躯干部(比如腰部或者背部)等的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步骤S11中采集电子设备1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的检测单元12可以为重力传感器,此时,当重力传感器在三个坐标轴上的重力加速度预定值范围内时,电子设备1从第一工作模式向第二工作模式转换;即当使用者发出的动作导致电子设备1的空间位置状态发生变化后,可以通过重力传感器的三轴重力加速度大小和预设值的对应关系判断出电子设备1的当前姿态,其中预设值的对应关系具体是姿态和在该姿态下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或者是设定加速度值和设定姿态的对应关系。重力传感器结构较为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较低。
在上述步骤S11中,检测电子设备空间参数的检测元件12也不局限于重力传感器,其也可以是陀螺仪,或者是重力传感器和陀螺仪的组合,从而能更加精确的检测设备的空间位置状态或空间姿态。
其中,在步骤S11中检测的空间参数可以为所述电子设备1的最终姿态值,即在电子设备的姿态发生变化后停止的时间达到预定时间的最后时刻,电子设备所处的姿态,该姿态能够反应出电子设备运动最终所处的空间位置,控制单元13可以通过判断此刻的空间位置与预定位置之间是否匹配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例如,检测到的最终姿态值反映出电子设备处于竖直状态时,控制电子设备关闭。可见,该方案的优势在于,无论使用者如何让设备运动,只需要判断最终状态,就可以触发切换,从而减少数据判断复杂度,提升判断效率。
此外,还可以检测电子设备的空间姿态的初始值和最终值,并通过对两者结合的判断作为触发条件。具体地,首先检测电子设备空间姿态的初始值(即空间参数发生变化时的初始参数),该初始值能够反应出电子设备的初始位置,例如,检测出电子设备处于大体水平位置为初始位置;在姿态变化过程结束后一定时间时,再检测出电子设备空间姿态的最终值(即空间参数发生变化后的最终参数),该最终值能够反应出电子设备的最终位置,例如,检测出电子设备处于竖直位置为最终位置,控制单元13基于电子设备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姿态变化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例如,检测到从水平位置到竖直位置时,控制电子设备关闭。可见,该方案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更多样性的切换,即检测到从设备近似竖直检测到运动,最终切换至近似水平时(即设备旋转),可以执行第一切换指令,比如将设备从关闭切换至开启;而检测到从设备近似水平检测到运动,最终仍然维持切换至近似水平时(即设备晃动),可以执行第二切换指令,比如让设备重启/刷新。可见,虽然结束状态(最终值)一致,但由于不同的初始状态(初始值),可以执行不同的指令,从而加强设备的智能性。
具体的,可以是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某外表面的空间姿态,比如需要预先设置与电子设备的第一表面朝向相匹配的传感器,第一表面的朝向需要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情况确定,例如,第一表面可以是设置有显示单元的表面或设置有触摸显示单元的表面,传感器可以按照正方向与水平向上对应设置或正方向与水平面成预定的角度范围设置。在空间参数的测量过程中,传感器首先检测表明第一表面的初始姿态值,再检测表明第一表面的最终姿态值,当第一表面是从水平位置或与水平位置成预定角度(比如正负30度)的位置,到达垂直于水平面的位置或者与垂直于水平面的位置成预定的角度(比如正负30度)的位置,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成第二工作模式,例如关闭电子设备。
此外,步骤S11中检测的空间参数还可以是电子设备的过程变化值,通过电子设备在空间的变化过程反应出电子设备的空间位置,进而为控制单元13的判断提供输入参数。具体地,在电子设备上安装反应某外表面空间姿态的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反应出该外表面的空间状态,在电子设备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实时检测反应该外表面空间姿态的空间参数,当该空间参数反应出电子设备转过预定角度时,比如旋转90度时,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成第二工作模式。当然还可以进一步结合时间参数进行判断,即判断是否连续旋转2秒,从而提供更多样化的模式切换;或者是否在2秒内完成90度的旋转,从而能避免误操作,确定是否为使用者刻意操作。即控制单元13用于利用时间参数和空间参数综合判断是否与预定参数条件,当所述时间参数内检测到的所述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条件相匹配时,所述控制单元13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从而避免由于大量缓慢空间参数的累计导致的非期望工作模式的切换。
上述空间参数也可以为初始值和过程值,通过初始值和过程值的结合作为电子设备的触发条件。例如,检测到的初始值反映出电子设备所处的状态为水平状态,在运动过程中检测到的过程值为电子设备转过90°,根据水平状态的初始值和转过90°的过程值得到的最终值为竖直状态,此时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第二工作模式。
空间参数还可以为最终值和过程值的结合,通过最终值和过程值的结合作为电子设备的触发条件。例如,检测到的过程值为电子设备转过90°,同时检测到的最终值为电子设备处于竖直状态,此时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成第二工作模式。
在上述步骤S11中,检测单元12可以仅在电子设备1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检测电子设备1的空间参数,当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相匹配时,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1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成第二工作模式,以避免在控制的过程中发生误操作,同时,可以仅在第一模式下激活/开启检测单元12,从而节省该便携设备的功耗。
显然地,检测元件也不局限于仅在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检测空间参数,也可以在处于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时均检测相应空间参数。
本发明所提供的状态切换方法可以通过工作模式的转换实现综合功耗的降低或者升高。以综合功耗降低为例,实现方式可以通过综合功耗较高的模式向综合功耗较低的模式切换实现,具体实现方式包括通过直接降低电子设备功耗的方式实现,还可以通过降低一段时间内电子设备的平均功耗的方式实现。当然综合功耗升高是相反的过程,在此暂不赘述。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状态切换方法通过将综合功耗较高的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综合功耗较低的第二工作模式,实现综合功耗的降低。该综合功耗的降低具体可以通过从高功耗的第一工作模式转换为低功耗的第二工作模式的方式,即功耗的立刻降低实现;也可以通过降低工作过程中的平均功耗,即在一段时间内的功耗降低实现,此时,第一工作模式的第一平均功耗高于第二工作模式的平均功耗。
在一种实施例中,设定电子设备1在第一工作模式时的功耗为第一功耗,电子设备1在在第二工作模式时的功耗为第二功耗,其中,第二功耗低于第一功耗;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控制单元13接收的空间参数与预定空间参数相匹配时,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即电子设备从高功耗的工作模式转换为低功耗的工作模式,以降低电子设备1的综合功耗。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状态切换装置可以通过及时关闭电子设备的耗电部件实现节约功耗的目的。具体地,电子设备1包括第一组件,该第一组件为高功耗的部件,即组成电子设备的组件中,功耗最大的组件或功耗序列中位于功耗大的一侧的一个或多个组件,或者功耗比例超过阈值的一个或多个组件,且其只有关闭和开启两种工作状态,例如LCD显示单元、LED显示单元、或集成/组合接近或触摸感应单元的显示单元;当电子设备1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组件处于开启状态,例如当使用者需要查看输出显示内容时,第一组件处于开启状态;而电子设备1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将第一组件切换至关闭以降低功耗。虽然上述实施例以高功耗部件举例,是为了突出功耗降低的幅度,但实际上,任何组件的关闭都是可以实现功耗降低的。
若上述电子设备直接具有通话功能,即电子设备与现有的通话设备如智能手机,功能手机等相等同,即电子设备可以是穿戴式电话,或和有通话功能的设备数据连接而具有间接通话功能,即电子设备与现有的通话设备之间具有有线或无线连接,电子设备可以是通话设备的穿戴式附件,如:唯一显示屏,或扩展显示屏,第一组件开启时输出的显示内容包括来电信息或者短信内容等;
若电子设备直接具有网络访问功能(即电子设备与现有的网络访问设备(如PDA,平板电脑)相等同,即电子设备可以是穿戴式网络访问设备),或和有网络访问功能的设备数据连接而具有间接网络访问功能(即电子设备与现有的网络访问设备之间具有有线或无线连接,即电子设备可以是网络访问设备的穿戴式附件(比如:唯一显示屏,或扩展显示屏)),上述第一组件开启时输出显示内容包括网络内容。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状态切换方法还可以通过及时转换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实现降低功耗的目的。具体地,将电子设备1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的步骤为将电子设备1从维持显示内容耗电的模式切换至维持显示内容不耗电的模式。电子设备1包括第二组件,该第二组件具有两种以上的工作模式,且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中的功耗不同,此时的工作模式转换即为第二组件自身状态的转换,例如第二组件可以为CPU,CPU具有相对于其他状态功耗较高的运转状态、相对于其他状态功耗居中的待机状态和相对于其他状态功耗较低的关机状态三种模式,在使用过程中,检测单元12检测到其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能够实现CPU的待机或者关机,以降低功耗。例如,以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空间姿态为初始值时,当检测单元12检测到的过程值为转过45°时,控制单元13控制CPU从运转状态转换至待机状态;仍以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空间姿态为初始值时,当检测元件检测到的过程值为转过90°时,控制单元13控制CPU从运转状态切换至关机状态;还可以与水平面呈45°角时的空间姿态为初始值,当检测元件检测到的过程值为转过45°时,控制元件控制CPU从待机状态转换至关机状态。当然,也可以设定处于水平位置时的空间姿态为初始值时,当检测元件检测到的过程值为转过90°时,控制单元13控制CPU从运转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或关机状态。
在很多显示类的电子设备中,显示单元的功耗占据了设备整体功耗中的较大比例,因此,在此类电子设备中,功耗的节约主要应考虑降低显示单元的功耗。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其维持显示内容时耗电;电子设备1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其维持显示内容时不耗电,则在第一工作模式转换成第二工作模式时,电子设备1从维持显示内容耗电的模式转换成了维持显示内容不耗电的模式,则节约了耗电量。
例如,该电子设备包括维持显示耗电的第一显示单元和维持显示不耗电的第二显示单元,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抬起并放平手臂时,检测单元12检测到空间姿态的初始值,此时,电子设备处于上述第一工作模式,第一显示单元维持显示,电子设备耗电;当使用者操作完毕放下手臂时,检测单元12检测电子设备的空间参数的过程值,并将该空间参数传输至控制单元13,控制单元13将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相比较,当该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相匹配时,例如过程值为转过90°,也即手臂下垂至垂直状态时,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上述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即从第一显示单元维持显示切换成第二显示单元维持显示,电子设备切换至不耗电显示状态,从而实现了降低功耗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可以重叠设置,通过两显示单元的重叠设置能够提高显示区域的整体利用率。
第一显示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重叠设置的具体方式可以为,第二显示单元设置在第一显示单元之上,在第二显示单元显示时,第一显示单元处于关闭状态,在第一显示单元显示时,第二显示单元切换至透明状态,即透光率满足阈值的状态。
具体的,上述第二显示单元可以为电子纸,第一显示单元可以为LCD/LED显示屏,电子纸设置在LCD/LED显示屏之上。这样,在电子纸显示时,LCD/LED显示屏关闭,在LCD/LED显示时,电子纸切成透明模式。电子纸切换成透明的方式具体为在像素间增加控制单元13,可以通过正负极控制,使得每个像素中的电荷左右分布,使得整个电子纸呈现透明状态,使得上下方向的光线穿透率超过阈值。其中,该阈值是依据能满足用户透视效果设置的,比如40-100%中任意透光率值。
当然,也可以让第一显示单元设置在第二显示单元之上,在第一显示单元显示时,第二显示单元处于关闭状态或不更新状态,在第二显示单元显示时,第一显示单元切换至透明状态,即透光率满足阈值的状态。
具体的,上述第二显示单元可以为电子纸,第一显示单元可以为透明O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设置在电子纸之上,这样,在OLED显示时,电子纸可以关闭或者不更新状态;在电子纸显示时,OLED关系显示,设置,切换至透明状态,使得上下方向的光线穿透率超过阈值。其中,该阈值是依据能满足用户透视效果设置的。
上述第一工作模式为显示本地信息(比如通话应用,短信应用)或网络信息的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二显示单元维持显示,电子设备耗电,上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显示固定图案或者特定图标(比如厂商LOGO)等信息的模式,第一显示单元维持显示,则该模式维持显示时无需耗电。
即整个设备显示单元都处于显示内容的状态,但是使用者观看/使用/操作该设备时,显示的内容是使用者需要的,需要用更好的视觉参数(亮度,对比度,分辨率)显示;当使用者不观看/使用/操作该设备时,显示的内容是可以给周围的观察者看到,因此可以显示相对固定的内容,比如和使用者服装匹配的图像,用于提升穿戴式设备整体的美观;或者特定的厂商标识,用于提升厂商/设备的知名度。
当然也不局限于将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重叠设置,也可以不考虑显示区域的有效利用率,将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左右或者上下分屏布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1在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自动从第一工作状态下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的触发时间为第一时间;电子设备1在第二工作模式时,自动从第一工作状态下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的触发时间为第二时间;电子设备1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一功耗高于电子设备1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第二功耗,且第一时间长于所述第二时间,即电子设备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从一种工作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的工作状态的触发时间缩短,当检测单元12检测到的空间参数满足预定条件时,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成第二工作模式,使得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状态转换成第二工作状态的时间得以缩短。
上述触发时间是指在运行模式由于一段时间无输入自动切换至待机模式过程中的时间,例如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间。比如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间为15秒,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间为5秒,检测单元12检测到的空间参数的初始值反应电子设备处于水平状态,检测单元12检测到最终值反应电子设备处于竖直状态时,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成第二工作模式,这样就缩短的电子设备的待机时间,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平均功耗。即在第一工作模式下,30秒的时间内,如果一直没有用户操作,第15秒后设备从运行模式切换至待机模式,30秒内的功耗为15秒运行模式的功耗与15秒待机模式的功耗之和;在第二工作模式下,30秒的时间内,如果一直没有用户操作,第5秒后设备就会从运行模式切换至待机模式,30秒内的功耗为5秒运行模式的功耗与25秒待机模式的功耗之和。显然第一工作模式的30秒内的功耗大于第二工作模式的30秒内功耗,即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平均功耗是降低的。
以上各实施例中的状态切换方法通过将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向第二工作模式切换实现能耗的降低,事实上,本发明所提供的状态切换方法还能够实现功耗的升高,则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下的功耗低于第二工作模式下的功耗,从第一工作模式转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后,会提高电子设备的功耗。
本发明所提供的状态切换方法不局限用于自身带有判断功能的电子设备中,也可以用于直接接收外界指令的形式。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提供的状态切换方法用于的电子设备包括固定单元11、检测单元12、传输单元14和控制单元13:其中,固定单元11用于当使用者使用所述电子设备1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1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检测单元12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1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传输单元14用于将所述空间参数发送至与所述电子设备1数据连接的控制设备2并接收来自所述控制设备2的指令,其中,所述指令是由所述控制设备2依据所述空间参数生成的;控制单元13用于依据所述控制设备2生成的所述指令控制所述电子设备1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
上述电子设备与外设的控制设备2共同使用,并通过数据通路与控制设备2形成信号连接,上述检测单元12将检测到的空间参数信号传输至控制设备2,控制设备2将检测到的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相比较,并判断该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是否匹配,若匹配,则控制设备2向控制单元13发出指令,控制单元13控制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
上述控制设备2可以为PC、PAD、PHONE或者TV等;上述数据通路可以为有线通路,也可以为无线通路。
该电子设备1本身的控制单元13不具有判断功能,检测单元12检测到的空间参数通过传输单元14传输至外部的控制设备2,控制设备2箱控制单元13发送指令,控制单元13根据传来的指令控制电子设备1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电子设备本身的结构更为简单。
本发明所提供的状态切换方法不仅可以用于综合功耗管理/控制(主要通过对硬件进行管理或控制实现),也可以实现其他功能的管理/控制(主要通过对OS或应用(进程或线程)进行管理或控制实现)。
即,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应用(可以是应用程序的进程,也可以是线程)处于第一运行状态;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述第一应用处于第二运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与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不同。
具体的,先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之后控制单元13获得空间参数与应用管理命令的对应关系,并依据空间参数和对应关系,确定和检测到的空间参数对应的应用管理命令,并执行所述对应的应用管理命令,使得电子设备的第一应用从第一运行状态切换至第二运行状态。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空间参数对应的是将应用A切换至显示状态,具体包括两种实现方式,方式1:当应用A未启动时,则需要启动应用A,并让应用A在前台显示;方式2:当应用A已经启动但未在前台显示时,将应用A切换至前台。
具体的,当检测到的第一空间参数是预设的空间参数时,通过上述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将电子设备中的时间应用(显示当前时间,显示倒计时时间)切换至显示状态,即时间应用启动并在前台显示,或者将已经启动的时间应用从后台切换至可显示的前台模式;优选的,将时间应用和电子设备从近似竖直状态切换至近似水平状态相关联(对应关系清单中存储该具体的对应关系),当检测到电子设备从近似竖直状态切换至近似水平状态时,则触发控制命令,将时间应用启动且显示,或者通过控制指令,将时间应用从后台切换至前台显示,此时电子设备显示时间。
该方案的优势尤其在固定单元11是用于固定电子设备和腕部相对位置关系时最佳,因为从近似竖直切换至近似水平,表明用户希望将该腕带设备从不可见状态切换至可见状态,和平时用户使用腕带手表的需求相同,因此特定显示时间应用是非常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降低用户记忆该动作和应用对应关系的难度。
当然,时间应用仅仅是距离,也可以是导航应用(比如指南针应用或地图应用等)。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空间参数对应的是将应用B切换至非显示状态,具体包括两种实现方式,方式1:当应用B启动时,可以关闭/退出应用B;方式2:当应用B启动时,可以将应用B切换至后台运行。
具体的,当检测到的第二空间参数是预设的空间参数时,通过上述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将电子设备中的时间应用切换至非显示状态,即时间应用关闭/退出,或者切换至不显示的后台模式;优选的,将时间应用和电子设备从近似水平状态切换至近似竖直状态相关联(对应关系清单中存储该具体的对应关系),当检测到电子设备从近似水平状态切换至近似竖直状态时,则触发控制命令,将时间应用关闭/退出,或者通过控制指令,将时间应用从前台显示切换至后台不显示。
该方案的优势尤其在固定单元11是用于固定电子设备和腕部相对位置关系时最佳,由于和平时用户使用腕带手表的需求相同,因此能降低用户记忆该动作和应用对应关系的难度。
此外,上述两个实施例还可以组合使用,当检测到第二空间参数时,不仅将时间应用关闭/退出,并同样的触发预定图像(比如LOGO)的显示。即在对应关系清单中,同一个空间参数可以同时对应两条不同的对应关系,即同一个空间参数对应应用A的指令A,以及应用B的指令B,应用A和应用B不同,指令A和指令B不同。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对应关系清单中,还可以包括同一个空间参数对应应用A的指令A,和应用B的指令A,即对所述至少两个应用执行相同的控制。比如让应用A和应用B同时启动,或者同时关闭。即第一运行状态和第二运行状态的区别在于应用的运行与否。
具体的,当检测到的第三空间参数是预设的空间参数时,通过上述对应关系,确定需要将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应用集合关闭。具体包括确定第一应用集合,控制第一应用集合中的应用关闭/退出。其中确定第一应用集合包括多种方式,比如方式1:所有用户应用(即非维持操作系统运行的所有应用(进程/线程));方式2:闲置应用(所有或部分),即未运行的时间,未切换至前台的时间,未被用户操作的时间超过时间阈值的应用,或所有上述限制应用。方式3:非处理态的用户应用,即在非维持操作系统运行的所有应用中,将非处理态的应用(比如下载的应用,压缩的应用,杀毒的应用或搜索的应用)关闭。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应用管理还可以为执行应用内的控制命令,比如应用内刷新/更新命令。
具体的,当检测到第三空间参数时,控制执行应用C的内部的程序执行刷新或者更新命令。例如,当空间参数表明电子设备在预定时间内(例如3秒内)的任意持续运动,则控制回收站应用执行清空指令;再例如,当空间参数表明电子设备在预定时间内(例如5秒内)持续运动,且初始状态为近似水平状态,最终状态也为近似水平状态时,控制短信息/邮件/SNS(博客,微博)应用刷新,以便查看是否有新内容。
在对应用进行管理或者控制时,还可以由穿戴式设备触发、另一被控主机设备执行的方式实现。
即,在穿戴式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穿戴式设备向被控主机发出指令,被控主机接收该指令,并令被控主机中的第一应用(可以是应用程序的进程,也可以是线程)处于第一运行状态;在穿戴式设备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向被控主机发出指令,所述被控主机中的所述第一应用处于第二运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与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不同。
具体的,先检测所述穿戴式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之后被控主机获得空间参数与应用管理命令的对应关系,并依据空间参数和对应关系,确定和检测到的空间参数对应的应用管理命令,并执行所述对应的应用管理命令,使得被控主机的第一应用从第一运行状态切换至第二运行状态。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基于该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单元,用于当使用者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
控制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空间参数,并判断所述空间参数是否与预定参数条件相匹配,当所述空间参数与预定参数条件相匹配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
所述空间参数为所述电子设备的过程变化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为第一功耗;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为第二功耗,所述第二功耗低于所述第一功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件,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组件开启;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组件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显示内容时耗电;处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维持显示内容时不耗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维持显示时耗电,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维持显示时不耗电;
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维持显示状态;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处于不维持显示状态,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处于维持显示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自动从第一工作状态下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的触发时间为第一时间;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自动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 下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所述触发时间为第二时间;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一功耗高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第二功耗,且所述第一时间长于所述第二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空间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用于当使用者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的四肢部的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应用处于第一运行状态;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述第一应用处于第二运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与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不同。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单元,用于当使用者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
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空间参数发送至与所述电子设备数据连接的且外设的控制设备并接收来自所述控制设备的指令,其中,所述指令是由所述控制设备依据所述空间参数生成的;
控制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控制设备生成的所述指令控制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
所述空间参数为所述电子设备的过程变化值。
11.一种状态切换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固定单元,用于当使用者使用所述电子设备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使用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状态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所述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所述空间参数为所 述电子设备的过程变化值;
判断所述空间参数是否满足预定条件,获得判断结果;
当所述判断结果表明所述空间参数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为第一功耗;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功耗为第二功耗,所述第二功耗低于所述第一功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组件,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包括:
将所述第一组件从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第一工作模式切换至第二工作模式包括:
将所述电子设备从维持显示内容耗电的模式切换至维持显示内容不耗电的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自动从第一工作状态下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的触发时间为第一时间;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自动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切换至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所述触发时间为第二时间;
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的第一功耗高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的第二功耗,且所述第一时间长于所述第二时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的检测单元;
采集所述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开启所述检测单元,并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在空间中运动的空间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状态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应用处于第一运行状态;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时,所述电子设备中的所述第一应用处于第二运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运行状态与所述第二运行状态不同。
CN201210450954.3A 2012-11-12 2012-11-12 一种电子设备及基于该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方法 Active CN1038097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50954.3A CN103809725B (zh) 2012-11-12 2012-11-12 一种电子设备及基于该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方法
US14/076,778 US9537480B2 (en) 2012-11-12 2013-11-11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ate switching method based on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50954.3A CN103809725B (zh) 2012-11-12 2012-11-12 一种电子设备及基于该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9725A CN103809725A (zh) 2014-05-21
CN103809725B true CN103809725B (zh) 2017-03-29

Family

ID=50681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50954.3A Active CN103809725B (zh) 2012-11-12 2012-11-12 一种电子设备及基于该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537480B2 (zh)
CN (1) CN1038097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43776A2 (en) 2013-03-15 2014-09-18 Bodhi Technology Ventures Llc Providing remote interactions with host device using a wireless device
KR102148948B1 (ko) * 2013-12-06 2020-08-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멀티 태스킹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4076904B (zh) * 2014-06-25 2017-08-29 可牛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控制移动终端硬件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KR102223732B1 (ko) * 2014-06-26 2021-03-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16010857A1 (en) 2014-07-18 2016-01-21 Apple Inc. Raise gesture detection in a device
CN105468247B (zh) * 2014-09-02 2020-10-09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446452A (zh) * 2014-09-18 2016-03-30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定位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省电管理方法
CN105487631B (zh) * 2014-09-19 2021-05-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392417B1 (en) * 2015-03-03 2016-07-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activities per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collocated mobile devices
CN106162278A (zh) * 2015-04-03 2016-11-2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能耗终端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157861B (zh) * 2015-04-03 2020-08-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70267B (zh) * 2015-08-20 2019-07-0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工作模式切换方法和终端
CN105607536A (zh) * 2015-12-25 2016-05-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保护电器设备的方法、系统和电器设备
KR102405646B1 (ko) * 2015-12-28 2022-06-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전자 장치의 통신 방법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통신 방법
CN105786155B (zh) * 2016-02-22 2018-09-1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佩戴状态的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07450660A (zh) * 2016-06-01 2017-12-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EP3542134A4 (en) 2016-11-21 2019-12-04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 FOR THE PERFORMANCE OF LOCATION-BASED ACTIONS
CN106681476A (zh) * 2016-12-19 2017-05-17 浙江大学 一种低功耗手势交互系统
CN110377141B (zh) * 2019-07-19 2021-04-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TWI776217B (zh) * 2019-11-25 2022-09-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模式切換方法
CN111930659B (zh) * 2020-07-23 2022-07-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243114B (zh) * 2020-08-14 2022-03-29 峰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投影设备工作模式的方法、装置和投影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6425A (zh) * 2009-08-04 2010-0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终端的省电方法及装置
CN101957653A (zh) * 2009-07-14 2011-01-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便携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00298A (zh) * 2011-09-16 2011-12-2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以及手机在睡眠模式下的省电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42860B1 (ko) * 2010-01-20 2018-03-28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US9323298B2 (en) * 2011-06-30 2016-04-26 Broadcom Corporation Adaptive power manage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7653A (zh) * 2009-07-14 2011-01-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便携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26425A (zh) * 2009-08-04 2010-0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终端的省电方法及装置
CN102300298A (zh) * 2011-09-16 2011-12-28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以及手机在睡眠模式下的省电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37480B2 (en) 2017-01-03
US20140132081A1 (en) 2014-05-15
CN103809725A (zh)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9725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基于该电子设备的状态切换方法
CN105390083B (zh)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EP2561722B1 (en) Use of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sensors to initiate a telephone call or modify telephone operation
CN105511846A (zh) 电子设备和显示控制方法
CN108307074A (zh) 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791537A (zh) 一种启动或关闭应用程序的系统和方法
CN108268188B (zh) 一种显示屏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092322A (zh) 一种区域可控二重显示屏窗口、节能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685694A (zh) 一种提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531904A (zh) 一种后台任务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06502608B (zh) 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220176B (zh) 基于微件的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5093918A (zh) 计时器及其省电方法
CN108984066A (zh) 一种应用程序图标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423268A (zh) 电子设备
CN105100488A (zh) 一种智能手机及通过晃动来启动其蓝牙功能的控制方法
CN109888867A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416615A (zh) 处理触摸事件的方法和适用于该方法的电子装置
CN105892617A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操作方法及智能终端
CN103257819A (zh) 一种解锁方法及电子终端
CN103412648A (zh) 基于移动设备指向的车内设备交互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8924911A (zh) 一种启动wifi热点共享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85687B (zh) 基于情境感知的语音交互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0209311A (zh) 时间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US1121607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