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5633B - 一种二层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层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5633B
CN103795633B CN201210428209.9A CN201210428209A CN103795633B CN 103795633 B CN103795633 B CN 103795633B CN 201210428209 A CN201210428209 A CN 201210428209A CN 103795633 B CN103795633 B CN 1037956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vlan
fdb
tables
ma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82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5633A (zh
Inventor
李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4282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9563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82307 priority patent/WO2014067328A1/zh
Publication of CN103795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5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5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56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层转发方法,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到达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VLAN ID以及所述报文的入端口学习到FDB表中;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所述报文的出端口和出端口侧VLAN ID,并进行报文转发;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转发设备,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二层转发设备对与智能终端相关的不同类型业务的报文,无法准确地进行二层转发的问题,避免了频繁的洪泛操作,节省了网络带宽。

Description

一种二层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中的报文转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层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三网融合业务的推进,基于因特网的语音传输协议(VoIP,VoiceoverInternet Protocol)电话、个性化互动电视(IPTV,Interactive Personality TV)等业务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发展能够支持同时发起PC上网、VoIP电话和IPTV等多种业务的终端设备的家庭网关。
目前,家庭网关对于上述智能终端的业务相关的报文,无法准确进行二层转发,只能进行频繁的洪泛操作,如此,将占用大量网络带宽,容易造成网路拥塞。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层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能够针对智能终端多种业务类型的报文,进行准确的二层转发,避免频繁洪泛操作,减小占用的网络带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层转发方法,该方法包括:
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到达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源介质接入控制(MAC,MediaAccess Control)地址、目的MAC地址、虚拟局域网标识号(VLAN ID,Virtual LocalArea Network Identity)以及所述报文的入端口,学习到转发数据库(FDB,ForwardingData Base)表中;
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所述报文的出端口和出端口侧VLAN ID,将携带出端口侧VLAN ID的所述报文,从检索到的出端口转发出去。
上述方案中,所述将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VLAN ID以及所述报文的入端口学习到FDB表中,包括:
以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建立FDB表项,保存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和所述报文入端口的映射关系;在上述FDB表项中,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建立子表项,保存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映射关系。
上述方案中,所述以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所述报文的出端口和出端口侧VLAN ID,包括:
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对应的FDB表项,将检索到的FDB表项中的出端口作为所述报文的出端口;
以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检索到的FDB表项中检索对应的子表项,将检索到的FDB子表项中的VLAN ID作为所述报文的出端口侧VLAN ID。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
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到达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VLAN ID学习到与所述报文的入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
上述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报文为不携带VLAN ID的未打标签(Untag)报文,则将Untag信息作为VLANID,学习到为所述报文的入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以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对应的FDB表项时,该方法还包括:
若没有检索到与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对应的FDB表项,则检索为除所述报文入端口外的其他端口分别维护的VLAN ID表,以获取针对所述其他端口分别学习到的VLAN ID,分别通过所述其他端口,对应转发分别携带针对所述其他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的所述报文。
上述方案中,所述以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检索到的FDB表项中检索对应的子表项时,该方法还包括:
若在检索到的FDB表项中,但没有检索到与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对应的子表项,则检索为所述检索到的报文出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以获取针对所述报文出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通过所述报文出端口,转发分别携带针对所述报文出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的所述报文。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二层转发设备,该二层转发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存储单元、学习单元、检索单元和转发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FDB表;
所述学习单元,用于在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VLAN ID以及所述报文的入端口学习到存储单元存储的FDB表中;
所述检索单元,用于在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索引,在存储单元保存的FDB表中检索所述报文的出端口和出端口侧VLAN ID;
所述转发单元,用于在检索单元检索到出端口和出端口侧VLAN ID时,将携带出端口侧VLAN ID的所述报文,从检索到的出端口转发出去。
上述方案中,所述学习单元,具体用于在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和所述报文入端口的映射关系,学习到存储单元保存的FDB表的、以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建立的FDB表项中;将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映射关系,学习到上述FDB表项的、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建立的子表项中。
上述方案中,
所述检索单元,具体用于在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在存储单元保存的FDB表中检索对应的FDB表项,以获取所述报文的出端口;
以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检索到的FDB表项中检索对应的子表项,以获取所述报文的出端口侧VLAN ID。
上述方案中,
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存储VLAN ID表;
所述学习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VLAN ID学习到存储单元保存的、为所述报文的入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
上述方案中,
所述学习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报文为不携带VLAN ID的Untag报文时,将Untag信息作为VLAN ID学习到存储单元保存的、为所述报文的入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
上述方案中,
所述检索单元,还用于在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在存储单元保存的FDB表中,没有检索到与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对应的FDB表项时,在存储单元中,检索为除所述报文入端口外的其他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以获取针对所述其他端口分别学习到的VLAN ID;
所述转发单元,还用于在检索单元检索到针对所述其他端口各自学习到的VLANID时,分别通过所述其他端口,对应转发携带针对所述其他端口分别学习到的VLAN ID的所述报文。
上述方案中,
所述检索单元,还用于在以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检索到的FDB表项中,没有检索到与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对应的子表项时,在存储单元中,检索为所述报文出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以获取所述报文出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
所述转发单元,还用于在检索单元检索到针对所述报文出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时,通过所述报文出端口,转发分别携带针对所述报文出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的所述报文。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转发设备接收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源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目的MAC地址、虚拟局域网标识号(VLAN ID,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Identity)、以及所述报文的入端口,学习到转发数据库(FDB,Forwarding Data Base)表中;后续接收到与所述报文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相颠倒的报文时,以所述后续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所述后续报文的出端口和出端口侧VLAN ID,通过检索到的出端口,转发携带检索到的出端口VLAN ID的所述后续报文。如此,针对与智能终端相关的不同VLAN ID的报文,可准确地进行二层转发,避免了频繁的洪泛操作,节省了网络带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二层转发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二层转发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二层转发设备转发实施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二层转发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到达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VLAN ID以及所述报文的入端口,学习到FDB表中;
具体的,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到达时,以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建立FDB表项,保存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和所述报文入端口的映射关系;在上述FDB表项中,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建立子表项,保存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上行报文为用户侧发起,经过二层转发设备转发,向交换网络侧方向传输的报文;所述下行报文为交换网络侧发起,经过转发设备转发,向用户侧方向传输的报文。
上述步骤中,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到达时,将所述到达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和所述到达报文的入端口,对应作为与所述到达报文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相颠倒的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出端口,并将所述到达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和所述到达报文的入端口的映射关系,学习到FDB表,以所述到达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建立的FDB表项中;
将所述到达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对应作为与所述到达报文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相颠倒的报文的源MAC地址和出端口侧VLAN ID,并将所述到达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映射关系,学习到以所述到达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建立的子表项中。
进一步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到达时,还包括以下处理流程:
将所述报文携带的VLAN ID学习到为所述报文的入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具体为何建立VLAN ID表将在步骤102中详细说明;
特别地,若所述报文为不携带VLAN ID的未打标签(Untag)报文,则将Untag信息作为VLAN ID学习到为所述报文的入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这里,所述Untag报文为不含有VLAN标签(Tag)字段的报文,VLAN Tag为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Institute of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802.1Q定义的在报文中封装VLAN ID的字段的名称。
上述将报文携带的VLAN ID学习到为所述报文的入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的流程中,所述报文包括单播报文和广播报文。
进一步地,所述针对FDB表的学习流程,遵循老化机制,即: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到达时,若所述报文携带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VLAN ID以及所述报文的入端口,已经对应学习到FDB表的表项中,则延长所述表项的老化时间;
相应地,所述针对VLAN ID表的学习流程,也遵循老化机制;所述遵循老化机制具体包括: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到达时,若所述报文携带的VLAN ID,已经学习到为所述报文入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则延长所述VLAN ID表的老化时间。
步骤102: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所述报文的出端口和出端口侧VLAN ID,将携带出端口侧VLAN ID的所述报文,从检索到的出端口转发出去。
其中,所述以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所述报文的出端口和出端口侧VLAN ID,具体为:
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对应的FDB表项,将检索到的FDB表项中的出端口作为所述报文的出端口;
以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检索到的FDB表项中检索对应的子表项,将检索到的FDB子表项中的VLAN ID作为所述报文的出端口侧VLAN ID。
上述流程中,所述以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对应的FDB表项时,
若所述报文为交换网络侧设备发送的广播报文,由于网络中不会有源MAC地址为48位全1的广播地址的报文,导致无法学习到针对目的MAC地址48位全1的广播报文转发的FDB表项,因此,以所述广播报文携带的全1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将无法检索对应的FDB表项,那么,当所述广播报文到达交换网络侧端口时,该广播报文将携带上运行商预先为网络侧端口分配的交换网络侧VLAN ID,并转发出去;但当所述广播报文到达用户侧端口时,由于无法检索FDB表,所以,无法携带用户侧VLAN ID以进行准确转发;
若所述报文为未知单播报文,以所述单播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将无法检索对应的FDB表项,按照现有技术的规程,针对该报文进行端口洪泛操作,即:该报文将被通过除入端口外的其他端口转发出去;当所述单播报文到达交换网络侧的端口时,该单播报文将携带上运行商预先为网络侧端口分配的交换网络侧VLAN ID,并转发出去;当所述单播报文到达用户侧端口时,由于无法检索FDB表,所以,无法携带用户侧VLANID以进行准确转发,只能进行洪泛操作。
进一步地,为解决上述报文无法准确转发的问题,以及减少频繁的报文洪泛操作,本步骤中,还包括以下处理流程:
若没有检索到与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对应的FDB表项,则检索为除所述报文入端口外的其他端口分别维护的VLAN ID表,以获取针对所述其他端口分别学习到的VLAN ID,分别通过所述其他端口,对应转发分别携带针对所述其他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的所述报文;
特别地,若为除所述报文入端口外的某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含有Untag信息,则通过所述端口,转发不携带VLAN ID的Untag报文。
上述流程中,所述以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检索到的FDB表项的子表项中检索对应的VLAN ID时,
若所述报文为针对发起业务的广播报文首次响应的下行单播报文,由于网络中不会有源MAC地址为广播地址的报文,因此,步骤101中,只将所述广播报文的源MAC地址和入端口的映射关系,学习到以所述源MAC地址为索引建立的FDB表项中,不会将所述广播报文48位全1的目的MAC地址及VLANID的映射关系,学习到所述FDB表项的子表项中,如此,在步骤102中,以所述下行单播报文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以所述单播下行报文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建立的FDB表项中,将无法检索到与所述下行单播报文的源MAC地址对应的子表项,导致所述下行单播报文将不能携带出端口侧VLAN ID以进行准确转发。
进一步地,本步骤中,还包括以下处理流程:
以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检索到的FDB表项的子表项中没有检索对应的VLAN ID,则检索为所述报文出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以获取针对所述报文出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通过所述报文出端口,转发分别携带针对所述报文出端口学习到的VLANID的所述报文;
特别地,若为所述报文出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含有Untag信息,则通过所述报文出端口,转发不携带VLAN ID的Untag报文。
图2为本发明家庭网关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家庭网关包括:接收单元21、存储单元22、学习单元23、检索单元24和转发单元25;其中,
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
存储单元22,用于存储FDB表;
学习单元23,用于在接收单元21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VLAN ID以及所述报文的入端口,学习到存储单元22存储的FDB表中;
检索单元24,用于在接收单元21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索引,在存储单元22保存的FDB表中检索所述报文的出端口和出端口侧VLAN ID;
转发单元25,用于在检索单元24检索到出端口和出端口侧VLAN ID时,将携带出端口侧VLAN ID的所述报文,从检索到的出端口转发出去。
具体地,学习单元23,用于在接收单元21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和所述报文入端口的映射关系,学习到存储单元22保存的FDB表的、以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建立的FDB表项中;将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和VLAN ID的映射关系,学习到上述FDB表项的、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建立的子表项中。
具体地,检索单元24,用于在接收单元21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在存储单元22保存的FDB表中检索对应的FDB表项,以获取所述报文的出端口;
以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检索到的FDB表项中检索对应的子表项,以获取所述报文的出端口侧VLAN ID。
进一步地,存储单元22,还用于存储VLAN ID表;
相应的,学习单元23,还用于在接收单元21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VLAN ID学习到存储单元22保存的、为所述报文的入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
进一步地,学习单元23,还用于在所述报文为不携带VLAN ID的Untag报文时,将Untag信息作为VLAN ID,学习到存储单元22保存的、为所述报文的入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
进一步地,检索单元24,还用于在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在存储单元22保存的FDB表中,没有检索到与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对应的FDB表项时,在存储单元22中,检索为除所述报文入端口外的其他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以获取学习单元23针对所述其他端口分别学习到的VLAN ID;
所述转发单元25,还用于在检索单元24检索到针对所述其他端口分别学习到的VLAN ID时,分别通过所述其他端口,对应转发携带所述其他端口分别学习到的VLAN ID的所述报文。
进一步地,检索单元24,还用于在以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检索到的FDB表项中,没有检索到与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对应的子表项时,在存储单元22中,检索为所述报文出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以获取学习单元23针对所述报文出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
转发单元25,还用于在检索单元24检索到针对所述报文出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时,通过所述报文出端口,转发分别携带针对所述报文出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的所述报文。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二层转发设备具体为家庭网关,家庭网关下挂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可开展上网业务和IPTV业务,针对上述业务的上行报文和下行报文,本实施例描述的是从家庭网关下挂设备首次发起业务开始,至家庭网关针对所述业务的上行报文和下行报文完整学习到FDB表的过程,该过程中,家庭网关进行二层转发的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01:智能终端广播针对上网业务和IPTV业务的上行报文;
这里,所述业务首次发起时,智能终端本地没有对应交换网络侧设备的MAC地址,因此,将所述上行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字段携带48位全1的广播地址,发往家庭网关,以通过家庭网关广播所述上行报文。
其中,所述上行报文的源MAC地址字段携带智能终端的MAC地址MAC-1,所述针对上网业务的上行报文为不携带VLAN ID的Untag报文,针对IPTV业务的上行报文携带的VLANID为VLAN-ID-IPTV,如此,可通过用户侧报文携带的VLAN ID区分业务类型,若报文为不携带VLAN ID的Untag报文,则所述报文为针对上网业务的报文。
步骤302:家庭网关接收上行报文,进行FDB表和VLAN ID表的学习,并转发所述上行报文;
这里,所述家庭网关接收上行报文时,进行FDB表的学习,具体为:
将上行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MAC-1以及所述上行报文的入端口Port-1的映射关系,学习到FDB表以MAC-1为索引建立的FDB表项中;
其中,所述上行报文的目的MAC为广播地址,因此,不会将所述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及VLAN ID的映射关系,学习到所述FDB表项的子表项中。
这里,所述家庭网关接收上行报文时,进行VLAN ID表的学习,具体为:
将针对IPTV业务的上行报文携带的VLAN-ID-IPTV,以及针对上网业务的上行报文的Untag信息,学习到为端口Port-1维护的VLAN ID表中。
这里,所述家庭网关转发上行报文,具体为:
由于所述上行报文为广播报文,且业务首次发起时FDB表为空,因此,将针对所述上行报文进行端口洪泛,即:将所述上行报文通过入端口Port-1外的其他端口转发出去;并且,当所述上行报文到达家庭网关交换网络侧端口时,将携带上为所述交换网络侧端口预先分配的交换网络侧VLAN ID,并通过所述交换网路侧端口转发出去;其中,所述交换网络侧的端口分配唯一且不同的交换网络侧VLAN ID,且所述交换网络侧VLAN ID为运营商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预先分配。
步骤303:家庭网关接收下行报文,进行FDB表和VLAN ID表的学习,并转发所述下行报文;
这里,家庭网关通过交换网络侧端口Port-2和端口Port-3,对应接收针对上网业务的下行报文和响应IPTV业务的下行报文,所述针对上网业务和IPTV业务的下行报文,对应将交换网侧响应上网业务和IPTV业务的设备的MAC地址MAC-2、MAC-3作为源MAC地址携带,对应携带VLAN-ID-Port-2和VLAN-ID-Port-3,并分别将智能终端的MAC地址MAC-1作为目的MAC地址携带,其中,所述VLAN-ID-Port-2和VLAN-ID-Port-3为对应分配给端口Port-2、Port-3的交换网络侧VLAN ID。
这里,所述家庭网关接收下行报文时,进行FDB表的学习,具体为:
将针对上网业务的下行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MAC-2和所述下行报文的入端口Port-2的映射关系,学习到FDB表以MAC-2为索引建立的FDB表项中;并在所述FDB表项中,将所述下行报文携带的的目的MAC地址MAC-1和VLAN-ID-Port-2的映射关系,学习到所述FDB表项中以MAC-1为索引建立的子表项中;
将针对IPTV业务的下行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MAC-3和所述下行报文的入端口Port-3的映射关系,学习到FDB表以MAC-3为索引建立的FDB表项中;并在所述FDB表项中,将所述下行报文携带的的目的MAC地址MAC-1和VLAN-ID-Port-3的映射关系,学习到所述FDB表项中以MAC-1为索引建立的子表项中。
这里,所述家庭网关接收下行报文时,进行VLAN ID表的学习,具体为:
将针对上网业务的下行报文携带的VLAN-ID-Port-2,学习到为端口Port-2维护的VLAN ID表中;
将针对IPTV业务的下行报文携带的VLAN-ID-Port-3,学习到为端口Port-3维护的VLAN ID表中。
这里,所述家庭网关转发下行报文,具体为:
以针对上网业务的下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MAC-1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对应的FDB表项,步骤302中,已经在FDB表中建立以MAC-1为索引FDB表项,此时检索到所述下行报文的出端口Port-1;
由于步骤302中,在所述FDB表项中没有建立子表项,此时以所述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MAC-2为索引,将无法检索到所述下行报文的出端口侧VLAN ID,则根据步骤302中,针对端口Port-1,已经学习到VLAN ID表中的VLAN-ID-IPTV和Untag信息,进行如下操作:
通过端口Port-1,转发携带VLAN-ID-IPTV的下行报文,以及不携带VLANID的Untag下行报文。
如此,可保证智能终端接收到针对上网业务的下行报文。
相应地,转发针对IPTV业务的下行报文时,以针对IPTV业务的下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MAC-1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对应的FDB表项,步骤302中,已经在FDB表中建立以MAC-1为索引FDB表项,此时将检索到所述下行报文的出端口Port-1;
由于步骤302中,在所述FDB表项中没有建立子表项,此时以所述下行报文的源MAC地址MAC-3为索引,将无法检索到所述下行报文的出端口侧VLAN ID,则根据步骤302中,针对端口Port-1,已经学习到VLAN ID表中的VLAN-ID-IPTV和Untag信息,进行如下操作:
通过端口Port-1,转发携带VLAN-ID-IPTV的下行报文,以及不携带VLANID的Untag下行报文。
如此,可保证智能终端接收到针对IPTV业务的下行报文。
步骤304:智能终端发送针对上网业务和IPTV业务的上行报文;
这里,所述上行报文为智能终端在接收到家庭网关转发的针对上网业务和IPTV业务的下行报文之后,发送的上行报文。
步骤303中,智能终端接收到针对上网业务和IPTV业务的下行报文时,从接收到的报文中得知对应上网业务和IPTV业务的交换网络侧设备的MAC地址分别为MAC-2和MAC-3,因此,本步骤中,智能终端发送的针对上网业务和IPTV业务的上行报文,对应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MAC-2和MAC-3,所述针对上网业务和IPTV业务的上行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和VLAN ID与步骤301所述相同。
步骤305:家庭网关接收上行报文,进行FDB表和VLAN ID表的学习,并转发所述上行报文;
这里,所述家庭网关接收上行报文时,进行FDB表的学习,具体为:
家庭网关根据针对上网业务的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MAC-2和Untag信息,在步骤302中已经建立的、以所述上行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MAC-1为索引的FDB表项中,以MAC-2为索引建立子表项,保存MAC-2和Untag信息的映射关系;
家庭网关根据针对IPTV业务的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MAC-3和VLAN-ID-IPTV,在在步骤302中已经建立的、以所述上行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MAC-1为索引的FDB表项中,以MAC-3为索引建立子表项,保存MAC-3和VLAN-ID-IPTV的映射关系。
这里,所述家庭网关接收上行报文时,进行VLAN ID表的学习,具体为:
发现针对IPTV业务的上行报文携带的VLAN-ID-IPTV,以及针对上网业务的上行报文的Untag信息,已经学习到为端口Port-1维护的VLAN ID表中,则延长所述VLAN ID表的老化时间。
这里,所述家庭网关转发上行报文,具体为:
以针对上网业务的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MAC-2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对应的FDB表项,步骤303中,已经在FDB表中建立以MAC-2为索引的FDB表项,此时检索到所述上行报文的出端口Port-2;
以针对上网业务的上行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MAC-1为索引,在所述检索到的FDB表项中检索对应的子表项,此时检索到所述上行报文的出端口侧VLAN ID为VLAN-ID-Port-2;
通过检索到的出端口Port-2,转发携带VLAN-ID-Port-2的所述上行报文;
相应的,可检索到针对IPTV业务的上行报文的出端口为Port-3,以及所述上行报文的出端口侧VLAN ID为VLAN-ID-Port-3,则通过检索到的出端口Port-3,转发携带VLAN-ID-Port-3的所述上行报文。
步骤306:家庭网关接收下行报文,进行FDB表和VLAN ID表的学习,并转发所述下行报文;
这里,所述下行报文为针对步骤305中上行报文进行响应的报文,包括针对上网业务和IPTV业务进行响应的下行报文,所述针对上网业务和IPTV业务进行响应的下行报文,对应将交换网侧响应上网业务和IPTV业务的设备的MAC地址MAC-2、MAC-3作为源MAC地址携带,对应携带VLAN-ID-Port-2和VLAN-ID-Port-3,并同时将智能终端的MAC地址MAC-1作为目的MAC地址携带。
这里,所述家庭网关接收下行报文时,进行FDB表的学习,具体为:
发现所述下行报文的携带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VLAN ID以及所述下行报文的入端口,在步骤303中,已经对应学习到FDB表的表项中,则延长所述FDB表项的老化时间。
这里,所述家庭网关接收下行报文时,进行VLAN ID表的学习,具体为:
针对上网业务的下行报文携带的VLAN-ID-Port-2,已经学习到为端口Port-2维护的VLAN ID表中,则延长所述VLAN ID表的老化时间;
针对IPTV业务的下行报文携带的VLAN-ID-Port-3,已经学习到为端口Port-3维护的VLAN ID表中,则延长所述VLAN ID表的老化时间。
这里,所述家庭网关转发下行报文,具体为:
以针对上网业务的下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MAC-1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对应的FDB表项,步骤302中,已经在FDB表中建立以MAC-1为索引FDB表项,此时检索到所述下行报文的出端口Port-1;
以针对上网业务的下行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MAC-2为索引,在所述检索到FDB表项中检索对应的子表项,步骤305中,已经在所述检索到的FDB表项的子表项中,保存MAC-2和Untag信息的映射关系,此时检索到所述下行报文应当为不携带VLAN ID的Untag报文;
通过检索到的出端口Port-1,转发不携带VLAN ID的所述下行报文;
相应的,可检索到针对IPTV业务的下行报文的出端口为Port-1,以及所述下行报文的出端口侧VLAN ID为VLAN-ID-IPTV,则通过检索到的出端口Port-3,转发携带VLAN-ID-IPTV的所述下行报文。
步骤307:家庭网关接收上行报文,进行FDB表和VLAN ID表的学习,并转发所述上行报文。
这里,所述家庭网关接收上行报文时,进行FDB表的学习,具体为:
由于步骤305中,已将所述上行报文的携带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VLAN ID以及所述上行报文的入端口,完整学习到FDB表对应的表项中,此时,将延长所述FDB表项的老化时间。
这里,所述家庭网关接收上行报文时,进行VLAN ID表的学习,具体为:
发现针对IPTV业务的上行报文携带的VLAN-ID-IPTV,以及针对上网业务的上行报文的Untag信息,已经学习到为端口Port-1维护的VLAN ID表中,则延长所述VLAN ID表的老化时间。
这里,所述家庭网关转发上行报文,具体为:
以针对上网业务的上行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MAC-2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对应的FDB表项,步骤303中,已经在FDB表中建立以MAC-2为索引的FDB表项,此时检索到所述上行报文的出端口Port-2;
以针对上网业务的上行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MAC-1为索引,在所述检索到的FDB表项中检索对应的子表项,此时检索到所述上行报文的出端口侧VLAN ID为VLAN-ID-Port-2;
通过检索到的出端口Port-2,转发携带VLAN-ID-Port-2的所述上行报文;
相应的,可检索到针对IPTV业务的上行报文的出端口为Port-3,以及所述上行报文的出端口侧VLAN ID为VLAN-ID-Port-3,则通过检索到的出端口Port-3,转发携带VLAN-ID-Port-3的所述上行报文。
通过步骤301~305,家庭网关已经针对上网业务和IPTV业务的上行报文和下行报文完整进行了FDB表和VLAN ID表的学习,后续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重复执行步骤306和步骤307,即可实现对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的准确二层转发,其中,步骤306和步骤307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二层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到达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源介质接入控制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入端口侧虚拟局域网标识号VLAN ID以及所述报文的入端口,学习到转发数据库FDB表中;
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所述报文的出端口和出端口侧VLAN ID,将携带出端口侧VLAN ID的所述报文,从检索到的出端口转发出去;
所述将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入端口侧VLAN ID以及所述报文的入端口学习到FDB表中,包括:
以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建立FDB表项,保存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和所述报文入端口的映射关系;在上述FDB表项中,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建立子表项,保存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和入端口侧VLAN ID的映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所述报文的出端口和出端口侧VLAN ID,包括:
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对应的FDB表项,将检索到的FDB表项中的出端口作为所述报文的出端口;
以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检索到的FDB表项中检索对应的子表项,将检索到的FDB子表项中的VLAN ID作为所述报文的出端口侧VLAN I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到达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入端口侧VLAN ID学习到与所述报文的入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报文为不携带VLAN ID的未打标签Untag报文,则将Untag信息作为VLAN ID,学习到为所述报文的入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在FDB表中检索对应的FDB表项时,该方法还包括:
若没有检索到与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对应的FDB表项,则检索为除所述报文入端口外的其他端口分别维护的VLAN ID表,以获取针对所述其他端口分别学习到的VLANID,分别通过所述其他端口,对应转发分别携带针对所述其他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的所述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检索到的FDB表项中检索对应的子表项时,该方法还包括:
若在检索到的FDB表项中,但没有检索到与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对应的子表项,则检索为所述检索到的报文出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以获取针对所述报文出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通过所述报文出端口,转发分别携带针对所述报文出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的所述报文。
7.一种二层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该二层转发设备包括:接收单元、存储单元、学习单元、检索单元和转发单元;其中,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FDB表;
所述学习单元,用于在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入端口侧VLAN ID以及所述报文的入端口学习到存储单元存储的FDB表中;
所述检索单元,用于在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为索引,在存储单元保存的FDB表中检索所述报文的出端口和出端口侧VLAN ID;
所述转发单元,用于在检索单元检索到出端口和出端口侧VLAN ID时,将携带出端口侧VLAN ID的所述报文,从检索到的出端口转发出去;
所述学习单元,具体用于在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和所述报文入端口的映射关系,学习到存储单元保存的FDB表的、以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建立的FDB表项中;将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和入端口侧VLAN ID的映射关系,学习到上述FDB表项的、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建立的子表项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层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索单元,具体用于在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在存储单元保存的FDB表中检索对应的FDB表项,以获取所述报文的出端口;
以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检索到的FDB表项中检索对应的子表项,以获取所述报文的出端口侧VLAN ID。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层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存储VLAN ID表;
所述学习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单元接收到上行报文或下行报文时,将所述报文携带的入端口侧VLAN ID学习到存储单元保存的、为所述报文的入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层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学习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报文为不携带VLAN ID的Untag报文时,将Untag信息作为VLAN ID学习到存储单元保存的、为所述报文的入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二层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索单元,还用于在以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为索引,在存储单元保存的FDB表中,没有检索到与所述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对应的FDB表项时,在存储单元中,检索为除所述报文入端口外的其他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以获取针对所述其他端口分别学习到的VLAN ID;
所述转发单元,还用于在检索单元检索到针对所述其他端口各自学习到的VLAN ID时,分别通过所述其他端口,对应转发携带针对所述其他端口分别学习到的VLAN ID的所述报文。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二层转发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索单元,还用于在以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为索引,在检索到的FDB表项中,没有检索到与所述报文携带的源MAC地址对应的子表项时,在存储单元中,检索为所述报文出端口维护的VLAN ID表,以获取所述报文出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
所述转发单元,还用于在检索单元检索到针对所述报文出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时,通过所述报文出端口,转发分别携带针对所述报文出端口学习到的VLAN ID的所述报文。
CN201210428209.9A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二层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56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8209.9A CN103795633B (zh)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二层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PCT/CN2013/082307 WO2014067328A1 (zh) 2012-10-31 2013-08-26 二层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8209.9A CN103795633B (zh)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二层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5633A CN103795633A (zh) 2014-05-14
CN103795633B true CN103795633B (zh) 2017-05-31

Family

ID=50626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820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5633B (zh) 2012-10-31 2012-10-31 一种二层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95633B (zh)
WO (1) WO20140673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06437B (zh) * 2014-12-29 2018-08-2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表项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5681194A (zh) * 2016-03-14 2016-06-15 上海市共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网关设备二层数据包快速转发的方法
CN108418741A (zh) * 2018-03-07 2018-08-17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lan id字段的扩展vlan策略划分方法
CN111556102B (zh) * 2020-04-14 2023-02-28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通道建立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CN115118546A (zh) * 2022-06-15 2022-09-27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私有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5531A (zh) * 2006-04-28 2006-10-11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1056267A (zh) * 2007-05-15 2007-10-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二层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CN101110721A (zh) * 2006-07-18 2008-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表空间的方法
CN101110771A (zh) * 2007-08-09 2008-01-23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在fdb表中添加下一跳mac地址的方法及fdb设备
CN101286990A (zh) * 2008-05-27 2008-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二层组播的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1510882A (zh) * 2009-04-01 2009-08-1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学习方法和装置
CN101783769A (zh) * 2010-03-16 2010-07-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故障时报文转发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76787B1 (ko) * 2005-09-05 2007-11-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더넷 수동 광 가입자망의 브리지 장치 및 그 포워딩 방법
CN100544322C (zh) * 2007-02-15 2009-09-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报文和建立媒质接入控制地址表项的方法及交换机
CN101651627B (zh) * 2009-09-23 2013-01-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表项学习方法和装置
CN102209043B (zh) * 2011-07-22 2015-09-30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媒质访问控制地址表项更新方法和网络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5531A (zh) * 2006-04-28 2006-10-11 杭州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转发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1110721A (zh) * 2006-07-18 2008-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表空间的方法
CN101056267A (zh) * 2007-05-15 2007-10-1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二层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CN101110771A (zh) * 2007-08-09 2008-01-23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在fdb表中添加下一跳mac地址的方法及fdb设备
CN101286990A (zh) * 2008-05-27 2008-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二层组播的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1510882A (zh) * 2009-04-01 2009-08-1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访问控制地址学习方法和装置
CN101783769A (zh) * 2010-03-16 2010-07-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链路故障时报文转发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67328A1 (zh) 2014-05-08
CN103795633A (zh) 201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5633B (zh) 一种二层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CN102970227B (zh) 在asic中实现vxlan报文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59973A (zh) 一种地址解析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812259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1674249B (zh) 运营商骨干桥pbb流量转发的方法及设备
CN102647793B (zh) 独立wimax系统和方法
CN102123106B (zh) 一种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网络中mac地址学习方法和装置
CN100568853C (zh) 二层转发方法及转发设备
WO2007133788A3 (en) Dynamic vlans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1160850A (zh) 一种转发报文的方法及装置
CN102647355A (zh) Lacp协商处理方法、中继节点及系统
CN101478496B (zh) 一种数据报文的转发方法和交换设备
CN103354529B (zh) 一种选择路径的方法和设备
CN100442777C (zh) 基于虚拟局域网堆叠的服务质量管理方法
CN102984070B (zh) 一种以太网无编号接口实现数据转发的方法
CN102647487A (zh) 一种节约ip地址的方法及接入代理设备
CN106657442A (zh) 基于VxLAN实现媒体共享存储网络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7154898A (zh)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981819A (zh) mDNS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和组网系统
CN100544322C (zh) 转发报文和建立媒质接入控制地址表项的方法及交换机
CN102255787B (zh) 一种基于服务质量的报文处理方法和运营商网络边缘设备
CN102710510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868642B (zh) 在asic中实现nvgre报文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54567B (zh) 一种同步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71615A (zh) 一种基于eoc终端的qos策略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Termination date: 201910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