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4392A - 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4392A
CN103794392A CN201210421587.4A CN201210421587A CN103794392A CN 103794392 A CN103794392 A CN 103794392A CN 201210421587 A CN201210421587 A CN 201210421587A CN 103794392 A CN103794392 A CN 103794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neck
bracing frame
button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15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元瑞
陈振兴
黄士荣
赖耀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4215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94392A/zh
Priority to US13/783,411 priority patent/US8993909B2/en
Publication of CN103794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43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4Casings portable; hand he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9/00Manufacturing
    • H01H2229/022Modular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9/00Manufacturing
    • H01H2229/042Snap coupling; Snap mounting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按键结构,包含支撑架与按键。支撑架具有相对的两侧缘、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与限位凸点。第一、第二凹部分别位于两侧缘,且限位凸点凸出于第二凹部。按键位于支撑架上,包含本体部、二颈部与二抵靠部。二颈部位于本体部相对的两端,且每一颈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本体部的长度方向。二颈部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其中耦合于第二凹部的颈部由限位凸点定位。二抵靠部分别连接于二颈部相对于本体部的一侧,且每一抵靠部的外径大于对应的颈部的外径,用以抵靠支撑架。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技术的日新月异,不论是服务器、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摄影机、相机或录影机对于各式储存装置的需求愈来愈高。上述各种电子产品需设置适当的输入装置供使用者操作,例如鼠标、键盘、按键与触控屏幕等,依照设计者需求而定。
虽然近年来电子产品使用触控屏幕作为输入装置的比例已越来越多,但由于实体按键对使用者来说较为直观,且实体按键具有可快速操作的优点,并可提供使用者按压时的手感,因此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举例来说,电子产品的电源开关、相机快门键与音量调整键还是多采用实体按键。已知的按键系连接于机壳的内侧表面,且机壳在对应按键的位置具有镂空区域,使按键可于机壳的镂空区域中显露出来。
然而,按键与机壳的组装若不经热融的制程,则容易掉落,因此易在组装时产生按键偏移,不易对准机壳的镂空区域及电路板的感压元件。此外,若经热融的制程虽可确保按键固定于机壳的特定位置,但热融制程耗时费力,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易产生断裂。也就是说,已知按键组装困难,难以稳固地与壳体或电路板连接,且会造成人力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按键结构。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按键结构包含支撑架与按键。支撑架具有相对的两侧缘、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与限位凸点。第一、第二凹部分别位于两侧缘,且限位凸点凸出于第二凹部。按键位于支撑架上,包含本体部、二颈部与二抵靠部。二颈部位于本体部相对的两端,且每一颈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本体部的长度方向。二颈部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其中耦合于第二凹部的颈部由限位凸点定位。二抵靠部分别连接于二颈部相对于本体部的一侧,且每一抵靠部的外径大于对应的颈部的外径,用以抵靠支撑架。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按键结构还包含软性电路板。软性电路板固定于支撑架上,且具有至少一感压元件。感压元件位于支撑架与按键的本体部之间。当按键的本体部被按压时,本体部接触感压元件,使感压元件传送一感压信号。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每一颈部的长度大于支撑架的厚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按键结构还包含至少一弹性体。弹性体位于支撑架与按键的本体部之间,且位于二颈部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弹性体包含海绵、橡胶或弹簧。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凹部具有一斜面,且限位凸点位于斜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支撑架还包含固定臂,固定臂的长度方向平行二颈部的长度方向,且具有穿孔,用以供固定元件穿入。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按键结构还包含电路板。电路板连接于固定臂,且具有固定孔对准固定臂的穿孔,用以供固定元件啮合于固定孔中。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支撑架具有至少一镂空部。镂空部位于第一、第二凹部之间,且按键的本体部具有至少一凸出部穿过镂空部。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感压元件对齐于凸出部。当按键的本体部被按压时,凸出部接触感压元件,使感压元件传送一感压信号。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凸出部的长度方向平行二颈部的长度方向。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按键位于支撑架上。当按键的二颈部分别耦合于支撑架的第一、第二凹部时,耦合于第二凹部的颈部可由凸出于第二凹部的限位凸点来定位。此外,连接于颈部的抵靠部的外径大于颈部的外径,当按键的二颈部于第一、第二凹部受外力而晃动时,抵靠部可抵靠支撑架而防止按键脱离支撑架。
按键与支撑架之间不需经热融制程便可稳固地结合。在组装按键结构时,按键可通过二颈部轻易地耦合于支撑架的第一、第二凹部,使按键对准感压元件。此外,由于此按键结构可省略热融制程,在组装方面可节省时间与人力的成本。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按键与支撑架之间无热熔区,所以按键结构不易断裂,可延长按键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立体图;
图2绘示图1的按键结构的分解图;
图3绘示图1的左侧按键的其中一颈部组装于支撑架的第一凹部前的立体图;
图4绘示图3的按键的其中一颈部组装于支撑架的第一凹部后的立体图;
图5绘示图4的按键的另一颈部组装于支撑架的第二凹部后的立体图;
图6绘示图5的二颈部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时的示意图;
图7绘示图1的右侧按键的其中一颈部组装于支撑架的第一凹部前的立体图;
图8绘示图7的右侧按键的其中一颈部组装于支撑架的第一凹部后的立体图;
图9绘示图8的右侧按键的另一颈部组装于支撑架的第二凹部后的立体图;
图10绘示图9的二颈部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时的示意图;
图11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的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按键结构        100’:按键结构
110:支撑架          111:固定臂
112:侧缘            113:穿孔
114:侧缘            116:第一凹部
116’:第一凹部      118:第二凹部
118’:第二凹部      119:镂空部
119’:镂空部        120:限位凸点
120’:限位凸点      122:斜面
130:按键            130’:按键
132:本体部          132’:本体部
133:凸出部        133’:凸出部
134:颈部          134’:颈部
136:抵靠部        136’:抵靠部
138:弹性体        138’:弹性体
140:软性电路板    142:感压元件
142’:感压元件    150:电路板
152:固定孔        154:固定元件
156:感压元件      156’:感压元件
D:外径            D’:外径
D1:方向           D2:方向
D3:方向           D4:方向
D5:方向           D6:方向
L:长度            W: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100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按键结构100的分解图。同时参阅图1与图2,按键结构100包含支撑架110与按键130、130’。其中较短的按键130可以例如手机的电源键,较长的按键130’可以例如手机的音量调整键,但并不以限制本发明。在以下叙述中,将叙述按键130与支撑架110用来相互连接的结构。
支撑架110具有相对的两侧缘112、114、第一凹部116、第二凹部118与限位凸点120。第一、第二凹部116、118分别位于两侧缘112、114,且限位凸点120凸出于第二凹部118。按键130位于支撑架110上,且包含本体部132、二颈部134与二抵靠部136。二颈部134位于本体部132相对的两端,且每一颈部13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本体部132的长度方向。二颈部134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116、118。二抵靠部136分别连接于二颈部134相对于本体部132的一侧,用以抵靠支撑架110。在本实施例中,两侧缘112、114为支撑架110的两长边的侧缘。
此外,按键结构100还包含软性电路板140。软性电路板140固定于支撑架110上,且具有感压元件142。感压元件142位于支撑架110与按键130的本体部132之间。当按键130的本体部132被按压时,本体部132接触感压元件142,使感压元件142传送一感压信号。此感压信号可经由软性电路板140传送至一电路板的控制单元。
按键结构100还可包含弹性体138。弹性体138位于支撑架110与按键130的本体部132之间,且位于二颈部134之间。弹性体138可以包含海绵、橡胶或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体138为海绵。由于按键130位于单一感压元件142上方,因此可于本体部132的两端贴附弹性体138。当使用者按压按键130的本体部132的中央区域时,本体部132的中央区域便可轻易接触感压元件142。当使用者停止按压按键130的本体部132时,本体部132两端的弹性体138可让本体部132脱离感压元件142而复位。
在以下叙述中,将叙述按键130组装于支撑架110的操作步骤。
图3绘示图1的左侧按键130的其中一颈部134组装于支撑架110的第一凹部116前的立体图。每一颈部134的长度L大于支撑架110的厚度W。图3上方的颈部134可先以方向D1进入第一凹部116中,使颈部134耦合于第一凹部116,如图4所示。
图4绘示图3的按键130的其中一颈部134组装于支撑架110的第一凹部116后的立体图。图5绘示图4的按键130的另一颈部134组装于支撑架110的第二凹部118后的立体图。同时参阅图4与图5,待图4上方的颈部134耦合于第一凹部116后,第一凹部116可作为按键130枢转的支点。此时,图4下方的颈部134能以方向D2进入第二凹部118中,使下方的颈部134耦合于第二凹部118。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架110还可包含固定臂111。固定臂111的长度方向D3平行颈部134的长度方向D4,且固定臂111具有穿孔113,用以供固定元件(例如螺丝)穿入,使支撑架110可固定于电路板或壳体上。
图6绘示图5的二颈部134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116、118时的示意图。同时参阅图5与图6,由于限位凸点120凸出于第二凹部118,因此耦合于第二凹部118的颈部134可由限位凸点120定位。如此一来,按键130便能稳固地组装于支撑架110上,不易受外力或重力而脱离支撑架110。此外,抵靠部136的外径D大于对应的颈部134的外径D’,使得按键130的二颈部134不会往方向D4的反方向脱离第一、第二凹部116、11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凹部118具有斜面122,且限位凸点120位于斜面122,使颈部134可方便地通过斜面122滑入第二凹部118并被限位凸点120定位。
具体而言,按键130位于支撑架110上。当按键130的二颈部134分别耦合于支撑架110的第一、第二凹部116、118时,耦合于第二凹部118的颈部134可由凸出于第二凹部118的限位凸点120来定位。此外,当按键130的二颈部134于第一、第二凹部116、118受外力而晃动时,抵靠部136可抵靠支撑架110而防止按键130脱离支撑架110。
同时参阅图2,按键130与支撑架110之间不需经热融制程便可稳固地结合。在组装按键结构100时,按键130可通过二颈部134轻易地耦合于支撑架110的第一、第二凹部116、118,使按键130对准感压元件142。此外,由于此按键结构100可省略热融制程,在组装方面可节省时间与人力的成本。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按键130与支撑架110之间无热熔区,所以按键结构100不易断裂,可延长按键结构100的使用寿命。
应了解到,已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叙述过的元件连接关系将不再重复赘述。在以下叙述中,将叙述按键130’与支撑架110用来相互连接的结构,合先叙明。
同时参阅图1与图2,支撑架110具有相对的两侧缘112、114、第一凹部116’、第二凹部118’与限位凸点120’。第一、第二凹部116’、118’分别位于两侧缘112、114,且限位凸点120’凸出于第二凹部118’。按键130’位于支撑架110上,且包含本体部132’、二颈部134’与二抵靠部136’。二颈部134’位于本体部132’相对的两端,且每一颈部13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本体部132’的长度方向。二颈部134’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116’、118’。二抵靠部136’分别连接于二颈部134’相对于本体部132’的一侧,用以抵靠支撑架110。
此外,软性电路板140还具有二感压元件142’。按键结构100还可包含弹性体138’。由于按键130’位于二感压元件142’上方,且二感压元件142’可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增加音量与减低音量的功能),因此可于本体部132’的中央区域贴附单一的弹性体138’。当使用者按压按键130’的本体部132’的任一端时,本体部132’便可轻易接触对应的感压元件142’。当使用者停止按压按键130’的本体部132时,本体部132’中央区域的弹性体138’可让本体部132’脱离感压元件142’而复位。
在以下叙述中,将叙述按键130’组装于支撑架110的操作步骤。
图7绘示图1的右侧按键130’的其中一颈部134’组装于支撑架110的第一凹部116’前的立体图。图7上方的颈部134’可先以方向D5进入第一凹部116’中,使颈部134’耦合于第一凹部116’,如图8所示。
图8绘示图7的右侧按键130’的其中一颈部134’组装于支撑架110的第一凹部116’后的立体图。图9绘示图8的右侧按键130’的另一颈部134’组装于支撑架110的第二凹部118’后的立体图。同时参阅图8与图9,待图8上方的颈部134’耦合于第一凹部116’后,第一凹部116’可作为按键130’枢转的支点。此时,图8下方的颈部134’能以方向D6进入第二凹部118’中,使下方的颈部134’耦合于第二凹部118’。
图10绘示图9的二颈部134’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凹部116’、118’时的示意图。同时参阅图9与图10,由于限位凸点120’凸出于第二凹部118’,因此耦合于第二凹部118’的颈部134’可由限位凸点120’定位。如此一来,按键130’便能稳固地组装于支撑架110上。
图11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按键结构100’的分解图。按键结构100’包含支撑架110与按键130、130’。与图2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按键结构100’不具软性电路板,但包含电路板150。此外,支撑架110具有镂空部119、119’。按键130的本体部132具有凸出部133,且按键130’的本体部132’具有凸出部133’。
电路板150具有固定孔152对准固定臂111的穿孔113,可供固定元件154(例如螺丝)啮合于固定孔152(例如螺丝孔)中。如此一来,电路板150便可连接于固定臂111。此外,凸出部133、133’的长度方向平行颈部134、134’的长度方向。镂空部119位于第一、第二凹部116、118之间,镂空部119’位于第一、第二凹部116’、118’之间。按键130的本体部132具有凸出部133穿过镂空部119,按键130’的本体部132’具有凸出部133’穿过镂空部119’。电路板150具有感压元件156、156’,其中感压元件156对齐于凸出部133,感压元件156’对齐于凸出部133’。当按键130的本体部132被按压时,凸出部133接触感压元件156,使感压元件156传送一感压信号。当按键130’的本体部132’的任一端被按压时,凸出部133’可接触感压元件156’,使感压元件156’传送一感压信号。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与先前技术相较,具有下列优点:
(1)在组装按键结构时,按键可通过二颈部耦合于支撑架的第一、第二凹部,且耦合于第二凹部的颈部可由限位凸点来定位。
(2)当按键的二颈部于第一、第二凹部受外力而晃动时,连接于颈部的抵靠部可抵靠支撑架,以避免按键被按压时脱离支撑架。
(3)按键与支撑架之间不需经热融制程便可稳固地结合,使按键精确地对准感压元件。因此在组装方面可节省时间与人力的成本。
(4)按键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为按键与支撑架之间无热熔区,所以按键结构不易断裂,可延长按键结构的使用寿命。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支撑架,具有相对的两侧缘、一第一凹部、一第二凹部与一限位凸点,其中该第一、该第二凹部分别位于该两侧缘,且该限位凸点凸出于该第二凹部;以及
一按键,位于该支撑架上,包含:
一本体部;
二颈部,位于该本体部相对的两端,且每一该颈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该本体部的长度方向,该二颈部分别耦合于该第一、该第二凹部,其中耦合于该第二凹部的该颈部由该限位凸点定位;以及
二抵靠部,分别连接于该二颈部相对于该本体部的一侧,且每一该抵靠部的外径大于对应的该颈部的外径,用以抵靠该支撑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软性电路板,固定于该支撑架上,且该软性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感压元件,位于该支撑架与该按键的该本体部之间,当该按键的该本体部被按压时,该本体部接触该感压元件,使该感压元件传送一感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颈部的长度大于该支撑架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至少一弹性体,位于该支撑架与该按键的该本体部之间,且位于该二颈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体包含海绵、橡胶或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凹部具有一斜面,且该限位凸点位于该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还包含:
一固定臂,其长度方向平行该二颈部的长度方向,且具有一穿孔,用以供一固定元件穿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电路板,连接于该固定臂,且具有一固定孔对准该固定臂的该穿孔,用以供该固定元件啮合于该固定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具有至少一镂空部,位于该第一、该第二凹部之间,且该按键的该本体部具有至少一凸出部穿过该镂空部,该电路板具有至少一感压元件对齐于该凸出部,当该按键的该本体部被按压时,该凸出部接触该感压元件,使该感压元件传送一感压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的长度方向平行该二颈部的长度方向。
CN201210421587.4A 2012-10-29 2012-10-29 按键结构 Pending CN1037943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1587.4A CN103794392A (zh) 2012-10-29 2012-10-29 按键结构
US13/783,411 US8993909B2 (en) 2012-10-29 2013-03-04 Button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1587.4A CN103794392A (zh) 2012-10-29 2012-10-29 按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4392A true CN103794392A (zh) 2014-05-14

Family

ID=50545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1587.4A Pending CN103794392A (zh) 2012-10-29 2012-10-29 按键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993909B2 (zh)
CN (1) CN10379439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9218A (zh) * 2018-02-06 2019-08-13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块及具有触控模块的电子计算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3391A (ja) * 1998-12-10 2000-06-23 Fuji Denki Reiki Co Ltd 自動販売機の押釦スイッチ装置
TW201039365A (en) * 2009-04-24 2010-11-01 Fih Hong Kong Ltd Side ke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056430A (zh) * 2009-11-10 2011-05-1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机壳结构
CN201966102U (zh) * 2011-02-17 2011-09-07 韩春龙 电气开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49236U (en) * 1999-07-02 2001-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Knob device
US6791046B1 (en) * 2002-05-28 2004-09-14 Corey T. King Switch assembly
ITVR20040040U1 (it) * 2004-12-10 2005-03-10 Vemer Siber Group S P A Interruttore
TWI373056B (en) * 2009-08-14 2012-09-21 Wistron Corp Illumination button, illumination switch assembly, and button assembly for rapidly assembling button cap
CN102024597B (zh) * 2009-09-15 2013-04-17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来触发一开关的按键结构及其相关电子装置
TWI370477B (en) * 2009-09-21 2012-08-11 Wistron Corp Button structure with light transmittance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136382A (zh) * 2010-01-22 2011-07-2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2891028B (zh) * 2011-07-22 2015-09-02 赛恩倍吉科技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3391A (ja) * 1998-12-10 2000-06-23 Fuji Denki Reiki Co Ltd 自動販売機の押釦スイッチ装置
TW201039365A (en) * 2009-04-24 2010-11-01 Fih Hong Kong Ltd Side ke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056430A (zh) * 2009-11-10 2011-05-1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机壳结构
CN201966102U (zh) * 2011-02-17 2011-09-07 韩春龙 电气开关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9218A (zh) * 2018-02-06 2019-08-13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块及具有触控模块的电子计算器
CN110119218B (zh) * 2018-02-06 2022-07-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块及具有触控模块的电子计算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93909B2 (en) 2015-03-31
US20140116864A1 (en) 201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032430A (ja) 感圧キーの基準化
US20130300590A1 (en) Audio Feedback
CN203573249U (zh) 基于人体工程学的背向式键盘
US20140022174A1 (en) External keyboard and sheath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3176529A (zh) 扩充座
KR200471040Y1 (ko) 휴대식 전기기구
US20210183594A1 (en) Detachable screen key structure
CN105430133B (zh) 具有多功能卡托的电子设备
CN205211633U (zh) 侧键、侧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4679131A (zh) 扩充平台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TW201426791A (zh) 按鍵結構
TWI475457B (zh) 觸控面板
CN204795153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3794392A (zh) 按键结构
KR20150013439A (ko) 입력 디바이스 제조 기법
WO2018133614A1 (zh) 一种侧按键固定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2999092A (zh) 具有触控板的电子装置
WO2017084324A1 (zh) 九宫格输入键盘
CN203289549U (zh) 一种电视机
CN101969750B (zh) 电子设备及其按键
CN107506074B (zh) 触摸显示屏及触控终端
US8065452B1 (en) Multifunctional universal serial bus wireless keyboard
CN209728959U (zh) 智能pos机外置盲人按键
TWI462138B (zh) 按鍵結構
CN107817876A (zh) 一种一体式触摸板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