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3736A - 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及对其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及对其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3736A
CN103793736A CN201410053287.4A CN201410053287A CN103793736A CN 103793736 A CN103793736 A CN 103793736A CN 201410053287 A CN201410053287 A CN 201410053287A CN 103793736 A CN103793736 A CN 103793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t pattern
dimension code
code
mark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32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3736B (zh
Inventor
姚为
万宏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Dynaso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eader Tech Dig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eader Tech Dig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eader Tech Dig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532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93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93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3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3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3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由多组点阵图形与一维码构成,多组点阵图形分布在一维码的外侧;点阵图形带有指定形状、且肉眼无法分辨,点阵图形的有效面积不小于3*3平方毫米,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排列构成。对上述标识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包括:将一维码转换为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ID,并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点阵图形;将点阵图形与一维码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并将点阵图形加密存储;将复合标识印制在商品表面,并通过识别设备进行读取;提取复合标识中的一维码图形,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反馈信息。本发明所生成的复合标识与现有的普通一维码相比,更具备防伪功效。

Description

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及对其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标识,尤其是一种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及对其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维码(又称一维条码)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邮政、图书管理、仓储、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交通等领域,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
由于不同颜色的物体,其反射的可见光的波长不同,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黑色物体则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所以当一维条码扫描器光源发出的光经光阑及凸透镜后,照射到黑白相间的一维条码上时,反射光会照射到光电转换器上,于是光电转换器接收到与白条和黑条相应的强弱不同的反射光信号,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输出到放大整形电路.白条、黑条的宽度不同,相应的电信号持续时间长短也不同。
整形电路的脉冲数字信号经译码器译成数字、字符信息.它通过识别起始、终止字符来判别出条码符号的码制及扫描方向;通过测量脉冲数字电信号0、1的数目来判别出条和空的数目.通过测量0、1信号持续的时间来判别条和空的宽度.这样便得到了被辩读的条码符号的条和空的数目及相应的宽度和所用码制,根据码制所对应的编码规则,便可将条形符号换成相应的数字、字符信息,通过接口电路送给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管理,便完成了一维条码辨读的全过程。
现在的商品外包装或货运标贴、快递单等印刷媒介上所应用的物流信息承载技术多为一维条码。但一维条码由于其技术本身只能作为物流信息监控使用,并不具备防伪特性,其被复制、扫描之后,被不法分子应用假冒伪劣产品之上的行为屡见不鲜,且很难从根本上避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现有的普通一维码相比,更具备防伪功能的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及对其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由多组点阵图形与一维码构成,所述多组点阵图形分布在所述一维码的外侧;所述点阵图形带有指定形状、且肉眼无法分辨,所述点阵图形的有效面积不小于3*3平方毫米,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排列构成。
上述的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其中,相邻两个所述信息点之间的间距为80微米,所述信息点中包括方向参考点、中心参考点与检验码点。
上述的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其中,所述点阵图形的数量四个,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一维码的两个顶角位置与两个底角位置。
上述的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其中,多组所述点阵图形构成一点阵图形框,所述一维码设置在所述点阵图形框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维码转换为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ID,并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
将点阵图形与一维码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并将复合标识加密后存储;
将复合标识印制在商品表面,并通过识别设备进行读取;
提取复合标识中的一维码图形,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反馈信息。
上述的方法,其中,上述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S10、企业端根据商品序号定义规则生成与商品序号相对应的一维码;
S20、判定所生成的一维码是否有效,若判定结果为有效,则执行步骤S30,若判定结果为无效,则返回步骤S10;
S30、将有效一维码转换成与其相对应的数字信息;
S40、将上述数字信息通过图像元编码系统生成的数字信息内容定义为对应的点阵图形ID,并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
S50、判定点阵图形是否有效,若判定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60,若判定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S40;
S60、将点阵图形与一维码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并将点阵图形加密后存储于企业数据库中;
S70、根据商品数量设定点阵图形的数量,印刷单位对点阵图形进行解密后,与一维码共同印刷在商品表面;
S80、通过识别设备读取附着在商品表面的复合标识;
S90、提取复合标识中的一维码图形,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判定二者是否相同,若对比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00,将与商品相对应的信息反馈给当前查验者,若对比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110,反馈报警信息,并将该报警信息发送至企业端。
上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30中,采用制式算法将有效一维码转换成与其相对应的数字信息,所述制式算法为EAN码、39码、交叉25码、UPC码、128码、93码、ISBN码或Codabar(库德巴码)中的一种。
上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S60中,点阵图形与一维码采用重叠、左右放置、上下放置或围绕的方式进行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
上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点阵图形带有指定形状、且肉眼无法分辨,所述点阵图形的有效面积不小于3*3平方毫米,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排列构成。
上述的方法,其中,相邻两个所述信息点之间的间距为80微米,所述信息点中包括方向参考点、中心参考点与检验码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在一维码的生成基础上,对其进行转换与定义,以形成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并将一维码与点阵图形相合并以构成具备防伪功效的复合标识,与现有的普通一维码相比,其防伪性与可靠性更高;
2、由于点阵图形中信息点的直径微小,并且在相邻的两个信息点之间预设有相应的间隔距离,在被复印或者扫描的方式复制后,相邻两个信息点之间的距离会发现偏差,从而形成无法被识别的无效编码,因此,信息点的位置、与二者之间的距离可提高复合编码的防伪性能;
3、采用读取、判断等方式对复合标识进行辨别,并根据辨别的结果反馈不同的信息,有利于当前查验者或企业了解到反馈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复合标识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中复合标识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中方法部分的具体步骤流程图。
主要附图标号说明:
1-复合标识       2-一维码     3-点阵图形
4-点阵图形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由多组点阵图形与一维码构成,多组点阵图形分布在一维码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该复合标识1由四个点阵图形3与一个一维码2构成,四个点阵图形可围绕在一维码的外侧。其中,四个点阵图形分成两组,并且分别设置在一维码2的两个顶角位置、与两个底角位置。
该点阵图形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排列组成,并且带有指定的形状。由于信息点的直径微小,并且相邻的两个信息点之间预设有相应的间隔距离,在被复印或者扫描的方式复制后,相邻两个信息点之间的距离会发现偏差,指定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无法被识别的无效编码,因此,信息点的位置、与二者之间的距离可提高点阵图形的防伪性能。在相邻的两个信息点中,由第一信息点的中心位置至第二信息点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间距为80微米。该点阵图形中的信息点中包括方向参考点、中心参考点与检验码点。
点阵图形采用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附着在载体的空白区域上,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为含碳的可见涂料或含碳的隐形涂料中的一种,含碳的可见涂料为含碳的可见油墨或墨水,含碳的隐形涂料为含碳的无色油墨或墨水。由于含碳的可见油墨或墨水,以及含碳的无色油墨或墨水能够吸收特定波段的红外线,因此,只有红外线识别装置能够对标识层中的信息进行识别。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由多组点阵图形与一维码构成,多组点阵图形分布在一维码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该复合标识1由多组点阵图形与一个一维码2构成,其中,多组点阵图形按顺序排列构成一个点阵图形框4,将一维码2设置在点阵图形框4中以形成复合标识。
该点阵图形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排列组成,并且带有指定的形状。由于信息点的直径微小,并且相邻的两个信息点之间预设有相应的间隔距离,在被复印或者扫描的方式复制后,相邻两个信息点之间的距离会发现偏差,指定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无法被识别的无效编码,因此,信息点的位置、与二者之间的距离可提高点阵图形的防伪性能。在相邻的两个信息点中,由第一信息点的中心位置至第二信息点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间距为80微米。该点阵图形中的信息点中包括方向参考点、中心参考点与检验码点。
点阵图形采用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附着在载体的空白区域上,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为含碳的可见涂料或含碳的隐形涂料中的一种,含碳的可见涂料为含碳的可见油墨或墨水,含碳的隐形涂料为含碳的无色油墨或墨水。由于含碳的可见油墨或墨水,以及含碳的无色油墨或墨水能够吸收特定波段的红外线,因此,只有红外线识别装置能够对标识层中的信息进行识别。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维码转换为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ID,并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
将点阵图形与一维码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并将复合标识加密后存储;
将复合标识印制在商品表面,并通过识别设备进行读取;
提取复合标识中的一维码图形,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反馈信息。
如图3所示,上述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S10、企业端根据商品序号定义规则生成与商品序号相对应的一维码。
具体的,企业端根据其ERP系统以及内部商品管理流程中商品序号定义规则,生成对应的一维条码。
S20、判定所生成的一维码是否有效,若判定结果为有效,则执行步骤S30,若判定结果为无效,则返回步骤S10。
具体的,根据企业内部系统以及平台判定所生成的一维条码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则步骤S30,若无效,则返回步骤S10,作废重新生成。
其中,一个完整的条码的组成次序依次为:静区、起始符、数据符、(中间分割符,主要用于EAN码)、(校验符)、终止符、静区。
S30、将有效一维码转换成与其相对应的数字信息。
具体的,采用制式算法将有效一维码转换成与其相对应的数字信息,其中,制式算法为EAN码、39码、交叉25码、UPC码、128码、93码、ISBN码或Codabar(库德巴码)中的一种。
S40、将上述数字信息通过图像元编码系统生成的数字信息内容定义为对应的点阵图形ID,并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
具体的,将该数字信息发送至图像元编码系统,由该图像元编码系统将生成的数字信息内容定义为对应的点阵图形ID,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对应的点阵图形。
S50、判定点阵图形是否有效,若判定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60,若判定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S40。
其中,通过系统平台在线检测设备检测生成的点阵图形是否有效。
S60、将点阵图形与一维码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并将点阵图形加密后存储于企业数据库中。
具体的,将生成的点阵图形与原有的一维码合并,以生成一个复合标识。其中,点阵图形与一维码采用重叠、左右放置、上下放置或围绕的方式进行合并,并将生成的点阵图形加密后存放于企业数据库。
S70、根据商品数量设定点阵图形的数量,印刷单位对点阵图形进行解密后,与一维码共同印刷在商品表面。
具体的,企业根据所要应用的点阵图形数量从数据库中拨出对应的点阵图形,其中,点阵图形所使用的数量与商品的数量相一致。印刷单位解密后将点阵图形与一维码共同印刷在商品表面。
S80、通过识别设备读取附着在商品表面的复合标识。
其中,通过识别设备同时读取印制在商品表面的点阵图形以及一维码图形。识别设备为红外识别设备。
S90、提取复合标识中的一维码图形,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判定二者是否相同,若对比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00,将与商品相对应的信息反馈给当前查验者,若对比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110,反馈报警信息,并将该报警信息发送至企业端。
其中,当识别设备对复合标识读取成功后,将一维码图形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当数字信息字符串与点阵图形ID比对成功时,将企业在生成一维码时系统内所对应的商品信息反馈给当前查验者;当数字信息字符串与点阵图形ID比对不成功时,提示报警信息,并通过有线/无线信号等方式反馈企业端,用以打击假冒商品的不法行径。
在上述方法中,该点阵图形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排列组成,并且带有指定的形状。由于信息点的直径微小,并且相邻的两个信息点之间预设有相应的间隔距离,在被复印或者扫描的方式复制后,相邻两个信息点之间的距离会发现偏差,指定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无法被识别的无效编码,因此,信息点的位置、与二者之间的距离可提高点阵图形的防伪性能。在相邻的两个信息点中,由第一信息点的中心位置至第二信息点的中心位置之间的间距为80微米。该点阵图形中的信息点中包括方向参考点、中心参考点与检验码点。
点阵图形采用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附着在载体的空白区域上,能够被肉眼不可见光所识别的涂料为含碳的可见涂料或含碳的隐形涂料中的一种,含碳的可见涂料为含碳的可见油墨或墨水,含碳的隐形涂料为含碳的无色油墨或墨水。由于含碳的可见油墨或墨水,以及含碳的无色油墨或墨水能够吸收特定波段的红外线,因此,只有红外线识别装置能够对标识层中的信息进行识别。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举凡熟悉此项技艺的专业人士.在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之后,自然能依据实际的需要,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加以变化。因此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同等变化与修饰,曾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其特征在于,由多组点阵图形与一维码构成,所述多组点阵图形分布在所述一维码的外侧;
所述点阵图形带有指定形状、且肉眼无法分辨,所述点阵图形的有效面积不小于3*3平方毫米,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排列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信息点之间的间距为80微米,所述信息点中包括方向参考点、中心参考点与检验码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图形的数量四个,并且分别设置在所述一维码的两个顶角位置与两个底角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点阵图形构成一点阵图形框,所述一维码设置在所述点阵图形框中。
5.一种对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维码转换为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ID,并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
将点阵图形与一维码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并将复合标识加密后存储;
将复合标识印制在商品表面,并通过识别设备进行读取;
提取复合标识中的一维码图形,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反馈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S10、企业端根据商品序号定义规则生成与商品序号相对应的一维码;
S20、判定所生成的一维码是否有效,若判定结果为有效,则执行步骤S30,若判定结果为无效,则返回步骤S10;
S30、将有效一维码转换成与其相对应的数字信息;
S40、将上述数字信息通过图像元编码系统生成的数字信息内容定义为对应的点阵图形ID,并通过点阵图形ID生成与其相对应的点阵图形;
S50、判定点阵图形是否有效,若判定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60,若判定结果为否,则返回步骤S40;
S60、将点阵图形与一维码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并将点阵图形加密后存储于企业数据库中;
S70、根据商品数量设定点阵图形的数量,印刷单位对点阵图形进行解密后,与一维码共同印刷在商品表面;
S80、通过识别设备读取附着在商品表面的复合标识;
S90、提取复合标识中的一维码图形,将其转换为数字信息字符串,并与点阵图形ID进行对比,判定二者是否相同,若对比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00,将与商品相对应的信息反馈给当前查验者,若对比结果为否,则执行步骤S110,反馈报警信息,并将该报警信息发送至企业端。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0中,采用制式算法将有效一维码转换成与其相对应的数字信息,所述制式算法为EAN码、39码、交叉25码、UPC码、128码、93码、ISBN码或Codabar(库德巴码)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0中,点阵图形与一维码采用重叠、左右放置、上下放置或围绕的方式进行合并,以形成复合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阵图形带有指定形状、且肉眼无法分辨,所述点阵图形的有效面积不小于3*3平方毫米,由至少一组直径为30~40微米的信息点排列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信息点之间的间距为80微米,所述信息点中包括方向参考点、中心参考点与检验码点。
CN201410053287.4A 2014-02-17 2014-02-17 对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 Active CN103793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3287.4A CN103793736B (zh) 2014-02-17 2014-02-17 对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53287.4A CN103793736B (zh) 2014-02-17 2014-02-17 对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3736A true CN103793736A (zh) 2014-05-14
CN103793736B CN103793736B (zh) 2017-01-18

Family

ID=50669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3287.4A Active CN103793736B (zh) 2014-02-17 2014-02-17 对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9373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0501A (zh) * 2014-12-25 2015-03-11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密方法和装置
CN104778589A (zh) * 2015-03-24 2015-07-15 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将组合式防伪标识中的数据进行绑定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15702A (zh) * 2015-06-19 2015-09-16 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带有辨识点的防伪码图、其生成方法及生成装置
CN107153863A (zh) * 2016-11-10 2017-09-12 黄秀芳 超市内部使用含自制一维码的商品纸质标签
CN111046691A (zh) * 2019-11-20 2020-04-21 常州武宏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不同深度凹槽形成的一维码光学定位装置及方法
CN113283561A (zh) * 2020-02-20 2021-08-20 阿里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图形码、图形码的生成、识别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8466A (zh) * 2009-05-13 2010-11-17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02884795A (zh) * 2010-04-09 2013-01-16 索尼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3489026A (zh) * 2013-09-24 2014-01-01 深圳市中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二维码及其生成方法、生成系统和一种印刷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8466A (zh) * 2009-05-13 2010-11-17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02884795A (zh) * 2010-04-09 2013-01-16 索尼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3489026A (zh) * 2013-09-24 2014-01-01 深圳市中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二维码及其生成方法、生成系统和一种印刷物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0501A (zh) * 2014-12-25 2015-03-11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密方法和装置
CN104410501B (zh) * 2014-12-25 2019-02-26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密方法和装置
CN104778589A (zh) * 2015-03-24 2015-07-15 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将组合式防伪标识中的数据进行绑定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78589B (zh) * 2015-03-24 2018-04-27 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将组合式防伪标识中的数据进行绑定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15702A (zh) * 2015-06-19 2015-09-16 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带有辨识点的防伪码图、其生成方法及生成装置
CN104915702B (zh) * 2015-06-19 2019-02-15 珠海众能印刷有限公司 带有辨识点的防伪码图、其生成方法及生成装置
CN107153863A (zh) * 2016-11-10 2017-09-12 黄秀芳 超市内部使用含自制一维码的商品纸质标签
CN111046691A (zh) * 2019-11-20 2020-04-21 常州武宏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不同深度凹槽形成的一维码光学定位装置及方法
CN111046691B (zh) * 2019-11-20 2022-09-23 江苏武进液压启闭机有限公司 基于不同深度凹槽形成的一维码光学定位装置及方法
CN113283561A (zh) * 2020-02-20 2021-08-20 阿里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图形码、图形码的生成、识别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3736B (zh)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4135B (zh) 对由点阵与二维码形成的标识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
US20200151528A1 (en) Personalized pattern-based commodity virtual code assignment method and system
CN103793736A (zh) 由点阵与一维码形成的标识及对其进行生成与识别的方法
EP3311336B2 (en) Authentication feature in a barcode
CN102163291B (zh) 激光标刻多重加密二维码指纹防伪认证方法和系统
CN100483313C (zh) 信息处理方法与设备
CN100437613C (zh) 用户辨识系统和用户辨识方法
CN105938569A (zh) 用于生成和打印三维条形码的方法和系统
CN107914468A (zh) 二维码生成系统、读取装置
CN105706107A (zh) 二维条形码以及这种条形码的认证的方法
US9087225B2 (en) Integraded package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3793806A (zh) 基于点阵图形以实现物流管控的系统及平台
CN101105833B (zh) 二维直线图形编码防伪方法
CN107194706B (zh) 基于多光谱波长的防伪追溯方法
CN106971216A (zh) 一种二维码生成以及识别系统
CN101877095A (zh) 一种基于qr码、短消息和互联网的产品防伪方法
US20030072489A1 (en) Method of recognizing a code
CN103955730A (zh) 一种防伪用光刻二维码标签的制作方法
CN114239780A (zh) 基于点阵的防伪溯源码的生成及校验方法
CN202150125U (zh) 一种二维码安全认证装置
CN103794134A (zh) 由点阵与电子监管码形成的标识及对其生成与识别的方法
CN105868996A (zh) 基于点阵图形的烟花爆竹防伪系统及其方法
CN108875854A (zh) 二维码生成系统以及识别系统
CN103279784B (zh) 一种二维防伪标签及其生产方法
CN103390184A (zh) 适用于手机识别的防伪代码的图像信息埋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06

Address after: Room 10602, Building 1, Wangjing International Building, Fengcheng Sixth Road,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710000

Patentee after: Shaanxi o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1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Daliushu Road No. 17 Fu Hai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room 803

Patentee before: LIDE HIGH TECHNOLOGY (BEIJING) DIGI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11

Address after: 215400 A, building 88, Beijing East Road, Taicang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atentee after: Taicang Denasen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602, Building 1, Wangjing International Building, Fengcheng Sixth Road,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710000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o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